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脑血管病诊疗流程

急性脑血管病诊疗流程

. 重要提示:

1、确定发病时间至关重要(病人最后尚正常的时间)

2、血压、呼吸、脉搏、意识、瞳孔及脑干反射是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

3、怀疑脑血管病的患者在初入院时应密切观察神经系统体征:生命体征、意识、瞳孔、颅内压、局部定位征的变化有无加重或减轻;注意颈动脉和心脏杂音的检查

4、高度怀疑出血性疾病的患者CT正常,要进行腰穿检查进一步排除出血可能

5、快速判断病情并完善检查,时间就是大脑的概念铭记于心

6、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包括定位和定性诊断

7、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尤其年轻患者)应追查病因

8、昏迷患者要注意有无跌倒所致的外伤

9、除珠网膜下腔出血外,无特殊情况(心衰、主动脉夹层等)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压在急性期不能降至正常

10、不需预防性运用抗癫痫药物,如有抽搐则应运用足量的抗惊厥药物

11、有发热就要降温

12、怀疑小脑出血等可能危及脑干的病损应迅速外科会诊

.

可能为急性脑血管

下述症状突然发生)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笨拙、沉重或麻木

)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体格检

瞳孔、血压、呼吸、心脏听

神经系统体确定昏迷程Glasgow Coma Scal)和中的严重程(NIH Scale、危重症状,按相应处理措施治疗(:如出现呼吸窘现象需插管保持有效呼吸,氧饱和度为95。脑疝形脱水降颅压治疗

建立静脉通道,液体用血糖和心电图检

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瞳孔、意识监

明确有无可能危及生命的情况,同患者家属讲明必须完C检查的必要性和危险并作好可能的抢救措施,并征得其同

、生命体征基本得以维持,急症头C(入院2分钟完成

神经科SA、脑出有手术适应症收外科,其余内科可能急性缺血性卒中,联合神科决定是否溶

有溶栓指征进行溶栓治

如没有溶栓指征且无其他禁150mg-300m口服,再收ICU或神经内科。临床高度怀疑出血疾病C正常也要行腰穿以协诊C是否显示脑内出血SA

调整抗凝一、询问病

、确定脑血管病病时最次到病人正常的时)、发病进程

、既往病史(高压病、心脏瓣变对凝血有干扰物的服用等)

二、完善相关检

能,电解质,肾能检

三、进行急症处

危重征象脑疝可能要积极处理的血压需管才能维持的呼吸心或引起循环不稳定的律失常肺水肿上消道大出血;体温呈超热;癫痫状态

.

血糖管理

目标为8.3mmol/L以下。

1.当血糖为10mmol/L或更高时,需立即应用胰岛素。开始使用胰岛素时1~2小时检测一次血糖。血糖控制后可运用胰岛素维持。

2.低血糖给予10-20%的葡萄糖静脉输液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溶液纠正。呼吸的管理1.基本的气道的管理或处理包括:

1)去处口腔中异物, 防止假牙脱落、食物或其它物体。

2)适当地应用颚颌部支持技术改变病人位置

2.关于通气

1)目标氧饱和度为≥95%。

如果无病理性呼吸,血气分析提示中度缺氧,如SO2<90%则给予氧吸入即可,2-4升O2/ 分钟,禁忌高浓度吸氧,限制浓度28%。有时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周围血管收缩伴低血压、一氧化碳中毒病例会出现对血氧饱和度的错误判断。尤其有肺功能损伤及严重脑血管病者应尽早行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BGA)或呼气性PCo2检查。

2)注意呼吸的频率和幅度。

矛盾或反常式呼吸(吸气时,胸部正常扩张而腹部则异常收缩),往往提示呼吸衰竭的先兆。

3.关于气管插管

(1)指征:①PaO2 <50-60mmHg;

②PaCo2 >50-60mmHg;

③肺活量<500-800ml;

④出现呼吸窘迫现象(呼吸频率>30次/分,呼吸困难,出现自发性呼气末压,呼吸性酸中毒);

⑤昏迷(Glasgow昏迷评分≤8),有吸入危险。

(2)初始的参数设置

①间断或持续指令性通气模式;

②潮气量12ml/kg;

③呼吸频率:8-12次/分(PaCo2<40 mmHg);

④吸氧浓度为1.0,吸入流量为30L/min;

⑤吸气时间:呼气时间=1:2~1:3。

(3)使用硫喷妥钠3-5 mg/kg麻醉。

(2)对于脑卒中急性期的痫性发作可用抗痉治疗,孤立出现的痫性发作可不予以治疗,若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可按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置。

体温的管理

对体温>37.5°C的病人及细菌性感染者,给予退热处理及早期使用抗生素。对中枢性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可用冰毯,效果不好可用人工亚冬眠。

.

溶栓治疗(rt-PA)

1、适应症:①年龄18-75岁;②发病在6小时以内;③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NIHSS7-22分);④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及其他明显早期脑梗死改变;⑤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循环的梗塞溶栓适应症应可适当放宽。

2、禁忌症:①既往有脑出血,包括可疑的珠网膜下腔出血;近3月有头颅外伤史;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近1周内有不可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②近3月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病史。但陈旧小腔隙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者除外。③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或严重的糖尿病者。④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⑤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 超过正常范围)。⑥PLT<100,000/mm3,血糖<2.7mmol/L。⑦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⑧妊娠。⑨不合作。

3、治疗方法①尿激酶:100万IU-150万IU,溶于盐水中,持续静滴30min。②rtPA:剂量0.9mg/kg(最大剂量90mg),先静注10%(1 min),其余剂量连续静滴,60 min 滴完。

4、溶栓时注意事项:①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定,在静滴溶栓药物时1次/15 min;随后6时内,1次/30 min;次后1次/60 min,直至24小时。同时进行血压检测,如果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05mmHg,更应多次检查血压,可运用β-受体阻止剂。如果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40mmHg,可静滴硝普钠。②患者出现严重头痛、急性血压升高、恶心、呕吐,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紧急进行头颅CT检查。③溶栓后24小时内一般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24小时后无禁忌可用阿司匹林300mg/d,共10天,以后改为维持量50-150 mg/d。④不要太早放置鼻胃管、导尿管、或动脉内测压导管。

5、运用rt-PT后出血的治疗:①立即停止rt-PT治疗;②检查凝血功能、血细胞记数、血型、纤维蛋白原;③可静脉输注血浆,使纤维蛋白原>100mg/dl或输1单位的血小板(特别是近期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

6、血管再闭塞或狭窄的处理:可运用低分子肝素0.3-0.4ml,每日两次。

手术指征

1.、SAH手术适应症:

⑴动脉瘤性SAH倾向于早期手术夹闭动脉瘤;

⑵一般Hunt和Hess分级≤III 级时主张早期手术治疗,同家属讲明情况,如愿意保守治疗仍收入神经内科治疗。

⑶脑积血扩张或形成铸型出现急性脑积水经内科治疗后症状仍在进行性加重,有意识障碍者,收入神经外科治疗。、脑出血手术适应症

⑴幕上出血30m,出血的位置表浅,如脑叶出血、壳核出血或经壳核向苍白球及外囊扩展

⑵小脑出血:出血量10m或直径3cm伴脑干受压和脑积水

⑶脑叶出血:高龄患者,血肿巨大危及生命或血管畸形

⑷脑室出血:重症全脑出血,需脑室穿刺引流加腰穿放液治疗

GC评分分,呈浅昏迷至中度昏迷,不完全性痪或完全性偏瘫,脑疝早期

⑹非高龄患者的脑内出血

⑺因血管畸形或动脉瘤所至的脑内出血

急性脑梗死溶栓的流程指导

急性脑梗死溶栓的流程指导 静脉溶栓流程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建议,在时间窗内给予溶栓治疗,目前认可的方案是4.5h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快速进行急诊评估和启动卒中小组可有效地减少院内延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最新的循证医学提示,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唯一有效的手段。规范溶栓流程提高溶栓率,选择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可从RT-PA溶栓治疗中获益。为达到治疗获益最大化,应采取所有努力以缩短启动治疗的延误,从急诊到溶栓的时间应在60分钟内。 应急流程的组织和实施: 1、成立院内卒中应急小组小组成员覆盖医护、辅助科室及后勤人员,包括卒中专科的医生、护士、急诊预检护士、急诊神经内科(下称神内)医生、急诊科专职护工、影像及检验科人员、住院处指定人员等20名,所有成员都有5年以上工作验。 2、建立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应急流 3、设立通讯中心,由卒中病房护士长担任卒中小组协调员, 负责联系、协调小组各部门工作须注意,因MRI检查可能延误时间,故反对盲目进行此项检查。选择性MRI或血管检查限于:患者有

快速戏剧性恢复,非常轻的卒中,或不适合溶栓而拟机械取栓或血管内治疗的患者。除考虑大血管闭塞、医院能在发病6小时内实施动脉溶栓的情况外,反对盲目进行动脉溶栓。对的确经济困难的患者,可考虑实施标准尿激酶静脉溶栓。提高溶栓率是卒中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首先应注意减少院前延误,120急救系统是其中重要环节。出诊医务人员应懂得快速识别疑似卒中患者,熟知卒中早期表现就近送往可开展全天候溶栓治疗的医疗中心。尽早激活卒中团队,预定急诊 CT和实验室检查。做好组织化管理,使院内延误控制在60分钟以内是实现溶栓率提高的基础。 动脉溶栓标准纳入标准: 一、临床部分 1年龄18-80岁; 2明确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且造成较明确的神经功能障碍(NIHSS>4分),同时症状持续超过1小时; 3起病至干预在3-6小时内(对于前循环6-12小时内,后循环6-24小时内的患者,在充分影像学支持的情况下,可考虑动脉溶栓★); 4患者或家属对动脉溶栓的效益/风险知情同意。 二、影像部分 1 CT/MRI未见异常或不符合排除标准; 2 DSA发现与临床神经功能障碍相一致的血管分布区血栓证

5.急性脑梗死诊治规范

急性脑梗死诊疗规范 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应尽快采集病史、完成必要的检查、作出正确诊断、及时进行抢救、治疗。 一、诊断 (一)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尽快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时间窗。 1、临床病史: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典型者突然发病,有迅速进展的脑部受损的征象,如意识障碍、局灶体征。确定神经症状出现的时间,近期患病、手术或外伤历史,近期用药史。 2、神经系统检查:重点是发现脑部受损征象,如偏瘫、失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等。同时应排除其他系统疾病。 附:脑卒中的识别 脑卒中的常见症状: (1)症状突然发生。 (2)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 (3)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4)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5)双眼向一侧凝视。 (6)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7)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8)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9)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二)诊断分析步骤 1、是卒中还是其他疾病:重视发病形式、发病时间,同时注意排除脑外伤、中毒、癫痫后状态、瘤卒中、高血压脑病、低血糖昏迷、高血糖昏迷、脑部炎症以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 2、是哪一类型的卒中: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卒中。根据起病方式、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来确定。除非有其他原因不能检查或患者条件不允许搬动,所有疑为卒中的患者都应尽快进行头部影像学(CT/MRI)检查,观察有无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3、缺血性卒中者是否有溶栓治疗指征: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之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影像学(CT/MRI)检查。

二、处理 (一)基本生命支持 1、气道和呼吸 (1)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有明显呼吸困难、窒息时,可采用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以保障通气。 (2)呕吐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及时吸出呕吐物,保持气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 (3)对缺氧者予以吸氧,必要时应辅以机械通气。 2、心脏功能 脑卒中患者应观察心脏情况,常规检查心电图。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衰或心脏缺血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必要时请心脏科医生会诊。 3、血压调控 4、需紧急处理的情况 如严重高颅压、消化道出血、癫痫、血糖异常、高热等,需紧急处理。 5、静快开通静脉通道,采相关血标本如血分析,凝血四项、生化八项、血型+RH、心梗二项、心五酶等。 三、处理流程

急性脑血管病诊疗流程

. 重要提示: 1、确定发病时间至关重要(病人最后尚正常的时间) 2、血压、呼吸、脉搏、意识、瞳孔及脑干反射是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 3、怀疑脑血管病的患者在初入院时应密切观察神经系统体征:生命体征、意识、瞳孔、颅内压、局部定位征的变化有无加重或减轻;注意颈动脉和心脏杂音的检查 4、高度怀疑出血性疾病的患者CT正常,要进行腰穿检查进一步排除出血可能 5、快速判断病情并完善检查,时间就是大脑的概念铭记于心 6、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包括定位和定性诊断 7、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尤其年轻患者)应追查病因 8、昏迷患者要注意有无跌倒所致的外伤 9、除珠网膜下腔出血外,无特殊情况(心衰、主动脉夹层等)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压在急性期不能降至正常 10、不需预防性运用抗癫痫药物,如有抽搐则应运用足量的抗惊厥药物 11、有发热就要降温 12、怀疑小脑出血等可能危及脑干的病损应迅速外科会诊

. 可能为急性脑血管 下述症状突然发生)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笨拙、沉重或麻木 )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体格检 瞳孔、血压、呼吸、心脏听 神经系统体确定昏迷程Glasgow Coma Scal)和中的严重程(NIH Scale、危重症状,按相应处理措施治疗(:如出现呼吸窘现象需插管保持有效呼吸,氧饱和度为95。脑疝形脱水降颅压治疗 建立静脉通道,液体用血糖和心电图检 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瞳孔、意识监 明确有无可能危及生命的情况,同患者家属讲明必须完C检查的必要性和危险并作好可能的抢救措施,并征得其同 、生命体征基本得以维持,急症头C(入院2分钟完成 神经科SA、脑出有手术适应症收外科,其余内科可能急性缺血性卒中,联合神科决定是否溶 有溶栓指征进行溶栓治 如没有溶栓指征且无其他禁150mg-300m口服,再收ICU或神经内科。临床高度怀疑出血疾病C正常也要行腰穿以协诊C是否显示脑内出血SA 调整抗凝一、询问病 、确定脑血管病病时最次到病人正常的时)、发病进程 、既往病史(高压病、心脏瓣变对凝血有干扰物的服用等) 二、完善相关检 能,电解质,肾能检 三、进行急症处 危重征象脑疝可能要积极处理的血压需管才能维持的呼吸心或引起循环不稳定的律失常肺水肿上消道大出血;体温呈超热;癫痫状态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全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全版) 关键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诊治指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 80%。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于2002年底开始组织编写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年初经卫生部批准在全国开始推广,2007年初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1版,为规范国内脑血管病诊治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近年不断有新研究证据发表,第1版指南在使用过程中也得到多方改进建议。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托脑血管病学组对第1版指南进行修订。为方便临床使用,本版指南内容包括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全部诊治过程。撰写组通过复习相关研究证据、征求各方意见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后形成推荐,旨在帮助临床医生为脑卒中患者选择当前相对较好的诊治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参考本指南原则和新的进展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处理。 一、修订原则 1.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国际规范,结合国情、可操作性、第1版使用经验和新研究证据进行修订。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参考了国际指南[2-3]和常用标准,并结合国情和实用性制定。

2.对每项治疗措施或临床问题,先进行当前研究证据(文献检索至2009年11月)的归纳和分析评价,然后根据证据等级和共识给出推荐意见。 3.推荐意见尽可能依据最可靠的证据(如A级证据),缺乏高等级证据时则参考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4.对国内常用疗法,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充分考虑国情和经验达成共识。注意兼顾疗效、风险、价格和易使用性等多方国素。 二、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包括治疗和诊断措施) l推荐强度(分4级,I级最强,IV级最弱): I级: 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II级: 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III级: 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IV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2.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分4级,A级最高,D级最低) :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 RCT)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RCT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RCT(高质量) ;B级: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RCT;C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3.诊断措施的证据等级(分4级,A级最高,D级最低) :A级:多个或1个样本量足够、采用了参考(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 1B级:至少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了金标准和盲法评价(较高质量) ;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D::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脑血管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附件6 县域脑血管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脑血管病是一组因脑血管病变引起地脑功能障碍,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与高致残率地特点,目前是我国居民最主要地死亡原因与成人致残原因之一,给社会,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本方案以脑血管病预防与控制为重点,围绕疾病防治地全周期,推动各县域医疗机构落实自身功能定位,改善患者地生存质量,降低疾病负担,进一步满足县域患者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本方案中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自发性脑内出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本方案适用于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地脑血管病患者。 一,县域不同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一)村卫生室。 开展脑血管病识别培训与健康教育,关注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并针对情况开出健康处方(包括运动,戒烟,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等)。对于脑血管病恢复期居家康复地患者,承担二级预防地职责,定期随访,控制导致复发地危险因素。对疑似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或复发患者,初步评估后立即送往有救治条件地县级医院。有条件地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与中医药早期干预工作。 (二)乡镇卫生院。

开展脑卒中识别与科学转运培训,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以及脑血管病患者筛查与管理等工作。指导培训村医开展健康教育。接收由县级医院转诊地脑血管病康复期患者,主要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地恢复期患者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具有居家康复治疗条件地脑血管病患者可出院进行居家康复治疗。熟悉县级医院地基本情况,专家特长,常用检查项目及价格,凡是接诊到疑似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或复发患者,初步评估后立即参照卒中急救地图转往具备救治条件地县级医院,避免患者盲目选择同时减少医疗开支。负责中医诊断治疗,随访评估与村级医疗机构中医药健康教育培训。 (三)县级医院。 开展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有条件地医院也可以开展其它脑卒中适宜技术。有中医药服务能力地医院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化地中西医治疗方案。接收上级医院转诊地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提供规范地二级预防,进行早期检查,明确诊断,给予治疗,进行早期与持续康复治疗等。对超出自身诊疗服务能力地患者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已加入县域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地社会办医疗机构可在牵头医院统筹下参照本技术方案执行。 二,分级诊疗服务路径

急性脑卒中抢救流程

急性脑卒中抢救流程经病史询问及查体、监测生命体征、判断意识、神经定位体征考虑系脑卒中病人进入绿色通道 经评估病情稳定者 10分钟内CT检查 CT未见出血,考虑系缺血性卒中 收入神经内科治疗(必要时请神经内科急会诊) 1、若血压大于220/120mmHg酌情给予降压药。若溶性的病人,血压应控制在180/110mmHg以下。 2、运用甘露醇等降压颅内压 3、根据病情超初期溶栓治疗:尿激酶1-150万U 4、尽早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 5、抗脑血管痉挛 6、病情允许允介入手术治疗 CT提醒脑出血 收入神经外科(必要时请神经外科急会诊) 经评估病情不稳定者立即组织科内人员抢救同时请神经内外科会诊

1、呼吸减弱或停止:吸氧、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 2、休克血压:允林格氏液扩容,必要时加血管活性药物。 3、收缩压大于2mmHg舒张压大于110mmHg的酌情给予降压药。 4、脑疝形成:甘露醇脱水,必要时加速尿。 5、立即下病危、做好沟通。 经抢救病情有好转,根据会诊医师意见由会诊医师、急诊医师、急诊科护士陪同行CT检查,如病情允许在30分钟之内完毕抢救并CT检查。CT示缺血性脑卒中,由神内科医师及急诊科护士陪同收入神内科 CT示脑出血,由神外科医师及急诊科护士陪同收入神外科或手术室 收入专科病人,会诊后专科医师均为首诊医师,急诊科医师协助解决病人 病人收入专科后,急诊科医师回科室完毕绿色通道登记,凡行抢救患者于抢救记录本上完毕抢救记录 途中患者病情加重,立即就地解决后再将患者送回急诊科进行抢救,由急诊科医师完毕病历书定写及相关记录,会诊医师完毕会诊记录。 经抢救解决后患者病情仍危重,无法外出检查者,继续于急诊科抢救,同时办理住院手续。急诊科医师负责解决病人,同时完毕病历书写及相关记录,会诊医师完毕会诊记录及指出解决意见后方可离开。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一、动、静脉溶栓总适应症 1、急性脑梗死; 2、发病4.5h内选择全身静脉内溶栓;发病在4.5h-6h以内者如怀疑为进展性卒中可延至12h;基底动脉血栓可延至48h选择动脉内局部介入溶栓; 3、年龄18-80岁; 4、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在一个小时以上;且比较严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7~22分;如有明显瘫痪等神经定位体征者肌力低于IV级.. 5、无明显意识障碍;神志不应差于嗜睡..但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有意识障碍者;也可采用溶栓治疗.. 6、脑CT无脑出血;未见明显的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或血管造影证实颅内血栓及部位.. 7、家属同意..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动、静脉溶栓总禁忌症: 1、年龄>80岁; 2、血压>200/120mmHg;经治疗后;血压能降低到160/90mmHg左右者除外.. 2、活动性内出血、颅内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近期发生脑出血者;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近两周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3、神经系统症状核体征轻微如肌力≤Ⅳ级或病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如TIA; 4、口服抗凝药或出血素质者INR>1.5;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 5、严重心、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 三、动、静脉溶栓总体流程

有局灶定位体征患者生化检查 血糖、出凝血全套、血常规、急诊九项、肌钙蛋白 头部CT 低密度影或正常高密度影 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 4.5h以内 4.5h以内 6h以内 静脉溶栓常规治疗动脉溶栓 无禁忌症有禁忌症无禁忌症 动脉介入溶栓流程 术前处理 签署同意书、商讨溶栓药尿激酶、爱通立、通知介入室相关人员到位 术前准备术前备药术前用药 备腹股沟区皮肤尼莫通 NS250ml+胞二磷胆碱0.5 套尿套或停留尿管介入室已备有尿激酶 NS20ml+地塞米松5mg 碘试、左下肢留置如rtPA则需取药 针、静脉推注泵 立即通知介入室、尽快送介入室 术后处理 术后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血压控制在160/90mmHg或患者发病前水平为宜 24小时内绝对卧床24h;24h后复查CT 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测颅规、NIHSS评分q1hX6 24小时后观察足背动脉q1hX6

心脑血管救治站诊疗流程(一)

心脑血管救治站诊疗流程(一) 心脑血管救治站诊疗流程 介绍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危害严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对患者的生 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具有很大影响。为了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效果,建立了心脑血管救治站,采用一套完整的诊疗流程进行救治。本文将 详细介绍心脑血管救治站的诊疗流程。 流程概述 心脑血管救治站的诊疗流程主要包括患者接诊、危险评估、初步 诊断、进一步检查、治疗方案确定及患者教育等环节。 1.患者接诊 2.危险评估 3.初步诊断 4.进一步检查 5.治疗方案确定 6.患者教育 具体流程

1.患者接诊 –患者到达心脑血管救治站后,由医务人员负责接待。 –医务人员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并询问患者主诉症状和病史。 –医务人员将患者信息录入电子病历系统,为后续诊疗提供便利。 2.危险评估 –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和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通过危险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确定是否需要立即治疗或转院。 3.初步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并在电子病历系统中记录下来。 4.进一步检查 –根据初步诊断结果,医生决定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包括心电图、血液检查、心脑血管影像学检查等,检查结果将会作为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

5.治疗方案确定 –综合患者的病情、检查结果和危险评估,医生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采取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式。 6.患者教育 –医生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治疗方案,并告知治疗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提供心理支持,教导患者如何管理疾病,预防复发,并建议定期随访。 结论 心脑血管救治站诊疗流程是一套科学、系统的流程,通过患者接诊、危险评估、初步诊断、进一步检查、治疗方案确定及患者教育等环节,提供了高效、个性化的心脑血管疾病救治服务。这套诊疗流程的实施将有效地提高救治效果,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院前急救科脑卒中诊疗规范及流程图

急性脑卒中诊疗规范 卒中是由脑局部血供异常而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并可导致脑损伤。卒中 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约有85%为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多由脑血管闭塞引起,通常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栓塞和血栓形成。出血性卒中多由脑动脉破裂引起,伴有血管痉挛。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依据 1.病史:多有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史或长期脑动脉硬化症状或短暂性脑缺血 发作。部分患者以往有头痛发作史。中老年人较多见。部分患者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呕吐等前驱症状。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多数在活动状态时 (如激动、用力)起病。脑梗死常于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病,发病后几天常 有症状加重过程。 2.症状与体征: (1)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仅有头痛、呕吐,重者全脑症状显著。这些取决于 出血和缺血的原发部位,出血量,血肿的扩延方向,缺血波及范围,以及脑水肿、脑压升高等病理改变的情况。 (2)多数病人以突然头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呕吐、瘫痪、意识障碍等。 (3)部分患者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复视、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声嘶、 呃逆、同向偏盲、皮质性失明、眼肌麻痹、肢体共济失调、感觉障碍等。 (4)患者可能出现生命体征、瞳孔改变及脑膜刺激征等。 救治要点 在院前难以区分脑卒中的具体类型,故应稳定病情,适当对症处理并及时转送医院。卒中处理的要点可记忆为 7 个“D”:即发现(detection)、派遣(dispatch)、转运(delivery)、进人急诊(door)、资料(data)、决策 ( decision)和药物(drug)。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应熟练而有效。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严密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 3.控制血压:脑卒中时可能出现反应性高血压,由于院前的条件有限,时间短暂,不宜使用降压药品。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可适当选用缓和的升压药或降压药,使血压逐渐降低至 160/ 90mmHg 上下。 4.降低颅内压:急性期伴脑水肿者可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或呋塞米(速尿)、地塞米松静注,以上药物可配合使用。 注意点 1.及时转送医院十分重要。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应优先处理和转运有症状和体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以便在发病后 1 小时内行溶栓治疗。 2.应用甘露醇等渗透性脱水剂过程中,其用量及药液滴速应视心功能而定。 3.脑血管意外的病因鉴别往往需要CT 确定,院前不宜贸然使用止血药或扩 血管药。 转送注意事项 1.转送途中注意监测生命体征。 2.保证气道通畅并吸氧。

脑卒中急救流程

脑卒中急救流程 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可能导致大脑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脑卒中的急救流程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最大限度地减少脑损伤和提高患者的康复机会。下面是脑卒中急救的标准流程: 1. 意识判断:首先,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可通过呼叫患者的名字或轻轻摇晃患者的肩膀来观察其反应。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可能是意识丧失,需要立即进行急救。 2. 呼叫急救:如果患者没有意识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诉接线员患者的症状和所在位置,以便急救人员尽快赶到。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将患者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抬高头部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呕吐,将头部转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4. 检查呼吸和脉搏: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情况。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心跳,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如果你不熟悉CPR,可以向急救电话的接线员求助。 5. 记录症状时间:尽量记录患者出现症状的时间。这对后续的治疗非常重要,因为某些治疗方法需要在特定时间内进行。 6. 不要给患者吃喝: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不要给患者吃喝任何东西。这是因为脑卒中可能导致吞咽困难,给患者进食可能增加窒息的风险。 7. 保持患者安静:尽量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激动。这有助于减少脑卒中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8. 告知医生病史:当急救人员到达时,告知他们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非常重要。

9. 保持监测:在急救人员接管患者后,他们会对患者进行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这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10. 尽早就医: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疾病,患者需要尽早得到专业的医疗救治。及早就医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机会和生存率。 总结起来,脑卒中急救流程包括判断意识、呼叫急救、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呼吸和脉搏、记录症状时间、不给患者吃喝、保持患者安静、告知医生病史、保持监测和尽早就医。这些步骤可以帮助及时救治脑卒中患者,减少脑损伤,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请记住,如果你遇到脑卒中的紧急情况,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按照以上步骤进行急救。

急性脑血管病抢救流程

急性脑血管病抢救流程

• • • • • • • • • • • • • • • • • •【唯美句子】走累的时候,我就到升国旗哪里的一角台阶坐下,双手抚膝,再闭眼,让心灵受到阳光的洗涤。懒洋洋的幸福。 顶 3 收藏 2 •【唯美句子】一个人踮着脚尖,在窄窄的跑道白线上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又走回来。阳光很好,温暖,柔和。漫天的安静。 顶7 收藏7 •【唯美句子】清风飘然,秋水缓淌。一丝云起,一片叶落,剔透生命的空灵。轻轻用手触摸,就点碎了河面的脸。落叶舞步婀娜不肯去,是眷恋,是装点?瞬间回眸,点亮了生命精彩。 顶11 收藏9 •【唯美句子】几只从南方归来的燕子,轻盈的飞来飞去,“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其乐融融的山林气息,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让人心旷神怡。 顶0 收藏 2 •【唯美句子】流年清浅,岁月轮转,或许是冬天太过漫长,当一夜春风吹开万里柳时,心情也似乎开朗了许多,在一个风轻云淡的早晨,踏着初春的阳光,漫步在碧柳垂青的小河边,看小河的流水因为解开了冰冻而欢快的流淌,清澈见底的的河水,可以数得清河底的鹅软石,偶尔掠过水面的水鸟,让小河荡起一层层的涟漪。河岸换上绿色的新装,刚刚睡醒的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悄悄的露出了嫩芽,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好像是交头接耳的议论着些什么,又好象是在偷偷地说着悄悄话。 顶 3 收藏 4 •【唯美句子】喜欢海子写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仅是因为我喜欢看海,还喜欢诗人笔下的意境,每当夜深人静时,放一曲纯音乐,品一盏茶,在脑海中搜寻诗中的恬淡闲适。在春暖花开时,身着一身素衣,站在清风拂柳,蝶舞翩跹的百花丛中,轻吹一叶竖笛,放眼碧波万里,海鸥,沙滩,还有扬帆在落日下的古船,在心旷神怡中,做一帘红尘的幽梦。 顶0 收藏 2 •【唯美句子】繁华如三千东流水,你只在乎闲云野鹤般的采菊东篱、身心自由,置身

急性缺血性卒中急诊处理流程

急性缺血性卒中急诊处理SOP 到院内急诊时,激活急诊卒中单元,神经科医师一起尽快采集病史、完成必要的检查、评估、作出正确诊断、及时进行抢救或收住院治疗。从入院后完成评估到明确诊断开始用药治疗的时间应控制在一小时之内(急诊脑卒中黄金一小时救治)。 一、诊断 (一)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尽快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如院前急救已完善,本步骤可酌情减少),以免延误治疗时间窗。 1、临床病史:仍然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典型者是突然发病,迅速进展的脑部受损的征象,如意识障碍、局灶体征。 2、神经系统检查:重点是发现脑部受损征象,如偏瘫、失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等。同时应排除其他系统疾病,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估。 (二)诊断分析步骤 1、是卒中还是其他疾病:重视发病形式、发病时间,同时注意排除脑外伤、中毒、癫痫后状态、瘤卒中、高血压脑病、低血糖昏迷、高血糖昏迷、脑部炎症以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 2、是哪一类型的卒中: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卒中,根据起病方式、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来确定。除非有其他原因不能检查或患者条件不允许搬动,所有疑为卒中的患者都应尽快进行头部影像学(CT/MRI)检查,观察有无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发病时间是否在4.5小时或6小时内,有无溶栓适应证,进行溶栓之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影像学(CT/MRI)检查后反复评估溶栓指征。 4、检查项目汇总所有患者:头颅CT或MRI、血糖、血清电解质、血液生化、心电图、心肌酶学标记物、血常规、凝血常规;部分患者:肝功能、氧饱和度、毒理学筛查、血液酒精水平、妊娠实验、动脉血气分析、胸片、腰穿、脑电图。以上检查项目尽量在进行溶栓术前得到检验报告。但不能为了等待实验室检查项目而延误溶栓时间。 二、处理 (一)基本生命支持 1、气道和呼吸 (1)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有明显呼吸困难、窒息时,可采用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以保障通气。 (2)呕吐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及时吸出呕吐物,保持气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3)对缺氧者予以吸氧,必要时应辅以机械通气。 2、心脏功能 脑卒中患者应观察心脏情况,常规检查心电图。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衰或心脏缺血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必要时请心脏科医生会诊。 3、血压调控 不同情况的脑梗死,其高血压的处理不同。如果需要降血压治疗,建议首选静脉用药,最好应用微量输液泵。在应用降血压药过程中,避免血压降得过低,加重脑梗死。早期脑梗死:许多脑梗死患者在发病早期,其血压均有不高程度的升高,且其升高的程度与脑梗死病灶大小、部位及病前是否患有高血压病有关。脑梗死早期的高血压处理取决于血压升高的程度及患者的整体情况和基础血压来定。如收缩压在185~210mmHg 或舒张压在115~120mmHg 之间,也可不必急于降血压治疗,但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如果>220/120mmHg,则应给予缓慢降血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尤其防止血压降得过低。

急性脑梗死诊疗规范

急性脑梗死诊疗规范 一、评估和诊断: 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和病因分型等。 (一)病史和体征 1.病史采集: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最为重要,若于睡眠中起病,应以最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作为起病时间。其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血管及心脏病危险因素;用药史、药物滥用、偏头痛、痫性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 2.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后,立即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3.用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常用量表有:(1)NIHSS。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量表。⑵饮水实验。(3)MRS 评分。⑷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 (二)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1.脑病变检查: (1)平扫CT:急诊平扫CT可准确识别绝大多数颅内出血,并帮助鉴别非血管性病变(如脑肿瘤),是疑似脑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多模式CT:灌注CT可区别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缺血,因此可识别缺血半暗带。对指导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3)标准MRI:在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颅窝梗死方面明显优于平扫CT。可识别亚临床缺血灶

(4)多模式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水抑制成像和梯度回波、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DWI在症状出现数分钟内就可发现缺血灶并可早期确定大小、部位与时间,对早期发现小梗死灶较标准MRI更敏感。PWI可显示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灌注不匹配(PWI显示低灌注区而无与之相应大小的弥散异常)提示可能存在缺血半暗带。已超过静脉溶栓目前公认时间窗4.5 h的患者,可考虑进行CT灌注或MR灌注和弥散成像,测量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以选择潜在适合紧急再灌注治疗(如静脉/动脉溶栓及其他血管内介入方法)的患者。这些影像技术能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更好的临床决策。 2.血管病变检查:颅内、外血管病变检查有助于了解卒中的发病机制及病因,指导选择治疗方法。常用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MRA和CTA都可提供有关血管闭塞或狭窄的信息。DSA 的准确性最高,仍是当前血管病变检查的金标准。 (三)实验室检查及选择 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 ①平扫脑CT/MRI; ②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 ③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④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