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千金小学施小红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的传播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身体的结构.doc

课题:7.保护我们的听力 导学补充: 【学习目标】 1.认识过高国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 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国强的声音并控制噪音。(重点) 2.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 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难点) 【预习案】(约10分钟) 一、填空。1、在、、等场所,我们应控制音量。2、耳朵是我们的, 需要精心呵护。3、我们之所以能够发出声音,是因为我没有一个能 够发声的器官,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匚 【探究案】(约10分钟) 【探究一】(5分钟)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避免听力受到伤害? 【探究二】(5分钟)在生活中,那些声音属于噪音?描述噪音的特 征和我们的感受。我们怎样才能控制物体发生呢? 【检测案】(10分钟) 1、在、、等场所,我们应控制音量。 2、耳朵是我们的,需要精心呵护。 3、我们之所以能够发出声音,是 因为我没有一个能够发声的器官,叫° [训练案] 这在课堂、医院、图书馆我们怎样控制自己说话的声音? 【学后反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题:1.身体的结构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到身体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认识人体 结构的精巧与和谐美。(重点)2.能够应用触摸、手捏、耳听等观察 方法认识身体的外部器官,观察身体的内部器官。(难点)

编写人:刘鹏审核人:上课时间:2014年—月—日 导学补充: 【预习案】(约10分钟) 1、声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由、、四 部分组成。2、人体内部器有、、等。 3.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 探究案】(约10分钟) 【探究一】: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比较观察身体 左右两部分,有什么特点? 【探究二】:选择一个活动做一做,观察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 活动,试着用气泡图记录。 【检测案】(10洲0 2、声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由、、四部分组成。2、人体内部器 有、、等。 4.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 【训练案】(约5勉10 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还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 【学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那些知识? 课题:2。骨骼、关节和肌肉 【学习目标】 1、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 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重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 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 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网状图”)能使这种联系变得更加清晰。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 5、在坚持每天观察、记录的同时, 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 并进行比较。 6、要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天气, 周末和假期(不能)间断。 7、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 (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通常情况下, 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 由西南向东 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 吹的是(西北风)。 9、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 就是(西北)风。 10、在用风向标确定风向之前, 可以先用(指南针)或(周围的自然景物)来确定方向, 然后再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11、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西)、(南)、

(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12、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13、降水的形式很多, 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 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等。 15、(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 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7、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18、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二单元溶解 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2、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三单元)修改后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四单元) 课题:1.身体的结构Array【学习目标】1. 与和谐美。(重点)2. 官,观察身体的内部器官。(难点) 【预习案】(约10分钟)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2.人体内部器有、、等。 3.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 。 【探究案】(约10分钟) 【探究一】:从外形上看, 有什么特点? 【探究二】 用气泡图记录。 【检测案】(10分钟)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2.人体内部器有、、等。 3.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 。 【训练案】(约5分钟) 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还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 【学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那些知识?

导学案编号 () 课题: 2。骨骼、关节和肌肉 【学习目标】 1、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Array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重点) 2、通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难 点) 【预习案】(约10分钟) 请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划出重点内容,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我们的身体, 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 2.人体的活动由、、和共同完成,不同等的运动形 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3.人的头骨近似于,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 【探究案】(约10分钟) 【探究一】:我们在活动时,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运动呢? 【探究二】:自在拿哑铃的过程中,分别有哪些部位的骨骼、关节肌肉参与了活 动?并记录下来。 【检测案】(10分钟) 1.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我们的身体, 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 2.人体的活动由、、和共同完成,不同等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3.人的头骨近似于,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 【训练案】(约5分钟) 课后思考题:在生活中,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和我们身体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的作用相似? 【学后反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育教案及其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

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

四年级品社导学案10-20

美丽富饶的家乡 曲堤中心校 第一单元:可爱的家乡 第一课时:生我养我的地方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我能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家乡秀美的山水和悠久的历史,我能积极参加了解家乡的各项活动。 2.我能看懂简单的位置图,认识家乡环境的基本特征,我能理解这些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 我能了解家乡的位置、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 在交流研讨中,我能学会独立识图、独立思考。 课前准备: 1.老师和学生分别准备中国政区拼图,课堂教学时使用。 2.课前收集一些关于家乡风光的图片、资料,以及关 于建设家乡的小故事。准备在在课堂上进行宣传。 教学建议: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家乡美丽风光的图片,与同桌互相欣赏,在准备好的中国政区拼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河北的位置,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的由来。 反思:

《生我养我的地方》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家乡秀美的山水和悠久的历史,我能积极参加了解家乡的各项活动。 2.我能看懂简单的位置图,认识家乡环境的基本特征,我能理解这些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学习重点: 我能了解家乡的位置、地形特点 学习难点: 在交流研讨中,我能学会独立识图、独立思考。 课前准备: 1.老师和学生分别准备中国政区拼图,课堂教学时使用。 2.课前收集一些关于家乡风光的图片、资料,以及关 于建设家乡的小故事。准备在在课堂上进行宣传。 导学过程: 1.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家乡美丽风光的图片,与同桌互相欣赏。 2.在准备好的中国政区拼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河北的位置。 温馨提示:你可以看看我们河北省有几个市?

3.阅读课文第三页,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的由来。 4.看图,说一说家乡有哪几种地形?你发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 5.介绍自己收集的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故事。 温馨提示:不是河北的同学也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 6.成果展示(要求:声音洪亮、落落大方)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李)

1.我们关心天气 科学概念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与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与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准备 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各种天气符号的图片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个性调整 活动一: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 1、阅读课本第2页,图中有哪些天气现象? 图中的天气现象有: 2、小组讨论,我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还有: 导入 1.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播放 一段音乐,大家来猜猜就是什么节目 好不好? (播放音乐)学生猜出:天气预报节目 2.师:大家平时瞧天气预报不? 从天气预报中我们能获得什么信息? (揭题:我们关心天气)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就是一幅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提问:您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活动二: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1、 观察天气,用一段话描述今天的天气。 今天的天气: 2、 小组讨论,交流描述的天气现象。 3、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不? 试着用网状图表示出来。 二、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 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 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 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 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与笔排队到操 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您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瞧谁的描述真实,完整。 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 温、风向与风速等天气现象来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第一学期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0分) 1、风向可以用()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 )。由北向南吹的风叫()。 2、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3、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等。 4、要在一杯水中很快溶解一小块肥皂,我会用到的方法有()、()、()等。新课标第一网 5、水里的动植物呼吸的是溶解在水中的()。 6、我们平时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由物体( ) 产生的。 7、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声音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8、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物体振动频率越快,发出的声越();物体振动频率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X|k |b| . c|o |m 9、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交换。 10、人体从外形上一般可以分为()、()、()和()几部分。 11、人体骨骼的作用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12、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 13、人耳朵里的()能接受各种声波并产生振动。 二、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1、降雨量的单位是()。w w w .x k b 1.c o m A、厘米 B、毫米 C、毫升 2、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个等级。 A、11 B、12 C、13 3、烟垂直上升,这时的风力为()。 A、0级 B、1级 C、2级 4、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把食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 A、过滤 B、沉淀 C、蒸发 5、在一杯水中滴几滴色拉油,我们能看到的现象()。 A、色拉油慢慢地在水中溶解了。 B、色拉油沉到水的底部去了。 C、色拉油一直浮在水面上。新|课|标|第|一|网 6、当上课铃声响起,小朋友们从各处跑向自己的教室,这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朝着()

四年级品社导学案

丛台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导学案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看这些城市、乡村的照片,美吗? 大屏幕出示,书上46页,四幅照片。你知道这下图片呈现的什么地方的景色吗?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 二、自学探究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是进行“趣味体验并感知”通过对家乡景色照片的观察,感受家乡的巨 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三、汇报展示 (1)交通工具的变化 (2)道路的变化上学的道路有没有发生变化? (以前是泥路,好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后来有了沙石路、柏油路,平坦、宽阔,走在上面很舒服雨天上学也很快。) 谱写赞歌,展示才华 1、家乡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幸福,我们的心中充满着对家乡的赞美之情。请听一听一 位小朋友发自内心的赞歌。 (配乐朗诵:〈〈森林公园〉>) 2、你从他的心声中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也来尽情地抒发对家乡的美好感受吧。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商 里,或者与一首小诗,或者与一段美文,也可以画一画你认为取美的一角,还可以用一首歌来尽情地抒发对豕乡的热爱之情。 4、学生联系,教师巡视。

丛台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导学案 教材中关于土特产方面的内容呈现的不多,只是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思路,这里可以多安排一些活动。如:特产介绍会。把你所了解的家乡特产向大家做介绍,包括产地、历史、味 道以及它给家乡带来的影响;特产品尝会。有条件的可以把特产拿到课堂,召开一个小型的特产品尝会,请同学亲口尝一尝;为家乡的特产设计宣传广告词。可以进行广告词的设计比赛,看哪位同学设计的广告词最有特点(包括特产的形状、颜色、大小、味道);小小故事会。请学生收集当地有关土特产的小故事,因为每一种特产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它把人、物、情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活画卷。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第二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 第三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的听力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四年级科学导学案文档 3.doc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是在二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较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天气口历”则是观察记录的载体。教科书中慕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没有涉及分了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己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耍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木属性。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索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岀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耍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而(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 “声音”单元的各组实验意在形成-系列发展性的概念。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开始,到用音量和音高來描述声音,宜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耳的功能等。教科书中的各种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我们的身体”单元旨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当学生开始关注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各单元内容在科学整体框架中的位置为: 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4 ?我们的身体》 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2.溶解》 物质科学光、热、电、磁--------- 《3.声音》 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1.天气》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口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出示荷叶的画面。这是什么? 资料:荷花:又名莲花、水芝、水芙蓉、莲。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你看到荷叶,你会想起什么?有什么感受? 〔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 作者望着那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会生出许多感动,想起自己的祖母。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xuán玄chuānɡ疮zhǒu肘 4.结合生活实际、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含义。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欣喜:欢喜快乐。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 5.分节指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6.组词语: 斑()玄()疮()啸()潇() 班()弦()创()萧()箫() 三、质疑解难 1.自读全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 2.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主要解决以下疑难:(1)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2)祖母为什么能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 (3)课题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名?…… [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指导重点字,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藕:草字头,左下“耒”,右下“禺”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学校: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___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是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较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天气日历”则是观察记录的载体。教科书中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没有涉及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 “声音”单元的各组实验意在形成一系列发展性的概念。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开始,到用音量和音高来描述声音,直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耳的功能等。教科书中的各种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我们的身体”单元旨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当学生开始关注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各单元内容在科学整体框架中的位置为: 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4.我们的身体》 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2.溶解》 物质科学——光、热、电、磁——《3.声音》 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1.天气》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二、教学目标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2015年8月总课时10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第二单元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学习目标1、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学习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学习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 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集体备课 导学过程合作探究: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小组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3. 汇报点评。 (1)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小组互评、教师点拨: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2)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教师板书)

导学过程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2、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溶解了吗? 3、汇报点评: 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5、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 6、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7、汇报点评。 巩固练习: 1、像()的现象叫溶解。 2、过滤时要做到()。 拓展延伸: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留心观察生活中水还能溶解哪些物质,作好记录在小组 中交流。 板书设计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食盐在水中的现象不见了容易溶解食盐在水中的现象看得见不容易溶解过滤沙子、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及食盐溶液、 注意事项 观察现象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2015年8月总课时11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学习目标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3、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2.3《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加热和冷却》导学案 学习内容分析:这一课主要通过学习,认识加热和冷却 会使物体的形态发生改变;加热和冷却会使物体的体积发生改变,会加热冷却解决问题。 导学目标: 1、能够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 变物体的形态。 2、通够通过做实验,认识物体的加热、冷却会改变物体 的体积。 3、认识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作的。 4、能够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5、阅读温度计发明的故事。 6、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实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学习重难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使物体发生变化。 学习准备:巧克力、三角架、石棉网、火柴、酒精灯、蜡烛、铜球、铁环、带细管的锥形瓶、水槽、冷水、热水、饮料瓶、气球。 学习过程: 导学活动一:探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1、做巧克力实验: 把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巧克力放在石棉网上,用火柴 点燃酒精灯,观察发生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这一实

验说明什么?填写记录单,小组长汇报 做蜡烛实验: 2、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发生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熄灭蜡烛,观察发生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这一实验说1、做固体热胀冷缩实验 明什么问题?填写记录单,小组长汇报。 导学活动二:探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积的影响 先使铜球通过铁环,再加热铜球,铜球还能通过铁环吗? 说明什么问题?把铜球放在进冷水槽,冷却后,铜球还能通过铁环吗?说明什么问题,这一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填写记录单,小组长汇报,

2、做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在锥形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酒精,用有吸管的胶塞住锥 形瓶,在吸管的液面处作标记,把锥形瓶放进热水槽里,观察发生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在把锥形瓶放在冷水槽里, 观察发生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这一实验说明什么? 做气体热胀冷缩实验 3、 给饮料瓶上套一个气球,放进热水槽里,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再把饮料瓶放进冷水槽里,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这一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填写记录单,小组长 汇报。 导学活动三,加热和冷却的应用 1、扁了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会科学依据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的特征。 2.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3.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描述。 教学难点: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教学准备: 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准备好科学记录本。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谈话:“你关心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 老师在黑板上写“今天天气怎么样?”如果有人问你“今天天气怎么样?”你准备怎么回答? 二、探究内容: 1、了解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是天气的基特征。 (1)思考: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天天气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怎样描述天气的变化? (2)指导看“城市天气预报图”。 问:在这张天气预报图中,是怎样反映天气变化的?图中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3)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提示:图上标出的温度是指当地的日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变化范围。 (4)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相应的天气符号。

(5)学生分组讨论: ·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 ·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把它写在学生活动记录本上。 ·怎样把这些天气归类。(按云量、降雨量、气温、风速和风向分类。) 3、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1)说说你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新内容。 (2)阅读本地地区发布的天气预报的新内容:空气质量预报、降水概率、舒适度指数、紫外线强度。 (3)讨论:气象台为什么要向社会预报以上这些天气、环境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4)师:你还知道气象台可以为我们发布哪些关于天气的信息?(火险等级、穿衣指数…..) 三、板书设计 晴天多云阴天 小雨天中雨天大到暴雨天雷雨天 大风天台风天飓风天 炎热天凉爽天 第二课时 一、学生实际观察并描述当天的天气。 (1)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2)提示学生怎样来观察天气:要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个方面来观察。要在记录本上写上当天的日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本上。 (3)交流观察发现。 (4)学生阅读课本4页的提示。 (5)老师对记录方法进行指导。 (6)学生改进自己的记录。 (7)交流改进后记录。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1单元四则运算 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教材2、3页例1,练习一1~5题。 学习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应用。 学习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导学流程 定向自学 1、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 2、自学例1理解加法的意义。 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意,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加法的意义。 3、理解减法的意义。 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意,根据线段图写出减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减法的意义。 合作探究: 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以上三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和=()+()加数=()-()】 【被减数=()+()减数=()-()】 展示反馈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一1~5题拓展提升 猜猜我是几?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教科书5—6页例2、3与“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学习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推理、概括能力,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学习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导学流程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又是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定向自学 1、乘法的意义:结合例2插图和第(1)题写出乘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乘法的意义。 2、理解除法的意义 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并写出除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除法的意义。 合作探究: 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以上三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我加上89得243。600减去我得309.。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和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知道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条件,能设计多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方 案。 3.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提高相互合作意识。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 【学法指导】:自学教材第9页,用铅笔勾画关键语句,边读边思考,什么叫运动状态的改变。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 【学法指导】: 1.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几种方法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方案,记录在《活动手册》第4页。 2.师友交流方法后,再进行实验操作,明确分工,一人操作一人记录。 3.汇报实验现象,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小结:使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活动二:让运动小车的状态发生改变 【学法指导】: 1.看一看:仔细观察教材第10页图片。 2.想一想:独立思考,要达到图片上的要求我们可以怎么做。 3.议一议:将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在改变运动小车的状态时用到了哪些方法?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小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_ _. 活动三研究摩擦力如何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 小组内进行实验操作。 小组记录小车滑行数据?说明什么? 【学法指导】:让小车从同一高度自己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材质上滑行距离的长短。 学生总结: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___或_____. 三、检测反馈 1.在摩擦力增大时,小车的运动速度()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保持不变 2.在做小车试验中,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力是() A 小车的重力 B绳子的拉力 C 不需要力 4.磁力能改变所有材质小车的运动状态。( ) 5.用手推小车后,不需用任何力,最后小车也能静止。() 6.熟透了的苹果,由于重力作用,最终都会落到地面。( ) 四、谈收获 本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 我对本堂的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满意一般) 实践活动:观察自行车在力的作用下,它是如何启动,改变速度或停止的?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能用简单工具估计风速、风向;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天气意识,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意识到天气如何影响每天的生活的;

意识到测量和长期的记录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1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