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欣赏考试资料 部分文档

音乐欣赏考试资料 部分文档

音乐欣赏考试资料 部分文档
音乐欣赏考试资料 部分文档

音乐欣赏资料

一、西洋乐器的分组

1、弦乐组(小提琴、大提琴等)

弓弦乐器组:弓弦乐器,就是用弓摩擦弦而发音的乐器的总称。在管弦乐队中弓弦乐器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四种。

(1)小提琴:这是一种声音优美,表现动人的弓弦乐器。在近代音乐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独奏乐器,又是一个在乐队合奏中起着主导地位的乐器。

(2)中提琴:中提琴是管弦乐队中的一种中音弦乐器,形状构造与小提琴相同,琴身大出小提琴的七分之一。

(3)大提琴: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第三号乐器,是一种下中音弦乐器。形状、构造与小提琴、中提琴相同,琴身比中提琴长一倍,下端有一根支柱。

(4)低音提琴:低音提琴亦称“倍大提琴”,是弓弦乐器中最大、音域最低的乐器,据了解是古代的最低音维奥尔演变而成。1670年左右的托蒂尼为低音提琴的最早制造者,但也有人说实际上更早时间就有了。而最初用于正规乐队,是在格鲁克的作品中发现的。

2、木管乐器组(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等)

木管乐器组:在管弦乐队中,木管乐器通常指的是: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这些乐器大多是用木料制作的,就其外形而言,可分为圆柱形和圆锥形两种。就其发音特点而言,可分为气鸣、单簧、双簧三类。

(1)长笛:现代长笛的许多方面应归功于特奥巴尔德?鲍姆,他使长笛有可能按照声学上的准确位置钻指孔,同时他对长笛的音色和音键机械装置进行改良,使得长笛的音色和表现能力大大丰富。

(2)短笛:短笛在木管组乐器中是最高音的吹奏乐器,是长笛的变形乐器,但不像长笛那样经常被使用。

(3)双簧管:这是使用两件簧片的互振而产生音波的木管。

(4)单簧管:单簧管体长两英尺,早些时候它是一种用竹管制成的沙鲁摩,中世纪时由希腊、波斯传入欧洲,但在海顿、莫扎特时代这种乐器尚未广泛使用。 (5)大管:又称巴松。这是一种低音双簧木管乐器,早在1540年左右由意大利人阿尔方尼奥发明。整个乐器长四英尺,哨嘴装置在一弯曲长铜管(S管)上并挂在脖子上,整个乐器放于胸前演奏。

3、铜管乐器组(大号、小号、圆号等)

铜管乐器组:铜管乐器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管状吹奏乐器,其中包括:圆号、小号、长号,大号。根据其发音体构造可分为无键的和有键的两种。

(1)圆号:圆号,又称法国号,属有键乐器。圆号管身呈圆形状,似漏斗形,最初出现时为无键圆号,称为“自然圆号”,19世纪30年代时又流行“有键圆号”。(2)小号:在同类乐器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小号,是一种带有杯形吹嘴的高音铜管乐器。小号音色嘹亮辉煌。善于表现雄壮有力的音乐情绪,还能吹奏优美如歌的旋律。

(3)长号:这是一种用双管的伸缩来发出音高的铜管乐器,又名叫“伸缩喇叭”或“拉管”

(在中国的俗称)。

(4)大号:大号,又称土巴号,是管弦乐队中使用的最低音铜管乐器,是乐队的基础,早在1835年由德国的一位叫魏普莱希特的人发明。 4、打击乐器组(定音鼓、钹等)

4.打击乐组:打击乐器组,是一种靠敲打物体发音的乐器,17世纪使用于管弦乐队。19世纪的管弦乐队里打击乐器数目逐步增加,到现在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打击乐器组中分为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乐器。

(一)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定音鼓:定音鼓的形状为半个圆形,鼓身用金属制成,鼓面用兽皮包裹,它通过周围脚踏6个螺旋装置,调节鼓皮的松紧,达到调节音高的目的。

定音鼓是鼓槌敲击发响的,鼓槌为木制,槌头用毛毡、海绵包裹,或不包裹任何东西的硬木槌。击鼓者左右手各执一支鼓槌。

(二)没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1、大鼓:这是一种纯节奏性的打击乐器,常用于军乐队和乐曲强拍的重音处,以加强强拍节奏的明显度,又称“大军鼓”。

2、小鼓:小鼓也是军乐常使用的重要打击乐器,又称小军鼓。它不同于大鼓用来加强强拍节奏,而是在敲击过程中击出密集的节奏,它的音响轻捷稳定,声音力度很好,可模仿出枪声、炮声和描绘军队进行时的节奏效果。

3、钹: 钹,是一种由演奏者左右手各拿一枚圆形铜片合击发响的打击乐器,古称“铜钹”、“铜盘”分中国式与土耳其式。

钹没有一定的音律,声音穿透力强,是一种纯色彩性乐器,加在乐队中,使气氛显得热烈生辉,常用于大型乐队中。

4、锣: 锣是一种体为平坦圆盘状青铜制成,靠蒙布的木槌击奏发音的打击乐器。锣常用于戏曲伴奏和民间吹打乐和乐队之中,敲打出的声音明朗洪亮,能增强节奏和渲染乐队的热烈气氛,有时作为特定效果使用。

5、三角铁: 三角铁是用铁条弯曲成三角形状,并用一根短小铁棒敲击发音的。

6、铃鼓: 又称“手鼓”,是用木料制成圆圈框架,框的一面蒙有羊皮并嵌以若干金属铜片制成。

7、响板:是用两片贝壳状的中空木板合击发音的乐器,常用于表现西班牙风格的音乐中。

除以上介绍的乐器外,还有在色彩上有独特性的乐器,如竖琴、木琴、钢琴。

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名词解释:协奏曲:由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器乐套曲,它一般包括三个乐章,亦有单乐章的。

华彩段:表现某一独奏乐器华丽而富有色彩的音响效果,它同时也展示了演奏者高超的演技。

作品简介:以民间故事为题材,以越剧曲调为素材,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它被誉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

中国乐器及器乐

一、吹管乐器

1、笛子:笛子,古代叫“横吹”,后来又叫“横笛”。传统的笛子,竹制,有六个按音控,一个吹孔和一个笛膜孔。吹奏时,由竹管内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

2、笙

3、唢呐:唢呐原是波斯(伊朗)、阿拉伯的乐器,唢呐两个字就是波斯名surna的音译。

二、拉弦乐器

1、二胡二胡音色柔美,善于表现抒情、歌唱性旋律,在乐队中占有重要位置。

2、高胡:高胡就是高音二胡,比二胡略小。高胡的音量比二胡大一些,音色比二胡明亮,演奏技巧与二胡相同,在乐队中它是拉弦乐器的最高声部,接替二胡难以胜任的高音区。

3、中胡:中胡即中音二胡,比二胡略大。中胡的演奏技巧与二胡相同,但不及二胡灵活,它适宜于担任歌唱性旋律,在乐队中常用来演奏和弦的中间声部。三、拨弦乐器

1、琵琶:是指弹奏的动作。右手向前叫“琵”,向后弹叫“琶”。在早期凡类似这样演奏的乐器都把它称为“琵琶”。

2、阮:在汉武帝时,出现了一种圆形音箱,四根弦,直柄,装有十二个品位的弹拨乐器,当时叫“琵琶”,到唐代改称“阮咸”,再后来又简称“阮”。

3、扬琴

4、筝:筝是一种很古老的乐器。早在战国时期,已在秦国(今陕西省)流行,所以历史上有称之为“秦筝”,现称为“古筝”。四、民族打击乐器

1、鼓

2、锣类乐器(1)大锣(2)小锣(3)云锣

3、梆子:梆子是由两根红木制的短棒,一粗一细,左右手各执一根互相敲击发音。

4、木鱼:木鱼,木质,中空。

中国民族器乐欣赏

一、民乐合奏《金蛇狂舞》聂耳选取传统民间乐曲《倒八板》,将其整理改编,创作出民族器乐合奏曲《金蛇狂舞》,表现了在我国传统民间节日中人们舞动巨龙、锣鼓喧天的欢乐场景,反映了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叫《夕阳箫鼓》。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一首民乐合奏曲,并且根据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起名为:春江花月夜。

三、琵琶曲《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四、唢呐曲《百鸟朝凤》是一首著名的山东民间乐曲,流行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

五、二胡曲《二泉映月》

六、古筝曲《渔舟唱晚》是一首音乐语言简练、意境鲜明的筝曲。它形象的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时刻,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莫扎特

生平年表....... 1756(出生) 1月27日,沃尔夫冈,阿梅丢斯,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山城萨尔斯堡;其父利奥波德,莫扎特(1719~1787)是一位卓越的小提琴家,著有《小提琴实用基本教程》。

1759(3岁)开始随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

1761(5岁)试作了一首钢琴协奏曲,由他父亲记谱。

1762(6岁)随父亲、姐姐去慕尼黑、维也纳等地演出;其姐姐南内尔(1751—1829)是一位天才钢琴家。

1763(7岁) 6月外出旅行演出,足迹远至巴黎。

1764(8岁)受到法、英两国君王宠爱,在英王宫中遇见巴赫第十一个儿子约翰克巴赫,创作了交响曲和奏鸣曲。

1765(9岁)在英国逗留了一年多后去荷兰演奏。 1766(10岁)由荷兰经瑞士、慕尼黑返回萨尔斯堡。

1767(11岁) 9月,第二次到维也纳,在那里和姐姐都染上了天花。 1768(12岁)再游维也纳,写出第一部歌剧《装疯卖傻》,但未能上演,另一部歌剧《巴斯蒂恩与巴斯蒂娜》在梅斯梅尔医生的私人剧院演出。 1769(13岁) 12月,随父同往意大利波伦亚、罗马等地。 1770(14岁)意大利之行极为成功。12月在米兰亲自指挥他的《防毒剂》和《海洋之王》两部歌剧的演出。

1771(15岁) 3月返回萨尔斯堡,8月前往米兰,10月在米兰上演歌剧《阿斯卡尼奥在阿尔巴》。

1772(16岁)在萨尔斯堡勤奋创作,10月父子二人最后一次去意大利,12月歌剧《路琪奥。西拉》在米兰上演。

1773—1775(17—19岁)奔波于萨尔斯堡与慕尼黑之间,从事歌剧的写作与上演,剧作有《假园丁》和《牧羊的国王》。

1776(20岁)为祝贺萨尔斯堡市长的女儿结婚创作一首小夜曲,是年与大主教赫罗尼姆斯交恶。

1777(21岁)由母亲陪着旅行,在曼海姆结识韦贝尔一家,爱上了其女阿洛西娅。

1778(22岁) 3月前往巴黎,创作《巴黎》交响曲,7月母亲去世,经曼海姆、慕尼黑返回萨尔斯堡,在慕尼黑重见阿洛西娅,遭其冷遇。 1779—1780(23—24岁)在萨尔斯堡教堂任风琴师。 1781(25岁) 1月29日,为慕尼黑狂欢节而写的《克里特之王伊多曼诺》上演。与大主教赫罗尼姆斯决裂,愤而辞去教堂职务。重遇海顿。

1782(26岁)在维也纳,8月4日与阿洛西娅之妹康施坦莎结婚。7月,德式歌剧《后宫诱逃》在维也纳上演。

1783—1984(27—28岁)偕新娘回萨尔斯堡看望父亲和姐姐。返回维也纳途中完成《林茨》交响曲。

1785(29岁)父亲去维也纳看他。海顿誉他为“一位最伟大的作曲家”。完成献给海顿的六首四重奏。 1786(30岁) 5月1日,《费加罗婚礼》在维也纳公演。 1787(31岁)年初访问布拉格。上演《布拉格交响曲》。10月,《唐璜》上演。年底返回维也纳。贝多芬来访。父亲去世。12月,就任约瑟夫二世的宫廷作曲家。

1788(32岁) 5月,修改后的《唐璜》在维也纳上演。莫扎特最著名的三首交响曲(第39、40、41号)相继完成。

1789(33岁)随李希诺斯基亲王同往莱比锡、柏林等地访问。返回维也纳后受约瑟夫二世委托为《人皆如此》谱曲。

1790(34岁) 1月,歌剧《人皆如此》在维也纳公演。约瑟夫二世去世。利奥波德二世

继任。前往法兰克福参加新皇帝的加冕典礼。

1791(35岁)为《魔笛》谱曲,一位匿名人委托他写一首安魂曲。9月,歌剧《狄托王的仁慈》在布拉格上演,莫扎特在场,9月6日因病返回维也纳。同月30日抱病指挥《魔笛》演出。12月5 日,放下为完成的《安魂曲》,溘然长逝。次日,他的遗体被送往贫民公墓草草埋葬。

.柴可夫斯基.....

生平介绍(出生和死亡日期)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

年11月6日)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其風格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了很多後來者。

柴可夫斯基出生於沃特金斯克一個貴族家庭,從小在母親的教導下學習鋼琴,由於父親的反對,進入法學院學習,畢業以後在法院工作。22歲時柴可夫斯基辭職,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跟隨安東·魯賓斯坦學習音樂創作,成績優異。畢業後,在尼可萊·魯賓斯坦(安東·魯賓斯坦的弟弟)的邀請下,擔任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

感情史:柴可夫斯基性格內向而且脆弱,感情豐富,他被認為有同性戀傾向,並且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一直試圖壓制,因此有意見認為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在與崇拜自己的女學生的婚姻破裂後,企圖自殺,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國療養。這期間開始和一個熱愛音樂的俄國鐵路大亨富孀梅克夫人(Nadezhda von Meck)通信。後來梅克夫人成為他的資助人,他後階段的許多作品都是獻給這位夫人的。

死因:但奇妙的是兩個人從來沒有見過面。當他們十四年的書信往來因為這位夫人宣布公司破產而終止時,柴可夫斯基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在獨自度過憂鬱的三年後于莫斯科去世。他的死疑點重重,官方說法是他喝了帶有霍亂病毒的水而染病身亡。但是據後來學者的考證,很有可能是自己服用砒霜而自殺。但是,這都只限於猜測,真的原因直到現在還是一個謎。音樂創作:在音樂創作上,柴可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甚至模仿他的風格創作了一部

管弦樂組曲(Suite No. 4 in G major, “Mozartiana”, Op. 61)。對於華格納音樂中的一些特性他卻很反感,認為華格納過於重視管弦樂隊而忽略了聲樂,柴可夫斯基主張用現實主義手法來表現歌劇,主導動機只用以描寫心理感情等內在方面。

作品..-.交响曲..

《G小调第一交响曲》(1866年)──第一号交响曲是受到俄羅斯冬季景象啟發寫成,所以又名「冬之梦」,雖然柴可夫斯基自認有點瑕疵,但它無疑包藏了美好青年時期的夢與情懷。《C小调第二交响曲》(1872年)《D大调第三交响曲》(1875年)《F小调第四交响曲》(1878年)《E小调第五交响曲》(1888年)《B小调第六交响曲》(1893年)──這部交響曲又稱為《悲怆》,音樂具有憂鬱的抒情性,可以說是作曲家最著名的一部交響曲,完成於他逝世前兩個月,並完整的體現了柴可夫斯基的美學觀。《曼弗雷德交響曲》作品..-.

芭蕾舞剧和歌剧.......

芭蕾舞剧《天鹅湖》(1876年)《睡美人》(1889年)《胡桃鉗》(1892年)

歌剧叶甫蓋尼·奧涅金(1879年)黑桃皇后(1891年)

作品..-.管弦乐..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1869年) 《降B小調第一钢琴协奏曲》(1874年)

介紹贝多芬

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n,1770-1827, 德國)貝多芬。德国作曲家。1770

年12月16日,生於波昂;1827年3月26日,逝於維也納。貝多芬四歲時就被迫練習樂器;八歲開音樂會;十一歲起隨宮廷風琴師尼菲學習。尼菲看出貝多芬有創作天才,因此不斷地鼓勵他、幫助他。

當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喊的陣天價響的時候,貝多芬來到音樂之都維也納。當時風行的理想主義主張:人應該身體力行發揮人性的潛力,救贖自己。貝多芬不由自主被這些思想所吸引。於是浪漫主義早期的思想,和貝多芬心靈中的樂音結合成震撼人心的音樂。

貝多芬的生平簡介1

1770年出身於德國城市波恩一個平民家庭,祖父原籍荷蘭,後移居德國,曾任

當地宮廷樂長。他的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酗酒成性,母親是宮廷御廚的女兒。貝多芬自小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他名字中的「凡」(van)並非德語中的「von」,並不代表任何貴族封號,而是顯示了其家鄉。「路德維希」也正是他的祖父的名字。

1774年他的父親為了使貝多芬成為像莫扎特一樣的音樂神童,

強迫年少的貝多芬學習音樂和長時間的練習鋼琴。 1778年八歲的時候就開始登臺演出1781年跟隨樂隊指揮奈弗學習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和作曲。 1783年任宮廷樂隊羽管鍵鋼琴演奏家 1787年在維也納與莫扎特會面。

1788年在一支歌劇院樂隊里作中提琴手 1789年在波恩大學學習

1792年在海頓的鼓勵與支持下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

貝多芬的生平簡介2

1795年他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音樂會,曲目是第二鋼琴協奏曲,由他本人演

奏鋼琴。演出獲得了成功。

1796年出現耳疾先兆

1803年完成劃時代的《第三交響曲》,並準備獻給拿破侖。

1804年拿破侖稱帝,貝多芬撕去了第三交響曲上寫有獻給拿破侖的扉頁,而寫

上了一句話「為紀念一位偉大的人」

1808年同時發表了第五交響曲《命運》與第六交響曲《田園》。 1809年完成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

1815年-1819年經歷4年的創作衰竭期。他一方面受到當時歐洲封建復辟的影響,情緒低落,一方面去收集、整理歐洲各地的民歌。

1824年完成第九交響曲併在5月7日首演,盛況空前。

1826年侄子卡爾自殺未遂,貝多芬精神大受打擊,健康日益惡化 1827年 3月26日逝世於維也納。

1827年 3月29日兩萬名維也納市民參加了他的葬禮,當局要出動軍隊維持秩序

贝多芬作品........

交响曲第一号( Symphony No.1 in C,Op.21 )

交响曲第二号 ( Symphony No.2 in D,Op.36 )

交響曲第三号 - 英雄 ( Symphony No.3 in E flat,Op.55 )

交響曲第四号 ( Symphony No.4 in B flat,Op.60 )

交響曲第五号 - 命运( Symphony No.5 in c min,Op.67 )

交響曲第六号 - 田園园( Symphony No.6 in F,Op.68 )

交響曲第七号 ( Symphony No.7 in A,Op.92 )

交響曲第八号 ( Symphony No.8 in F,Op.93 )

交響曲第九号 - 合唱 ( Symphony No.9 in d min,Op.125 )

庄严弥撒 ( Missa solemnis in D,Op.123 )

钢琴协奏曲第一号 Piano concertos No.1 )

钢琴协奏曲第二号 ( Piano concertos No.2 in B flat,Op 19 )

钢琴协奏曲第三号( Piano concertos No.3 in C min,Op 37 )

钢琴协奏曲第四号 ( Piano concertos No.4 in G,Op 58 )

钢琴协奏曲第五号 - 皇帝 ( Piano concertos No.5 in E flat ( Emperor ) , Op 73 )

钢琴奏鸣曲第八号 - 悲怆( Piano sonata No.8,Op.13 )

钢琴奏鸣曲第十四号 - 月光 ( Piano sonata No.14,Op.27 )

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一号-华尔斯坦( Piano sonata No.21 in C,Op.53 )

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三号-熱情 ( Piano sonata No.23 in f min,Op.57 )

小提琴协奏曲( Violin concerto in D,Op.61 )

小提琴与管弦乐浪漫曲 ( Romanze f*r violin und orchester No.1-2,Op. 40 ,50 )

小提琴奏鸣曲第五号-春天 ( Violin sonata No.5 in F,Op.24 )

小提琴奏鳴曲第九号-克罗采 ( Violin sonata No.9 in A,Op.47 )

约翰.施特劳斯

老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04-1849),奥地利作曲家,“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父亲。早期从师学习小提琴,21岁自组乐团,是维也纳舞曲体裁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一生共创作了一百五十余首圆舞曲,另有大量进行曲和波尔卡舞曲等。代表作有《拉德斯基进行曲》和《安那波尔卡》等,其中《拉德斯基进行曲》是最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压场曲。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其父与其同名,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而他则被称为小约翰·施特劳斯。老约翰·施特劳斯也是位作曲家,曾写过150余首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他跟写过100多首的约瑟夫·兰纳(1801-1843)一起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直至二十世纪的今天,圆舞曲仍方兴未艾,保持着一定的影响。

约瑟夫·施特劳斯(1827-1870)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本职为建筑工程师,是“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弟弟。从1853年开始从事作曲和乐队指挥,后被召入奥地利皇宫担任宫廷舞会的指挥。一生创作了近三百首作品,多以钢琴小品和舞曲为主,其音乐风格与小约翰·施特劳斯极其相近。代表作品为《奥地利乡村的燕子圆舞曲》、《天体之音乐圆舞曲》以及同其兄小约翰共同创作的别具一格的《拨弦波尔卡》。

小约翰·施特劳斯继承了先父和兰纳等前辈的传统。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成就比他父亲大,他是一个多产作家。作品编号达到479号,其中圆舞曲 168首,波尔卡舞曲117首,卡得累舞曲73首,进行曲43首,马祖卡舞曲和加洛普舞曲31 首和轻歌剧16部。1844年他十九岁时,正式登台首演他创作的作品《寓意短诗圆舞曲》(作品1号)及其他三首舞曲(2-4号),而《寓意短诗圆舞曲》在“再来一个”的喝采声中,

竟连续重奏了十九遍,获得巨大成功,打响了第一炮。由于小约翰·施特劳斯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圆舞曲,因而被誉为“圆舞曲之王”。l899年6月3日,他因患肺炎在维也纳逝世,维也纳人民为他举行了据说有十万人参加的盛大葬礼。他的遗体被安放在维也纳公墓里,在勃拉姆斯墓的旁边,舒伯特墓的对面。

创作背景:

1867年初,奥地利与普鲁士的战争失败,使维也纳人感到哀伤压抑,到处是战争创伤,空气沉闷,情绪低落,为振奋人心,约翰.施特劳斯应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之约而创作了这首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经该学会一个成员填词后演出效果一般。半年后,去掉男声合唱,以管弦乐形式在巴黎演出获得极大成功。

作者生平简介: 约翰·施特劳斯(1825年-1899年〕,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演奏家。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约翰·施特劳斯从小就热爱音乐,虽遭到父亲的反对,但在母亲的支持下偷学小提琴、钢琴和作曲,年仅7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圆舞曲。19岁组织了自己的乐队并正式登台指挥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此,年轻的约翰·施特劳斯开始了辉煌的音乐创作与演出生涯。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誉为“圆舞曲之王”。主要作品有:轻歌剧、圆舞曲及其它舞曲共四百余首。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优美动人,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作品简介:《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被称为“奥地利第二国歌”。这首浸满维也纳乡土之情的圆舞曲,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渗透着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情厚意。

(1)这首圆舞曲由几个部分组成?答:三部分: 序奏、五首小圆舞曲、尾声。(2)体裁与形式是什么?答:管弦乐圆舞曲。(3)创作及首演时间?答:1867年。

什么是圆舞曲?圆舞曲又称为“华尔兹”。按速度不同,可分为快、慢两种。圆舞曲的特点是节奏准确,旋律自然流畅、妩媚动人。典型节奏为:3/4 XXX/XXX/

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

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

维也纳交响乐团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场音乐会。1870年1月6日,音乐厅的金色大演奏厅举行首场演。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DasNeujahrskonzert der Wiener Philharmoniker)

是世界音乐生活的一件音乐盛事。于每年元旦(1月1日)中午12点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

音乐会最初宗旨是展示与推广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作品,而今自音乐会的曲目还是以施特劳斯家族成员的作品(主要是三位:约翰?施特劳斯,老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为主,也会穿插一些其它作曲家的舞曲或进行曲。 2011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是奥地利本土指挥家弗兰茨·维尔瑟-莫斯特。

在此之前,莫斯特一直担任美国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家。在今年,他继承小泽征尔的衣钵,担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音乐总监。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通过电视向全球40多个国家进行直播,估计观众人数超过10亿。音乐会已经形成了一些传统,包括3个加演曲目,其中最后两个永远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以及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1867年2月9日,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同年,小约翰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

亲自指挥该曲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国公演。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竟成为小约翰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48年。是老约翰最著名的代表作,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拉德斯基进行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但实质上拉德斯基是一个铁腕人物,曾残酷镇压了邻国的人民起义,可以说是一个反动军阀。后来,就连施特劳斯本人及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也不愿再演出这首进行曲。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

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常用于列队行进中,进行曲最初主要用于军队,用铜管乐队演奏,进行曲按内容可分为军队进行曲,典礼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波尔卡:是19世纪30年代初,起源于捷克民间的一种两拍子,快速跳跃的圆圈舞。“波尔卡”这个词是从波西米亚语“半”字演变而来的,因为这种舞蹈步子较小,是半步半步跳的,这种舞曲轻快活泼,优美生动。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题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 I卷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单位位错;交滑移;滑移系;伪共晶;离异共晶;奥氏体;成分过冷答: 单位位错:柏氏矢量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称为单位位错。 交滑移:两个或多个滑移面沿着某个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滑移,称为交滑移。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合起来叫做一个滑移系。 伪共晶: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全部的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离异共晶:由于非平衡共晶体数量较少,通常共晶体中的a相依附于初生a相生长,将共晶体中另一相B推到最后凝固的晶界处,从而使共晶体两组成相相间的组织特征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体称为离异共晶。 奥氏体:碳原子溶于丫-Fe形成的固溶体。 成分过冷:在合金的凝固过程中,将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在体心立方结构中,柏氏矢量为a[110]的位错(A )分解为a/2[111]+a/2[l11]. (A)不能(B)能(C)可能 2. 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B ) (A)组元的浓度梯度(B)组元的化学势梯度(C)温度梯度 3?凝固的热力学条件为:(D ) (A)形核率(B)系统自由能增加 (C)能量守衡(D)过冷度 4?在TiO2中,当一部分Ti4+还原成Ti3+,为了平衡电荷就出现(A) (A)氧离子空位(B)钛离子空位(C)阳离子空位 5?在三元系浓度三角形中,凡成分位于( A )上的合金,它们含有另两个顶角所代表的两 组元含量相等。 (A)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中垂线 (B)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任一直线 (C)通过三角形顶角与对边成45°的直线 6?有效分配系数k e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范围是(B ) (A)1vk e

2016音乐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下列哪一项钢琴表演艺术被称为“一个人演奏一个乐器的打击乐队”:()
1.0 分
? A、 乐队钢琴 ? B、 现代钢琴 ? C、 古钢琴 ? D、 预置钢琴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下列哪一项可以弥补我们在没有炫技能力的演奏:()
1.0 分
? A、 演奏经验 ? B、 理论知识 ? C、 乐感 ? D、 视频教学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在音乐演奏和音乐欣赏过程中,把握“结构感”的核心是:()
1.0 分
? A、 远景结构 ? B、 近景结构 ? C、 中景结构 ? D、 全景结构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音乐实现描写复杂思想的意图的过程中不包括哪一环节:()
1.0 分
? A、 用复杂的音符表现 ? B、 将相关因素拆分成单个感性特征 ? C、 听众感知单个感性特征 ? D、 听众找寻线索串起感性特征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
《4 分 33 秒》是由下列哪一位先锋派作曲家所创作的:()
1.0 分
? A、 冈瑟·舒勒 ? B、 C.德彪西 ? C、 约翰·凯奇 ? D、 R.瓦格纳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
人们知觉能力决定其通常不喜欢下列哪一音乐:()
1.0 分
? A、 舒缓 ? B、 活泼 ? C、 清新 ? D、 紧张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7
音乐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是因为音乐不具有:()

音乐欣赏选修课

1. 音乐欣赏要求欣赏者具有一种能够适应它的感知心理。音乐欣赏的心理要素包括音响感知,感情体验,想象联想,认识理解。 音响感知是对音乐音响及其艺术组合----音乐形式因素的总体知觉; 感情体验-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 想象联想是把由描绘性的音乐所引起的对相关生活形象和意境的想象称作“联想”,而把由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所引起的自由想象称作“想象”; 理解认识是音乐乃至整个音乐欣赏中的重要心理要素。 1、背景介绍 2、大体曲式结构 3、曲式图 4、分段分细进行分析 5、总结 2. 交响乐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由交响乐团演奏的乐曲,同时也涉及相关的一些其他音乐体裁。可以说交响乐是对交响曲、协奏曲、管弦乐、交响诗、组曲等音乐的统称。 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套曲。是由海顿确定下来的一种固定音乐体裁,通常为四个乐章,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当然近现代的作曲家已经突破这种形式,写了一些形式更新的交响曲。 交响乐(SYMPHONY)和交响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交响乐是由多件乐器所演奏的具有交响性的音乐,而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的管弦乐套曲。 协奏曲(concerto)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巴罗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的控协奏曲称“独奏协奏曲”。 序曲是歌剧、舞剧等大型作品的目前曲,最早只是为等待观众入 场而演奏的简短音乐段落。属于交响曲 3. 交响乐队一般包括四组乐器,即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和打击乐组。弦乐组是一个提琴的家族,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木管组包括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英国管、大管等;铜管组包括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等;打击乐组则有定音鼓、小军鼓、大鼓、三角铁、钹、锣、排钟等。 鸽子:长笛 鸭子:双簧管 猫:单簧管(黑管)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最全]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最全] 常言道:七分考,三分报。孩子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怎样能有效最大限度的利用分数,报取到理想的学校,需要家长协助,因为孩子们高考前没有时间顾及这些,考完了时间也不充裕,家长应早做准备,信息收集越早,分析越透彻,就越能使自己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那么该如何收集对报志愿有用的信息呢?优志愿-高考志愿填报收集的信息又该怎样派上用场呢?在这里我就把自己了解到的,还有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说一说,希望对那些还对报志愿缺乏了解,又迷茫无助的朋友有点启发和帮助。下面我就分6部分,和大家说一说。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一:信息搜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报好志愿,首先得搜集信息和资料,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我就先说下搜集信息的内容和途径吧。 一、搜集信息内容:(一般有以下5个方面) 1、政策信息 填报志愿首先要了解招生政策和规定,特别是与填报志愿密切相关的政策和规定。 一个是国家的政策,比方说,教育部每年要发布一些当年高校的招生文件。 还有一个是省的,每个省的都有特殊情况,要特别关注自己所在省市的招生政策。比如录取批次的划分、录取体制和办法、加分照顾政策、录取程序、投档办法、高考体检指导意见等等。 2、招生形势 了解招生形势,有助于整体把握填报志愿的原则和方向,避免主观臆断。招生形势包括当年招生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新的管理办法、本地区各科类报考人数、各批次各科类招生计划数、录取比例等等。 3、招生章程 招生章程是高校有关招生方案、招生计划和录取规则等的政策性承诺,了解学校的招生章程对科学填报志愿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招生章程通常包括院校的地理环境、建筑面积、历史沿革、专业设置情况、学科优势、师资力量、院士及教授人数、博士硕士授予权、在校学生人数、奖贷学金的设置情况等等。应尽可能收集并细读自己想报院校的招生章程。 4、批次线和学校调档线 应收集近年各批次各院校在本省(市)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人数、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并结合自己成绩进行分析。对于考后知分填报志愿,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还应准确掌握今年本地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了解以上信息,有助于分析预测各招生院校的调档线和自己高考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5、相关科目成绩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2019年6月

第1页(共11页)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级《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后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日期:2019年6月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表中相应题号处,本题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答案 1. 在形核-生长机制的液-固相变过程中,其形核过程有非均匀形核和均匀形核之分,其形核势垒有如下关系( )。 A. 非均匀形核势垒 ≤ 均匀形核势垒 B. 非均匀形核势垒 ≥ 均匀形核势垒 C. 非均匀形核势垒 = 均匀形核势垒 D. 视具体情况而定,以上都有可能 2. 按热力学方法分类,相变可以分为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一级相变是在相变时两相自由焓相等,其一阶偏导数不相等,因此一级相变( )。 A. 有相变潜热改变,无体积改变 B. 有相变潜热改变,并伴随有体积改变 C. 无相变潜热改变,但伴随有体积改变 D. 无相变潜热改变,无体积改变 得分 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3. 以下不是材料变形的是()。 A. 弹性变形 B. 塑性变形 C. 粘性变形 D. 刚性变形 4. 在固溶度限度以内,固溶体是几相?() A. 2 B. 3 C. 1 D. 4 5. 下列不属于点缺陷的主要类型是()。 A. 肖特基缺陷 B. 弗伦克尔缺陷 C. 螺位错 D. 色心 6. 由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变的过程是()的过程。 A. 可逆与突变 B. 不可逆与渐变 C. 可逆与渐变 D. 不可逆与突变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晶界上原子与晶体内部的原子是不同的 B. 晶界上原子的堆积较晶体内部疏松 C. 晶界是原子、空位快速扩散的主要通道 D. 晶界易受腐蚀 8. 表面微裂纹是由于晶体缺陷或外力作用而产生,微裂纹同样会强烈地影响表面性质,对于脆性材料的强度这种影响尤为重要,微裂纹长度,断裂强度。() A. 越长;越低 B. 越长;越高 C. 越短;越低 D. 越长;不变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再结晶期间,位错密度下降导致硬度上升 B. 再结晶期间,位错密度下降导致硬度下降 C. 再结晶期间,位错密度上升导致硬度上升 D. 再结晶期间,位错密度上升导致硬度下降 10. 下列材料中最难形成非晶态结构的是()。 A. 陶瓷 B. 金属 C. 玻璃 D. 聚合物 第2页(共11页)

音乐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1 下列哪位作曲家希望听众按照他的表现意图去理解音乐( )(分)分 A、 柴可夫斯基 B、 理查·斯特劳迪 C、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D、 巴赫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2 关于《忐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 分 A、 歌唱者是龚琳娜 B、 在这首歌曲中,人声是作为乐器出现的 C、 歌曲节奏变化多端,表演夸张,歌词神秘 D、 这首歌有确定的歌词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我们在演奏“激情型”乐句时必须拿下“制高点”的原因是:()(分)分 A、 规律因素 B、 惯性因素 C、 客观因素 D、 主观感受因素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音乐审美能力中的能力要素:()(分) 分 A、 直觉能力 B、 注意能力 C、 记忆能力 D、 知觉能力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C 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音乐的再现认知:()(分) 分 A、 变化主题再现 B、 变化音色再现 C、 变化速度再现 D、 变化力度再现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下列哪个演奏家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K331》最具有丰富性( )(分)分 A、 Kraus,L B、 Schiff,A C、 Gould,G D、

Cortot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7 青主先生的音乐专著是下列哪一部:()(分) 分 A、 《大江东去》 B、 《乐话》 C、 《我住长江头》 D、 《清歌集》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 下列哪位演奏家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中最为精准的传达了内心感受( )(分)分 A、 李斯特 B、 格伦古尔德 C、 卡琴

音乐鉴赏选修课

目录 摘要 (1) 一、浅谈我对古典音乐的初步认识 (1) 二、接触古典音乐后我的内心感受 (2) (一)一些古典音乐给我的感触 (2) (二)音乐给我的影响 (2) 三、古典音乐的“美”无处不在 (2) 参考文献 (3)

音乐之声动我心 摘要:在音乐中,有唯美的浪漫,有悲戚的感动,有魔鬼的诱惑,有上帝的昭示,有人类的挣扎。音乐是一个三维空间,音乐中有一切。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我们需要渐渐地了解它的“美”。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 关键字:钢琴、古典音乐、音乐美 前言: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 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因为它时尚、动感、充满着现代的活力与气息。但是提到钢琴乐我们会想起浪漫、唯美,容易让人禁不住遐想,是人们心灵的温暖港湾……比起钢琴乐,青年人更喜欢听流行音乐,因为流行乐更符合这个时代青年的特点,而钢琴乐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 一、浅谈我对古典音乐的初步认识 一直以来我都是喜欢听钢琴曲跟小提琴曲,不过关注流行音乐的较多,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听到钢琴音乐,觉得气势很磅礴,场面很壮观,对钢琴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可是这学期我上了音乐赏析的选修课后,我更多的接触到钢琴音乐,深入了解、欣赏并剖析。 抱着欣赏与学习的态度,通过每节课欣赏古典音乐,我渐渐对钢琴音乐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情感。我发现钢琴音乐与我之前感觉的完全不一样,它是完美、优秀、经典的,主要在古典乐中体现其完美。要真正听懂钢琴乐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它,所获得的审美感受也会更高一个层次。通过钢琴音乐赏析的课程使我有了巨大的收获。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从钢琴乐中感受心灵的洗涤。在音乐赏析的课上,我对著名作曲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如“交响乐之父”——海顿,“乐圣”——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扎特,“歌曲之王”——舒伯特,“钢琴诗人”——肖邦,“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等等。对于著名的古典音乐更是欣赏至极,如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维瓦尔蒂——《四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比才——《卡门》、莫扎特——《g小调四十号交响曲》、巴赫——《小步舞曲》、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肖邦——《E大调练习曲

高考志愿填报的六个步骤!必看!

高考志愿填报要认真细致对待。首先要明确专业的定位,然后选择学校所在区域,再根据往年投档线的绝对值大致选择学校范围,分数在批次线踩线或线上 3-5分的还要考虑是否降低批次录取,再通过对选择范围内学校进行投档分数预测,确定哪些学校具备投档条件,最后按一定的分数梯度合理安排志愿顺序。总共六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对待。 第一步专业选择 大学专业选择是决定未来职业方向最重要的选择,但并不是决定青年学生终身命运的唯一条件。上大学主要是培养青年学生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创造世界的能力。只要在中小学阶段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特点,大学的绝大部分专业都能成为青年学生发挥才干的好方向。而且一旦发现大学专业并不适合自己,还有机会申请转专业和通过考研形成复合专业结构。当然,如果性格特点、能力结构、身体条件显然不适合的专业要想办法避免。 高校投档线不等于高校不同专业的录取线,常常是有些热门专业的投档线高出学校投档线十几分、甚至几十分。学生和家长千万不要误以为分数在学校投档线以上就可以高枕无忧,在专业服从分配栏内一定要写上服从分配,不然很可能因成绩够不上学校专业投档线而面临退档风险。 专科学生建议把区域和专业选择当做同样重要的头等大事来对待。区域决定了以后的就业出路,专业往往就决定了今后的职业方向。专科学生以后很难再通过考研究生或其他方式来改变专业结构。因此,专科学生宁可降低对学校投档分数的要求,也要选择到自己想去的城市和想要学习的专业。 第二步区域选择 区域选择直接决定了学校的选择范围,也决定了未来四年长春学生学习公众生活号的大开发环境。能够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发达城市学习和生活,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无疑是有利的。 但是也要客观的考虑学生高考分数能不能进入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的好学校。如果一味选择发达区域,放弃对学校基本面的追求就会适得其反。 第三步学校选择 人生要面临的选择很多,选大学、选专业、选职业、选伴侣、选行业、选合作伙伴等等,选大学是人生面临的第一个重大选择。 在中国的现实就业环境中,一本的学生尽量选择985、211高校,即使学校稍偏远,这一类学校的就业情况都会相对较好,甚至有些行业、有些单位、有些岗位非985、211工程学校学生不招。其次是部属重点本科院校,再次是省属重点本科。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

期末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空间点阵:表示晶体中原子规则排列的抽象质点。 配位数:直接与中心原子连接的配体的原子数目或基团数目。 对称:物体经过一系列操作后,空间性质复原;这种操作称为对称操作。 超结构:长程有序固溶体的通称 固溶体:一种元素进入到另一种元素的晶格结构形成的结晶,其结构一般保持和母相一致。 致密度:晶体结构中原子的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 正吸附:材料表面原子处于结合键不饱和状态,以吸附介质中原子或晶体内部溶质原子达到平衡状态,当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表面浓度大于在其在晶体内部的浓度时称为正吸附; 晶界能:晶界上原子从晶格中正常结点位置脱离出来,引起晶界附近区域内晶格发生畸变,与晶内相比,界面的单位面积自由能升高,升高部分的能量为晶界能; 小角度晶界:多晶体材料中,每个晶粒之间的位向不同,晶粒与晶粒之间存在界面,若相邻晶粒之间的位向差在10°~2°之间,称为小角度晶界; 晶界偏聚: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晶界或相界上的富集,也称内吸附,有因为尺寸因素造成的平衡偏聚和空位造成的非平衡偏聚。 肖脱基空位:脱位原子进入其他空位或者迁移至晶界或表面而形成的空位。 弗兰克耳空位:晶体中原子进入空隙形而形成的一对由空位和间隙原子组成的缺陷。 刃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的位错。 螺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平行的位错。 柏氏矢量:用来表征晶体中位错区中原子的畸变程度和畸变方向的物理量。 单位位错:柏氏矢量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 派—纳力:位错滑动时需要克服的周围原子的阻力。 过冷:凝固过程开始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差值。 均匀形核:在过冷的液态金属中,依靠金属本身的能量起伏获得成核驱动力的形核过程。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差值。 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时,由外界提供的用于补偿表面自由能和体积自由能差值的能量。 马氏体转变:是一种无扩散型相变,通过切变方式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另一种结构,转变过程中,表面有浮凸,新旧相之间保持严格的位向关系。或者:由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

上钢琴音乐欣赏课的心得体会

学习《音乐欣赏》课的感想 在本学期,我选择了《音乐欣赏》课作为选修课。起出我选修《音乐欣赏》课,仅仅是因为觉得欣赏音乐时不用动脑子,不用写字,只要用耳朵去听就行,上课时会很轻松。但在上过几堂课之后,我的想法有了些变化。我对欣赏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懂得了欣赏音乐的方式方法,并且在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我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之后,我的音乐文化知识增长了许多,了解了更多种形式的音乐。同时,我的艺术修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学习《音乐欣赏》课前,我对音乐的认识更多是在流行音乐方面。之所以更关注流行音乐,是因为它的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易于接受。而对于其它方面的音乐,我则是一知半解,而这学期的《音乐欣赏》课使我开阔了眼界。在《音乐欣赏》课上,我们是以“聆听”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聆听是沟通的开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觉得老师的角色像是一个导游,引导着我们直接面对音乐,体验音乐,同时也给我们留有想像的空间,这使我们能够很好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在课上,我们都欣赏了民乐、管弦乐、钢琴曲、圆舞曲、小夜曲、歌剧、舞剧…… 同时,为了更好的使我们欣赏音乐,了解音乐家的故事。老师也为我们准备了几部以音乐或音乐家为题材的电影。像经典的音乐电影《音乐之声》,描写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生平的故事片《翠堤春晓》和被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生平的故事片《一曲难忘》。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一曲难忘》这部影片。它描写了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巴黎,寓居法国的肖邦为着事业与爱情、个人与祖国,经历了爱与恨、灵与肉的心灵冲突。尔后肖邦决心以巡回演出募捐筹资援助浴血奋战的爱国志士们,直至因劳累而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电影中出现了肖邦的部分重要作品,不但寓意深刻,而且演奏的水平很高,旋律优美,场景典雅,引人入胜,十分感人。整部影片看起来就像是“五彩缤纷的狂想曲”,电影中的场景、故事和那动人的琴声一直深存在我的记忆之中。 在课上,老师也为我们介绍了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像音乐最基本的要素有节奏和旋律,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的

高考志愿填报性格测试题

大学专业选择--高考志愿填报性格测试题 心理学理论认为,每个人的人格特征表现在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在职业的选择上,一方面是为了施展他们的技能和水平,另一方面也是表现他们的态度、价值和人格。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在国际通行的职业指导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把大多数人的人格区分为6种类型,每一种人格类型的人,对相应职业类型中的工作或学习环境感兴趣,这6种相匹配的人格特征和环境模式分别为: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管理型(E)和传统型(C),原则上依据这种理论可以预测这种联系的职业结果,包括职业选择;工作变换;职业成就;个人才能;工作满意感;教育和社会行为等。 许多同学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只注意专业的冷热,而忽视自身的人格特点(即自己最适合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选择了一个不适合的专业,即使能顺利地升上大学,却可能为将来从事一个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而懊悔终身。 为了帮助考生和家长较为准确地判断自己最适合就读的专业,提高高考专业志愿填报的目的性、准确性和针对性,我们以霍华德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的理论为基础,结合考生的实际心理状态和高校专业特征,精心编制了一套“职业(专业)人格自测问卷”,帮助同学们在高

考填报志愿时,以科学的态度做出专业选择,从适应个性特征的角度,进行今后职业生涯的规划,成就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对每一道题目的第一印象作答,不必仔细推敲,答案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具体填写方法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答案的“是”或“否”字上划一个“√”号,准备好了吗?那就开始测试吧! 注意:以下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1. 我对自己平时的花销都记得很清楚。是否 2. 课余时间我喜欢阅读通俗小说、诗歌。是否 3. 在老师提出问题后,即使我知道,我也往往保持沉默。是否 4. 我很羡慕做戏剧、音乐、歌舞、新闻采访等方面工作的人。是否 5. 每次写作文时,我往往一挥而就,不再重复。是否 6. 我经常不停地思考某一问题,直到想出正确的答案。是否 7. 对同学借我的和我借同学的东西,我都能记得很清楚。是否 8. 虽然复习很紧,但我仍喜欢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是否 9. 我喜欢成为老师和同学们注意的焦点。是否 10. 家里的电器如果出了小毛病,我喜欢自己搞定。是否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试卷(第一套) 课程号 6706601060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 名词解释(简短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空间点阵 线缺陷 吸附 渗碳体组织 适用专业年级(方向):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专 业 2006 级 考试方式及要求: 闭 卷 考 试

固态相变 稳态扩散 形核率 调幅分解 霍尔-配奇方程 平衡凝固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P 总是( ) 曲面的曲率中心。 A.指向 B.背向 C.平行 D.垂直 2、润湿的过程是体系吉布斯自由能( )的过程。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变化无规律 3、一级相变的特点是,相变发生时,两平衡相的( )相等,但其一阶偏微分不相等。 A.熵 B.体积 C.化学势 D.热容 4、固溶体合金的凝固是在变温下完成的,形成于一定温度区间,所以在平衡凝固条件下所得到的固溶体晶粒( ) A.成分内外不均匀 B.不同温度下形成的各晶粒成分是不同的 C.晶粒内外,晶粒形成不分先后,同母液成分是一致的 5、强化金属材料的各种手段,考虑的出发点都在于( ) A.制造无缺陷的晶体或设置位错运动的障碍 B.使位错增殖 C.使位错适当的减少 6、既能提高金属的强度,又能降低其脆性的手段是( ) A.加工硬化 B. 固溶强化 C. 晶粒细化 7、根据显微观察,固液界面有两种形式,即粗糙界面与光滑界面,区分两种界面的依据是值大小( ) A. α<=2为光滑界面 B. α>=1为光滑界面 C. α>=5为光滑界面 8、渗碳处理常常在钢的奥氏体区域进行,这是因为( ) A. 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比在铁素体中大 B. 碳在奥氏体中的浓度梯度比在铁素体中大 C. 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激活能比在铁素体中小 9、界面能最低的相界面是( ) A. 共格界面 B. 孪晶界 C. 小角度晶界 10、铁碳合金组织中的三次渗碳体来自于( )

超星雅尔周海宏音乐鉴赏期末考试答案(学习资料)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 1《蝴蝶夫人》是下列哪位音乐家的作品?( )(1.0分) A、 普契尼 B、 苏萨 C、 亨德尔 D、 莫扎特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下列哪一位是以弹奏《古德堡变奏曲》而成名的孤僻演奏家:()(1.0分)A、 Schiff.A. B、 Gould.G. C、 Richter.S. D、 Turech.R.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下列哪首作品最能够给人“行云流水般清澈透明”的感觉?( )(1.0分)A、 Scelsi:《UAXUCTUM》 B、 肖邦的《摇篮曲》 C、 约翰·威廉姆斯《魔鬼的舞蹈》 D、 肖斯塔科维奇《第11交响曲》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鲍列罗舞曲》是下列哪一位作曲家的著作:()(1.0分) A、 拉威尔 B、 亨德尔 C、 巴赫 D、 莫扎特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在社会行为上我们强调中规中矩,但在艺术行为上我们强调( )。(1.0分)A、

遵守规则 B、 尊重传统 C、 尊重权威 D、 新颖创新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野蜂飞舞》八度版的是下列哪一位演奏家演奏的?( )(1.0分) A、 王羽佳 B、 刘珅 C、 齐弗拉 D、 李斯特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7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中第一个主题的关键词是:()(1.0分)A、 战争 B、 人民 C、 胜利 D、 苦痛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8关于李斯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晚年时期的李斯特笃信宗教 B、 音乐史上的”炫技大师” C、 代表作《钟》 D、 法国作曲家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9下列违反音乐中的审美原则的表现是:()(1.0分) A、 有序的丰富主义 B、 偶然主义

网络选修课音乐鉴赏答案

2016年网络选修课音乐鉴赏答案 (注:本文档仅供参考,要想获取更多资料请访问要学习网https://www.doczj.com/doc/a45995983.html,)1 音乐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是因为音乐不具有:() A、视觉性 B、语义性 C、表达性 D、标准性 正确答案:B 2 下列哪一项是音乐音响的基本属性:() A、语义性 B、视觉性 C、非视觉性 D、美学性 正确答案:C 3 中国音乐教育和普及工作中基本以下列哪一项为核心:() A、音乐解说 B、音乐感知 C、音乐内化 D、音乐创作 正确答案:A 4 欣赏音乐是指能够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形式解说音乐。() 正确答案:× 5 听不懂音乐不一定是因为我们不具备音乐细胞和音乐修养。() 正确答案:√ 音乐的艺术本质 1 《音乐通论》是下列哪一位音乐大家的著作:() A、廖辅叔

C、廖尚果 D、萨利埃里 正确答案:C 2 下列那哪部作品是青主先生的音乐专著:() A、《乐话》 B、《大江东去》 C、《我住长江头》 D、《清歌集》 正确答案:A 3 音乐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 A、视觉 B、语言 C、听觉 D、情绪 正确答案:D 4 音乐仅仅是听觉的艺术。() 正确答案:× 5 音乐可以细腻、微妙、直接、及时地表达人类情感。()正确答案:√ 音乐审美的基本观念 1 体验音乐欣赏最重要的方式是:() A、认真聆听音乐 B、参照解说体会音乐 C、体验微妙的情绪变化 D、学好理论知识 正确答案:C 2 哪一种方式可以描摹人类情绪的变化:() A、文学 B、语言 C、音乐 D、美术 正确答案:C 3 《鲍列罗舞曲》是哪位作曲家的著作:()

2019年材料科学基础期末总结复习资料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总结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 (1)匀晶转变:由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过程称为匀晶转变。 (2)共晶转变:合金系中某一定化学成分的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由液相中结晶出两种不同成分和不同晶体结构的固相的过程称 为共晶转变。 (3)包晶转变:成分为H点的δ固相,与它周围成分为B点的液相L,在一定的温度时,δ固相与L液相相互作用转变成成分是J 点的另一新相γ固溶体,这一转变叫包晶转变或包晶反应。即HJB---包晶转变线,LB+δH→rJ (4)枝晶偏析:合金以树枝状凝固时,枝晶干中心部位与枝晶间的溶质浓度明显不同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5)晶界偏析:晶粒内杂质原子周围形成一个很强的弹性应变场,相应的化学势较高,而晶界处结构疏松,应变场弱,化学势低,所以晶粒内杂质会在晶界聚集,这种使得溶质在表面或界面上聚集的现象称为晶界偏析 (6)亚共晶合金:溶质含量低于共晶成分,凝固时初生相为基体相的共晶系合金。 (7)伪共晶:非平衡凝固时,共晶合金可能获得亚(或过)共晶组织,非共晶合金也可能获得全部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合金所获得的全部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组织。

(8)离异共晶:在共晶转变时,共晶中与初晶相同的那个相即附着在初晶相之上,而剩下的另一相则单独存在于初晶晶粒的晶界处,从而失去共晶组织的特征,这种被分离开来的共晶组织称为离异共晶。 (9)纤维组织:当变形量很大时,晶粒变得模糊不清,晶粒已难以分辨而呈现出一片如纤维状的条纹,这称为纤维组织。 (10)胞状亚结构:经一定量的塑性变形后,晶体中的位错线 通过运动与交互作用,开始呈现纷乱的不均匀分布,并形成位错缠结,进一步增加变形度时,大量位错发生聚集,并由缠结的位错组成胞状亚结构。 (11)加工硬化: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强度和硬 度指标都有所提高,但塑性、韧性有所下降。 (12)结构起伏:液态结构的最重要特征是原子排列为长程无序、短程有序,并且短程有序原子集团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种此消彼长、瞬息万变、尺寸不稳定的结构,这种现象称为结构起伏。 (13)能量起伏:能量起伏是指体系中每个微小体积所实际具 有的能量,会偏离体系平均能量水平而瞬时涨落的现象。 (14)垂直长大:对于粗糙界面,由于界面上约有一半的原子 位置空着,故液相的原子可以进入这些位置与晶体结合起来,晶体便连续地向液相中生长,故这种长大方式为垂直生长。 (15)滑移临界分切应力:晶体的滑移是在切应力作用下进行的,但其中许多滑移系并非同时参与滑移,而只有当外力在某一滑移

大学选修课音乐鉴赏

大学选修课音乐鉴赏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摘要: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从学生本位出发,遵循音乐是听觉艺术的规律,在以人为本,强调实践、体验、探究,倡导多元与综合等理念的指导下,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与拓展。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像的空间。 关键词:音乐感受审美 音乐是表达和激发思想情感的艺术,是唤起情感体验的艺术,是和谐社会的动力源,音乐所带来的情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食粮。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确实如此,千百年来,音乐以其深刻的蕴含及妙不可言的旋律,汇成了一条永远流淌不息,闪闪发光的音乐长河,使众人为之倾倒和沉醉。 古代音、乐有别。《·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后浑称“音乐”,指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的一种艺术。《·吴志·传》:“ 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前汉书平话》卷下:“帝至棘门,左翼将徐迈

以音乐迎之,送帝至霸陵桥上。”《动人的音乐》诗:“真的,音乐是人们感情的语言。” 音乐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 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

音乐欣赏选修课期末总结

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课作为最热门的选修课之一,能选到这门课我感到十分庆幸。我是一名英语师范专业的大二学生,平时并不经常接触音乐,除了偶尔听一些流行歌曲或轻音乐,对音乐的专业知识并不多。十几周的学习下来,虽然未必获得什么所谓的人生感悟,又或者所谓个人修养的提高,再或者其他的一大类所谓的大道理。这些东西对于年轻叛逆的青年们来说其实是最为讨厌的,而且,由于阅历的问题,我们也真的听不入耳,记不上心。但是,老师所带来的轻松愉悦的课程和贴近我们年纪的讲解让我至少也获益匪浅。一个学期下来。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概念的转变。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音乐宣泄出心中情绪、压力和感动就是我们对音乐最好的解释,能够从音乐中收获人生一二就是我们最大的幸运。 一.由流行音乐产生的音乐怨念。 我记得读初高中的时候,还是很多时间在听歌的,但大学以后,就少有听歌了,也许是时间的匆忙,又或者心思的太多。音乐欣赏对不断放纵大学生活的我来说,只是一个久远的名词了。时常想,小时候的喜欢听歌也只是那时的娱乐太少,而周围同学哼唱时给的一种羡慕的压力罢了吧。而如今长大了之后,阅历有些提升,年少的幻想也不多了,对流行音乐有不怎么感冒了。一百首流行歌之中,至少有九十九首是情情爱爱的,而且还是死去活来的那种。而且大多流行音乐的基调又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那种,少有激昂向上的曲、词。每次想获得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又或者排解下紧张的快节奏生活的压力,又或者得到一种大勇奋进的激情,可总是一听就被败坏了,各种乱七八糟的曲调,越出格越吸引眼球越商业化的越来越多,真正纯净的音乐在流行音乐中那地方还有守望着的。对我来说,流行音乐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消遣而不是欣赏。而大多时候,消遣的还是自身。 二.音乐欣赏兴趣的重新获得。 音乐艺术只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东西,赋予太多就成了累赘,欣赏就更是无从谈起。老师给我们听和讲解拉各种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并教会我们该如何去欣赏他们,那些曲调中又有何种意义。不同于越来越浮躁的现代音乐,无论是我们国家自己的民族音乐,如信天游、走西口、各种民族的特色音乐等;又或者是西方的许多传统音乐,如脍炙人口的贝多芬等人的音乐,都是贴近我们的生活,蕴涵着各种各样的情感和寄托。通过姚老师的讲解,我们可以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精神,而不是以前的似懂非懂,甚至把这些音乐当成噪音。如此,我们了解了许多,而音乐欣赏的趣味,也由其获得。 三.音乐与乐器的鉴赏 学习过程中,我们除了对音乐的学习欣赏,同时也对各种乐器也认识了一下,中国的传统乐器:最早的吹奏乐器有骨笛、骨哨等,埙,以及管、萧、笙等,让古典音乐的发展

高考志愿填报项目分析实施计划书

高考志愿填报项目 策划书

策划人: 策划时间:2018年5月23日

目录 一、项目介绍 (1) 项目简介 (1) 目标人群 (1) 项目覆盖区域 (1) 项目优势 (1) 项目风险 (1) 二、项目背景分析 (1) 市场规模 (1) 志愿填报痛点 (2) 类似项目融资情况 (2) 三、项目实施计划 (3) 团队介绍 (3) 具体实施步骤 (3) 四、市场推广计划 (4) 通用网络渠道推广 (4) 直营市场推广 (4) 区域代理市场推广 (5) 五、营业额分析 (5) 产品定价 (5) 直营市场预估 (5) 代理市场预估 (6)

六、资金需求 (6)

第一部分、项目介绍 一、项目简介: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研发出智能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减轻家长和学生的志愿填报工作量和烦恼。 前期:以高考志愿填报系统为核心产品切入教育市场。 后期:为家长及学生提供K12阶段后的升学咨询及相关服务。 二.目标人群: 有升学需求的高考考生及家长。 三、项目覆盖区域: 以为核心市场,逐步拓展到周边高考人口众多的省市(如、、等),最终覆盖全国。 四、项目优势: 1、教育行业,未来可拓展空间大,行业持久稳定; 2、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相关概念; 3、切实解决高考志愿填报痛点; 4、刚性需求,目标人群消费意愿强烈; 5、百亿市场规模,发展潜力巨大; 6、目前竞争少,属于蓝海。 五、项目风险: 从整体发展趋势看,高考志愿填报必将智能化、互联网化、个性定制化。但对于新事物,大众需要一个接受过程,品类教育阶段意味着宣传推广成本的增加,但同时也意味着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第二部分、项目背景分析 一、百亿市场规模: 教育部2017年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约940万人,其中有约650万人能够被大学录取,而报考本科志愿有职业规划需求的学生大概有320万人左右,高考志愿填报拥有

大学选修课流行音乐与鉴赏论文《论中国流行音乐》

论中国流行音乐 中国流行音乐现状 纵观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中国流行音乐似乎是从八十年代开始流行。在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歌曲创作领域以传统的抒情歌曲为主,港台流行音乐开始传入内地,同时,校园歌曲也成为了当时的一道靓丽风景。这一时期可谓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巅峰时期。 这一时期诞生的大多数情歌都比较高质量,歌曲歌词简单平淡却又真实深刻的折射了人生,曲调悠缓动听并且总能直达人的内心深处,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歌手,例如王菲,陈奕迅,张雨生等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如今仍在乐坛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同时还有很多经典的歌曲,诸如《红豆》之类的经典情歌至今风可以在大街小巷听到……而校园歌曲大多成了永恒的经典流传下来,像《同桌的你》,《想把我唱给你听》……这些歌曲每在毕业之际几乎都可以听到。 以上是对中国流行音乐全胜时期的一个简述,这个时期的大多数音乐都成为了经典,但现在的乐坛情况却不尽人意。如今的乐坛出现的歌手一批又一批的,却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少有歌手能长久屹立不倒,由此可见经典的歌曲更是少之又少。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个感觉,似乎每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一种形式的音乐成为流行,随后这种音乐中好的就会成为经典流传下去,而不好的就会被遗忘被另一种代替,依次类推下去。在前几年,这种感觉依旧很强烈,一提到当时的流行总能很快的想到几首歌,而当这个时期过去,就会有几首歌被人们所铭记;但现在,我却不清楚这个时代的流行在哪里?似乎音乐的世界变得很复杂了,各种各样的音乐几乎将它染得看不见原有的颜色了。以前提起流行就很自然地将它与好的经典的联系在一起,而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提起流行我们想到的总是一些恶搞的歌词很恶俗的或根本没有内涵的歌,而这些歌人们却甘之如饴。像《爱情买卖》,这首歌的曲调算是不错的,歌手的声音也很有穿透力很有特点,但是我却不明白它的内涵到底在哪(这里并不是批判也不是讽刺这位歌手,只是单纯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很直白的歌词,到底是要讽刺爱情的背叛还是要抨击现实的黑暗呢?而流行还有另一种形成方式,那就是人们的“恶作剧”。《最炫名族风》可以说是一首不错的歌,但是网上各种各样的恶搞却让它面目全非失去了它原有的韵味完全变成了一首搞笑供人娱乐的所谓的“神曲”。总结而言,音乐的本质没变,但流行的本质却变了。人们不再仅仅追求好的经典的有韵味的有内涵的,而是把眼光放在了恶搞的能满足一时之乐的或是歌词很极端的这些歌上面,至于歌曲本身的歌词曲调内涵感情就完全忽略掉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