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诗歌意象集锦.doc

(完整word版)诗歌意象集锦.doc

(完整word版)诗歌意象集锦.doc
(完整word版)诗歌意象集锦.doc

诗歌意象集锦

(一)自然万物

1.山川风物类。

“青山意象”:① “青山”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改的特色,因而备受

文人喜欢: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② “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如“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③“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如“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月”意象: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如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 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

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③抒发盛衰无常,物事人非的感慨。如“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④花好月圆,团圆喜庆。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

《望月怀远》)

“冰雪”、“冰心”意象: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张孝祥《洞庭青草》)

“水”意象:①绵绵愁思,离愁别恨。如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②时光流逝。如“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关山”意象:①关塞山河。如高适《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② 历史存在。如“关山度若飞”“秦时明月汉时关”。

“清风明月白云”意象:①望云思友,见月怀人。如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

云白日眠。”②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灏《黄鹤楼》)③沉醉田园,恬淡洒脱。如“明月清风惊鹊”等。

“斜阳云烟清霜”意象:①沉郁思古幽情。如“朱雀桥边野草花 , 乌衣巷口夕阳斜”;②惆怅凄

苦悲凉情绪。如“暮霭沉沉楚天阔”。

2.天地草木类。

“草木”意象:①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

鹂空好音。”(杜甫《蜀相》)②乐景写哀。如“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芳草”意象:离恨愁情。如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用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比喻离别愁绪。

“芭蕉”意象:代指离情别绪。如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

心心舒卷有舍情。”

“梧桐”意象:凄苦悲凉悱恻。如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梅花”意象:①高洁人格的象征。如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②孤芳自赏、孤

高自许。如陆游“寂寞开无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都是用冰清玉洁的梅花凸

显不同流俗的品质。

“菊花”意象: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志向高洁。如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

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菊花般高洁品格的激赏与追

求。

“松柏”意象:孤直坚强。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

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另外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则有飘零之意。“莲”意象:“莲”与“怜”音同,古诗常用“莲”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

洁。

3.虫鱼鸟兽类

“蝉”意象:①品行高洁清高。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②孤独无助孤

苦无告。如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杜鹃”意象:①孤独悲苦。如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②乡思乡愁。如范仲淹:“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鸿雁”意象:也叫“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是书信、音讯的代称。如晏殊《清

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乌鸦”意象: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衰败荒凉之意。如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

垂杨有暮鸦”。

“蟋蟀”意象:又名“促织”,古典诗歌中有“怀念征人”之意。如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

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等。

“猿啼”意象:在诗歌中往往表现为一种悲伤凄凉的情感。如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

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鹧鸪鸟”意象:①游子思乡离愁别绪。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

江西造口壁》)②“鹧鸪”象征历史盛衰沧桑变迁。如“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燕”意象:①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②时事变

迁、人事代谢的寄托。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人间万象

1.静态物象。

“舟船”意象:①寄托游子漂泊之感。如李商隐《木兰花》:“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

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②倾诉追求自由放行天下的灵魂解放感。如“他年

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韦庄《西塞山下作》)

“南浦”意象:惜友送别。“南浦”本是水边送别之所,古人作为惜友送别的代称。如范成大《横

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等。

“长亭”意象:古人送别之所,有“离愁别意”。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羌笛”意象:是西域的一种乐器,古诗中有凄切怀乡之意。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

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

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琴瑟”意象:①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如《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②比喻兄弟朋友情谊。如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秋水”意象: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迫切。如《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

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红叶”意象:传情之物,也指以诗传情。如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

到秋”。

“红豆”意象:红豆即相思豆,象征爱情或相思。如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

日坐相思。”

2.动态物象

“登楼、倚楼、凭栏”意象:① “倚楼”多为哀伤幽怨之情。如“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

思》)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如“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王禹偁《点绛唇》)

“捣衣捣练”意象:“捣衣”是在衣服做成之后进行捶捣。古诗中称为“寒砧”“清砧”或“暮砧”,

用以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如“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晏几道

《少年游》)

一、了解古诗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借景(物)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

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 (或物 )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

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

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烘托

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

《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联想和想象

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

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

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

之笔。

●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

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

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喻

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

赏识的心态。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

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

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 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

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

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

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

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

对于比喻,我们尤其要弄清本体和喻体体之间的相似点。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是一种相似联想。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

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把一物比作另一物,是根据立意的需要,所以,我

们对比喻的理解,必须考虑到诗歌的主题。

●比拟

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拟人和拟物。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同时,还可以表达丰

富的思想感情,如可以使可爱者更活泼可爱,使可憎者更可恶。比拟与比喻不同:( 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比喻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 2)比喻中喻体(作比的事物)都

要出现,比拟中(模拟的事物)是不出现的。

●夸张

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 )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 )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赋、比、兴

"赋、比、兴 " 是对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

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如《诗经 ? 伐檀》中, " 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 "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不狩不猎,胡瞻

尔庭有县狟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

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再如毛泽东的《沁园春 ? 长沙》就用了这种手法。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诗经 ?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兴,就是"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 。如《诗经 ?伐檀》中的 "河水清且涟漪 "就属于 "兴 " ,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 " 兴 " 和 "比 " 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东南飞》开头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既是 " 兴 ",又是 " 比 "。

●含蓄

含蓄是把作者的深意隐含于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之中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含蓄的主要特点是意在言外。但应该看到,这种言外之意,仍得之于作品语言文字的触发。如杜甫《春望》中

的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国破 " 而 "山河在 "使人想到遍地创痍,临 " 春 "而 "草木深 " ,使人想到人烟稀少。花鸟在平时是供人欣赏娱乐之物,此时看到花开而泣,闻到鸟鸣而悲,可知诗人的哀伤和时世的颓败。这首诗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正是通过具体的形象以启发读者想象和体会,从而表达了作者沉痛至深的感情。再如司马光《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诗中描写的,是诗人在洛阳所见到的初夏景色。倘若以为这是一首纯粹的写景诗,就未免于诗意隔了一层。究其实,此乃是一首即景之作,真谛蕴涵在后两句之中。这就需要了解写作

此诗的背景。熙宁二年王安石实行变法,诗人和他政见不同,竭力反对,然而宋神宗支持王

安石。因而当神宗欲任诗人为枢密副使时,他坚辞不就,并于三年出知永兴军,又于四年退

居洛阳,直到元丰八年哲宗即位,方归京任职,其间居洛阳共十五年。这后两句所表白的便是诗人自己的情志。他说的是:我不是那随风飞扬的柳絮(因此自然不会人云亦云,随便附

和王安石),我的一片忠贞之心,即便是在穷居洛阳之时,亦犹如一株向日的葵花。这才是

诗人的真意之所在。这首诗好就好在诗人的心迹是巧借当前景色,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来的,

这就比直接表白更耐人寻味。运用含蓄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回味的余地,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来理解、补充和丰富作品中的意境以收到 " 言已尽而意无穷 "的艺术效果。

●虚写和实写

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实写,恰好与之相反。如齐已《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万木冻欲折 "就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景象。 " 万木冻欲折 " 与 "孤根暖独回 "恰好构成对比,反衬梅花 " 孤根独暖 "的性格。虚写,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

楼兰终不还。”"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就是虚写,写的是想象中的景象:青海湖

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

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试想,若不用虚写,

怎能展现如此阔大的景象?这种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为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起到了很好的

烘托作用。实写,不言而自明,这里就不细分析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

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

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地写罗敷的服

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这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自己想她怎么美,她就怎么美。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

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

间接抒情。如1995 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答案是

D 项: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作者是通过问答、责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是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 " ,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

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比如上文司马光的《客中初夏》,看似写景,实乃抒情。再如张可久《[双调 ] 清江引 ?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

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 西风 "的到来而联想到 " 归期 " 的未卜;因 " 芭蕉雨声 "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

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托物言志托物寓意

托,寄托,借助;物,客观外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寓,寄托,隐含;意,心愿,愿

望。简单地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如上文司马光的

《客中初夏》一诗。托物寓意,就是将思想隐含在具体的外物之中。实际上, " 志 " 和" 意" 往往是一回事,都可理解为思想感情、理想愿望、见解主张等等。诗歌鉴赏方面的文章,使用

"托物言志 " 说法的多。托物寓意, " 意 "更隐含些。如苏轼《待月台》:“月与高人本有期,挂

檐低户映娥眉。只从昨夜十分明,渐觉冰轮出海迟。”后两句诗写出了因满招损的自然规律。

满月给人间曾带来无限美景和喜悦之情,然而满即缺之始。诗人久久伫立,眺望远海,等待

着升起的一冰月,心中不免泛起淡淡的愁。称月 " 冰 " ,表了月的光、,同也略清寒之意。此人那官失的往事,大概正随着海上徐徐升起的明月而浮

在犹如海波一不宁的思之中了。的托物寓意的,是需要人的身世、乃至作格有相当的了解的,否很把握其含之意。

●象征

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或抽象事理。如黄巢《不第后菊》:“待到秋来

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冲天香透安,城尽黄金甲。”写的是秋,百花凋

零,唯有傲霜挺立的菊花却精神百倍,方未艾,安城里遍地黄金璀璨,清香弥漫;

上,人是以菊花盛开象征起的最后利,表达了推翻唐王朝腐朽治的决心和信心。

● 托

利用事物近似或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陪来突出某些事物的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托一事物,称正;利用事物的立条件来托一事物,称反。如"蝉噪林愈静,山更幽" ," 月出惊山,春中"," 阴地日当午,梦流一声" ,都是以静的反。

故作无疑之,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自己不答,者去思索体会。如杜甫《蜀

相》: " 丞相祠堂何?官城外柏森森。映碧草自春色,隔叶黄空好音。??"开一句,以引起。祠堂

何?官外,数里之遥,望去,早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

郁郁,气象不凡 --那就是葛武侯祠所在了。第一,开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一答,自开

自合。

●借代

不直接出要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和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

名称去代替。用借代的手法可以突描写象的特征,引者想,使其得明深刻的印象。如李的《南园》:“男儿何不吴,收取关山五十州?君上凌烟,若个生

万侯?”"吴 " ,古代吴地生的一种弯刀。里代指精良的武器。

● 比

把两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运用比,或使立的事物的矛盾明突出,揭示本,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相

得益彰,人深刻印象。如高适《燕歌行》: "士前半死生,美人下犹歌舞。"以士死在沙与将情声色行比,形象明,揭露深刻。再如辛笛《景》中的"夏天的土地得丰自然 /兵士的新装黄得 ?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9999'> ?,在称的两句中运用色彩的不同,表出自然与人的比,而后一句的"新 " 与 "旧 " 露出同一象本身的反差,恰当地形容了被迫当壮丁的士兵命运何其悲惨。

● 偶

偶也叫仗(古代持兵器保人,都是左右成,名仗,后来成仗),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构相同或相似、意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称地排列在一起。偶可以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确;使音律得抑挫,奏明,和悦耳。从构

上看,偶分和两种。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构相同,性一致,平仄相

,不能重复用字。如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 无落木下,不尽江来" 。前者是五言律中的第五、六句,后者是七言律中的五、六句。律中的第二(三、四

句)和第三(五、六句)都必是偶句。两例完全符合的要求,形式整,韵律

和,抑挫,琅琅上口。我国古典歌中的律究平仄相和的仗,所以多用。要求不那么格。不用在律中,而是用在散文和文中。从上下句在意上的系看,偶基本上有三种:正、反和串。正,上下句的意思相同相近或相

相衬。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个对偶,意思互相补充,描绘了从室内向外观察到的草堂景色。反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如"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 。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关相连(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前者由假设关系相连,后者是承接关系。

●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举个欲抑先扬的例子。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

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 夜半虚席 " ,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 "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

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二、了解古诗的常见风格

●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

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

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

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 )想象丰富,

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 )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何其高远,多么壮丽 !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

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

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秋浦歌》 ) 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

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

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代表作。“大江东去”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的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故垒西边”至“灰飞烟灭”是咏古,感情高昂而浓挚,而“乱石穿空”数句,将峥嵘的态势、鲜明的色彩、巨大的音响,融于一体,气势磅礴,给人以“挟海上风涛之气的感觉”。“故国神游”数句转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郁,全词的音调豪壮,“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

●沉郁: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

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李白豪放,其体轻,其气清,故袅袅上

升,飞入云霄,若野鹤闲云,随处飘逸;杜甫沉郁,其体重,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

情激荡,回旋纡曲。何为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

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

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

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

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

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

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

动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对

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

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再如辛弃疾

的词,

●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

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

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

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

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节奏明快,《山行》 (远

上寒山石径斜 )的轻盈飘拂,《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 )的俊逸秀美,“十年一觉扬州梦,赢

得青楼薄倖名”(《遣怀》 )的秀而不冶,艳而不妖,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冲淡: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诗有闲、

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

涧中。”(《鸟鸣涧》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砦》 )这

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

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

机体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

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

心情。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这种消融,是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

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至。不过,冲淡不是幻灭、死寂,而是富于生机的,

它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转化为凝固的生命的结果,生命力由流动而转为静谧。

●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苏轼的词除了豪

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

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 ?赤壁怀古》 ) “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 ?密州出猎》 )这样的

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苏轼有时是尽力摆脱自我,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让自己有

限的人生在大自然无始无终的运动中得到永恒;让人生的种种苦恼在超乎现实的纯美的大自然中得

到解脱,让自己从与社会的种种矛盾中净化出来,与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规律相和

谐。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人生现象与自然现象、人生哲理与自然规律等量齐观,

泯灭了时空物我的界限。上阕才以不能“乘风归去”为憾,马上又以“何似在人间”自解;下阕才以“人有悲欢离合”为憾,马上又以“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解,从而从大自然中

得到慰藉与启迪,摆脱了人生苦恼。苏轼有时又极力地充实自我,使自我的精神世界得到最大

限度的加强,从而抵御外界的一切侵扰,达到超脱。有时还以淡泊明

志、向往归隐、洁身自好,甚至是痛饮纵欢、谈禅论道、自我麻醉的手段,求得对痛苦人生、

黑暗现实、龌龊官场的心理超脱。

一、了解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二、掌握下列鉴赏方法

1、论世知人,通解文字。

“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人”即作者,也就是与所写诗歌有关

的作者的一些情况。我们应该注意这些情况,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字所负载的

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如《离思五首(其四 )》

2.投入境界,体物动情。

诗歌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表达着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想真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必须投入到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体察诗人所展示的景物,

体会诗人所抒发的真情,从而使自己把握哲思之奥,体味境界之妙。如《渡湘江》。需要注

意的是:投入境界、体物动情,需要对作品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应是人情人理的。只有这样,

对作品的理解才不会出现偏差。

3.以诗为本,分析概括。

(1)分析概括的依据——标题、序言、关键语句、注解。

(2)分析概括的七个角度——人、事、景、物(以上从属于“写作内容”角度)、情、理、趣(以

上从属于“写作目的”角度 )。

(3)评价的原则——辩证分析,实事求是。

①不能拔高

受时代、阶级、认识的局限,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认识并不见得会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如果非要认为作品达到了这个高度,就是拔高了作品的主题。

②不能曲解

曲解,是指对诗歌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的歪曲理解。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类整理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类整理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有惜别怀远之意)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梧桐: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桃花:象征美人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菊:隐逸高洁脱俗 岁寒三友(松、竹、梅):同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兰:高洁萍、芭蕉:前途迷茫、漂泊不定思乡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高洁的情操 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夏蝉:宁静(方闻蝉声)秋蝉:悲凉象征着亡国遗民的悲惨命运品行高洁 燕: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古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大全

古诗词中的意象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象征正直、 不从俗、有气节、积极向上。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柳”谐音“留”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常作留 客之意,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杨花:象征离散。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花草类: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芳草:常喻离恨。 ?桃花:象征美人。 ?兰花:高洁、美好。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隐逸、高洁、脱俗。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 ?梅子:成熟的梅子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浮萍、飞蓬:表现漂泊之感。 ?连理枝(比翼鸟):喻思爱夫妻。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诗歌意象集锦

诗歌意象集锦 (一)自然万物 1.山川风物类。 “青山意象”:①“青山”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改的特色,因而备受文人喜欢: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②“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如“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③“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如“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月”意象: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如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③抒发盛衰无常,物事人非的感慨。如“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④花好月圆,团圆喜庆。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 “冰雪”、“冰心”意象: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张孝祥《洞庭青草》) “水”意象:①绵绵愁思,离愁别恨。如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②时光流逝。如“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关山”意象:①关塞山河。如高适《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②历史存在。如“关山度若飞”“秦时明月汉时关”。 “清风明月白云”意象:①望云思友,见月怀人。如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②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灏《黄鹤楼》)③沉醉田园,恬淡洒脱。如“明月清风惊鹊”等。 “斜阳云烟清霜”意象:①沉郁思古幽情。如“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②惆怅凄苦悲凉情绪。如“暮霭沉沉楚天阔”。 2.天地草木类。 “草木”意象:①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②乐景写哀。如“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芳草”意象:离恨愁情。如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用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比喻离别愁绪。 “芭蕉”意象:代指离情别绪。如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梧桐”意象:凄苦悲凉悱恻。如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梅花”意象:①高洁人格的象征。如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②孤芳自赏、孤高自许。如陆游“寂寞开无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都是用冰清玉洁的梅花凸显不同流俗的品质。 “菊花”意象: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志向高洁。如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菊花般高洁品格的激赏与追求。 “松柏”意象:孤直坚强。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另外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则有飘零之意。“莲”意象:“莲”与“怜”音同,古诗常用“莲”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虫鱼鸟兽类

诗歌意象大全精简篇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意)。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许多事物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这些在诗歌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就是意象。对于今天的中国古典诗歌爱好者来说,从意象入手来阅读和分析古代诗歌,不失为一条捷径。笔者搜集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稍加整理说明,希望对大家阅读和分析中国古典诗歌有所帮助。 1.飞鸟:自由的灵魂 诗人们常以鸟的自由飞翔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汉末《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以双飞的鸿鹄,比喻觅得知音的愿望;无名氏的古诗“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步出城东门》),诗人希望化身黄鹄,展翅飞越无法渡过的河水,飞回日夜思念的故乡。 崇尚道家思想、追求精神自由的诗人向往隐迹江湖的生活,愿与悠闲自在的鸥鸟为友,忘却世间的争斗。陶渊明做官时甚至“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辞官回乡后,则以“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等诗句表现自己的耕读之乐。众鸟安居巢中,诗人爱其庐宇,人鸟之间有种幻化为一的感觉。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的飞鸟的诗人看来都是快乐自由的。天遥地阔中一只飞鸟,在诗人看来,可能是孤凄无伴、漂泊无依的,而这种孤独漂泊的感情,无疑正是诗人内心情绪的反应: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处,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 苏轼以飞鸿踏雪、一去无踪,暗示人生偶然无定的感慨,形象优美生动,哲理高妙玄远,让人发悟,也使人惆怅。 2.青山:身与心的家园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的静穆,山的宏远,对中国人有着永远的吸引力。“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青山”意象在诗歌中频繁出现,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 从人与青山的自然关系来看,山脉通常是人类居住环境中最恒定、最醒目的存在之一,故乡山脉的轮廊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已《送休师归长沙宁觐》),“青山”在诗歌中常带有故乡居所的象征意义。 3.离愁与乡愁:寒衣处处催刀尺 ——中国古曲诗歌中的“捣衣”和“砧声”意象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是杜甫晚年出川、滞留巫峡时所作组诗《秋兴八首》之一,表达了诗人于霜红枫叶、丛菊盛开的秋天忧心国事、思念故园的心情。此诗结尾,诗人将浓郁乡情化为古典诗歌中极为常见的一组意象:寒衣刀尺,高城暮色,以及穿透暮色、逾越城垣的急促的砧声。 寒衣、刀尺和砧声,反映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中人们以家庭为生产

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精)分析

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下面这些意象就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1、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 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4、长亭——陆上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见诗歌诗歌意象分类

一、常见诗歌诗歌意象分类 意象是诗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情感的“物象”,是赋有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现对其分类问题做个小结: (一)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如:《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

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一)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 长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3. 南浦。“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4. 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归纳

古典诗歌中常见形象的归纳 一、自然形象与客观物象的象征意义归纳。 一)、植物类: 1、梅花—— 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例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芳草:比喻离别的愁绪或表现生生不息、希望。 3、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4、梧桐:表示凄苦、寂寞、惆怅。7、松柏:象征孤直、顽强。 5、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8、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 6、牡丹:象征高贵、富贵。9、杨花:象征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 1、杜鹃—— 表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 例: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2、杜鹃啼叫声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引起人们的“乡愁乡思”。 3、乌鸦: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4、鸿雁、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5、孤雁(孤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6、蟋蟀(促织):表示惆怅。 7、猿啼:表现凄厉、哀伤。 8、蝉: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 9、燕子: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 三)、乐器乐曲类: 1、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2、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例: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四、送别场所: 1、南浦:水边送别的场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2、长亭:陆上的送别场所。 3、西楼:或指代闺房,或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凭栏:或者表示怀远,或者表示凭吊,或者表示抑郁愁苦,或者表示慷慨激昂。

归纳最全古代诗歌意象完整

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的形象 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包含意象、意境两个方面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意境: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芳草:1.在古典诗歌中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即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生生不息或离别的愁绪。 2.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现凄凉之音。 梅花:傲霜斗雪,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1、《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边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2、《卜算子》(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松柏:孤直、顽强菊花: 高洁、隐逸、脱俗 桃花: 美女的容颜牡丹: 高贵、富贵 扬花: 飘零、离散 柳树: 分别以折柳表惜别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归纳

xx诗歌中常见形象的归纳 一、自然形象与客观物象的象征意义归纳。 一)、植物类: 1、xx—— 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例如: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2、芳草: 比喻离别的愁绪或表现生生不息、希望。 3、芭蕉: 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4、梧桐: 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7、xx: 象征孤直、顽强。 5、菊花: 象征高洁、隐逸、脱俗。 8、桃花: 象征美女的xx。 6、xx:

象征高贵、富贵。 9、xx: 象征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 1、xx—— 表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 例: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2、杜鹃啼叫声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引起人们的“乡愁乡思”。 3、乌鸦: 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4、xx、青鸟: 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5、xx(xx): 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6、蟋蟀(促织): 表示惆怅。

7、猿啼: 表现凄厉、哀伤。 8、蝉: 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 9、xx: 春天的象征,表示xx。 三)、乐器乐曲类: 1、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例: 羌笛何须怨xx,春风不度xx。 谁家xx暗飞声,散入东风满xx。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2、xx——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例: 唱彻《xx》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四、送别场所: 1、xx: 水边送别的场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2、xx:

常见诗歌诗歌意象分类复习过程

常见诗歌诗歌意象分 类

一、常见诗歌诗歌意象分类 意象是诗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情感的“物象”,是赋有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现对其分类问题做个小结: (一)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一)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 长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3. 南浦。“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4. 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整理资料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 类整理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整理 送别 一、送别类 1.杨柳 原因、含义: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亡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恩,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之神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恩。 例句:《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长亭 原因、含义: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休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代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例句:《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3.南浦 原因、含义: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例句: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4.酒 原因、含义: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 例句: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芳草 原因、含义:喻离恨、离愁。 例句:汉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恩远道。

6.鹧鸪 原因、含义: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例句: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江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吹笛、吹箫、吹笙 原因、含义: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例句: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二、思乡类 1. 月亮 原因、含义: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例句: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鸿雁 原因、含义: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例句: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 双鲤 原因、含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例句:晏几道《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 捣衣 原因、含义: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例句: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积累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积累 草木类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兰花其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兰花诗如: 唐代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明代徐渭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竹子受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并进入古典文学,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跟隐逸文化大有关系。 1.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德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 ①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②苏轼的诗《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说得满通俗但也更入木三分,这可是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

诗歌意象及分类

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

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诗歌主旨类型: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 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 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 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 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诗词意象大全

诗词意象大全 梅坚强不屈不挠高洁人格思乡之寄托 兰高洁友谊 竹气节积极向上表现君子高雅 寄托清高脱俗的情怀表现忠诚 菊追求隐逸高洁脱俗坚贞不屈的品格 莲男女思念爱情的纯洁高洁之象征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倔强的弱者形象 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 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 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卑微 湘竹(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表达悲伤情思五柳隐者的代称 折柳送别、离愁别绪 柳岸送别的地方 折梅离别、赠送寄思 折桂科举及第 莲草孤单一人,漂泊无依 牡丹富贵美好大方 芳草比喻离恨 桃花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 荷花清雅高洁 丁香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海棠对美好景物的珍惜 稻香农村环境农村生活恬静与清幽。 桂花宁静清远的情境 杨花飘零之意 枫叶(枫林)表现忧伤、愁虑的情感 (送行惜别思归怀人)愁云惨雾 自然美的吟赏 松柏坚强生命力孤直耐寒的品格 芦荻渲染萧索的气氛 转蓬(飞蓬、孤蓬)漂泊的孤寂和哀伤 乱红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春天美好优美的意境 昂扬向上的精神(花落春常在) 禾黍悲悯故国破败胜地废圮亡国悲伤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红叶传情之物 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落叶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桑榆垂老之年 后庭花统治的荒淫无度 梅子成熟比喻少女的伤怀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梧桐芭蕉凄凉悲伤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 流水落花生命的短暂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愁怨的浓厚不绝惜春伤时的惆怅 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劳歌送别歌 阳关送别时唱的歌 南浦送别地 东篱归隐后田园生活娴雅情致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长亭送别之所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长城守边的将领 杜康酒的代称 危楼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辽西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玉阶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屏风闺中人的思念亲人 娥眉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情景 罗幕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春山渲染静寂的环境 楼兰边境之敌 破楼兰建功立业(斩) 水晶帘思妇的寂寞之情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商女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 鱼自由惬意 鹤象征长寿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蝉品行的高洁 寒蝉渲染萧索冷凄离愁别绪的气氛 杜鹃环境凄凉以喻忠贞(人国家) 思亲念家思乡盼归(子规) 青鸟传书的信使 燕子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乌鸦衰败荒凉的事物小人俗客庸夫 哀鸿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鸿鹄理想追求远大志向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红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多为喜讯)归雁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 鸳鸯恩爱夫妇一派生机、和谐宁静的景象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内涵集锦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内涵集锦(一) 杨柳——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 杨花——象征离散。 梧桐——表现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 木叶——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梅花——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纯净洁白。 兰花——象征高洁、美好。 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 竹——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 桃花——形容美女的容颜。 牡丹——表现富贵、美好。 松柏——高洁、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 绿叶——表现希望、活力。 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禾黍——表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 草——①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②表现荒凉、偏僻; ③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 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花开——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 花落——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 鸳鸯——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 鸿雁——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 鹧鸪——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 杜鹃——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表。 猴猿——表现凄厉、哀伤、孤寂,愁苦。 鹰——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 杜鹃——哀怨、悲伤、凄凉。 燕——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 鱼——表现自由、闲适。 乌鸦——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 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青鸟——指代情人的使者。 太阳——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流逝。 细雨——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

夕阳——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 细雨——潜移默化的教化。 月亮——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④表现旷达、潇洒,美丽,冷清。 暴雨——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 露——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雪——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 霜——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春风——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 西风——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 浮云——表现游子漂泊、飘零。 晴天——表现光明、欢娱。 浓云——表现愁肠压抑。 阴天——表现压抑、愁苦、寂寞。 玉——象征高洁、脱俗。 尺素——指代书信。 吴钩——佩带的刀剑,看吴钩,建功立业的抱负。 珍珠——表现美丽、纯洁无瑕。 船——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 红色——象征青春、热情,表现喜事。 白色——象征纯洁无瑕,表现丧事。 绿色——象征希望、活力、和平。 黑色——表现黑暗、绝望或神秘 蓝色——表现高雅或忧郁。 黄色——象征温暖、平和。 紫色——表现高贵、神秘。 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南园——泛指花草园林。 落日——代表惆怅。 冬雪——代表冷峻。 秋雨——代表忧愁。 流水——代表叹惋、时间流逝。 落叶——代表失意、伤感。 丁香——指愁思或爱恋情结。 大漠——代表苍凉。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 一、草木类 1、柳: ⊙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 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例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4: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 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例5:《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

古诗词中100个常见经典意象

古诗词中100个常见经典意象 古诗词中有许多经典的意象,诗人通过意象的选用表达出不同情感,托物言志便是古诗词中常见手法。于是找了一篇关于古诗词中意象的文字,分享给朋友们,对爱好古诗词的你肯定有所帮助。 一百个关于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典故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此夜曲

古典诗歌常用意象典故集锦

古典诗词常用意象典故集锦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所谓意象,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4、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