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级地理科学(非免费师范)专业《专题地图设计》教学大纲

2015级地理科学(非免费师范)专业《专题地图设计》教学大纲

2015级地理科学(非免费师范)专业《专题地图设计》教学大纲
2015级地理科学(非免费师范)专业《专题地图设计》教学大纲

西南大学

《专题地图设计》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科学学院

2015年编制

课程名称:专题地图设计

THEMATIC MAP DESIGN

课程编号:18321120

课程性质:专业发展选修课程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非免费师范)

开课学期:3

课程学时:36

课程学分:2

先修课程:地图学

并修课程: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专题地图编制是一门专门研究各种信息的收集、分析、分类与综合,研究信息的表达和图形化,最终实现专题信息可视化的学科。专题信息涵盖面十分广泛,它即包括地形、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自然信息,也包括政治、人口、经济、文化、历史等社会人文信息,因此,专题地图设计是地图制图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门课程,尤其是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可以将各种分析结论传输到有关决策部门,为实施各种决策提供参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这门课程是极有意义的。

本课程任务:本课程是地理科学(非免费师范)专业的选修课。基本内容包括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及其表示方法,专题要素的数据类型与数据处理,专题地图设计,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人文地图的编制等。本课程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能进行一般的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制。

选用教材:

1.《专题地图编制》.黄仁涛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

1.《地图学原理》(第五版).A·H·罗宾逊(李道义译).测绘出版社.1985;

2.《地图学》. 张奠坤.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3.《地图投影》. 吴忠性.测绘出版社.1985。

1.理论和知识方面

要求学生掌握专题地图的定义、分类、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及其表示方法,包括点状分布要素的表示方法,布满整个制图区域面状现象的表示方法,间断成片状分布的面状现象的表示方法,分散分布的面状现象的表示方法,动态现象的表示方法等;专题制图要素的数据类型与数据处理;专题地图设计;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等。

2.能力和技能方面

通过加强实验课程和教学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及学生应用相关理论知识来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其具体要求为:(1)学生能掌握专题地图设计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方法;

(2)学生能掌握能根据编图要求实现各类专题地图的编制。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内容学时

第一章绪论 3

第二章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及其表示方法9

第三章专题制图要素的数据类型与数据处理 6

第四章专题地图设计9

第五章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 6

第六章几种主要类型专题地图的编制特点 3

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重难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1.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

2.专题地图的分类

3.专题地图的发展

4.专题地图制图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要求】

1.掌握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了解专题地图的发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重点、难点】

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教学方法】讲解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学时安排】3 学时

第二章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及其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

1.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

2.点状分布要素的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

3.线状分布要素的表示方法——线状符号法

4.布满整个制图区域面状现象的表示方法

5.间断成片状分布的面状现象的表示方法——范围法

6.分散分布的面状现象的表示方法——点数法

7.适用于多种分布现象的表示方法

8.动态现象的表示方法——运动线法

9.表示方法的变种及其功能扩充

10.各种表示方法的比较和配合使用

【教学要求】

1.掌握点、线、面状分布要素的表示方法,各种表示方法的比较和配合使用。

2.了解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表示方法的变种及其功能扩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点状要素的表示方法;线状要素的表示方法;面状要素的表示方法;适用于多种分布现象的表示方法;动态现象的表示方法;表示方法的变种及其功能扩充;

2.教学难点:各种表示方法的比较和配合使用。

【教学方法】以讲解法为主,以图示法、举例法、课堂讨论法为辅,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学时安排】9学时。理论6学时,实习3学时

第三章专题制图要素的数据类型与数据处理

【教学内容】

1.专题制图要素的数据类型

2.数据源及数据获取

3.数据的分类处理

4.数据的分级处理

【教学要求】

1.理解专题制图要素的数据类型及其数据获取。

2.了解数据的分类、分级处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专题制图要素的数据类型;数据源及数据获取。

2.教学难点:数据的分类处理;数据的分级处理。

【教学方法】采取教师讲授、师生研讨等多种形式,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学时安排】6学时

第四章专题地图设计

【教学内容】

1.专题地图数学基础设计

2.专题地图的符号设计

3.专题地图的图例设计

4.专题地图图面视觉效果的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专题地图图面视觉效果设计。

2.掌握专题地图的数学基础设计、符号设计和图例设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专题地图数学基础设计;专题地图的符号设计;专题地图的图例设计。

【教学方法】以讲解法为主,以图示法、举例法为辅,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学时安排】9学时。理论6学时,实习3学时

第五章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1.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原则与过程

2.专题地图内容选择与制图综合

3.专题地图作者原图的制作

4.专题地图的整饰设计

【教学要求】

1.掌握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原则与过程,专题内容的选择与制图综合,专题地图作者原图的制作。

2.了解专题地图的整饰设计。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专题地图的基本原则与过程;专题内容的选择与制图综合;专题地图作者原图的制作。

2.教学难点:专题地图的整饰设计。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与学生自学、学生实作等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学时安排】6学时。理论6学时,实习3学时

第六章几种主要类型专题地图的编制特点

【教学内容】

1.人文专题地图的编制

2.自然专题地图的编制

【教学要求】

1.掌握人文地图的编制。

2.了解其他类型专题地图的编制。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人文地图的编制。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与学生自学、具体实例、课堂讨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学时安排】3学时。理论3学时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上机考试+ 平时成绩

2.总成绩评定: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

3.平时成绩评定:

(1)课堂表现(20 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练习、讨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50分):学生平时作业提交次数及完成质量;

(3)课堂考勤(30分)。

4.期末考试:上机考试主要考察专题地图相关的重要概念、地图投影实现方法,计算机软件制图步骤,专题图制作的符号运用技能等。

六、其它说明

地理科学(师范)

地理科学(师范) (Geography) 一、培养目标 以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培养掌握现代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实践与实验技能、了解地理学研究最新进展和地理教育最新研究成果、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学教学、热爱教学事业的优秀中学地理教师。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基本理论,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验,具有宽厚的文化修养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热爱教育事业,了解教育法规,熟悉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现状,具有以反思、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研究素养及在基础教育领域开拓创新的潜力,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三、主干学科 地理学、教育学 四、核心课程(共19门) 地图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统计分析、地质学与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理学教学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技能实训、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地理教学分析与教学设计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实践性强,需要多方面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落实。主要有: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课程: 本教学计划中有课堂教学实践的课程有:地理教学论、地理教学技能实训、地理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地理多媒体教学、地理教育心理学、地理网络课程设计等。此外,安排“教育见习”的综合实践教学。

专业方向实践教学课程: 本计划中主要专业实践技能的课程有: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掌握自然地理相关内容的野外观察分析方法、提高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掌握人文地理相关内容的野外观察分析方法、提高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计划中,地质学与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学都是必修课,且开设相应的野外实习。 教学技能实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 本计划中地理教育实践技能的安排有教学技能实训、教育见习实践课程,以及半年的教育实习,进行课堂教学和班主任活动的实习,掌握地理教学设计和地理教学的基本技能,为未来担任中学地理教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学制 学制四年 七、授予学位及毕业总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毕业总学分:155。

[基础科学]地理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地理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7222064 课程名称:地理科学导论 英文名称:Guide to geogrophy 学时:45学时 学分:2.5 编写人:吴东辉 一、课程目的与要求: 《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是向学生简要系统的介绍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地理学基本的地理过程和规律,便于学生总体上把握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形成地理学整体观念。 二、课程简介: 该课程以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系统说为基本线索,以环境和区域作为中心概念展开综合地理学体系,尽可能反映地理学全貌、主要问题、发展方向。 该课程共分六章,序言介绍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现在的科学前沿,第一章主要阐述地球系统,介绍地理现象发生的宇宙环境;第二章讲述基本的地理过程,它是现代综合地理的基础;第三章试图讲述地理学的普遍规律;第四章介绍了地理学所关注的环境问题;第五章讲述了区域结构及其应用的有关问题;第六章在上述哲学的、抽象的地理学基本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从发展和规划的角度阐述了地理学的实践应用。 Introduction: In this lesson, using rule of area differing as a basic clue and making environment & region as centering concepts , system of united geography was discussed. Panorama of geography, main questions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s were reflecting as possible. This lesson wa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In the prologue, developing history and advance of geography were introduced.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discussed earth system and astro-environment of geographical phenomena. Basic geographical processes were taught in the second chapter, it was basis of modern united geography. The third chapter tried to discuss general rules of geography. In the fourth chapt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n geography were attentioned. The fifth chapter focused on regional structure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the sixth chapter, on the basis of philosophical nonfigurative basic concepts and content of geography, applications of geography were discussed in the fields of developing and planning.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地理师范专业实习自我总结

地理师范专业实习自我总结 过大学三年专业系统的学习,我对市场的相关理论与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这种认知大部分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水平,为了使我们学到的这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系里安排了这次为期八月的认识实习.实习的第一道坎就是找单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开始寻找实习单位. 师范生实习个人总结 ——三尺讲台展风采,天文地理受青睐 在新河初级中学的两个月的实习期间,我态度认真,勤奋好学,指导老师黄**老师对我倾注了一腔热情和心血,言传身教,精心指导教学,把多年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使我初步领会了在“备、教、辅、复、考”中应该掌握的基本教学技巧;更给了我超过28课时的试教机会,让我能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与全面锻炼,培养了我教育和教学上的独立工作及与人合作的能力。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有很多的体会和领悟:备课时,认真钻研新课程地理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教材,写好完整实用的教案,然后运用我平时学习的教学理论、地

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师范技能,去反复实践。课后总能得到黄老师的耐心指导,在教态、教学方式、方法,以及一些教学细节,一些题目的穿插,与学生的互动,教法与学法的结合等等,都给我一一举例、点评,让我受益匪浅。 实习期间我完成了半本教材的教学,每一节课我都难以忘却:《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河流和湖泊》、《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土地资源》等课题,包括东西干湿的差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黄河的治理、长江的开发、自然资源与我们、土地资源的利用…… 学好一门外语是你增加工资的资本。我们学电子的,不注重外语的学习,只要通过考试就可以,而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用到,特别是当你进入外资企业时,不会外语就无法和老板沟通,那么你干的怎么样?老板根本不知道,那他怎么认可你? 记得我的第一节课:用心准备的第一次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紧张得连课都一直备下来,办公室的好多老师都说要来听一下我这个小老师的课上得怎么样,上课时才发现竟然坐了一整排!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更紧张了!好在我是“课前紧张型”,课刚过三分钟,我便灵活自如了起来。课后老师说,虽然有个别地方和教案相比稍有欠缺,但是总体挺不错的,例子举得也挺好,氛围把握也好。加油!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教学论 期末考试每年的共有范围重点

填空 1.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地理教学的目的是基本,地理课程是实质性,教学媒体是传递 2. 地理学是地理教学论建立和发展的土壤,是地理教学论必然的理论基础 3.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教学论 4.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 5. 地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提出地理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收集证据-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解释)-表达与交流 6.接受式教学模式:复习——导入——上课——巩固——总结 7.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地理学习兴趣是产生地理学习动机的催化剂 地理学习需要是地理动机、兴趣的基础,或者说是地理学习是原动力 8.地理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社会大背景、学校的课程策略、地理教材、地理学习结果、地理教师 绘图 简答 1.现代地理学显现五大特征: 第一,现代地理学是“统一地理学” 第二,现代地理是“全球地理学” 第三,现代地理学是“圈层地理学” 第四,现代地理学是“建设地理学” 第五,现代地理学是“高技术地理学” 2. 传统教育观 新教育观 课程观 学科内容及其进程 教师、学生、环境和教材交互作用的动态统一体 价值观 以知识传授为重点 以促进学生知、能、情意等全面发展为中心 教师观 传授者、主宰者、管理者 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学习者 学生观 教师中心、师主生从 学生中心,学习共同体中互动的学习伙伴 教学观 师教生学、师讲生听 师生“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评价观 重笔试,重结果,重甄别 多元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重诊断、激励、促进发展 3.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初中)

地理科学考研学校排名

地理学的综合排名的学校依次是: A+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 A (14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新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B+(26个)河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中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B (26个)成都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长安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长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鲁东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山西大学,河海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宁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学院,吉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聊城大学 C (18个)华南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重庆交通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华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延边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南昌大学,西南林学院,曲阜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学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 A+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A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新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B+(18个)首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B(17个)广州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鲁东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大学,云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C(11个)广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学院,重庆交通学院,聊城大学,吉林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学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 A+ 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A 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 B+(16个)辽宁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B(15个)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 C(10)浙江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延边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南昌大学,曲阜师范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A+ 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A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B+(18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同济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B(17)新疆大学,长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河海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学院,湖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 C(11个)云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江西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山东可见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下册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 《地理七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22---26课时 授课教师:吴小乐 授课对象:七年级3---8班 课程目标: 1. 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出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认识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 ●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2课时) 第二节自然环境环(2课时)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师范生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关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报告 系(院):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年级:2013级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姓名:XXX 学号:131 前言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方法是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先决条件。一套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学生更好更系统地掌握所学内容。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研究教学法,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总结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对高一年纪学生的预习、听课、作业和复习等学习环节做了如下调查。 一、调查目的 (一)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 (二)分析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 (三)找出改善这种状况的方法。 二、调查对象及其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是南宁第十九中学高一的学生进行整体问卷调查的方式,并选出一些学生进行问答。 三、调查结果 (一)预习情况、方法。 预习是听好课的基础,也体现了学生自学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其中“老师要求预习”和“想起来就预习”的学生大约占45%,而自觉预习的学生只占25%。而大多数学生预习,也只是简单地把课本看一遍,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并找出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的学生则更少。优等生中也有人经常预习,他们预习通常采用找重点和难点的方法,而中等生和差生则至多是看一遍新课内容,很少或只完成老师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以上结果都表明,预习是中学生学习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二)听课情况、方法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途径,中学生自制能力差,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影响学生听课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老师讲课的方式和课堂的活跃气氛,这些因素约占70%。因此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笔记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成绩较好的学生多采用上课记重点的方法,这类学生约占22%,他们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节省大量时间。大部分中等生采用做详细笔记的方法,而差等生则很少或根本不记笔记。基于以上学生听课和记笔记方法上的区别,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听课、记笔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四)作业情况及其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采用“先做后看书”的学生有半数多,而“先看书后做”的比率相对较低,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抄答案。结果表明,中等生和困难生基本采用后两种方式完成作业。先看书能比较清晰地掌握知识点后,再通过作业来检测所学知识,强化对有关内容的记忆,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部分优等生也采用先做作业后看书的方式,既能起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又能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看书查缺补漏,对问题理解得更透彻。 (五)复习情况和方法 此次调查显示,经常复习的学生占大多数,考前复习的比率也较高。复习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点复习不懂或不会的知识,复习方法因人而异,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一位优等生介绍,他每次的考前复习都针对自己知识缺漏的地方,自己做题进行强化。这说明好的复习没有固定模式,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复习。

地理科学专业学习资料

地理科学专业(免费师范)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地理科学专业(免费师范)隶属于地理科学,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1950年开始招生,2007年成为教育部师范生免费教育专业,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市级特色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以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为支撑,依托重庆市级实验(实习)教学中心和完善的3G实验实践教学体系、金佛山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基地等10余实验实习基地,以培养理论素养深厚、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技能突出、乐教适教的地理学基础教育高级专门人才为特色。毕业生主要到基础教育部门、教育管理部门从事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等领域的工作,也能从事资源、环境等相关领域的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要求,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宽广国际视野,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地理教学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地理教育优秀师资、地理研究和管理领域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现代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深入了解国内外地理科学发展及地理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关键问题和新成果;了解相关领域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知道基础的科学方法论,具备基本的地理思维,富有创新精神;掌握资料调查与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具有扎实的教师基本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多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具备应用GIS、ARS和地图分析的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专业素养和教师职业修养,具有从事基础教育地理教学及教育管理的能力。 4.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效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钻研精神和一定的地理教学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地理教学和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具备完整人格、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积极的人际交往意识;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备教育管理的基本素质。

地理科学学院-华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是我国特别是在华南地区地理学基础教育人才、科研及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拥有很好的声誉。地理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52名,其中90%的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超过60%专任教师有海外学习和进修经历。教师中现有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17人,副教授16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名,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和省级培养对象4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学院教师在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 学院已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等4个本科专业。地理学一级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地理科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广东省名牌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 目前学院拥有广东省智慧国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区域环境分析与信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球空间信息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理学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智慧国土与旅游发展交叉平台、华南师范大学热带与亚热带灾害地貌与环境演变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区域与城镇规划研究中心、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地貌与区域环境研究所、热带地貌研究室、行为地理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热带地貌》编委会等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平台。拥有“土地规划”甲级资质和“旅游规划”乙级资质。学院资料室常年订购《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和《地理科学》等多种专业期刊,藏书达3万多册。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课外实践技能的培养,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6个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自然地理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教师编著的多部教材获得国家级精品教材和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先后获得多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我院学生课外实践成果丰硕,并多次获得全国和广东省地理师范技能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等奖项,在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华南地区高校地理文化Presentation大赛和广东省“挑战杯”等各级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学院与美国、英国、德国和港澳台等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设师范和非师范专业,师范专业为地理科学本科专业;2008年开始学院在非师范专业中实行大类招生,2016年将继续实行,设地理科学类,该大类包括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三个本科专业。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只需在专业志愿栏中写大类名称:地理科学类及其代码。入学后,前三学期按照地理科学类修读学校平台课程和地理科学类基础课程,第四学期按规定的专业分流原则和流程选择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进行专业培养。达到毕业和学位要求者,按所选专业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主要培养专业扎实、技能娴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富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卓越中学地理教师。主要开设学科导论、地球概论、地图学、测量学、地质学、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遥感概论、环境学概论、中国区域地理、中国经济地理、世界自然地理、世界经济地理、综合自然地理学、地理教学论、心理学、教育学、应用统计学等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本专业传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 课程编码: 学分:3 总学时:48 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与管理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其它人文科学专业,理工科专业学生可作增强人文素质的选修课。 先修课程:地球科学概论、经济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课程类别为学科基础课,性质为必修课,为双语教学课程。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研究为核心,以文化地理学理论为基础,涵盖经济、人口、宗教、语言、民族、民俗、工农业、政治等诸多内容,且涉及到现实社会中许多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如区域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人口流动、宗教信仰、文化产业化和新经济等。同时,由于它所探索的是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因而受不同空间尺度的影响较大。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还需要人们从发展中来考察人文现象。所以,与一般学科不同,人文地理学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综合特征,在研究视角上又具有鲜明的时空性。由于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综合性和交叉性强,人文地理学对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大有裨益。并且,实践应用较强,发展空间广阔。 人文地理专业基础性强,是形成专业素养、丰富人文知识的重要阵地。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该门课程对地理科学类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丰富与完善、专业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甚至对非地理科学类专业学生人文知识的丰富、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形成也大有裨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人文事象的能力,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当代全球人地矛盾和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地问题有系统的认识和心得体会。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学科体系和发展状况,以及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对人地关系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特点,建立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与框架体系; 理解不同人类社会发展时期人地关系的变化过程、各阶段特点和演变规律,培养学生动态分析问题的能力。 掌握主要人文要素的时空变化和空间差异,以及各部门人文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文化和内涵和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牢固掌握人地关系基础理论,以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和优化协调对策。

地理师范专业实习自我总结

地理师范专业实习自我总结 地理师范专业实习自我总结 师范生实习个人总结 ——三尺讲台展风采,天文地理受青睐 在新河初级中学的两个月的实习期间,我态度认真,勤奋好学,指导老师黄**老师对我倾注了一腔热情和心血,言传身教,精心指导教学,把多年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使我初步领会了在“备、教、辅、复、考”中应该掌握的基本教学技巧;更给了我超过28课时的试教机会,让我能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与全面锻炼,培养了我教育和教学上的独立工作及与人合作的能力。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有很多的体会和领悟:

备课时,认真钻研新课程地理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教材,写好完整实用的教案,然后运用我平时学习的教学理论、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师范技能,去反复实践。课后总能得到黄老师的耐心指导,在教态、教学方式、方法,以及一些教学细节,一些题目的穿插,与学生的互动,教法与学法的结合等等,都给我一一举例、点评,让我受益匪浅。 实习期间我完成了半本教材的教学,每一节课我都难以忘却:《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河流和湖泊》、《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土地资源》等课题,包括东西干湿的差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黄河的治理、长江的开发、自然资源与我们、土地资源的利用…… 记得我的第一节课:用心准备的第一次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紧张得连课都一直备下来,办公室的好多老师都说要来听一下我这个小老师的课上得怎么样,上课时才发现竟然坐了一整排!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更紧张了!好在我是“课前紧张型”,课刚过三分钟,我便灵活自

地理科学学院2020届研究生优秀毕业生评选方法(全日制)

地理科学学院2020届研究生优秀毕业生评选方法(全日制)我院2020届全日制研究生优秀毕业生名额为:上海市级优秀毕业生4名和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4名。我院2019年全日制应届研究生毕业生均可参评。 一、学校总则: (一)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遵纪守法、品德优秀,诚信意识较强和学术道德良好,在校期间未受过处分,无不良信用记录。 (三)按时修完教学计划中的全部学业,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对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国防事业,自愿赴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和艰苦行业等基层和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国际组织就业的毕业生,优先推荐评选。 (五)原则上应获得过校级以上荣誉,或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成绩显著或作出突出贡献。 (六)原则上应获得过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或者荣获校长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宝钢奖学金,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成绩显著或做出突出贡献。 二、学院评选细则: (一)原则上依照学校评选总则。 (二)获得国家级以上专业类竞赛者优先考虑。认定范围: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GIS应用技能大赛,以及其他地理、计算机相关专业类竞赛。 其他竞赛或荣誉表彰由学院评审委员会认定。

(三)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挥先进示范作用、表现突出者予以优先考虑。三、评选程序: (一)学生自主申请(4月15日截止) 符合上述“优秀毕业生的申请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均有资格申请。拟申请的学生登录学生工作信息平台(https://www.doczj.com/doc/a95099842.html,/)进行申请。(申请者在学生工作部网站点击左上角“首页”菜单弹出的“系统登录”,登陆后在“奖助信息区”中,点击“本人奖助学金和荣誉奖励申请或获得一览”进入申请界面,选择要申请的奖学金名称后,点击“新增”按钮,填写有关信息后保存即可。如忘记密码,可以请辅导员老师进行密码初始化。) (二)组织班级学生对申请者进行民主投票,依票数从高到低排序,根据学校下达的名额,按照1:2的比例确定候选人; (三)候选人参加学院评审委员会组织的评审答辩,通过名单公示三个工作日,无异议后,院系负责网上审批及在材料上签署意见。(4月30日截止)(四)校团委推荐的优秀毕业生不占院系名额,但必须符合申请条件并通过院系组织的民主评议及院系评审委员会的审核。 (五)根据学校今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征集大学生参军入伍工作的若干意见》(华师武[2020]1号),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学生,可在推荐“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时予以优先考虑。退役学生未评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但达到毕业条件和学位要求的,可直接推荐为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名额由学校单列,不占院系指标。 (六)院系上交材料(5月13日16:00点截止) 候选人填写登记表(见附件《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登记表》、《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登记表》),用A4纸正反打印,表格格局不要调整,一式两份,填写表述文字要精炼,勿造成表格现有框架范围变化,切勿打印成3页。如届时因受疫

最新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 建设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地理科学专业是我校新建的专业。2008年秋季招收首届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依据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结合专业实际,确保专业课的实践和实训内容与理论教学同步配套,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特制定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一、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立足服务于地理学的师范类本科教学和基本课程实验,并能够逐步服务于地理学科相关的科研任务和实验需要,最终建成为适合当前地理科学本科教学和科研发展趋势的地理学专业实验室。 按照地理学科的专业方向,实验室建设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自然地理方向,二是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其中自然地理方向需要开设试验的课程名称为地球概论(天文学基础)、地质学基础、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环境学概论、水文和水资源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方向主要包括: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 二、实验室数量与名称 为了满足上述各门地理专业基础课程实验的开展,需建设地理学科基础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2个。 (一)6个基础实验室包括:天文—气象实验室,地质—地貌实验室,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水文—环境实验室,手工绘图和测量实验室,地理信息微机室;

(二)2个专业实验室包括:地表过程实验室,遥感与GIS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地理学综合实验的开展,并服务于现代地理学的基本科研。 三、实验室用房面积与基本配置 (一)天文—气象实验室: 1、面积400m2(包括室外,用以进行最基础的天文、气象观测) 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 3、远景目标:建设成为带有天文圆顶、小型气象观测站的天文—气象综合实验室,成为师范大学地理系的特有标志,同时成为地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 (二)地质—地貌实验室 1、面积2×180m2 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标本柜20组,标本陈列桌10张(三)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 1、面积2×180m2 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标本桌10张,实验台10米,空调1台 (四)水文—环境实验室 1、面积180m2 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实验台10米,空调1台 (五)手工绘图—测量实验室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作者:————————————————————————————————日期: ?

地理科学导论 第一章地理学概述 第一节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地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体的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的"理";"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表层空间。更具体的说,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表层中发生的空间尺度的现象、过程、机理和规律等的的学科。 人地关系就成为研究地理学的核心。 ●二、地球表层系统与地理环境 (一)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地球表层的圈层组成主要有五部分的内容: 1.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岩石部分,包括地壳的全部和地幔的一部分。岩石圈的表层还可分为土壤圈和沉积岩石 圈。 2.水圈水圈即指地球表层中的各种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以及岩石、土壤孔隙中的地下水,最大 厚度约20公里左右。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00km3,海洋水占96.5%,面积占71%,陆地淡水占3.5%(其中冰川占1.74%,地下水占1.7%),地表淡水仅占0.6%。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的形式进行周而复始地循环,有其大循环与小循环。 3.大气圈大气圈即指地球的气体部分。从上到下主要分为:电离层——中间过渡层——平流层——对流层。对 流层的厚度约为8—18km,平流层厚度为从对流层顶到50km,中间层为从平流层顶到85km,逸散层为从85km往外的空间范围。电离层又可分为三层,最外的层次称为逸散层,次外层称为暖层. 大气中氮、氧成分占99%(N2占78%,O2占21%),此外还有少量的Ar、CO2、O3、H2O以及微粒物质。对流层中集中了大气成分的3/4,其中99. 9%的大气集中于大气层50km高度以下。 4.生物圈生物圈即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其中绝大多数生物都集中生活在岩 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相互接触交融的地带,大致在地面、水面上下100—200米范围以内。地球上有动物100多万种,植物有34万种,微生物4万种,植物占生物有机质量的90%。 5.人类圈人类圈又称为智慧圈、技术圈、文化圈等,指人类及人类所创造的人工物质环境。"智慧圈"的概念是前苏联 学者维尔纳茨基在1945年提出的。他认为:"智慧圈是地球新的地质现象,在这里首次成为巨大的地质力量。他能够而且应该以自己的劳动和思想改造自己的生存领域,与过去比较是根本的改造" 。人类虽然也是生物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它具有新的,自己所独有的特性,因而,使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圈层与生物圈分开,但是却渗透于自然演化形成的生物圈,二者相互共存。它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对象。 (二)各圈层构成的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是一个整体。各圈层间不是绝对的、彼此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但除了固体岩石圈和大气圈以外,其他圈层也不都是处处连续的。因此对各个圈层的划分应从宏观上、整体上相对的去理解。 1.地球各个圈层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 2.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与物质转换与循环(1)物理循环:大气、海洋的环流及其相关联的热量输送、水分循环;地壳升降、平移运动及其带来的物质、能量循环等过程。(2)化学循环:岩石、矿物溶解成分以及其在土壤中的循环;大洋中的碳酸盐等的沉积过程;大气中氧气的生成与消耗过程。(3)生物循环: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生物之间的食物链等与生命活动相联系的过程。(4)所有这些的循环过程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作用影响到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能量平衡、转化与循环。 (三)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与基本特征 1.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指各要素组成部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的稳定的分布与配置关系。 分层结构:各自然地理要素按照环境条件而发生的垂直方向上的分异,各自集中于地球表层的一定空间部位形成的空间结构。上下圈层结构、表面的垂直地带性。地域结构:地球表层的地域分异,及其形成的地域子系统的次一级地域单元之间通过地域联系而形成的空间结构。包括了自然地域系统、人类社会的政区系统。自然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特征;海陆梯度地带性特征;自然地理区划

师范大学地理专业《世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材料(详细版)

XX师范大学地理专业《世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 1、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地形高低起伏悬殊;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地形结构因州而异。 2、全球大洋(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深度大、高差大;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部分;洋脊贯通四大洋。起伏原因:板块运动 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及其分布规律(填空、选择)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成因、影响 1、厄尔尼诺: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一种信号。主要特征是,从南美洲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至赤道太平洋出现大范围的持续的海水温度升高,时间可达1~2年。它的出现无确定的周期,一般为2~7年。 (成因:南美西岸(秘鲁寒流)反常增温,使其与太平洋西部赤道海域之间的温差减小,导致大气环流减弱。 影响:大气环流减弱,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导致中国的夏季风减弱,雨带推移减弱,于是造成南涝北旱的灾害。) 2、拉尼娜现象:在厄尔尼诺之后出现,也是来自海洋的作用,西太平洋海水温度上升,降雨量增多。(反厄尔尼诺) 3、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研究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是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突出表现。存在于全球热带东西方向的气压反相震荡,即所谓的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与厄尔尼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合称ENSO。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南方涛动指数(SOI)达到最低值,也就是说印度尼西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气压升高,东太平洋气压降低,赤道对流区向东移动。由此带来了全球热带的气候异常和对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和气候的显著影响。人们把这种强烈的海气相互作用现象,称为一次ENSO事件。 第二章 自然带(概念、分布) 1、自然带:自然带也称“自然地带”或“地理地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每一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并有一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型。 2、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主要有以下的基本规律: (1)纬度地带性。各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带状排列,并按经线方向有规律的南北更替的变化。纬度地带性的产生,主要是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不同纬度的地带,不仅热量条件不同,而且水分条件也有差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和自然景观。 (2)经度地带性。自然带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逐渐更替,大体上与经线相平行伸展成条带状。它的产生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必需具备一定的热量条件。 (3)垂直地带性。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这种垂直的气候变化影响到生物、土壤也相应发生垂直变化,因此形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对某个具体的山地来讲,它总是处在一定的纬度带内,因此纬度地带性也必然给它打下烙印。此外,山体的高度、走向、坡向以及海陆位置等也对垂直地带性变化有重要影响。

地理科学专业介绍.

地理科学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基础厚实、特长显著,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娴熟的操作能力,能从事中学地理教育和地方国土、环保、规划、水利、气象、旅游等部门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学校新的定位,着力构建两年基础、一年专业、一年实践的“211”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不仅是省级品牌专业,也是正在立项建设中的国家特色专业。办学理念先进,特色明显,师资雄厚,设施齐备,人才培养质量高,学生就业前景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强,在同类专业中具有一定优势。 二、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在职教师人数16人,其中博士11人,专业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在襄樊学院各专业中平均学历最高。另外,还聘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和隆中学者。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 三、硬件设施 本专业己建有7个基础实验室、1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特色研究所。7个基础实验室包括:天文观测实验室、地质标本实验室、水文与地貌实验室、地图与测量实验室、流域过程实验室、地理教具制作 实验室和一个气象站。1个GIS专业实验室和汉江研究所,良好办学条件,为学生学习、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专业发展前景 本专业坚持以学生为本,十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切实解决学生的困难,谋求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核心利益,为学生的就业、考研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当前国家比较紧缺的专业,近十年来,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考研率也达到了30%左右。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在国家

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一部分毕业生成为了国家栋梁之才,他们中有成功的企业家,有知名的学者(其中10位获得博士学位,有教学的名师,有优秀的政府官员……。 作为正在建设中的“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的大力扶持,为本专业发展带来一个良好的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几代地理人的努力,地理科学专业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