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1.1菜叶上的蜗牛(I)卷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1.1菜叶上的蜗牛(I)卷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1.1菜叶上的蜗牛(I)卷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1.1菜叶上的蜗牛(I)卷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1.1菜叶上的蜗牛(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2题;共2分)

1. (1分)蜗牛没有________的区分,都会产卵,

2. (1分)蜗牛是生活在________的贝类,种类很多,遍布________。

二、选择题 (共3题;共3分)

3. (1分)蜗牛不喜欢的事物是()。

A . 面包

B . 蔬菜

C . 有刺激性的事物

4. (1分)蜗牛喜欢在()环境里。

A . 干燥

B . 潮湿

5. (1分)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前面的一对短一些,后面的一对长一些。触角一碰到东西就会()。

A . 缩回去

B . 伸展开

三、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6. (1分)你看,蜗牛躲进了壳里了。

7. (1分)我们观察蜗牛的时候,一定要爱护蜗牛。

8. (1分)我发现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

9. (1分)我用手一摸它,它的触角就伸展了。

10. (1分)蜗牛没有脚,它在玻璃等一些比较平的物体上爬行的。

四、简答 (共1题;共2分)

11. (2分)根据蜗牛的习性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蜗牛喜欢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

(2)说一说,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五、画一画 (共1题;共1分)

12. (1分)在图画本上,画一画可爱的蜗牛。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2题;共2分)

1-1、

2-1、

二、选择题 (共3题;共3分)

3-1、

4-1、

5-1、

三、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6-1、

7-1、

8-1、

9-1、

10-1、

四、简答 (共1题;共2分)

11-1、

11-2、

五、画一画 (共1题;共1分) 12-1、

【2020最新版】粤教粤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1【可直接使用】

2020新粤教粤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期中测试卷及答案1 【先预览可编辑】 (时间60分钟,卷面分100分) 学号:__________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成绩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光源发出的光都是沿________传播的。 2.自然界中,空气中的______也会像三棱镜一样分解阳光z。 8.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______现象,光继续以______的形式传播。 4.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它有三个作用点,分别是______、______和支点j。 5.轮轴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且能一起转动的简单机械。 6、机械传动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齿轮传动、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只有镜子才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 3.平面镜可以让光线按原路返回。() 4.理发店中的理发剪是一种省力工具。() 5.起重机吊起千斤重物的地方运用了定滑轮。() 6.齿数不同而齿轮组合运动,它们的转数和方向一样。()

7.杠杆不一定都是直的。() 8.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为工具。() 9.螺丝钉的螺纹越密,使用起来越费力。() 10.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有镜子才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z。() 三、单项选题(每空2分,共20分) 1.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个题时科学家用()解决的。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传播速度 2.平面镜可以用来()。 A、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B、放大字体 C、校正人们的视力j 3.在实验室,我们观察大阳光有几种颜色的光构成是利用的工具 ()。 A、三棱镜 B、平面镜 C、放大镜 4.英国科学家()证明了被称为“白光”的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所构成的。 A、瓦特 B、牛顿 C、达尔文 5.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A. 燃烧的蜡烛 B.月球 C.太阳 6.制作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面镜 7. 拧螺丝钉时,我们选用()最合适。 A. 螺丝刀 B. 剪刀 C.羊角锤 8.通常将国旗升到旗杆顶端,利用的是()。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课:菜叶上的蜗牛 1、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运动、反应等。观察时要保护蜗牛。 2、蜗牛有腹足来爬行,蜗牛爬行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3、蜗牛喜欢吃的食物有白菜、黄瓜、苹果等。 4、用小棉棒轻轻触碰蜗牛的触角,蜗牛有什么反应?答:蜗牛会缩回触角,身体缩回壳里。 5、蜗牛的外形有哪些特征?答:蜗牛身体分为头、腹、壳三部分,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巴。蜗牛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触角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长的触角顶端有眼睛。 第二课:校园里的蚂蚁 1、蚂蚁生活在土壤里,校园里、花坛边、墙角处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2、蚂蚁的外形有哪些特征?答: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长有六条腿,头上有一对触角。 3、蚂蚁喜欢吃哪些食物?答:蚂蚁喜欢吃甜食,如白糖、面包屑、菜叶、苹果、饼干等。 4、在校园里观察蚂蚁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答:(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2)保护小动物的生活环境;(3)注意安全,不在危险的地方活动。 第三课:池塘里的鲤鱼 1、鲤鱼生活在水里,靠鳍游动,用鳃呼吸。 2、和其他动物一样,小鱼也需要食物。小鱼的食物有鱼食、面包屑等。 3、鱼缸底部那些一条条的黑色东西是鱼的排泄物。 4、鲤鱼的外形有哪些特征?答:鲤鱼头部较大,有胡须,身体表面有鱼鳞,还有鱼鳍和鱼尾。 第四课:家里的兔子 1、兔子有两只耳朵,四条腿。在生物园、小农场等地方可以找到兔子。 2、兔子能通过多种器官感知周围的事物。 3、兔子喜欢吃胡萝卜、白菜。 4、兔子的耳朵为什么总是动来动去?答:是为了感知周围的声音。 第五课:我们离不开蔬菜 1、常见的蔬菜有黄瓜、番茄、白菜、胡萝卜、芹菜等。 2、我们参观小菜园,能了解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过程。 3、我们必须给蔬菜按时浇水和施肥,施肥时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肥料,要戴上手套。 4、我们为什么离不开蔬菜?答:因为蔬菜含有我们成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第六课:动手种蔬菜 1、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我们在种豌豆种子时,在土壤里戳个洞,是为了放进种子。 2、种植蔬菜首先要做的是播种。

最新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020)

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020)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身边的植物 第1课枫树与竹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2)学会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3)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培养探究事物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驱动任务情境图。绿油油的竹子和五彩缤纷的枫树,两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不同的叶子。 问题:这些叶子是哪种植物的呢? 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汇报自己的观察发现。 二、新课 (一)活动1:枫叶和竹叶 导入:枫叶和竹叶看起来都很漂亮,同学们想不想收藏呀?你们知道它们身上藏着什么小秘密吗? 任务:分小组收集枫叶和竹叶,并且观察记录。 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些叶子的特征。 汇报:枫叶长的很像手掌,竹叶长长的…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小结。 (二)活动2 观察常见植物的叶子 媒体:出示不同的叶子 问题:你观察过哪些植物? 讨论并回答 任务:分小组观察手中不同的叶子。并做好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边缘等

小组汇报 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小结 活动(三)拓印叶片 收集一些植物的叶 将颜料涂在叶片表面,然后再拓印在纸上,并写出植物的名称。 板书设计 身边的植物 第 2 课树与彩叶草 教学目标 1.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 2. 知道如何运用感觉器官观察茎的外部形态。 3. 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4. 乐于与同学分享观察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教学难点: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樟树和彩叶草的茎的图片、彩叶草茎的标本、教学 PPT 课件。 学具准备:彩叶草茎的标本。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备的探究能力,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合作必要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加强了的。 三、任务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日常生活的,逐渐养成科学的习惯和生活习惯; 2、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学习解释模型,以验证的假设。 4、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方法措施: 1、课堂措施: (1)、教材及学生的备好课,好活动材料,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教学,努力每位学生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单元测试题

粤教版《科学》六下第1单元测试题 _________ 年_________班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回形针是一种常见的(),人们用它来()纸张。 2. 好的产品离不开巧妙的设计。一个好的设计,一般要经过()、()、()等环节。 3. 饮水瓶种类很多,从材料上分,有()、();从功能上分,有()、()等。 4. 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例如用木材制作成的()、用铁锻造成的()、用塑料制造成的()、用棉花织成的()等。 5. 为了满足人们对同一个物品的多种(),设计师常会在某种物品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实现新的()。 6. 尼龙搭扣是一种常见的()工具,广泛应用于()、()以及() 等领域。 二、判断(每题3分,共24分) 1. 棉布、报纸、钢丝球这三种材料中,棉布保温效果最好。() 2.用木材可以制作成筷子、家具等生活用品。() 3. 在使用铅笔时,我们既需要用它来写字,又方便修改。于是,设计师通过在铅笔的末端添加橡皮来实现这个功能。() 4.热是不会在物体与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进行传递的。() 5. 端热水的时候,要小心,避免烫伤。() 6. 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通常会通过观察、调查,甚至亲身体验等方法了解使用者对产品的需求。() 7. 用废旧矿泉水瓶是做不了花瓶的,只能盛水。() 8. 模仿壁虎可以设计一种爬墙的清洁机器人。() 三、选择(每题3分,共18分) 1. 不属于回形针的用途的( )。 A.串起来当链条 B.做牙签 C. 弯曲的铁丝 2. 下列材料中传热本领最慢的是()。 A..塑料、纸、棉和木材 B.铁、铝 C.陶瓷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了“身边的植物”、“小车动起来了”、“磁铁玩具”、“白天与黑夜”四个单元。从四个学生熟悉的内容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生命科学、机械与工程、电与磁、宇宙知识等方面的科学教育。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

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植物的叶、茎、花、果实的特点,会观察植物并描述观察到的情况。 2、常见的车的特点,会根据车的不同特征给小车分类,知道物体运动需要力。 3、磁铁的具有吸铁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特性;磁铁具有指向的特征,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昼夜更替对人类活动和动植物的影响。 4、太阳东升西落和月相的变化的自然规律。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枫树与竹子等常见植物的叶片,绘描述植物的叶片的

二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一起种蔬菜第6课《动手种蔬菜》教案(新版)粤教版

二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一起种蔬菜第6课《动手种蔬菜》教案 (新版)粤教版 一、教科书分析 《动手种蔬菜》是《科学》二年级下册“一起种蔬菜”单元中的第2课。本课通过指导学生开展播种活动和为期一周的种植管理活动,为下一课学习蔬菜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做铺垫。 本课的主体活动是种蔬菜。第一环节,确定播种的种子并选取合适的农作用具,知道所选农具的使用方法。第二环节,指导学生学习播种的方法,分组开展播种实践活动。第三环节,交流怎样管理才能让蔬菜生长得更好,提醒学生注意记录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过程。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处于对植物的生长和种植非常感兴趣的阶段,他们对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充满好奇,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小变化都会令他们欣喜。本课选择贴合学生生活的植物——蔬菜,开展种植活动,十分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将会全情投入种植活动,并乐于记录蔬菜生长过程中的每一点变化,为该课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种植蔬菜的基本步骤。 2.了解种植蔬菜后期管理的注意事项。 3.学会选取合适的农作工具进行播种。 4.学会记录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过程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种植蔬菜的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学会记录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过程。 五、教学准备 蔬菜种子、小花盆、花洒罐、小木棍、小园丁日记记录纸。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妍妍、琪琪和波波尝试在菜园的花盆里种植蔬菜。 问题:是不是要先播种呢?

交流:对波波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究竟如何开展种蔬菜的活动呢? (二)活动探究 种植前准备 任务:考虑种植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交流:选择哪些农具开展播种活动,知道这些农具的用途和用法。 整理:确定开展活动的蔬菜种子,选取合适的农具。在开展种植活动前,分配好种子和工具材料。 播种种蔬菜 任务:种植蔬菜。 讨论:种植蔬菜的步骤。 交流:如何种植蔬菜,生生互评改进。 指导:学习正确的播种方法。 操作:学生分组开展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展示自己播种好的花盆。 评价:是否正确完成播种步骤,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善的地方。 种植后管理 任务:怎样管理,才能让蔬菜生长得更好? 讨论:管理蔬菜生长的做法。 交流:提出切实可行的种植和管理蔬菜的方法,生生互评。 指导:制作记录蔬菜种植和管理过程用的小园丁日记。 评价:能否达成记录管理蔬菜生长的目标与任务,需要怎么改进才能更好地达到目标。 课后:跟进学生记录为期一周的小园丁日记。 七、板书设计 动手种蔬菜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神奇的电磁铁》教学设计

推荐参加“小学科学(粤教科技版)优秀教学论文、案例评比”材料之一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神奇的电磁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神奇的电磁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粤教科技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第三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什么电磁铁,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借助自己制作的电磁铁进行探究,认识到电磁铁也有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以及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当学生经历了制作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的磁极的探究活动后,依旧有初步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并能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活动、比较、估测、合作实验等方式,多角度认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并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设想】 1、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影响电池铁磁性大小的因素,学生就会失去自己探索影响电池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的兴趣,也没有兴趣继续探究影响电池铁磁性大小的因素。教师让学生用实验材料制作电磁铁并进行了吸回形针的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活动中能主动提出“是什么影响影响电池铁磁性大小?”。猜想是探究活动的主线,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促进学生不断探索。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情境,激发学生对“影响电池铁

磁性大小的因素”进行猜想。儿童有了自己的猜想,才会带着自己的猜想去探究,真正“用科学的本来方式学习科学”。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得出各种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获得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情感和态度。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个人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彰显,让同学之间在合作中受到启发和帮助。 2、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的科学素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都必须亲身经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教师让学生经历制作电磁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动手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而实验之后,老师让学生把各组的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情况和结果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有助于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使学生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感性上升到理性。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既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最后老师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将知识外化应用,让学生知识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通过探索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2)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18-19科学二年级(下册)各课练习及答案(自编)粤教版

18-19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各课练习及答案(自编) 学校班别:姓名学号 第1 课《菜叶上的蜗牛》 一、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 1、蜗牛一般由()等几部分组成。A 壳、腹足、触角、眼、口 B 壳、胸足、手、眼、口 C 壳、腹足、触角、鼻、口 2、蜗牛的头部有两对触角,前一对触角较短,后一对触角较长且顶端有()。A 头 B眼 C 手 3、蜗牛在外界刺激时,会迅速()。A 缩回触角并躲进壳里 B 缩回触角,不会躲进壳里 C不会缩回触角,躲进壳里 4、蜗牛是靠()爬行的。 A 头部 B 胸足 C 腹足 5、蜗牛()光滑的表面上爬行。 A 可以 B 不能 C 只能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动物不能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 2、蜗牛在行走时会伸出触角,当遇到外界刺激时,会迅速缩回触角,躲进壳里。 3、在观察蜗牛时,要先进行整体观察,从尾部到头部有序地开展,再借助放大镜进行更细致的局部观察,并关注蜗牛的触角和眼睛。() 4、蜗牛和我们人类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要珍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与它们和谐共处。() 5、蜗牛在爬行过程中会分泌一种黏性液体,这种液体有助于减小摩擦力,使得蜗牛比较容易地向前爬行。() 第 2 课《校园里的蚂蚁》 一、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 1、蚂蚁是一种昆虫,与蜗牛比较,行动得()。A 快 B 慢 C 一样快慢 2、蚂蚁身体的颜色有()。A 两种如黑、红 B 多种如黑、褐、黄、红等 C 仅黑色一种 3、蚂蚁的头部有对触角,胸部有条腿。() A一六 B 二六 C 一四 4、蚂蚁一般会在()筑巢。 A 地下 B 地上 C空中 5、蚂蚁的()是彼此沟通的工具。A口 B 触角 C 脚 6、而蚁巢出入口()是一个拱起的小土丘,A 大多一些 C 很少 7、蚂蚁喜欢吃的食物:()…… A苹果、菜叶、白糖 B菜叶、饼干、白糖 C 苹果、饼干、白糖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蚂蚁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我们常常会在校道、灌木丛或墙角发现蚂蚁的行踪。() 2、由于蚂蚁的体型比较小,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3、观察小动物不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如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顺序。() 4、蚂蚁找到食物后,通常会将食物独自吃掉。() 5、蚂蚁不可以搬动比自己体积和重量大很多倍的食物。() 6、蚂蚁成群行走时,看上去就像在排队。() 第 3 课《池塘里的鲤鱼》 一、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 1、动物可以通过()等器官感知环境。A眼、耳、鼻 B 眼、鼻 C 眼、耳、 2、鱼缸底部那些一条条的黑色东西是()。A 黑线 B 鱼的粪便 C 泥土 3、鲤鱼的身体呈纺锤形,颜色一般为青黄色。它的头部比较大,眼睛较小,口位于头部前端,口的旁边有两对()。鲤鱼的身 体表面具有鱼鳞,还有鱼鳍和鱼尾。 A胡须 B 触角 C 脚 4、蜗牛和蚂蚁生活,鲤鱼是生活在。()A 陆地上陆地上 B水里水里 C 陆地上水里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观察鲤鱼。先进行整体观察,再从头部到尾部,进行有序的观察。() 2、对鲤鱼进行观察,可以将鲤鱼捞出水面。()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粤教科技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 (1) 第一课"冷与热"的奥秘 (1) 第二课温度计 (4) 第三课热往哪里传 (10) 第四课热胀冷缩 (21) 第五课: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28)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 (32) 第六课让我们一起关心天气 (32) 第七课刮风了 (40) 第八课下雨了 (42) 第九课:小小气象员 (51) 第十课奥运与天气 (56) 第三单元振动与声音 (65) 第十一课声音的产生 (65) 第12课声音的传播 (71) 第十三课:乐声与噪声 (75) 粤教科技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 第一课"冷与热"的奥秘 教材分析: 《冷与热》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冷与热"与学生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通过身体感受,动手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们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获取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本课"冷水与热水"是这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从体验中孕伏新知,活动中 发现新知,运用中深化新知. 设计思路: 1,科学学习应以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动机,采用创设情境提供诱因的方法. 3,使知识与能力同时发展,既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又要重视学习结果. 4,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想想做做的活动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 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 触摸的感觉. [采用谈话,实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实践探究 (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师: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题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题 一、填空: 1.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汽车的后视 镜也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性质。 2.如果没有光,世界将是一片黑暗,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3.光在生活中有许多用途,如:太阳能计算器、光导纤维、交通灯、激光手术等;如果不注 意,光也可能伤害我们的身体。例如:长时间看电视会伤害眼睛、玻璃幕墙会产生光污染等。 4.在自然界中,彩虹的出现与阳光和空气中的微小的水滴有关。所以一般彩虹都是在雨后初 晴会出现。 5.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我们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这些营 养是可以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 6.面粉等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糖类;食油含有丰富的脂肪;肉类、蛋类和豆类含有丰富的蛋 白质;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奶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 7.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器官依次为:口腔、胃、小肠、大肠、直肠等。 8.人的呼吸器官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组成。 9.肺活量大,肺功能大。不同年龄的人肺活量不一样,儿童的肺活量约1.2升,成年人的肺 活量约2.6升。经常锻炼的人肺活量可以增大。 10.儿童平静时,每分钟平均呼吸次数是20次。把手指按压在手腕上,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安静时,成年人的心脏每分钟大约跳75次,每次跳动约有70毫升的血液送出。 11.传染病人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交叉传染。 12.人体内的“高速公路”网络——心脏和血管。血液在我们体内不停地流动,心脏和血管的 工作就是让血液流动起来。经常锻炼、均衡饮食、不吸烟等良好习惯,都可以使我们的心脏和血管保持健康。 13.大脑控制着你的肌肉运动、感觉、语言,甚至你的食欲,脑也是思考问题和记忆事情的器 官,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司令部)。劳逸结合、合理用脑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要重视的大问题。 14.常见物体运动方式有平动、转动、振动等。滑雪的运动方式是平动,电风扇叶的运动方式 是转动,钟摆的运动方式是摆动。 15.常见的力有:动力(外力)、重力(地球引力)、大气压力、弹力、浮力、(阻力)、摩擦力 等。。 16.多吃低脂肪、低胆固醇和少盐的食物有助于心脏和血管的健康。 17、镜子能使光“拐弯”的原因是因为镜子可以反射光。 18、在小肠中,食物变得细小,食物中的营养主要通过小肠壁经血液流经全身。 19、你体内最粗的血管有你的大拇指那么粗。 20、一般来说,胸围差越大,表示呼吸功能越强。 21、物体因为形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2、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的压力。德国科学家奥托于1654年在德国马德堡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23、英国的科学家牛顿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再经过自己的观察研究,用了许多年时间经过艰苦的计算,证实了地球引力的存在。 24、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人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计算公式为:距离÷时间 25、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我们把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叫做物体的重力,重力的单位是牛顿,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站在地球上的人头朝上,脚朝下,我们通常所说的下方,其实就是重力的方向,它是指向地心的。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我们才能安安稳稳地生活在大地上。 26、心脏由很结实的肌肉组成,在人的生命每一秒钟它都在有节律地跳动,像水泵一样推2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27、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内。 28、物体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物体运动时位置会发生变化。描述物体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二、判断: (√)1、小孔成像是光线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镜子可以反射光线。 (×)3、吃饭时看书不是坏习惯。 (√)4、肺是人的重要呼吸器官。 (×)5、不同的人的肺活量都是一样的。 (√)6、心脏一分钟可以输送5000毫升血液。 (√)7、充足的睡眠能消除大脑的疲劳。 (√)8、用脑所需的血液比肌肉工作时需要的血液多15—20倍,所以长时间用脑会使人头昏脑胀,反应迟钝。 (√)9、不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得心脏病的人可能性要高出两倍。 (×)10、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仅凭我们的感觉就可以了。 (×)11、飞机在天空中飞行时,没有受到地球引力。 (×)12、注射器吸取药水利用的是弹力原理。 (×)13、摩擦力对我们没有任何帮助。 (×)14、在水中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在水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水的浮力。11.石头在水中不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1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力原理制作的。 三、选择: (A)1. 下面哪些现象说明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 A、光线打靶 B、潜望镜 C、彩虹 D、太阳能热水器 (B)2. 我们常用的电灯(白炽灯)是发明的: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 (C)3. 瘦肉中含有丰富的:A、脂肪B、糖类C、蛋白质D、维生素 (D)4. 根据“食物金字塔”,我们每天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A、糖果 B、植物油 C、盐 D、谷类 (C)5. 平静时,人一分钟心跳次数约为:A、20次B、150次C、75次D、30次(B)6. 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是受到的缘故。

粤教粤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综合卷2018

小学六年级科学期末综合练习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呼气时,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部分水分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肺泡后被呼出体外。()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是自然的选择。() 3、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4、双眼皮、耳垂不可以通过父母遗传给子女。() 5、虽然鲸、蝙蝠、猕猴的前肢骨的组成一致,排列方式也基本一致,但这不能说明它们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6、食物通过消化系统被消化后,营养物质主要被胃吸收。() 7、生物进化的总趋势,在身体构造上的表现是由简单到复杂,在生活环境上表现是由水生到陆生,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弱。() 8、小脑控制着人体的运动,感觉,语言等各种功能,帮助我们完成听、说、读、写、跑等各种运动。() 9、口腔中的食物通过吞咽进入胃,再依次通过食管、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 10、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改变用力方向。() 11、在使用螺丝刀时,拿在柄上要比拿在刀尖上更省力。() 12、非洲象耳朵大,亚洲象耳朵小能说明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下,身体的形态结构会有所不同。() 13、物体影子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变化都与光源的亮度有关。() 14、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带传动。() 15、始祖鸟的化石说明:鸟类是由一些古代哺乳动物进化而来的。() 二、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1、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A、糖类 B、糖类和脂肪 C、蛋白质 D、盐 2、分泌消化液,流入小肠,帮助消化食物。 A、肝脏和胰腺 B、胃 C、小肠 D、口腔 3、()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它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光和热。 A 月亮 B 太阳 C 发电站 D 核能 4、排尿的作用是()。 A 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 B 排出代谢废物。 C 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D 以上都是 5、生物进化的原因是()A 遗传B变异C自然选择 D 以上都是 6、两面镜子成30度夹角垂直放在桌面上,镜子里会出现()像。 A 3个 B 5个 C 7个 D 9个 7、下面那个不属于变异现象() A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B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C 橘生淮南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D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8、斜坡是一种()A 简单机械 B 复杂机械 C 简便机械 D 简便工具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科学试卷(含答案)

粤教版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科学试卷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制成的衣服夏天不能穿。 A.棉布B.羊毛C.尼龙 2. 我们给凤仙花浇水,大部分都浇到了()上。 A.叶B.土壤C.茎 3. 鱼嘴和鳃盖不停地一张一合,这是鱼在() A.呼吸B.进食C.喝水 4. 通过显微镜观察字母“b”,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字母图像应该是()。 A.b B.p C.q 5. 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地方的小动物是()。 A.蚂蚁B.蚯蚓C.壁虎D.田螺 6.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得出的结论()。A.不同B.相同C.无法确定 7.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有关 A.镜片的直径B.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 C.镜片的厚度D.放大镜的大小 二、填空题 8. 救生圈、轮船漂浮、木筏、竹排、淘米的原理:_____。

9. 我们在解释地球自转的时候要用到_____模型,在学习植物细胞的内部结构时要用到_____模型。 10. ___________是蚜虫的天敌。 11. 蚕宝宝的一生经历了蚕卵、蚕宝宝、蛹、(______)四个阶段。 12. 蚕的一生要经过________、生长发育、繁殖和_______ 四个阶段,叫做蚕的生命周期。 13. 冬季运用温室种植蔬菜主要是提供适宜的______。 14. 北斗七星是________星座的一部分。 15. 一般我们种植物播种的方法要注意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6. _________ 生活在花坛的泥土里。 17.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____________的仪器。(方向时间) 18. 植物茎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阶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 三、判断题 19. 蝴蝶也属于鸟类。(____) 20. 要确定“过山车”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位。(______) 21. 青蛙捕食时是用前肢死死抱住食物往嘴里塞。(_________) 22. 因为鸟会飞,所以它不受重力的作用。(____) 23.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竹排和青山的运动都是选择岸边的树木为参照物的。(______)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2.6动手种蔬菜 同步练习(I)卷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2.6动手种蔬菜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2题;共2分) 1. (1分)春天是________的季节。 2. (1分)在花盆里种植蔬菜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 (共3题;共6分) 3. (2分)下图是蔬菜种植的()过程。 A . 浇水 B . 松土 C . 播种 4. (2分)下图是蔬菜种植的()过程

A . 浇水 B . 松土 C . 播种 5. (2分)蔬菜时,给种子浇水的目的是() A . 种子发芽 B . 种子充分与接触 三、判断题(打的打√,错的打×) (共5题;共10分) 6. (2分)种植蔬菜时,先要把土翻松,不然影响种子的播种。() 7. (2分)我们吃的蔬菜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8. (2分)把蔬菜苗搬到阳台上,充足接受阳光照,长势会更好。() 9. (2分)蔬菜里发现有杂草,应组织学生带好除草工具进行除草。() 10. (2分)在播种蔬菜时,要用土将种子盖好,还要浇水。() 四、简答 (共2题;共10分) 11. (5分)在种植蔬菜时,为什么将土里戳个洞,将种子放进去? 12. (5分)我们怎样管理,才能蔬菜生长的更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2题;共2分) 1-1、 2-1、 二、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 (共3题;共6分) 3-1、 4-1、 5-1、 三、判断题(打的打√,错的打×) (共5题;共10分) 6-1、 7-1、 8-1、 9-1、 10-1、 四、简答 (共2题;共10分) 11-1、

粤教粤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 实验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科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 1、植物的需求 2、生命的延续 3、水循环 4、物质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

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六、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教学安排: 1、植物的需求(8课时) 2、生命的延续(8课时) 3、水循环(8课时) 4、物质的变化(8课时) 2017.9.4

粤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B卷

粤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B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 (共12题;共19分) 1. (4分)食油含丰富________,面粉含丰富________,肉类含丰富________,蔬菜含丰富的________。 2. (2分)身体的特征可能通过________遗传给子女,生理方面的特征也能通过________遗传给子女。 3. (1分)________是我们健康成长不能少的养分,营养要全面合理。 4. (1分)儿童平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________次 5. (1分)动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6. (1分)消化器官按顺序是________.。 7. (2分)肺活量指尽可能大的吸气后,用力呼出的全部气体。肺活量大,肺功能强。儿童约________升,成年人________升。 8. (2分)达尔文把在生存竞争中,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9. (2分)成年人的心脏每分钟大约跳________次,每次约有________毫升的血液送出。 10. (1分)用脑需要的血液比用肌肉需要的血液多________倍。 11. (1分)心脏血管是人体内的高速公路网络,它们的作用就是________. 12. (1分)科学家把________形象地称为“恐龙公墓”。 二、 (共10题;共20分)

13. (2分)口腔虽然没有鼻腔的特点,但它也是呼吸器官。 14. (2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像的两个人。 15. (2分)劳逸结合,合理用脑可防止大脑生锈。 16. (2分)变异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 17. (2分)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的遗传基因,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稻。 18. (2分)她的眼睛长得像妈妈,指的是变异。 19. (2分)患传染病时不与他人亲密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20. (2分)父母都是双眼皮,他们的子女一定都是双眼皮。 21. (2分)生物的进化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22. (2分)一些看起来毫无相似之处的生物,它们体内可能有着结构相似的骨骼。 三、简答 (共7题;共27分) 23. (5分)生物进化的历程(或总趋势或规律)是什么? 24. (1分)说一说古代爬行动物与始祖鸟相似特征之处,始祖鸟与现代鸟相似特征之处,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________ 25. (5分)饮食好习惯有哪些? 26. (5分)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27. (5分)为什么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 28. (5分)人为何要睡觉? 29. (1分)怎样劳逸结合,合理用脑?________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1.1菜叶上的蜗牛D卷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1.1菜叶上的蜗牛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2题;共2分) 1. (1分)蜗牛没有________的区分,都会产卵, 2. (1分)蜗牛是生活在________的贝类,种类很多,遍布________。 二、选择题 (共3题;共3分) 3. (1分)蜗牛不喜欢的事物是()。 A . 面包 B . 蔬菜 C . 有刺激性的事物 4. (1分)蜗牛喜欢在()环境里。 A . 干燥 B . 潮湿 5. (1分)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前面的一对短一些,后面的一对长一些。触角一碰到东西就会()。 A . 缩回去 B . 伸展开 三、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6. (1分)你看,蜗牛躲进了壳里了。 7. (1分)我们观察蜗牛的时候,一定要爱护蜗牛。

8. (1分)我发现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 9. (1分)我用手一摸它,它的触角就伸展了。 10. (1分)蜗牛没有脚,它在玻璃等一些比较平的物体上爬行的。 四、简答 (共1题;共2分) 11. (2分)根据蜗牛的习性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蜗牛喜欢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 (2)说一说,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五、画一画 (共1题;共1分) 12. (1分)在图画本上,画一画可爱的蜗牛。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2题;共2分) 1-1、 2-1、 二、选择题 (共3题;共3分) 3-1、 4-1、 5-1、 三、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6-1、 7-1、 8-1、 9-1、 10-1、 四、简答 (共1题;共2分) 11-1、 11-2、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2.9 能量的转换 课时练(同步练习)

2.9《能量的转换》练习 一、填空题 1、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是_____。 2、钻木取火的过程就是_____转化为_____的过程。 3、电能转换成______,可以用来照明;电能转换成_______,可以用来烹饪。 4、吃饭上学的过程是把食物中的______转换成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点燃花生米,花生米中的化学能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2.电能通过家用电器可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3.声音具有能量,能使扭扭蛇转动起来。() 4.每一种能量都是一成不变的。() 5.能量总是以不同的方式被储藏和运用。() 6.搓手是把化学能转换成热能和声能。()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更好的利用能量,()很多的能量转换装置。 A.需要 B.不需要 C.个别需要 2、电熨斗在使用过程中,电能转化成了() A.热能 B.化学能 C.蒸汽能 3、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锯子锯木头,锯条会发热,是由于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B. 当水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会跳动,这是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C. 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光能。 4、下列用电器,工作时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与其他二种不同的一种是() A. 电风扇 B. 电饭煲 C. 电烙铁 5、下面( )是将电能转化为电磁能。 A.点亮台灯 B. 电池 C. 电话 6、下列能量转换形式错误的是() A. 点亮台灯:台灯把电能转换为光能 B. 搓一搓手:人体内的化学能转换为声能和热能 C. 植物光合作用:太阳的光能转换为热能 四、问答题 1、试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将电视的声和像与太阳能联系起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