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药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临床药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临床药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临床药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临床药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一.绪论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不一定考,但要知道)主要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重要,老师读了一遍):其核心是保障受试者与患者的权利,保证临床试验的科学性。

临床药理学的主要内容:

临床药效学(clinical pharmacodynamics):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临床药动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临床药物试验(clinical trails)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所出现的复合效应

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①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首要任务

②对ADR进行监督与调研

③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

④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工作

临床试验的三项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

临床试验的主要任务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

②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③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

我国的新药临床试验分期

Ⅰ期临床试验是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主要目的是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提出新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对象:健康人

II期临床试验为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临床试验。其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证,了解药物的毒副反应,对该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对象:靶疾病的患者

Ⅲ期临床试验是Ⅱ期临床试验的延续,目的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要求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除增加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之外,还应扩大临床试验单位。

Ⅳ期临床试验也称上市后监察。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考查新药的安全有效性,即在新药上市后,临床广泛使用的最初阶段,对新药的疗效、适应证、不良反应、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以期对新药的临床应用价值做出进一步评价,进一步了解的疗效、适应证与不良反应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新药的分类

新药: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按照新药管理部门的要求,新药西药注册分为I,II,III,IV,V,VI类

I类: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II类:改变给药途径且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III类: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IV类: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V类: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VI类: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临床试验方案内容

22条。1、题目和立题理由。2、试验的目的。3、试验设计。4、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5、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方法。6、观察指标。

7、流程。8、不良事件的评定和记录

试验设计“四性”原则:代表性、重复性、随机性、合理性

二.药代动力学

重点:参数(半衰期、时量曲线、清除率、分布容积、生物利用度、曲线下面积)TDM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药物体内过程

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体内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xcretion,ADME),即ADME 四个基本过程。代谢和排泄都是药物在体内逐渐消失的过程,统称为消除。

转运主动转运:逆浓度差转运、消耗能量、需要载体、饱和性、竞争性

被动转运①简单扩散: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无饱和性、无竞争性

②易化扩散: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饱和性、竞争性

简单扩散受到药物的溶解性和解离性等理化特性的影响

吸收药物自给药部位经细胞组成的屏蔽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药物在肠道吸收后,通过肝门静脉进入肝脏,部分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被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也随之下降的现象。

影响因素:药物作用的快慢与其吸收速度相关

分布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向全身各部输送的过程

影响因素①体液的pH和药物的理化性质

②与组织蛋白的亲和力

③局部血流量

④血浆蛋白结合率

⑤特殊细胞屏障(血脑、血眼、胎盘)

再分布redistribution:药物先分布于血流量大的组织器官,随后向其他组织器官转移的这种现象

血浆蛋白结合率:血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

暂时失活、可逆性、动态平衡、临时储库特异性低、竞争结合、置换现象,血浆蛋白过少或变质→蛋白结合率↓,易中毒代谢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称为生物转化或药物代谢

Ⅰ相:氧化(oxidation)、还原(reduction)、水解(hydrolysis)→极性增加,大多数药物失活

主要酶:肝药酶(cytochrome P450, CYP)→选择性低、活性有限;变异性较大,个体差异大;易受药物诱导或抑制。

酶诱导剂可使合用药物的效应减弱,而酶抑制剂可使合用药物效应增强

Ⅱ相:结合(conjugation)→极性进一步增加

主要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经机体的排泄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大多为被动转运。

2.药代动力学参数

(1)曲线下面积AUC:药物从零时间至所有原形药物全部消除这一段时间的药-时曲线下总面积,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总量。

时量曲线C-T: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图,用药后,由于药物的体内过程,可使药物在血浆的浓度(量)随着时间(时)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以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形。

(2)达峰浓度Cmax: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吸收后的血药浓度最大值

(3)达峰时间tmax:达到药峰浓度所需的时间

(4)表观分布容积Vd:假设体内药物均匀分布时,由血药浓度推算得到的药物分布体液容积,单位为L或L/kg

Vd=A(体内总药量)/C(血药浓度)

Vd意义①用来估算血容量及体液量5L→分布于血液

10-20L→细胞外液

40L→全身体液

>40L→某一器官内浓集

②反映药物分布的广泛性或与组织结合的程度

③根据药物的分布容积调整剂量

(5)半衰期t1/2: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按一级速率消除的药物t1/2为一恒定值

(6)总清除率CL: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中的药物被清除,是正确估算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唯一参数

假设生物利用度完全:给药速率= CL×Css

(7)稳态血药浓度Css(steady state concentration,坪值plateau,Cp):属于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在恒量恒速重复多次给药4-5个t1/2后,给药量与消除量达到动态平衡,体内药物的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曲线趋向平稳,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

Css意义①其高低与给药总量成正比

②其波动幅度与给药间隔成正比

③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与t1/2成正比

(8)生物利用度(F):应用药物或药物制剂后其所能达到体循环的程度

影响F的因素:①吸收前的药物降解②吸收后的首过消除

F绝对= AUC(po)/ AUC(iv)×100%

F相对= AUC(试验)/ AUC(参比)×100%

(9)负荷剂量(loading dose,DL):为了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所需要的水平,在常规给药前应用的一次剂量。

DL =Cp×Vd/F R(给药速度)=Cp×CL

3.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重点:定义、包括、原因、机制(A\B型,哪些属于哪型)诊断标准(5点)

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排除用药过量、用药不当所致的药物反应

1.ADR包括(副、毒、后、继、过、依、撤、特、突、癌、畸→小撤过继给继父后,特爱脱衣吸毒)

①副作用(side effect):在药物正常剂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特点:a药物固有作用b停药后很快消退c较轻微d为可逆性功能变化

②毒性反应(toxic effect):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某些器官或组织生理功能异常和结构病理改变。

急性→剂量过大所致

慢性→长期应用所致

③后遗效应(after 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治疗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学效应。

长期→链霉素所致永久性耳聋

短期→巴比妥类药物所致宿醉现象

④继发反应(secondary effect):药物主要作用的间接后果,不是药物本身的效应。

抗菌→肠道菌群失调→二重感染

⑤过敏反应(anaphylactic effect):药物作为半/全抗原刺激机体而发生的非正常免疫反应。

特点:a与药理作用无关b与药物剂量无线性关系c不易预知

⑥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身体状态,或二者兼有。

表现:强迫性要求连续或定期用药,否则出现精神/生理症状

⑦撤药综合症(drug-withdrawal syndrome):长期用某药→适应性→突然停药→出现症状

⑧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effect):由于先天遗传导致的对某些药物异常敏感。大多是机体缺乏某种酶引起,使药物在体内

代谢受阻。即使很小剂量也会发生,且其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特点:a与遗传有关,如某种药物代谢酶缺乏b与药理作用无关

⑨致突变(mutagenesis):药物导致遗传物质(DNA)出现变异,并可遗传。如基因突变、染色体重排

⑩致癌(carcinogenesis):因药物引起某些器官、组织、细胞的过度增殖,形成良/恶性肿瘤。药物为最主要化学致癌物。癌症潜伏期数月或数年,可发生在用药者本身,或其子代,难以预料。

?致畸(teratogenesis):能作用于妊娠母体,引起胚胎和胎儿发育障碍。妊娠2周-3月易胎儿畸形。

2.ADR分类

根据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药物药理作用有无关系分类:

A型药物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剂量相关型dose-related drug reactions

①该反应为药理作用增强所致

②随剂量的增加而加剧

③可预测

④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首剂效应、后遗效应、撤药反应、继发反应

B型药物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剂量无关型non-dose-related drug reactions

①该反应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

②与药物剂量无关,

③难以预测

④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高,用一般的毒理学筛选难以发现

包括:致癌、致畸、致突变、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

3.ADR原因

A型药物不良反应

a药物动力学因素: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b药效学因素:药物作用靶器官的敏感性增高

c患者的个体差异:种族、性别、年龄、血型、生理状态、疾患

年龄:婴幼儿药物代谢速度慢,肾脏排泄功能差,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所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老年人药物代谢速度慢、血中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等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一般较高

疾患:肝脏疾患时,血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力降低也可引起游离药物的血浓度升高

d药物因素:立体异构体的代谢和药效差异、药物相互作用、药理作用

B型药物不良反应

a药物异常性新的剂型;药物有效成份的分解产物;添加剂、增溶剂、稳定剂、着色剂等赋形剂;

药物中的杂质;不恰当的给药途径

b病人异常性遗传异常:少数病人的特异性遗传素质使机体产生异常药物反应。如,氯霉素导致再障

免疫异常:绝大多数药物过敏反应为B型不良反应。如,青霉素+蛋白质→全抗原→过敏反应

4.ADR诊断标准

①开始用药时间与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有无合理的先后关系

②可疑药物不良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药物不良反应类型

③所怀疑的药物不良反应是否可用患者的病理状态、合用药、合用疗法的影响来解释

④停用或降低剂量后,可以药物不良反应是否减轻或消失(去激发)

⑤再次接触可以药物,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再激发)

(药物不良反应的再出现可以肯定因果关系,然而在此给药可能会给病人带来危险,应慎用此法)

五级Definite肯定:按顺序、类型符、排除他、去激发、再激发

Probable很可能:按顺序、类型符、排除他、去激发

Possible可能:按顺序、类型符、他可能

Doubtful可疑:按顺序、类型符、他可能、无去激发

Impossible不可能:均不符

5.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是药物上市后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发现药物新的和罕见的不良反应的重要方法。

6.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DID):药物作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异常或结构损害,并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

临床分类:可预期的药源性疾病(特点同A型不良反应)、不可预期的药源性疾病(特点同B型不良反应)

几乎所有脏器均为药源性疾病的靶器官!!!

7.药物的相互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结果:①药物作用的增强或减弱②作用时间延长或缩短③导致有益的治疗作用或有害的不良反应

注意:一般所谓的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药在人体内相遇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分类①体外药物相互作用:在患者用药前,药物相互间发生化学/物理性相互作用,使药性发生变化,即物理化学性相互作用。

多发生于液体制剂,如在静脉输液中或注射器内。

②药动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使另一种并用的药物发生药代动力学的改变,从而使后一种药物的血浆浓度发

生改变

③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药理效应相同/相似的药物,如合用可发生协同作用,表现为联合用药的效果等于或大于单用效果之和。

拮抗作用:药物效应相反,或发生竞争性或生理性拮抗作用的药物合用,表现为联合用药时的效果小于单用效果之和。

四.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药理作用:抗炎、解热、镇痛

作用机制:抑制环氧酶COX→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前列腺素→花生四烯酸(AA)→Cox1→血栓素A2(血小板)、前列环素(胃肠粘膜)、前列腺素E2(肾)

└──→Cox2→炎性前列腺素→促发炎症↑【副作用】

↑↑【抗炎镇痛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抑制Cox ────┴────——──——┘

前列腺素(PGs)造成的炎症症状:红、肿、热、痛

前列腺素:都具有前列烷酸的基本结构,根据五碳环上取代基及双键位置的不同分类

选用原则:①选择性抑制COX-2的NSAIDs ②与预防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同用

③禁忌同时用两种NSAIDs ④NSAIDs计量适宜,不宜过大

反应

新型NSAIDs临床研究现状特异性/倾向性COX-2抑制剂的疗效并不优于传统NSAIDs

特异性/倾向性COX-2抑制剂的严重胃肠道副作用明显低于传统NSAIDs

特异性COX-2抑制剂总的副作用发生率与传统NSAIDs无明显差别

特异性COX-2抑制剂的严重心脑血管副作用发生率高于传统NSAIDs

1.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

作用:①解热镇痛及抗风湿作用强

②影响血栓形成:小剂量预防心梗和脑血栓形成;加大剂量反而促进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①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粘膜损伤、出血,加重溃疡。

原因:直接刺激,兴奋催吐化学感受区,减少胃粘膜保护因子(PGE)生成。

②凝血障碍:出血倾向性疾病禁用。

③水杨酸反应:中毒表现→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酸碱平衡紊乱、精神错乱等。

④过敏反应:一般过敏表现,“阿司匹林哮喘”,抑制PG合成不影响LTs,二者间失平衡所致。

⑤瑞夷(Reye)综合征:病毒感染发烧的儿童服用阿司匹林后,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少见,可致死(30%死亡率)。

2.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扑热息痛:临床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不用于抗炎。过量有肝细胞损害。

是非那西汀(phenacetin)的体内代谢物,选择性抑制中枢COX,对外周抑制作用很弱。

3.保泰松(phenylbutazone):主要用于风湿类及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由于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盐再吸收,促进其排泄故也用于急性痛风。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造血系统抑制

抑制外周比抑制中枢环氧酶强,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而解热镇痛作用弱

高血浆蛋白结合率(98%),关节组织内长时间(停药后3周内)保持高浓度,具有肝药酶诱导作用。

4.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最强的环氧酶抑制剂,显著的抗炎抗风湿作用和解热镇痛作用。

用于其它药物无效的严重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不易控制的发烧特别是癌症发烧。

不良反应多,仅适于短期使用。

5.布洛芬(ibuprofen):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处方数居第2

解热镇痛和抗炎抗风湿作用,缓慢透过滑膜囊,并保持关节腔较高浓度。作用类似阿司匹林。

不良反应较aspirin少,轻。胃肠反应最轻,严重反应最少见的药物

6.吡罗昔康(piroxicam):目前是处方数居第1,半衰期最长(36-45小时)

具有很强的解热、镇痛、抗炎和抗痛风作用,疗效与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萘普生相当。

7.尼美舒利(nimesulide):新型非甾体抗炎药,选择性COX-2抑制剂,抗炎作用强而副作用少,半衰期最短2-3小时.

五.抗高血压药物

重点:适应症、作用机制、禁忌症、其主要代表药

(一)利尿剂

适应症:○1轻中度高血压病人。○2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3肥胖的高血压患者。○4高血压合并心衰

不良反应:○1低钾血症-增加应激反应时心肌缺血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

○2糖代谢-增加空腹血糖,降低糖耐量并加重胰岛素抵抗。

○3脂代谢-氢氢氯噻嗪长期应用甘油三酯升高并轻度增加胆固醇浓度

禁忌症:○1糖耐量降低或合并有糖尿病。○2伴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3肾功能不全、血肌酐>290μml/L

(二)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1.β受体阻滞剂作用机制:不明。

①中枢神经的β-R阻滞→兴奋性神经元活性↓→外周交感神经末梢张力↓→血压↓

②突触前膜β-R阻滞→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③抑制肾脏→肾素释放↓

④心率↓、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

适应症:高心输出量的高血压、年轻伴交感兴奋性增高的高血压、高肾素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不良反应:支气管痉挛、心功能抑制

常见→疲劳、四肢寒冷

不常见→支气管痉挛、激动不安、眼睛闪烁

少见→心衰、肌肉痉挛、血浆CPK↑、皮疹、青霉素样反应、ED、停药后反跳

常用药物:比索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普萘洛尔、

2.α受体阻滞药作用机制:α-R阻滞→血管舒张、外周阻力↓

适应症:①单药治疗: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肾性高血压

②与利尿剂、β-R阻滞剂合用:重度高血压

③对妊娠、肾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呼吸道疾病/前列腺肥大者尤为适用

不良反应:首剂低血压、眩晕、晕厥、心悸,少见→头痛、昏睡、鼻塞、乏力等,在用药过程中逐渐自行减少。

常用药物: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

3.αβ受体阻滞药作用机制:α-R阻滞剂→血管扩张、外周阻力↓

β-R阻滞剂→阻滞反射性心动过速(β作用>α),无内在拟交感活性

常用药物:拉贝洛尔、阿罗洛尔.、卡维地洛

(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

作用机制①作用于循环中的RAAS→血浆AngII↓→血管扩张、血压↓

②作用于组织中的RAAS,包括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ACE

③调节或降低肾上腺素能活性

④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缩血管作用的内皮素释放

⑤增加缓激肽和扩血管活性的前列腺素的形成

⑥抑制醛固酮分泌,增加肾血流量,减少水钠潴留,有助于ACEI的长期降压作用

各种ACEI具有共同的基本作用:与ACE活性部位的Zn2+结合,使酶失活

适应症:○1轻中重度高血压病人。○2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3高血压伴有外周血管病

○4左室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5心梗后及心室重构。○6糖尿病伴有微量蛋白尿/糖尿病肾病

○7透析抵抗肾性高血压。○8硬皮病高血压危象

不良反应:干咳(最常见)、血管神经性水肿(最严重罕见)

禁忌症:○1妊娠高血压○2重度血容量减少○3重度主动脉/二尖瓣狭窄○4限制性心包炎○5重度充血性心衰(NYHA4级)○6肾性高血压(尤双侧肾血管病变、孤立肾伴肾动脉狭窄)○7原因不明的肾功不全

常用药物:Ⅰ-卡托普利,Ⅱ-依那普利,Ⅲ-赖诺普利

(四)钙通道拮抗剂(CCB)

作用机制:选择性阻止Ca2+经细胞膜上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进入细胞内→细胞内Ca2+↓

常用药物分类①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

②非二氢吡啶类苯硫氮卓类:地尔硫卓、科伦地平

苯烷胺类:维拉帕米

适应症:○1各种类型的高血压病人,尤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周围血管疾病②老年高血压患者③妊娠期高血压不良反应二氢吡啶类:反射性心动过速、头痛、面红、外踝水肿

非二氢吡啶类:抑制心脏作用、降低心率、负性传导

(五)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作用机制:特异性阻滞ATⅠ-R→阻断AⅡ的血管收缩和促生长效应

特点:选择性高、特异性高、无激动剂活性

适应症:轻、中度高血压

不良反应:头痛、头晕、水肿、高血钾

禁忌症:①妊娠合并高血压,有致畸及胎儿致病危险②高血压合并高钾血症

③高血压合并严重肾衰,肾小球率过滤进行性下降,血肌酐>265.2μmol/L

分类及代表药二苯四咪唑类→氯沙坦

非二苯四咪唑→依普沙坦(Eprosartan)

非杂环类→缬沙坦(Valsartan)

(六)血管扩张药

1.肼屈嗪:直接松弛小动脉平滑肌。

不良反应→反射性心律增快,心输出量增加

2.硝普钠:直接松弛小动脉与静脉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

适应症→高血压急症,包括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和恶性高血压

禁忌症→甲低、肝脏疾患、肾功能不全、严重贫血

不良反应→低血压、恶心、呕吐、出汗、头痛、烦躁、心悸

六.抗感染药物

重点:分类、各类药作用机制及代表药、抗生素应用原则

1.抗生素分类Array

2.合成抗菌药分类:

抑制叶酸合成磺胺类磺胺甲恶唑

二氨基嘧啶类甲氧苄啶

抑制核酸合成喹诺酮类环丙沙星

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药甲硝唑

硝基呋喃类抗菌药呋喃妥因

胞嘧啶类抗真菌药氟胞嘧啶

损伤真菌细胞膜咪唑类抗真菌药酮康唑

3.合理应用抗菌药原则

(1)严格掌握抗菌药的临床适应症,进行积极的治疗

(2)病毒性感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一般不使抗菌药

(3)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菌药

(4)尽量在用抗生素前作血、痰或分泌物的涂片或培养,在培养未出报告前,可根据临床提示有感染者接经验用药,待培养阳性后结合临床按药敏修正用药

(5)结合年龄病情用药

(6)抗菌药的联合应用,应采取有协同作用或增效作用者合用,具体原则如下:①有混合感染者②重症感染者③病危者需抢救而原因不明的感染④需长期用药者为减少毒性、耐药性者

(7)用药方法: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药效学制定方案

(8)预防用药:①对清洁手术(手术时间长,创面大、出血多,有感染可能者),手术前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一次,30分钟滴完,如手术时间长可适当加药

②预防给药尽量不用广谱抗生素

(一)?-内酰胺类

1.青霉素类

不耐青霉素酶青霉素:青霉素G(Penicllin G)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甲氧西林(methicillin)、苯唑青霉素(oxacillin)

广谱青霉素对绿脓杆菌无活性:氨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对绿脓杆菌有活性:羧基青霉素(羧苄西林)、酰脲类青霉素(哌拉西林)

2.头孢菌素抗菌谱

G+G-

一代+++ + G+先锋4、5、6号

二代++ ++ G+/-头孢呋辛(cefuroxime,CXM)

三代+ +++ G-、厌氧菌头孢曲松(半衰期长,1次/日,肝肾双通道排泄)

头孢他定(绿脓杆菌有效)

四代++ ++++G+/-头孢吡肟(AmpC酶有效)

3.碳青霉烯类泰能:亚胺培南(效应,计算)+ 西司他丁(抑制肾脱氢肽酶)

美洛培南(Meropenem,美平):绿脓杆菌

(二)喹诺酮类

特点:浓度依赖型;全合成抗菌药;抑制DNA回旋酶,阻断DNA复制

PAE长>2h;半衰期长,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广

不良反应:皮疹、胃肠道、失眠、淤胆型肝炎、交叉耐药、影响小儿骨骼发育;孕妇慎用;与茶碱相互竞争排泄

(三)Macrolides 大环内酯类

特点:抑制蛋白质合成,具有很好的细胞内穿透作用;组织中浓度高

PAE长,4h;对生物被膜有抑制作用;

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引起的感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幽门螺旋杆菌、沙眼衣原体

1.红霉素

2.罗红霉素:半衰期10-13h,0.15 bid,属中效药

3.阿奇霉素:半衰期长,25-30h,0.25-0.5qd,非典型病原体、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有效淋球菌、衣原体性病及皮肤软组织感染

(四)氨基糖苷类

特点:浓度依赖型,PAE长;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静止期杀菌性抗生素;G-b、假单胞菌属、结核菌属、葡萄球菌属;

除尿路感染外,常与β-内酰胺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

用法:iv gtt qd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呼吸肌麻痹;肾毒性、耳毒性

一代:链霉素

二代:庆大霉素、妥布霉素

三代:对G+球菌↑,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异帕米星

(五)林可霉素类

克林霉素:G+、厌氧菌,骨组织中浓度高,骨髓炎

(六)磺胺类

不良反应:肾毒性→大量补液或喝水

代表药复方新诺明:嗜麦芽黄杆菌

磺胺嘧啶:奴卡菌

(七)糖肽类

用于MRSA(只对糖肽类敏感)

万古霉素类: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

G+菌;青霉素类、头孢一、二代(杀菌性抗生素)、

红霉素(大环内酯——抑菌性抗生素,抑制蛋白质合成)、

克林霉素(林可霉素——抑菌性抗生素,抑制蛋白质合成)、

泰能(碳青霉烯——杀菌性抗生素)、

万古霉素(万古霉素类——杀菌性抗生素,破坏细胞壁合成)

G-菌:氨基糖甙类(代表药:庆大霉素,——抑菌性抗生素,抑制蛋白质合成)、

头孢三代、

喹诺酮类(代表药:环丙沙星——抗菌药,抑制DNA回旋酶,阻断DNA复制)、

泰能(碳青霉烯——杀菌性抗生素)

抗厌氧菌:青霉素、甲硝唑、克林霉素(林可霉素——抑菌性抗生素,抑制蛋白质合成)

时间依赖型:?-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

浓度依赖型: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

细菌耐药机制:①灭活酶

②细菌膜通透性改变

③抗生素主动泵出

④靶位改变

⑤生物膜的形成

细菌对?-内酰胺类耐药机制

??-内酰胺酶:青霉素类、头孢类一、二代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 )

?染色体介导AmpC酶

?金属酶:嗜麦芽黄杆菌(对泰能天然耐药)

耐药菌

①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青霉素结合蛋白与青霉素的亲和力及速率发生变化

②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所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耐药,即使药敏对个别3代头孢敏感也不应使用;对碳青霉烯类敏感

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不论药敏试验如何,均认为对头孢菌素等?-内酰胺类耐药;对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极少耐药

④耐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肠球菌(HLGRE):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等氨基糖甙类耐药

⑤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七.抗心绞痛药

①硝酸酯类药物:硝酸甘油、二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

②β-R阻滞药药物: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患者应当非常小心地使用β1-R阻滞剂)

③钙拮抗剂特点:变异型心绞痛首选,在没有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避免使用短效二氢吡啶类。

药物:尼可地尔、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硝苯地平

总结:硝酸酯类①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扩张冠状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适用于所有类型心绞痛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吐血整理

药理学 第一章绪论 药物:就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得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与治疗疾病得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得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就是研究药物对机体得作用及作用机制得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就是指药物对机体得初始作用,就是动因。 药理效应:就是药物作用得结果,就是机体反应得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就是指药物作用得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得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得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得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得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得不良反应:与用药目得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得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得与治疗无关得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就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得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得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得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得不正常得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得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得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得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得效应量)得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就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得增减呈连续性量得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得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得比小得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得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得信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得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得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得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得配体称为拮抗药。受体得特性:灵敏性,特异性,饱与性,可逆性,多样性。受体调节时维持内环境稳定得一个重要因素,其调节方式有脱敏与增敏两种类型。 药物与受体结合不但需要亲与力,还要有内在活性,才能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激动药:既有亲与力双有内在活性得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拮抗药:有较强得亲与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得信息分子.有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内得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并用数学原理与方法阐释药物在机体内得动态规律。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商品学大作业服装类商品知识

商品学大作业服装类商品知识

————————————————————————————————作者:————————————————————————————————日期: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2011国贸专业) 商品学大作业 服装类商品知识 2012年12月16日

商品学大作业分工明细表 学号姓名小组职务主要工作

前言 (1) 商品分类 (1) 品质标志 (2) 储存要求 (4) 质量 (5) 包装 (7) 商品物流 (9) 创作总结 (11)

服装,既作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一个民族对服装来说,是随着民族文化的延续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它不仅具体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形式和生活水平,而且形象地体现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升华。现在服装行业的发展越来越繁盛,我们应该对其有更多的了解,所以这是一份有关服装的商品知识。 一.商品分类 按服装行业习惯,服装可分为上装和下装两大类。每类服装又有许多品种,常见的服装如下表所示: 类别特点部分品种名称 大衣 (包括长上衣)长度从肩缝起至手的中 指尖以下的所有服装 长大衣、中大衣、短大衣、 风衣、雨衣、裘皮大衣、 长毛绒大衣、披风、皮里 大衣长外套、旗袍、连衫 裙 上衣(包括背心)穿在上身的服装,长度在 中指尖以上 中山服、单便服、夹克衫、 西装、猎装、旅游服、中 式和中西式棉袄、两用 衫、礼服、背心 罩衫为防污、防尘罩在棉袄外 的上衣 中式、西式和中西式罩衫 以及其他各类罩衫 内衣(包括衬衫)贴身穿的衣服(不包括针 织内衣和汗衫) 衬衫(包括长、中、短袖)、 晨衣、浴衣、长衬裤 裤子和裙子穿在腰部以下的服装旗袍裙、夹克裙、喇叭裙、打褶裙、裙裤、短裤、中裤、马裤、普通裤、直筒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归纳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着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论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

中药商品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 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天然来源未经加工或仅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药物,常分为植物药、动物 药和矿物药等三类。 3.饮片:是药材经净制、切制或炮炙处理后,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 料。 4.中成药:是以中药饮片及其炮制品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 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 5.中药商品:是指在医药市场流通、交换和经营中的特殊商品,也是国家及有关药品标 准中规定使用的所有中药。 6.中药商品学:是以中药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的鉴别特征和使用价值的一 门应用学科。 7.重要商品名:是指在中药材市场上流通的中药商品别名。 8.中药商品规格名:是指在中药商业行业内部使用的中药别名,是全国药材市场通用的 行话。 9.特定药用部位检测:对药材商品某些特定的药用部位在总药材中所占比例的检测。 10.统货:药材的品质基本一致,或好、次差异不明显,常不分规格、等级,称为统货。 11.品别:只不同品种、不同生境、不同产地的药材类别,其下划分规格、等级。 12.水试:利用某些药材在水中或遇水产生的特殊现象。 13.火试:指药材火烧时,产生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特殊现象。 14.松泡:指药材质地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如南沙参。 15.粉性: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如山药。 16.油润: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如当归。 17.角质: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泽,如郁金。 18.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西红花。 19.四大南药: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 20.四大怀药:指生产于河南的药材,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21.浙八味:杭白术、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浙玄参、浙贝母、温郁金、延胡索。 22.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23.条痕:是指矿物类药材在毛瓷板上划过后留下的粉末痕迹。 24.凤丹皮:生产于安徽铜陵凤凰山的丹皮。 25.枫斗:指铁皮石斛剪去部分须根后,边炒边拧成螺旋形或弹簧状,烘干,习称枫斗。 26.疙瘩丁:白芷根部明显突起的横生皮孔。 27.280:指每500克280粒以内的枸杞子等级。 二.选择题/简答题/填空题: (一)1.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商品药材)的水分测定;甲苯法(含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法(含微量水分的);减压干燥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中药商品)2.位于安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的是(亳州药市);山东(垔城药市);四川(荷花池药市)3.重要商品的质量标准包括(国家药品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4.中药材的质量管理标准包括(重要购销质量管理;中药贮藏质量管理;中药运输质量管理)5.出口由经贸部签发许可证的中药材为(麝香;甘草;杜仲;厚朴)6.目前我国野生资源急剧减少的中药材商品有(甘草;川贝母;石斛;蟾酥)7.商品特征的描述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观察内容(形状;切面;边缘;气味;类型)8.既有国产又有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活动 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二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药理学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50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受体的特性: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受体调节时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调节方式有脱敏和增敏两种类型。 药物与受体结合不但需要亲和力,还要有内在活性,才能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有环磷腺苷()、环磷鸟苷( )、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药动学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商品学》考试知识点

评价型质量监督:是指国家商品质量监督机构通过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检验和检查,考核合格后,以颁发产品的质量证书、标志等方法确认和证明产品已经达到某一质量水平,并向社会提供质量评价信息,实行必要管理的一种质量监督活动。 商品质量商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明确规定的和通常隐含的需求或期望的程度。线分类法:是将分类对象按照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是把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的分类标志划分成彼此没有隶属关系的若干组独立的类目,每组类目构成一个“面“,再按一定的顺序将各个”面“平行排列。 商品检验:指商品的供货方、购货方或者第三方在一定条件下,借助某种手段和方法,按照合同、标准和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惯例,对商品的质量、安全及卫生性能、规格、质量、数量以及包装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做出合格与否或通过验收与否的判定或为维护买卖双方合同法权益,避免或解决各种风险损失和责任划分的争议,便利商品交接结算而出具各种第三方有关证书的业务活动。 商品标准的分级:从世界范围来说,标准通常被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际标准、行业或专业团体标准:我国的标准划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 产品责任:指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使消费者受到人身、财产的损害时,该产品的生产者及销售者应对被害人负有的法律责任。 商品交换使用价值与消费使用价值:商品又不同于一般的物,它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因此,商品对于其生产者、经营者来说,没有直接的消费使用价值,但有间接地使用价值,即可以用它来进行交换而获得所需的货币,商品成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成为企业效益的源泉。马克思把这种使用价值称为形式使用价值。为了反映这种使用价值的客观存在及其本质,我们把它称为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在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中,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充当了自己的对立物一使用价值的角色,价值作为特殊的有用性,满足了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交换需要。马克思吧商品对其消费者、用户所具有的直接的消费使用价值称为实际使用价值。它是由具体劳动赋予商品以各种有用性而产生的,是由商品的有用性在实际消费中所表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作用而形成的。我们把这种使用价值称为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商品标识信息和商品分类信息:商品分类信息:反映了商品项目在分类体系中的位置;商品标识信息:反映了某代码与某商品项目的一对一关系 商品质量监督:商品质量监督是根据国家的质量法规和商品的技术标准由国家指定的商品质量监督机构对商品的生产、流通的商品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的活动ISO9000族标准;ISO 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系列标准。 商品条码:由国际物品编码委员会(GPI)规定的,用于表示零售商品、非零售商品、物流单元和位置的标识代码的条码。(P35) 商品代码:是为了便于识别、输入、存储和处理,用来表示特定商品项 目一定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规律排列的符号。(P21) 商品使用价值:指商品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意义或积极作用,或者指商品具有满 足人或社会需要的能力。 过程与过程方法:过程: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知识讲解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1.心理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研究物性。 2.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学 科性质) 3.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冯特(心理学之父)。 4.心理学诞生标志:莱比锡心理实验室。 5.心理学研究中的七大流派: ①.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研究对象是意识的结构和内容。 ②.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詹姆斯。观点: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传统流派) ③.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观点:主张研究行为和用实验方法。 ④.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魏特墨、考夫卡。观点: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⑤.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观点:人的行为源于欲望与动机;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⑥.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人性本善。 ⑦.认知心理学派重点: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 6.心理学是通过研究行为,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7.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的维度看,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动态 的)、心理特征(稳态的)、心理状态(暂时性的)。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兴趣,信念,动机,世界观,需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灵感。 8.认知,情感,意志,简称知、情、意,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①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②.情绪、情感和意志影响认知活动;③.情绪、情感和意志相互作用。 9. 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密切联系。首先,心理过程是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基础;其次,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影响制约心理过程;最后,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 如果某类心理状态经常反复出现并且持续时间愈来愈长,就转化为心理特征。 10. 意识即心理,意识是人类独有的。意识是我们现实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是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象。前意识、潜意识。 11. 对人影响较大的四种生物节律:①.年节律;②.月节律28天(月亮的圆缺);③日节律(24小时节律);④90分钟节律。 12. 睡眠状态是一种心理现象,有两种状态即快速眼动睡眠和非眼动睡眠相互转换。 13. 唯物主义心理观: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是社会化的结果(心理的实质)。

药理学知识归纳

药理学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作用: 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 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 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激 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酰胆碱 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 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 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 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口服吸收小而不规则,不表现中枢作用。 应用:1、重症肌无力2、手术后腹气胀及尿潴留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肌松药的解毒另有:毒扁豆碱 二、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机磷酸酯类 中毒症状:1、M样作用症状2、N样作用症状3、中枢抑制系统症状 三、胆碱酯酶复活剂:碘解磷定:临用配制,静注给药氯磷定:肌注或静注 第八章胆碱受体阻滞药 1、M胆碱受体阻滞药:平滑肌解痉药:阿托品 2、N1胆碱受体阻滞药:又称神经节阻断药,主用降血压,有六甲双铵、美加明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三节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提 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4. 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 1.童年期。 2.少年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瑞士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吐血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吐 血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药理学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就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就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就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就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就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 (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与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与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与思考的知识。(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与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与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与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

商品学 期末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商品学的研究内容:以商品体为基础,以商品——人——环境为系统,以商品使用价值在质和量上的表现形式——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为中心,以商品属性不断满足商品交换和消费需要以及其他社会需要为主线, 具体包括: 商品的成分、结构、性质;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品种及其演变规律; 商品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商品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质量与安全认证;商品标准与标准化; 商品检验;商品包装与商标;商品储运与养护;商品与资源、环境; 新商品开发;商品消费心理;商品广告;商品文化;商品美学;商品法规;商品地理;各类商品营销学;商品消费科学与教育等。 第二章 商品分类的内涵:商品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的管理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全部或部分需要,选择适当的商品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标志,将一定范围内的商品集合体科学、系统地逐次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细类,乃至品种、细目(如规格、花色、品级等)的过程。 商品分类的方法: 选择商品分类标志的基本原则: 目的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唯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包容性原则 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 1.以商品的用途作为分类标志 2.以原材料作为商品的分类标志 3.以加工工艺作为分类标志 4.以商品的化学成分作为分类标志 5.以商品的产地作为分类标志 商品代码是指为了便于识别、输入、存储和处理,用来表示商品一定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规律排列的符号。商品标识代码的编制原则:唯一性原则,稳定性原则,无含义性原则 商品编码方法:1.顺序编码法2.系别顺序编码法3.层次编码法4平行编码法

● 零售商品的标识代码采用EAN/UCC —13, EAN/UCC —8和UCC —12(用于北美地区)代码。 ● 非零售商品的标识代码采用EAN/UCC —14, EAN/UCC —13和UCC —12(用于北美地区)代码 EAN/UCC —13 中国大陆前缀码690~695 EAN/UCC —14比EAN/UCC —13之前多了一个指示符(1~8用于定量,9用于非定量) 商品条码的种类 目前我国商店采用的店内码是EAN 推荐的EAN-13(标准版) 结构 厂商识别代码(前三位前缀码) 商品项目代码 校验码 一 N1~N7 N8~N12 N13 二 N1~N8 N9~N12 N13 消费单 EAN/ UPC 条码 厂家条码 店内条码 ITF-14条码 货运单 储运单 商品定量消费单元的标识 商品变量消费单元的标识 UCC / EAN-128条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