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成果鉴定管理办法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成果鉴定管理办法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成果鉴定管理办法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成果鉴定管理办法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成果鉴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为有效承接“科技评估”等政府转移职能,充分发挥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在我国电气工程领域的组织和专家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相关企业、高校院所等单位和个人,切实做好科技成果鉴定(以下简称“成果鉴定”)工作,提升成果鉴定的科学性、规范性和质量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成果鉴定,特指学会根据成果完成单位的明确委托,遵循规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成果完成单位的科技成果进行的专业技术咨询和评价活动。

第三条学会是成果鉴定的组织和主持单位,成果鉴定的组织和管理要求须以此办法为准。

第四条成果鉴定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和讲求实效的原则,保证鉴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平性。

第二章鉴定类型和范围

第五条申请鉴定的科技成果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完成科研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并达到所要求的技术性能指标。一份项目合同或任务书所含技术内容,通常只能作为一项成果进行鉴定。

(二)成果归属权无争议,完成单位和人员名次排列无异议。

(三)技术文件与资料齐全,符合学会鉴定要求。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范围:

(一)产品整机及其零部件的研究成果。

(二)用于科研、生产、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中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等,以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后再创新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三)为科研、产品开发和生产提供保障服务的科技情报、计量、标准、质量与可靠性、环境观测与试验、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四)可直接指导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并已表现出实际作用的基础理论成果。

第七条涉及国家秘密或企业商秘的科技成果,需依照相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后,方可申请鉴定。

第八条下列科技成果不列入被鉴定范围:

(一)自然科学中纯理论性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形式为学术论文。

(二)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会公共利益、环境或资源造成危害的项目不受理鉴定申请。正在进行鉴定的,应当停止;已经通过鉴定的,应当撤销。

第九条成果鉴定的主要方面是:

(一)真实性、准确性;

(二)创新性、先进性、需求迫切性;

(三)成熟性、适用性、安全性;

(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其他与技术有关的内容。

对于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应根据其性质和特点侧重不同的方面进行分类评价。成果鉴定不包含成果归属、完成人排序和成果的货币价值等非技术内容。

第十条科技成果的立项重要性、技术难度、创新性、指标先进性、可行性和应用情况是影响鉴定水平的关键因素,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和著作权)的数量和质量是成果创新性和先进性的重要佐证。

第三章组织形式

第十一条成果鉴定一般采用会议鉴定的形式,由学会组织成果所属领域的高级技术专家,组成成果鉴定委员会,采用会议汇报、当面质询答辩的形式,对科技成果作出评价,形成鉴定意见。

第十二条鉴定委员会专家人数一般不少于7名,且应为单数。鉴定意见必须由到会专家总人数的四分之三以上多数通过。会议鉴定的专家须全程参加会议,不得以书面意见或委托代表的方式出席会议。

第十三条鉴定委员会专家必须遵守以下职业道德:

(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和科学的原则;

(二)奉行求实、诚信、中立的立场,在承接业务、评估操作和报告形成的过程中,不受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预和影响;

(三)不以主观好恶或个人偏见行事,不能因成见或偏见影响评估的客观性;

(四)自觉维护成果完成单位合法权益;

(五)廉洁自律,不利用业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

第四章鉴定材料要求

第十四条产品类、新材料类成果的鉴定资料要求:

(一)鉴定申请表(格式详见附件1)。

(二)上级部门的计划任务书、合同书或经批准的立题报告;属于成果完成单位自立课题的,提供立项证明材料。

(三)研究(研制)工作报告。

(四)研究(研制)技术总结报告。

(五)经济与社会效益(前景)分析报告。

(六)具有省级及以上科技查新资质单位所出具的查新报告。

(七)省级及以上检测机构出具的技术或产品检测报告。

(八)用户应用证明(尚未应用的预先研究成果提供应用前景证明);

(九)知识产权状况报告(特指成果研制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专利、论著、软著、技术秘密等);

(十)其他必要的技术文件或资料,包括但不限于相关标准、技术规程等(可提供电子版)。所提供的标准,一般指成果开发所应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必须获得备案方可视为有效。

(十一)鉴定意见(初稿)。

第十五条技术类、工艺方法类成果的鉴定资料同上,但不强制要求提供技术或产品检测(检验)报告。

第十六条成果完成单位一般应至少在拟定会期前的15个工作日,向学会提出正式鉴定申请,并提交齐全的鉴定资料,学会在接到鉴定委托后的5个工作日内,对鉴定资料提出修改完善意见;成果完成单位按照意见修改完善,经学会审查合格后,方可确定鉴定会的组织召开时间。一般在鉴定材料形式审查合格的5个工作日之后,方可组织召开鉴定会。如成果完成单位未按本条时间要求提出鉴定申请,视为无效申请。

第五章鉴定程序

第十七条由成果完成单位按第十六条的要求,向学会提交鉴定申请表和鉴定资料。学会对成果完成单位所提供鉴定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进行审查,并确定鉴定会组织形式及召开日期。

第十八条同一科技成果只能鉴定一次,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共同完成的成果,在各完成单位协商一致后由第一完成单位提出申请,不得多单位分头提出申请。

第十九条成果完成单位与学会签订《成果鉴定服务协议》,约定成果鉴定的服务内容、组织形式、鉴定费用等事项。

第二十条鉴定委员会专家名单由学会最终确定。其组成应尽可能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和用户等方面的专家,应体现不同单位、不同学术观点和不同层次的代表性。

第二十一条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由学会在鉴定委员会委员中提名,经鉴定委员会全体委员表决后通过。鉴定委员会全体成员对鉴定意见负责。

第二十二条鉴定委员会委员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被鉴定成果所属专业技术领域,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专业技术水平高,熟悉国内外该领域研究发展现状。

(二)具有一定的行业认知度。

(三)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四)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

(五)科技成果完成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同行专家参加鉴定委员会。

(六)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要求具有行业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且为正高工(或教授或研究员)以上职称。

第二十三条鉴定委员会专家享有下列权利和义务:

(一)独立地对鉴定科技成果进行审核和评价,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二)要求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者个人提供充分、翔实的技术资料(包括必要的原始资料),向其提出质疑并要求做出解释,亦可要求复核试验或测试结果;

(三)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可以要求在鉴定结论中记载不同意见,有权拒绝在鉴定证书上签字;

(四)发现违纪行为时,可以向学会提出终止鉴定的请求;

(五)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做到科学、客观和公正;

(六)负有保守成果完成单位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的义务。

第二十四条鉴定会组织流程

(一)鉴定主持单位主持会议,宣读和通过鉴定委员会名单及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明确会议任务和要求。

(二)在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主持下,进行成果鉴定工作。

鉴定委员会听取成果汇报,审查鉴定资料。必要时,可以安排鉴定委员会专家对被鉴定项目进行现场考察或观看有关多媒体资料。鉴定委员会专家质疑并充分讨论后形成鉴定意见。

(三)鉴定委员会专家讨论形成鉴定意见时,成果完成单位人员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应回避;由于解释说明等原因确需在场的,可向主任委员和主持单位当面提出申请。

第二十五条成果鉴定证书批复过程如下:

(一)经过鉴定的科技成果,由成果完成单位填写《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以下称《鉴定证书》,格式详见附件2),电子版报学会审查。

(二)经确认内容无误后,由成果完成单位按要求在相应位置加盖红章后邮寄学会,为每个成果出具的《鉴定证书》一般不超过5份。

(三)学会在收到《鉴定证书》红章件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经统一编号,加盖学会公章,《鉴定证书》即生效。

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 科学技术成果证书查询

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科学技术成果证书查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科学技术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管理,正确判别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科技成果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根据《中华人民 __科学技术进步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成果鉴定是指有关科技行政管理机关聘请同行专家,按照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查和评价,并作出相应的结论。 第三条科技成果鉴定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保证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第四条科技成果鉴定是评价科技成果质量和水平的方法之一,国家鼓励科技成果通过市场竞争,以及学术上的 __等多种方式得到评价和认可。 第五条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科委)归口管理、指导和监督全国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监督本地区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 __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监督本部门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 第二章鉴定范围 第六条列入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 __有关部门科技计划(以下简称科技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以及少数科技计划外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按照本办法进行鉴定。 科技计划内的基础性研究、软科学研究等其他科技成果的验收和评价方法,由国家科委另行规定。 第七条下列科技成果不组织鉴定: (一)基础理论研究成果; (二)软科学研究成果; (三)己申请专利的应用技术成果;

(四)已转让实施的应用技术成果; (五)企业、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一般应用技术成果; (六)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法定的专门机构审查确认的科技成果。 第八条违 __法律、法规规定,对社会公共利益或者环境和资源造成危害的项目,不受理鉴定申请。正在进行鉴定的,应当停止鉴定;已经通过鉴定的,应当撤销。 第三章鉴定组织 第九条鉴定由国家科委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 __有关部门的科技成果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组织鉴定单位)负责组织。必要时可以授权省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组织鉴定,或者委托有关单位(以下简称主持鉴定单位)主持鉴定。 第十条组织鉴定单位和主持鉴定单位可以根据科技成果的特点选择下列鉴定形式:

科技成果鉴定及管理办法

科技成果鉴定及管理办法 生效日期:2004年12月21日修订日期:2011年4月15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院科技成果的管理, 根据国家科技部、卫生部、教育部、省科技厅、省卫生厅及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科技成果是经研究取得的并通过技术鉴定或未鉴定但以科研论文发表的科技成果, 包括理论成果、应用技术和开发成果以及软科学研究成果。 第三条凡是研究者在本职工作中利用单位的资金、仪器设备、实验动物和各种未公开的技术资料做出的成果为职务成果;凡是研究者在业余时间利用自己的资金、仪器等完成的科技成果为非职务成果, 职务成果所有权属于国家, 持有权归单位。非职务成果所有权和持有权归研究者。 第四条依照国家有关规定, 职务和非职务成果的主要完成者均可接受国内外奖励或其它荣誉, 但职务成果的完成者不得以个人名义向国内外进行成果转让。如需转让, 必须通过科研处审查后, 报请医院务会同意方可实施。 第二章科技成果的鉴定 第五条科技成果鉴定是指有关科技行政管理机关聘请同行专家, 按照规定的形式和程序, 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查和评价, 并做出相应的结论。 第六条科技成果鉴定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 确保科技成果鉴定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第七条上级计划项目的鉴定由计划下达部门审批并组织, 也可委托有关部门或单位组织主持。 第八条鉴定范围: (一)计划内项目:凡列入国家、省及市有关部门科研计划内的应用研究或应用理论研究项目, 完成后并具备鉴定条件者, 均可申请鉴定。 (二)计划外项目:院内项目、横向课题或自选项目有重大应用成果,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鉴定: 1.技术成熟并有明显的创造性; 2.性能指标在国内同领域中处于领先水平; 3.经实践证明可以推广应用,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 4.对本行业或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第九条下列科技成果不组织鉴定 (如上级文件有变动, 按上级文件执行) (一)纯基础理论研究成果; (二)己申请专利的应用技术成果; (三)己转让实施的应用技术成果;

科技成果鉴定的有关注意事项

科技成果鉴定的有关注意事项 一、须提交的材料 1.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省科技厅或日照科技网网站下载); 2.填写鉴定证书(省科技厅或日照科技网网站下载); 3.科技项目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一式十份); 4.查新报告(鉴定前一个月查新); 5.其他有关证明材料原件(发表论文等)。 二、鉴定程序(十月底前完成鉴定):会议鉴定 1.邀请专家(七位,每单位最多二位,主任委员一位,副主任委员二位),提交鉴定大纲; 2.课题组负责人汇报课题情况(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3.专家组向课题组提出问题; 4.项目负责人做好记录一并回答; 5.提出初步鉴定意见,通过鉴定结论; 6.小结(包括建议)。 三、科技成果登记程序 1.填报“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简易版V4.0)”,从国家科技成果网(日照科技网)上下载,填写、导出。 2.鉴定证书七份(A3纸反正面复印后盖章)。 四、科技进步奖申报程序 1.填写《山东省科技奖管理系统V 2.0完成单位版》,从日照科技网站上下载,按系统录入并进行数据导出,打印申报书一式二份; 2.科技成果鉴定证书一式二份; 3.应用证明(已发表论文)一式二份; 4.查新报告、专利证书(复印件一式二份); 5.主要技术研究材料(工作报告、研究报告)一式二份; 6.其他证明材料。按以上顺序依次装订成册(一式二份)上交科教

科。 科技局联系电话:8778036 二O O九年三月二十日

研究工作总结报告、技术研究报告撰写要求 一、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工作总结报告要着重阐述该成果从立项到完成计划任务的整个工作过程及结果。以下编写要求仅供参考。 综述,包括任务(课题)来源、立项背景、研究工作起止年限、完成单位基本概况(包括资金、设备、技术力量、主要产品、经营状况等)等。 任务要求:依据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书、设计书中的研究任务及计划进度安排与达到的效果进行简要描述。 研究过程: 1、研究概况及主要工作内容:项目方案的制定,选择实验研究过程中各阶段工作的主要工作及技术关键和创新点。 2、解决关键技术和示范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及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研究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 3、组织协调:包括课题组内部的分工和相互配合、协作单位之间的合作,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的结合等。 4、达到的目的与效果,研究成果应用、转化和产业化已产生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5、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二、技术研究报告(软科学类、计算机软件成果除外) 技术研究报告应反映该成果技术研究工作的全貌,阐明该成果的技术方案论证、技术特征、总体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比较情况,技术的先进性、创新性、成熟性、科学性,已达到的技术指标等。

如何进行科技成果鉴定

如何进行科技成果鉴定 1、如何进行检测鉴定?由组织鉴定单位指定对口的,向检测机构和成果完成单位下达”委托书”,”委托书”是检测机构受理检测鉴定的依据。成果完成单位持”委托书”,并携带成果相关技术资料到指定的。必要时,成果完成单位应向检测机构介绍成果的具体情况,但不得干扰检测机构独立进行检测工作。检测机构在接到”委托书”和被检测的成果后,一般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检测工作,并出具”检测报告”。”委托书”的有效期为二个月。检测机构须在检测报告上加盖”成果鉴定检测专用章”。检测数据难以全面表述被鉴定成果性能、水平时,组织鉴定单位可会同检测机构聘请同行专家3-5人,指定一名负责人,对成果作出综合评价,形成书面评价意见。检测机构将检测报告和评价意见一并送组织鉴定单位审查,组织鉴定单位将评价意见作为《鉴定证书》中鉴定意见。组织鉴定单位颁发《鉴定证书》。检测报告和评价意见由组织鉴定单位存档。 2、如何进行会议鉴定? (1)会前准备A、组织鉴定单位批复鉴定申请后,应当及时拟定并发出召开鉴定会的通知。在鉴定会前十天将召开鉴定会的通知和技术资料以及起草的《鉴定证书》寄(或送)到应聘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B、需要进行现场测试的,测试组专家必须在鉴定会召开前完成测试工作,并写出测试报告,测试报告需经测试组专家签字。C、申请鉴定单位应在鉴定会前认真做好会务的准备工作。D、组织鉴定单位或主持鉴定单住以及鉴定委员会的正、副主任在鉴定会前应召开预备会,听取成果完成单位关于鉴定会准备情况的汇报,并商定会议的具体议程,必须安排充裕的时间保证专家进行讨论和评议。B、鉴定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鉴定委员起草鉴定意见。(2)鉴定会过程A、组织鉴定单位或主持鉴定单位的负责人宣布签定会开始,宣读组织鉴定单位对鉴定的批复文件,宣布鉴定委员会名单,报告出席鉴定会专家人数,宣布由鉴定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主持技术鉴定。 B、在签定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主持下,成果完成单位、专家测试组、用户单位等分别作技术报告、测试报合、应用报合。C、专家进行现场考察或观看演示。D、专家质疑。专家根据已经审阅的鉴定材料和听取的技术报告、测试报合、用户报告、现场考察或观看演示等,提出质疑。成果单位必须据实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和提供所需的原始技术资料。E、专家评议。采取背靠背的形式,由鉴定委员会进行独立评议。组织鉴定单位和主持鉴定单位可派一至二名代表列席会议,了解专家评议情况,但不得对被鉴定的科技成果发表评价意见。评议内容包括:是否完成合同或计划任务书要求的指标;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并符合规定;应用技术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和成熟程度;应用价值及推广的条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单位会员管理办法试行.pdf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单位会员管理办法(试行) 为更好发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以下简称本会)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和服务环保科技、服务社会的职能,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事业,规范单位会员的管理,依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章程》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分类和条件 (一)本会单位会员为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热心本会事业并自愿加入本会的企业、事业机构、大专院校、社会团体等单位。 (二)单位会员分为团体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三类。团体会员单位应为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具一定实力和代表性的单位,理事单位应为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和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单位,常务理事单位应为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具有领军实力和一流科技创新能力的单位。 第二章资格 (一)具有法人资格和具有良好的环保形象和社会声誉。 (二)热心环境保护事业,遵守本会章程,积极参与和支持本会的活动。 (三)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企业单位会员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章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 1.可选一位具有本会会员资格的代表,代表本单位行使本会《章程》和本“办法”规定的单位会员的权力,参与本会活动,并有权对本会事业发展和工作建言献策,提出批评意见和监督。 2.可推荐若干名符合本会会员资格的人选,免费成为本会个人会员。团体会员单位可推荐不超过3名高级会员和5名普通会员(含学生会员),理事单位可推荐不超过6名高级会员和10名普通会员(含学生会员),常务理事单位可推荐不超过10名高级会员和20名普通会员(含学生会员)。 3.每个理事单位或常务理事单位可以各推荐一名符合条件的代表,经本会常务理事会批准后相应出任本会特邀理事或特邀常务理事;特邀理事和特邀常务理事可出席本会理事会(扩大)会议与理事会咨询会议,参与本会有关工作,享有相关权利,履行有关义务。 特邀理事或特邀常务理事人选,如因工作需要或人事变动,可申请变更,经本会常务理事会批准生效。 4.可参加本会各工作委员会、分会、专业委员会等分支机构工作,可申请并经分支机构委员会批准,成为相关分支机构的主任或副主任委员单位。 5.可优先、优惠参加本会组织的各项学术交流、科技咨询、科学普及等活动,免费取得本会出版的刊物、资料,优先获得本会提供的各种信息。 6.可推荐符合条件的人选及项目,参加本会组织的两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鉴定实施办法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鉴定实施办法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鉴定实施办法 总则 第一条实事求是地评价科技成果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正确评价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强科技成果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科技成果包括: 一、阐明自然现象、特征、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在学术上具有新见解并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成果,包括基础研究理论成果和应用基础研究理论成果。 二、解决科学实验和生产建设中科学技术问题的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价值的应用技术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抖、新设计和生物、矿物新品种等。 三、推动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对促进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重大作用的科技情报和软件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三条科学理论成果的评价应当实行百家争呜的方针,以是否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得到学术界的公认为准,-般不组织鉴定。 应用技术成果的评价,应当根据其实施后的经济、社会效益,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鉴别、评价,凡得到社会的公认并转入商品化的,-般可以不组织鉴定。 第四条执行国家和院科研计划项目所的科技成果;申报国家和院(省、部委)级科技奖励的成果,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应当进行鉴定的其他科技成果应按照本办法进行鉴定和评价,鉴定报告供有关部门参考。 鉴定形式 第五条科技成果鉴定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检测鉴定由国家级、省(部委)级专业检测机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有关技术指标进行检验、测试和评价,并作出结论,必要时可聘请少数同行专家参与进行咨询、评议。 二、验收鉴定由验收单位(或其委托、指定的单位)按照计划任务书或所规定验收标准和方法进行测试和评价,必要时,验收单位可视具体情况遨请少数同行专家参与验收。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征文选题指南.docx

附件1: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征文选题指南 体育社会科学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研究 2.世界体育发展的新特点及趋势研究 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体育文化交流研究 4.新时代中国体育外交研究 5.体育社会组织研究 6.深化体育改革研究 7.北京冬奥会举办的综合效益研究 8.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9.《奥林匹克2020议程》实施进展与问题研究 10.单位制消解与中国体育社会组织的重构 11.传统体育现代化的过程与问题研究 12.制定第三期全民健身计划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研究 13.体育与低碳生活方式研究 14.体育强国建设中群众体育的要素确定和指标设定 15.职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16.体育的法制建设研究 17.运动项目文化研究 18.体育智库建设研究 19.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研究 20.体育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 21.体育学术期刊出版与传播模式研究 体育管理 1.我国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2.2022冬奥会管理体制研究 3.职业体育的赛事管理研究

4.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5.我国训练体制和竞赛机制改革研究 6.我国竞技体育激励机制研究 7.体育与医疗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研究 8.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成效研究 9.“十三五”时期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保障政策研究 10.《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效果评估研究 11.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创建中关键问题研究 12.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业余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实施推广研究 13.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相关问题研究 14.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研究 15.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研究 16.国家队建设与管理规范化研究 体育产业 1.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2.现代体育市场体系研究 3.体育产业政策支撑体系研究 4.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研究 5.体育场馆综合改革研究 6.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7.冰雪产业发展研究 8.体育产业人才培养 9.体育产业对扩大就业渠道研究 10.城镇化与体育研究 11.群众体育赛事体系和品牌赛事活动建设研究 12.我国职业体育改革发展与三大球振兴研究 体育新闻传播 1.体育传播与社会治理研究 2.新媒体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功能研究 3.国际体育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动态研究

科技成果鉴定采用的几种形式

科技成果鉴定采用的几种形式 鉴定分为检测鉴定、会议鉴定和函审鉴定三种形式,三种鉴定形式具有同等效力。 1、如何进行检测鉴定? (1)由组织鉴定单位指定对口的,向检测机构和成果完成单位下达“委托书”,“委托书”是检测机构受理检测鉴定的依据。 (2)成果完成单位持“委托书”,并携带成果相关技术资料到指定的。必要时,成果完成单位应向检测机构介绍成果的具体情况,但不得干扰检测机构独立进行检测工作。 (3)检测机构在接到“委托书”和被检测的成果后,一般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检测工作,并出具“检测报告”。“委托书”的有效期为二个月。 (4)检测机构须在检测报告上加盖“成果鉴定检测专用章”。 (5)检测数据难以全面表述被鉴定成果性能、水平时,组织鉴定单位可会同检测机构聘请同行专家3-5人,指定一名负责人,对成果作出综合评价,形成书面评价意见。 (6)检测机构将检测报告和评价意见一并送组织鉴定单位审查,组织鉴定单位将评价意见作为《鉴定证书》中鉴定意见。 (7)组织鉴定单位颁发《鉴定证书》。 (8)检测报告和评价意见(原件)由组织鉴定单位存档。 2、如何进行会议鉴定? (1)会前准备 A、组织鉴定单位批复鉴定申请后,应当及时拟定并发出召开鉴定会的通知。在鉴定会前十天将召开鉴定会的通知和技术资料以及起草的《鉴定证书》寄(或送)到应聘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 B、需要进行现场测试的,测试组专家必须在鉴定会召开前完成测试工作,并写出测试报告,测试报告需经测试组专家签字。 C、申请鉴定单位应在鉴定会前认真做好会务的准备工作。 D、组织鉴定单位或主持鉴定单住以及鉴定委员会的正、副主任在鉴定会前应召开预备会,听取成果完成单位关于鉴定会准备情况的汇报,并商定会议的具体议程,必须安排充裕的时间保证专家进行讨论和评议。

科技成果鉴定-用户使用情况报告

篇一:科技成果鉴定指导手册 安徽博瑞咨询有限公司 成果鉴定项目指导手册 2009-03-12 目录 一、科技成果鉴定材料编写要点 ............................ - 1 - 二、科技成果鉴定材料编写流程 ............................ - 3 - 三、科技成果鉴定材料编写规范 ............................ - 4 - 2.1计划任务书或者合同书 ................................. - 4 - 2.2技术研究报告 ........................................ - 4 - 2.3测试分析报告及主要实验、测试记录报告(包括原始记录) .. - 7 - 2.4设计工艺图表文件..................................... - 8 - 2.5质量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 - 8 - 2.6查新报告 ............................................ - 8 - 2.7用户使用情况报告..................................... - 9 - 2.8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及证明材料 ..................... - 9 - 2.9环保证明 ............................................ - 9 - 2.10其他附件材料 ....................................... - 9 - 四、科技成果鉴定材料送审与评审 ......................... - 10 - 附件1 科技成果鉴定材料提纲............................. - 12 - 附件 2 技术研究报告目录................................. - 13 - 附件 3 鉴定会准备材料清单 ............................... - 14 -一、科技成果鉴定材料编写要点 根据《鉴定办法》第六条的规定,科技成果鉴定的范围是指列入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以及少数科技计划外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博瑞咨询公司所做的鉴定主要是科技计划外的应用技术)。应用技术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和生物、矿产新品种等。 做一个企业的产品鉴定,企业技术水平是关键,与企业的规模和所从事的行业无关。在接到鉴定任务后,首先与相关企业领导、技术人员来从产品原理、结构、材料、工艺、工装等方面探讨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异同点和创新点,异同点和创新点的发现识别通常情况下还需查阅产品图样、工艺文件,以及现场观察,了解制造流程及其所使用的特殊设备、模夹具和关键工艺参数。了解真实的技术达到什么水平,了解企业里有没有专门将这个技术转化为文字的技术员。 其次,通过对企业的了解和相关主要产品技术水平的了解,确立一个(或者几个)相对具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做鉴定。因为鉴定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这个产品的技术水平。同时,询问其他的材料如检测报告、产品标准、环评报告是否齐全和文件中的产品名称是否一致,缺少的文件日后根据需要安排企业补做。 第三,确定完产品之后,我们需要根据对方提供该种产品的技术资料进行学习和研究,而自己要上网查阅一些相关文献,力求我们在短时间内成为该行业的半个专家。结合企业提供的技术资料,我们来着手进行技术研究报告的编写及企业创新点的挖掘。力求在与企业的技术人员经过几次来回修改后,能够达到明确体现企业产品特点和产品创新点的目的。同时,编制查新委托书,交给查新机构进行查新。查新结论出来后,根据结论完善材料。在这过程当中,一个好得鉴定材料还需要与专家得配合,将企业、咨询公司、专家三者结合起来。我们要征求专家意见,将专家的意见与企业现实技术水平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得地方。(技术方面也可采取先查新报告再技术研究报告的流程)

如何进行科技成果鉴定

如何进行科技成果鉴定 现根据《科技成果鉴定指南》、《科技成果鉴定办法》并结合多年来本人的工作经验,在此谈谈如何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和应注意的事项,以便多出成果,快出成果,促进社会进步。 一般地讲,科技成果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活动中,经过实验研究、设计试制或调查考察后,所得到的经过鉴定的,具有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它包括发明、发现、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改造方面的内容。 科学研究是一个生产知识"产品"的过程。这些"产品"主要就是科技成果,但并不等于全部的"产品"都是科技成果,所以,需要对科技成果的范畴加以界定。 科技成果的特点:按照国家科技部《关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的规定》精神,几属科技成果,都必须同时具备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价值(或学术意义)三个特点,缺一不可。 1、新颖性。指科技成果在发现新物质、阐明物质运动规律方面,应有新的内容和创见;对已知原理的应用,应是开拓新的领域或在技术发展中的新的突破等。科技成果的新颖性就新在它是同类科技领域内为前所没有的、不是公知公用的东西。对于新颖性来说,如果是全世界所没有,叫做绝对新颖性或世界新颖性。只是在一个国家没有的叫做国内新颖性或有限新颖性、地域新颖性。 2、先进性。先进性是指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或学术水平必须是先进的。确定一项科技成果是否具有先进性,需用该项成果与此前的

同类成果的学术水平或技术水平进行比较。证明该项成果具有突出的特点和明显的进步。新的科技成果必然是来源于现有的科技成果,而又将高于现有的科技成果。评定一项技术成果是否具有技术先进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1)技术原理的进步;(2)技术构成的进步;(3)技术效果的进步。先进性的评定是采用比较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用来进行参比的项目应该是相类似的最新、最优的科技成果。并要注意全面的、整体的进行技术对比,而不能仅就单项指标进行比较,以便得出整体的全面的评价结论。 3、实用价值。科技成果的实用价值包括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或学术意义)。实用价值是指科技成果可以在国民经济或国防建设上得到应用,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或社会效果,或者在科学上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一项科技成果的实用价值必须在具备以下条件时才能实现。(1)符合科学规律,在相同条件下应能重复出现,即科技成果应具有重演性才有实用价值。(2)具备实施条件,不具备实施条件的科技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当然,由于科研总要走在生产的前面,有些科技成果的价值,往往要在若干年后才能被认识,或者虽已被认识,但由于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等的限制,使其暂时还不能实施,这些成果所具有的潜在实用价值,也应该予以承认。(3)满足社会需要。社会不需要的成果,也不具有实用价值。一项科技成果必须能进一步指导科学技术的发展,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产生正效益。有的成果在产生积极的正效益的同时,还具有危害性或破坏性。即具有消极的负效益,如果在成果应用中这种消极的作用大到使社会难以受

_中国环境科学_投稿要求

《中国环境科学》投稿要求 《中国环境科学》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的任务是紧密围绕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与讨论,包括环境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战略思想、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本刊欢迎全国各地、各部门环境科学工作者、教师、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踊跃投稿. 题名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选择关键词,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结构式和公式.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超过20个字的中文题名,需拟一个20个字以内的简短题名供书眉刊用;必要时可加副题名),相应的英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 作者、工作单位、地址按国家相关标准署名,有中、英文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编.英文摘要中的邮编之后要加国名.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写法:ZHANG Y ing(张颖),WANG Xi-lian(王锡联),ZHUGE Hua(诸葛华). 摘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包含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其他.字数:100~300字. 关键词 3~5个(最多不超过8个),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中图分类号和文章编号由编辑部给定.文献标识码本刊分A、B、C三种,请按要求标出: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特约评论). 正文论文按引言(不单列标题;用200~300字阐述开展本工作的目的,理论基础和与本题有关的国内外进展情况及本工作的创新及特色,但无需对主题开展全面回顾,也不要述及研究的数据和结论)、方法、结果、讨论与结论的格式书写;研究报告、成果报道需加盖单位公章;文章字数在6000字以内(包括图、表);标题层次为:一级标题1,二级标题1.1,三级标题1.1.1;与本题目无关及无实验依据的论述与结论、常规的数理公式及化学方程式不应包括;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同一单位在全文中写法一致,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表达量值;用铅笔标出公式中符号的文种,并写清字母、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注出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 表有表序、中文表题、英文表题;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及单位的国际符号;只附最必要的表,置于文中提出的段落处. 图提供计算机绘制、激光输出图,最好用Excel作图.双栏图的横坐标约为3.5~4cm,纵坐标约为2.2~2.5cm;有图序、中文图题,英文图题;横、纵坐标要有说明文字及单位的国际符号;照片要黑白清晰、层次分明;只附最必要的图,置于文中提出的段落处.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编文献序号,在引用处的右上角用方括弧[ ]标出;列出主要参考文献.格式: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题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f.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 [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g.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承担过主要项目名称(获奖情况),发表论文总数. 致谢只对协作者和提供材料的相关人员表示谢意. 其他版面费标准:180元/页,在版面费总额中含有50元审稿费,提前发表的论文的版面费另议.投稿一式两份. 投稿方式网上投稿、邮寄稿件. (请作者在投稿时任选一种方式即可) E-mail: zghjkx@https://www.doczj.com/doc/a46304482.html,

第9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情况分析

第9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分析研究 1 前言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家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变化的推动下,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从1964年的第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至今,我国已成功举办了8届的体育科学大会,共征集论文25637余篇,录取12512余篇。四年一度的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我国级别最高、规模最以其综合性和权威性的体育学术盛会,它较全面地反映了不同阶段体育科研成果,是展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窗口。 为了进一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展现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在体育领域中进行科学研究和自主创新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上海体育学院承办的"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于2011年12月在上海举办。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权威性、广泛性的体育学术会议,被誉为“体育科技全运会”。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发展体育科技建设体育强国"。大会旨在交流最新的体育科技信息、展示最新的体育科技成果,提高我国体育科技水平。会议采用主题报告、专题报告、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等方式进行学术交流。本届大会共收到论文7000余篇,录取论文3379篇,录取率48.27% 。本文对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的论文进行全面分析,对于当前我国体育研究的成果有了全面的了解,指出了今后体育科研的方向。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录取的论文,重点是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的3379篇论文进行分析与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搜集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录取的论文。2.2.2 数理统计法将录取的论文进行归纳、分类和统计。 2.2.3 比较分析法将数理统计出的结果与往届统计结果进行比较与分 3结果与分析 3.1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的概况 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共收到论文7000余篇,录取论文3379篇,录取率为48.27%。其中,录取的专题报告为397篇,占11.75%,墙报交流1199篇,占35.48%,书面交流1783篇,占52.77%。从表1、2中可以看出,本届体育科学大会录取论文由第八届2503篇增加到第九届3379篇,在论文的报告形式上,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的专题报告和墙报交流所占的比例分别下降到11.75%和35.48%,书面交流所占比例增加到52.77%,数量增多,也就扩大了书面交流的容量。[1]

科技成果鉴定材料

科技成果鉴定材料 (样本) 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协作单位:×××××××× 组织鉴定单位:山东省科技厅/东营市科技局鉴定形式:××鉴定 ××××年××月

目录 鉴定大纲 (1) 工作报告 (2) 一、项目立项背景、目的及意义 (2) 二、主要做法及项目完成情况 (2) 三、成果推广应用情况及前景 (2) 四、主要体会与建议 (2) 五、主要完成人员 (2) 技术研究报告 (3) 一、立题依据与设计指导思想 (3) 二、研究内容 (3) 三、技术关键与创新点 (3) 四、推广应用的条件和前景 (3) 附件 (4) 1、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5) 2、检索查新报告 (6) 3、应用证明 (7) 4、其他要求提供的附件 (8)

鉴定大纲 一、项目名称:×××××××× 二、完成单位:××××××××××× 三、任务来源:(国家各类计划、省各类计划。市各类计划及计划编号,非计划内项目写自选) 四、组织鉴定单位:山东省科技厅(或东营市科技局) 五、鉴定形成:会议鉴定 六、鉴定内容: (一)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属实,符合要求 (二)评价研究成果的试验方案、工艺路线、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三)对成果的技术水平和经济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做出评价(四)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七、提供鉴定的材料: (一)鉴定大纲 (二)工作报告 (三)技术研究报告 (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报告及证明材料 (五)用户使用证明 (六)检索查新报告 (七)发表论文 八、鉴定程序: (一)成立鉴定委员会 (二)讨论通过鉴定大纲 (三)课题组汇报工作报告、技术研究报告 (四)专家质疑、课题组答辩 (五)讨论、提出鉴定意见 (六)通过鉴定意见

致敬|环境工程领域院士全名单(26人)

致敬|环境工程领域院士全名单(26人) 按照中国工程院官网信息整理(官网按照姓名拼音首字母和是否资深院士等排列) 1、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学部 (1) 1 / 28

郝吉明(1946.8.25- )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出生于山东省梁山县。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1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经过30年的系统研究,在酸雨控制规划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防治对策起了主导作用。建立了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推动我国机动车污染控制的进程。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发展了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推动我国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的联防联控。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代表性著作有:《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手册》、《酸沉降临界负荷及其应用》、《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等。兼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与环境委员会委员。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 / 28

(2) 贺泓(1965.01.15-),大气污染防治(环境催化)专家。河北省邯郸市人。199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留学和工作11年。回国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催化与非均相大气化学过程,目前重点致力于环境催化体系设计、技术研发及其在大气污染物催化净化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柴油车排放污染控制、室内空气净化和大气灰霾成因及控制方面的系列成果。发表《环境催化--原理及应用》中文专著一部,英文专著两章节,学术论文380余篇(SCI论文338篇)。获授权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40余项。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 / 28

2016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结果

附件: 2016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复审结果 一等奖 1.迈向体育强国的制度框架和思想基础 主要完成人:杨桦、刘纯献、刘盼盼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大学 2.中国居民身体活动状况研究 主要完成人:王梅、张彦峰、孟亚峥、武东明、江崇民、邹金辉、王欢、蔡睿、张铭、温朝辉、安江红、王富百慧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 二等奖 1.竞技参赛学理论的系统构建 主要完成人:田麦久、熊焰、石岩、胡亦海、吴瑛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2.运动调控高血压动脉功能中的电-机械耦联逆重构机制 主要完成人:石丽君、曾凡星、廖静雯、张严焱、刘雨佳、陈瑜、赵腾腾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3.运动性心肌损伤与纤维化的病理变化与发生机制

主要完成人:常芸、王世强、马晓雯、王菲、于涛、李翰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4.基因标记用于我国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选材的研究 主要完成人:李燕春、胡扬、龚丽景、梅涛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5.我国潜优势项目技战术特征及训练方法的研究 主要完成人:林洪、李爱东、闫琪、李东建、程燕、封文平、王向东、李之俊、毛德伟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 6.体育大国的崛起:新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体育大事 主要完成人:池建、蔡有志、苗向军、米靖、贾志强、王会寨、武文强、胡斌、王英峰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7.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气候服务与训练指导计划 主要完成人:赵杰修、叶殿秀、陈丽娟、崔书强、徐金成、赖丽丽、张漓、路瑛丽、封文平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 8.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报告(1994~2014)

环境类核心期刊

1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中科院资源环境与技术局、中科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武汉市武昌小洪山西区25号(430071) 2 工业水处理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3 海洋环境科学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研究所等大连市303信箱(116023) 4 化工环保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北京化工研究所、中国化工防治污染技术协会北京和平街北口北京化工研究院(100013) 5 环境保护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北京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100036) 6 环境工程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北京海淀区学院路43号(100088) 7 环境化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海淀区双清路15号2871信箱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100088) 8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省南京市虎踞路175号(210013) 9 环境科学中科院环境科学委员会、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2871信箱(100085) 10 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环境科学委员会、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2871信箱(100085) 11 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安外立水桥(100012) 12 环境科学与技术湖北省环境保护局、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430072) 13 环境污染与防治浙江省环保局、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杭州天目山路43号(310007) 14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市2871信箱(100085) 15 农村生态环境国家环保局、南京科学研究所南京市蒋王庙街8号(210042) 16 农业环境保护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天津南开区复康路31号(300191) 17 水处理技术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中心杭州市文一路158号(150080) 18 水资源保护环境水利研究会、河海大学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210098) 19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9号(610041) 20 中国环境监测中国环境检测总站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育惠南路1号(100029) 21 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西直门内南小街115号(100035) 22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山东师范大学 23 自然灾害学报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市学府路29号(150080

2018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复审结果

附件: 2018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复审结果 一等奖 1.运动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微创手术治疗和再生修复研究的及其应用推广 主要完成人:余家阔、敖英芳、曲绵域、田得祥、王健全、崔国庆、胡跃林、江东、杨飞、姜闻博、丁建勋、张磊主要完成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体质健康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智能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毛德伟、徐培明、田雪文、师丹玮、卞志勇、卢朝霞、杨胜强、何承寿、许宏强、雷敏娟、刘杰、张传光 主要完成单位: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泰山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体育学院、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 二等奖 1.有氧运动能力相关基因标记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主要完成人:胡扬、夏小慧、龚丽景、李燕春、杨晓琳、吴剑、梅涛、聂晶、许亚丽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2.中国居民体育消费研究

主要完成人:张彦峰、江崇民、王梅、蔡睿、李森、王云涛、武东明、邹金辉、张铭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3.加快补齐短板,开创新时代体育发展新局面 主要完成人:钟秉枢、何俊、郝晓岑、张建会、张治华、徐刚、代坤、韩勇 主要完成单位:首都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河北体育学院、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训练局 4.当代运动训练经典理论研究 主要完成人:陈小平、资薇、曹春梅、赵亮、黎涌明、于洪军、阮棉芳 主要完成单位:宁波大学 5.复杂运动条件下运动技能学习认知能力和运动表象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 主要完成人:张剑、谭晓缨、吴殷、高润、张兰兰、曹娜、戴雯、朱桦、孟海江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体育学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6.基于提踵状态下跖趾关节形变的力学机理及防护设计研究 主要完成人:顾耀东、李建设、梅齐昌、张妍、孙冬、王梅梓

如何申请科技成果鉴定

如何申请科技成果鉴定 如何申请科技成果鉴定 1、根据计划任务来源,由第一完成单位按隶属关系,向有权组织鉴定的地、县(市)科技局申请鉴定。哪一级下计划,由哪一级鉴定,同一科技成果只能鉴定一次。 2、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填写《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申请表》,要在“申请鉴定单位意见”栏中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签属意见应明确申请鉴定理由。 3、县(区)科技局、市直有关部门对申请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和技术性审查的初审工作,工业滤布初审部门在15天以内决定是否同意推荐申请上级鉴定,并在“主管业务部门意见”栏填写推荐鉴定的理由并盖章。初审部门有权让申请单位补充有关材料和提供原始证件。 4、计划任务下达部门在”任务下达单位意见”栏签署意见并盖章。计划外项目此栏不填。 5、市科技局科研管理科对申请鉴定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和技术性审查的复审工作,并在15天以内作出是否同意受理鉴定或向上级推荐申请鉴定的意见。如同意鉴定,应由主管领导签字,确定鉴定形式、鉴定日期、鉴定编号等。 6、申请鉴定时间: 每年科技成果鉴定截止日期为12月31日。.免费提供《如何申请科技成果鉴定?滤布》 附送:

如何申请答辩书 如何申请答辩书 答辩申请书研究生学院学校基本情况1,在校生2,师资力量3,重 点学科4,学位授权点一,答辩前需要完成的任务1,培养计划开学后前三个月完成2,教学实践,临床实践(P19)●校本部研究生:带一个小班,一学期;工作三年以上同学可讲部分章节大课.●临床学科:教学与临床累计半年,教学实践不少于2个月.3,开题报告和课题研究计划(第二学年)(P38)博士二学期末,三学期初硕士三学期末,四学期初4,课程论文中期检查情况表(五学期完成)(培养手册P12)有何困难要尽早反映5,中期考核表(培养手册P13-14,续P26)1)思想政治鉴定表2)科研能力评议表3)考核小组评议意见表6,学术活动情况表(培养手册P16)7,论文发表情况(新) 必须达到以下要求,才能授予学位,否则将缓授学位:● 硕士生科研型在其申请学位之前在国内核心刊物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 文(可以是文献综述).临床型硕士生在其申请学位之前必须发表1篇文章(可以是文献综述或病例报告).●博士生科研型博士生至少有2篇论文发表,其中1篇必须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核心期刊发表,另1篇必须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发表(扩展库)临床 型博士生至少有1篇论文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核心期刊 上发表.发表文章认可方式1)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入统计数,第二作者及以后者不计.2)在学期间正式发表或已被录用的论文清单必须附在本人学位论文中,发表国内论文必须第一作者单位,通讯作者单 位署名重庆医科大学及署名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3)在申请学位时,同 时附交论文发表所在刊物的该期封面,目录及本人论文第一页复印件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