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政以德字词梳理

为政以德字词梳理

为政以德字词梳理
为政以德字词梳理

《为政以德》字词整理

通假字

?共:通“拱”,读gǒng,环抱,环绕。“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通“导”,读dǎo,训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通“导”,读dǎo,治理。“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与:同“欤”,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与”是“欤”的古字,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论语》中均用“与”字,如:“求!无乃尔是过与?”

古今异义

?无耻:没有羞耻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古代不守礼义、不光彩、不体面即“无耻”,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等。现代汉语中意思是道德水平低下,含义较窄。?有事:有战事,指采取军事行动。事,特指战事、祭祀等军国大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以为(东蒙主):以之为,让(拿)它做(东蒙山的主祭者)。“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现代汉语的“以为”是认为。

形容词作名词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无道”指无道者,不守道义的人。就,动词,靠近。“有道”,作宾语,指有道者,道德高尚的人。就:①接近,靠近,趋向。②完成,达到。③即使。

?举善而教不能。“善”指优秀者;“不能”指能力差的人。

?补充说明:

?当动词、形容词处于宾语的位置,就充当名词了。

名作动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好比风,“草”,好比草。

?补充说明:

?当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就充当动词了。

使动用法

?富之:使他们富起来。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使粮食充足,使军备充足,百姓也就对政府有信心了。富、足,形容词作动词,使动。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顿礼乐教化来招引他们(使他们来)。来,不及物动词使动。

?补充说明:

?当主语不施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这个动作时,就是使动用法了。

主谓倒置

?“君子哉若人!”这个人真是君子啊!

?“尚德哉若人!”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啊!

?补充说明:

?主谓倒置,即谓语前置,是一种表示强烈感情的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为政〈以德〉:以德为政,用道德治理国政。

?道之〈以政〉:以政道之,用政令来训导百姓。

?齐之〈以刑〉:以刑齐之,用刑罚来整饬百姓。

?道之〈以德〉:以德道之,用道德来训导百姓。

?齐之〈以礼〉:以礼齐之,用礼教来整饬百姓。

?使民〈以时〉:以时使民,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使,使用,役使。

?临之〈以庄〉:以庄临之,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

?补充说明:

?这七个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词,其中六个的意思是“用”。“使民以时”中的“以”意思是按照。

宾语前置

?①“既富矣,又何加焉?” “何加”,即加何,下一步做什么。疑问代词作宾语,动词宾语前置。

?②“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孰与”,即与孰,跟谁。疑问代词作宾语,介词宾语前置。?③“无乃尔是过与?” “尔是过”,即过尔,责备你们。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是字句”宾语前置,即用“是”字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固定句式

?①“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要……吧?表示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②“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为什么……呢?表示反问语气。还可译为“还用……做什么”“哪里……呢”等。

?③“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对……怎么办?表示疑问语气,还可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

?④“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怎么能?表示反问语气。“其”与“如之何”配合使用,加强反问语气。

相关成语

?①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拱,环线在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北,北辰,北极星。

?②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陈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

?③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后比喻放纵坏人。

?④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来”、“安”都是使动用法。“之”指代上文的“远人”。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之”虚化,起补充音节作用。

?⑤分崩离析: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孔子哀叹国家的没落。分崩,破裂。离析,散开。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⑥大动干戈: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⑦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⑧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攻,声讨。

?⑨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风行,风吹过。偃,倒伏。

?⑩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偃草,草被风吹倒。

论语名句: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名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注释】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实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解释翻译】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 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这个共实际上念拱,共有向的意思,围绕、相向这个意思。朱子 在《集注》里面解释说:「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 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这个为政的政,我们讲这是把持政治, 这叫为政。谁是为政的?这个国的领导人,这是为政者。为政的意思, 朱子说这个政就跟正邪那个正,就是准确那个正是一个字。它的意思,「政者,正也」。「正人之不正」,人有不正的地方,你把他正过来了,这叫为政。 这里面也有出处的,《论语》里面就有一章讲到「季康子问政于 孔子」。季康子是鲁国三家大夫之一,三大家他是的一家大夫。他把

持朝政,治理得不好,所以他要向孔子问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夫子就讲,「政者,正也」。政治是什 么意思?就是公正无私这个正。你守住公正,你给大家做个好榜样, 「子帅以正」,子是对季康子的尊称。说您老人家「帅以正」,帅是 表率,你给大家表演出正的样子,以身作则,谁敢不正?整个国家也就正。你把持朝政,你正了,大家都正。「己身正,不令而从」,你不 用下命令,大家都跟着你学了,都会做得正。如何得正?要『为政以德』,用道德。所以正的标准是德,符合道德的就叫正,不符合道德 的就不正。 朱子解释,「德之为言得也」。德这个字能够当那个得到的「得」那个字来讲。什么意思?「得于心而不失也」。这个道德,你真正按照 道德而行,你就能够得民心,不失民心,你就不失天下,得民心者得 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关键是为政者自己要行得正,这叫「为政以德」。 夫子用了个比喻,『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子解 释说:「北辰,北极,天之枢也。」这个北辰实际上是北极的意思, 有古注把北辰做为星的名字,可能是北极星,但是好像有点牵强。朱 子这里是说北极,那是指方位,是天之枢也。枢就像这个门,它的中轴,门绕着这个中轴转。它之所以能开关,它因为有轴,那个门户有 个轴。这里就是地球北极跟天空相对的地方,那一个空间就叫北辰。 因为我们地球在转,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所有的天上的星星都 围着北极这个方向在转。所以这北极指向的地方就好像一个门的中枢、轴,所有的星星跟着它转。所以它「居其所,不动也」,也就是说, 北极指向的天空,这个空体是不动,就好像门的轴,它是不动,门在动,围着轴在动。「众星共之」这个共就是向的意思,「言众星四面 旋绕而归向之也」,所有的星星围着北极这样的一个空体,这个中轴 在环绕。用这样的一个比喻来比喻人君、,就好像这北辰一样。众星 比喻他的大臣和他的百姓。为政者、领导人,能够「居其所」而不动,所有的臣民就围绕着转,就是围绕拥护他。为什么?因为他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为政以德。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然而,今天我们为什么又来讲这个“为政以德”呢?很显然,今天我们有必要在来看看这些老祖宗留下的财富,来解决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现在的中国发展正到了进则可定鼎天下,退则功亏一篑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力量都到了关键时期。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呼唤着德治的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极大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增强了人们的改革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然而与此同时,意识形态的控制方式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状况,如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我的渗透将进一步加大;商品交换的法则一旦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势必也已经一定程度地引发见利忘义、权钱交易,导致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减弱;经济转型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利益调整以及一些难以预测的突发事件,难免会引发人们思想的波动。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安定因素,是我们国家发展中不得不面临并解决的问题。那么,怎么解决呢?最好的方法是重新大力弘扬道德的力量,用道德来填补在社会发展中留下的缺口。这就要求我们要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现在社会实行的是法治与市场调节机制,人们期望法治能让人过上好理想的生活。然而,无论是市场机制还是法律制度,都无法彻底改变社会信用的危机。市场上假货依然泛滥,欺诈现象愈来愈普遍,不仅如此,相当一部分政府机关也不遵守对市民的承诺,甚至国家的一些法律也是越改越频繁。这个社会到底缺少些什么?人心不古当然是缺乏道德的引道与约束,社会缺少的也是道德。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遵守承诺应该是基本的行为准则。但这里的守信是建立在利己的基础上的。这种利己的运行机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互助精神存在着天然的隔阂,于是人们越来越关注法治对市场的制约作用。法律的实施依然需要道德的土壤,当整个社会迷信市场作用的时候,互助精神在法院的司法判决中无法体现。我们不缺少市场的理念,也不缺乏对法律的关照,我们缺少道德的支撑。所以,我们需要的是道德的力量。我们要以德治国,我们要为政以德,我们要靠中华民族的美德来帮助中国更好的实现经济转型,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 “为政以德”就是“以德治国”,将道德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当然,这里强调的是以社会主义道德治国。社会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道德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的土壤上,又体现时代特征,是融传统美德与现代美德为一体的现代道德,是充分体现了时代性与历史继承性相统一的新道德。中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道德在整合社会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道德的这种作用,要求官员要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只有在为政以德的思想体系下,我们国家才能更好的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才能让东方的雄狮傲立世间并统领世界。 谢谢。

《为政以德》练习题(学生)

《论语》选读练习题(一)《为政以德》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求!无乃尔是过与?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4.既来之,则安之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 1.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2.举善而教不能 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4.草上之风 5.于斯三者何先 6.齐之以刑 7.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8.足食,足兵 9.既来之则安之 四、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1.君子哉若人! 2.尚德哉若人! 3.既富矣,又何加焉? 4.何以伐为? 5.无乃尔是过与? 6.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7.为政以德 8.道之以政 9.齐之以刑 10.道之以德 11.齐之以礼 12.使民以时 13.临之以庄 14.虎兕出于柙 15.龟玉毁于椟中 16.季氏富于周公 五、重要思想 (1)为政以德:“德”和“礼”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张。“为政以德”是对执政者的素养、执政的方法提出的要求。要求执政者实行“仁政”:A以民为本,对百姓不能过分地压迫剥削,应在富民的同时教化百姓;B执政者应用自身的德行给百姓作示范,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后人评价:孔子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用道德标准来规范统治者和百姓的行为,以维护社会性稳定,有积极意义。) (2)民生与教化:孔子高唱仁爱赞歌的同时不忽视老百姓的温饱。子贡问政时,孔子先强调“足食”再强调“教之”。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3)先富后教: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富”比“教”重要。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孔子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重视人的基本准则。 (4)均无贫与均贫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是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一致,不是均贫富,而是上下各得其分。 六、练习训练 1.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送死和祭祀。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为政篇1《论语》没用? 很多人都觉得学《论语》没什么用,比如说《论语》第二篇是为政,大家可能会想,为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表面看来似乎没什么关系,但是里面的核心思想和我们有关啊。 比如说“为政以德”,这句话的核心是德,那我们把“政”字换成别的可不可以?为人以德,为修行以德,为工作以德,为生活以德,其实都是一样的。无论我们做什么,只要我们有德行,身边就会有很多人愿意跟随我们。 《大学》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是本,财是末。有德的时候,自然有人愿意跟随我们做事情,然后就会有自己所从事的领域,自然就会有财。 很多人说,有人愿意跟随是因为人缘好。人缘好只是表相,我们要看他为什么人缘好,背后的那个东西才是有价值的。看到一个人有钱,只是表相,只是果,我们要看他是因为什么有钱的,他经历了什么,做了些什么,找到那个规律,就是格物。 2如何把握发展规律?

一个人为什么开车开的好,做饭做的好,背后都有他的道。《中庸》讲,道不远人,只是我们以为它很远,道其实就在我们生活与工作之中。所以格物就是找到事物背后的运作规律,穷其理。 格物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讲,第一层是格事,探索事物背后的规律,不论是工作做得好不好,还是和人相处的关系是否合谐,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背后的原因,比如说拍抖音,一个视频的播放量高不高,点赞量、转发量高不高,都是有原因的。我们就要去思考,在什么时间段,发什么样的视频大家更感兴趣。 工作上也是一样,事情做不好,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们要把思维调整成遇事就去找原因,看自己能做什么,去解决它,否则就特别容易抱怨和指责,遇事不是环境不好就是人不好,就是看不到自己的问题。 想要做一件事情也一样,我们定好目标和方向后,思考的不应该是问题和困难,而是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这个“止”,遇事哪里不会,就去学习,出现问题,就去解决,不断的向“止”的方向迈进。 第二层就是格心,格心就是让我们的心不被外物所驱使、所扰。其实每个人格物的深度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心越清静,越能看清很多事情的规律,所以为什么修行讲修心呢。

论语选读:为政以德(重点版)

《为政以德》(重点版) 编撰洪申健时间2010年11月编号01 一、核心解读: 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孔子继周公之后,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概念,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孔子 的德治思想围绕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为政者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如何正己修身的问题;二是如何管理庶民百姓的问题,也就是如 何治人的问题。儒家认为,正己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大前提,所谓“其 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了正己功夫,再将此外化 扩展开去,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他人,使其如坐春风,日 有所进,欣悦而化,这就是为政之道。孔子的思想经孟子、荀子等后儒 的系统发挥,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严密的治国方略和道德修养的阶梯, 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政以德”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爱民、富民、教民、安民、举 善、正身等。 二、名句填空: 1、子曰:“为政以德, , 。” ★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 ★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 ,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 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 ★ 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 。” ★ 5、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 。 ,必偃。” 6、自古皆有死, 。 7、百姓足, ?百姓不足, ?

三、字词注音: 众星共之(gǒng) 道之以政(dǎo) 冉 有 仆(pú) 庶矣 哉(shù) 千乘之国(shèng) 将伐颛臾(zhuānyú) 焉用彼相(xiàng) 相夫 子(xiàng) 虎 兕(sì) 出 于 柙(xiá) 毁于椟中(dú) 近于 费(bì) 盍 彻 乎(hé) 南宫适(kuò) 羿 善 射(yì) 奡荡 舟(ào) 禹稷躬稼(jì) 三、实词整理: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作解释: (1)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共=拱,环抱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道=导,训导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道=导,治理 2、找出句中古今异义,并作解释: (1)使民敬忠以劝 劝:努力,勤勉 (2)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不能:能力差的人(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国:诸侯的封地。家:大夫的封地。 (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无耻:没有羞耻心(5)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特指战争祭祀等军国大事。 (6)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为:以(之)为,封……为 (7)既来之,则安之。 把他们招来之后,就要好好安顿他们 3、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字词,说明活用现象并作解释: (1)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富:形作使动,使……富裕 (2)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足:形作使动,使……充足 (3)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来,安:用作使动,使…来附,使…安顿 (4)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先:用作动词,先做,

《为政以德》练习题(答案)

《论语》选读练习题(一)《为政以德》(答案)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通“拱”,读gǒng,环抱,环绕。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通“导”,读dǎo,训导。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道:通“导”,读dǎo,治理 4.求!无乃尔是过与?与:同“欤”,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古义:没有羞耻心。古代不守礼义、不光彩、不体面即“无耻”,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等。 今义:道德水平低下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古义:有战事,指采取军事行动。事,特指战事、祭祀等军国大事。 今义:(1)忙,不闲;(2)有工作干;(3)忧愁或顾虑(4)惹事,出现变故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4.既来之,则安之 古义:既然使他们来了,就使他们安定下来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 1.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形容词作名词,“无道”指不守道义的人;“有道”,指道德高尚的人。) 2.举善而教不能(形容词作名词,“善”指优秀者;“不能”指能力差的人。) 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名词作动词,“风”,好比风,“草”,好比草。) 4.草上之风(名词作动词,“上”,施加。) 5.于斯三者何先(名词作动词,“先”,把……放在前面。) 6.齐之以刑(形容词作动词,齐”,整治、整顿。) 7.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使动用法,“富”,使……富足。) 8.足食,足兵(使动用法,“足”,使……充足。) 9.既来之则安之(使动用法,“来”,“安”,使……来,使……安定) 四、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一)主谓倒置 1.君子哉若人! 2.尚德哉若人! (二)宾语前置 3.既富矣,又何加焉?

论语选读:为政以德(重点版)

《为政以德》(重点版) 一、核心解读: 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孔子继周公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概念,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孔子的德治思想围绕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为政者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如何正己修身的问题;二是如何管理庶民百姓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治人的问题。儒家认为,正己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大前提,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了正己功夫,再将此外化扩展开去,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他人,使其如坐春风,日有所进,欣悦而化,这就是为政之道。孔子的思想经孟子、荀子等后儒的系统发挥,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严密的治国方略和道德修养的阶梯,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政以德”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爱民、富民、教民、安民、举善、正身等。 二、名句填空: 1、子曰:“为政以德,,。”★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5、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必偃。” 6、自古皆有死,。 7、百姓足,?百姓不足,? 三、字词注音: 众星共.之(gǒng)道.之以政(dǎo)冉有仆.(pú)庶.矣哉(shù) 千乘.之国(shang)将伐颛臾 ..(zhuānyú)焉用彼相.(xiàng)相.夫子(xiàng)虎兕.(sì)出于柙.(xiá)毁于椟.中(dú)近于费.(bì)盍.彻乎(h?)南宫适.(kuò)羿.善射(yì)奡.荡舟(ào) 禹稷.躬稼(jì) 三、实词整理: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作解释: (1)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拱,环抱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导,训导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道=导,治理 2、找出句中古今异义,并作解释: (1)使民敬忠以劝.劝:努力,勤勉

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教案 教学目标: 感受孔子思想;细析“季氏将伐颛臾”一节;整理活用现象、句式特点和相关成语。 教学难点 孔子德政观点和固定句式。 教学建议 诵读为主,归纳为辅。让学生充分诵读,试着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落实字词句,一起归纳课文中文言特点。 课前准备 一、认真阅读课文、注释、翻译,掌握字音字义。 二、查阅资料,了解孔子有关思想。 三、研讨课后练习。 教学方式 诵读式、整理式。 一、孔子简介: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也。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对他的尊称,孔老二是对他带点贬义的称呼。 二、逐章诵读 请同学范读、齐读、自读、小组读、男声读、女声读。读熟全文,读背其中脍炙人口的章节。 三、德政主张 逐章把握孔子的德政主张。 本课记载的是孔子及部分弟子有关从政方面的言论,以德从政、以礼从政是其主要思想。2.1章:主张为政以德,即以德从政(为政)出示板书。 2.3章:以德从政,以礼从政出示板书。并且说出了“以德从政、以礼从政”的手段是教民。 一、教材内容归纳 教材共选了十二章有关孔子德政思想的语录,其中一章没有提到孔子,只提到孔子弟子有若。 第一章,孔子主张为政要以德,并指出其中的好处是你即使不动,大家也都会紧密团结在以你为中心的周围。 第二章,孔子通过把法、刑和德、礼治国所带来的结果进行比较,认为法治,虽然能使人行为规范,但内心对违反规范却不会有羞耻感,而德治、礼治,能使人对不守规则感到羞耻,从而心悦诚服的遵守。

观点很鲜明。 第三章,孔子主张对民要富而教之。在孔子看来,富是治国前提,教才是治国目标。有意思的是,孔子的这种主张似乎表明他深知今天所学的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第四章,孔子认为为政要讲经济建设,要讲国防,还要让老百姓信任他,只有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即使牺牲国防、经济,也要让百姓信任。可见取信于民,在孔子眼里是很重要的。 第五章,孔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国家,做事要认真,要讲信用,要节约,要爱民。 第六章,孔子反对季氏讨伐颛臾,认为治理国家要靠均、和、安,要修文德 第七章,孔子反对学生帮季氏搜刮民财 第八章,孔子学生有若建议哀公在荒年降低税收以足民 第九章,通过对比,孔子认为统治者应正身 第十章,孔子反对通过杀伐使百姓遵纪守法,主张通过以身作则来感化百姓 第十一章,孔子主张统治者要庄、孝、慈,要举善、教不能,这样百姓就能敬、忠且劝 第十二章,通过称赞南宫适,表明孔子主张统治者不应靠杀伐而应靠以身作则来统治 二、问题探讨 前两节课,我们对孔子的德政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今天学习《论语》,不能仅停留在对它思想的简单了解上,必须结合现实,加深对它的理解。 以德为政思想,是孔子对统治者而言的。在孔子看来,统治得成功的标志是:百姓信任、众望所归、百姓规范且有羞耻心、百姓富足,远人来服。如何做到?孔子认为法律、杀伐只能让人表面遵守规矩,而不能打心眼里服从,只有靠“德”才能实现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从上面对每一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心中的“德政”的手段包括富民、教民、举善、正身等,具体说来,“富民”(第三、四、八章)、“教民”(第二、三、十、十一章)、“举贤”(第十一章)、“正己”(第四、五、六、八、九、十一、十二)等。 为此,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两个话题:以孔子的德政思想为标准来看待我们这个现实,你觉得我们这个现实如何?(要抓住孔子德政思想的四方面的内容)以我们的现实看孔子的德政思想,你觉得孔子的德政思想有什么价值或不足? 立:“民无信则国不立”的省略说法。信,信任。立,存在,生存。 不能者止:不能(胜任)就该辞去。者,的人。止,停止。 危而不持:如果盲人遇到危险却不护持。危,危险。持,扶持。 颠而不扶:即将跌倒却不搀扶。颠,跌倒。扶,搀扶。 尔言过:你的话是错误的。言,话。过,错误。

《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为政以德”的积极意义。 2、掌握重点文言字词,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 3、背诵积累名言、成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德”的内涵,搞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古今异义。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充分预习 自读三遍。集体朗读,正音正字。告知本课重点字词、句式,让学生自己琢磨。参照注释和译文翻译各章,找出翻译不顺或你认为有误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 《论语选读》1-4课是政治专题,本课中心论题为“为政以德”(板书)。是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做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以德为政”。请同学指出本句翻译错误处。 生:“以”翻译成“运用”不正确,词性不对。“运用”是动词,“以”应翻译为介词性的“用”或“凭”。 本课明确提出“为政以德”的主旨及意义的是哪些章节?“为政以德”的意义是什么? 生:一、二章统领全文,鲜明提出本课的中心主旨“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并揭示了意义: 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首章用一形象的比喻道出了“为政以德”的意义,用当代政治术语来说,就是人民紧密的团结在以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示例: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孟子"离娄上》) 2.有耻且格。 (翻译此章)二章用鲜明的对比道出了“为政以德”的意义。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号召全社会人民要有羞耻心。但夫子说“为政以德”,百姓自有羞耻心了,世道人心、社会风气自正。 (驳:一些教案把“为政以德”的意义归结为“无为而治”。窃以为欠妥。单言“无为而治”,在当代人眼中,恐怕都以为是老子虚静无为的道家思想吧。儒讲无为而治与此有别。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15.5)李泽厚辨之甚明。《集释》:言任官得其人,故无为而治。《新序"杂事三》云:故王者劳于求人,佚于得贤,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前所学《谏太宗十思疏》“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亦是儒家的无为而治。李泽厚讲(2.1)章亦误,钭东星先生认为:北辰居其所是喻君以崇高道德居位凝聚四方,非至尊不动,可以无为。) 示例:(韩)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表孝弟有行,修治学官……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其县尉至自刺死,门下掾自刭。 延寿出行县至高陵,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曰:“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重使贤长吏、啬夫、三老、孝弟受其耻。”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一县莫知所为,令、丞、啬夫、三老亦皆自系待罪。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郡中歙然,莫不传相敕厉,不敢犯。延寿

为政以德字词梳理

《为政以德》字词整理 通假字 ?共:通“拱”,读gǒng,环抱,环绕。“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通“导”,读dǎo,训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通“导”,读dǎo,治理。“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与:同“欤”,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与”是“欤”的古字,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论语》中均用“与”字,如:“求!无乃尔是过与?” 古今异义 ?无耻:没有羞耻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古代不守礼义、不光彩、不体面即“无耻”,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等。现代汉语中意思是道德水平低下,含义较窄。?有事:有战事,指采取军事行动。事,特指战事、祭祀等军国大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以为(东蒙主):以之为,让(拿)它做(东蒙山的主祭者)。“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现代汉语的“以为”是认为。 形容词作名词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无道”指无道者,不守道义的人。就,动词,靠近。“有道”,作宾语,指有道者,道德高尚的人。就:①接近,靠近,趋向。②完成,达到。③即使。 ?举善而教不能。“善”指优秀者;“不能”指能力差的人。 ?补充说明: ?当动词、形容词处于宾语的位置,就充当名词了。 名作动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好比风,“草”,好比草。 ?补充说明: ?当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就充当动词了。 使动用法 ?富之:使他们富起来。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使粮食充足,使军备充足,百姓也就对政府有信心了。富、足,形容词作动词,使动。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顿礼乐教化来招引他们(使他们来)。来,不及物动词使动。 ?补充说明: ?当主语不施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这个动作时,就是使动用法了。 主谓倒置 ?“君子哉若人!”这个人真是君子啊! ?“尚德哉若人!”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啊! ?补充说明: ?主谓倒置,即谓语前置,是一种表示强烈感情的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为政〈以德〉:以德为政,用道德治理国政。 ?道之〈以政〉:以政道之,用政令来训导百姓。 ?齐之〈以刑〉:以刑齐之,用刑罚来整饬百姓。

为政以德,气正风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44726864.html, 为政以德,气正风清 作者:闫竑羽 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4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德是立身之本、为政之基,党员领导干部的政德,是社会道德体系建设和评价标准的中控台,只有充分认识和深入理解政徳的内在含义,在党员领导干部中根植厚德之风,才能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以明大德为方向,增强党性修养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明大德是为政的基石。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要位置、突出位置,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对党忠诚,在工作中不断锤炼党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清醒政治头脑和政治本色。 “守身之大节,不宜以成败利钝而少变”,历史上不乏因忠而名垂青史之人。南宋后期,元军入主中原。宋恭帝赵显诏令天下抗敌,文天祥“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后为张弘范所俘,张“以客礼见之”,诱劝其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言辞拒绝:“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被禁三载仍不屈服,元世祖问“汝何愿?”对曰:“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于是“南乡拜而死”。 对国家忠诚,就是对党忠诚,“天下至德,莫大于忠”,文天祥在燕京地牢里被羁三年之久,饱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依然“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生死事小,气节为大。头颅可断,信仰不灭。在新时代,共产党人更要做政治上的坚定者,坚决不做“两面派”,坚决杜绝“灯下黑”,抵制弄虚作假,抵制阿意取荣;要坚定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利益诱惑面前摆正位置,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要把对党绝对忠诚铸进灵魂、刻在心里、落在行动,加强政治学习的自觉性,加强党性提升的有效性,加强党风建设的持续性。 以守公德为准则,强化宗旨意识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守公德是为政的目标。要时刻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继续深入贯彻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多些舍己为人,少些自私自利;多些脚踏实地,少些投机钻营;多些无私奉献,少些追名逐利。 “法行民乐,民留任迁。青天之誉,公无愧焉。”一代清官况钟,为减免苏州过重的税负,直言上奏,“仍照旧额征粮,有违恩命,抑且失信于民。”数次力争,终有所成;他还建立济农

为政以德

论语: 《2011年浙江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规定 古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显的古诗文,理解经典文化论著,默写常见名句名篇。 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 1.试题取材范围 《浙江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中指定的10课必学内容(见下)。 10课读课文:《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之风》、《周而不比》、《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 5课自读课文:待贾而沽、求诸已、出辞气远鄙倍、学以致其道、敬鬼神而远之。 考纲解读 《〈论语〉选读》是浙江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课目。 2009年的年浙江《考试说明》开始把该课目作为古代诗文阅读中的一个内容来考查,2010年、 2011年、2012年依然保持这些要求,分值都在5分左右。 《〈论语〉选读》的考试要求,可以分为基础要求和发展要求两个部分。所谓基础要求,就是指名句名段的背诵积累、重点字词句子文段的翻译以及课文内容的解读等;所谓发展要求,主要是指初步理解文化经典《论语》的文化内涵,探究传统文化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作用。而这些内容往往不是直接写出的,而是通过孔子等的言行来展现的,所以理解《论语》章句的含义是前提。要善于在理解原文有关的学说、观点、见解、态度、情感、行为等基础上,理解其思想,并能结合现实背景作分析,联系当今谈意义。 考查内容:浙江卷自2009年开始出现该考点,考题侧重考查对《论语》中体现出的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分析,如2009年考查孔子的教学原则, 2010年考查孔子的义利观, 2011 年考查孔子的为政观, 2012年考查孔子的仁爱观。福建卷自 2008 年开始考查该考点,其相关试题可供参考。 2009年阅读材料全部出自《论语》,2010年另给了欧阳修《朋党论》的材料,2011年另给了《韩非子》的选段,要求与《论语》中的观点进行比较; 2012年用《论语》与《经典释文》对同一段话的不同标点情况,来考查对孔子思想的认识及对后人观点的评价。 考查内容与题型形式 1.名句默写(填空) 可能存在的问题:①懒得背;②不熟练;③错别字;④轻视《论语》名句 2.文本探究(简答) 一模存在的问题:1.审题不清楚,答题不规范; 2.不能充分利用题干中的所有信息; 3.解题思路混乱;4.理解、把握不全面、不准确;5.以文解文,没有分析;6.文字表达不通顺3.结合古文阅读选择题(选择) 主要应该是结合虚词的那道选择题,极有可能挑几个《论语》的虚词,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君子哉若人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