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设计教师: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情节。

2、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并通过人物的分析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3、理解对比和讽刺的写法与作用。

4、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把握小说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对比和讽刺的写法与作用。。

教学方法

资料助读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文朗读视频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预习导学]

1、上网或查资料了解作者

吴敬梓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官僚地主家庭,早年热衷科举,考秀才,但再也未中举人。考场上的失意,家庭生活由富到贫的变化,在与官僚、绅士的交往中,他逐渐看透了他们丑恶的灵魂,对现实,龙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深刻地认识,这些对他写作《儒林外史》有很大的影响,鲁迅先生说他“身为士人,熟悉其中情形,故其暴露丑态就能格外详细。”

2、上网或查资料了解《儒林外史》。

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因读书人称儒生,故“儒林”指读书人这个阶层;“外史”与“正

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接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现状》、《老残游记》、《儒林外史》。

3、上网或查资料了解与本课有关的小说内容。

“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4、上网或查资料了解关于科举制度。

1、初步考试--童试、岁试、科试

⑴童试(小考):童子初应试皆称童生,及格者称生员(庠生、秀才)。成绩最好的是廪生,有一定名额,公家发粮食;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额;新及格的皆称附生。

⑵岁试:一年一考,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进行选优。

⑶科试(大考):三年一考,为了确定举人考试资格。

2、正式考试--乡试、会试、殿试

⑴乡试(大比、秋闱):每三年在省城考一次,成绩优良的员参加,考八股文和试帖诗,及格者称举人,有资格做官。第一名称解元,第2-10名称亚元。

⑵会试(礼闱、春闱):乡试后第二年在礼部考,举人参加,考八股文和试帖诗,及格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后一般要复试。

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人合称三鼎甲。

5、读准字音:

xiùqièyītiǎn jièzǐ

星宿.带挈.作揖.腆.着解.员桑梓.

Wǎn cuìji?o wùxiàng huì

绾.了头发啐.侥.幸兀.自相.公避讳.

6、自读课文。

[课堂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整体感知课文。

3.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有关科举考试的诗句: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

——张晓风

作者、写作背景、字词相关内容。(见课件)

三、听读课文

美读欣赏(多媒体播放视频朗读)

四、整体感知

小组合作研讨,发表看法:

1.全文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

全文以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

2.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划分?

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中举前和中举后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写范进中举之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以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

3.作者就中举前后分别选择哪些事情来写?

中举前写了屠户贺喜和范进借钱两件事;中举后写了范进发疯、屠户治疯和乡绅来拜三件事。五、分析人物形象

跳读全文,思考:

1.课文标题是“范进中举”,可以说“中举”是范进一生的转折点。中举前后他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活状况:家境贫寒、大为改观

社会地位:地位卑微、地位陡高

2.你眼中的范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点?

热衷功名:范进考到五十岁才得秀才,但他心有不甘,不顾胡屠户的反对,到处筹钱应考。中举后又欢喜得发了疯。

性格懦弱:受到胡屠户的辱骂,他听了只是“唯唯连声”,一句也不敢顶撞。忍气吞声,卑怯畏缩。

圆滑世故: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以前与家门口那些做田的、扒粪的拱手作揖,

●感知范进形象

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热衷功名。

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范进对功名的热衷除了从他坚持不懈地参加考试中可以看出之外,还有一处细节可以体现:即平日他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所以他可以忍受胡屠户的辱骂,可以冷静的卖鸡救命,但一见喜报帖便欢喜得疯起来,鲜明的反常,可以充分表现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

●对联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分析胡屠户、张静斋人物形象。

2.精彩片段研读。

3.写作特色。

4.探究小说主旨

一、分析人物形象

小组合作研讨,发表看法:

(1)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中举前中举后

态度:骂:烂忠厚没用的,赞:才学高品貌好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尖嘴猴腮

行为:腆着肚子去了那手早颤起来

一口啐在脸上替他扯了几十回

笑咪咪的去了

鲜明对比

(2)胡屠户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他在文中有何作用?

●感知胡屠户形象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表现出他的前倨后恭,他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胡屠户前倨后恭的不同态度,正好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那种趋炎附势的现象,时人对权贵阿谀奉承,对寒士则加以白眼。

(3)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中举前:对范进一家漠不关心

中举后:送东西范进疯了之后帮忙

众邻居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漠无情。前倨后恭,嫌贫攀富,这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4)张静斋是城中望族,之前与范进素不相识,为什么会来拜会范进,而且还又送银又送房?

中举前:不屑一顾

中举后:登门拜访拉拢关系送钱送房

张静斋的目的是为了结交新贵,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官僚之间结党营私之风盛行。其性格道貌岸然,老奸巨滑。

小组合作研讨,发表看法:

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情节?

研读“范进疯了”这一精彩片段

思考:

1、范进喜疯的过程可分为几个过程?

发疯的层次: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发疯的动作: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

发疯的语言:噫!好了!我中了!

2、语段中哪些内容属于侧面描写?这些侧面描写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

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烘托范进疯跑的飞快。

众人拉不住:烘托范进疯劲之大。

3、对范进疯态的描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讽刺了什么?

夸张:讽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及对人的灵魂的扭曲。

4、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为什么他得知真的中举后却又发疯了?

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癫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课文刻画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尖锐的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三、写作特色

1、细节描写,小中见大

特写镜头写出其见财心喜而又假意退推让的心理,讽刺意味十足。

2、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人物语言个性化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骂女婿和夸女婿的的几段话,范进的几段疯话,张乡绅拉拢新贵的那段对话,都是传神写照、剔肤见骨之笔。

除正面描写外,作品还从侧面去写范进的家人、邻居、报录人。例如:范进母亲的慌张烘托昏厥样子的可怕;邻居和报录人吓一跳,烘托飞跑的疯狂;众人拉不住烘托疯狂劲之大;众人的对话,家人表现出忧惧;报录人和邻居表现出冷静,能想办法;邻居称范进老爷,又主动拿鸡蛋、酒米,则显现了趋炎附势的世态。

3、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讽刺强烈。

前后鲜明对比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变化:趾高气扬和奉承诌媚、语言(对范进称呼的变化、对范母称呼的变化)、众邻居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变化。范进自己中举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等,都对比鲜明的突现了人物的性格,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夸张

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

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写胡屠户的动作,突出了一向对范进蛮横的胡屠户对范进的敬畏,写出了他的势利。

四、探究小说主旨

本文围绕“中举”这一事件,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描写周围各色人的种种丑态,尖锐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及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五、课堂小结

封建科举制度使落第者穷困潦倒,让及第者飞黄腾达。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不仅仅是

读书人,还包括像胡屠户、众邻居这些目不识丁的平头百姓。整个封建社会,对权势者敬畏谄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它不仅导致读书人为之疯狂,而且导致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炎凉世态。

疯了的范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清醒后的范进。他时来运转,得到众人的簇拥,得到了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这才是最荒谬的。这样的现实、这样的社会、这样的制度、这样的人生、这样的民族心态,范进的悲剧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民族的悲剧。一个民族的知识分子,应该是这个民族思想上的灵魂,这个灵魂被窒息扼杀,这个民族也就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

六、拓展延伸

范进与孔乙己:

本文与《孔乙己》写作意图类似,均是控诉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罪恶。孔乙己是科举考试的败北者,范进是中了举,发了疯。皆是热衷功名,一个爬上去,一个被吞噬。皆是中毒极深,一个被吞噬而仍然麻木不仁,一个中了举欢喜得发了疯。

七、知识迁移

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你想对范进,胡屠户说什么?

[教后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