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实证研究方法及过程解读_以_自杀论_研究为例_库少雄

社会学实证研究方法及过程解读_以_自杀论_研究为例_库少雄

社会学实证研究方法及过程解读_以_自杀论_研究为例_库少雄
社会学实证研究方法及过程解读_以_自杀论_研究为例_库少雄

2013年第2期山东社会科学No.2

总第210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10社会学实证研究方法及过程解读

———以《自杀论》研究为例

库少雄童玉英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本文从实证社会学研究的一般步骤———选题、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及得出结论五个环节陈述了社会学经典著作《自杀论》的研究过程,并简述了其主要研究内

容和研究结论,对该经典著作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

[关键词]《自杀论》;研究过程;研究内容

[中图分类号]C91-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3]02-0073-05

自19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1798 1857)在《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首次提出社会学一词以来,社会学已经成为一个逐渐引人关注的独立学科。孔德是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他认为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现象范围之内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摒弃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所研究的那些所谓绝对的、终极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抽象本质。①长期以来,社会学研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论倾向,即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不同的方法论指导下的具体研究方法相应不同。随着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证主义方法论仍占据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主流阵地。

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强调研究方法及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和客观性。这些特点在社会学研究过程方面有具体体现。实证社会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题、研究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本文以社会学实证研究的经典著作《自杀论》为例,通过剖析《自杀论》的研究过程和方法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自杀论》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E·杜尔克姆(Emile Durkheim,1858 1917)的经典之作。杜尔克姆是当代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是社会学研究史上第一个通过收集、整理、分类、计算、比较社会调查(主要为官方的统计)资料和数据并用科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的社会学研究者。其代表作《自杀论》第一次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自杀放在社会学的显微镜下进行分析,把社会学方法的主要原则运用于经验的材料进行实证研究,是实证主义思想的首次完备体现。

一、选题

选题是进行社会学研究的第一步。通常认为选题有这样几个标准:重要性、创新性、可行性和最佳性。自杀向来是个敏感而棘手的研究课题,人们曾经从生理、地域和种族等不同角度进行过探讨,也零零散散得出过一些结论。杜尔克姆则从社会学角度对自杀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在当时是极具创新性和挑战性的选择。当时的自杀率在欧洲各国均有上升之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该选题又是很有意义的。

杜尔克姆之所以研究自杀现象,其意图有二:一是通过具体分析自杀现象,来贯彻和验证他的方法论原则,为社会学家具体考察社会事实提供一个标准的实证研究范例。“因为集中地研究这一题目,我们可以发

收稿日期:2012-08-07

作者简介:库少雄(1964—),男,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社会工作。

童玉英(1975—),女,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研究方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反思与发展:迪尔凯姆《自杀论》研究”(批准号:12YJAZH048)的阶段性成果。

①黄小宴:《论孔德的实证哲学在科学管理中的体现》,《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现真正的规律,从而表明社会学比其他思辨的论证更具有揭示事实本质的可能性。

”①;二是因为自杀率的变化可以反映社会团结状态的变化,

自杀率升高是社会危机的症候之一,对它的研究将帮助了解欧洲社会正经历着的全面失调现象的原因,同时还可能开出救治的药方。

②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在《自杀论》导言部分,作者首先对研究的核心概念“自杀”进行了解释和界定。正像作者指出的那样,“自杀”的涵义尽人皆知,给它下定义似乎多此一举。其实社会学的众多研究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当研究涉

及到一些日常生活中人们耳熟能详的事物或现象时,

似乎人人都知道其含义。然而在实证社会学研究中,给这些概念进行明确的含义界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者提出

“我们的首要任务即是在自杀这个名义下确定我们要研究的事实的顺序”

③。人们通常将自杀定义为行为者自身完成的主动的或被动的死亡行为。而在给自杀下正式定义之前,杜尔克姆首先排除了由幻觉造成的死亡以及与动物自杀有关的因素(无意识的反应,它们预先并不知道会导

致死亡的结果),认为

“自杀一词可用于任何一桩直接或间接导源于受害者自身主动或被动的行为且受害者知道这一行为的后果的死亡事件”

④。结合这个定义,作者还列举了几种不符合此自杀定义的死亡类型,使读者对自杀概念有更清晰且具体的了解。

(二)分析单位

如果说通常提到自杀时人们一般想到的是自杀者的个人行为的话,

杜尔克姆的自杀研究另一创新之处就在于他从一开始就将自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社会层面而非个体层面进行研究。在这种研究中,作者更

多地分析和研究另一个重要概念—

——自杀率。杜尔克姆列举了大量反映自杀率的数据后指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个社会都有特定的自杀倾向,

这种倾向的相对程度是由自愿死亡总数与各个年龄段及不同性别的人口之比来衡量的。我们将这种数据称

为所研究社会的典型的自杀死亡率。一般是按10万或100万人口的比率来统计的”

⑤。这一社会层面的分析单位决定了作者其后研究和分析整理数据的方法,即比较不同社会群体的自杀率差异而非不同社会个体之间的自杀差异。因此作者确立的分析单位是社会集团而非个人。

(三)研究假设的提出

分析社会现象的原因和功能是社会学研究的两大任务。在杜尔克姆研究自杀现象之前,关于导致自杀的原因或者因素主要有两种观点:心理论和自然论。在杜尔克姆看来,每一社会群体的自杀倾向既不能由个人的生理-心理构成,也不能由外界环境的状况来解释,自杀倾向取决于社会因素。这样,他就面临着双重

的假设研究任务:否证关于社会现象的心理论与自然论;实证自杀现象的社会论。

⑥三、资料的收集

杜尔克姆想找出人们自杀的原因,然而,要对自杀现象进行实验研究,显然是不可能的。进行调查研究和实地研究也都是行不通的。在现实生活中,有关自杀的统计资料却唾手可得,于是他选择文献法对这些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即研究第二手文献材料。他及研究者在司法局和统计局查阅了法国等12个欧洲国家的26000名自杀者的档案材料。资料包括如下一些和自杀者相关的变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数、宗教信仰、自杀时间、自杀方式等。除了单个自杀者的资料以外,杜尔克姆同样运用文献法收集了与之相关的其

它统计资料,

如这些国家总人口的死亡率等。作者收集的大量资料大多是数字形式的定量材料,这些具体详实的材料为作者在其后的研究中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和论证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四、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阶段是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者实证研究方法的具体体现,即是进行具体的假设检验的部分。尽管收集到了大量单个自杀者的材料,但杜尔克姆并没有采用对自杀者个案进行定性描述的分析

①②③⑥[

法]杜尔克姆:《自杀论》,冯韵文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页。候钧生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1页。④⑤[

法]杜尔克姆:《自杀论》,钟旭辉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4、9页。李文华

:《从迪尔凯姆的〈自杀论〉看“实证”和“否证”方法的统一》,《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1期。

方法,而是采用了当时在社会学研究中少见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当时尚不成熟的统计计算技

术进行了自己独特的补充。这也是《自杀论》被称为实证主义社会学经验研究典范的原因之一。

这一部分包括“破”和“立”两个部分,在破的部分,杜尔克姆通过对大量数据实例的比较分析,证明了非

社会因素不是影响社会自杀率的根本因素。立的部分则利用详实恰当的数据表格阐述了宗教、家庭等社会因素对社会自杀率的影响。

(一)破

1.自杀与精神变态

针对许多精神病学家认为

“自杀是精神失常的表现”这一说法,作者从几个方面用事实反驳了这一观点。(1)所有的统计资料都证实,在精神病院里,住院病人中女性略多于男性。由此推理,在某个时期,女性的精神病患者多于男性。但是,作者接下来引用的奥地利等七个国家不同时期自杀人口总数中男女比例数据都证明,实际上女性自杀率明显低于男性。

(2)不同信仰精神失常比例与自杀率的比较

从精神失常者比例来看,犹太教徒中的精神错乱病人要比其他教徒中多得多(如1858年西里西亚每千

人中精神失常人数为1.55,

而新教仅为0.74,天主教仅为0.79)。①如果说自杀率与精神错乱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的话,那么犹太教徒的自杀率就必然高于其他教徒的自杀率。然而,恰恰相反的是,犹太教徒的自杀倾向却是很微弱的。这进一步从宗教群体方面否定了精神病患病与自杀率之间的因果关系。

(3)不同年龄精神失常比例与自杀率的比较

作者对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国家里精神病患病率与自杀率进行比较,也发现两者的变化不存在规律性联系。在所有的国家里,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从童年到老年),自杀的倾向是逐步增强的,而在壮年时期更经常地突发精神错乱(引用他人的研究)。如果自杀率与精神错乱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的话,这种统计结果同样也是无法解释的。

2.自杀与种族、遗传

有一种观念认为自杀倾向与个人身心状况有关,

果真如此吗?统计资料表明,自杀率确实因种族而异,是否可以因此认为自杀和某种身体素质有密切的关系呢?为了否证这个假设,杜尔克姆对欧洲三大族系日尔曼民族、克尔特-罗曼人、斯拉夫人的自杀现象进行了分析比较。他比较了分布在不同国家(社会)的同

一种族(如日尔曼种族)人群的自杀倾向,

结果差异很大。再如根据奥地利各省自杀与种族数据的比较,看不出种族对自杀的任何影响,

进一步分析发现当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时,他们的自杀倾向大体上是相同的。

3.自杀与天象因素

人们曾认为气候和季节性气温对自杀产生影响,从欧洲不同纬度地带自杀率差异看,似乎最易发生自杀的地区是欧洲最温和的地区,气候及气温是否与自杀有必然的联系呢?杜尔克姆引用了意大利自杀的地区

分布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1870年以前意大利北部省份自杀率很高,其次是中部,再其次是南部,似乎自杀率随纬度降低而降低,

但稍后年份的数据却显示中部成了自杀率最高的地区,原来是因为1870年意大利首都罗马被占领而迁至该国中部,导致中部自杀率的上升,与气温实则无关。

4.自杀与模仿

杜尔克姆指出,模仿首先必须要有被模仿的对象,如果自杀现象可以被模仿,那么被模仿对象的所在地就应该是自杀的中心地带(如首府和大城市),而离中心越远,自杀率就应该越低。但是,从实际调查到的自

杀分布图形上看,

自杀根本不是围绕某些中心发生,并且从这些中心均匀地扩散开来,而是以差不多同样的数量成批发生的,

没有任何中心。②在这一部分,作者采用了精辟的否证方法,从精神病、种族遗传这些心理因素及气候与气温这些自然因素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否定了它们与自杀的因果关系,即自杀并非由这些非社会因素所能解释,从而为本书下面的实证研究做了铺垫。

(二)立

①②[

法]杜尔克姆:《自杀论》,钟旭辉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0页。[

法]杜尔凯姆:《自杀论》,冯韵文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08页。

作者在用具体而恰当的事实对几个非社会因素与自杀的关系进行了澄清之后,研究的重点内容在于“立”的部分,即从社会层面分析自杀现象,从宗教、婚姻状况等多个变量出发,分析了影响自杀率的各种社会原因及自杀的社会类型。

1.各种社会群体的自杀率差异及其原因

在可能影响自杀率的各种社会因素中,作者按照宗教、婚姻状况等多个标准将社会人群分成不同群体,再通过各种群体自杀率的比较分析这些变量对自杀率的影响及其原因。

(1)宗教与自杀率

从收集的资料来看,无论是在不同宗教国家,还是在同一国家不同省份,“在任何地方,新教拥有比其他教派多得多的自杀者,且绝无例外”,“犹太教徒的自杀倾向不如新教徒那样强烈。在一定程度上讲,它还低于天主教”(除个别例外)。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作者从不同教派的本质中寻找原因,发现“天主教与新教的唯一一个本质差别是后者比前者在更大程度上允许自由探索”。“新教强调个人主义性质”,“这与天主教不可分割的统一性形成对照”。“我们因此得出结论,新教自杀之所以较多是由于它不像天主教结合得那样紧密。”②随后作者又以英国、德国、意大利等不同国家不同教派自杀率的差异事实进一步证实了宗教对自杀的影响。

(2)家庭(婚姻状况)与自杀率

仅从是否已婚与自杀这两个变量的关系看,似乎未婚者自杀少于已婚者,而且似乎人们也能找到解释这种说法的理由。但作者很快指出,这种推理是荒谬的,这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变量关系。为了澄清婚姻状况对自杀的影响,作者引入了第三变量“年龄”,因为大量的未婚者年龄在16岁以下,而当时16岁以下少年儿童的自杀倾向并不明显,所以将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也算作未婚者,实际上是人为降低了未婚者的自杀倾向,因而自杀减少是由于年龄带来的而不是因为他们未婚。排除了年龄的干扰后,作者得出了更符合事实的结论:已婚者自杀率高于未婚者。

为了更好地把婚姻状况对自杀率的影响从其他诸多因素中分离出来,杜尔克姆采用的方法是单独统计每一年龄组的自杀比率,如把25岁到30岁的未婚者和同龄的已婚及鳏寡者作比较。他引用了1871年至1885年奥尔登堡大公国各年龄及婚姻状况的自杀数字及法国1889年到1891年各年龄婚姻状况自杀统计数字,并在每个年龄组中附上“生存系数”(指一组和另一个年龄相同的组相比较自杀率少多少)。数据表明鳏寡者自杀率比已婚者大,但一般来说却小于未婚者。另外,已婚或鳏寡者中男女的生存系数不同。可以说已婚对自杀有一定的免疫力。

在家庭中对自杀趋势起积极影响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杜尔克姆从妻子和丈夫的婚姻组合和有子女的家庭组合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即单独考察无子女的婚姻家庭和有子女的婚姻家庭,发现“当婚姻带来子女时,已婚男子的生存系数几乎增加1倍”③,另一方面的数据也显示带子女的鳏夫比无子女的丈夫的处境要好。可见在一般情况下,已婚者的免疫力不是由姻亲关系所致,而是由家庭关系所致。在这一部分,作者指出家庭与宗教团体一样,是一种预防自杀的有力武器。即家庭越团结,越有对自杀的免疫能力。

(3)政治团体与自杀率

19世纪在法国产生的所有革命在发生时都使自杀数量减少。从1848年到1849年,在法国发生的危机扩散到全欧洲,各地的自杀数量都减少了,而且在危机变得越来越严重的时候,自杀的减少也越来越明显。而国家之间的战争带来的效果与政治风暴一样,如1866年,奥地利和意大利之间爆发了战争,两国的自杀率都降低了14%。作者对此的解释是社会的大动荡和全民战争使全民为了共同目标一致行动起来,至少可以在一段时期内使整个社会更加融合,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可见,“自杀与政治团体的融合程度成反比关系”④。

2.自杀的社会原因及社会类型

作者在分析了不同社会群体自杀率差异的同时,从社会层面分析了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并根据自杀原因的不同将自杀分为三种类型: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和动乱型自杀。

(1)利己型自杀

在分析宗教、婚姻、政治团体等变量与自杀的关系时,作者得出了以下结论:自杀与宗教团体的融合程度成反比关系;自杀与家庭关系的融合程度成反比关系;自杀与政治团体的融合程度成反比关系。作者认为宗

①②③④[法]杜尔克姆:《自杀论》,钟旭辉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1、113-115、142、165页。

教团体、家庭团体和政治团体之所以能产生自杀的免疫功能,其原因由三种社会团体所共同的某种性质决定,那就是:它们都是紧密融合的社会团体。由此作者得出下面的一般性结论:自杀与由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团体的融合程度成反比关系。由此作者形成了一个概念———利己主义,即“牺牲社会自我而极度地强调个人自我的状态,并将把那些由于极端的个人主义而产生的这种特殊的自杀类型叫利己型自杀。”①由此可以解释前面提出的问题,如新教自杀之所以较多是由于它不像天主教结合得那样紧密。

(2)利他型自杀

如果说利己型自杀是由于极端的个性导致的话,那么对个性的限制也会导致同样的后果。当社会的介入太多时,自杀也随之增加。作者随之提出第二种自杀类型———利他型自杀,即是社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强加在自杀者身上的。如随从必须与酋长同死,仆人必须与王子同死。利他型自杀与利己型自杀有本质区别,利己型自杀是由于极端的个性化造成的,而利他型自杀则是由于个性的极端退化造成的。因而又可以这样定义利他型自杀———“由于极端的利他主义而产生的自杀现象”②。

(3)动乱型自杀

作者首先列举了几个国家在经济危机期间的自杀数字,似乎经济危机会激发自杀倾向。随之引用的事实很快否定了这一说法,因为价格下降时期自杀人数并没有减少,而且那种骤然加速国家繁荣的幸运转机对自杀的影响也和经济危机一样。作者指出工业和金融危机之所以使自杀率提高,并非由于贫穷的加剧,因为繁荣的高峰期也有同样的效果,而是由于它们是危机、动荡,打乱了旧有的秩序。任何打破平衡状态的动荡,实际上都是使自杀率增加的一种因素。“动乱是自杀的一个固有的并且特殊的原因”,这种由于动乱导致的第三种自杀来源于人类行动缺乏规范以及由此引起的痛苦,作者将这种自杀命名为“动乱型自杀”③。作者还指出所谓动乱并不仅仅指经济上的动乱,还包括家庭动乱(如丈夫或妻子故世、离婚等)。

接下来作者描述了三种自杀类型的特征及其关系。利己型自杀总的特点是压抑、被动,表现为忧郁的消沉或伊壁鸠鲁式的冷漠。而利他型自杀由于是激烈感情动荡造成的,故而要付出一些能量。第三种自杀则与第一种不同,因为他们的行为从根本上讲是由激情决定的,与第二种也不同,因为主宰他们最后时刻的激情完全是另一种类型,它既不是宗教、道德或政治的信仰和热情,也不是争强好胜的情绪,而是绝望引起的愤怒和其他情感。

在现实生活中,几种自杀形成的特征可能在同一起自杀中表现出来。它们还会相互加强,各种截然不同的狂热会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以各自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来升高这个人的体温。约翰逊将他的上述观念概括为以下命题:当社会整合度较低时,利己型自杀和动乱型自杀率就高,当社会整合度过高时,在某些条件下,利他型自杀率就高。④

五、结论、讨论

在分析了自杀的概念、种类和规律后,作者在自杀的社会因素、自杀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及预防自杀的措施等方面对自杀现象进行了讨论。

(一)自杀的社会因素

杜尔克姆认为自杀从其基本因素上讲是一种社会现象,因而社会自杀率只能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解释。在任何时候,社会道德规范都是自杀的动因。每个人都处于一种驱使自我毁灭的力量压迫下,不过这种力量有大有小罢了。

(二)预防自杀的措施

杜尔克姆认为镇压手段和教育对预防利己型自杀的效果有限,只有加强集体的统一性,使个人置于集体的保护之下,才能有效地预防利己型自杀。而具有这种功能的集体既不是政治团体,也不是宗教团体,只可能是职业团体或协作团体。协作能为个人创造环境,使他逃离道德的孤独状态,所以,只有职业团体才能胜任这项不可缺少的任务。

(责任编辑:陆影luyinga1203@163.com)

①④②③[法]杜尔克姆:《自杀论》,钟旭辉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66、178、217页。

[美]P·约翰逊:《社会学理论》,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241页。

河南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和答案

精品 试卷代号:8884/6318 座位号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社会学概论 试题 (开卷) 2008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从功能上来说,社会群体是能够满足人们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和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的集合体。 2.古典科学组织理论主要侧重对静态组织结构的研究,重视组织经济效率的协调,认为组织是由合法的管理权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机械性系统。 3.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计划和市场是经济制度的__________________。 4.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5.19世纪30年代,孔德在__________________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

概念。 6.马克思主义认为,贫困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平等。 7.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这些国家的现代化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这些国家的现代化__________________。 8.对越轨的分析,生物学的观点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学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学则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所谓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格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即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观念、态度、习惯等;二是__________________,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初级群体 2.社会流动 精品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B) A.《原强》B.《群学肄言》C.《社会学原理》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B) A.齐美尔B.达伦多夫C.韦伯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C) A.符号B.规范C.礼俗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D ) A.偶发群体B.社会类属C.次属群体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A) A.博物馆B.图书馆C.俱乐部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A) A.水平流动B.向下流动C.向上流动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A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D) A.偶婚制家庭B.伙婚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D ) A.巴纳德B.涂尔干C.科塞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A ) A.文化元素B.文化集丛C.文化模式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C) A.实证主义B.非实证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C ) A.社会动力学B.社会静力学C.社会进化论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A ) A.主动性B.自觉性C.互动性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B ) A.工作单位B.家庭C.社区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C) A.利益B.需求C.生产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B) A.社区B.群体C.家庭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B ) A.组织的目标B.权力的划分C.组织的结构D.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A ) A.经济生活B.社会化C.社会控制D.社会参与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B ) A.生产关系B.社会关系C.组织D.人的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社会学概论》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0分) 1.帕森斯是( )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 B.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2.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 )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 B.符号互动理论 C:镜中我 D.印象管理理论 4.( )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A.关系资本 B.社会资本 C.经济资本 D.人力资本 5.社会学家( )提出了中层理论。1 A.帕森斯 B.默顿 C.韦伯 D.福柯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 A.城乡融合 B.城市贫民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二元结构 7.人们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流动,这种流动是( )。 A.代内流动 B.水平流动 C.垂直流动 D.代际流动 8.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这种社会控制方式属于( )。 A.伦理道德控制 B.强制性社会控制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和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C.《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 会学》一书( 1902 年)。 B 章太炎 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 C 孔德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 C 斯宾塞 5、严复将斯宾塞的( C)译作〈〈群学肄言〉〉。C 社会学研究 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 D ),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 美 国 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 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 年( 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 9、 1913 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 上海浸洗学院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 享乐主义 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D 继续 社会化 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D )D 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 B 再社会化 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 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 C )最早提出来到。C、滕尼斯 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B )B、两人以上 18、(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B、血缘家庭 19( 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 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21 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 B)。 B 、社会分工。。 22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 B)。 B、韦伯。 23 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A、索罗金。 24 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 D) D、事实不平等。 26 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 B) B 阶级分层。 27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 ) A 、等级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 ) A 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9 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B) B 滕尼斯 30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D) D 城乡协调发展 3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B 逆城市化 3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 C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 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33 风俗、习惯、道德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_B_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B、社

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答案

2016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二、 1. 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 C ) 三、A.历史唯物主义 B .辩证法? C .阶级斗争理论?D .政治经济学? 四、 五、2. 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 A ) 六、A.法兰克福学派? B .芝加哥学派? C .哥伦比亚学派?D .功能学派? 七、? 八、3. 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C )? 九、A.预测性功能? B .规范性功能? C .解释性功能? D .描述性功能? 十、 十一、4. 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B )? 十二、A.文案法? B .普遍调查? C .实地实验? D .问卷调查? 十三、 十四、5. 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 D ) 十五、A.访谈法?B .典型调查?C .观察法? D .个案研究? 十六、十七、6. 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 A )

十八、A.定量分析? B .定性分析?C .实地研究?D .非介入性研究? 十九、? 二十、7. 在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 A )?二十^一、A实体性社会结构? B .关系性社会结构 C .规范性社会结构?D .整体性社会结构?二十二、二十三、8. 人口数量通常是指( B )? 二十四、A人口素质?B .人口规模?C .人口结构?D .人口分布?二十五、 二十六、9. 人们直接感受文化多样性时的心理现象被称为( C )? 二十七、A文化冲突? B .文化边际? C .文化震惊?D .文化排斥?二十八、 二十九、10. “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 D )? 三十、A.吴文藻B .孙本文? C .李达? D .费孝通?三十一、 三十二、11. 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C )? 三十三、A反向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C .重新社会化?D .基本社会化? 三十四、

电大社会学概论(专)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电大社会学概论(专)形成性考核答案 图示说明--恭喜,答对了!--抱歉,答错了!--您选择了此项 [第1题](单选题)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第2题](单选题)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赶时髦 B.抢购 C.春游 D.球迷闹事 [第3题](单选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第4题](单选题)“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第5题](单选题)“社会”一词源于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第6题](单选题)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第7题](单选题)“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第四卷中提出来的。 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是什么》 C.《实证哲学教程》 D.《社会学原理》 [第8题](单选题)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第9题](单选题)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A.一人以上 B.两人以上 C.三人以上 D.四人以上 [第10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集体行为的基本特征的是 A.非组织性 B.突发性 C.反常性 D.冲突性 [第11题](多选题)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A.双方需求的互补性 B.态度的类似性 C.双方距离的远近 D.交往的频率 [第12题](多选题)以下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是 A.家庭 B.学校 C.邻里

国开《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题库汇总

答案+我名字 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其中包括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秩序等功能。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艾兹奥尼将社会组织分成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和规性组织等三类。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业缘群体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社会群体形式之一。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初级社会群体成员之间主要的互动方式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互动,这种交往是暂时性的。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不是一种社会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关于社会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多样性 B. 综合性 C. 复杂性 D. 变动性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7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根据越轨行为的特征,越轨行为分为正向越轨和负向越轨行为。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8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解释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的理论是() A. 失理论 B. 手段-目标论 C. 亚文化群体论 D. 标签论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9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是()。 A. 社会分化 B. 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 C. 垂直分化 D. 水平分化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10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一个人因为在公司基层岗位表现突出,被晋升为领导岗位,因此需要到总公司接受岗前培训。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A. 特殊社会化 B. 重新社会化 C. 再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11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家长制会极促进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主不应把人看作被动的,而应该努力启发人的积极性。 选择一项: 对 错

最新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河南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 8884 座位号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社会学概论 试题(开卷) 1月 一、 填空题( 每题1分, 共20分) 1.群体层面的社会关系能够分为三个方面, 即 ( ) 、 ( ) 和 ( ) 。 2.一般说来, 正式群体是社会稳定的 ( ) , 非正式群体则能增强 ( ) 。 3.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

计划和市场是经济制度的( ) 。 4.孔德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 问题, 涂尔干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 问题, 二者在精神上有一脉相传的关系。 5.文化具有如下特征: ( ) 、( ) 、同享性、象征性、传递性和变迁性。 6.马克思说,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 ) 的总和。 7.关于社会问题, 社会解组论认为, 造成社会解组的根本原因是( ) 、人口的迁移、都市化的加速以及( ) 。 8.集合行为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 。 9.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核心是划分社会层次结构所必须依据的三个标准, 即( ) ; ( ) ; ( ) 。

10.所谓城市化, 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是( ) , 二是( ) 。 二、 名词解释( 每小题4分, 共12分) 1.社会资本 2.集合行为 3.全球化 三、 判断题( 首先判断正误, 然后说明理由, 每小题8分, 共24分) 1.一般来说, 非正式群体, 群体成员之间缺乏持续的相互交

往活动。 2.继续社会化往往着眼于人的改造, 具有强制性。 3.社会控制在一定条件下, 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会起阻碍作用。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 语言 B 思维 C 劳动 D 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5、文化是指( D )。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 B 莱格 C 米德 D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 朋友谈心 B 观众看电影 C 顾客的摩肩接踵 D 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 C ),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 主体 B 形式 C 性质 D 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D )。 A 冲突 B 竞争 C 合作 D 顺应

1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13、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 复式角色 B 角色丛 C 实际角色 D 自致角色 1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1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1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17、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 形式运算 B 具体运算 C 感知运算 D 前运算 1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学知识,这种现象是( D )。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 规模小 B 人际关系密切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2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2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A 交换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奉献关系 23、管理学家( C )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社会学概论机考试题

?[单项选择](1/32)、社会学这门学科在19世纪的()发轫了。(2分) ? A 、亚洲 ? B 、美洲 ? C 、南美洲 ? D 、欧洲 ?我的答案:D ?[单项选择](2/32)、()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2分) ? A 、米德 ? B 、埃里克森 ? C 、库利 ? D 、弗洛伊德 ?我的答案:D ?[单项选择](3/32)、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这一假设属于( )(2分) ? A 、符号互动学 ? B 、常人方法学 ? C 、结构功能论 ? D 、社会交换论 ?我的答案:B ?[单项选择](4/32)、核心家庭中包含两种最基本的家庭关系:夫妇关系和( )(2分) ? A 、长辈关系 ? B 、亲戚关系 ? C 、亲子关系 ? D 、亲人关系 ?我的答案:C ?[单项选择](5/32)、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2分) ? A 、超城市化 ? B 、过度城市化 ? C 、逆城市化 ? D 、城市化 ?我的答案:D ?[单项选择](6/32)、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2分) ? A 、帕森斯 ? B 、丁伯根 ? C 、斯宾塞 ? D 、库利 ?我的答案:A ?[单项选择](7/32)、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这种划分方法是()。(2分) ? A 、按社区地域广狭分类 ? B 、按社区中人群大小分类 ? C 、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

? D 、按人们的主要活动分类 ?我的答案:C ?[单项选择](8/32)、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2分) ? A 、社会制度 ? B 、社会行动 ? C 、社会结构 ? D 、社会秩序 ?我的答案:A ?[单项选择](9/32)、我国职业分层的基本特点是:职业地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2分) ? A 、专业化的程度 ? B 、职务 ? C 、报酬的高低 ? D 、社会声望的高低 ?我的答案:A ?[单项选择](10/32)、对全球化表述错误的观点是( ) 。(2分) ? A 、全球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出现矛盾和冲突的过程 ? B 、全球化是一个单维度的过程 ? C 、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相统一的客观要求 ? D 、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我的答案:B ?[判断](11/32)、在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孔德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一术语。(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A ?[判断](12/32)、齐美尔认为各种社会现象、结构和过程最终都是人们之间具体互动的反映。(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判断](13/32)、家庭这种群体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具有满足人类个体和社会需求的一定功能,同时家庭的这种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会发生变化。(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A ?[判断](14/32)、韦伯的科层制是纯粹理想型的。(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A ?[判断](15/32)、城市社区亦即现代社区(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B

电大2019春《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答案

电大2013春《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综合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 2.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理论学、经济社会学、应用社会学) 3.根据交往的性质,把社会交往分为(竞争、合作、冲突、顺应)四类 4.中国农民的生活特征有(节奏慢、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高) 5.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三种形式 6.社会化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阶段) 7.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特点是(破坏性) 8.集体行为的特征有(非织织性突发性反常性) 9.从家庭结构角度,常把家庭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它家庭) 10.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有(普遍性变异性相对稳定性阶级性) 11.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概念家庭规则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 12、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是(社会控制)现象 13、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声望权力) 14.解释社会分层的三个理论(功能论需要论天才论) 15、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现实性强集体的产物大众传播) 16.社会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垂直流动) 17、社会流动按流动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 18.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项内容 19.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 20、我国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家长制管理较为普遍行政因素干预管理重人性轻规则) 21.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有(通过一手续加入的成员固定的目标规范性章程权威的领导体系必要的物南设备) 22、就形态而言,整体目标较为(.宏观概括笼统)部门目标较为(具体明确) 23、解释贫困问题的理论有三种(.贫穷的恶性循环论贫穷文化论社会环境剥夺论)。 24、为了说明自我意识的特征,(库利)引入了“镜中自我” 25、(米德)是符号相互作用的开创者 26、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制、种姓制、阶级) 27、失业有(显性失业、隐性失业)两种存在形式 28、在研究现代化问题中有一个突出的机构(罗马俱乐部) 29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1891) 30、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把目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称为(第三次浪潮) 31、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Y理论) 32、人的社会需要是作为本教科书(逻辑起点) 33、邹衍认为历史的发展按(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 34、社会的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35、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动物最多是搜集,而人则能从事生产) 36、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37、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38、霍桑实验得出的注明结论:人是(社会人)39、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家庭制度经济制度) 40、社会保险是对(未来风险)的预防,社会救助是对(现实贫困)的救济,社会福利提供的是(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 41、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42、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失调、(人与环境关系)失调两个方面 43、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44、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45、派生的社会制度包括(政治制度宗教制度教育制度) 46、需要的特点包括(需要的必然性需要的客观性需要的社会性) 47、实现城乡融合的途径有以下三个观点(优先发展农村优先发展城市城乡的一体化发展) 48、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声望、权力) 49、(人际关系亲密)是初级社会群体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5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 二、单选题 1、“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库利)。 2、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马斯洛)。 3、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 4、“工作安定”属于哪一种社会需要(安全的)。 4、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春游)。 6、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的矛盾)。 7、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城乡对立)。 8、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创新)。 9、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的是(环境问题)。 10、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11、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来的(丁伯根)。 12、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社会科学家是(韦伯)。 13、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非正式控制)。 14、我国的基本国策的是(计划生育)。 15、“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的观点(社会进化论)。 16、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为(水平流动)。 17、“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享乐主义) 18、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米德) 19、《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托夫勒) 20、提出社会失范论的是(迪尔凯姆) 2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社会均衡论) 22、人文区位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的 23、一个人同时担当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 24、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2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继续社会化) 26、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不充分就业) 27、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的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依附理论)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1、简述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 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其特征有整体性、综合性、广泛性、就用性、多样性、开放性、阶级性、敏感性、国度性、宏观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2、简述社会学研究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 首先,社会学这门学科还比较年轻,资料的积聚和理论的概括都未达到成熟阶段。各国大都在从事“本土社会学”的研究。因此,社会学家在解决社会学研究什么的问题时,不得不受其影响,产生各种“独特”的意见。再次,社会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各派社会学家往往只能涉猎其中某些领域,如此各种意见表达各异,甚至有很大的分歧。最后,由于学科的深化,学者们的认识发生变化,会不断地对前人的研究加以修正,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述。 3、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但二者又不是对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起着指导作用,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而社会学的积极发展及其科学研究成果,将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一个源泉。 4、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所提供的科学的社会知识,实际上是现代国家的公共常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有: (1)了解自己。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该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2)职业准备。社会学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或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和性能。 (3)日常决策。社会学观点和知识能够帮助人们对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机遇,作出比较合理的决定,使个人在事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4)正确对待变革中的世界。社会学从社会整体角度观察问题的方法,有助于人们树立整体观念,把变革中的世界的脉搏,保持清醒的头脑。 5、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各自的社会学思想是什么? (1)孔德,其思想主要包括研究方法,认为必需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三阶段法则;科学层次;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2)斯宾塞:其主要理论有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3)涂尔干: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并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求。并注重功能分析。 (4)韦伯:他主张解释性社会学,合理性是其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并提出了理想类型和科层制。 (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6、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1)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与经验事实不同。 (2)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的概括和抽象,因此它具有使自己离开现实而又以此起到认识现实的作用。 7、论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有分析地借鉴西方社会学合理的范畴、概念、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开展社会研究,为中国革命

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

. 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 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 活的需要,创制性地结合成不同社会关 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 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行为,研究社 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 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 (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 研究结构)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 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 4.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 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 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文化:社会学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一 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 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所 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这些产品, 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6.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 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 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 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7.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 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 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 动。 8.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 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 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 时所出现的现象。角色冲突常使他感到 左右为难。 9.角色扮演:是社会成员具体实践他所担 当的角色的过程。 10.“镜中自我”:是社会学家库利使用的 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 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 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 的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 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 11.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 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 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 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 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 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 基本过程。 12.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 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的生活习 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 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 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13.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 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 会实践活动形成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 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 和。 14.再社会化: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社会 化,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 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 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 15.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 的,靠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人群。 16.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 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 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 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17.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 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状态。它包括家庭 由多少成员形成,由哪些成员组成的按 照哪种关系模式组成。 18.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 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在 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 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 组织的结构。 19.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 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 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有及 管理方式。 20.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 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其 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 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 有规章而不特循。 21.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 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 社会生活共同体。 22.人文区位学:又称人类生态学,是指借 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 间格局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是由美 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其注重研究不 同人群在地域空间上居住与活动分布, 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3.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 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它是农村社区不同的另一类人类居住空 间和生活组织形式。 24.过度城市化: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 从而造成劳动力供给超过城市发展需 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 象。 25.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 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 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26.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 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 层。 27.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 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 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 个集团的劳动。 28.剥削:所谓剥削,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 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 偿地占有另一个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 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 29.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 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 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 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 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 的规范体系。 30.制度化优先:导学P34 是指当社 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 有一种比较规定的社会规范占优 先的地位,这种现象称为制度化优 先。 31.规则系统:是在一定的活动领域内指导 人们行为的规则体系,是用以规定在这 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相互 关系以及人们各自行为的规范体系。 32.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 为进行制约的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 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 33.社会舆论:也称公意,是社会上众人以 言论形式表现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大 致相同的看法,是公众对于此一事件或 现象的是或非的评价。社会舆论能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人的行为,发挥社会控制 的作用。 34.越轨行为:也称违规行为,它是个体或 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 的行为。越轨行为是针对具体条件下的 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而言的,它是对社 会或群体所期望的角色行为的偏离。 35.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 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 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 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36.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 微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 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 低,乃至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它是 与社会整合相对应的概念。 37.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 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 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 况。 38.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 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 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 穷文化。 39.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 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 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 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 本生活的制度。 40.社区组织:也称社区组织工作,是社会 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或机构认识 社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 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 程。 41.社区发展:也称社区发展工作,是社会 工作者介入有问题的社区,通过启发和 教育,协助社区居民组织起来,发挥社 区合作精神、动员社区内外资源、有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