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共同的世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框谋求互利共赢教案新人教101728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共同的世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框谋求互利共赢教案新人教101728

谋求互利共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探究当今世界,各国应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还需要怎样努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全球意识,树立共同利益观和共同担当的价值观。

重点: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涵义。

2.全球意识。

难点:共同利益观。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1课时。

1.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图片等。

2.针对全球性问题做好课前调查。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师:出示图片。提问:如图所显示的全球性问题有哪些?

学生回答。

师: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跨越国界和民族的命运共同体,亟需加强国际合作。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谋求互利共赢》。

自主预习梳理新知

1.应对全球性问题:①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__命运共同体__;②__恐怖主义__、__网络安全__、重大传染性疾病、__气候变化__等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③由中国首倡的构建__人类命运共同体__理念,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__和平__与__发展__的愿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2.关心共同命运: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而且需要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__共同担当__;②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不仅善待自己,而且把关切的目光投向__世界

__,关注他人的命运;③我们既要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又要心系祖国。

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探究一:应对全球性问题

【活动一】为什么要构建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1997年的金融风暴把笙歌一片的东南亚带向了一个万户萧疏的时代。

材料二共同挑战和外部性威胁使人类社会命运与共。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以军事威胁为代表的传统安全威胁不但迄今阴魂不散,而且以“9·11”恐怖袭击为标志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愈演愈烈,恐怖主义肆虐、生态环境恶化、毒品走私以及跨国犯罪等问题层出不穷。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的特点是跨国性,其所带来的危害扩散性表明,国与国之间一荣未必俱荣,但一损俱损却是不争的客观事实。一幕幕血腥的事实提醒我们,解救人类的安全困境绝非一国所能应对。“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人类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抱团取暖,更加注重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材料三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探究:以上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组探究回答。

小结:材料一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材料二说明了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面对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材料三说明了由中国首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活动二】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共同利益是共同体生命之源。早在我国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就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厚植共同利益,化解旧秩序的惯性掣肘。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其核心是各国平等、相互尊重与合作共赢,其本质是要重塑和谐发展的国际秩序。

材料二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大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作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体现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其出发点和目标都基于共同利益的建设,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会对此做出正面向上的积极评价。

材料三在存在共同利益的国际社会中,由于实力的不均衡、相互依赖的不对称,国家获利大小并非对等。因此,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一定要秉承公平正义的理念,奉行互利互惠的原则,追求合作共赢的结果,在关注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这正是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衷,也是中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内涵。

探究: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组探究回答。

小结:说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要树立共同利益观。国家间要加强合作,相互信任,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需要,注重人类长远利益,关注人类共同命运,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对话、谈判、协商等方式促使各国达成共识,敦促各国为实现人类的共同目标采取一致行动。

探究二:关心共同命运

【活动三】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还需怎样努力

材料一有人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材料二当前,世界面对日益复杂化、综合化的安全威胁,特别是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我们必须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要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进不同文明和谐共生,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材料三全球意识是全球问题出现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出现的,是在20世纪,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出现的。近年来,“全球意识”一词陆续在学术界出现,全球意识是相对于狭隘的民族意识而言的。蔡拓教授认为:“全球意识是指在承认国际社会存在共同利益,人类文化现象具有共同性的基础上,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克服民族国家和集团利益的限制,以全球的视野去考查、认识社会生活和历史现象的一种思维方式。”全球意识的立足点有两个:一是具备国际视野,承认人类有共同利益;二是承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各国文化。

探究: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观点?

学生分组探究回答。

小结: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还需加大努力,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而且需要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二是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不仅善待自己,而且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世界,关注他人的命运。三是我们既要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又要心系祖国。

交流展示提升能力

1.让学生自己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与不足。

2.其他学生补充、解疑。

3.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予以鼓励、补充、答疑。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