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秀案例分享

优秀案例分享

中学语文教学案例

多媒体语文教学的误区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

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

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但是,目前,有的教师仅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形式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编成程序,然后播放,教师整堂课没有离开鼠标;又有人给有关作品提供的文字配画,输入电脑,学生整堂课没有离开读连环画。可见,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只在把教材搬进电脑,或简单地给文字配以图象、声音;然后播放,便是多媒体教学。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勿庸置疑。但以上种种做法都有为用电脑而用电脑的倾向,而对于学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电脑的使用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

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理由如下:

其一,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

其二,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

“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汉姆莱特”。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其三,文字作品贵在以情感人,语文教学不容忽视情感的作用。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作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首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冷静,忌盲目,不能

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个性教师的下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似乎容不得有个性的人,或者说有个性的人都没有一个好的下场!这更不要说有个性的教师了! 30年代有几位博学大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大的超级光棍金岳霖教授在西南联大的时候养了一只斗鸡,吃饭的时候这只斗鸡可以和他共餐。平时还收集一些异物和学生比,输了便将之送给学生,然后他再去买,再去比,其乐融融。而就是这样一位名师却从来不记学生的名字,每次课堂提问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今天穿红毛衣的同学回答问题”,弄得这些同学紧张而兴奋,但不久校园里红毛衣便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可见他的魅力!更让人回味的是当毛泽东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的时候,他便以80岁的高龄雇一辆平板三轮车每天到王府井兜一圈!闻一多先生上课前必先燃上一支烟,然后蔼然一笑,绅士般地问道:“哪位吸?”他的课堂是允许学生抽烟的。他上“楚辞”,第一节课打开高一尺又半的毛边纸笔记本,抽上一口烟,用顿挫鲜明的语调说:“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我不知道这样的学者拿到现在的社会现在的课堂他们的处境会怎样?大学里姑且不说,看看我们中学的现状吧!

笔者曾经所在的一所学校在招生的广告中这样介绍一位语文教师:他是我们学校的优秀教师,长期任教高三,他的一生就是为高三而生!

我不知这样的教师有什么特色,难道只是因为会教学生应付高考而如鱼得水?我更不知道这是他个人的悲哀还是这个学校的悲哀?抑或是我们整个教育的悲哀!难怪浙江大学的校长要尝试从高二直接录取新生!

被称为语文教育的“另类教师”王泽钊先生18年勤勤恳恳,敢于和“说谎”的传统教材较真,敢于撞击坚硬而腐朽的“南墙”!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用起立,不用举手,可以畅所欲言,整个学校属他的课堂笑声最多,他的课最受欢迎(学生甚至编出了这样的顺口溜:“王老师好,王老师好,王老师的班里学生地位高;说得到,做得到,全心全意为了学生立功劳”),而他的学生语文成绩也非常优秀;只有他敢于在高考的前夕用两节课的时间讲与高考无关的弗洛伊德,只有他敢于把崔健的《一块红布》搬进课堂……

可就是这样一位优秀教师却被他所在的学校不容,差点被“学校保护”降格使用!好在他的个性和才华可以陪伴他笑傲江湖!

我们的教育啊,你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王泽钊的命运还算好的,他还有郑杰这样的伯乐欣赏自己。

尹健庭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只不过是说了几句真话,或者说,说了几句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却被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封杀,官司打赢了又怎么样?赢的是名声,输的是自己!

我们的教育队伍里涌现了一群为教育的理想奔波的“教育吉普赛”人,他们依仗的就是他们的出色和他们的个性,但似乎我们的教育永远也不可能给他们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给他们可以扎根的土地据说

钱理群也来到了中学,这倒是我们中学教育一件很有个性的事,毫无疑问,钱先生应该以他的风采和个性给中学的教育一点启示,但同样给人启示的是,我们的中学教育竟然需要以这种方式来拯救(其实根本解救不了),这莫不是又一个对我们的现行教育的极大讽刺?!我们希望我们的教育多一份宽容,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一点个性,让有个性的教师多一点生存的空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