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垄断法原理与实务 盛杰民

反垄断法原理与实务 盛杰民

反垄断法原理与实务 盛杰民
反垄断法原理与实务 盛杰民

反垄断法原理与实务

盛杰民

一、反垄断法的基本原理

二、中国的反垄断法律制度

三、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法治理念

一、反垄断法的基本原理

关于反垄断法最基本的原理,或者说要了解它的价值追求和理念,首先一定要认认真真的去推敲反垄断法的第一条。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宣誓性的东西,它不是空洞的,用中国的话来讲纲举目张。那么它这样规定,就是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请注意一个词垄断行为。“促进经济效率,维护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后面就是结合中国的实际了,什么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那么中间有几个词,一个垄断行为,一个经济效率,一个保护公平竞争,一个叫维护消费者。

(一)反垄断法制止和预防的是垄断行为

第一个,反垄断法,制止和预防的不是垄断状态,而是垄断行为。反垄断法,这部法听起来叫反垄断法,垄断是一种状态,反垄断法不是反对垄断状态,而是反对垄断行为。

换通俗的话来说,反垄断法不是反做大做强,反的是以大欺小。反对的不是富,反对的是为富不仁。反对的不是强,反对的是以强凌弱。所以在中国的反垄断法里面,其实也是贯彻了世界反垄断法的一个趋向,就是由结构主义为主,逐渐的向行为主义为主发展的这么一个趋向。

(二)反垄断法促进的是效率

第二点,反垄断法促进的是效率,讲的是经济效率。这点上,它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共同点,有不同点。反垄断法,它规制调整的是整个的竞争环境,竞争格局,它追求的是竞争的自由度。不正当竞争法,它规制的和禁止的是某一种不道德的,违反商业道德的,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一些行为。

所以用法律的性质来说,反垄断法它具有公法性质,它维护的是一个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的是整个竞争环境。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说,反不正当竞争法,私法性质的意义就比较多了。美国一位经济法学家提出了一个观点,特别具有哲理的一句观点——反垄断法保护的是竞争,不是竞争者。

我们的反垄断法说是维护公平竞争,或者保护正当竞争者。请注意,我们不是保护某一个被侵权的具体竞争者、经营者,保护的是整个竞争环境,它的立意,它的价值追求和理念是在这里。当我们也通过民事诉讼,你受到侵权也可以救助,但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最主要的目的是竞争的自由度。

(三)反垄断法通过竞争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三点,一般我们都会问这套法律是追求公平,追求效率。但请注意,这个公平的竞争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促进整体经济效率的发展。反垄断法,它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企业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外在的压力。那么我讲究成本,追求质量,改进工艺,发展科技,做好善后的服务等等,使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间赢得了市场,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它是通过这样一个机制,使得企业发展,有限的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分配,整体经济得到了发展。所以反垄断法在这里,它是通过竞争,它是促进经济的发展,这点是特别特别重要的。

所以在公平和竞争这一对矛盾,就是法学界的一个长青话题。反垄断法着重讲的是效率,大家请注意,这里的效率不是指某一个企业的效率,是指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效益。

所以美国的经济学家们曾经形容过垄断企业,垄断企业是一个生金蛋的鹅。它平时很嚣张,又咬人又追人的,但是它生的蛋是金蛋,你把它杀了么?不,我们让它规矩点,用反垄断法来规制它,但是让它不断的生金蛋。所以这里又回到我们刚才讲的规制的是垄断行为,不是垄断状态。

(四)反垄断法和消费者

那么第四点,就是关于反垄断法和消费者的关系问题。虽然我们有这么一句,维护消费者利益,而且我们讨论一个行为是否是垄断行为的时候,我们经常这样讨论,它促进没促进效率,它有没有损害竞争等等。但是到最后,我们和境外的律师,法官,或者是反垄断法学家们在讨论某一个具体事件的时候,他们往往都会问一句话,总体上来说,对消费者有好处吗?就是说它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但是请注意,反垄断法的所谓维护消费者利益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该是角度完全不一样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它讲的是消费者的实际具体法律权利。比如说公平交易权,安全权,等价交换权,要求赔偿权,知情权等等。侵犯了这个权利以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说你侵犯了他的权利,你要赔偿他。所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一定程度上说,它是一部侵权法,它很大程度上来说,它的私法含义也是比较大的,公法含义不一定是那么决定的。

但是反过来,反垄断法对消费者的保护,不是说你侵犯了他的权利以后他来追究你的责任。主要是由于垄断,整体影响了竞争,所以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利。那么反垄断法规制了垄断行为以后带来了竞争,带来了充分的竞争,合理的竞争,公平的竞争。竞争带来繁荣,繁荣造福于消费者,它是一个间接的关系,它是通过竞争来造福消费者,这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中国的反垄断法律制度

那么下面讲关于中国的反垄断法律制度,那么就从立法的一些主要内容,以及它在具体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的案子来跟大家讨论。那么反垄断法,世界各国其实都是惯例的,就凡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国家,都颁布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而且规制的些行为也都是有共性的,就是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对经营者集中的控制,叫做三大支柱或者叫做垄断行为。

(一)垄断协议

先讲讲垄断协议,垄断协议分为两类垄断协议,它是根据经营者在整个经济交易过程中间所处的地位来分,一种叫做横向垄断协议。所谓横向垄断协议就指的是从经济生产到销售,这样一个过程中间,处在平行的横向商业地位或者经营地位中间的经营者,他们互相之间形成的这种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那么顾名思义,纵向就是上下游之间的。

横向垄断协议,假如要给它概念,大概就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在具有竞争关系的横向关系上的经营者所共谋达成的目的在于排除和限制竞争的合同或者协议。那么请注意,首先主体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通过共谋,来达成的一种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

那么中国的反垄断法列举了几种,一个是固定价格,互相之间约定把价格定在什么标准。当然,肯定是维持高价。使本来竞争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竞争行为——价格竞争,处于没有价格竞争的状态。由于成本的不同,管理的不同等等,价格是企业竞争的一种比较重要的手段。但是它们的价格都固定,大家都把价格定很高,当然本来有价格优势竞争者的价格竞争就被排除和限制了。这是也是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利于消费者的。固定销量,划分市场,这块归你,这块归我,井水不犯河水。不能够进行一种竞争的交流,对技术标准等的限定,本身技术已经发展了,新的产生已经出来了,大家约定不出新的,把旧的卖了以后再说,阻碍了竞争的发展等等。

那么当然还有反垄断执法机关所认定的其他横向垄断行为,固定价格,划分销售市场,划分产量,限制技术,或者联合起来拒绝和另外的具有竞争关系的人进行竞争,这样的一些

行为。那么请注意,由于横向垄断行为,是具有竞争关系相互经营者之间的一种协议和共谋,它对竞争的破坏是相当突出的,相当严重的,危害性是相当大的。因此这类行为,也是经营者们经常容易达成的一种垄断协议。它是非常典型的,非常普遍的,比较广泛的。同时,也是在反垄断法当中处罚最严的一种。中国的反垄断法和其他的处罚比起来,它的处罚力度是比较重。

纵向垄断协议,就是处于产业的上下游之间的经营者互相之间达成的协议,它对竞争的影响当然也是有的,主要是处在同等地位竞争关系的下游企业,它也有排除和限制竞争。我们国家规定的纵向垄断协议主要是两类,一个是固定转售价格,一个是规定转售价格,只是在转售价格上做了规定。当然,别的国家还有一些,但主要就是在转售价格。转售价格对竞争的影响也是有的,比如到了下游,我根据的情况,把成本降的很低,不行,你固定你的价格是多少。或者叫做规定它的转移价格。那么它对下游企业的竞争,肯定也是有排除竞争的影响。

但是最近很长一段时间来,经济学家们分析,纵向垄断协议有它很多的合理性,它有它的积极利益,有它的两面性。同时,由于达成协议的经营者相互之间的关系,不是具有竞争关系的。所以它对竞争的影响,相比横向垄断协议来说小。因此反垄断法对于它采用是比较宽容的一种态度。比如反垄断法的第十三条对横向垄断就规定了很多很多条,对纵向垄断协议就规定了一个转售价格。对于横向垄断协议,一般采用的是叫做当然违法原则,本身违法原则。

(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再说一说关于反垄断法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了,请注意,由于这个企业它在市场上具有对价格、销售、市场、技术等等发展的一个很大的支配力量,所以它对市场的竞争影响特别特别大。于是应该说在反垄断法中间,我个人认为,它是三大垄断行为的核心,它是个关键。

为什么呢?在垄断协议当中,始作俑者往往都是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这是一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垄断协议相互交错的一种行为。而且,如果在垄断协议行为中间有市场支配地位企业的参与,那这个危害就更大。或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始作俑者去阻止垄断协议,目的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市场支配地位。还包括一会儿要讲的经营者集中的控制里头,控制什么?就是经营者集中,往往可能形成市场支配地位而滥用。所以应该说这三个垄断行为,其实它是以市场支配地位为核心的。但是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它本身并不违法,问题是不能滥用。

首先,反垄断法是讲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行为的表现,拒绝交易,附加不合理的条件,利用市场支配地位。你要买这个东西,我再搭个别的东西给你,或者附带其他不合理的条件,指定交易。你只能买跟我有关系人的,不买不行。另外还有拒绝交易,他跟我有竞争关系,你不能跟他做生意,你跟他做生意,那咱们俩就一刀两断等等一些的限制竞争、排除竞争的行为。但是请注意,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和处理,都是以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为前提。先看你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如果没有市场支配地位,那就不适用反垄断法。

市场支配地位的关键因素还是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超过50%,那肯定有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市场占有率,应该是对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条件,但是请注意不是唯一条件。除了市场占有率以外,还有当时的竞争状况,你的财力,你的技术能力,别的企业对你的依赖程度,你对其他企业进入市场的影响能力等等。就是从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等等各方面来考虑你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这个应该说在世界各国是吸取了别人的经验,加上了中国的特色。为了节约执法成本,在反垄断法关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第三部分还规定了叫做市场支配地位的推定。因为,对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太难了。我经常讲到反垄断法的一个不确定性,反垄断法和其他的法不

太一样。因为它是和市场,和效率密切联系的,所以它的这种不确定性是很大。它和刑法不一样,刑法罪就是罪。那么反垄断法,它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在这样的竞争状况、这样的竞争经济条件下是合法的。过一段时间,可能就是了。以前是违法的,现在随着竞争的发展被取代了,新的竞争状况出现了,可能就是合法的了。在这个国家是合法的,在那个国家就不一定合法。它是一个很不确定的,随着经济,随着竞争不断发展的一部法律。

(三)经营者集中

第三种行为,也就是说经营者集中。那关于经营者集中,请注意用的词,假如对刚才讲到的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用的是制止、禁止,对经营者集中用的词就叫做预防,或者叫做控制。预防和控制怎么理解呢?就是说它不是去禁止它,它是达到了国务院规定的一定标准,要去申报。达到这个标准,可能会影响竞争。

并购,本身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很好的产业结构变化。所以反垄断法不是反对做大做强,不是反对经营规模的调整和重新洗牌。所以并购是一种形式,其中还包括了通过收买其他经营者的股份,或者其他资本,掌握他的实际控制权的也算。

另外就是通过合同或者其他的交易形式,掌握对经营者支配权的也是。所以在这里,形式应该是多样的。

在经营者集中过程中间,有一个补救措施。90%无条件通过的,那么其中有一个附条件通过。附条件通过是什么呢?就是加一些预防措施。怕你滥用市场支配定位,怕你从事垄断行为,那么可以有两类补救措施。一类就叫做结构救济,还有一种叫行为救济,就是你参与并购或者经营者集中的,我承诺,或者跟商务部约好一些条件,不从事某种商业行为,或者不提供某些交易条件的承诺等等。

(四)行政垄断

1.立法

接下来要讲一种行为,虽然不是三大支柱的,但是在中国反垄断法的总则里头已经有一个专章来规定了,就是对政府和具有公共管理职能部门的,对经过的滥用行政权利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禁止。通俗的来讲,我们就把它叫做行政性垄断。

跨国公司的垄断现象,固然在中国也是比较突出的,但是同时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中国的大国企,尤其是中央企业的垄断现象,无限制竞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恐怕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又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挑战。那么反垄断法,应该说在这方面做出了它仅有的,只能有的一些努力。

首先来讲行政性垄断,我想反垄断法把它规定为叫做滥用行政权利,排除、限制竞争,这个也许更准确。但是从法理上来说,行政性垄断是相对于刚才我讲到的经济性垄断而言的。一个是靠经济力量来取得垄断地位,一个是运用行政权利。既然经济性垄断,垄断状态不违法。那么同样的,行政性垄断也不能一概而论。行政性垄断,也有合法和违法。所谓违法,也就是说说反垄断法规定的比较确切的就是滥用行政权利。也就是说用行政权力去排除、限制竞争,不一定完全违法,只有滥用才违法。那么我这里列举的所谓不违法,就是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有的时候可能不是一视同仁的,可能会体现了对竞争的排除和限制,但是有必要的。

那么一般来说,国家的这种排除和限制,在经济学里面把它叫做强制,或者叫做规制。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有些行业,他可能是受众很多,涉及到国际民生,并不是竞争越多越好的,也并不是任何企业都能够去投资的。比如电、水、燃气、石油、交通、电信等等,当然这其中又有区别了,并不是谁都有机会投资的,也不是谁都愿意去投资的。而且影响到国际民生,影响到经济的安全和生活等等。那么国家有必要在一定的情况下予以强制。

表现主要指的是对于市场进入的规制,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对价格的规制。在世界各国,其实都有这种表现,像这种就应该说,或者是对某些特殊行业的一种强制。比如像黄金、烟草,现在我们放松了对盐的国家专卖,但是对黄金,或者对烟草这种可能会危害健康,利润过大的行业,国家可能要加以一定的规制。

那么在这里就要讲到一个,在反垄断法中间,把对滥用行政权利的规制做专门一章的立法,它的阻力重重。行政性垄断在世界各国都有,在美国也会有这种现象。但是由于中国的市场,应该说是很不成熟,长期的计划经济,在转型经济过程中间,世界国的反垄断法,是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已经形成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它自己的异化、它自己的反面,垄断现象。中国实行过长期的计划经济,我们要在政府的主导和培育下,去构建一个市场经济。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经济体制改革是政府领导的,政府说什么,就得怎么做。另外,政府已经习惯用行政手段去干预经济了,所以这种东西不自主的就会在干预经济过程中间体现出来。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说规定这章的意义还是很大的。那么可能有的人说了,规定了也只是宣誓性的,有什么用?中国的行政垄断问题,关键还得要政治体制改革以后再说。那么起码的一个理论,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体制,是由经济体制决定的。政治体制方面的民主与法制,它是以经济的反垄断,民主作为前提的。所以不是说政治体制改革完了以后才能反垄断,首先要经济的反垄断,才能在政治上的反对专制、独裁,才能实行真正的民主和法制。

所以经济上的反垄断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觉得反垄断法的意义,恐怕不仅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它的社会意义,以及对于建成中国真正的民主法制社会,都有一种我们现在预见不到的伟大作用。所以在它的推行过程中,真的是非常非常艰难。

反垄断法中间禁止政府及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部门他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文件,那么行政性垄断行为主要表现为部门利益,或者是地方利益的狭隘部门主义。那这种行为,现在真的赤裸裸的,已经不是特别多了,主要的都是发布红头文件,发布政府规章,命令,通知红头文件,通过文件的办法来发布。但如果其中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反垄断法予以禁止。

在反垄断法中间,起码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个突破,是违反法律的。我想这个应该是一种对行政法,行政诉讼法,是否审查抽象行政能力的一种突破。其实,我们国家在加入WTO 的时候也做了承诺了,对抽象行政行为也可以审查了,但我觉得这起码是个突破。而且在具体的工商局查处案件的过程中间,这类行为也被查处,虽然不是行政诉讼,这是一个突破。

另外一个突破,就是对于违法的政府机关,社会组织等等,包括行政领导人,他的处罚权,是由他的上级主管机关。大家说搞了半天,这个反垄断执法机关的权威性怎么体现?对他都不能处罚。所以现在是这样,由他的上级主管机关对他警告、撤职等等,用这种办法。但基本上都是行政处罚,没有经济处罚。

2.实施

实施是分两个部分,一个是行政执法,就是由国务院系统的实施,还有一个是司法。因为在反垄断法的50条里头规定,如果产生侵权行为,受到经济损失的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来要求赔偿。那么这个在国外,现在非常的时兴,就叫做民事救济,或者叫做私人执行,叫做民事诉讼。当时对这条,我是持置疑意见。因为我说了,因为反垄断法在中国历史还不长,对于它的诉讼要求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有时候不是特别强。第一,会不是形成滥诉。二,中国的反垄断法,你看它的全文,其实它是以行政执法为主的。而司法,应该是个辅助。而且我一再强调,反垄断法保护的是竞争,不是竞争者,在这里民事补救主要是保护竞争者了。

那么中国当时没有成立一个专一的机构,叫做中国的二元三架马车,非常形象的,就是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间有二元。二元就是国务院设立反垄断委员会,他是组织协调、指导反垄断执法工作,它负责制定、发布中国的竞争状况报告,制定中国的竞争政策。另外对反垄断

执法过程,实行一个指导协调和控制,其他的一些工作等,它是由国务院负责工业、信息、经济、外贸的副总理负责的。那么国家各部委的部长是委员,应该说在反垄断法的发展过程中间,他们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元就是由行政执法机关来组成,在中国也不是独立的,分别处于三个政府职能部门。一个就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的三定方针,它是负责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查处和处理。那么价格的垄断行为归发改委,由发改委的价格监督与反垄断局来负责。经营者集中的申报,归商务部三家。这三家在中国反垄断法出台之前,已经在分别做有关的工作了。比如商务部,已经在接受外资企业并购中国企业的一些申报工作了,工商局已经在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一些规制行为了,那么发改委一直在做价格的规制工作。

所以我想建立一个权威性的,专业化的机构是更重要的。工商局它以往,一直是管理市场的,基本上就是贯彻贯彻反不正当竞争法,侵犯商标权等等的,他习惯的执法方法也是一种比较粗暴的,比较简单的一些执法行为,那么你到了反垄断法,需要贯彻人文观念的执法,对于他们来说也有个转变。

三、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法治理念

(一)宽严结合的法治理念

那么第三个大问题,我想跟大家讲讲关于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法治理念问题了,法治理念怎么说呢?今天主要跟大家讲关于宽和严的问题,其实执法理念是很复杂的。美国到现在反垄断法应该有一百多年了,它在执法过程中,从制定到经济大萧条的四十年里头,基本上每年也就四起案子。那时候处理是比较宽松的。那么到了大萧条期间就比较严,因为垄断的危害性比较显著,所以那时候就逐步形成了一个本身违法原则。

但是后来发现这样的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做大做强,所以在里根政府的时候叫芝加哥学派的出现,就是要进行经济的分析,讲究效率。而且里根政府的一大批法官和政府官员都是经济学家,主张放松。那么在这个时候,美国面临着日本和德国的经济挑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它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就做一个合理分析的,比较宽松谨慎的、保守的反垄断执法。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使美国又在信息产业基础上,重新站在了世界经济的制高点。欧洲也类似,欧洲执法比法国严一点,这个应该说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合理不合理,充分不充分,企业的竞争文化深入不深入有关,欧洲稍次一点,所以它比较严格一些。

我觉得宽严怎么相结合,是一个特别的,要我们执法机关贯彻理解,以及不断的学习、总结的过程,如何的宽严结合。反垄断法的执法,一切都应该从市场本身的竞争出发,从竞争状况出发,是否有利于发展竞争出发,是否能够最后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出发,这才是它最重要的立足点。

(二)反垄断法实施过程中的特点

那么我下面讲讲反垄断法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特点,第一个就是重视程序规定,尽力做到细致、透明,具有可操作性。那么这个反垄断法特别注重它的程序,它的程序保障,是它的实体公平的保障。所以反垄断执法,它的程序上的公平,程序上的合法,跟其他执法都是不一样的,特别的严谨,所以要求这点具体的贯彻。

所以必须立足于市场,立足于竞争。所以我提出来,就是反垄断法必须要持一个保守的态度,谦抑的态度,非常非常谨慎。一定要看它最后给行业带来的是好处,对竞争到底是带来促进还是不利于竞争的发展。不能仅仅看罚了多少钱,或者它降了多少价,那都不是我们最后立足点。

(三)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分析原则

1.本身违法原则

那么我后面就讲到两个原则,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分析原则。

外国的专家、法官、律师跟我们讲,你们中国现在还在用什么本身违法原则,在我们那里本身违法原则基本上都不用了,基本上都是用合理原则,因为本身违法原则的优点还是很明显的。首先是严厉性,法律明文规定的,而且你对竞争带来的影响比较大的,本身没有什么合理因素的,毫不客气的处罚,严厉性,它有它的优点。

第二,能够使经营者,使竞争者能够明了自己行为的后果,这个行为是个违法行为,能够对自己行为进行一个明确的判断,这也是本身违法原则的明确性。

第三个,就从执法成本上来说了,本身违法节约执法成本和司法成本,很清楚。

但是它的缺点,应该说是很明显的,一刀切。反垄断法它有个变化性,竞争有变化,经济是瞬息万变的。如果一刀切,未免过于简单,所以应该说合理分析原则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出现的。合理分析原则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具体分析,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竞争出发去分析。分析对竞争的损害,是否排除、限制竞争。但竞争是一个抽象名词,对竞争的影响怎么量化?量化是通过竞争带来的后果去量化,一个就是竞争对手是否受到你的影响,这是在评估的时候可以量化的。第二,对整个的行业经济发展效率是否影响,这个可以量化,对技术,对降低成本,对整体行业的发展。第三,最后是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是能够带来竞争的影响而造福于消费者,这个可以量化的。

因此,对具体的案件进行合理的分析,就是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的,这三大方面,对竞争对手是否排除和限制,对整体效率的分析,以及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来分析的。那么这又是一己非常专业化,非常技术化的一个分析过程,往往是交给经济学家们去做,最后由法律来拍板。

合理分析原则,它就要权衡,因为这个行为,肯定是带有某些排除、限制性效果的。那么比较它对竞争的负面影响,负能量和正能量,虽然它对竞争稍稍有所影响,但是更大的是促进了竞争,促进了效率,促进了消费者福祉的造成,给消费者带来好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分析,不认为你是违法的,有的人把它称作为豁免,有的人称作为适用除外,适用除外更合理一些。

合理分析原则,应该说在执法中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所以我提出来慎用本身违法原则,多用合理分析原则。所以现在互联网的案件中间,在创新行业中间,在知识产权滥用方面特别强调合理分析原则。

当然了,合理分析原则适用过程当中也要考虑到它的负面,一个是执法成本特别特别高,要动用经济分析专家,专业分析专家,没完没了的研究讨论、分析。另外被指控人,也会动用大量的资源去论证合理性,成本是很高的。

当然还有一个,就是在中国也要慎用,因为在这里就给执法人员、裁定人员和司法人员太大的自由裁量权了。就是这种自由裁量权,可能会带来案件判定的不确定性,就是说让经营者和竞争者对某一个行为的行为后果难以判定,我这么做到底违法不违法,可以有好多好多的理由来分析。那么在中国当前这样的一个分析能力还不十分丰富的情况下,的确也要慎用,别再带来腐败、寻租等等这种东西出来,所以在一定情况下也要限制。

2.合理分析原则

还有一个合理分析原则,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中都没有合理分析原则的,这是长期积累经验的一种理念。你在分析案子,也要分析他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这是个主动的,双向的。所以我觉得合理原则,它本身的执法理念就贯彻着政府对垄断案件的分析,你的立足点到底在那里。

发改委的反垄断局,它原来是个价格监督部门,那些人基本上都不是搞反垄断法的。反垄断法的立法和执法非常非常神秘的,它背后的理念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法律经济理念,他原来是查价格,就是价格的高低、合理不合理,从这个角度。现在出来反垄断法,我们又多了

一部法律武器。

当然这个过程中间他慢慢学习,慢慢积累。所以反垄断在执法过程中间有非常辉煌的成绩以外,他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在打破僵化的过程中间,可能也有一些乱干预经济的一些过程。但是我想起码在这里,它这个理念还是对的,就是反垄断法的执法,它的确要有一种经济分析精神和迁移精神。

另外一个就是反垄断法的程序规定中间有一个叫做承诺制度,我们说是借鉴国外的,其实也不是,中国过去一直也有。所谓承诺制度就是在立案以后,在调查过程中间,这个企业整顿自己的企业,对照法律以后发现的确自己有些行为是排除、限制竞争。于是对执法机关作出承诺,就是不从事哪些行为,放弃哪些垄断的交易条件,作出这样的承诺。那么作为执法机关可以中止调查,然后对他进行监督。以后如果发现他的确按自己的承诺做了,那么这个案件就这么结了。如果发现你违背了承诺,那么继续调查进行处罚,用这个制度,这个制度应该也是反垄断法的特殊执法理念、方法。

(四)企业如何规避反垄断的风险

1.提高法制意识

那么我再讲讲关于我们企业界和律师怎么样规避反垄断的风险,以及我们怎么样维护自己权利的一些应对建议。第一个建议,就是一定要提高法制意识,自觉的杜绝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发生。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可能都是一些大企业,也要注意不要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因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对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已经成为一种自觉不自觉的,这是人类的一种习惯,那么一定要贯彻反垄断,一定要注意对垄断行为的预防。

如果在那里讨论垄断协议的话,那么明确表态我不参加,或者中间退出,你就可以不是这个垄断协议的参加者,要不然都会受到牵连。纵向垄断协议,往往现在常用,但要注意的,我给企业出的主意就是这样,就是在你的一些转售价格的规定上,不要用太强硬的限制词,尤其不要规定法则。

因为现在发改委对纵向垄断协议还比较关注,所以我们行业里面的一些商业惯例的纵向垄断协议就稍微谨慎一点。不是涉及到国际民生的行业,现在不在他们的视野之内,大家基本上还可以按原来的去做,把合同中稍微注意一点就行了。现在看来,他不按常规出牌,所以大家还是适当的关注一些。

2.进行反垄断风险评估

第二个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对自己市场的反垄断风险进行评估,可以请律师为你做,可以请经济学家为你做,包括你自己可以先试着做。你的相关市场如何界定,你竞争对手的发展如何,你在市场中间的地位究竟如何,你的支配力到底有多大,你有没有潜在的竞争对手,你的取代品有哪些,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么这样的话,一旦被查处,你就比较主动了,你就可以拿出你在写合同、写协议、写章程的时候,你就把这些内容都写进去,为你以后的合理分析找出理由来。

另外,如果是创新企业,胆子就可以更大一点,因为我已经讲了,对创新企业的认定,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是持一个非常谨慎的态度。比如对互联网的行为,投诉很多很多,但工信部法规司一个观点就是稍微放任一点,稍微谨慎一点的态度。我觉得这个态度是特别好,因为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发展,就是政府打了个盹,没去关注它,它就快速的发展起来了。

3.了解宽大制度和承诺制度

第三点,就是学习和熟悉垄断协议规制当中的一个宽大制度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中间的承诺制度,变被动为主动。如果你一旦参与了垄断协议,处罚是非常严格的。怎么办?第一个去自首。因为反垄断法中间的具体详细规定是这样的,国家经验也是这样。第一个自首的,提供信息和有利证据的话,免于处分。第二个减半,第三个再严一点,组织者不在这个范围

之中。如果你是组织者,第一个举报也没用,所以你别组织。第二,一旦不慎参加了,赶紧去举报。所以这个程序规定很重要,这个程序大家要熟悉。

还有一个就是承诺,一旦碰到突击,要学会用承诺制度,做出不碍我经济大发展的一些承诺。

4.弘扬竞争文化,构建文明合作的竞争关系

第四点,弘扬竞争文化,构建文明和合作的竞争关系。在市场经济建立初步的情况下,竞争往往贯彻的是有优胜劣汰的丛林规则,真的是你死我活。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它并不是说以你输我赢这个为结果的,它完全可以取得共赢。在竞争过程中请注意,就是我们的企业家们往往就是我在竞争中非把对手整死不可。这种竞争意识,到最后弄不好就两败俱伤。何不把力量多花在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造福于消费者。

企业的这种竞争意识、竞争文化,也要不断提高的。注意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把精力都放在发展技术,促进经济发展,造福消费者,把精力多花在这个方面,而不是非把对方整垮。

5.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权利

最后一点,就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的权利。这个在前提是守法合规,这点是大前提。所以作为一个企业家,首先合规,守法,一定贯彻反垄断法,不要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要参与垄断协议。尤其跟政府走的远点,别去送点什么好处,寻租什么的,不要靠他的行政垄断,要靠自己技术上的发展,创新能力等等。一旦你受到了指责、受到查处,那么充分运用法律的权利,运用抗辩权力,运用合理分析原则,为自己获得应有的权利。

反垄断法是一部魅力十足的法,它真的是体现一个市场起决定作用,竞争推动市场的一个理念。希望这个理念能够深入人心,希望大家引起对反垄断法法治理念的一种关心和学习,贯彻到我们以后的经营管理活动中间去。

反垄断法的基本内容及实施意义

反垄断法的基本内容及实施意义 一、反垄断法的立法背景及相关概念 (一)、我国反垄断法立法背景 1980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首次提出了反垄断特别是反对行政垄断的任务。该暂行规定指出:“在经济生活中,除国家指定由有关部门和单位专门经营的产品外,其余的不得进行垄断,搞独家经营。”“开展竞争必须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任何地区和部门都不准封锁市场,不得禁止外地商品在本地区、本部门销售。”此外,还要求工业、交通、财贸等有关部门修订现行的规章制度,剔除其中妨碍竞争的规定,并授权各地区和各部门根据暂行规定的精神,制定实施办法,保护竞争的顺利进行。此后,政府又以不同形式颁布了一系列反垄断法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1987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价格管理条例》第29条第9款和第30条有关禁止企业间或者行业组织商业垄断的规定,1988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重要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管理暂行规定》第13条有关禁止企业、行业垄断市场价格的规定,1989年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等联合发布的“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1993年9月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第7条(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第12条(搭售行为)和第15条(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规定。这些有关反垄断的规定散见于各个条例、暂行

规定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且大多为国家行政法规,权威性不够。 1987年8月,国务院法制局成立了反垄断法起草小组,1988年就提出了《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暂行条例(草案)》。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强调加快经济立法步伐,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于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制定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制定过程中,就如何处理反垄断问题和反不正当竞争问题曾有三种不同方案:一是仅就反不正当竞争问题做出规定,而不规定反垄断问题,后者留待将来的《反垄断法》中作规定;二是在规定反不正当竞争问题的同时,也对反垄断问题做出全面规定,将来不再另行制定《反垄断法》;三是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部分垄断行为视同不正当竞争行为做出规定,以解燃眉之急,将来制定《反垄断法》时再对其他垄断问题做出规定,也可以将《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的垄断行为作立法技术上的处理,并入《反垄断法》。最后,立法机关采纳了第三种方案,于1993年9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颁布《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没有同期出台。反垄断立法被搁浅的主要原因是立法者与学术界对现阶段国家是否有必要制定反垄断法有不同的看法,其中较普遍的一种看法是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初期,企业规模效应并未充分发挥,订立反垄断法还为时过早。对于在我国已经出现的个别垄断行为,则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予以规定。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假借政府名义进行部门垄断,地区封锁大行其道,公用企业明目张胆地限制竞争,联合限价案件不断出现。这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反不正当竞争法习题及答案

反不正当竞争法习题及答案 : 篇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练习题及答案 《反不正当竞争法》练习题及答案 2010-04-27 【盘古网:中国知识产权第一门户】【超大中型标准】点击745次 《反不正当竞争法》练习题及答案 1.下述正确选项为:(BE) A、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仅指1993年9月2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B、通常而言,竞争法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 C、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法律部门,与知识产权法没有关系。 D、经营者必须是经工商登记,具有经营资格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E、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2.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是指:(C) A、该法总则部分的所有规定; B、该法关于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规定; C、该法第2条关于基本原则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涵义的一般规定,且法院可以据此认定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3.对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规定而言:(B)

A、行政执法机关能够依据该规定认定该法第二章没有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B、法院可以依据该规定认定该法第二章没有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C、该规定本章规定认定该法第二章没有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行政执法机关和法院均不能认定该法第二章没有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4.下述正确错误为:(BCD) A.不正当竞争行为是经营者违法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经济秩序的行为。 B.经营者必须是领取营业执照,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人。 C.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竞争关系仅指行为人与受害人从事相同或者近似的商品经营的关系。 D.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不能作为认定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般条款。 5.下述正确正确为:(DEF) A.假冒注册商标行为受商标法调整,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B.仅仅假冒他人企业字号,即使误导了社会公众,也不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C.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2)项规定的知名商品是一种荣誉称号。 D.商品是否知名,需要根据其在相关公众中的知悉程度进行认定,而仅仅根据有仿冒行为就认定被仿冒的商品知名是不够的。 E.假冒注册商标行为既是商标法调整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又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F.假冒他人企业字号,误导社会公众的,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6.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仿冒行为包括:(ABC) A、假冒注册商标行为; B、擅自使用他人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的行为;

反垄断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哈佛学派即产业组织学派,其研究的重点是市场势力和市场竞争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运行三方面的关系,并由此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维护市场有效竞争的方案,即S-C-P方案。 2.(芝加哥学派、后芝加哥学派) 3.结构Structure,指的是市场结构,包括供应方的结构(如原材料技术)、需求方的结构(如需求价格弹性、增长率、购买方法等)可以反映市场结构的因素比如:市场集中度、产品之间的区分度、企业产品多样化的程度,市场进入障碍竞争企业数量减少,将导致市场集中,影响市场绩效(价格增高、质量降低)改变市场结构:政府干预(竞争法的实施) 4.行为Conduct,行为指市场上的企业采取的竞争性的行为,包括合谋、策略性的行为,还包括研发、广告、并购、降低成本、调整结构、开发新产品等。 5.绩效Performance,即市场绩效,是指市场机制的运行效果,即一个行业在多大程度上为消费者谋得福利,在绩效良好的市场中,企业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生产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价格反映了供求的变化。 6.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产品的数量。 7.决定需求函数的因素: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产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等 8.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9.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10.影响供给数量的因素: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11.供给函数:所有影响这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的函数。 12.均衡: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有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抵消,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13.局部均衡:单个市场或者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 14.一般均衡: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和均衡状态。 15.均衡价格: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即供需曲线的相交点。 16.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任何一个个体买与不买,卖与不卖,都不会对市场价格有影响,每个人都是被动的既定市场价格接受者;每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商品完全无差别(质量、规格、服务);所有资源具有完全流动性,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毫无困难的;信息是完全的。

反垄断法及案例分析资料报告

目录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反垄断法案大事记 二、商务部审理的阶段 三、商务部审理可口可乐细节 四、辨析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相关理由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反垄断法案大事记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计划以二十四亿美元收购在上市的汇源公司。 2008年9月4日,有调查显示,在参与投票的四万余人中,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持不赞同意见的比例高达82.3%。 2008年11月3日,汇源发布声明称,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目前已正式送交商务部审批,预计审批结果有望在年底前出台。 2008年12月4日,商务部首次公开表态,已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申请进行立案受理。 2009年3月5日,汇源董事长朱新礼表示,可口可乐董事会部反对并购汇源的声音越来越多。但随后,上市的汇源果汁连夜发布澄清公告。 2009年3月10日,商务部部长德铭表示,商务部正在根据反垄断法依法审核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不会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 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正式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二、商务部审理阶段 中华人民国商务部收到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简称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汇源果汁集团(简称中国汇源公司)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根据《反垄断法》第三十条,现公告如下: 1、立案和审查过程。2008年9月18日,可口可乐公司向商务部递交了申报材料。9月25日、10月9日、10月16日和11月19日,可口可乐公司根据商务部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了补充。11月20日,商务部认为可口可乐公司提交的申报材料达到了《反垄断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标准,对此项申报进行立案审查,并通知了可口可乐公司。由于此项集中规模较大、影响复杂,2008年12月20日,初步阶段审查工作结束后,商务部决定实施进一步审查,书面通知了可口可乐公司。在进一步审查过程中,商务部对集中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了评估,并于2009年3月20日前完成了审查工作。 2、审查容。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七条,商务部从如下几个方面对此项经营者集中进行了全面审查: (1)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 (2)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

反不正当竞争法习题及答案

反不正当竞争法习题及答案 《反不正当竞争法》练习题及答案 xx-04-27 【盘古网:中国知识产权第一门户】【超大中型标准】点击745次 《反不正当竞争法》练习题及答案 1.下述正确选项为:(BE) A、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仅指1993年9月2日颁布的《中华人民 __反不正当竞争法》。 B、通常而言,竞争法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 C、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法律部门,与知识产权法没有关系。 D、经营者必须是经工商登记,具有经营资格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E、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2.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是指:(C) A、该法总则部分的所有规定; B、该法关于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规定; C、该法第2条关于基本原则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涵义的一般规定,且法院可以据此认定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3.对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规定而言:(B) A、行政执法机关能够依据该规定认定该法第二章没有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B、法院可以依据该规定认定该法第二章没有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C、该规定本章规定认定该法第二章没有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行政执法机关和法院均不能认定该法第二章没有规定的不正当竞争 行为。 4.下述正确错误为:(BCD)

A.不正当竞争行为是经营者违法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经济秩序的行为。 B.经营者必须是领取营业执照,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人。 C.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竞争关系仅指行为人与受害人从事相同或者近似的商品经营的关系。 D.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不能作为认定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般条款。 5.下述正确正确为:(DEF) A.假冒注册商标行为受商标法调整,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B.仅仅假冒他人企业字号,即使误导了社会公众,也不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C.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2)项规定的知名商品是一种荣誉称号。

《反垄断法》考试复习题

《反垄断法》考试复习题 反垄断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 ___反垄断法》于(B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A.xx年5月30日 B.xx年8月30日 C.xx年5月30日 D.xx年8月30日 3、在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竞争,并能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前提下,经营者与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D )不为反垄断法所禁止。 A.为排除竞争,达成的联合抵制交易协议 B.为实现其支配地位,达成的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协议 C.为限制竞争,达成的固定商品价格协议

D.为改进技术,达成的限制购买新技术协议 4、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实施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自由流通的行为是( A )。 A.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B.宏观调控行为 C.经营者集中行为 D.滥用市场支配者地位行为 5、依《反垄断法》规定,依据其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可以推定( D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A.合计份额达到四分之三的三个经营者 B.合计份额达到三分之二的两个经营者 C.B选项情形下,其中份额不足十分之一的经营者 D.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一个经营者 7、下列不是垄断协议的(D )。

A.家乐福和沃尔玛约定:前者占北京市场,后者占天津市场; B.因为价格问题,甲乙两家汽车厂口头约定都不购买丙钢铁公司的钢材; C.甲药厂和乙医药连锁超市约定:后者出售前者的某种专利药品只能按某价格出售; D.甲药厂和乙医药连锁超市约定:后者出售前者的某种专利药品最高按某价格出售; 8、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的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定数额的罚款。该罚款数额是(C )。 A.50万元以下 B.100万元以下 C.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

反垄断法案例及分析

反垄断法案例 1、两拓结盟 2009年6月5日,力拓宣布与竞争对手必和必拓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合并各自的西澳大利亚矿石业务,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并各持股50%。由于两者的铁矿石出口量之和占到了澳大利亚的80%以上,已构成了实质性的垄断。而作为对进口澳矿依赖度超过40%的中国,如何应对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国际钢协、中钢协、欧洲钢铁工业联盟、日本钢铁联盟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商务部称,至今未收到两拓的反垄断申报。 2、北京首起反垄断诉讼案宣判界定“相关市场”概念 原告唐山人人公司诉称,由于其降低了对百度搜索竞价排名的投入,被告即对全民医药网在自然排名结果中进行了全面屏蔽,从而导致了全民医药网访问量的大幅度降低。而被告这种利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支配地位对原告的网站进行屏蔽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强迫原告进行竞价排名交易的行为。故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106000元,解除对全民医药网的屏蔽并恢复全面收录。 被告百度公司辩称,被告确实对原告所拥有的全民医药网采取了减少收录的措施,实施该措施的原因是原告的网站设置了大量垃圾外链、搜索引擎自动对其进行了作弊处罚。但是,该项处罚措施针对的仅仅是百度搜索中的自然排名结果,与原告所称的竞价排名的投入毫无关系,亦不会影响原告竞价排名的结果。其次,原告称被告具有《反垄断法》所称的市场支配地位缺乏事实依据。被告提供的搜索引擎服务对于广大网民来说是免费的,故与搜索引擎有关的服务不能构成《反垄断法》所称的相关市场。因此,请求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认为,首先,认定经营者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原则上应当根据《反垄断法》第十八条所规定的市场份额、竞争状况、控制销售市场和原材料市场的能力等因素进行判断。当然,在经营者的市场份额能够予以准确确定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反垄断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进行市场支配地位的推定。但当反垄断民事诉讼中的原告选择适用上述推定条款来证明被告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时,应当就其对被告市场份额的计算或者证明方式提供充分的证据予以支持。本案中的相关市场是中国搜索引擎服务市场,原告仅提交了两篇有关被告市场地

反不正当竞争法习题及答案

《反不正当竞争法》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的主管部门是()。 A国内贸易部B技术监督局C工商行政管理局D物价局 1.C 2.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抽奖式有奖销售最高奖金的金额不得超过人民币()元。 A3000 B5000 C7000 D10000 2.B 3.违背相对交易人的意愿的搭售行为是侵害了购买者的()权。 A自主选择B知悉真情C维护尊严D依法求偿 3.A 4.商业秘密的两大特征是()。 A新颖性和保密性B商业性和秘密性C创造性和专有性D实用性和专有性 4.B 5.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商业贿赂主要指()。 A回扣B让利C折扣D佣金 5.A 6.实施滥用行政权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 A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B公用企业C专卖企业D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6.D 7.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的行为属于()。 A采用欺骗性标志交易行为B虚假宣传行为C侵犯商业秘密行为D诋毁商誉行为 7.A 8.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的金额不得超过()元。 A3000 B5000 C10000 D50000

8.B 9.监督检查部门工作人员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 A可出示检查证件B应出示检查证件 C可不出示检查证件D在某些场合应出示检查证件 9.B 10.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的损失难以计算,赔偿额为()。 A受害人在被侵权其间所获得的利润 B侵权人在侵权其间所获得的利润 C侵权人在侵权其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 D侵权人在侵权其间所获得的利润的一倍半 10.C 11.《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经营者”指()。 A从事商品经营或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人 B某些经济组织C公民个人D各种法人 11.A 二、多项选择题: 1.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自愿原则B等价有偿原则C平等原则D公平原则E诚实信用原则 1.ACDE 2.《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体——经营者可以是()。 A从事生产的法人B从事销售的个人C从事营利性服务的个人 D从事商品服务的个人E从事营利性服务的法人 2.ABCDE 3.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严加禁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 A以格式合同对消费者作出不合法律规定的行为B侵犯消费者的人身权行为C产品无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行为D降价排挤行为E通谋投标行为 3.DE 4.滥用行政权力行为主要表现有()。

反垄断法及案例分析

反垄断法及案例分析 国别 实施主体 反垄断法组成 执法队伍特征 美国 司法部反托拉斯司;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各州政府和民间主体反托拉斯法 克莱顿法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专家型、终身制 日本 公正交易委员会 禁止垄断法 不正当赠品及不正当表示防止法 承包合同法 设事务总局,目前人员650人。 欧盟 欧共体委员会

欧共体法院 欧共体竞争法 竞争局大约有450名工作人员,其中200名是经济学和法学领域的家。 德国 联邦卡特尔局 垄断委员会 联邦经济与科技部 反限制竞争法 工作人员约250人,其中110人拥有法律或经济学学位,任高级主管。 美国:《保护贸易和商业不受非法限制与垄断之害法》 (An Act to Protect Trade and Commerce against Unlawful Restraints and Monopolies) 简称《谢尔曼法》(Sherman Act) 欧盟European Union 欧盟委员会-竞争总局Competition Directorate General / The Eupopean Commission 欧共体条约The Treaty Establishing European Community

中国反垄断法平等地适用于市场主体即经营者。 适用范围 中国反垄断法对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分别做出了禁止规定。 关于垄断协议 中国反垄断法不反对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但严格禁止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排除、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垄断行为。 关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中国反垄断法第五章对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进行了专门规定关于滥用行政权力 中国反垄断法鼓励经营者通过依法实施集中等方式做大做强,同时依法规制经营者集中行为 关于经营者集中 微软 可口可乐 波音 Microsoft Corporation (NASDAQ:MSFT and NYSE:MSFT) is an American public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headquartered in Redmond, Washington, USA that develops, manufactures, licenses, and supports a wide range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predominantly related to computing through its various product divisions1>. Established on April 4, 1975 to develop and sell BASIC interpreters for the Altair 8800, Microsoft rose to dominate the home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market with MS-DOS in the mid-1980s, followed by the Microsoft Windows line of operating systems.

《反垄断法》究竟反什么

《反垄断法》究竟反什么? 《反垄断法》是保护市场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法律制度,素有“经济宪法”支撑。同时,《反垄断法》也是市场经济国家调控国家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 我国是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摆脱出来,借由改革开放政策而建立的市场经济制度。纵观改革开放33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和改革的历程,不难发现,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其根本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2008年8月1日起实行的《反垄断法》,正是基于这样的国情和经济体制。通过近几年我国运用《反垄断法》制止经营者集中等案例,以及法律条文规定和现实经济情况来看,我国《反垄断法》存在诸多令人困惑的地方。 首先,《反垄断法》是为了维护民族品牌? 2008年可口可乐公司和汇源果汁公司发布联合声明,可口可乐旗下全资公司将以179.2亿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和筹措发行的可换股债券,并提请商务部和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批复。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据可口可乐呈交的申请资料判定其经营者集中行为触犯《反垄断法》并立案调查,最终以可口可乐公司通过此次并购,将主导国内果汁饮料市场,并通过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销售垄断市场,损害消费者利益,排挤和限制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并且可口可乐公司无法就上述问题指定和提出有效规避、解决措施为由,驳回了并购申请。 作为中国《反垄断法》实行第一案,此次裁定赢得了众多掌声,大众认为国务院和商务部的此举有效保护了民族品牌,避免了又一个民族品牌的消亡,这是民族情怀无可厚非,但是除此之外,笔者却对这个裁定存在一些异议。 《反垄断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回顾案例,第一,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果汁公司后,扩充了其在果汁饮料领域的市场份额,但这并不足以有损消费者的利益,对于消费者的权益也未将产生实质影响。 第二,可口可乐公司和汇源果汁公司联合发表声明,两公司已经达成收购协

反垄断法+习题

反垄断法 1.依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不构成垄断协议的是() A.因为价格问题,甲乙两家汽车厂口头约定都不购买丙钢铁公司的钢材 B.甲药厂和乙医药连锁超市约定:后者出售前者的某种专利药品最高按某价格出售 C.甲快餐连锁店和乙快餐连锁店约定:甲占领北京市场,乙占领上海市场 D.甲药厂和乙医药连锁超市约定:后者出售前者的某种专利药品只能按某价格出售 2.以下构成垄断协议的是: ( ) A某市甲酒厂的白酒销售份额占该市的40% ,乙酒厂的白酒销售份额占50%,二酒厂为进一步控制场份额达成了合并协议 B.某市电力公司与用户签订供电合同时,要求用户必须购买该电力公司出资设立的电力设备厂生产的电表 C.某市甲牛奶厂与乙牛奶厂的牛奶销售份额合计占该市的70 %,二厂达成协议,共同将袋装牛奶的价格上涨2角钱 D.某市由于盲目投资,建有多家烟厂,生产的香烟绝大多数销在本市,由于各厂产量过高,积压严重,该市烟叶协会组织烟厂达成协议.各厂均减产30 % 3.根据《反垄断法》规定,下列哪些选项不构成垄断协议?() A.某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的企业就防止进口原料时的恶性竞争达成保护性协议 B.三家大型房地产公司的代表聚会,就商品房价格达成共识,随后一致采取涨价行动 C.某品牌的奶粉含有毒物质的事实被公布后,数家大型零售公司联合声明拒绝销售该产品 D.数家大型煤炭企业就采用一种新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达成一致意见 4.某行业协会的全体会员企业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85%。由于近期原材料涨价影响了行业利润,该协会遂组织召开了由会员企业领导人参加的“行业峰会”,与会代表达成了提高产品价格的共识。会议结束后,该协会向全体会员企业印发了关于提高本行业产品价格的通知,明确要求会员企业统一将产品价格提高l5%。接到通知后,会员企业按要求实施了涨价。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行业协会实施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 B.行业协会实施了经营者集中行为 C.行业协会实施了行政性限制竞争存为 D.行业协会实施了组织本行业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行为 5.下列协议中,哪些属于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达成的垄断协议? A.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 B.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C.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D.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6.根据反垄断法律的规定,对于特定种类的可豁免垄断协议,经营者应当证明所达成协议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的竞争,并且能够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下列各项中,属于上述特定种类的可豁免垄断协议的有() A.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垄断协议 B.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均沾的垄断协议

反垄断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于( B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A.2007年5月30日 B.2007年8月30日 C.2008年5月30日 D.2008年8月30日 3、在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竞争,并能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前提下,经营者与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 D )不为反垄断法所禁止。 A.为排除竞争,达成的联合抵制交易协议 B.为实现其支配地位,达成的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协议 C.为限制竞争,达成的固定商品价格协议 D.为改进技术,达成的限制购买新技术协议 4、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实施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自由流通的行为是( A )。 A.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B.宏观调控行为 C.经营者集中行为 D.滥用市场支配者地位行为 5、依《反垄断法》规定,依据其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可以推定( D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A.合计份额达到四分之三的三个经营者 B.合计份额达到三分之二的两个经营者 C.B选项情形下,其中份额不足十分之一的经营者 D.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一个经营者 7、下列不是垄断协议的( D )。 A.家乐福和沃尔玛约定:前者占北京市场,后者占天津市场; B.因为价格问题,甲乙两家汽车厂口头约定都不购买丙钢铁公司的钢材; C.甲药厂和乙医药连锁超市约定:后者出售前者的某种专利药品只能按某价格出售; D.甲药厂和乙医药连锁超市约定:后者出售前者的某种专利药品最高按某价格出售; 8、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的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定数额的罚款。该罚款数额是( C )。 A.50万元以下 B.100万元以下 C.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 D.上一年度销售额2%以上20%以下 10、对于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机构定位和工作职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B ) A.是承担反垄断执法职责的法定机构 B.应当履行协调反垄断行政执法工作的职责

中国反垄断法的难题

中国反垄断法的难题 ;现行反垄断法的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逐步颁布了一些涉及反垄断的法律,其中最重要的是1997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1993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价格法》第14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规定,“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第7条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第15条规定,“投标者不得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投标者和招标者不得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 1999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也有禁止串通投标招标的规定。 ; 此外,国务院及其部委也发布过很多涉及反垄断的行政法规,特别在反对地方保护主义方面。 ; 虽然在反垄断方面已经有了一些规章制度,而且通过执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些法律制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尚未形成一个系统和完整的反垄断体系。 ; 反垄断法在反对私人垄断方面至少应当规定三个方面的任务: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控制企业合并。这三个方面也被称为反垄断法实体法的三大支柱。但是,中国现行反垄断法在这三

个方面都没有完善的规定。 ; 例如,1998年中国彩电业生产显像管的八大企业联合限产是严重损害市场竞争的行为,但中国目前对此没有禁止性的规定。中国也没有禁止地域卡特尔的规定。这即是说,生产企业如果划分销售市场,尽管这种行为不仅会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也会限制企业的生产规模,影响规模经济,但中国目前还没有惩罚这种行为的法律制度。; 除了禁止公用企业滥用行为的规定外,中国还没有关于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普遍性规定。因此,尽管微软公司的捆绑销售行为和价格歧视行为在很多国家被视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从而被提起反垄断诉讼,但是中国的用户和消费者则不得不在微软公司垄断的阴影下叫苦连天。 ; 此外,中国也没有关于控制企业合并的规定。1986年国家体改委和国家经委发布的《关于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的几点意见》中虽然提出“一个行业一般不搞全国性的独家垄断企业集团”,但这只是表达了政府的反垄断意向,在实践中却没有可操作性。 ; 2.对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制裁不力。 ; 由于中国当前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政企不分的情况尚未彻底改变,中国旧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垄断行为目前仍然很严重。 ; 行政垄断主要表现为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 ; 行业垄断即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经营者的市场准入,排斥、限制或者妨碍市场竞争。这特别表现为一些集行政管

精选-反垄断法习题

反垄断法 1.依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不构成垄断协议的是() A.因为价格问题,甲乙两家汽车厂口头约定都不购买丙钢铁公司的钢材 B.甲药厂和乙医药连锁超市约定:后者出售前者的某种专利药品最高按某价格出售 C.甲快餐连锁店和乙快餐连锁店约定:甲占领北京市场,乙占领上海市场 D.甲药厂和乙医药连锁超市约定:后者出售前者的某种专利药品只能按某价格出售 2.以下构成垄断协议的是: ( ) A某市甲酒厂的白酒销售份额占该市的40% ,乙酒厂的白酒销售份额占50%,二酒厂为进一步控制场份额达成了合并协议 B.某市电力公司与用户签订供电合同时,要求用户必须购买该电力公司出资设立的电力设备厂生产的电表 C.某市甲牛奶厂与乙牛奶厂的牛奶销售份额合计占该市的70 %,二厂达成协议,共同将袋装牛奶的价格上涨2角钱 D.某市由于盲目投资,建有多家烟厂,生产的香烟绝大多数销在本市,由于各厂产量过高,积压严重,该市烟叶协会组织烟厂达成协议.各厂均减产30 % 3.根据《反垄断法》规定,下列哪些选项不构成垄断协议?() A.某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的企业就防止进口原料时的恶性竞争达成保护性协议 B.三家大型房地产公司的代表聚会,就商品房价格达成共识,随后一致采取涨价行动 C.某品牌的奶粉含有毒物质的事实被公布后,数家大型零售公司联合声明拒绝销售该产品 D.数家大型煤炭企业就采用一种新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达成一致意见 4.某行业协会的全体会员企业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85%。由于近期原材料涨价影响了行业利润,该协会遂组织召开了由会员企业领导人参加的“行业峰会”,与会代表达成了提高产品价格的共识。会议结束后,该协会向全体会员企业印发了关于提高本行业产品价格的通知,明确要求会员企业统一将产品价格提高l5%。接到通知后,会员企业按要求实施了涨价。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行业协会实施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 B.行业协会实施了经营者集中行为 C.行业协会实施了行政性限制竞争存为 D.行业协会实施了组织本行业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行为 5.下列协议中,哪些属于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达成的垄断协议? A.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 B.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C.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D.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6.根据反垄断法律的规定,对于特定种类的可豁免垄断协议,经营者应当证明所达成协议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的竞争,并且能够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下列各项中,属于上述特定种类的可豁免垄断协议的有()

第一讲 反垄断法概述

第十四章反垄断法 Antitrust Law 制作人:吴越马洪雨

反垄断法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反垄断法概述(约2个学时) ?第二节反垄断法的主要内容(约2—4学时) ?第三节行政垄断和垄断豁免(exemption of monopoly)(约2学时)

第一节反垄断法概述 ?本节内容 ?一、垄断的含义和分类 ?二、反垄断法的含义和理论基础 ?三、反垄断立法指导思想的演进 ?结构主义行为主义 ?四、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 ?五、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概况(了解)

1.1 垄断(Monopoly)的含义回顾:竞争 competion 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 Perfect competion imperfect competion 垄断竞争垄断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寡头垄断独占垄断 Oligopoly monopoly

?垄断一词,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 ?垄断是与竞争相对立的一个范畴,反垄断法征求 意见稿第3条规定: ?垄断是指排除或者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或者危 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垄断具有危害性和违法性两个显著特征。 ?1、危害性是指对市场的经济运行过程进行排他性控制, 或对市场竞争进行实质性限制。 ?2、违法性是指该行为受到法律明确禁止。有些垄断行 为虽然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但被法律允许,属于垄断 豁免的范围。

1.2 垄断的分类 ?回顾:1、按照垄断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独占垄断 (monopoly)、寡头垄断(Oligopoly) 、垄断竞争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三种状态。 ?2、根据法律的价值判断,可以分为合法垄断和非法 垄断。 ?反垄断法所规制的是非法垄断,合法垄断主要包括 自然垄断行业,(如:水、电、气供应)和政府赋予经营特权的行业,(如:烟草专卖),还包括法律赋予的专利权(如:软件的知识产权)。 ?注意:这两者的界限不是绝对的,随着经济发展和 国际竞争的需要引起反垄断法理论的改变,对合法垄断和非法垄断的界定也会发生变化。 ?如:美国反垄断法对大企业合并行为的认定,由绝 对的非法逐渐改为部分合法。

岭院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反垄断法的案例

反垄断法的几个典型重组案例 如何在并购案例分析中运用反垄断法的原则和并购准则,往往需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下面是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处理。 (一)AT&T与柯达胶片冲印一体化案的比较 如何区别反竞争的一体化和竞争性一体化,AT&T与柯达公司的案例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在1982年A T&T解体以前,AT& T公司实行包括提供长途、市话服务,以及通讯设备制造和研究开发在内的一体化经营。AT&T通过设计专门的技术标准,并保守网络标准信息,以排除其他制造企业。当司法部反垄断处受理此案时,AT&T在申述中举出柯达公司的例子。柯达公司开发出一种新的胶卷,这种胶卷只能用柯达公司自己制造的设备才能冲印,而且柯达公司对冲印其照片使用的化学试剂进行保密,从而形成胶卷生产和冲洗上下游一体化。最终,司法部判AT&T的行为是反竞争的,并未判柯达的行为是反竞争。 AT&T和柯达的一体化的主要区别:一是行业特点不同。1982年以前的电讯设备下游市场几乎都被AT&T垄断,可以说AT&T是电讯设备的垄断买主。而胶卷行业的用户是分散的竞争性买主。二是柯达公司开发了一个新的产品,尽管柯达产品的开发导致其他厂商(主要是Berkey)的成本增加,但是他们仍然可以生产新的产品。实际上,柯达的行为促进了其他胶片生产厂商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技术进步;而AT&T是按其设备标准设计公共网络的标准,如果其他

制造商不采用AT&T的标准,其设备就无法与公共网络连接。 因此,可以说柯达公司是利用竞争优势,而AT&T公司是滥用市场力量,其一体化和保密是反竞争的。由此可见,一体化行为是否违反反垄断法,主要判据是一体化企业是否滥用市场力量,关键要分清滥用市场力量和发挥竞争优势的区别。 (二)波音与麦道的合并案 波音和麦道公司分别是美国航空制造业的老大和老二,是世界航空制造业的第1位和第3位。1996年底,波音公司用166亿美元兼并了麦道公司。在干线客机市场上,合并后的波音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商,而且是美国市场唯一的供应商,占美国国内市场的份额几乎达百分之百。但是,美国政府不仅没有阻止波音兼并麦道,而且利用政府采购等措施促成了这一兼并活动。其主要原因是:首先,民用干线飞机制造业是全球性寡占垄断行业,虽然波音公司在美国国内市场保持垄断,但在全球市场上受到来自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越来越强劲的挑战。面对空中客车公司的激烈竞争,波音与麦道的合并有利于维护美国的航空工业大国地位;其次,尽管美国只有波音公司一家干线民用飞机制造企业,但由于存在来自势均力敌的欧洲空中客车的竞争,波音公司不可能在开放的美国和世界市场上形成绝对垄断地位。如果波音滥用市场地位提高价格,就相当于把市场拱手让给空中客车。 由此可见,美国政府在监管企业购并时,不仅仅根据国内市场占有率来判断是否垄断,还要考虑在整个市场范围内是否能够形成垄

【反垄断法的经济解释】 反垄断法2020

实施反垄断法的固有目标反垄断法追求的本质目标是实现社会整体效益反垄断法是经济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其应该反映经济法的两大基本特征,即社会性和经济性。反垄断法同时也是国家对现实经济生活干预的表现形式,这种干预既是社会公共性的本质所在也是社会公共性的根本要求,体现了社会本位思想。所以,社会整体效益是反垄断法追求的本质目标。 在自由竞争过程中,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也促进了社会福利的提高,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能够共存的。在理想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与个体的经济效益具有一致性。但是由于垄断现象的存在,也由于竞争自身就有缺陷,从而产生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这会引发社会经济效益和个人经济效益的对立甚至其他方面的矛盾。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本质上是市场自治的结果,所以这是市场竞争机制自身没法解决的。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太健全,人们的行为模式、思想观念和社会利益分配机制也发生着变化。多元化和利益分化的趋势尤为明显,市场竞争中经营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限制竞争行为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现象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不利于我国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要将社会整体经济效益作为反垄断法的本质目标。 反垄断法追求的基本目标是社会实质公平 反垄断法追求的公平是一种整体的社会公平,并不是仅仅保护某一类企业。整体公平主要是起点上的公平、获得机会的公平、交易过程公平以及最终结果公平。起点上的公平是指所有地区的企业和经营者都能有同等的机会进入和退出市场。获得机会公平是指资源配置的公平,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和经营者有公平竞争资源的机会。交易过程公平是指在经济活动的各个交易环节中,经营者能够自愿公平的进行交易,而不是违背自己的意愿进行交易。结果公平是指在市场经济下,每个经营者通过公平的交易过程,最后得到公平的结果。 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实现整体的经济公平,国家对一些特定产业还是有意识的保护和扶持,这些产业大多为国有企业,有了国家的政策保护和扶持,即使经营结果不好,也不能轻易的退出市场。而与此同时,我国的一些产业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竞争力,这些产业多数为民营企业,没有政府的保护扶持,在融资方面有一定困难,创业的困难重重。所以,我们要把经济公平作为我国反垄断法的基本目标。 反垄断法的基本出发点 自由竞争是反垄断法特有的法价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存在市场主体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使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种状态,也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帕累托最优。因此,维护市场竞争体制有利于个体经济利益的提高,一定条件下也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提高,所以将竞争作为反垄断法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保护竞争而不是竞争者,竞争者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其成功和失败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这是市场经济的常态。究其原因,是因为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

中国经济法概论反垄断法案例

案例一: 2000年4月,新疆乌鲁木齐新市区人民政府某街道办事处召集新啤集团的一名厂家代表和新疆乌苏卢云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的3名经销商,对铁路局夜市的啤酒销售权进行招标,最后新啤集团以4万元竞价成交。5月,该办事处与新啤集团签订了《新疆啤酒经销合同》,双方约定新啤集团为该街道办事处管辖的铁路局夜市瓶装及生啤的唯一经销商,该街道办事处全权负责及保护新啤集团产品的展示及新啤集团生啤桶。确保新啤集团以外的任何啤酒产品不得进入夜市。其他啤酒厂家不在夜市做促销活动以及其他厂家的经销商不得进入夜市进行促销活动。合同签订后,办事处即通知夜市内的所有经营户,只能经销新啤集团的啤酒,不得销售其他品牌的啤酒,否则将采取相应措施。 思考:该街道办事处的行为是否触犯《反垄断法》和《不正当竞争法》?其行为如何定性,应如何承担法律责任? 案例二: 1998年2月21日,济南七大商场以“长虹”售后服务质量不好为由,宣布拒售“长虹”彩电,采取联合行动,同时将各自商场内的“长虹”彩电撤下专柜。而“长虹”方面说,每天有四辆流动服务车在市内流动维修,济南消费者协会也证实没有关于“长虹”彩电的投诉。 这些商场联手拒售“长虹”彩电的真实原因是,“长虹”采取现款现货经销制,在销售上实行台阶式返利的方式,而商场方面认为自己实力雄厚,商誉好,希望“长虹”对他们实行不同于一般小经销商的销售方式,允许他们先拿一批货做铺底销售,也即先给货,后付款。而“长虹”不愿意对任何商场作政策倾斜,导致了事件的发生。 思考:济南七大商场的行为是否违法?违反什么法律?其行为构成什么性质的行为?对这些商场的这类行为,由哪一个部门来进行监管? 案例三: 1977年,美国大陆电视公司VS GTE斯莱瓦利亚公司。GTE斯莱瓦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