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机工程学课程标准

人机工程学课程标准

人机工程学课程标准
人机工程学课程标准

《人机工程学》课程标准

1课程信息

2课程性质与定位

1、课程性质:工业设计是现代社会工业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是科技创新不可缺少的另一翼。它不仅指产品外观的美化,更包括对人的因素、环境生态、技术前景、社会变革等高层次的理解,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科学”。工业设计的主体是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用户的需求和喜好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需得到更大关注。产品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美学要求,更要满足使用者的安全、舒适,有利于健康和操作的得心应手,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如何寻找人-机-环境间的最佳匹配关系,探索工业产品“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段与方法,成为现代工业设计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人机工程学是实现“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是衡量当代产品设计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已成为设计产品系统的主要目标,人机工程学已成为设计学科领域中的主要研究方向,成为工业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和设计理念。将人的因素融入到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关注产品的使用者,确保产品易于使用、学习、生产和安全,提高产品的使用性和质量。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人机工程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有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有关人的生理、心理、人体测量、人的作业方式、人的状态和人机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人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等,以便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理性地处理工业设计问题。为进入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3课程目标

4学习任务(情境)

本课程注重以学生的设计制作应用能力作为课程考核的关键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设计表述与沟通能力进行考核。考核以学生课程中设计制作的作品作为主要考核依据,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考核为过程性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平时成绩、项目设计成绩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包括平时出勤、课堂表现(纪律、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等)、职业素质(严谨求实善于交流、吃苦耐劳、团队意识)。项目设计成绩(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创新思维),最后成绩评定均按百分制,将各项成绩分别乘以其权重系数(平时成绩40%、项目设计成绩60%)汇总得到每个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

2、考核标准

建立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课程考核体系,考核标准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

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5课程教学资源与保障

1、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小班教学,分组辅导,逐一引导遵循以下原则:

理论引导、讲练结合

能力本位、项目实践

分组辅导、小班教学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

2、教学过程

首先在理论教学上,认真备课,选用最新教材及有关参考资料.不断修改和补充教案,并布置适当数量的作业以巩固讲授内容,在讲解中反映最新设计动态。选用实例及室内设计的典型参观,并给学生现场讲授,针对实例,增强感性认识,扩大神野,理论联系实际,课后认真批改作业,不定期辅导答疑.

其次在实践教学中,安排同学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最新的室内装饰用材,到实地参观学习,实地测量,并通过手工绘图,电脑绘图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图纸表现的能力,并且结合空间造型设计进行模型制作练习。使室内设计经过手工草图创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实物产品的完整流程,模型的制作过程,可以和方案设计过程配合起来进行,用模型来帮助设计,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设计方案的形成。

最后在学生完成全部设计内容后,进行综合点评。

3、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中 , 开展因材施教 ,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制教学、实践教学、事实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项目引导制教学——设计类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一个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设计能力的学生是无法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在教学中把实际项目通过简化、补充、完善等方法来适应、满足教学要求,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

能力;

设计现场体验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安排同学到实地参观学习,实地测量,绘图,把课堂从学校搬进工地,在实地训练中应用理论知识,围绕实际课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利用实际工地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动力,启发学生对专业理论认知的兴趣,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设计方案讲练结合教学法——将优秀实际案例引入教材、教学体系中,每个重要知识点均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融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学习方式、实践案例教学于课程教学中。

答辩、交流式——对学生课程设计的指导,采用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首先学生自己讲解设计思路与设计创新,再由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或是提问。在答辩的过程中,锻炼了同学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考核了同学的专业知识面,使同学认识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之处,明确努力方向;

事实课堂教育——联系往届事业有成的毕业生,到班级进行交流,谈自己毕业后的事业、为人处世、以及成功的案例等,使学生明白在学校学好专业、学会做人、培养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实战课堂”——同学的实践课堂;通过对外的技术服务,促进专业教学与同学实践的能力。

6课程考核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20%,考核调研报告和施工图纸图成绩占80%。

考核方式以调研报告和施工图纸图为主,其中调研报告占30%,施工图纸临摹占70%。

第一部分调研报告:每节课后给学生布置与课程相关的市场调研,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基本内容的理解,通过实地材料市场调研的最终整理完成考核作业,调研报告要求图文并茂,纸张要求为A4,调研报告字数在3000字左右。

第二部分产品研发设计:图纸内容为产品艺术设计造型设计方案图纸;要求尺规制图;等比放大进行临摹绘制;图纸大小为A2。

7教学实施建议

“实战课堂”——同学的实践课堂;通过对外的技术服务,促进专业教学与同学实践的能力。

1、多媒体教学:利用视听媒体,将抽象的教学内容,采用图片、录像、动画等方式形象的演示出来。

2、网络教学:进行网络资料搜集并推荐相关网站的链接,布置相应的作业、思考题及实践项目。利用网络,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网络提交作业,教师通过网络将批阅后的作业返回给学生。

3、以赛促学:收集行业竞赛信息组织参赛,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设计竞赛活动,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

4、上机操作:

有选择性地布置一些思考题和实训题,强化学生加强课内外上机练习,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将理论分析与应用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解决实际项目问题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将课堂理论教学、工地现场教学、实训基地实际操作、设计大赛、技术服务全部贯穿于教学之中,构成一个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现代教学链,形成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教学体系。

8 其他说明

排版要求:(1)页面设置:纸型:A4;页边距:上2.5cm,下,左2.5cm,右2.5cm。

(2)数字-黑体、小一号字,标题-黑体、三号字,正文-宋体、五号字;标点符号在全角状态下录入。

(3)正文行间距设为倍行距,段前段后间距均设为0。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现在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下面是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欢迎参考!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讨论人、机和人机相互关系的规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方式,通过设计使人一机系统的总体性能达到安全、准确、高效、舒适的目的。 机械系统过程的任何阶段都必须有人参与,人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是最活跃、最难把握,同时也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由于机械设计违反安全人机学原则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据国外资料统计,生产中有58%一70%的事故是与忽视人的因素有关。因此,机械设计应考虑与人体有关的人体测量参数、人的感知特性、反应特性及人在劳动中的心理特征,以减少人为差错,最大限度地减轻体力、脑力消耗及精神紧张感。 由于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不利于健康的操作姿势、用力过度或重复用力等体力消耗产生的疲劳所导致的危险。 由于心理-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在对机器进行操作、监视或维护时,由于精神负担过重、缺乏思想准备以及过度紧张等原因,造成心理负担过重而导致的危险。 由于人的各种差错产生的危险。受到环境不利因素的干

扰或由于人-机配合、协调不当,使人产生各种错觉而引起误操作所造成的危险。 在机械设计中,根据安全人机学原则,通过减小操作者心理和生理的不利影响,协调好人、机的功能分配和相互作用来改善机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从而减少机器使用各阶段的差错概率,以保障安全。机械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分配人机功能。在机械的整体设计阶段,要分析、比较人和机的各自特性,合理分配人机功能。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通过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减少操作者干预或介入危险的机会。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人机功能分配出现向机器转移,人从直接劳动者向监控或监视转变的趋势,向安全化生产迈进。 适应人体特性。在确定机器的有关尺寸和运动时,应考虑人体测量参数、人的感知反应特性以及人在工作中的心理特征,避免干扰、紧张、生理或心理上的危险。 友好的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界面,即在机器上人、机进行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界面。人、机相互作用的所有要素,如操纵器、信号装置和显示装置,都应使操作者和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清楚、明确,信息沟通快捷、顺畅。 作业空间的布置。这是指显示装置和操纵装置的位置,以及确定合适的作业面。它对操作者的心理和行为可产生直

人机工程学分析报告

人机工程学分析报告 四川师范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刘明岳 对大学生寝室布局进行人机分析 一、背景:当今中国学生宿舍已公寓化,服务设施也在改进,有关资料了解我国高校寝室的洗舆区的情况。将使本文的评析更加有实际针对性。 二、分析及改进准备 1 (1)、浴洗室门的布局问题:门是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首先,通常的门的宽度为900mm可提供两个人通行,但是我校寝室卫生间门的宽度为500mm,从理论上说卫生间的门本身有可能设定的比通常的门窄,很明显存在着人机问题。由于卫生间带有洗舆和热水的部分功能。平时进出接水端盆身体需要侧身行走,这样时久会造成身 心劳累。如图1-1所示 1-1图 当人们长时间这样行走会很疲劳,而且学校寝室大多数是 8人间。由于天气原因特别是冬天,特别是早上起床后需要热水,这会造成拥堵会给大家上课时间带来一定的影响。对于这 种情况分析后,总合考虑应当改进门的宽度。提高卫生间的利 用率。我初步设计了一个改进的方案如平面图1-2所示。

1-2平面图 (2)、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宽门的尺寸由原来的500mm增加到700mm。这样提高了卫生间门的基本功能利用率。也符合了人机工程学的人体舒适度。 2、(1)、洗舆区水池区如图3所示。分析洗舆水池中的人机关系可得出以下结论: 水池有点浅,在洗衣物时会造成衣服被水溅湿,弄湿衣鞋。 洗脸、刷牙、弯腰会徒增疲劳。中国百分位在90左右的人 都会穿增高鞋垫。 图3示 3、(1)、水池的改进图如图4所示。将水池高度由原来的800m m 提高了80m m这样减少了衣鞋的弄湿。同时也减轻人体的疲劳程 度。减少了地面的长期潮湿情况。

4平面图 4、(1)、寝室水龙只有一个如图5所示。这是人机工学中一出现的个严重的问题。八个人用一个水龙过于拥挤。不符合人机工 程学的舒适标准。 (2)、针对这种情况。在原来水龙头的位置不变的基础上。增 设了一个圆形水池,在墙的三角区 增设的有助于节约空间。同时将原来的水池区的尺寸由原来的长1500mm、高800mm、宽600m m g改到现在的长不变,高880m m、深450m m。 二、本次报告应用人机工程学的知识,对我校学生寝室洗舆 区进行人机分析并改进设计,通过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提出设计方案并加以总结。通过绘图软件的评析设计提高方案的精确度和可信度,设计方案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性。

人机工程学复习要点(个人总结仅供参考)

第一章 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1 自然观察法:研究者通过观察和记录自然情景下发生的行为来认识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2实测法:借助实验器材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 3调查研究法:口头访问、问卷调查,直至精细评分以及心理和生理学分析判断与间接意见、档案和建议分析等 4计算机的仿真系统:数字环境中建立人体模型。可利用人体模型模仿人的特征和行为,描述人体尺度、形状和人的心理 5系统分析评价法:将人——物——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对系统进行分析、评价 人体工程学理论体系:人体工程学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由多门科学相互交叉、综合、渗透、重构而形成的,是交互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 第二章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口皮肤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脉冲,通过传输神经,将其传至大脑皮质感觉中枢,产生了感觉。感觉的基本特性为: 1适宜刺激:外部环境中有许多种能量形式,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都能对某一种特定的能量形式做出最敏感的反应。这种能够引起感觉器官有效反应的刺激称为适宜刺激。 2感觉阈(yù)限:人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信号刺激,当这个刺激的强度较小时,尽管在物理上可以测到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某种反应,但人却没有感觉到,只有刺激强度逐渐增加到某一界限时,人才通过感觉器官获得了感觉。这种使人从没有到获得感觉的刺激强度的界限值,称为“刺激阈”。 3适应: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如果刺激强度不变,则经过一段时间后,感觉会逐渐减小以致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适应”。 4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都将因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而降低,这种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的相互作用。 5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不同刺激时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对比。 6余觉:余觉是指当刺激取消以后,感觉还继续存在一极短时间的现象。 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选择性 把某些知觉对象从背景中优先区分出来,并予以清晰反映的特性,叫知觉选择性 从知觉背景中区分出知觉对象,一般取决于下列条件: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运动 3主观因素 知觉的整体性: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的理解性: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来理解当前知觉对象特征的过程。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知觉映像仍能保持相对不变的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人机工程学课程总结.

人机工程学学习心得 人机工程学是我们专业限选课,从第一周开课,每周两节课,到第九周结课。从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深切的感悟到,人体工程学与我们车辆专业或者说是机械专业以及设计的相关性。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更加了解到作为一个设计者,再设计产品时不仅要注意产品的性能,还要考虑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人和所设计的产品及他们所处的环境的协调及统一,提高产品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尽量满足舒适和安全的使用要求,以实现“ 以人为本” 的人性化设计思想,使我们在设计方面得到了启迪和发展,使我们对车辆外形设计、车辆内部座椅等的设计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将“以人为本”、“人体工学的设计”作为产品的特点来进行广告宣传,特别是计算机和家具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产品更为突出。实际上,让机器及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设计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使得人能够在舒适和便捷的条件下工作和生活,人机工程学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产生的一门工程化的科学。 所谓人机工程学,亦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活动范围、动作速度、动作频率、重心变化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人机工程学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其基础学科是研究人的生理、心理。就是实用科学,把技术科学直接应用的实际的操作之中,也是人体工程的本源之处。人机工程学以人为最根本、最直接的研究、服务的对象,所以一切信息必须从人的自身中去获得,综合了这些信息才能做出判断。人类工程学是与人相关的科学信

人机工程学实践报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实践报告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应用人机工程学实践项目:人机工程学社会实践报告专业班级:工业设计12-2班 姓名: 学号:

中国的制造业无不是严阵以待,企图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管理大师麦克·波特(MICHAEL PORTER)曾说过,企业具备竞争优势的两个方式,一是扩大生产规模,走向规模经济,才能占有成本上的优势;另一个便是创造企业或产品的附加值,制造消费者趋之若鹜的心理。在现今产品和质量逐步提高,且消费者对商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各产品制造商们无不力求突破,希望能出奇制胜,打动消费者的心。拿当今世界上提出的“健康”人机工程学的新要求为例,即是用某些考虑人机因素的辅助性产品,如:电动腰靠、紫外线阻隔(UV、CUT)等来提高产品人性化的层次,籍此创造其他品牌无法模仿的优势,而赢得消费者青睐的。 究竟什么样的产品需要人机工程呢?在设计上又如何表现,才能成为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产品呢? 工业设计师指出,就电脑的相关部件和设备而言,如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因使用者可能长时间利用其从事工作或娱乐,接触的时间较长,在使用时也可能十分投入。因此,人机工程学就成了设计上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二、实践目的 通过本次课外实践,了解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情况,并了解到人机工程学的应用目的,即根据人的生理,行为,认知,心理以及等情感各方面的特性,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人与产品,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合理的设计和安排人们生产与生活中的信息显示,操作控制,作业器具,作业空间,作业方式,作业环境,以保障人的安全与健康,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实现人的舒适与愉悦,使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

人体工程学总结

人体工程学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构造尺寸:也叫静态的人体尺寸,它是被测者处于静止的站姿或坐姿的状态下测量的到的数据。 2.功能尺寸:也叫动态的人体尺寸,是被测者在进行某种功能活动时肢体所能达到的空间范围。 简答论述 1.人体工程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人适应机器。主要集中在从心理学的角度,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使人能更好的适应机器。 2)第二阶段:机器适应人。机器为人服务,机器适应人的要求。 3)第三阶段:人—机—环境相互协调。 2.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1)自然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自然情况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2)实测法——借助辅助仪器进行测量的方法。 3)实验法 4)分析法——对人机系统已取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的一种方法。 3.人体工程学研究要遵循的原则: 1)物理的原则,如重心原理等。在处理时,以人为主来进行,而在效率上又要遵从物理原则。 2)生理和心理兼顾的原则。 3)考虑环境的原则。人——机——环境的系统研究绝对不能离开环境。 4.人体测量的内容有哪些: 1)形态测量:数据分为人体构造的功能尺寸和人体功能上的动态尺寸。 2)运动测量:如动作范围,动作过程等。 3)生理测量:人的生理主要指标,如疲劳测定,触觉测定等。 5.人体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工作系统中的人,包括人体尺寸,直觉和感觉的能力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人的习惯与差异等。 2)工作系统中直接由人使用的机械部分如何适应人的使用,包括显示器,操纵器和机具。3)环境与人的使用。环境包括普通环境和特殊环境,普通环境是室内的照明,温湿度等。特殊环境如高温高压,辐射和污染等环境。 6.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从环境意识的角度看,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在于通过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正确认识,使一切环境更适合人类的生活需要,进而使人和环境达到完美的统一。人体工

人机工程学在设计里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在设计里的应用 班级:工业设计姓名:陈晓清学号:090602015 、椅子 我们根据古籍资料开发了多款第一把交椅”,选用优质的鸡翅木做原料,充分体现了其木质肌理细密,紫褐色深浅相间成文,予人以羽毛璀璨闪耀之感的特点。还原了这款历史上最有名的椅子!这种椅子的特点是木头的双脚交叉,张开以后才能平稳,所以又称“交床”。大约在唐以后,人们才把带后背与 扶手的坐具称为椅子。在宋元时已出现了带靠背的交椅,分为直背与圈背两大类。明代的交椅就是圈背交椅的延续与发展,而前者直后背交椅,《三才图会》名之曰“折叠椅”。 明代交椅以造型优美流畅而著称,它的椅圈曲线弧度柔和自如,制作工艺考究,通常由三至五节榫接而成,后背椅板上方施以浮雕开光,座面多以麻索或皮革所制,前足底部安置脚踏板,装饰实用两相宜。扶手、靠背、腿足间,一般都配制雕刻牙子,另在交接之处也多用铜装饰件包裹镶嵌,不仅起到坚固作用,更具有点缀美化功能。交椅可折叠,搬运方便。 在交椅进入厅堂时,它的交叉折叠的椅足已失去了原来野外使用的功能,于是有人将它改成常规椅子的四条直足,这便成了“圈椅”。现传世 的明式交椅,以黄花梨最珍稀,而杂木交椅的存世量不少 二、自行车 1886年,英国的约翰.k.斯塔利,是一位机械工程师,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为自行车装上了前叉和车闸,前后轮的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的车轮。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为自行车的大量生产利推广应用开辟了宽阔的前景,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斯塔利所设计的自行车车型与今天自行车的样 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他把家中花园里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打足了气,装在自行车轮子上,前往参加骑自行车比赛,居然名列前茅,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它增加了自行车的弹性,不会因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总结及 学习体会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总结及学习体会 课程重点内容总结如下: 第1章绪论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与机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机”主要是指人造产品,包括用品、器械、界面乃至建筑等:“人”是这些产品的使用者和操作者;“环境”则包括影响人与产品发生作用的温度、湿度、照明、和噪声等外部因素。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畴:1.系统中的人的因素2、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3、研究作业场所设计和改善 4、研究作业环境及其改善 5、研究作业及其改善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1、实测法 2、观察法 3、试验法 4、模拟和模型试验法 5、分析法 6、调查法 7、感觉评价法 8、心理测验法 9、计算机仿真法 第2章人体的基本数据与应用 人体尺度是产品体量和空间环境设计的基础依据,合理的设计首先是符合人的形态和尺寸,是人感到方便和舒适。体测量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是用测量和观察的方法来描述人类的体质特征状况。常用人体尺度数据,GB10000-19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是1989年7月开始实施的我国成年人人体尺度国家标准。该标准根据人机工程学要求提供了我国成年人人体尺寸的基础数据,它适用于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军事工业以及工业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及劳动安全保护。 人体尺度数据的应用:在不同的情境下,有3种基本原则可以遵循:1.极端设计原则在不涉及使用者健康和安全时,设计应该尽量适合于尽可能多的使用者,选用适当偏离极端百分位的第5位和第95百分位作为界限值较为适宜。 2、可调范围设计的原则为了使设计尽可能多的使用者,有时会使设计对象的特定性质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此时通常使用从第5百分位的女性尺度到第95百分位的男性尺度作为可调整的范围。 3、平均设计原则虽然绝大多数的人的尺度并不是所有人的尺度的平均值,但一些具有应用普遍性的设计可以采用第50百分位的人体尺度数

人机工程学论文

汽车座椅设计 一.舒适驾驶首要在于座椅设计 通过对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人机因素即尺度、形态、功能、色彩四方面的具体分析,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为确定汽车车空间范围提供依据。 2、为设计汽车座椅提供依据。 3、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 二.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分析 1.坐姿脊柱形状 人坐着时,身体主要由脊柱、骨盆、腿和脚支承,脊柱是构成人体的中轴,位于人体背部中央。只有座椅的结构和尺寸设计使驾驶员的脊柱形态接近于正常自然状态,才会减少腰椎的负荷以及腰背部肌肉的负荷,防止驾驶疲劳发生。 2.坐姿体压分布 当座椅上的人处于坐姿状态时,人的身体重量作用于座垫和靠背上的压力分布称作坐姿的体压分布。坐姿体压分布包括座垫上的体压分布和靠背上的体压分布两部分。 (1)坐垫上的体压分布

图1 坐姿时坐垫上的体压分布 (2)靠背上的体压分布 靠背上的体压分布也以不均匀分布,压力相对集中在肩胛骨和腰椎两个部位。从这两个部位向外,压力应逐步降低。 图2 坐姿时靠背上的体压分布 3.人体对车内震动,微气候的反应 (1)人体对震动的反应 驾驶员坐在行使中的汽车上所承受的振动属于全身振动的范畴。外界振动传入人体时所引起的增大或减弱效应与身体在振动系统中的姿势有关,一般来说,坐姿工作时,由于人腿的减振作用大大降低,

抗振性要比站姿工作时差,特别是脊柱和胃部受到振动的损害,因此坐姿作业者容易产生脊柱损伤和胃病这两种职业病。 振动对驾驶员操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视觉作业效率的下降和操作动作准确性变差。另外人体在振动环境中会加速疲劳过程。当振动环境中的振动特性处于人体神经系统的敏感区域时,这种刺激频繁传入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兴奋。当达到一定限度时,皮质细胞的工作强度将减弱,人就会感到疲劳,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2)环境变化对人的影响 驾驶员在驾驶状态下的舒适温度为18℃~23℃,舒适湿度为40%~60%,代谢量为1.0~2.0met。座椅对人体热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座椅表面的温度和湿度。座椅表面的温湿度特性将影响人体背部、臀部、下体等部位的散热性能及皮肤的呼吸功能,当其温湿度特性与人体生理机能不适应时将引起人体局部不快感,从而促使人体疲劳的形成。 三.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设计 汽车驾驶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安全舒适的汽车驾驶座椅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意识坐姿舒适性(静态舒适性);二是振动舒适性(动态舒适性);三是操作舒适性;四是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及被动安全性两个方面)。 1.座椅结构的设计:驾驶座椅结构设计的研究把注意力集中在人体生理结构特点对驾驶舒适程度的影响上,寻求最佳的座椅结构形式、尺寸、轮廓形状及材料选择。

人机工程学大纲

课程教学 大纲编号: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机工程学 课程学分:3 执笔人:汪惠芬周建中 审订人:龚光容 修(制)订日期:2013.10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理, 。 ,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与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密切关系。人机工程学运用人体 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力学以及工程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综合地进行人体结构、 功能、心理以及力学等问题的研究,研究如何正确处理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 互作用,设计能使操作者发挥最大效能的机械、仪器和控制装置,并研究控制台上各个仪表的最适 位置等。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了解并掌握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掌握人机系统设计的一般方 法,在明确系统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分析和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应具备的功能及其对系统总体性能 的影响,寻求人机系统最优组合方案能应用人机工程学知识指导具体产品的设计使人机系统工作安全、 高效、可靠。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1 人机工程学概论 1.1 人机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 1.1.1 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命名 美国“Human Engineering”,西欧 Ergonomics ,我国:人体工程学、人机工程学等。 1.1.2 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国际人类工效学 IEA 的定义,《辞海》的定义,美国 W.B.伍德森的定义 1.2 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1.2.1 经验人机工程学 F.W.泰罗。使人适应于机器 1.2.2 科学人机工程学 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于人 1.2.3 现代人机工程学 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 1.3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了解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七个分支,四个主要方面 1.3.2△了解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和非实验法及其内容 1.4 人机工程学体系 1.4.1△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人体科学、环境科学为上肢,管理科学、人文科学为下肢,工程技术科学为驱干,系统 论、模型论、优化论为支撑。 1.5 人机工程学与工业设计 了解人机工程学与工业设计的区别和联系 1.6 学科的应用 1.6.1 学科研究的课题 主要讲授应用于工业设计的 5 各方面

人机工程学 复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同样一个灰色的图形,在白色的背景上看起来显得颜色深一些,在黑色背景上则显得颜色浅一些,这是感觉的 A 特性。 A. 对比 B. 相互作用 C. 余觉 D. 适应 2、在下列仪表中, D 仪表的误读率最大。 A. 开窗形 B. 半圆形 C. 圆形 D. 垂直形 3、下列信号灯符号中, A 表示警告。 A. “!” B. “╳” C. “→” D. “〇” 4、按钮有三个主要参数: B 、直径及移动距离。 A. 体积 B. 作用力 C. 色彩 D. 形状 5、下列作业特征中, B 的作业不适合选择立姿作业姿势 A. 控制器分散 B. 精确度高 C. 起、坐频繁 D. 体力负荷大 6、通过铅垂轴和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 C 。 A. 水平面 B. 矢状面 C. 冠状面 D. 正中矢状面 7、在作业场所布置的总体原则中,按照 D 原则布置元器件,执行时间最短。 A. 重要性 B. 使用频率 C. 功能 D. 使用顺序 8、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包括颈曲、胸曲、腰曲及骶曲。其中与坐姿舒适性直接相关的是 B 。 A. 颈曲 B. 腰曲 C. 胸曲 D. 骶曲 9、下列选项中,只有 D 不是影响热环境的要素。 A. 空气温度 B. 空气湿度 C. 热辐射 D. 热度 10、下列各姿势中, A 的相对耗氧量最小。 A. 仰卧 B. 立姿 C. 跪姿 D. 弯腰 1、阳光下煤块的反射率要比黄昏时粉笔的反射率高,然而人们仍然把粉笔看成白的,把煤块看成黑的,不会依反光率的高低而颠倒黑白,这是知觉特性的 D 。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2、 C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务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A. 感觉 B. 体验 C. 知觉 D. 注意 3、作为定量显示,在静态显示的条件下 A 误读率较低,而且认读需占用的时间也较短。 A. 数字显示 B. 模拟显示 C. 指针固定式模拟显示 D. 指针活动式模拟显示 7、在设计通道宽度、走廊宽度、门和出入口宽度时,应该选用第 B 百分位的数据。 A. 50 B. 95 C. 30 D. 5 8、由于各种颜色对人眼的刺激不同,人眼的色视野也就不同,其中人眼对 D 的色视野最大。 A. 蓝色 B. 红色 C. 绿色 D. 白色 9、下列对视觉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 人眼对直线轮廓比对曲线轮廓更容易接受。 B. 当两种颜色相配在一起时,最易辨认的是黄底黑字。 C. 人眼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水平方向的准确。 D. 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铅垂方向运动快且不易疲劳。 1、全身进入的各种姿势所需的最小作业空间尺寸,应根据人体测量项目的第 C 百分位数进行设计。 A.5 B. 50 C. 95 D. 15 2、 B 是由瞳孔中心到被观察物体两端所张开的角度。

《人机工程学》学习

目录 一、人机工程学是什么 (2) 二、人机工程学发展历程 (4) 三、作业空间尺寸 (6) 四、人的运动学基础知识 (7) 五、人机工程与我们的岗位创新 (16) 六、人机工程的经典故事 (20) 一、人机工程学是什么 1、新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2000年,国际工效学协会发布了新的人机工程学定义:人机工程学是研究系统中人与其他组成部分的互交关系的一门学科。 2、传统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人机工程学就是研究人、机和环境这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为解决系统中人的作业效能、安全、心理和健康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 3、“随处可见人机,哪里都是工程” 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可见到“人”和“机”的相互关系。比如以下的关系图:

二、人机工程学发展历程 任何学科都有起源和历史,人机关系的演变和发展可以大体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萌芽期:人类起源到20世纪30年代 初步发展期: 20世纪40年代--20世纪60年代 快速发展期: 20世纪70年代--至今 1、萌芽期的人机工程 有了人类就有了造物,有了造物就有了人机关系。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学会了选择石块,打制成可供砍、砸、刮的各种工具。 人机工程学开始采用科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人的能力与其所使用工具之间的关系,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1884年德国学者Mosso进行了着名的肌肉疲劳试验,

可以说使科学人机工程学的开端。 1898年美国学者泰勒在钢铁厂对铁铲铲煤作业进行研究,用5KG、10KG、17KG、20KG四种装煤铁铲对铲煤作业进行实验,发现10KG铁铲效率最高。他的研究成果成了欧美一些国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推行的“泰勒制”。 1911年美国吉尔布雷斯夫妇对建筑工人砌砖作业进行研究,通过快速摄影机将砌砖动作拍摄下来并进行分析,去掉无用的动作,使砌砖速度由每小时120块提高到350块,作业效率提高一倍多。他们还对外科手术的过程进行改进,将外科大夫自己取器械的方式改变为只需说出器械名称,由助手取器械并递给大夫,这一成果一直沿用至今。 2、初步发展期的人机工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设计的大批武器,只考虑武器性能,而忽略了操作者的协调关系,造成很多操作失误引发的事故。因此,首先在军事领域中开展了人机工程的综合研究与应用。 二战结束后,人机工程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非军事领域。这段时期的发展也使人机工程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快速发展期的人机工程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科学技术发展飞速,电子计算机普及,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大促进了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和进步。 三、作业空间尺寸 1、作业空间设计以人体尺寸为基本参数,从尺寸上保证人体结构的活动要求。 影响作业空间的因素很多,首先,视觉因素是对作业空间起决定性的因素,视觉决定头部位置,也决定了人体

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标准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标准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标准版)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讨论人、机和人机相互关系的规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方式,通过设计使人一机系统的总体性能达到安全、准确、高效、舒适的目的。 机械系统过程的任何阶段都必须有人参与,人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是最活跃、最难把握,同时也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由于机械设计违反安全人机学原则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据国外资料统计,生产中有58%一70%的事故是与忽视人的因素有关。因此,机械设计应考虑与人体有关的人体测量参数、人的感知特性、反应特性及人在劳动中的心理特征,以减少人为差错,最大限度地减轻体力、脑力消耗及精神紧张感。 1.忽略安全人机学可能产生的危险

(1)由于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不利于健康的操作姿势、用力过度或重复用力等体力消耗产生的疲劳所导致的危险。 (2)由于心理-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在对机器进行操作、监视或维护时,由于精神负担过重、缺乏思想准备以及过度紧张等原因,造成心理负担过重而导致的危险。 (3)由于人的各种差错产生的危险。受到环境不利因素的干扰或由于人-机配合、协调不当,使人产生各种错觉而引起误操作所造成的危险。 2.机械设计中安全人机学的应用原则 在机械设计中,根据安全人机学原则,通过减小操作者心理和生理的不利影响,协调好人、机的功能分配和相互作用来改善机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从而减少机器使用各阶段的差错概率,以保障安全。机械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分配人机功能。在机械的整体设计阶段,要分析、比较人和机的各自特性,合理分配人机功能。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通过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减少操作者干预或介入危险的机会。随

例子__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书

电脑桌的新型人机学设计 课程名称: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XX XX 学号: 081XXXXXXX 081XXXXXXX 所属院系: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 指导教师:邓华

1设计目的:让学生经历一次完成的人机工程学应用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调查问题、探索可能的改进以及更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钻研,开拓进取的精神。 扩大学生的学科眼界,眼神课堂教学的空间。 2设计题目:A—2电脑桌的新型人机学设计 3说明:电脑桌是用来放电脑的桌子,是很重要的办公用品。但是由于电脑做的设计不合理,腰背痛、颈肌疲劳或劳损、手肌腱鞘炎和视力下降等疾病正危害着从事与电脑有关的工作人员。 4现况:关于电脑桌的人机工程学设计还仅仅局限在高度、宽度和桌体的整体形状设计。 5调研:由劳动卫生部门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从1996年到1998 年,连续3年对电信行业、电视台、报社激光照排车间电脑作业人员进行了有关调查,30%左右被调查者不同程度地患有颈肓腕综合症,视力普遍下降。 6实物调研:

材料: 构造:

7文献资料收集: OSHA (Occupational Safety & Healthy Administration) ---- 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 一显示器的设计的潜在危害: 1显示器距离眼睛太远或者太近会迫使身体处于别扭的姿势,导致眼睛疼痛: 2头部和颈部想侧面看显示器(扭头)的时间过长会增加颈椎肌肉的负担和不均衡,导致疲劳和疼痛。 3如果显示屏太高或者太低,就会迫使你的头、颈、颈部,甚至是后背处于别扭的不正确身体姿势。例如,显示屏太高的时候,你的头和脖子不得不后仰。在这种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下工作时间长的话会导致支撑头部的肌肉疲劳。 4双光眼睛镜片的用户通常是通过眼镜的底部来看屏幕的。这就使得他们不得不后仰头部。如果显示器的位置太高,就会造成支撑头部的肌肉疲劳。 5看显示屏的时间过长会导致眼部疲劳和干涩。用户在看显示屏的时候眨眼睛的次数较少。 6显示器向前或者向后略微倾斜会使得屏幕

人机工程学复习归纳

第一章绪论 1.人机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 学研究的是人与机器相互关系的合理方案,亦即对人的知觉显示、操纵控制、人机系统的设计及其布置和作业系统的组合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获得最高的效率和作业时感到安全和舒适。 综上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的相互关系。 2)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目的是如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效率的最优化。 2.人机工程学的发展特点: 1)不同于传统人际工程学研究中着眼于选择和训练特定的人、使之适应于工作要求的特点,现代人机工程学着眼于机械设备的设计,使机器的操作不越出人类能力界限之外。 2)密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严密计划设定的广泛实验性研究,尽可能利用所掌握的基本原理,进行具体的机械装备设计。 3)力求使实验心理学、生理学、功能解剖学等学科的专家与物理学、数学、工程学方面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密切合作。 3.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实现这种设计的目标主要以设计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符号学为基础。动力心理学只要研究人行动的基本特性。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强调以人为中心,使机器适应人的生理特性、行为特性的同时,还强调机器适应人的思维方式和过程等心理特性,从而减轻用户的体力和精神负担,更好地为人服务。 4.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1)人体特性的研究 2)研究人与机器间信息传递装置和工作场所的设计 3)环境控制和人身安全装置的设计 4)人的行为特性与产品设计 5)人机系统的整体设计 5.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2)实测法;3)实验法;4)模拟和模型试验法;5)计算机数值仿真法; 6)分析法;7)调查研究法。 6.人机工程学的目的:通过揭示人、机、环境三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从而确保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最优化。 7.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以及对工业设计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为工业设计中“人的因素”提供人体特征参数 2)为工业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 3)为工业设计中“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 4)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5)为坚持“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提供工作程序 第二章人体基本生理特征及作业空间设计 1.人体静态测量参数:人体构造尺寸和功能尺寸。 2.坐姿人体模版:模版设计尺寸采用穿鞋裸体人体尺寸,并按人体身高尺寸的分布将人群分为大身材、中身材、小身材三个身高等级。人体模版的设计或制图人员考虑主要人体尺寸时有用的辅助手段。 1)外部尺寸:手臂活动触及范围,应选用小身材。 2)内部尺寸:腿、脚活动占有空间,人体、手、头、脚等部位通过空间,应选用大身材。 3)力的大小:操作力选用小身材,断裂强度选用大身材。 3作业空间的人体尺度:

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2021新版)

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2021新 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67

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2021新版)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讨论人、机和人机相互关系的规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方式,通过设计使人一机系统的总体性能达到安全、准确、高效、舒适的目的。 机械系统过程的任何阶段都必须有人参与,人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是最活跃、最难把握,同时也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由于机械设计违反安全人机学原则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据国外资料统计,生产中有58%一70%的事故是与忽视人的因素有关。因此,机械设计应考虑与人体有关的人体测量参数、人的感知特性、反应特性及人在劳动中的心理特征,以减少人为差错,最大限度地减轻体力、脑力消耗及精神紧张感。 1.忽略安全人机学可能产生的危险

(1)由于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不利于健康的操作姿势、用力过度或重复用力等体力消耗产生的疲劳所导致的危险。 (2)由于心理-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在对机器进行操作、监视或维护时,由于精神负担过重、缺乏思想准备以及过度紧张等原因,造成心理负担过重而导致的危险。 (3)由于人的各种差错产生的危险。受到环境不利因素的干扰或由于人-机配合、协调不当,使人产生各种错觉而引起误操作所造成的危险。 2.机械设计中安全人机学的应用原则 在机械设计中,根据安全人机学原则,通过减小操作者心理和生理的不利影响,协调好人、机的功能分配和相互作用来改善机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从而减少机器使用各阶段的差错概率,以保障安全。机械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分配人机功能。在机械的整体设计阶段,要分析、比较人和机的各自特性,合理分配人机功能。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通过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减少操作者干预或介入危险的机会。随

人机工程学学习

. 目录 一、人机工程学是什么 (2) 二、人机工程学发展历程 (4) 三、作业空间尺寸 (6) 四、人的运动学基础知识 (7) 五、人机工程与我们的岗位创新 (16) 六、人机工程的经典故事 (20) 一、人机工程学是什么 教育资料. . 1、新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2000年,国际工效学协会发布了新的人机工程学定义:人机工程学是研究系统中人与其他组成部分的互交关系的一门学科。 2、传统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人机工程学就是研究人、机和环境这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为解决系统中人的作业效能、安全、心理和健康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 教育资料.

、“随处可见人机,哪里都是工程”3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可见到“人” 和“机” 的相互关系。比如以下的关系图: 教育资料. .

人在使用电梯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人机工程的关系: 关系结构图示研究的相关问题 电梯门宽高是否符合人体、人与电1尺寸;自动开关的电梯门是门的人梯自动电 梯门的否会夹伤人;机关系 开启关闭是否设置合理等等。 2、人与电按键是否有标识;按键标能否让使用者容易识别键的高度是否符合人体作的舒适范围等等教育资料. . 3、人与电电梯箱体内的照明、通风是否符合人的需求;体的箱体的长梯箱宽高是否符合需求等等。人机关系 二、人机工程学发展历程 任何学科都有起源和历史,人机关系的演变和发展可以大体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萌芽期:人类起源到20世纪30年代 初步发展期: 20世纪40年代--20世纪60年代 快速发展期: 20世纪70年代--至今

教育资料. . 1、萌芽期的人机工程 有了人类就有了造物,有了造物就有了人机关系。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学会了选择石块,打制成可供砍、砸、刮的各种工具。 人机工程学开始采用科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人的能力与其所使用工具之间的关系,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1884年德国学者Mosso进行了著名的肌肉疲劳试验,可以说使科学人机工程学的开端。 1898年美国学者泰勒在钢铁厂对铁铲铲煤作业进行研究,用5KG、10KG、17KG、20KG四种装煤铁铲对铲煤作业进行实验,发现10KG铁铲效率最高。他的研究成果成了欧美一些国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推行的“泰勒制”。 1911年美国吉尔布雷斯夫妇对建筑工人砌砖作业进行研究,通过快速摄影机将砌砖动作拍摄下来并进行分析,教育资料. . 去掉无用的动作,使砌砖速度由每小时120块提高到350块,作业效率提高一 倍多。他们还对外科手术的过程进行改进,将外科大夫自己取器械的方式改变为只需说出器械名称,由助手取器械并递给大夫,这一成果一直沿用至今。 2、初步发展期的人机工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设计的大批武器,只考虑武器性能,而忽略了操作者的协调关系,造成很多操作失误引发的事故。因此,首先在军事领域中开展了人机工程的综合研究与应用。

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应用和进展前景

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将“以人为本”、“人体工学的设计”作为产品的特点来进行广告宣传,特别是计算机和家具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产品更为突出。实际上,让机器及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设计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使得人能够在舒适和便捷的条件下工 作和生活,人机工程学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产生的一门工程化的科学。这里向大家介绍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应用和发展前景。 1.电话机的设计是人机工程学的发端 提起人机工程学首先要介绍一个人物――亨利·德雷夫斯(Henry Dreyfess, 1903-1972),他是人机工程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德雷夫斯起初是做舞台设计工作的,1929年他建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事务所。他1930年开始与贝尔公司合作,德雷夫斯坚持设计工业产品应该考虑的是高度舒适的功能性,提出了“从内到外(from the inside out)”的设计原则,贝尔公司开始认为这种方式会使电话看来过于机械化,但经过他的反复论证,公司同意按照他的方式设计电话机。这以后德雷夫斯的一生都与贝尔电话公司有结缘,他是影响现代电话形式的最重要设计师。 大家知道自从贝尔先生发明电话机以来的相当长时间,贝尔公司是美国具有垄断地位的最大的电话公司和电话生产厂家,基本不受竞争的威胁。因而,德雷夫斯可以比较少的考虑外型设计在市场上的竞争效果,而更多地集中在电话机的完美功能性设计方面。 贝尔公司1927年首次引进横放电话筒,改变了以往纵放电话筒的设计,1937年德雷夫斯提出了从功能出发,听筒与话筒合一的设计。德雷夫斯设计的300型电话机,今天看起来虽然老式,但这一设计首次把过去分为两部分、体积很大的电话机缩小为一个整体。由于这个设计的成功,使贝尔公司与德雷夫斯签订了长期的设计咨询合约。 五十年代初期,制作电话机的材料由金属转为塑料,从而基本确定了现代电话机的造型基础。到五十年代末,德雷夫斯已经设计出一百多种电话机。德雷夫斯的电话机因此进入了美国和世界的千家万户,成为现代家庭的基本设施。 德雷夫斯的人机工程学的其它研究成果是在1955年以来他为约翰·迪尔公司开发 的一系列农用机械中,这些设计围绕建立舒适的、以人机学计算为基础的驾驶工作条件这一中心,特点是外型简练,其中与人相关的部件设计合乎人体舒适的基本要求,这是工 业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与发展。 德雷夫斯的设计信念是设计必须符合人体的基本要求,他认为适应于人的机器才是最有效率的机器。他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有关人体的数据以及人体的比例及功能,1955年出版了专著《为人的设计》,该书收集了大量的人体工程学资料,1961年他又出版了著 作《人体度量》(the Measure of Man),从而为工业设计领域奠定了人机工程学这门学科,德雷夫斯成为最早把人机工程学系统运用在设计过程中的一个设计家。 2.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向 人机工程学现在已发展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工业设计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技术的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 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