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不足及建议—杨琳

浅析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不足及建议—杨琳

浅析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不足及建议—杨琳
浅析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不足及建议—杨琳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不足及建议

姓名:杨琳

学号:

专业:

入学时间: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工伤赔偿保障机制必然走向工伤保险制度 (2)

(一) 工伤赔偿从自己责任到雇主责任到社会责任 (2)

(二)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发展历程 (3)

二、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不足 (3)

(一)工伤预防功能发挥不足 (3)

(二)工伤补偿不能有效治愈工伤劳动者的精神损害 (4)

(三)工伤康复功能缺位 (4)

三、完善工伤保险不足的解决思路 (5)

(一)规范立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5)

(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工伤预防 (5)

(三)工伤补偿应重视、关注工伤劳动者的精神损害 (6)

(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工伤康复功能发挥作用 (6)

参考文献 (7)

浅析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不足及建议

摘要:工伤保险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险种,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职业伤害状况又十分严重的形势下,建立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工伤赔偿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无论是立法规定,还是法律实施的具体效果都不尽完善,本文对此提出一些建议及思考。

关键词:工伤保险工伤预防康复

Abstract : Inductrial injury insurance is an important insurance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ts role and influence i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society ,E specially in the situation that economy is growing rapidly but the occupational injuries is very serious, establish injury prevention, injury rehabilitation and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system is an integral par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But whether legislation nor law enforcement or the specific effects are not perfect,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thinking.

Key word: Inductrial injury insurance Injury prevention Injury rehabilitation

工伤保险制度是国家为在生产、工作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提供医疗服务、医疗和职业康复及经济补偿,并为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的劳动者的供养亲属提供遗属抚恤等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进行工伤事故风险转移的方式,通过事故发生前所做出的

财务计划,来消除事故发生后给人们造成的经济困难及精神忧虑,并维持其正常生活。

工伤保险制度分散了用人单位的风险,也为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保障,但该项制度仍有待完善。

一、工伤赔偿保障机制必然走向工伤保险制度

(一)工伤赔偿从自己责任到雇主责任到社会责任

最初,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伤亡,往往由自己承担责任。后来,18世纪中期,产业革命从英国的纺织业开始,机器化大生产以后,生产力得到空前提高,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经济生产逐渐社会化。生产力的提高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劳动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工伤,仍然由劳动者自己承担责任,就超出了劳动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因此产生了工伤事故纠纷。十九世纪末,随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无产阶级(劳方)在与资产阶级(资方)斗争过程中争取到了更多的权利,根据契约决定工伤赔偿的归属,变成了根据过错原则决定工伤赔偿的归属,即雇主对劳动者的工伤有过错,则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劳动者想要证明雇主对工伤有过错非常困难,使得劳动者的权益,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障。随后,侵权责任法出现了新的归责原则,即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劳动者,在工作过程当中受到伤害,即发生了工伤,雇主就必须要承担赔偿责任,而无论雇主对工伤的发生是否有过错。如此,则将劳动者在工作当中发生伤害的风险转嫁给了雇主,由雇主对劳动者在工作当中受到的伤害负责,这对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是非常有利的。但是,这对雇主是非常不利的,这无疑增加了雇主的用人成本和经济开支,且不利于资本主义再生产,对于雇主是规模比较小的小工厂时,无过错责任原则对其来讲更是一种灾难,如果雇主没有能力对劳动者进行赔偿,即便劳动者有向雇主索赔的权利,劳动者的利益也无法真正得到保障。工伤领域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一定程度上会保护能动者的权益,同时也会加重雇主的责任,这种不平衡最终将影响,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所以,侵权责任法律不能很好的解决工伤事故。工伤赔偿必须寻求其他的解决方式。在这种背景之下,工伤赔偿引入了责任保险制度。雇主将对劳动者的工伤赔偿责任进行商业投保,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即发生了工伤,将由保险公司对劳动者进行赔偿。如此雇主将发生工伤的风险与保险公司进行了分担,降低了风险,而又没有侵犯劳动者的利益。但是由于商业保险公司的逐利性,商业保险公司不可能对所有的工伤投保都进行承保,而且也不是所有的雇主都会对工伤

赔偿责任进行投保,加之商业保险公司也会存在破产的可能,所以社会保险进入了工伤赔偿领域。

(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发展历程

我国第一部关于工伤保险的法律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一九五一年二月二十三日政务院第七十三次政务会议通过,一九五一年二月二十六日政务院公布),该部法律确立了工伤保险制度,但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的工作重心并没有在经济建设上,法制建设也遭到了破坏,使得工伤保险制度并不能真正得以实施。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法制建设也得到恢复和发展,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处,各地先后出台了地方性工伤保险法规。1996年8月,劳动部在总结各地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发布了《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试行办法》。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了效力等级更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75号国务院令,《工伤保险条例》已经2003年4月16日国务院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2010年12月20日国务院对《工伤保险条例》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86号国务院令,《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已经2010年12月8日国务院第13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工伤预防功能发挥不足

传统的工伤保险主要是以经济补偿为主,随着现代工伤保险的发展,世界各国开始意识到经济补偿是消极的事后补偿措施。如果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能够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将更符合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预防为主被视为一种积极的工伤保险思想,被当今许多国家看作是工伤保险的首要职能,它改变了传统工伤保险中以工伤补偿为主的模式。德国一般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提取5%~7%用于工伤预防,预防费用逐年增加,1994全年预防经费超过了10亿马克。德国的成功经验表明,预防工作做得越好,工伤事故发生就越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工伤案例减少了三分之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法国的社会保障机构除负责工伤补偿事务外,还建立专门的工伤预防基金和专职的安全监

督员,雇主缴纳工资总额的1.5%建立工伤预防基金,主要用于为企业提供安全方面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