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诗歌鉴赏之诗歌

西方诗歌鉴赏之诗歌

西方诗歌鉴赏之诗歌
西方诗歌鉴赏之诗歌

I strove with none, 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

Nature I loved, and next to Nature, Art:

I warm’d both hands before the fire of Life;

It sinks; and I am ready to depart.

它是如何构建的?

或者说,它是如何写成的,是自由诗,还是格律严谨的格律诗歌?

它是由哪些要素,或者说哪些零部件组成的?

我们怎么来对它进行分析?

这里我首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

西方诗歌的最小单位是什么?

汉诗的最小单位:字,四言、五言、七言……

有人可能由此推理,西方诗歌的最小单位是word?

其实不然,西方诗歌的最小单位是syllable。

从诗律学的角度,一首诗大致是这样构成的:

音节→音步→诗行→诗节→诗

一、音节

音节,syllable,通常是由一个元音加上它前面或后面的辅音构成。

音节是西方诗歌的最小(基础)单位(而不是word)。(这和汉诗不同,汉诗的最小单位是字:四言、五言、七言……)

一行诗的长度是以syllable或foot来计算的,而非word。

下面这行诗含几个音节?

I strove with none, 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

二、音步

音步,foot,是西方诗歌音律的基础单位,指由某种音节组合格式构成的诗歌节奏单位。

类似于汉诗的音组、顿:五言三顿、七言四顿……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具体说来,由构成音步的音节数量和重读的不同,音步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抑扬格:指由一个非重读音节后跟一个重读音节构成的音步。(非重读+重读)以单词为例: Compare 、destroy、 prevent、 possess (New York)

抑扬格是英诗中最常见的一种音步。

扬抑格:由……重读………非重读……(重读+非重读)

这也是较常见的一种音步:

London memo major manner

抑抑扬格:指由两个非重读音节后跟一个重读音节构成的音步。(非+非+重)

Intervene interrupt contradict Singapore

抑扬抑格:非+重+非

Arrangement invention mechanic

扬抑抑格:重+非+非

Merrily melody interval

三、诗行

诗行,line,由一定数量的符合一定规则的音步构成诗行。

一个诗行一般是由一至八个音步构成:

只有一个音步构成的诗行称为“单音步诗行”;

由两个音步……………………“双音步诗行”;……………………………………………………

英语中最常见的诗行是抑扬格五音步诗行。

问题:

I strove with none, 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

To meet, to know, to love, and then to part

可以说是爱情四部曲

I wander’d lonely as a cloud

有了诗行,就有了韵的问题。

韵,rhyme,欧美诗歌中的韵,按押韵词在诗行中的位置一般分三类:

尾韵,end rhyme,诗行中最后一个重音元音及其相随辅音押韵。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

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

A little black thing among the snow

Crying “’weep, ’weep, ” in notes of woe!

“Where are thy father and mother, say?”

“They are both gone up to the church to pray.

这是最常见的韵。

中间韵(腹韵),internal rhyme,诗行中顿挫处的最后一个音节与本行末的音节押韵。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

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

头韵,head rhyme,诗行中若干词的第一音押韵,既可押元音,也可押辅音。

From leaf to flower and flower to fruit.

头韵是古英诗中常见的韵。其中辅音头韵类似汉语中的双声:潇湘、英勇、乒乓、澎湃……元音头韵类似汉语中的叠韵:蜿蜒、混沌、窈窕、辗转……

视韵, eye rhyme,两行诗的行末音节在拼写上相同,但发音不同。

Many times man lives and dies

Between his two eternities.

…………blood …………love

…………stood …………prove

全韵,full/perfect rhyme,押韵词的重音元音和相随辅音均相同。(尾韵、腹韵)…………part |a:t| …………bright

…………heart |a:t| …………light

准韵,near rhyme,和全韵相对,是一种不完全的押韵形式,分两种:

元音准韵:押韵词的元音相同,辅音不同。

…………neck …………nod

…………met …………dot

辅音准韵:辅音相同,元音不同。

…………flush …………bud

…………flash …………food

(头韵及视韵一般为准韵。)

四、诗节

诗节,stanza,由若干个具有一定规则的诗行组成诗节。(一节诗)

A little black thing among the snow

Crying “’weep, ’weep, ” in notes of woe!

“Where are thy father and mother, say?”

“They are both gone up to the church to pray.

“Because I was happy upon the heath ,

And smil’d among the winter’s snow ;

They clothed me in the clothes of death,

And taught me to sing the notes of woe.

“And because I am happy, and dance and sing ,

They think they have done me no injury,

And are gone to praise God and his priest and king ,

Who make up a heaven of our misery .”

有了诗节,就有了韵式的问题。

韵式,rhyme scheme,即押韵的方式,指一个诗节或一首诗中韵脚的排列格式。

西方诗歌中常见的韵式有这样几种:

对韵(随韵),couplet rhyme,相邻的两行押相同的韵:aabb

A little black thing among the snow

Crying “’weep, ’weep, ” in notes of woe!

“Where are thy father and mother, say?”

“They are both gone up to the church to pray.

To meet, to know, to love, and then to part,

Is the sad tale of many a human heart.

交韵, cross rhyme: abab

Thy mornings showed, thy nights concealed

The bowers where Lucy played;

And thine too is the last green field

That Lucy’s eyes surveyed.

Bower:凉亭,凉棚; survey:观察,检查Full many a gem of purest ray serene,

The dark unfathomed caves of ocean bear:

Full many a flower is born to blush unseen,

And waste its sweetness on the desert air.

serene:平静的,宁静的;bear:have,produce; blush:脸红,引申为绽放。

世界上多少晶莹皎洁的珠宝,

埋在幽暗而深不可测的海底;

世界上多少花儿吐艳而无人知晓,

把芳香白白地,散发给荒凉的空气。

抱韵, arch rhyme: abba

The poetry of earth is never dead:

When all the birds are faint with the hot sun,

And hide in cooling trees, a voice will run

From hedge to hedge about the new-mown mead;

mow:刈,割;mead:meadow,草地,牧场

大地的诗歌永远不会消亡;

尽管烈日下小鸟们晒得昏晕

躲进了清凉的树荫,却有个声音

翻越重重篱笆,沿新割的草场飞扬;

Methought I saw my late espoused saint

Brought to me like Alcestis from the grave,

Whom Jove’s great son to her glad husband gave,

Rescu’d from Death by force, though pale and faint.

Methought :It seemed that 诗、诗体

诗,poem,由一个或数个诗节组成一首诗。

A little black thing among the snow

Crying “’weep, ’weep, ” in notes of woe!

“Where are thy father and mother, say?”

“They are both gone up to the church to pray.

“Because I was happy upon the heath ,

And smil’d among the winter’s snow ;

They clothed me in the clothes of death,

And taught me to sing the notes of woe.

“And because I am happy, and dance and sing ,

They think they have done me no injury,

And are gone to praise God and his priest and king ,

Who make up a heaven of our misery .”

扫烟囱的孩子

白雪里有个小小的黑东西,

“扫烟,扫烟!”他叫得惨惨凄凄!

“告诉我,你的爸爸妈妈在哪里?”

“他们都上了教堂,在祷告上帝。”

“因为在家乡我总是欢欢喜喜,

就是在冬天雪地里我也爱笑;

他们便给我穿上这倒霉的丧衣,

还教我唱起这支凄凉的歌调。

“因为我总是高兴,又唱歌又跳舞,

他们自以为对我没给过损伤,

就跑去赞美上帝、教士和君主——

夸他们拿我们苦难造成了天堂。”

根据组成诗节的行数和格律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重要的诗体:

双行体

(couplet)两行组成一个诗节,押韵;韵式为aa bb cc。

双行体有多种,英诗中最常见的是英雄双行体(heroic couplet):

每个诗行为抑扬格五音步,两行押韵。因这种诗体曾被用来翻译《荷马史诗》,“英雄史诗”,故名。双行体为乔叟所首创,经德莱顿的发展,到蒲柏手里达到完善(完美)。

双行体既可作为一首诗中的一个诗节,也可以单独构成一首诗,如铭文、警句体诗等。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lay:lie之过去式,保持在某种状态; hid:hide之过去式,隐藏。

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里隐藏,

上帝说,让牛顿降生!于是一切被照亮。

To meet, to know, to love, and then to part,

Is the sad tale of many a human heart.

四行体

每个诗节由四行组成,押一定的韵。这是英诗中最常见的诗体之一。

常见韵式为:

交韵, abab:

我曾在陌生人中间做客,

在那遥远的海外;

英格兰啊!那时我才懂得

我对你多么挚爱。

终于过去了,那凄凉的梦境!

我再不离开你远游;

我心中对你的蜜意深情

时间愈久愈醇厚。

在你的山峦中,我终于获得

我衷心向往的安恬;

我心爱的人儿摇着纺车,

坐在英格兰炉边。

你晨光展现的,你夜幕遮掩的

是露西游憩的林园;

露西最后一眼望见的

是你那青碧的草原……

Thy mornings showed, thy nights concealed The bowers where Lucy played;

And thine too is the last green field That Lucy’s eyes surveyed.

别离辞:节哀

就像有德者恬然而逝时

对他们的灵魂轻轻说声“走”,

而悲痛的朋友则意见不一,

有的说断气了,有的说没有。

让我们同样悄悄融为一体——

要做到泪浪和叹飙全无;

我们的爱倘告诉了俗子,

就是对你我欢乐的亵渎。

地一抖就有灾难和恐慌,

人们纷纷猜测前因后果;

但是天体的震动却无妨,

尽管那动的程度大得多。

凡俗恋人的灵魂是感官,

他们的爱情容不得别离;

因为一别离爱情也就完——

抽去了爱情依凭的东西。

但我们的爱已炼得精妙——

自己都不知它已成了啥;

既然心相印,彼此见不到

对方眼睛、嘴和手也不怕。

眼下我得说的一声再见,

对本是一体的你我灵魂

不意味分离,只表明展延,

就像被打得绝薄的金片。

就算是两个,这两个灵魂

也像笔直圆规的一对脚:

你的是圆心角,看似不动,

但圆周角一动,你也动了。

而尽管它始终在中心坐定,

但当另一只渐渐远离,

它便弯着身侧耳细听,

待到另只脚归返,它就直立。

对于我你就是这样,我像

另只脚必须倾斜着身转圈;

你坚定使我的圆画得好,

我才能终止在出发的地点。

墓园挽歌

晚钟敲起,为逝去的白昼送终;

牛群哞哞,在牧场上迤俪慢走;

耕夫回家,疲惫的脚步缓又重;

整个世界,就留给了我和昏幽。

朦胧的景物现在从眼前消隐,

肃穆的寂静笼罩着苍茫空间;

只有,巡飞的甲虫在嗡嗡营营,

铃声昏沉,催眠了远方的羊栏。

世界上多少晶莹皎洁的珠宝,

埋在幽暗而深不可测的海底;

世界上多少花儿吐艳而无人知晓,

把芳香白白地,散发给荒凉的空气。

远离了狂乱众生的可耻争斗,

他们清醒的愿望从不会迷惘;

沿着冷静而幽僻的生活山谷,

他们默默保持了自己的走向。

因为,谁肯抛却这悲喜的人间,

离开这欢快温暖的白日境域,

而不恋恋难舍地回头望一眼,

从此被无言的遗忘一口吞去?

…………

抱韵, abba:

On the Grasshopper and Cricket

The poetry of earth is never dead:

When all the birds are faint with the hot sun,

And hide in cooling trees, a voice will run

From hedge to hedge about the new-mown mead;

This is the Grasshopper’s –he takes the lead

In summer luxury, --he has never done

With his delights; for when tired out with fun

He rests at ease beneath some pleasant weed.

The poetry of earth is ceasing never:

On a lone winter evening, when the frost

Has wrought a silence, from the stove there shrills

The Cricket’s song, in warmth increasing ever,

And seems to one in drowsiness half lost,

The Grasshopper’s among some grass hills.

蚱蜢和蟋蟀

大地的诗歌永远不会消亡;

尽管烈日下小鸟们晒得昏晕

躲进了清凉的树荫,却有个声音

翻越重重篱笆,沿新割的草场飞扬;

那是蚱蜢的乐音,他带头歌唱

盛夏的富丽豪华,他的欢欣

永无止境;他要是吟倦兴尽,

就到愉快的小草下休憩静躺。

大地的诗歌永远不会终了:

在冬天落寞的傍晚,眼看严霜

把一切冻入静寂,忽然从炉边

扬起蟋蟀的歌唱,而炉温渐高,

听的人慵倦欲睡,迷离堂皇

仿佛是蚱蜢吟唱在草山。

前八行写在夏日里有蚱蜢(蝈蝈)欢歌,在严冬有蟋蟀鸣叫,这世界永不寂寞,而诗人的创作吟咏也永远不会停止。

爱的矛盾

我结束了战争,却找不到和平,

我发烧又发冷,希望混合着恐怖,

我乘风飞翔,又离不开泥土,

我占有整个世界,却两手空空;

我并无绳索缠身枷锁套颈,

我却仍是个无法脱逃的囚徒,

我既无生之路,也无死之途,

即便我自寻,也仍求死不能;

我不用眼而看,不用舌头而抱怨,

我愿灭亡,但我仍要求康健,

我爱一个人,却又把自己怨恨;

我在悲哀中食,我在痛苦中笑,

不论生和死都一样叫我苦恼,

我的欢乐啊,正是愁苦的原因。

对韵, aabb:

The Chimney Sweeper

A little black thing among the snow

Crying “’weep, ’weep, ” in notes of woe!

“Where are thy father and mother, say?”

“They are both gone up to the church to pray.

扫烟囱的孩子

白雪里有个小小的黑东西,

“扫烟,扫烟!”他叫得惨惨凄凄!

“告诉我,你的爸爸妈妈在哪里?”

“他们都上了教堂,在祷告上帝。”

此外,还有两种较常见的韵式:

aaba,即一、二、四行押韵,第三行不押韵。最常见的是波斯的鲁拜诗,故有时又被成为“鲁拜体”。

鲁拜诗是波斯的一种重要诗体,其代表诗人是欧玛尔·海亚姆:11、12世纪波斯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及诗人。他生前创作了诗集《鲁拜集》,但没得到重视。六百多年后,英国诗人为这些诗歌深深吸引,将其编辑出版,结果引起极大轰动,从而使作为诗人的海亚姆及菲氏蜚声世界。

树阴下放着一卷诗章,

一瓶葡萄美酒,一点干粮,

有你在这荒原中傍我欢歌——

荒原啊,便是天堂!

我像流水不由自主地来到宇宙,

不知何来,也不知何由;

像荒漠之风不由自主地飘去,

不知何往,也不能停留。

我们来去匆匆的宇宙,

上不见渊源,下不见尽头,

没有人能够说得清,

我们自何方而来,向何方而走?

abcb,即第二、四行押韵,一、三行不押韵。常见的是中国的绝句。

总的说来,四行体既可以单独组成一首诗,也可以多个联合组成一首诗。

这是许多国家常见的诗体,英,法,德,俄,中国,古波斯等。

六行体

英诗中常见的一种诗体,韵式多变。既可以单独组成一首诗,也可以多个联合组成一首诗。

题弥尔顿像

三个诗人出生在三个远隔的年代,

各为希腊、意大利、英格兰添光彩。

第一位出色的是他崇高的思想,

第二位,壮丽;第三位兼二者之长:

造化的能耐也只不过如此而已——

要造第三个,只能够凭合二为一。

韵式:aa bb cc

银白的天鹅活着时从不开口,

死神到时才一展沉默的歌喉;

它胸脯贴在满是芦苇的岸边,

一生中只把歌儿这样唱一遍:

别了欢乐;死神,来把我双眼合;

世上多呆鹅,少的是智者、天鹅。

悼芳妮·葛德汶

离别时我听到她声音发颤,

却不知她的话来自碎了的心。

我径自走了,

未曾留意她当时的叮咛。

苦难呵,苦难,

这广阔的世界里,处处碰到你!

韵式

水仙

我独自漫步,像山谷上空

独自飘游的一朵云霓,

蓦然举目,我望见一丛

金黄的水仙,缤纷茂密;

在湖水之滨、树荫之下,

正随风摇曳,舞姿潇洒。

从此,每当我倚榻而眠,

或情怀抑郁,或心绪空灵,

水仙啊,便在心目中闪现——

那是我孤寂时分的仙境;

我的心灵便欢情洋溢,

和水仙一道舞踊不息。

韵式:ababcc

拟扬麦人呼风曲

您啊,轻飘的队伍,

翅膀儿过而不留,

飞遍了整个世界;

您啊,又飒飒萧萧,

把那浓绿的树梢

吹得徐徐的摇摆:

这里有些小花朵,

有紫罗兰,有百合,

我把它们献给您,

还有这些紫玫瑰,

最新开的,娇滴滴,

连这石竹作陪衬。

请您吹这片平原,

请您吹这所庄园,

用您那温柔气息,

趁着我干这苦活,

拿着簸箕在扬麦,

当着这炎炎烈日。

八行体

也是一种常见的诗体,韵式不固定。既可以单独组成一首诗,也可以多个联合组成一首诗。

浪游者的夜歌

群峰

一片沉寂,

树梢

微风敛迹。

林中

栖鸟缄默。

稍待

你也安息。

哀歌

嚎啕大哭的粗鲁的风,

悲痛的失去了声音;

横扫阴云的狂野的风,

彻夜把丧钟打个不停;

暴风雨空把泪水流,

树林里枯枝摇个不休,

洞深、海冷,处处愁——

号哭吧,来为天下鸣不平!

约翰·安特生,我的爱人,

记得当年初相遇,

你的头发漆黑,

你的脸儿如玉;

如今呵,你的头发雪白,

你的脸儿起了皱。

祝福你那一片风霜的白头!

约翰·安特生,我的爱人!

约翰·安特生,我的爱人,

记得我们比爬山,

多少青春的日子

一起过得美满!

如今呵,到了下山的时候,

让我们搀扶着慢慢走,

到山脚双双躺下,还要并头!

约翰·安特生,我的爱人!

当初我们俩告别,

沉默中流着泪,

要分离多少年岁,

怎能不心碎!

你的脸发冷,没血色,

你的吻更凉;

那时刻确实预言了

今天的悲伤!

晨露落上我额角,

切肤凉透——

像向我预先警告

今天的感受。

你毁了全部盟誓

名声轻浮,

我听人说你的名字,

也分担羞辱。

他们当着我说你,

像丧钟响在耳旁;

我周身止不住战栗——

对你怎这样情长?

他们不知我熟悉你——

只怕是熟悉过度!

我会久久惋惜你,

深切得难以言诉。

想过去秘密会见——

我暗自神伤;

你的心居然欺骗,

把一切都遗忘!

多少年以后,万一

再跟你相会,

我该怎样招呼你——

用沉默和眼泪。

致——

有一个字被人亵渎得太多,我无心再来亵渎;

有一种感情被人假意鄙薄,你不会也来鄙薄。

有一种希望太似绝望,

又何须再加提防!

你的温柔无人能比,

温暖了我的心房。

我拿不出人们所称的爱情,但不知你肯否接受

这颗心儿能献的崇敬?

连天公也不会拒而不收!犹如飞蛾扑向星星,

又如黑夜追求黎明,

这一种思慕远处之情,

早已跳出了人间的苦境!

九行体:又称“斯宾塞诗节”,Spenserian stanza,因为这是斯宾塞在其名作《仙后》(The Faerie Queene)里所首创。其前八行为抑扬格五音步诗行,最后一行变为亚历山大诗行(抑扬格六音步诗行),韵式为ababbcbcc:

abab bcbcc

它包括两段四行诗(两个交韵),但精巧的中间对句(bb)把诗节的两部分(两个交韵)牢固而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而且和最后的对句(cc)相呼应,韵式非常巧妙;同时声韵优美,节奏徐缓,诗句如流水般顺畅,尤其适宜于叙事长诗。“斯宾塞诗节”对后世影响很大,后世的很多诗人采用过这种诗体,如弥尔顿、华兹华斯、拜伦、雪莱、丁尼生等。因此,斯宾塞被称为“诗人的诗人”。

爱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约1552—1599),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诗人,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英国著名学者C·S·刘易斯说,斯宾塞“在英国文学传统里论声名的稳定性和地位的中心程度仅次于莎士比亚和弥尔顿而已”。奠定诗人如此崇高的文学声誉的,主要是一部作品——叙事长诗《仙后》。(无中译本)。

1

A Gentle Knight was pricking on the plaine,

Ycladd in mightie armes and silver shielde,

Wherein old dints of deepe wounds did remaine,

The cruell markes of many a bloudy fielde;

Yet armes till that time did he never wield:

His angry steede did chide his foming bitt,

As much disdayning to the curde to yield:

Full jolly knight he seemed , and faire did sitt,

As one for knightly giusts and fierce encouters fitt. 2

But on his brest a bloudie Crosse he bore,

The deare remembrance of his dying Lord,

For whose sweete sake that glorious badge he wore,

And dead as living ever him adored:

Upon his shield the like was also scored,

For soveraine hope, which in his helpe he had:

Right faithfull true he was in deede and word,

But of his cheere did seeme too solemne sad;

Yet nothing did he dread, but ever was ydrad.

1

A Gentle Knight was pricking on the plaine,

一位高贵的骑士正策马穿过平原,

Ycladd in mightie armes and silver shielde,

他全副武装,手持银盾,

Wherein old dints of deepe wounds did remaine,

盾上仍留着陈旧的深深的凹痕,

The cruell markes of many a bloudy fielde;

这残酷的标记来自多次血腥的战阵;

Yet armes till that time did he never wield:

但这些武器至今他还未用过:

His angry steede did chide his foming bitt,

他那愤怒的坐骑暴躁地咬着马勒,

As much disdayning to the curde to yield:

似乎桀骜不驯--不愿受主人的控制:

Full jolly knight he seemed , and faire did sitt,

他看上去是位真正的骑士,端坐马上,

As one for knightly giusts and fierce encouters fitt.好象准备参加骑士比武,迎接激烈对抗。

2

But on his brest a bloudie Crosse he bore,

然而--他胸前带着一个血十字,

The deare remembrance of his dying Lord,

这是他对垂死的主耶稣的珍贵记忆,

For whose sweete sake that glorious badge he wore,

就为了耶稣--他佩带那光荣的徽章,

And dead as living ever him adored:

虽死犹生--耶稣永受他崇敬:

Upon his shield the like was also scored,

他的盾上也有着同样的血十字,

For soveraine hope, which in his helpe he had:

这是耶稣基督帮助他得到最高希望的标记:

Right faithfull true he was in deede and word,

他忠诚正直--言行一致,

But of his cheere did seeme too solemne sad;

他的面容却显得过于严肃忧郁;

Yet nothing did he dread, but ever was ydrad.

但对于任何可怕的东西,他都无所畏惧。

滑铁卢之战前夜

夜深深,纵饮狂欢,乐不可支,

比利时京城从四处聚集了一厅

那么些美貌再加那么些英姿,

华灯把美女英雄照得好鲜明;

千颗心快乐地跳着;然后只一听

荡人心魄的音乐海潮样四涌,

温柔的眼睛跟眼睛就反复传情,

大家都欢欣鼓舞得像结婚打钟;

可是听!听啊!什么声音像丧钟的轰隆!

你们听见吗?——没有;无非是刮风,

或者是车轮在石街上滚得太笨;

继续跳舞吧!让大家乐一个无穷;

青春逢喜悦,睡觉且等到早晨,

飞鞋急步一起追焕发的良辰——

可是听!——那种沉重的声音又来闹,

云端像把它的回声又重复一阵,

近了,更近了,越来越可怕,越高!

抗枪!抗枪!这是——这是——人家开大炮!

拜伦的成名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长诗。

十四行诗

Sonnet,又译为商籁体,这是欧洲抒情诗中占首席地位的一种诗体。自13世纪产生于意大利之后,在以后的岁月里传遍了世界各国:15世纪流传到了西班牙,16世纪流传到了英、法;17世纪传到德、美;19世纪传到俄国;20世纪初又传入我国……影响深远。

总的说来,十四行诗有两种基本的体式:意大利体(或彼特拉克体)和英国体(或莎士比亚体)。

彼特拉克体

彼特拉克(1304——1374),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个人文主义学者,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其代表作《歌集》对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当时整个欧洲的桂冠诗人。

学者们一般认为,十四行诗源自13世纪的意大利,但彼特拉克并不是这种诗体的创立者,也不是其最早的使用者(例如,但丁);但是因彼特拉克几近完美的创作使得这种诗体成为欧洲最重要的诗体。于是它便被冠上了“彼特拉克体”的名称。

具体说来,它可分为两部分:前面是一个“八行组”(八行体);后面是一个“六行组”(六行体)。一般说来,前面的“八行组”用于展现主题或提出疑问;后面的“六行组”是解决问题或作出结论。

从韵式上看,前八行又包括两个“四行组”,使用抱韵,韵式固定:abba abba;后六行则又包括两个“三行组”,韵式则多变,常见的有:cde cde; cdc dcd等。这样全诗就形成了“4 4 3 3”结构,整齐之中有变化,富有结构美,韵律美。

爱的矛盾

我结束了战争,却找不到和平,

我发烧又发冷,希望混合着恐怖,

我乘风飞翔,又离不开泥土,

我占有整个世界,却两手空空;

我并无绳索缠身枷锁套颈,

我却仍是个无法脱逃的囚徒,

我既无生之路,也无死之途,

即便我自寻,也仍求死不能;

我不用眼而看,不用舌头而抱怨,

我愿灭亡,但我仍要求康健,

我爱一个人,却又把自己怨恨;

我在悲哀中食,我在痛苦中笑,

不论生和死都一样叫我苦恼,

我的欢乐啊,正是愁苦的原因。

我形单影只

我形单影只,思绪万千,

在最荒凉的野地漫步徘徊,

我满怀戒备,小心避开

一切印有人的足迹的地点。

我找不到其它屏障、遮掩,

能把我和群集的人们隔开,

因为人们透过我忧愁的神态

一眼就能看穿我内心的烈焰。

如今啊,尽管我避人耳目,

海岸和山地、森林和流水

对我生命的真旨已无不洞悉。

但我却找不到如此荒野的路,

使得爱神也不能把我追随,

并整日里与我辩论不息。

The poetry of earth is never dead:

When all the birds are faint with the hot sun,

And hide in cooling trees, a voice will run

From hedge to hedge about the new-mown mead;

This is the Grasshopper’s –he takes the lead

In summer luxury, --he has never done

With his delights; for when tired out with fun

He rests at ease beneath some pleasant weed.

The poetry of earth is ceasing never:

On a lone winter evening, when the frost

Has wrought a silence, from the stove there shrills The Cricket’s song, in warmth increasing ever,

And seems to one in drowsiness half lost,

The Grasshopper’s among some grass hills.

蚱蜢和蟋蟀

大地的诗歌永远不会消亡;

尽管烈日下小鸟们晒得昏晕

躲进了清凉的树荫,却有个声音

翻越重重篱笆,沿新割的草场飞扬;

那是蚱蜢的乐音,他带头歌唱

盛夏的富丽豪华,他的欢欣

永无止境;他要是吟倦兴尽,

就到愉快的小草下休憩静躺。

大地的诗歌永远不会终了:

在冬天落寞的傍晚,眼看严霜

把一切冻入静寂,忽然从炉边

扬起蟋蟀的歌唱,而炉温渐高,

听的人慵倦欲睡,迷离堂皇

仿佛是蚱蜢吟唱在草山。

莎士比亚体

十四行诗于16世纪30年代传入英国。“莎士比亚体”最初是由萨雷伯爵在“意大利体”的基础上所首创,但是直到莎士比亚手里才臻于完善,故被称为“莎士比亚体”。

在韵式上,莎士比亚体与彼特拉克体不同,全诗分为三个“四行组”和一个“对句”;韵式为abab cdcd efef gg。

在结构内容上,莎士比亚体也有着鲜明的特色,大多“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都有着或显或隐的“起承转合”结构:前四行是“起”,中四行是“承”,后四行是“转”,最后两行是“合”——对一首诗作一小结。

我可否能够拿你同夏天相比?

夏天不像你这样可爱和温婉:

娇嫩的蓓蕾经不起五月风急,

而夏天这季节又是多么短暂;

有时候天上那眼睛照得太热,

它金色的面庞又常暗淡无光;

任何一种美难以永葆其美色,

被意外或自然变化剥去盛装。

可是你永恒的夏天不会凋零,

不会失去你享有的美丽姿容;

死神不能吹嘘你落进他阴影——

你在不朽的诗中像时间无穷:

只要人还能呼吸,眼睛能看清,

我这诗就将流传并给你生命。

我一旦失去幸福,又遭人白眼,

就独自哭泣,叹自己被别人抛弃,

徒然地用哭喊来麻烦聋耳的苍天,

看看自己,只痛恨时运不济,

但愿自己像别人那样前程远大,

或一表人才,或胜友如云广交谊,

想有这人的见识,那人的才华,

对自己平素最得意的,倒最不满意;

但在这些几乎是自鄙的思绪里,

我偶尔想到了你呵,——我的心怀

顿时像破晓的云雀从阴郁的大地

冲上了天门,歌唱起赞美诗来;

我怀着你的厚爱,如获至宝,

教我不屑把处境跟帝王对调。

我曾经看见:时间的残酷的巨手

摧毁了往古年代的异宝奇珍;

无常刈倒了一度巍峨的塔楼,

狂暴的劫数甚至教赤铜化灰尘;

我又看到:贪婪的海洋不断

进占着大陆王国濒海的领地,

顽强的陆地也掠取大海的地盘,

盈和亏,得与失相互代谢交替;

我见到这些循环变化的情况,

见到庄严的景象向寂灭沉沦;

断垣残壁就教我这样思量——

时间总会来夺去我的爱人。

这念头真像“死”呀,没法子,只好

哭着把惟恐失掉的人儿抓牢。

“莎士比亚体”主要流传于英国,从范围上看,不如“彼特拉克体”流传广泛(换韵太多)。

(和其他诗体一样,)十四行诗虽主要是单独成诗,但有时也可以作为一个诗节,由多个十四行诗组成一首长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公认的俄罗斯文学的经典)。

《叶甫盖尼·奥涅金》就是由一首首十四行诗组成的,每首十四行诗组成长诗的一个诗节,并被称为“奥涅金诗节”。其韵式为:abab ccdd effe gg。

《西风颂》是雪莱最著名的抒情诗之一,由五个十四行诗组成。

42

外国文学史之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史之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一、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 1.浪漫主义思潮是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主、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浪漫主义的主导特征是表现自我、抒发主观情感。 2.浪漫主义与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政治时局有着一定关系。19世纪前30年,法国政治领域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和斯达尔夫人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自由主义思潮中强调的个人独立、极端自由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 3.德国古典哲学为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哲学基础。 4.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的方法和艺术风格,从艺术产生之日起就已存在,早在古希腊时期的《荷马史诗》中就开始运用。至于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则与浪漫主义有直接渊源。近代的浪漫主义概念源于中世纪的“罗曼司”,指中世纪的骑士生活、骑士与贵妇的爱情故事和风流韵事等。文艺复兴时期,塔索、斯宾塞的叙事诗继承了罗曼司的不少特点。到18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一词开始在英德法流行开来,在文学传统上浪漫主义与18世纪启蒙文学,特别是伤感主义文学有紧密联系。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前奏,而英国兴起的伤感主义则被称为前浪漫主义。 二、浪漫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作为一个具有共同社会历史背景和哲学理论基础的文艺流派,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1、首先,强调主观感情,注重抒发自我。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浪漫主义作家都认为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束缚,于是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的地位,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中声称“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 2、其次,推崇想象力。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中抒发自我情感时,其笔下大胆的想象也着实令人折服。比如雪莱在致友人葛德文的信中对自己的才能评价道:“我一向认为我自己的才能就是在于这一点:在于同情心,在于跟感情和深思相互联系的那种想象力。”所以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作家可以在作品中驰骋想象、尽情发挥,天上人间无所不写。 3、再次,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由于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城市工业化的丑恶,浪漫主义作家响应卢梭“回到自然”和18世纪伤感主义文学“返回自然”的口号,着力描写自然景物,描绘山岭、湖泊、海洋和森林,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感受。在他们笔下,充满了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庸俗卑下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例如湖畔派的诗歌、普希金的《茨冈》、《致大海》等。现在,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歌颂、赞美大自然的作品已成为生态批评笔下的热门话题。 4、第四,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浪漫主义”一词本来就是由中世纪的浪漫传奇演变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也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由于中世纪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方式自由、语言通俗,这些特点正符合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此外,中世纪民间文学充分体现了各国民族文化传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有助于唤起民族的觉醒。因此,由于浪漫派作家的倡导,民间文学对革新当时文学内容和形式都起了重大作用。 5、第五,夸张的手法、强烈地对比、离奇的情节。这是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最鲜明的特点。雨果就是对比艺术的倡导者和大师,他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崇高的背后藏着粗俗,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这样,强烈地对比,离奇的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神话色彩以及奇特的异域情调和平凡的日常景象的交织、对照,就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上的鲜明特征。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 王涧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我们编选了高中语文选修课《外国诗歌与散文欣赏》。其中诗歌与散文系列的要求是这样的: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与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4。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一、本书的体例 本书分为诗歌与散文两部分,每个部分包括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导言、讲读课文、自读课文、思考与探究等四个部分组成。其中,诗歌部分每单元讲读、自主阅读各三篇共六篇,散文部分每单元讲读、自主阅读各两篇,共四篇。导言是每个单元内容的总括,一般概括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提示学习的方法、目标等。如第一单元的导言,重在讲诗歌与其他文体尤其散文在形式上的区别,提示学习者注意诗歌由于分行排列而形成的语言上的中断、空白及其背后的深长意味。这一单元所选的课文,也都围绕着这一学习重点来安排。讲读课文是本书学习的重点,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引导学生品味赏析,关键是要教给学生鉴赏诗歌散文的方式方法。自主阅读部分建议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可以采用诵读、讨论、比较鉴赏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思考与探究部分属于课后练习,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本单元一些重点内容和可探究的知识点,有些还需要课外的阅读与实践来充实,有些单元还专门安排了一些学生自己的写作实践,试图引导他们通过诗歌与散文的尝试性写作,掌握诗歌与散文的一些基本写法与特点。 二、诗歌部分 诗歌部分是围绕着外国诗歌的形式特点与表达方式来划分单元、选择作品的。四个单元在内容上各有侧重,选择范围既涵盖英法德俄美等欧美名篇,也涉及伊朗、印度等东方名作。从时间范围来看,18世纪以后的作品占多数,也有少部分古代诗歌。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具体的外国诗歌名作,感受外国诗歌的魅力,体会诗歌的艺术特点与表达技巧。 第一个单元内容的侧重点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诗歌形式上的突出特点。学生以前虽然也学过不少中外诗歌,但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了解得还不够深入,体会还不够深刻。在此,从诗歌与一般文体特别是散文的区别入手,分析诗之所以成为诗的外在与内在因素。从外在形式上看,诗歌是分行、分节排列的,这是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志,许多诗歌名篇都善于运用句式的重复与变化,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绪。但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分行排列的都是诗歌,诗意的形成还需要许多内在的因素,如语言运用的方式、目的,诗歌善于运用声音、节奏、分行、想象等手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外在事件的本身,转移到事件背后的情绪,使思想与感情的表达更加集中,更加生动,更富有深长的意味与感染力。所以说,诗歌不以事件的完整生动见长,而是以表达事件中人类的感受、思绪、思想为目的。这个单元所选的6篇诗歌,在形式上都有突出的特点。英国18世纪浪漫主义的先驱布莱克的《老虎》通过相同句式的重复,形成一种急骤、强劲的节奏,鲜活地体现了老虎所象征的生命强度和激情。19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六章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是()。 A.海德堡浪漫派 B.耶拿派 C.湖畔派 D.“自然派” 2.1805年左右,德国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了《隐士板》形成的文学流派是()。 A.耶拿派 B.湖畔派 C.海德堡浪漫派 D.“自然派” 3.德国第一次提出浪漫主义名称,并且系统阐述了期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的作家是()。 A.格林兄弟 B.施莱格尔兄弟 C.诺瓦利斯 D.蒂克 4.海涅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的论著是()。 A.《<克伦威尔>序言》 B.《论浪漫派》 C.《拉辛和莎士比亚》 D.《拉奥孔》5.拉涅的早期代表作是()。 A.《德国——一个冬天的神话》 B.《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 C.《论浪漫派》 D.《罗曼采罗》 6.英国“湖畔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是() A.华兹华斯 B.柯勒律治 C.骚塞 D.司各特 7.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市()。 A.拜伦 B.雪莱 C.济慈 D.华兹华斯 8.首先体现雪来“预言”的长诗是()。 A.《麦布女王》 B.《伊斯兰起义》 C.《解放了的蒲罗米修斯》 D.《西风颂》9.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西风颂》,这首诗的作者是()。 A.拜伦 B.雪莱 C.济慈 D.华兹华斯 10.司各特是19世纪前30年英国最主要的作家之一。1833年司各特的去世标志着()。 A.英国浪漫主义的开始 B.英国浪漫主义的结束 C.英国现实主义的开始 D.英国现实主义的结束 11.《傲慢与偏见》的作家是()。 A.司各特 B.济慈 C.哈代 D.奥斯丁 12.标志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最后胜利的是剧作《欧那尼》的演出,这部剧作的作者是()。 A.拜伦 B.雪莱 C.雨果 D.席勒 13.《阿达拉》和《勒内》两部中篇小说的作者是()。 A.拉马丁 B.维尼 C.夏多布里昂 D.大仲马 14.法国文学中第一个“世纪病”的形象是()。 A.欧那尼 B.勒内 C.夏克塔斯 D.黛尔菲娜 15.两部有自传性的小说《黛尔菲娜》和《柯丽娜》的作者是()。 A.夏多布里昂 B.乔治·桑 B.史达尔夫人 D.小仲马 16.《论文学》和《论德国》这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的作者( )。 A.海涅 B.史达尔夫人 C.诺瓦利斯 D.蒂克 17.法国19世纪前期写有《意弗教国王》的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诗人是()。 A.拉马丁 B.维尼 C.缪塞 D.贝朗瑞 18.被成为法国的“莎士比亚”,写有自传体小说《世纪儿的忏悔》作家是()。 A.乔治·桑 B.拉马丁 C.缪塞 D.雨果 19.法国浪漫派的领袖是()。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驳;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定义 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简析 以现实为基础——现实为文学创作的土壤,浪漫主义的创作源泉和灵感都来自于现实,并非脱离现实。 热情奔放的语言——浪漫主义抒发感情的文字特点。浪漫主义文学的字句极其考究,力求完美,因为此特点,浪漫主义文学许多作品成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 绚丽多彩的想象——在形象塑造上,浪漫主义文学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浪漫主义文学通篇看似脱离现实,因为其塑造的形象极其夸张,但仔细品读,会发现自己身边就存在相似的人或事。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目的。“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其实就是希望社会更美好,所以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目的和其他文学创作的目的是相同的。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与其他文学创作方法相比,并无优劣之分,只是表现手法不同而已。 分类 传统政治分类

浪漫主义文学在传统分类中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积极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消极浪漫主义——不具有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上分发明显不科学,但从作品的感情抒发的方式不同,积极和消极的概念仍可保留,不过需要重做定义: 积极浪漫主义——以直白宏大的语言表达感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如雪莱、屈原、普希金消极浪漫主义——以含蓄内敛的语言表达感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如英国湖畔派、中国新月派 以作品表现形式 浪漫主义以作品表现形式分类可以分为两类:有神浪漫主义与无神浪漫主义。 有神浪漫主义——以传说或自创的“神”的形象为载体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如泰戈尔、屈原、但丁 无神浪漫主义——以自然或社会现象为载体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如应该湖畔派、中国新月派 文学作品各类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并不比消极浪漫主义文学更优越,无神浪漫主义文学也不比有神浪漫主义文学更先进。之所以对文学作品分类,只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与品读,除此之外并无实际意义。 介绍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一样,作为一种文学观念和一种文学的表现方式,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一种文学表现类型,以及作为一个明确的文学理论概念,却是后来逐渐形成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如果说浪漫主义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的话,那么,可以说,在世界各民族最初的文学活动中,就已经存在这种形态的文学了。例如各个民族都有的远古神话、中国先秦文学中的《楚辞》,都有这样的特点。表现理想和幻想本是促成文学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文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浪漫精神是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文学从一开始就和浪漫主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不过,明确地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精神来倡导、来鼓吹,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文

部分现代诗、外国诗欣赏(多媒体版)

闻一多的《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何其芳的《预言》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於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著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停下你疲倦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著野兽身上的斑文,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著,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到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与你同行,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我可以不停地唱著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转眼地望著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只需一字,尽得风流)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精选习题,归纳总结,掌握运用。 课前作业: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苦吟》 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大家说得都没错。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PPT】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可以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 二、寻 了解了炼字的概念之后,现在我们来看一些诗句,请大家找出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字。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宋祁)动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形容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数量词

《巴黎圣母院》的西方浪漫主义解析

《巴黎圣母院》的西方浪漫主义解析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语言之绚烂,其义之深刻,其人物刻画之境界,让人领略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独到之处。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源远流长,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光辉依然令人无限神往。浪漫主义文学偏爱忧郁之美,宣扬个性主义和自我意识。作为一种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和特定哲学思想基础的文学,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一方面,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之一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驳;另一方面,浪漫主义文学早就了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渊的影响。《巴黎圣母院》一书情节紧张生动,人物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其中完美的表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精髓。希望通过自己论文写作过程来加深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在《巴黎圣母院》中,丑聋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罗德收养,做撞钟人,外貌正经的克罗德神父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埃斯美拉达后,被其美色所诱而神魂颠倒,指使卡西莫多强行掳走埃斯梅拉达,途中被福比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埃斯美拉达因而爱上了福比斯。但福比斯生性风流,被怀恨在心的克罗德刺杀,但没有死。并嫁祸于埃斯梅拉达,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时,卡西莫多将埃斯美拉达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众为救埃斯梅拉达而冲入教堂,误与卡西莫多大战,埃斯美拉达被由克罗德带领的军队绞杀在广场上,卡西莫多愤然将克罗德从教堂顶楼摔落地下,最后卡西莫多抚着埃斯美拉达的尸体殉情。纵观全书不管是在情节和人物描写上,还是在写作的表现方式上都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了浪漫主义的文艺观。 离奇的情节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离奇的情节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离奇,富有戏剧性,充满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巧合,夸张和怪诞。如:"奇迹王朝"对诗人奇特的审判;加西莫多的劫法场,抵御千军万马的进攻;母女重逢;加西莫多的尸骨一被分开就化为灰尘等。这些曲折多变,但在本质上又是真实的情节,大大加强了小说的戏剧性,从而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非凡的人物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巴黎圣母院》一书中的人物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人物:爱斯梅哈尔达的美貌和人格力量是非凡的:加西莫多的非凡则表现在他可怕的外貌,奇特的举动,巨人般的体力,以及对爱斯梅哈尔达高尚而充满自我牺牲的爱情及表达方式;克罗德的禁欲和纵欲的矛盾等。这些人物的特点,表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即追求夸张,想象而不求细节的真实,不求酷似现实。 对比强烈的表现手法 作为一种美学理想,对比原则是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特征,贯穿着小说的始终。首先是巴黎城市和圣母院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与人民阴暗不幸的生活构成鲜明对比,这样更突出暴

17首外国最经典的情诗朗诵欣赏

17首外国最经典的情诗朗诵欣赏 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客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17首诗歌译文 1.我曾经爱过你(俄国:普希金)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但愿它不会再去打扰你,我也不想再让你难过悲伤。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象我一样爱你。 2.印度小夜曲(英国:雪莱) 在夜晚第一度香甜的睡眠里,我从梦见你的梦中起身下了地。习习的夜风正轻轻地吹,灿烂的星星耀着光辉;从梦见你的梦中起身下了地,有个精灵附在我的脚底,它引导着我,来到你的纱窗下,哦,亲爱的!真是不可思议。四处游荡的乐声已经疲惫,湮没在幽暗静寂的清溪。金香木的芳馨已经消逝,就象梦中那甜美的情思;夜莺一声声泣血的怨啼,已在心底盍然死去,我的生命也必将在你心上停熄,因

为,哦,我所热爱的只是你!哦,请快把我从绿草地上扶起,我气息奄奄,神智昏迷,衰竭无力!让你的爱在亲吻的密雨里降落,降落在我苍白的嘴唇和眼皮,我的面颊已经冰凉,惨淡!我的心脏音响沉重,跳动迅疾。哦,请再一次把它拥在你的朐前,它终将碎裂在你的心窝里。 3.茅屋(丹麦:安徒生) 在浪花冲打的海岸上,有间孤寂的小茅屋,一望辽阔无边无际,没有一棵树木,只有那天空和大海,只有那峭壁和悬崖,但里面有着最大的幸福,因为有爱人同住。茅屋里没有金和银,却有一对亲爱的人,时刻地相互凝视,他们多么情深,这茅屋又小又破烂,伫立在岸上多孤单,但里面有着最大的幸福,因为有爱人作伴。 4.雅典的少女(英国:拜伦) 雅典的少女呵,在我们临别以前,把我的心,把我的心交还!或者,既然它已经和我脱离,那就留着它吧,把其余的也拿去!请听一句我别前的誓语,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我要依偎那松开的鬈发,每一阵爱琴海的风都追逐着它。我要依偎着那长睫毛的眼睛,睫毛直吻着你颊上的桃红,我要依偎着那野鹿似的眼睛誓语,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还有我久欲一尝的红唇,还有那轻盈紧束的腰身,我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老虎》(高二选修)

1 老虎 赏析指导 《老虎》是诗人布莱克的一首名作,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集中体现了诗歌独特的形式魅力。对这首诗的讲解,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探究语言、形式方面的特点;二是探究“老虎”这一形象的多重内涵。 在语言、形式方面,此诗最突出的特点,首先是通过相同句式(“什么样……”)的重叠使用,形成强劲的语言节奏,一行一行诗,像锤子一下一下打在铁锭上,铿锵有力,震撼人心。阅读此诗,即便抛开诗歌的意义,这种节奏本身,就可让读者感受到老虎威猛的气势。其次,全诗以疑问句为主,基本上没有使用描摹、叙述的手段,但在强劲的节奏之外,也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我们仿佛真的见到一只老虎,正活灵活现地跃出纸面。这点与布莱克同时也是个画家不无关系。这首诗没有直接描绘老虎的形象,但诗人一连串的追问,也像画笔或刻刀一样,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在读者的想像中刻画出了虎的铁掌、眼睛、体形。这种绘画性,也表现在诗人对色彩、环境的反差的把握上,譬如,在诗的开始,“黑夜的森林和草莽”,是诗人营造的整体氛围,它黑暗、神秘又无比宽广。正是在这一背景中,“老虎!老虎!”两个词的突然出现,才有先声夺人之效:老虎鲜艳的皮毛,“火一样辉煌”,在无边的黑夜与熊熊的火焰之间,一种充满张力的画面感,得以强烈地凸现。 从结构上说,全诗共分六节,前面四节一气呵成,可以说节奏越来越急骤,对虎的渲染也不断加强,但到了第五节“到临了,星星扔下了金枪”一句,节奏却一下子慢了下来,色彩的对比也变得柔和起来,诗人也将笔触从暗夜中的老虎,转向了缀满星斗的夜空(将星星比做“千万滴银泪”)。如果说,前面四节诗行追问的是造物主的创造过程,那么在这一节,诗人呈现的是“创造”之后的平静:“完工了再看看,他可会笑笑?”这个“他”,指的应该就是“老虎”的创造者。在这短暂的平静之后,最后一节又回到雷霆万钧的句式,与第一节首尾呼应,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此诗虽短,却张弛有度。 “老虎”的形象本身,也包含了多重的意蕴。在诗中吟咏动物,在“咏物诗”的传统中是一种常见的类型,老虎也是古今中外很多文学家钟爱的对象。然而,布莱克书写的与其说是一只真实的老虎,毋宁说是一只不存在的老虎,它直接从诗人的想像中跳出,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的化身。因而,这首诗一方面在听觉、视觉上充满了具体的感性,在内涵上还是有些抽象的,不只是简单地描摹一只猛兽。是“虎”又非“虎”,这也为我们的理解带来了丰富的可能。 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期,布莱克本人也是这场革命热烈的支持者。一种解释,就是着眼于它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内涵,将“老虎”看作是革命力量的象征,它摧毁了“黑暗森林”一样的旧制度,诗人赞颂的正是这种摧枯拉朽、创造新世界的革命力量。这种解释当然很有道理,但设想一下,如果一个读者对上述时代背景一无所知,也仍然能被诗歌中的节奏和力量所感染,对“老虎”的理解,似乎也不必如此实在。上面说到,布莱克不仅是个诗人,还是一个画家,同时还可以看作是一个哲学家,他的很多诗作都包含着神秘的哲理,譬如《天真的预示》中的名句“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就因含义隽永而脍炙人口。这首咏叹老虎的诗作,其实也可从宗教的、哲学的层面理解。“什么样”的力量创造了老虎,对自然伟力的追问背后,依托的正是基督教的创世神话,上帝创造了万物,创造了老虎,也创造了羔羊。作为一种幻象出现的“老虎”,由此也可看作是一种神秘的象征,代表了一切生命的创造。

高二语文《鉴赏古典诗歌语言之炼字的技巧》学案含答案

《鉴赏古典诗歌语言之炼字的技巧》学案 广州市岭南中学杨振文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古人诗歌创作中“炼字”的相关知识; ②懂得炼字型鉴赏题目的类型和答题技巧; 2、能力目标: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目的解答技巧。 3、情感目标:从对炼字的鉴赏中体会古代诗歌语言的特点及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①“炼字”的相关知识; ②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与其它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它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一首诗里面的词语并不多,但蕴含的思想感情却非常丰富。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四个方面:炼字、诗眼、炼句和语言风格。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炼字。 大家都比较熟悉贾岛“推敲”的故事。到底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这实际上是古人诗歌创作中炼字的一个典型。 二、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三、考查方式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直接鉴赏关键词) 2、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3、全诗或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或词?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四、如何解答 1.应用举例①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步骤一:表明看法)同意。 (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送别时的无限心酸痛楚之情。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2013-12-30 一、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 婉约----- 隽永----- 朴素自然---- 屈原—王安石—李商隐—李清照— 陆游——杜甫——白居易—— 李白——王维——辛弃疾—— 杜牧——苏轼—— 二、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 三、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的词: 1、动词是我们鉴赏诗歌用语的重点,要善于通过动词的使用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修饰词: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叠词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4.拟声词 5、色彩词: 四、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 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生动的效果。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何处?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必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 例题1 咏柳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示例:“依”字有之意,(步骤一)写出了柳条之态,

浅谈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理想问题(一)

浅谈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理想问题(一) 〔论文关键词〕浪漫主义社会理想生活理想人物理想 〔论文摘要〕浪漫主义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各国人们在表达心中对于未来美好理想的作品中都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在大方面相似的同时,他们又各具时代特色和国域特色。本文试从比较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理想问题入手,分别从社会理想,生活理想,人物理想三个方面阐述了中西方浪漫主义的不同以及其原因。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浪潮主要是产生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十九世纪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其源头可以追述到古希腊时期。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要比西方早几百年,有很多理论体系并不完善,但其对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浪漫主义文学最主要的特征是抒发个人主观情感、展望未来美好理想。中西方浪漫主义作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他们心 中对于未来的美好理想,但在大方面相似的同时,他们又各具时代特色和国域特色。 一、社会理想——脱离人间的桃花源与现实世界的乌托邦 中国关于社会理想的描述,从先秦时期开始就已存在。屈原在《离骚》中,展现了其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则是为人们塑造了一种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在这里生活的人们,自耕自食,不问政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作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的唐代诗人李白,更是在《梦留天姥吟留别》里,借梦境表达出自己所向往的仙人之境,一个相敬相爱,雍雍穆穆的极乐世界。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拉伯雷在其小说《巨人传》里,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美好的乌托邦蓝图——特莱美修道院,反映了当时在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对于美好、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在德国作家歌德的《浮士德》里,浮士德用生命建造的海滨乐园则是当时的启蒙思想家所梦想的理性王国的蓝图。 可以说,中国作家笔下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脱离人间的桃花源,并没有具体展现;而西方作家笔下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乌托邦,虽然是描绘的未来世界,但是却是描绘具体,蓝图清晰。这是由于当时时代所造成的。中国当时正处于封建社会统治时期,社会长期停滞,缺乏先进思想指导,因此古典浪漫主义作家很难具体描绘未来乌托邦社会,只能采用托古改制、游历仙境等间接方式展现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西方由于有很多先进的社会思想作指导,因此他们有可能具体展现乌托邦的理想社会,使读者读后能受到莫大的鼓舞。 二、生活理想——超自然的曲折幻想和坦率自信的直接追求 西方作家所描述的生活理想多是关于个人主体的幸福。文艺复兴时期,他们多是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幸福。在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中,就有大量是以歌颂生活、爱情为主题的。到了十九世纪,这种追求个人爱情幸福的生活理想逐渐升华成一种反封建、争取自由的事业理想。雪莱的长诗《伊斯兰的起义》塑造的革命夫妻莱昂和茜丝娜就是这一形象的典型代表。 中国作家对于生活理想的描述,更多的不是爱情,而是将笔触放到了追求功名利禄、叙述人伦上。这并不是说中国文人的生活理想中没有爱情,《牡丹亭》和《孔雀东南飞》中那种令人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但在这些爱情故事当中也会掺杂一些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像《西厢记》中,莺莺的母亲不同意女儿和张生在一起,直到张生考取了 状元才默许这段婚事。 因此对于生活理想中的爱情,中国不如西方影响深远。这是因为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爱情婚姻历来是由父母、媒人包办,青年男女受到封建制度和思想的压制,几乎没有自由恋 爱的权利。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当中歌颂自由爱情的作品较少。 除了生活理想的内容、题材不同之外,中西方作家对于这种理想的表达方式也大相径庭。 中国古代作品表现生活理想时多是曲折含蓄,往往采用一些超自然的方式,富有浪漫主义色

2013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教案

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教案 高三语文组 2013.3.29 语言特色 一、【解题指导】 这类试题题目一般设置为“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是:(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答题示例】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三、【风格解析】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 (1)含蓄含蓄凝练指意在言外,常常不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往往在于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情感,而是将情感融于所描绘的形象之中。含蓄的手法,可以使诗歌所表现的情更深、意更重、味更浓。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乘舟远去,而送行的作者却久久不肯回转,伫立目送,直到船帆在遥远的天际消逝无踪。这里借形象的图景表达诗人与孟浩然的感情之深。再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眼泪痕干。 这首诗采用“移情”手法,通过“遥怜”“未解”“湿”“干”等词,含蓄地表达了望月思亲的苦思之情。 (2)平淡平淡即质朴。其语言力求朴素,不加修饰,不追求词藻的华丽,在平淡平实之中蕴含着深意。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王维的《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写出门在外的人思念家中人。

(完整word版)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各作家要点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 产生背景:1、它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自由、平等、博爱,浪漫派作家往往从个性受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个人愿望和抱负得不到实现等角度,表现人物与社会的矛盾。法国大革命对这些作家的浪漫主义倾向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3、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经历了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英德——法国——俄国。 思想特点: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社会对人的精神束缚和压迫:古典主义崇尚“三一律”,典雅和崇高的风格,浪漫主义突破了这道顽 固的藩篱。 2、从民主主义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4、偏重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艺术特点: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2、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实体长篇小说的 创造:学习表现手法,采用民间口语、名额韵律创作,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在当时一味仿古的低劣 作品充斥文坛的情况下,无疑带来了清新、活泼、健康的新气象。 3、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雨果是对比艺术的提倡者和大师。 4、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喜好。 二、欧美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 ?罗伯特.彭斯和威廉.布莱克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前驱,彭斯从苏格兰民歌中吸取养料,擅长抒情和讽刺。 ?湖畔诗人:华兹华斯,萨缪尔.柯勒律治和罗伯特.骚赛: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农村生活。 ?拜伦和雪莱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两人加强了对现实的关注,具有批判精神。雪莱: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和宗教色彩。 ?“耶拿派” ?“海德尔堡浪漫派” ?格林童话:雅科布.格林和威廉.格林 法国浪漫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雨果,大仲马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以诗歌为主 ?强烈战斗精神,向往自由和民主。 ?茹科夫斯基,俄国第一位抒情诗人,革新了诗歌的形式和个格律,受到伤感主义影响,充满神秘色彩。 ?普希金、果戈里 东欧 美国:爱默生,梭罗、华盛顿.欧文(美国文学之父)、华兹华斯 第二节华兹华斯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湖畔派”诗人中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位。 一、创作特色: 1、最乐于、善于描写大自然。

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482通向友人之路(新)

2通向友人之路(节选) 自学指导 《通向友人之路》以短章的形式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大有“人生箴言”的意味。审视普里什文的散文作品,我们很容易会联想起泰戈尔、纪伯伦、卡夫卡和尼采的散文短章。普里什文的作品因其语言的创造性和表现力而被誉为“俄罗斯语言的百草”。意思是说,他作品中丰富的语言就如同百草一样纷繁茂盛,不受拘束。 一、主题 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一篇短章都表达一个主题,同时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和抒情性。这些短章的主题有: (1)生命。如《追随》讲命运中的机缘;《生命长在》将生命的生生不息;《紫红色的斑点》讲对待生命的态度;《思想的诞生》讲生命中的创伤对人生的意义;《花园》讲生命的终结。 (2)幸福。如《幸福》讲如何才能得到幸福。 (3)创造与创作。如《读者》阐明作者的创作思想以及创作与爱的关系;《最困难的》指明文化创造和奉献的关系;《公路》形象地描述了写作顺利时的心理状态。 (4)沟通。如《通向友人之路》启示我们在自己内心开辟一条“通向另一个人的心灵”的路径,达到人与人的沟通。 (5)爱。这是本文中出现最多的主题。如《爱的起源》讲爱与希望;《读者》讲爱与创作;《为了爱的斗争》和《向自己提出的问题》的主题是爱与行动;《神秘的地方》的主题是爱与选择;《爱的孩子》的主题是爱与忍耐和怜悯;《心灵──杜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爱;《关于爱》的主题是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善和爱》的主题是社会性的爱。 二、形象化的说理 文章中的片段记载了作者点点滴滴的思考和领悟。有的是作者看到自然景物引起的遐思,比如《公路》,作者看到一片干白桦叶跟在汽车后边急速飞翔,由此想到了自己写作时的心理状态;《紫红色的斑点》中,一棵松树被太阳涂上了一块紫红色的斑点,太阳越往下坠,斑点却越升越高,作者由此想到人的一生,虽然难免一死,但一定也要像这块斑点一样壮烈,在上升的时候,在进取中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不能平平庸庸了此一生。有的是作者对哲理进行的形象化的再包装,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一些典型的景物,借助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表达哲思。比如《追随》,作者想要表达生命的偶然性,就用在雪地行路的事情做比喻,互相比较,充满了理趣;《生命常在》中,严寒开始笼罩一切,“大地似乎已经在呼出它的最后一口气”,但生命并没有停止,远处“茂盛而富有朝气的秋播作物”预示着生命的顽强不息;《思想的诞生》中,“子弹和霰弹”比喻生活的折磨,击中心灵的“弹伤”则是生命中创伤或者岁月的伤痕的形象描述;《通向友人之路》中,作者用“通路”形象比喻人与人的沟通和理解;《向自己提出的问题》中,通过对鸟和扁角兽、老虎的错觉,类比我们“人生中充满了爱”的错觉,指出在付出爱的问题上,我们普遍存在的惰性和缺憾。 三、问题探究 如何理解下边这些语句? 1.人们的幸福有时会“出现”,而欢乐却只能获得。 幸福有两种。“有一种幸福,纯属偶然”,也就是说幸福可能不经过努力也会“出现”在你面前,但作者认为在这种幸福中体验不到欢乐。只有另一种幸福,那种像建立功勋一样,经历“备受煎熬”的岁月,通过“顽强的劳动”避开个人所受的欺凌,从而获得的幸福,才能体会到胜利的欢乐,也才是弥足珍贵的。在这里,“出现”是被动的接受,而“获得”则是主动出击。 2.在那曾经受伤的地方,就生长出思想来。

欧美诗歌鉴赏

《欧美诗歌鉴赏》教学大纲 授课时数:32 教学目的:导引学生领会英诗特点,提高学生英语诗歌鉴赏水平、完善学生诗歌审美趣味与品位, 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对英诗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思考、理解与评价. 教学内容: 第一周:英诗的构成特点(诗的节奏、音韵、语言风格、词汇、句法特点以及比喻、形象、象征的使用、诗的变异与突出)的简介(二学 时) 第二周:英诗赏析的相关知识与认知(诗歌外在形式及内在内容、常规解析手段及欣赏套路、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文艺批评理论和方法对诗 歌重新认识评价)(二学时) 第三周:Thomas White Farewell,Love 主要是针对怀特的诗风进行解析,让学生认识诗歌的演变形式 (二学时) 第四周:Norton Love Me Little, Love Me Long Ted Hughes Hawk Roosting 主要是分析两个诗人的所属流派的背景,并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 传统的分类方式的知识(二学时) 第五周:William Blake The Sick Rose Percy Bysshe Shelley Ozymandias of Egypt 主要解读诗歌的审美内涵以及两位诗人如何接受时代影响,明晰

时代的各个方面对诗歌进程的冲击(二学时) 第六周:Carl Sandburg The Fog e.e. cummings [L(a] 主要解析意象派诗歌的风格特点以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以使学 生对此流派有一个宏观的了解(二学时) 第七周:W.B. Y eats When Y ou are Old William Wordsworth 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 主要分析两位诗人的异同点,并进一步明晰诗歌的本质:对生命、 死亡、思维、存在、意识、宇宙的探索(二学时) 第八周:Allan Poe To Helen William Shakespeare Sonnet 18 主要解析诗歌的形式因素及其所承载的音韵、节奏、词汇使用、 修辞的手法等相关方面的意义(二学时) 第九周:John Donne The Flea Thomas Gray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引导学生如何依据自身的知识和认知能力自行解读诗歌的内涵 (二学时) 第十周:Robert Burns A Red, Red Rose 引导学生学习用社会学批评方法解读此诗,对比讲解彭斯与美 国诗人惠特曼的诗风的形似点与相异之处(二学时) 第十一周:John Keats Ode to a Nightingale 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音韵之美,探讨诗与歌的相关性(二学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