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物理光的折射3

中考物理光的折射3

中考物理之光的反射与折射作图训练题(含答案)

光的反射与折射作图 一、作图题(共38题;共250分) 1.如图所示,一束由A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表面O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并画出入射光线AO 的反射光线。 2.如图,请你画出烛焰上A点经平面镜MN所成的像A'.(保留作图痕迹) 3.如图所示、OB为反射光线,O为入射点,请画出该光线的入射光线及其折射光线。 4. 请在下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5.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水面,请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6. 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时,界面MN 上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7.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8.半径为R的半圆形玻璃砖,圆心在O点,弧面ABC涂有反光层。一束激光垂直于直径AC从D点由空气 射入玻璃砖(如图为平面图),已知OD=R,画出光束经圆弧面两次反射最后从AC边出射到空气中的光路图,要求标明两次反射过程中的入射角大小。 9.根据下列要求,分别完成作图。 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你在平面镜前作出物体AB。 10.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房间的A点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客厅沙发上衫B点的爸爸,请画出此现象的光路图。 11.自行车尾灯的反光原理如图所示。请完成反射光路,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12.如图,光线AO由玻璃斜射进入空气,作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13.在图碗中加满水后恰好看到硬币右边缘.画出恰好看到右边缘的一条光路 14.如图,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请作出它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15.请在图中画出三角形ABC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16.

初二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光在介质中是沿传播的,光年是的单位。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k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这个速度。 (大于、小于、等于) 3.太阳发出的光经过8min20s射到地球上,则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是。4.日食的形成是因为。发生日食时,是的影子落在上。6.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①; ②;③。 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是:①; ②;③ ;④; ⑤。 7.光在反射、折射时,光路是。 8.在湖边,可以看到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这是光的现象,游泳池充水后,看起来池底升高,水变浅,这是光的现象。 9.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角将;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时,反射角为,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时,反射角为。 10.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 11.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而形成的,其特点是:像到镜面的距离,像和物体的大小,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所成像的是。12.将物体放在平面镜前2 m处,则像到镜的距离为;若将物体再远离平面镜1 m,此时物、像之间的距离为。 13.将一铅笔放在平面镜上,要使它的像和铅笔垂直,铅笔应与镜面成角;要使像和铅笔恰在同一直线上,铅笔应与镜面成角。 14.当把笔尖触到平面镜上时,看到笔尖的像与笔尖相距约4 mm,则该平面镜的厚度约为mm。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5.下列不属于光源的物体是() A、太阳 B、月亮 C、明火 D、工作中的电灯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C、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17.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日食 B、小孔成像 C、影子 D、先闪电后打雷 18.人能看见物体是因为()

光的折射教案(公开课)

4.3 光的折射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光的折射》第三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三、难点和重点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四、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五、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5光的反射和折射2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七下)

《光的反射和折射2》教案 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的成像规律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得出过程 2、理解虚像的意义 3、能直接运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做出虚像,找出物和像的对应关系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理论联系实际;激发自身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光的反射和折射》节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五节,主要内容为介绍光的反射和折射相关内容。这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性质之后,对光的传播的进一步探究。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透镜和视觉》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安排顺序,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性。 学情分析:从知识的掌握上看,学生对“光线”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从年龄上看,七年级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完全有能力进行粗浅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虚像的理解

【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 教法:本节课运用设置情境以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学习目标。问题导学法、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 学法:本节课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交流讨论法 教学准备:1、幻灯片;2?平面镜 【教学过 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教师活动 展示一面镜子 请学生观察镜子,看看镜子中能看 到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镜子为什么能 照出人影的知识。 板书:平面镜 学生活动 同学回答 实验探究现象分析实验探究现象分析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分组讨论归纳总结活动一 1、请学生举起你的左手,看看镜中的你 举起来的手有什么不同。 2、画半个圆,沿着平面镜边放号,你观 察到了什么? 结果: 1、镜中人举起的手是右手 2、镜中的半圆像与原来的半圆恰好组 成一个整圆。 活动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桌面上平放一张方格纸,在方格 纸中间竖直放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 镜),两角用橡皮泥粘好,在方格纸上 记下玻璃纸的位置。用橡皮泥做两个大 小相同的圆柱体,在玻璃板前的适当位 置先放其中一块橡皮泥,这时从放橡皮 泥这边向玻璃板看去,可以看到什么? 2、将另一块相同的橡皮泥放到玻璃 学生照 做。 学生回答:橡皮泥的影 子 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从生活中常见的镜子作为突破 口,引起大家的好奇心,活跃 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 6-7分钟 在学生回答完后 对学生适当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 自信心。 对于学生容易产生疑问的部分 (模型和书本)避免学生理解 错误。 采用教师与学生26-28 互动的方式,教学分钟 结合,注重“教师 引导和学生是学习 的主体”相结合, 增加趣味性的同时 让学生了解易错 点,并加深印象。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的折射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的折射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8?乐山)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B.水面上“折断”的筷子C.“后视镜”中的景物 D.树在水中的倒影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解答】解:A、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水面上“折断”的筷子,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汽车后视镜,是利用凸面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扩大视野,是光的反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18?扬州)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 A.B.C.D.

【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1)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是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时,而BD图都是光从空气射向水里,故BD错误; (2)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从而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而A图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正确。 故选:C。 3.(2018?辽阳)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舞台激光束 B.错位的“铅笔” C.反光镜中的像 D.水中的“倒影”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

七下易错题整理3:光的折射 练习(含答案)

七下易错题整理3:光的折射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岸上景物在湖水中形成清晰的倒影(如图),下列有关“水中倒影”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B.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D.“水中倒彩”比岸上景物大一些 2.两块完全相同的平行玻璃砖相互垂直放置.如图一束单色光从左侧水平射入左侧玻璃砖,从右侧射出,则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A.平行B.不平行向上偏折 C.不平行向下偏折D.都有可能 3.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4.一条光线通过在水中的球形空气泡,表示出射光线的可能是图中的() A.a B.b C.C D.d 5.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等于30°B.折射角等于50° C.NN'是界面D.M’N’的右边是玻璃

6.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A.向左移动后静止B.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C.向右移动后静止D.仍在原来位置 7.看起来清澈见底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跳下去就出现了危险,幸好有同学及时相救。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浅的原因是() A.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 B.小明的眼睛产生的错觉 C.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 D.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 8.有一圆筒如图所示,人眼在P点向筒中望去,可看到筒左壁M点以上的部分,若在筒里注满水后,人眼仍从P点望去,则() A.可能看到Q点以上部分B.只能看到N点以上部分 C.只能看到M点以上部分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9.水中有一空心棱镜,里面充满空气,光线投射在这个棱镜的一个面上,如图,这条光线通过棱镜后光路的方向将() A.不变B.折向棱镜底边 C.折向棱镜底角D.折向棱镜顶角 10.面对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A.B.C.D.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的反射和折射 教案2

1.5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和反射分类。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 理解光路可逆。 学会用光的反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漫反射实验和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演示)点亮手电筒。看到手电筒的光和看到屏幕有什么不同?——手电筒是光源,它发出的光直线传播,进入眼睛引起视觉。 ——屏幕不是光源,光在屏幕发生反射,反射光进入眼睛引起视觉。 (小结)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光反射的缘故。(板书课题) 当人们在潜水艇里观察海面上的景物时,常用潜望镜;我们平时经常照镜子等等都与光的反射有关,那光的反射有什么特点? 二、光的反射现象 (演示)1.激光在空气中传播。2.激光在平面镜反射。对比前后的光线,发现有什么不同? 问题:光不是直线传播吗?第2次光线为什么弯曲? (提示)光直线传播的条件。 概念: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物质时,在分界面有一部分光要返回原物质继续传播,这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板书一、光的反射现象) 解释:1、返回——一定逆着原来的传播方向吗?有没有可能逆着原来的方向传播?当逆着时,在同一条直线,传播方向相同吗?(副板书光线的读法与箭头!) 2、一部分——还有光呢?不透明物质:吸收一部分光;透明物质:光进入发生折射。 三、光的反射探究活动 (一)提出问题 假如有一条光线射到物体上,反射光线是沿任何方向都有可能呢,还是仅存在一个方向?如果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光线会不会随着改变,还是保持不变。你认为光的反射是遵循一定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

平面镜及光的折射汇总

平面镜及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一、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二、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三、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四、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五、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中考物理(真题版)专题练习题卷: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1.(2019长春,4)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日食B.黑板“反光”C.桥在水中的倒影D.池水看起来变浅 2.(2019常德,7)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的硬纸板最好选择黑色光滑的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靠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动 3.(2019广安,4)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光的漫反射 B.池水变浅﹣﹣光的折射 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 D.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 4.(2019巴中,3)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A.树荫下太阳的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湖面上楼房的倒影是光折射形成的 C.色光中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D.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 5.(2019泸州,1)下面四幅图选自我们的物理课本,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曲线传播 B. 图中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因此光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如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因此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 D. 如图是小猫叉鱼的图片,小猫眼中看到鱼的像比鱼的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6.(2019菏泽,23)小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做了两个实验,如图所示。对比两图,你有什么发现?_________。根据这两幅图,请你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_________。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与折射 姓名 1、“五一”节,亮亮和家人一起去游玩,他站在美丽的青山湖旁,看到了:(1)岸上的花草,(2)水中的鱼,(3)游船在水中的倒影 (4)水中的 “白云”. 他看到的景物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____;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下列事例中分别用到了什么光学知识,请填在题后横线上。 (1)激光引导掘进方向______________;(2)猴子水中捞月____________;(3)有经验的渔民叉鱼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______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______现象,该现象是光从_______中进入_______中所形成的. 4、当你漫步在池塘边,常会看到池塘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动的鱼,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 象;看到的“白云”是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 象。 5、在如图中,MM’为空气和玻璃的界面,光的传播情况如图。入射角大小等 于 ,折射角大小等于 ,MM’的左侧是 (选填空气、玻璃) 6.一根筷子插入水中,如图所示。筷子在水里的部分,从水面上斜着看起来向上 折了,这是因为光从 进入 发生____ __的缘故。 光垂直照到水面时,进入水中的光的 不娈, 变小 7. 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语句蕴含了物理知识。请在下表中 填写所列语句涉及到的物理知识。 8.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在这里,…倒映的白塔?是 ( ) A .白塔的影子. B .白塔的实像. C .比白塔略大的虚像. D .与白塔等大的虚像. 9.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20°,若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变为50°,则这过程中反射光线偏转角度为 ( ) A .20°. B .50°. C .30°. D .60° 10.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A .看到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 B .平静的水面上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 C .看到湖水的深度比实际的要浅. D .小孔成像. 11.观赏水面风景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 比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 A .“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差 B .人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C .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D .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12.图(8)所示是某同学画的潜望镜的示意图,使用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物体AB 的像是 ( ) A .放大倒立的实像. B .缩小倒立的实像. C .等大正立的虚像. D .等大倒立的虚像. 13.下面哪个选项是使用了凸面镜的性质 ( ) A .汽车的观后镜 B .汽车的头灯 C .太阳灶 D .潜艇的潜望镜

七年级科学下册2.5光的反射和折射2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2) 1.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C ) 2.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则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 D ) A. 两者都一定改变 B. 两者都不一定改变 C. 方向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速度一定变大 D. 方向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速度一定变小 3. 某同学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很浅,踩下去后却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则水的实际深度要比 看上去的深一些,其原因是(C ) A. 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光路可逆 4. 平静的湖面上映出天上的白云,一个同学说: “快看,鱼在云里游呢。”她看到的“云”和 鱼”实际上(D ) P68—P69 /T 严 入蜡烛通过小孔成的谭 B. 花瓶任擾中成的俾 C.地图经放大镜成的像 L ).亭严在水中成的像

A?“云”是虚像,“鱼”是实物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都是实像 D.都是虚像 5.人潜入水中后看到岸边的一棵树,其实是(A) A.变高了的树的虚像 B.变低了的树的虚像 C.变高了的树的实像 D.变低了的树的实像 6.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0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B) r—------------- 1 V ? Q (第 6 题) A.M点 B. N点 C. P点 D. Q点 7.2015年3月19日,青岛灵山湾的海平面上突然出现了几座高楼,这就是奇妙的海市蜃楼现象。关于海市蜃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B.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8.如图所示,一束激光从容器底部的光源S发出沿直线射到墙壁上的A点。若向容器内倒满水, 则墙上的光斑(C) A.仍在A点 B.在A点上方 C.在A点下方 D.无法确定 (第8 题)(第9 题)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练习 (新版)粤教沪版

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图3-4-1 光的折射 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 1.如图3-4-2所示,用PQ表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O点是光线的入射点,AO是入射光线,NN′是过O点的法线,∠AON是入射角,OB是进入水中的________光线,∠BON′是________角。

图3-4-2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器材:玻璃水槽、激光笔、硬纸板、量角器和一块玻璃砖。 实验步骤: (1)让光线斜射入空气和水的分界面,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 (2)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将________;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将________;若让光垂直射向水面,则进入水中的光线方向________; (3)把水槽换成玻璃砖,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结论: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________;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在水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________。 实验评估:(1)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可显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果硬纸板可转折,同样可以验证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实验用水和玻璃砖进行多次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生活中和自然中的折射现象 1.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其实都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比实际位置都________的虚像。 2.光在同一种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方向不断改变,也是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星星眨眼等现象都是由于折射使光的传播路径发生弯曲形成的。 类型一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例1 2017·苏州如图3-4-3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图3-4-3 [易混辨析]解答这类问题时,要结合生活实例与光的三个基本规律进行分析。光的折射涉及两种介质或同一种不均匀介质;光的反射发生在同一种介质中,且必须有反射面;光沿直线传播发生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但不存在反射面的问题。 类型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例2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3-4-4所示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下表数据:

2019中考物理 知识点全突破系列 专题28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一、单选题 1.渔民在叉鱼时,为了能叉到鱼,应使鱼叉对准() A.所看到的鱼 B.所看到鱼的下方 C.所看到鱼的上方 D.以上选项均不对 2.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4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A.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B.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3.小明在岸上看见鱼在水中游玩,看到的“鱼”是() A.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C.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D.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4.如图,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A. B. C. D.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且比入射光线弱 C.红黄蓝三种色光等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光 D.红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 6.下列光路图能说明“潭清疑水浅”形成的原因的是() A. B. C. D.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平面镜中的像﹣﹣﹣光的反射 ②杯弓蛇影﹣﹣﹣光的折射 ③凸透镜成像﹣﹣﹣光的反射 ④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⑤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 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8.下列有关光学的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把红、黄、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C.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路的原理制成的 D.无论是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其光路都是可逆的 9.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B.水面上“折断”的筷子 C.“后视镜”中的景物 D.树在水中的倒影 10.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 A.将延后 B.将提前 C.不变 D.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11.有一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若入射角为30°,则折射角为() A.0° B.22° C.30° D.42° 12.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相符的是 ( ) A.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通过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13.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 A.立竿见影 B.潭清疑水浅 C.池水映明月 D.一叶障目 14.如图所示,海市蜃楼自然景观形成于光的()

光的折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盛有水的碗,看上去碗底变浅了 C .一端放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被折断了2.关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D .透过一张透明塑料纸上的水珠看到的字放大了 A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 .和光的反射现象一样,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入射角等于30 ° B .折射角等于50° C .MN ′是界面D.MM ′右边是玻璃 4. 下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3.在湖边,小丽看到了平静的湖水中金鱼游弋于蓝天白云之间,她看到的金鱼和白云() A .都是经水面折射而成的像B.分别经水面反射和水面折射而成的像 C .都是经水面反射而成的像D.分别经水面折射和水面反射而成的像 5.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镜花水月B.坐井观天 C .海市蜃楼D.立竿见影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飞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 .人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低

C .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后速度变大 D .光在发生折射后,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7.下列四个物理现象中,有一个成因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现象是() A .人站在太阳光下就有影子B.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自己 C .黑板上有一小块“亮斑”D.河水中映出了岸边的树的倒影 8.下面哪个现象是折射的结果?(1)筷子在水中部分变短且向上折,(2 )清澈的水底看起来比实际浅, (3 )太阳未出地平线,人已看到太阳,(4)在平静的湖面上能看到自己的倒影,正确的是() A .⑴⑶⑷B.⑶⑷ C .⑴⑵⑶ D .⑵⑶⑷ 9.向平静的湖水中看去,你会看见“鸟在水中游,鱼在天上飞”,下面解释中正确的是() A .鸟是像,鱼是实物 B .鸟是实物,鱼是像 C .鸟和鱼都是实物 D .鸟和鱼都是虚像 10 .观察水边风景照片,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A .眼睛习惯性的感觉 B .入射到水面的光有一部分折入水中 C .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D .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11 .(多选)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B.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的路径是不沿直线传播的 C .住宅楼北侧的阴暗区的形成D.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情况 12 .在水池中游泳的人,从水中看岸上的灯,他所看到的灯的位置与灯的实际位置相比较() A .高一些B.低一些 C .不变D.无法比较 13 .如图所示是我们看到一根筷子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2019中考物理光的折射

2019中考物理光的折射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 光的折射“不管凸透凹透镜,都有一定折射性;经过光心不变向,会聚发散要分清。 平行光束穿透镜,通过焦点是一定;折射光线可逆行,焦点出发必平行; 显微镜来是组合,两个镜片无分别;只是大小不一样,焦距位置要适当; 物镜实像且放大,目镜虚像再放大;望远镜来看得清,全靠两片凸透镜; 物镜实像来缩小,目镜虚像又放大。为啥感觉像变大,全靠视角来变化。” 画反射光路图:“作图首先画法线,反入夹角平分线,垂直法线立界面。光线方向要标全” 画折射光路:“空射水玻折向法,水

玻射空偏离法。海市蜃楼是折射,观察虚像位偏高” 以下知识在中考中作为了解层次,只要记住就能解决。 光的色散现象:三棱镜使太阳光分离开的现象。 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黄、红、蓝。 紫外线和红外线:将光线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起来,有两种看不见的光是红外线和紫外线。 光的折射本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有两个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分量: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当电场分量与传播过程中的每一个原子发生作用,引起电子极化,即造成电子云和原子荷重心发生相对位移。其结果是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同时光的速度被增大,方向发生变化,导致折射的发生。 反射和折射不能用粒子性解释,应用经典粒子理论得到的折射速度不对。

在经典波动光学之中能有较好的解释。在利用近代理论解释光的折射和反射过程中,也不能理解为粒子碰撞。实际上可以理解为部分光子透射、部分光子反射。但是如果想问是哪个光子反射、哪个光子折射,实际上是办不到的。因为光子只代表电磁场能量分布,其出现多少代表了电磁场的能量大小。在光入射到物质表面时,部分电磁场能量透射,形成折射光,部分电磁场能量反射,因此在折射和反射方向都能探测到光子。 误区提醒 1、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明确以下几点: 反射角、入射角都是指各自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切不可把它们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入射角和反射角。 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入射角减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在平面镜上,法线与入射光线重合,这时入射角为0°,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反

届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光的折射和透镜含解析

届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光的折射和透镜含解 析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专题4 光的折射和透镜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8扬州)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 A.B.C.D. 【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1)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是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时,而BD图都是光从空气射向水里,故BD错误; (2)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从而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而A图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正确。 故选:C。 2.(2018辽阳)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舞台激光束 B.错位的“铅笔”

C.反光镜中的像 D.水中的“倒影”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追光灯射出的光柱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 B、错位的“铅笔”,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正确; C、汽车反光镜是凸面镜,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 D、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3.(2018东营)面对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 A.B.C. D.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从实验推得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能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有关光路图; 2、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得出,理解虚像的物理意义; 3、能直接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虚像,找出物和像的对应关系; 4、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光路的可逆性; 5、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通过简介我国的水镜、铜镜的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定律 教学难点 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与探究、总结归纳、联系实际应用提高。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观察汽车的观后镜的成像情况。 教学器材:手电筒、铝薄、平面镜、光的反射演示器、废玻璃渣、凸面镜、凹面镜、烧杯水、铅笔、玻璃砖、盛水玻璃槽。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设疑激趣:汽车上的观后镜为什么是突起来的?透过装有水的玻璃杯子,看手指为什么会变粗?潜水艇潜入水中后,如何能知道水面上的情况?潜望镜是如何让景物转弯到你的视野中的呢? 新课教学 光的反射 光线:光通过的路线,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物质时,在它们得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又回到原物质中。 观察:手电筒光的反射,手电光射到平面镜M后会怎样?能够照到其他别的物体上吗?在暗室里,当光照到不发光的物体上时,你能看到物体吗?

讨论得出:光的反射现象。 “三线”、“两角”: 入射光线——OA; 反射光线——OB; 法线——ON; 入射角——∠AON,入射光线语法线所成的角α; 反射角——∠BON,反射光线与法线所成的角β; 设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有什么关系?反射角与入射角由有什么关系呢? 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探究1:在平面镜M上方放一个块有量角器的白色光屏,它是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使E、F两板处于同一平面内,让入射光线OA沿光屏左侧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线在左侧还是右侧?入射角、反射角各是多大?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测几组入射角、反射角,并记录在表格中。 将F绕ON前、后转动,在F板上还能看到光线吗?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定律。 强调:因果关系。 实验探究2:如使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此时反射光线会怎样? 观察:反射光线恰恰是逆着原来入射光线射出。 结论:光路具有可逆性。 思考:当你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别人的眼睛时,别人也一定可以看到你的眼睛,你相信吗?为什么?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同样都是平行光,反射后为什么反射光线的方向不一样? 镜面反射:入射光线是平行的,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 漫反射:入射光线是平行的,经粗糙的表面反射后,反射光线是不平行的。 应用:黑板反光;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电影银幕要用粗糙的白布来做。平面镜 设问:桂林山水甲天下,倒影是如何形成的? 实验探究3:在平面镜前举起左手,镜子里的你和真实有何不同? 实验探究4:画个半圆,沿着镜子边放好,你观察到了什么? 实验探究5:用一块玻璃,一张白纸,两只蜡烛,一只点燃,防在玻璃前,将另一根放在玻璃镜后,前后移动直到后面的蜡烛也好象点燃一样,这一点就是蜡烛的像;记下蜡烛和蜡烛的像的位置。

3光的折射解读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折射定律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解释有关光现象;; 2、知道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并能用来处理有关问题; 3、知道折射率的定义及其与光速的关系,并能用来进行相关计算。 二、能力目标 会用折射定律解释自然界中出现的光的折射现象(如海市蜃楼、水中观像等),分析和处理相关问题。 三、德育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的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2、渗透物理研究和学习的科学态度教育。 教学重点 广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的教学。 教学难点 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我们在初中也已经初步了解,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现在我们讨论光的折射.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或在同一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方向发生偏折 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图示:如图所示,AO为入射光线,O为入射点, OB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 1)、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r叫做折射角. 3、折射定律: 内容: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 这就是光的折射定律,也称斯涅尔定律(斯涅尔是荷兰数学家) (二)、光路的可逆性 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当光由空气进入玻璃,发生折射现象时,如图1中光路反向, 有:r i sin sin =n>1,故i >r 。 即当光由真空或空气进入其它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率。当一束光沿CO 入射时,其中一部分光将沿AO 折射。所以光从某种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三)、相对折射率与绝对折射率 1、相对折射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第二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 的正弦与折射角r 的正弦之比,对于给定的两种介质来说是一个常数,用21n 表示,21n r i sin sin = 。常数21 n 称为第二种介质对第一种介质的相对折射率。 2、绝对折射率:任意一种介质对真空的相对折射率称为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这种介质的折射率,用n 表示.通常说某种介质的折射率即是指它的绝对折射率,也就是它对真空的相对折射率. 3、相对折射率与绝对折射率的关系: 实验表明:第二种介质对第一种介质的相对折射率等于光在第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1与光在第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2之比,即21n 2 1V V =. 由此可得某种介质的折射率V C n = ,C 为真空中的光速。进而可得: 21n 21V V =21/V C V C =1 2 n n =,即第二种介质对第一种介质的相对折射率等于第二种介质的 绝对折率与第一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之比。 光在任何介质中的速度都小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即V <C ,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 n=V C 都大于1。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相差很小,故空气的折射率n=V C 1≈。若把 真空也看作一种介质,则真空的折射率为1=n 。 例1 图1所示的是一束光线穿过透明媒质I 、II (空气)、III 的光路,从图中可知( ) A 、III 介质的折射率最大 B 、II 介质中光的速度最大 C 、光在III 介质中波长最短 D 、光在II 、III 介质分界面不可能发生全反射 解析:由n 1sin45°=n 2sin60°=n 3sin35°和n=c/v=λ0/λ知,A 、B 、C 、D 都正确。 例2 如图所示,一储油桶底面直径与桶高均为d .当桶内无油时,从某点A 恰能看到 桶底边缘上某点B .当桶内油的深度等于桶高的一半时,在A 点沿AB 方向看去, 看到桶底上的C 点,C 、B 相距d/4.由此可得油的折射率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