一氧化碳-职业卫生告知卡
- 格式:doc
- 大小:66.56 KB
- 文档页数:1
干货丨43种常用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高清图文版)来源:安创E盾43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了解职业病,做好正确防护。
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噪声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粉尘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苯等有毒气体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高温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电离辐射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紫外线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铅烟8、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乙醇9、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溴素)10、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氨)1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一氧化碳)1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电工岗位)1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烫伤)1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丁酮)1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异丙醇)1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液氮)1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甲醇)18、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氧气)19、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硫酸)20、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二氯甲烷)2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甲苯)2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硝酸)2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氢氧化钠)2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过氧化氢)2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可溶性镍化物)2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异佛尔酮)2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环己酮)28、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乙酸乙酯)29、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苯乙烯)30、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硫酸)3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盐酸)3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煤气)3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钒)3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锰)3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氯气)3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硫化氢)3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氮气)38、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四氢呋喃)39、职业病危害告知卡(1,4-丁炔二醇)40、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放射源钴-60)4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放射源铯-137)。
工作场所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样式)1、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噪声)粉尘)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苯等有毒气体)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高温)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电离辐射)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紫外线)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铅烟)8、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乙醇)9、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溴素)10、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氨)1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一氧化碳)1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电焊工岗位--1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烫伤)1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丁酮)1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异丙醇)1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液氮)1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甲醇)18、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氧气)19、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硫酸)20、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二氯甲烷)2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甲苯)2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硝酸)2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氢氧化钠)2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过氧化氢)2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可溶性镍化物)2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异佛尔酮)2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环己酮)高温、电焊尘、有毒气体、弧光)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乙酸乙酯)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苯乙烯)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硫酸)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盐酸)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煤气)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钒)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锰)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氯气)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硫化氢)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氮气)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四氢呋喃)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甲醛)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1,4- 丁炔二醇)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1,4- 丁二醇)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放射源:钴 -60 )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放射源:铯 -137 )28、 29、 30、 31、 32、 33、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噪声)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粉尘)作业可能产生粉尘,对人体有损害,提请注意防护注意防尘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量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引发尘肺病,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
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水煤气)安全周知卡危险性警示词品名、英文名称及分子式、CC 码及CAS 码 危险性标志有毒 易燃品名: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水煤气)英文名称:Carbon monoxide and bydrogen mixtures分子式:H2+CO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熔点(℃):混合物 闪点:无资料 沸点(℃):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混合物 饱和蒸气压(kPa ):混合物本品为无色无味气体易燃,有毒。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接触后表现 现场急救措施健康危害: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但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去大脑强直状态、休克、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呼吸衰竭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意识障碍恢复后,约经 2~60天的“假愈期”,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皮肤接触:无资料 眼睛接触:无资料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食入:无资料个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必须穿戴防毒面具与手套;对残余废气或钢瓶泄漏出气要用排风机排送至空旷地方。
灭火人员必须佩戴氧气防毒面具;如有可能迅速将钢瓶转移至安全地带。
最高容许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MAC (mg/m 3): 20 mg/m3(CO )消防救援: 人民医院:119 120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水煤气)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水煤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职业病危害告知:一氧化碳概述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常见于工业和家庭环境中。
虽然一氧化碳对人体的毒性较弱,但是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的一氧化碳环境中,会增加患上一系列疾病的风险。
职业病危害告知是一种通知和教育员工关于工作环境中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方法的方法。
本文旨在介绍一氧化碳的危害、工作场所中预防和控制一氧化碳的方法以及职业病危害告知的必要性。
一氧化碳的危害一氧化碳的致命危险在于其影响人体的血液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当一氧化碳进入人体时,它会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降低血红蛋白对氧气的亲和力,使得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
如果人体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一氧化碳环境中,会产生以下的不良影响:•呼吸系统: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可造成头痛、头晕、呕吐和胸闷等症状。
在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和气促等症状。
•神经系统:暴露于高浓度一氧化碳环境中,会使人体产生中毒性的神经状况,如,虚弱、眩晕、失眠、阳萎。
•循环系统:一氧化碳进入人体时会占据血床中红细胞,使得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下降,影响循环系统中各个器官的氧气供应,进而影响人体的血压、心律和心率等指标。
•代谢系统:高浓度一氧化碳的进入还会干扰人体的代谢功能,导致体重下降,食量变少,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工作场所中预防和控制一氧化碳工作场所中的一氧化碳通常由下列来源产生,员工们必须做好相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非点源污染:如环境空气中的车尾气体,或是周围的建筑物的废气等。
•点源污染:如工厂、气化炉和燃气热水器等。
以下是一些预防控制一氧化碳的建议:1.为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例如呼吸防护面罩或防毒面具等。
2.鼓励员工定期维护和检查有潜在危险的机器设备,确保所有设备都能正常工作且无泄漏。
3.正确使用燃气热水器、燃烧炉等设施,确保在有足够通风的情况下使用。
4.做好警示标识和标志,提醒员工在有危险的区域戴好防毒面罩等防护。
5.经常做好机器设备油清洗和更换,清洁烟囱等设施。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噪声)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粉尘)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苯等有毒气体)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高温)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电离辐射)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紫外线)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铅烟)8、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乙醇)9、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溴素)10、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氨)1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一氧化碳)1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电焊工岗位-----高温、电焊尘、有毒气体、弧光)1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烫伤)1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丁酮)1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异丙醇)1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液氮)1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甲醇)18、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氧气)19、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硫酸)20、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二氯甲烷)2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甲苯)2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硝酸)2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氢氧化钠)2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过氧化氢)2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可溶性镍化物)2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异佛尔酮)2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环己酮)28、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乙酸乙酯)29、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苯乙烯)30、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硫酸)3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盐酸)3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煤气)3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钒)3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锰)3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氯气)3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硫化氢)3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氮气)38、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四氢呋喃)39、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甲醛)40、职业病危害告知卡(1,4-丁炔二醇)4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1,4-丁二醇)4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放射源:钴-60)4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放射源:铯-137)4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4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4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47、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明细表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噪声)急救电话:120。
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粉尘)注意防尘。
各种物质职业危害告知卡工作场所存在一氧化碳,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如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过高,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主要损坏神经系统。
轻度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恶心,进而症状加重,出现呕吐、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可致头痛、头昏、耳鸣、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及心电图改变。
一氧化碳(CO)是一种对血液和神经系统毒性很强的污染物,为无色、无味、无刺激的气体,易扩散,微溶于水,易溶于氨水,易燃、易爆,与空气混合有爆炸危险。
应急处理救护者采取自保措施进入煤气区域,将伤员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或冰块敷头部、掖窝等处,对呼吸困难或刚停止呼吸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挤压术,并及时送医院。
中毒者在恢复知觉前,不得送往较远的医院。
防护措施密闭、局部排风、呼吸防护。
禁止明火、火花、高热,使用防爆电器和照明设备。
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标准限值:24ppm(30mg/m³)检测数据:检测日期:年月日急救电话:3770120 消防电话: 3790119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工作场所存在噪声,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噪声Noise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噪声损害人的听力,可造成人体听力损失,损害心血管。
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头痛、耳鸣、惊慌、记忆减退,甚至引起神经官能症。
也能导致心跳加速、血管痉挛、高血压、冠心病、食欲下降、月经失调等。
超过115分贝的噪音可造成耳聋。
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
每周工作5d,每天工作8h,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计算8h等效声级;每周工作日不是5d,需计算40h等效声级,限值为85 dB(A)。
应急处理使用防声器如:耳塞、耳罩、防声帽等。
如发现听力异常,则到医院检查、确诊。
防护措施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音的机械设备;采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吸收声能;使用隔声、阻尼、隔振等措施及加强个体防护,佩戴耳塞、耳罩、帽盔等防护用品;进行上岗前健康体检,定期进行岗中体检;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适当安排工间休息,休息时离开噪音环境。
急救:120,火警:119样板增加急救:120 火警:119 一览规格50*67职业危害告知卡样板,请各车间参照容,根据需要,将危害种类及相关容、需求数量,报管理部职业危害告知卡职业危害告知卡职业危害告知卡职业危害告知卡职业危害告知卡职业危害告知卡职业危害告知卡3、粉尘(1)健康危害: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引发尘肺病。
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皮炎、眼结膜损害等。
(2)理化特性: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3)应急处理: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4)注意防护: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
图标标识:戴防尘口罩、注意通风。
(5)图标:注意防尘。
4、噪声(1)健康危害: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
(2)理化特性: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
(3)应急处理:使用防声器如:耳塞、耳罩、防声帽等。
如发现听力异常,则到医院检查、确诊。
(4)注意防护: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来吸收声能:佩戴耳塞、隔声间、隔声屏,将空气中传播的噪声挡住、隔开。
图标标识:戴护耳器。
(5)图标:噪声有害。
5、高温(1)健康危害:对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等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同时,还可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2)理化特性:热辐射(3)应急处理: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或冰块敷头部、掖窝等处,并及时送医院。
(4)防护措施:隔热、通风;个人防护、卫生保健和健康监护;合理的劳动休息。
图标:穿防护服、注意通风(5)图标:注意高温6、苯(1)健康危害:可吸入,经口和皮肤进入人体,大剂量会致人死亡;高浓度会引起瞌睡、眩晕、头痛、心痛、心跳加快、震颤、意识障碍或昏迷等,经口还会引起恶心、肠胃刺激和痉挛等;长期接触会引起贫血、易出血、易感染;严重时会引起白血病和造血器官癌症。
职业危害告知卡(有害气体、毒气)1. 告知目的:本卡用于向职业健康安全相关人员提供有关有害气体和毒气的相关信息,以提醒员工在相关工作任务中应注意的危险和防护措施,从而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2. 有害气体和毒气的定义:有害气体和毒气指的是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能够对员工健康产生危害的气体或气体混合物。
这些气体可能会对呼吸系统、皮肤、眼睛等造成损害,并导致中毒、窒息等严重后果。
3. 常见的有害气体和毒气: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害气体和毒气,员工需特别注意:- 二氧化碳(CO2)-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氮(NO2)- 氨气(NH3)- 氯气(Cl2)- 氰化氢(HCN)- 硫化氢(H2S)- 氢气(H2)- 甲醛(HCHO)4. 危险性评估:对于每种有害气体和毒气,将进行详细的危险性评估,以便确定必要的防护措施。
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气体特性:包括气味、颜色、密度等。
- 暴露限值:确定了可以曝露在该气体下的最大安全浓度。
- 健康影响:描述了长期或短期接触该气体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5. 防护措施:员工在接触有害气体和毒气时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提前了解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气体和毒气,并研究识别它们的方法;- 遵循安全操作程序,确保在合适的位置进行气体检测;-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眼镜和手套;- 遵守相关操作规程,避免与有害气体和毒气直接接触;- 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对有害气体和毒气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6. 紧急处理:如果发生有害气体泄漏或中毒事故,员工应迅速采取以下紧急处理措施:- 立即撤离事故现场,并远离可能的危险区域;- 寻求医疗帮助,并告知医生所暴露的有害气体和毒气;- 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适当的急救,如人工呼吸或心脏按压;- 根据情况向相关管理人员报告事故,并协助进行事故调查。
7. 进一步咨询:如需了解更多有关有害气体和毒气的信息,员工可以向职业健康安全部门咨询或参考相关文档和资料。
中文警示说明示例
安全生产十项注意事项:
一、工作前穿戴好规定的劳动防护品,检查设备及作业场地,做到安全可靠。
二、不违章作业,并监督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三、不准擅自开动别人操作的机械,电器开关设备。
登高作业应戴好安全带、安全帽、并有专人监护、防止坠落,严禁向下乱抛工具和设备零件。
四、不准随便拆除各种安全防护装置、信号标志、仪表及专指示器等。
保持设备齐全有效灵敏可靠。
五、不准随意启动设备。
机器设备停机检查或修理时,应切断电源并悬挂警示牌,取牌人应是挂牌人。
开机时发出信号,听到回音确定安全后才能开机。
六、不准吊装物及下行人。
多人操作起重搬运要统一指挥,密切配合。
不准超负荷使用机器。
七、不在易燃物品附近吸烟动火,不乱扔垃圾。
八、不在厂内无证驾驶机动车辆,机动车进出车间转弯必须鸣号减速。
车辆行驶中严禁爬上跳下。
九、工作时精力集中,不准打闹、赤脚、赤膊、穿拖鞋和高跟鞋。
十、上班时间不准怠工、滋事、脱岗或擅离职守。
有事请假经领导批准后方可离开岗位。
职业病危害告知
作业环境,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
一氧化碳
健 康 危 害 理 化 特 性
如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过高,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主要损坏
神经系统,。轻度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恶心,进
而症状加重,出现呕吐、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可致头痛、头昏、耳鸣、乏力、失眠
多梦、记忆力减退及心电图改变。
一氧化碳(CO)是一种对血液和
神经系统毒性很强的污染物,为
无色、无味、无刺激的气体,已
扩散,微溶于水,易溶于氨水。
易燃、易爆。与空气混合有爆炸
危险。
当心有害气体中毒
应 急 处 理
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或冰块敷头部、掖窝等处,并及时送医院。
注 意 防 护
急救电话: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