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中考物理声现象光学真题演练
- 格式:doc
- 大小:596.50 KB
- 文档页数:23
2008年物理复习试题分类精编1声现象 光现象一、选择题 命题人 黄冈市黄梅小池镇二中 汪申红 1、(山东临沂07)下列有关噪声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B .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C .在考场附近机动车禁鸣喇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2、(潍坊07)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不会立即消失B .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放大声音C .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D .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3、(四川广安07)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罩内,我们会发现( ) A.图像和声音一样正常 B. 图像和声音同时消失C.可以看见图像但听不见声音D.可以听见声音但看不见图像 4、(07茂名)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B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C .“水中月”比天空的月亮离我们更近D .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折是光的折射 5、(07荆州)如右上图所示是小芳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
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
使用此模型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看到远处景物的像是虚像B.如果看远处是很清晰,那么看近景时,应把内纸筒向外拉一些C.应把内纸筒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D.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 6、(07黄冈)如图是张敏同学拍摄的西湖大酒店风景相片,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要想使大楼的像更大些,张敏应向大楼靠近些,再拍摄 B .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7、(07年鸡西)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 .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 .站在水池边能看到水中的游鱼,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c .人向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D .有些商贩用沾有猪油的抹布擦茄子,使茄子看起来更光亮,是利用了镜面反射 8、(07绵阳)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物理(第一章《声现象》)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用不同的乐器(如小提琴和钢琴)分别演奏相同的乐音,我们能够分辨出其声音的不同,这是因为不同乐器有不同的:()A.振幅B.频率C.响度D.音色2、下列哪一种情况,声音不能传播:()A.在空气中B.在水中C.在地面以下D.在真空中3、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A.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B.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C.紧闭室内的门窗D.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上钩的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D.小溪流水的“哗哗”声5、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使用“听诊器”的目的是:()A.保持声音的音调B. 保持声音的音色C. 保持声音的频率D.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色好坏B.音调高低C.响度大小D.乐音三要素7、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下列哪些措施不能减弱噪声:()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B.减弱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摩托车排气管装有消声器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8、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A.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D.是一种条件反射9、一般来说大礼堂或者电影院的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A.减弱声波的反射B.提高声音的音调C.增强声音的响度D.仅是为了装饰10、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A.大钟的回声B.大钟在继续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缘故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传播;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一端敲击,在另一端可以听到次响声。
2008年中考物理(声)试题汇编一、选择题1.(08黄石)如图4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驻中小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求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08株洲)“……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空气可以传声B.锣鼓声响度很小C.观察者离声源很远D.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3.(08淮安)大地震中的有些幸存者,在废墟中是通过敲打铁管而获得营救,他们是利用铁管的( )A.导电性好 B.导热性好 C.传声性能 D.硬度大4.(08广安)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能够听到20H Z—20000H Z的声音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雷声的响度比人声的响度大得多D.声音传播的速度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快5.(08厦门)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
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6.(08宜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来辨别某人的声音的( )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7.(08福州)08年的CCTV青年歌手太奖赛中有道辩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
歌手能判断出用哪种乐器演奏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三者均可8.(08泰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9.(08泰州)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右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A.蝙蝠B.海豚C.猫D.大象10.(08上海)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 ) A.响度B.音调C.振幅D.音色11.(08威海)当喇叭里响起“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时,小伟和小明齐声说:“是韦唯在演唱。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3*3=39分)1、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B.我们听到的声音一定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D.因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有的物体振动时能发声,有的物体振动时不能发声23.2、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A.空气、水、铜B.铜、空气、水C.水、铜、空气D.铜、水、空气3.下列选项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A.酒精B.空气C.岩石D.月球上空4.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空的)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A.1次敲击声B.2 次敲击声C.3 次敲击声D.4 次敲击声5.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A.20 HZ~1100 HZ B.85 HZ~20000 HZC.85 HZ~1100 HZ D.20 HZ~20000 HZ6.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C.声音的音调D.声音的大小7.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是因为()A.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B.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C.月球上的岩石不传声D.月球上没有空气29.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B.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C.声音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D.以上说法都不对8.我们能分辨出隔壁房间里说话的人是谁,这是因为()A.每个人声音的响度不同B.每个人的远近不同C.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D.每个人声音的频率不同9.关于打击乐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打击力量越大,声音响度越大B.鼓面越大声音越响亮C.鼓面绷得越紧,音调越高D.鼓的大小不同,音色不同10.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11.要想使人们在剧场里听到立体声效果()A.至少要安装一个扬声器B.至少要安装两个扬声器C.至少要安装三个扬声器D.至少要安装四个扬声器12.下列几种减弱噪声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改造噪声大的机器B.在产生噪声的厂房周围种树C.将产生噪声的厂房门窗打开D.戴上防噪声耳塞1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声源振动越强烈,它发出的声音越大C.因为每个人的音调不同,所以我们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D.音乐声对我们来说有时侯也是噪声二、填空题(37*1=37分)14.人说话时声带在_________,小溪流水哗哗的响水在_________,拉胡琴时琴弦在_________ .这些现象说明,声音是由_________而产生的.15.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_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_________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16.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__ 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 m/s.17.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2,二者大小相比较v1_________v2.18.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___.19.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同样_________声音,这种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_________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_________.20.发声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声源振动的_________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_ .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高,声源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低.21.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了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也就不同.22.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_________,它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决定.23.管乐器的音调变化由_________决定,_________产生低音,_________产生高音.24.在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唢呐和笙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不同.25.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261.6 HZ,钢琴中的发声体在5 s的时间里振动了____________ 次.26.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_________.27.人们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到_________.28.将肥皂膜放在正在放音的音箱前边,可看到肥皂膜在_________,说明声音是一种波动,并且_________能量.29.经实验,为了保证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的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dB.30、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振动发出声音被获救,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
声现象中考题精选1.(2008 •莆田中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止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7()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2009 •江西中考)自然界和H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
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___________ 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_____ 传入我们耳中的。
3.(2009 •烟台中考)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4.(2009 •齐齐哈尔中考)在桌面上撒些碎纸屑并用力敲击桌面,我们看到纸屑在桌面上“跳舞”,同时能听到敲桌子发出的声音。
这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 ;纸屑“跳舞”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 O5.(2008 •南京中考)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根约I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林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
通过撞击,金属叉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声,声音主要通过_____ 传递到人耳.6.(2010 •龙岩中考)在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虎队20年后重新聚首,演唱了他们的经典歌曲。
在演唱时,观众能分辨出三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歌声的什么不同?()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7.(2009 -益阳中考)如图所示,小星同学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使鼓面发出声音,声音不同的是()A濒率 B.音调C.响度 D.音色8.(2009 -广东中考)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 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9.(2009 -仙桃中考)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省岀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
声与光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42 分)1、下边对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选项是(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一样,音色不一样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次声波流传很远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D.用超声波冲洗眼镜-----------------声波能够流传能量2、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用黑布把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能够正常地飞翔,没有遇到一点影响,这是由于()A、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B、蝙蝠在飞翔时会发出次声波,依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翔C、蝙蝠在飞翔时会发出超声波,依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翔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能够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3、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后,中国营救队第一时间抵达灾区抗震救灾,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类做法主假如利用铁管能够向外()A、传热B、传声C、通风D、导电4、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
这些现象说了然:()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声音能在水中流传C.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D.声音能在空气中流传5、 2009 年 7 月 22 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域出现百年难遇的日全食奇景。
如右图是发诞辰全食的景观,能用来解说形成日蚀现象的规律是(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流传D.平面镜成像)6、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此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
这个事实说明()A. 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不一样介质中流传速度不一样7、有一种特意寄存名贵物件的“银行”,当人们寄存了自己的名贵物件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 、“眼纹”、“声纹”等。
《声现象--光现象》检测试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姓名___ _ 成绩________第一节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2分,共32分)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8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请指出切实可行的是()A.大声呼救B.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D.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
A.①②③ ;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C.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4、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大侠双目失明,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A.他的眼睛根本就没有失明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D.是一种技巧5、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人靠近平面镜时,所成的像变大 B、平静的水面的“倒影”是虚像C、“潭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D、绿色植物呈绿色是因为吸收了绿光6、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D.建筑工地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B.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8、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
2008江苏13市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声现象一、选择题(共6,每题分)1)(08江苏常州)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问B.猜想C.实验D.得出结论2)(08江苏连云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3)08江苏南京)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4)(08江苏泰州)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右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A.蝙蝠B.海豚C.猫D.大象5)(08江苏无锡)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6)(08江苏盐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二、填空题(共6,每题分)2)(08江苏淮安)手机是通过__________传递信息的,用手机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判断的,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带耳机听MP3,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_____,若长此以往会使听力下降,有害健康.3)(08江苏南京)如图19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l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发声,声音主要通过传递到人耳.4)(08江苏南通)我们听到的锣鼓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耳中,我们主要是根据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来辨别锣声和鼓声的.5)(08江苏泰州)如图8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_______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6)(08江苏扬州)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产生的,它是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
八年级第一学期段考物理学科考试卷(范围:声现象,光现象)一、填空题(共28分,每空1分)1、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它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
我们能分别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声音的 不同。
2、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
在救援时使用的声波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_________的一种救援装备。
它可以灵敏地接收到物体_________时产生的微弱的声音,以利尽早营救。
3、在200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节目《逗趣》中的手影表演惟妙惟肖,手影可以用_______来解释;在生活中,常常会看见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和水中的鹅卵石,这可以分别用_______和_______来解释。
4、如图1,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 是反射光线,折射角是 ,法线是 ,介面是 。
5、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55°,此时反射角为 。
我们能从教室的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因为光发生 反射的缘故,而黑板反光属于 反射。
6、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完成下面内容:(1)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_________产生声音;(2)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瓷碗通过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来识别的,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的性质;(3)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播________的性质。
7、如图2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若把图乙装置移到月球重做这一实验,则小球 (选填“能”或“不能”)被弹起,这是因为 。
第1讲声现象8年中考真题精编命题点1声音的特性(省卷2次,昆明卷6次,曲靖卷4次)1. (2015昆明11题2分)打电话时,我们仅凭声音就可判断对方是谁,这是通过声音的________进行判断的;从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是由于手机的喇叭________产生.2. (2014曲靖9题2分)手机的声控密码锁解锁时,只能由设置语音密码的人说出密码才能打开手机,这种语音密码记录的是人声音的________特性;手机是通过________来传递信息的.3. (2013云南10题2分)乐队演奏时,指挥能准确分辨出各种乐器声,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不同.云南省大部分地区的日照时间较长,可以大量开发利用太阳能,近年来风能也在逐步被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都属于________能源,既安全又环保.4. (2011曲靖15题2分)口琴与吉他同时演奏C调的“duo”音时,它们声音的________相同.在小锤敲击下,某金属片3 s里振动了720次,此时,金属片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发出使人耳听得到的声音.5. (2012昆明20题4分)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第5题图(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点2声学知识综合题(省卷3次,昆明卷4次,曲靖卷3次)1. (2008云南1题3分)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 各种乐器都是通过振动而发声B.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的种类无关C. 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 悦耳的乐声也会成为噪声2. (2014云南10题2分)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3. (2014昆明11题2分)经常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只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播音,这是观众根据声音的________进行判断的;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Hz~20 000 Hz;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墙,这是在声音________减弱噪声.4. (2012曲靖9题2分)欢庆的时刻猛击鼓面,增加了鼓声的________;居民住户区与高速公路间植树,这可以在_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5. (2011昆明14题3分)乐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色、响度和________.节日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生活中人们熟悉的声音,其实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深更半夜,如果播放的音乐声很大,那么对邻居来说,此时的乐音就成为了______.6. (2010曲靖10题2分)在地震废墟中,遇困人员不盲目喊叫而采取敲击固体物来吸引救援人员的注意,不仅节省体力,也因为固体传声指向性好.这个例子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超级模仿秀”节目中,声音模仿得几乎可以“乱真”,主要是模仿了他人的________(选填“响度”或“音色”).7. (2009昆明11题2分)一个同学迟到了,走到门外听到上课老师的声音,就知道正在上物理课.他除了根据讲课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来判断.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关上门窗是为了在____________减弱噪声.参考答案及解析命题点1声音的特性1. 音色振动【解析】我们仅听声音就能判断出对方是谁,这是通过声音的特性——音色来判断的.手机产生的声音是由手机的喇叭(扩音器)振动产生的.2. 音色电磁波【解析】手机声控密码锁,语音密码记录的是人声音的音色特性;手机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3. 音色可再生(一次)【解析】音色是由物体本身的结构、材料决定的,所以乐队演奏时,指挥家能准确分辨出各种乐器声,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太阳能、风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4. 频率能【解析】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金属片振动可以发出声音,声音的频率为f=7203Hz=240 Hz,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故人耳能听到.5. (1)空气柱的长度越短,音调越高(或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 (2)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命题点2声学知识综合题1. B【解析】A选项,各种乐器演奏时,都是通过乐器中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声音,说法正确;B选项,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的种类有关,在固体中传播较快,在液体中传播较慢,说法错误;C选项,发声物体的音调与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法正确;D选项,我们学习或休息时,悦耳的乐声也能影响我们而成为噪声,说法正确.故选B.2. 振动传播途中【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音的传播途中减弱噪音的.3. 音色20传播过程中【解析】不同人的声带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 Hz~20 000 Hz;在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4. 响度传播过程中【解析】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猛击鼓面,增大了鼓面振动的振幅,从而增加了鼓的响度;居民住户区与高速公路间植树,这可以在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5. 音调音色噪音6. 信息音色【解析】本题考查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声音的特征.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分辨不同人的声音是根据他们所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辨别的.7. 音色传播过程中。
中考真题演练一、声学1.(北京市东城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而产生的.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也可以从它们的______来分辨.2.(北京市西城区)联欢会上,小明在弹奏古筝.古筝的琴弦因为_____而发声.3.(山西省)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______停止,锣声消失.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由于_____不能传声.4.(哈尔滨市)如图所示,鱼被它们喜欢的声音诱人鱼网,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表明_____.第4题图5.(安徽省)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____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_的缘故.6.(安徽省)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秒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米(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米/秒);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_.7.(福州市)石块扔到水中引起水的______而发声,这时鱼会被吓跑,主要是因为______能传播声音.8.(贵阳市)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和音色.9.(新疆乌鲁木齐)如图所示,小明正在唱歌,他凭放在喉头上手的感觉,认识到他的歌声是靠声带的______发声的.第9题图10.(苏州市)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产生的;声音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二)选择题1.(山东省)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传播方向2.(南京市)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3.(杭州市)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A.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4.(长沙市)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D.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5.(扬州市)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6.(绍兴市)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在物质中传播速度与物质种类有关D.声音可以发生反射形成回声7.(常州市)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等于光速C.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速答案:(一)填空题1.振动音色2.振动3.振动,真空4.液体(水)可以传声5.音调(或频率),快6.30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7.振动、水8.音调,响度9.振动10.振动不能(二)选择题1.A2.B3.B4.B5.A6.A7.C二、光学(一)填空题1.(北京市东城区)某人站在穿衣镜前2米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米.当他距镜面1.5米时,人与像间的距离是________米.2.(北京市西城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米/秒.3.(北京市西城区)小红站在穿衣镜前1米处,她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米.4.(北京市海淀区)一束光线以30度的入射角射到镜面上,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______度.5.(北京市朝阳区)小兰同学的身高是1.65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米处.她在镜中的像高是________米,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_米.6.(上海市)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数值为_______千米/秒.7.(天津市)如图所示,AO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OB与折射光线OC之间的夹角为______.第7题图8.(天津市)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正前方,以1米/秒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_______米/秒.9.(河北省)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来解释;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__________.10.(山西省)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由30°增大到35°时,则反射角______5°(填“增大”或“减小”),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改变______度.11.(沈阳市)如图,两平面镜MP、PN相交,夹角为60°,一束光线AO斜射到MP上,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入射光线AO重合,但方向相反,则AO与MP夹角a为________.第11题图12.(沈阳市)一根旗杆竖立在阳光下,从早晨到中午这段时间内,旗杆影子的长度______(填“变长”、“不变”或“变短”).13.(南京市)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米/秒.光在水中的速度________光在空气中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4.(杭州市)晴朗的月夜,在钱塘江游轮上赏月,船到钱江一桥附近,已知此处水域水深为8米,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4×105千米,赏月人低头看到江中月亮的像与湖面的距离为______千米.15.(安徽省)宁静、清澈的湖面是天然的________镜,桥在水中的倒影就是湖面上桥的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16.(长沙市)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传播的.17.(贵阳市)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房间里的物体,这是由于光线射到物体表面发生________的缘故.人们从平面镜中看见物体的像,这是光的_______现象.18.(新疆乌鲁木齐)夜晚我们看到灯光下的人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白天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课桌,是由于课桌________的光射入了眼睛.19.(苏州市)小明身高1.7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米处,镜中他的像的高度等于________米,该像与平面镜间的距离等于________米.20.(镇江市)太阳、月亮、发光的电灯,其中________不是光源.如图,经平面镜所成的是熊猫的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第20题图21.(昆明市)2002年6月11日,我国部分地区可以观察到“日偏食”,这是光沿引起的现象。
神话中的孙语空一个跟斗飞行的距离是十万八千里(约为5.4×104千米),设翻一个跟斗用的时间是1秒,则孙悟空飞行的速度________真空中的光速(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2.(昆明市)如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钟表的像,小明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得出此时钟表的时间是_________.第22题图23.(海南省)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现象;而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如图所示),其中作用是利用光的______定律将光线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因此灯罩内表面应尽量______.第23题图24.(北京市东城区)图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反射角是______度;折射角是______度.第24题图25.(沈阳市)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距凸透镜1.5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在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厘米.26.(沈阳市)在岸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_________(填“深”或“浅”),这是由于光的______造成的.27.(江西省)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______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_____像.28.(四川省)当你漫步在池塘边,常会看到池塘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采游去的鱼,这一现象的正确的解释是: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虚像;看到的“白云”是光的______形成的虚像(选填:“拆射”或“反射”).29.(云南省)我国山东省蓬莱市海面2001年7月5日再次出现“海市蜃楼”,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一束光线与反射面成25°角入射,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_度,体操运动员形体训练时向墙面的镜子走去,他的像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0.(广东省)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物体到透镜的距离_________;要想用它得到物体放大的实像,该物体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二)选择题1.(北京市西城区)在图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B.C.D.第1题图2.(北京市海淀区)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B C D第2题图3.(北京市海淀区)小宝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A.比他大的实像B.比他小的实像C.比他小的虚像D.与他等大的虚像4.(山西省)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第4题图A.21∶10 B.10∶21 C.10∶51 D.12∶015.(沈阳市)如图,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第5题图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B.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C.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D.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远离玻璃板6.(陕西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走向穿衣镜时,人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黑板“反光”是因为光在“反光”处发生了漫反射C.激光准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D.放映电影时银幕上的像是虚像7.(宁夏回族自治区)下列各图中,AB是放在平面镜前的物体,A′B′表示物体在镜中所成的像,正确的是()A.B.C.D.第7题图8.(福州市)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太阳光时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可能发生弯曲D.平面镜可以成像,也可以用来控制光的传播路径9.(新疆乌鲁木齐)如图所示,A′点是物点A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在物点A 不动的情况下,要使它所成的像在B′位置,平面镜放置正确的是()A.B.C.D.第9题图10.(苏州市)“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站在岩边的人通过平静的水面能看到“姑苏人家”在水中的倒影.该“倒影”是()A.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B.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C.光的反射所成的实像D.光的折射所成的实像11.(镇江市)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如图所示,这是利用()第11题图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D.光路可逆性12.(绍兴市)当光线与平面镜成40°角入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A.40°B.50°C.80°D.100°13.(常州市)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竖直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二支蜡烛,对着玻璃板可以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以看到放在后面的蜡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B.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C.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D.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14.(广东省)光照射到下列物体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的是()A.平面镜B.电影幕布C.墙壁D.书本15.(北京市东城区)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小孔成像B.人在河边看到岸边柳树的倒影C.阳光下树木的影子D.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16.(北京市东城区)下列关于四种光学仪器成像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D.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7.(北京市西城区)凸透镜的焦距是15厘米.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焦点5厘米处,所成的像一定是()A.正立的B.倒立的C.放大的D.虚像18.(北京市朝阳区)物体通过下列光学器件可以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是()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平面镜19.(北京市朝阳区)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B.人站在湖边看到湖水中的鱼C.黑板某部分“反光”,看不清上面的字D.夜晚,在路灯下出现人的影子20.(上海市)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厘米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10厘米处,所成的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21.(天津市)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22.(重庆市)如图所示,虚线框内的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第22题图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B.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23.(河北省)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24.(山西省)凸透镜焦距为5厘米,当物体在主光轴上距焦点2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A.倒立的B.正立的C.放大的D.缩小的25.(哈尔滨市)崔彦同学和妈妈到公园游玩,她想为妈妈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妈妈应站在镜头的()A.一倍焦距以内B.一倍与二倍焦距之间C.焦点位置上D.二倍焦距之外26.(陕西省)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第26题图A.使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使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使烛焰位于a点时,成缩小的实像D.使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27.(山东省)如果一普通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毫米,则底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应()A.等于100毫米B.等于50毫米C.小于50毫米D.略大于50毫米28.(南京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利用光的折射的是()A B C D第28题图29.(南京市)某同学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得此光班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是10厘米.该同学想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 A .大于10厘米 B .在10厘米和20厘米之间 C .小于10厘米D .大于20厘米30.(杭州市)如图所示为汽车驾驶室旁装的一块观后镜,它是 ( ) A .凸透镜,可以使成像清晰B .凹透镜,可以使成像清晰C .凸面镜,可以增大观察范围D .凹面镜,可以增大观察范围第30题图31.(江西省)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待水面重新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1β,折射角是1γ,那么 ( ) A .1β<β,1γ<γ B .1β=β,1γ=γ C .1β<β,1γ>γD .1β>β,1γ>γ32.(江西省)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实像一定是倒立的,虚像一定是正立的 B .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 C .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小 D .成虚像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33.(福州市)关于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景物在照相机内所成的像是实像B.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所成的实像C.凸透镜成虚像时,像不一定比物大D.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一定比物大34.(河南省)A1B1是物体AB经过凸透镜成的像,图所示的情景中正确的是()A.B.C.D.第34题图35.(河南省)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空水杯底部,在M处形成一个光斑.当向水杯中慢慢注入水时,光斑的实际位置()第35题图A.慢慢向M左边移动B.慢慢向M右边移动C.在M处不动D.在M的上方36.(长沙市)下图所示的四种光学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B.C.D.第36题图37.(贵阳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眼睛能看到实像,也能看到虚像B.光的折射产生的像都是虚像C.可用光屏显示的像一定是实像D.平面镜中的像都是虚像38.(云南省)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盛了水的碗,看上去碗底变浅了B.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C.一端放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被折断了D.透过一张透明塑料纸上的水珠看到的字放大了39.(新疆乌鲁木齐)下列光学仪器中,在屏上能成放大像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幼灯机D.潜望镜40.(苏州市)下列各图中,哪个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况?()A.B.C.D.第40题图41.(苏州市)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应位于放大镜的()A.焦点以内B.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C.两倍焦距以外D.两部焦距处42.(镇江市)如图在观察烛焰通过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5厘米,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厘米处,则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是()第42题图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43.(扬州市)下列关于光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古代使用的铜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激光准直利用了光的折射性质C.老花镜的焦距可以在太阳光下用刻度尺粗略测出D.照相机照相时在底片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4.(扬州市)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离镜头()A.大于2倍焦距处,倒立放置B.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倒立放置C.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正立放置D.大于2倍焦距处,正立放置45.(绍兴市)研究凸透镜成象实验中,当烛焰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象可能是下图中的()A.B.C.D.第45题图46.(昆明市)下列光学仪器中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是()A.放大镜B.穿衣镜C.照像机D.幻灯机47.(常州市)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拍摄的景物在底片上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48.(广东省)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小孔成像B.水中的“月亮”C.立竿见影D.凸透镜成像49.(海南省)下列物理现象中:①老人用放大镜看书;②在岸上看水中的鱼;③太阳灶烧水;④水中的筷子变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