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瑞士生物科技及产业现状与特点

瑞士生物科技及产业现状与特点

瑞士生物科技及产业现状与特点
瑞士生物科技及产业现状与特点

瑞士生物科技及产业现状与特点

摘要瑞士在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瑞士拥有高素质的研究人员、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优惠的税收政策、成熟的投融资体系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等优势,产学研紧密结合是瑞士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瑞士政府注重营造生物产业发展的科技、社会、产业和贸易环境,着力将瑞士打造成为国际上生物技术公司运营和创建的首选之地。

瑞士在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领域的科技实力仅次于美国,是国际一流的科学研究中心,人均专利授权数(2005EPO)、人均科学论文发表数以及科学论文平均影响因子均居世界第一位。瑞士在制药、化工、精密仪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开发研究位居国际前列,在20世纪产生了19名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瑞士拥有独特的优势,并保持良好的持续创新能力,瑞士政府着力营造适合于生物产业发展的学术、社会、产业以及商业环境,欲使瑞士成为国际上创建和运营生物技术公司的首选之地。

1产业发展状况

1 1产业规模

瑞士地处欧洲腹地,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接壤,形成了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区域。Ernst&Young数据表明,瑞士拥有世界上密度最高的人均生物技术公司数。2006年瑞士共有生物技术产业公司229家,其中半数以上1997年前建立,包括138家从事生物技术开发公司、91家生物技术供应商和9家上市公司。瑞士核心生物技术公司数居欧洲第6位、世界第10位。在138家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中,86%的活跃在人与动物健康领域,8%从事环境和工业领域研究,6%从事农业生物技术和营养学研究。大约50%的医药健康企业活跃在治疗领域,20%的开展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2005年瑞士生物技术产业销售额达60亿瑞士法郎、从业人员约14400名;2006年其销售额增长了7.8%,达64亿瑞士法郎,净收入达9.17亿瑞士法郎。

1 2产业区域格局

瑞士有26个州,其中20个州均有生物技术公司,但主要集中在日内瓦-洛桑(BioAlps)、巴塞尔(BioValleyBasel)、苏黎世(ZuerichMedNet)和提契诺(BioPoloTicino四个生物科技产业聚集区。BioAlps是欧洲最著名的生物科技园区,园内有BioArk、Biopole、Neode等5个产业孵化器、200家生物技术公司,其中包括Serono、Medtronic、OMPharma等世界级医药和生物技术企业,此外还汇集了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等,使日内瓦成为欧洲生物技术研究的领先之地。巴塞尔科技园区位于瑞士西北部,是连接英国、德国和瑞士的交通枢纽,也是国际知名的生物技术基地。全球排名前10位的生物制药公司Novartis、Roche及很多著名公司的总部均在此地。在过去10年里,100余家生物技术公司在巴塞尔诞生,从事生物信息、抗体、纳米仪器等研究。苏黎世科技园区也是欧洲生物科技研究中心,拥有400余家生物技术和医药公司、国际著名的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以及完善的金融系统,吸引了大批风险投资和种子基金汇集到该中心,为生物技术公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契诺生物技术园区位于瑞士南部,通过提供一站式服务等措施,促进和吸引生物科技企业创业。

1 3产业发展优势

瑞士拥有诸多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的优势,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生物技术和化工企业,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拥有大批高素质的研究人员。瑞士生物技术-产业聚集区内有大量的优秀大学(其中不乏世界顶级学府)和科研机构,汇集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研究人员,仅在巴塞尔就有15000名优秀科学家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其中5000名是教授、博士。良好的学术环境不断吸引全球科技人才来此学习工作,不仅为瑞士生物科学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队伍,也为瑞士科技创新不断提供新鲜血液。

二是稳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瑞士社会政治稳定,政府提供有利于生物技术发展的行政和管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灵活的市场平台。在瑞士,新公司在2-3天内即可正式成立并运营,且产品注册周期短,创新药物、生物制品和医疗设备容易进入市场。

三是优惠的税收政策。瑞士生物技术产业还受益于政府的鼓励性政策,如低工资税等。2003年瑞士企业的平均税率是利润率的25.5%,2005年为21%,是欧洲最低的税

率。

四是优越的地理位置。瑞士位于欧洲中部,是世界商务活动中心。从瑞士出发在2小时内可以到达欧洲大陆的所有主要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使瑞士形成多文化、多语种相互交流融合的国际化氛围,也将瑞士和整个欧洲乃至世界联系起来。地理上的紧密联系也为商务创造了便利条件,瑞士的产品和服务可不受任何限制而进入欧洲市场,瑞士境内的公司可享受欧盟和瑞士双边优惠政策。这些便利条件独特组合,使瑞士成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理想场所。

五是世界顶级医药、生物、化工企业云集,形成庞大的科研产业网络。瑞士良好的产业环境吸引了世界顶级企业纷纷将总部迁移至此,其中包括Lonza、Novaritis、Roche、Syngenta、Ciza、Clariant等跨国公司,加之瑞士传统的制药、化工和精细制造产业,在瑞士境内形成庞大的产业网络,营建了极具魅力的科研创新平台。

2政府着力使瑞士成为国际生物技术公司创建和运营的首选之地

2006年瑞士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瑞士是欧洲生物技术产业成熟度较高的国家。瑞士生物技术产业的长期高速发展首先得益于政府的强力支持。瑞士政府着力从管理和行政上创造有吸引力的商业环境,支持生物产业持续发展。目前,瑞士已形成的四个成熟的产业聚集群、各种完善的技术转让措施、世界顶级企业云集的产业环境以及各种私人和公共资本市场。

2 1建立健全的支持产业发展的管理体系

资助瑞士生物科技基础研究和针对性研究的政府部门主要是国家科学基金会(SNSF)。SNSF具有严密的国际评估标准,每年资助7000余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其中35岁以下的研究人员达70%以上。2006年SNSF资助的5亿瑞士法郎中,大约40%直接资助生物技术项目或间接资助相关的生命科学、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项目。在SNSF的资助下,已涌现出Cytos、Prionics和Glycart等一批新兴生物技术企业。SNSF每年还资助2000多名博士研究生,从国外吸引了大批青年创新人才。

联邦技术和创新委员会(CTI)是政府资助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的主要部门。在生物技术领域,CTI主要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支持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型研究,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二是完善和优势技术创开发和转化的程序,为新生物技术公司的成立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高效服务,促进瑞士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加大对基因组学和后基因组学等重要领域的研究投入(如功能分析、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等)的投入力度,以进一步提高瑞士生命科学创新能力;加强了对新兴领域、成果应用转化的支持,促进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CTI每年在生命科学方面的投入大约为6000万瑞士法郎,其中40%由联邦政府承担,其余由商业伙伴负担。另外,CTI每年还为1000位研究人员提供薪水。

2004-2007年间CTI资助总额近4亿瑞士法郎,受CTI资助启动的公司每年可吸引近1亿瑞士法郎的风险投资。

2 2、实施一批科技战略计划

1992-2001年瑞士启动“生物技术优先发展”计划(SPP),该项目投资5780万瑞士法郎促进大学和企业间的技术转让,共支持251个合作项目,建立18个新的生物技术企业。2001-2003年瑞士国家竞争研究教育中心(NCCR)启动新的资助计划,提供4350万瑞士法郎资助14个项目,其中7个为生命科学研究项目。为巩固瑞士在重要领域的战略地位,建立和完善面向未来的研究体系,SNSF启动“国家研究能力中心(NCCRs)计划”,至今,已在神经科学、遗传学、结构生物、癌症研究和医疗技术领域建立了20个中心。1996年CTI开始启动“风险实验室计划”,共资助1500个项目、催生140个公司,至2007年仍有85%的公司在正常运营,其中三分之一来自生命科学领域,并与250个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此外,瑞士政府支持国际合作研究,各部门与国际研究机构出台国际科技攻关计划,如欧洲联盟研究和技术开发框架计划、人类前沿科学计划等。

2 3颁布、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创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2000年瑞士颁布《临床研究用治疗产品和医疗器械管理条例》,2003年颁布《干细胞研究条例》,2004年颁行《医学移植条例和遗传试验规范》,从不同角度规范生物技

术领域的研究。2005年联邦生物技术委员会修订《专利法》(草稿),采取对基因序列保护、增设限制性条款等措施,保护高投入、高风险的生物技术专利发明,增强企业竞争力。此外,瑞士在很多领域都制订了与欧盟一致的法律条款,同时它拥有灵活的劳动法、欧洲最低的企业税率以及较低的工资税。联邦和各州政府都努力为公司和个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创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 4成立了生物技术业行业协会和协调组织

1998年瑞士成立了生物技术协会(ASBC),目前拥有100多个成员企业。ASBC代表成员的利益,负责与当局交涉改善相关设施,促进成员与大学间的技术转让,促进与其它欧洲生物技术组织机构的联系及与全球生物产业链的融合。2000年瑞士设立联邦生物技术协调中心,作为生物技术领域条例发布、执照申请、社会团体开展相关活动的协调管理机构,并为生物技术企业提供必要的相关法规信息。瑞士还建立了瑞士生物技术基础数据库、瑞士生命科学基础数据库等网络资源。瑞士小型企业管理局、瑞士企业协会、瑞士制药研究公司、瑞士化学产业协会、瑞士交流商会等机构也参与生物产业的相关活动。2005年日本生物产业协会(JBA)和瑞士生物技术协会(SBA)签署备忘录,加强两国企业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合作。

3产学研紧密结合是瑞士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保持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瑞士政府长期致力于加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并与私营部门相互结合,创立孵化器等创新框架,鼓励私人投资者为创新企业提供资助。卓越的持续创新能力使瑞士生物科技竞争力长期处于不败之地。瑞士全国直接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人员约有5万人,研发投入占GDP的2.6%,其中公共研发投入占22.7%。2004-2006年瑞士全国研发投入中,用于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费用占44%,企业投入占67%,联邦政府和州投入占33%(Ernst&Young)。就生物技术论文的相对引用频次而言,瑞士在免疫学方面排名世界第一,分子生物学排名世界第二,药理学排名世界第五位。瑞士人均科学论文发表数居世界第一,其中超过70%科技出版物源自公立大学。2005年瑞士人均发明专利数量(EPO)居世界第一位,其中90%的专利申请者是企业,大学仅占0.8%。

2003年CTI启动SystemsX项目,整合现有的技术和智力资源,促进系统生物学研究。CTI发现号工程计划和根本创新计划均资助高技术、高风险但有良好商业前景的项目。2003年瑞士成立瑞士技术转换协会(SwissTT),目前已有80多名成员,

在公立研究机构和工业伙伴之间创造一个展示新技术、促进商品化的独特门户。2004年创建的瑞士创新促进委员会(SwissIPA),旨在促进瑞士与东亚地区在应用科研领域的国际合作。此外,瑞士多数大学均设立技术转让办公室(TTO),通过研究成果的专利申请、处理学术研究的知识产权、评估科学发明的商业潜力、与潜在的工业伙伴谈判并签约等方式,促进技术和产品转让,帮助科研人员将研究成果产业化及与外部开展合作。知识和技术转让鼓励和支持中心(KTT)也是瑞士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2007年CTI提供1000万瑞士法郎,支持大学KTT中心建设。

4成熟的投融资体系是瑞士生物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瑞士是世界金融中心。瑞士金融业一贯支持生物产业的成长,从新公司成立到核心产业群的形成,金融业始终参与其中,为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这种独特的优势环境中,瑞士不仅不断创造本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奇迹,成功培育了Actelion、Basilea和Glycart等大型企业,而且吸引了大批国外生物技术和药物开发企业入驻瑞士。

4 1瑞士证券交易所(SWX)是生物技术企业融资的理想平台

SWX是欧洲第三大股票交易所,也是生物技术版

块股票交易中心,它为创新性公司提供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机会。在瑞士,首次发行股票是最有吸引力的股本融资手段,特别是生物技术、制药、微电子技术和纳米技术公司。一些小的生物技术公司也很容易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加之瑞士公司上市费用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因此在瑞士金融市场公开上市为许多生物技术公司在国际竞争中提供了更好的机会。目前瑞士每三支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就有一支来自生物技术企业,2006年首次公开募股的生物技术企业中三分之二来自欧洲其他国家。SWX35%以上的股票市值与生命科学有关,约为4000亿瑞士法郎。

4 2多种风险资本、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及投资公司活跃在生命科学领域

瑞士有多种风险资本、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及投资公司,为刚成立的公司及其业务发展的各个阶段提供广泛的商业和金融支持。主要包括:股票型基金如瑞士生物技术基金、拉瑞丹生物科技股票基金、全球生物技术股票基金、皮克泰生物技术全球行业基金、瑞士人寿基金生物医学股票、瑞士银行生物技术股票基金等;风险投资基金如瑞士私人股本和合作金融协会基金、BB生物技术风险投资基金、生物医药投资基金、健康信念投资基金、诺华风险投资基金等。目前瑞士生物技术企业风险资本投入额已由2002年的1.32亿瑞士法郎上升至2006年的2.24亿,位于欧洲第3位。

4 3高度发达和高效率的银行体系为生物产业提供现代金融工具

瑞士拥有370个金融机构和140多个外资银行。除了国际银行、瑞士银行,瑞士还拥有大量私人、州立和地区性银行,高度发达和高效率的银行体系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咨询和最现代的金融工具,有利于生物技术公司融资。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状况分析 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刺激下,近年来,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基地、助推器和加速器的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呈现出井喷之势。 在2015年4月10日起开始施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中,将生物医药列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的范畴之内。外资准入门槛的松动有望缓解长期困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钱荒”,同时将加快产业市场化竞争的进程,提升企业开放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事实上,从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生物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至今,国家连续出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产业监管、审批、市场准入机制及创新的支持等配套政策不断成熟,为产业发展扫清了政策障碍。 随着政策刺激的逐步深化,各级政府及企业对生物医药领域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大量的资本投向了生物医药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制造领域。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生物产业产值的年增长率将高达20%,在相关领域的投资额将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而这一领域也被业内视为利润回报最为丰厚的投资领域之一。 截至2014年6月,我国共设立21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14家国家高新区,其中很多园区都涉及生物医药领域,而省级以上的生物产业园数量则超过400个。 由于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区域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园区及企业形成了向经济发达地区、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发展的态势。 以上海、浙江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北京、天津、山东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凭借其强大的产业基础、研发技术、金融支撑、人才储备优势,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也是后发园区进行定向产业招商的重点区域。 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化趋势加快 我国海洋生物产业以基地化、园区化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目前已有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6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以湛江为核心的粤东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健康养殖产业集群,福建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集聚区和闽东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集聚区等。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生物医用材料探究进展

医用羟基磷灰石的研究进展 摘要: 羟基磷灰石(HA)是人体骨、牙无机组成的主要成分,组成生物体骨、牙组织的磷灰石晶体为纳米级、低结晶度、非化学当量和被多种离子的置换的针状纳米微晶.纳米羟基磷灰石由于与生物硬组织结构成分相似,以及在结构上的可模拟性,在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以各种应用形式出现在各类医学研究中。 羟基磷灰石[Calo(P04)6(0H)2】(hydroxyapatite,HAp)是一种生物活性材料,具有独特的生物相容性,是人体和动物骨骼、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I】,基于HAp良好的生物活性以及生物相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硬组织替代材料,广泛应用于硬组织修复、药物载体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特性;医用功能 前言: 生物材料是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边缘学科,成为现代医学和材料科学的匿要领域之一.预计生物材料的发展将成为21世纪国际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生物医学材料的历史与人类的历电一样漫长,最初人们用木、金属、动物牙齿作为牙齿种植修复的材料.到19世纪,金、镀、锦等开始用T-口腔修复中,而陶瓷作为骨种植材料具有意义的研究是smitll在20世纪印年代开始的。70年代玻璃陶瓷、羟基磷灰石等进入n舱临床以后,把口腔种植修复推向丁新阶段,特别是80年代以来各种复合材料的H}现,使几腔种植的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纳米羟基磷灰石是人体骨、牙无机组成的主要成分,具有骨引导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能与骨坚固结合,结合了生物材料和纳米材料的优点,临床已广泛应用,在生物医用材料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羟基磷灰石(HA)具有骨引导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能与骨坚固结合,临床已广泛应用.生物体内天然羟基磷灰石以纳米晶体的形式存在,为65~80 nm的针状结晶体.根据“纳米效应”理论,单位质量的纳米级粒子的表面积明显大于微米级粒子,使得处于粒子表面的原子数目明显增加,提高了粒子的活性,十分有利于组织的结合.目前人工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直径在1—100 nm之间,钙磷比值约为1.67,因而与人骨的结构和成分很相似,是一种理想的组织植入材料.然而以羟基磷灰石作为骨植入材料因强度偏低,尤其是脆性太大尚难直接应用于人体承载部位。 正文: 羟基磷灰石概念: 羟基磷灰石制备方法:1.高温分解法2.煅烧磷酸钙法3.干法合成4.湿法合成: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A型题 1. 世界上第一个在显微镜下看到活细胞的人是 A. Robert Hooke B、Leeuwenhoek C、Mendel D、Golgi E、Brown 2. 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器 D、细胞质 E、细胞 3. 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是 A、中心法则 B、基因学说 C、半保留复制 D、细胞学说 E、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4. 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是 A、Robert Hooke和Leeuwenhoek; B、Crick和Watson; C、Schleiden和Schwann; D、Sichold和Virchow; E、以上都不是 二、X型题 1. 当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热点集中在_______等方面 A、细胞信号转导 B、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调控 C、细胞的生长及分化 D、干细胞及其应用 E、细胞的衰老及死亡 2. ______促使细胞学发展为分子细胞生物学 A、细胞显微结构的研究 B、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C、细胞工程学的发展 D、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E、克隆技术的发展 三、判断题 1.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结构的科学。 2. 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 3. 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 英国学者Robert Hooke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 5. 细胞学说、进化论、遗传学的基本定律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四、填空题 ?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开展研究的学科。?1838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细胞? ?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第二章细胞的起源及进化 一、A型题 1. 由非细胞原始生命演化为细胞生物的转变中首先出现的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器; D、核仁; E、内质网 2. 在分类学上,病毒属于 A、原核细胞 B、真核细胞 C、多种细胞生物 D、共生生物 E、非细胞结构生物 3. 目前发现的最小的细胞是 A、细菌 B、双线菌 C、支原体 D、绿藻 E、立克次氏体 4.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 A、中心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复合体; E、溶酶体 5. 一个原核细胞的染色体含有 A、一条DNA并及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B、一条DNA及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C、一条DNA不及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D、一条以上裸露的DNA; E、一条以上裸露的DNA及RNA结合在一起 6. 关于真核细胞,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有真正的细胞核; B、体积一般比原核细胞大; C、有多条DNA分子并及组蛋白结合构成染色质; D、遗传信息的转录及翻译同时进行; E、膜性细胞器发达 7. 下面那种生物体属于真核细胞 A、酵母 B、蓝藻 C、病毒 D、类病毒 E、支原体 8. 下列哪种细胞属于原核生物 A、精子细胞 B、红细胞 C、细菌细胞 D、裂殖酵母 E、绿藻 9. 原核细胞的mRNA转录及蛋白质翻译 A、同时进行; B、均在细胞核中进行; C、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进行;

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汇总

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资料显示: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中国等地区。其 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图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1、美国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已在世界上确立了代际优势。即比最接近的竞争对手如英国、德国等生物医药强国,在技术和产业发展上,要至少先进两代以上。目前,美国已形成了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北卡、圣迭 戈五大生物技术产业区。其中,波士顿、华盛顿和北卡罗来纳研究三角园分布在东海岸,旧金山和圣迭戈 分布在西海岸。 2、英国 英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生物医药研发强国,产业的科学基础是其他欧洲国家无法比拟的,在这一领域, 英国已经获得了20多个诺贝尔奖。在园区发展方面,英国剑桥生物技术园区现已成长为世界最大且从事最尖端科研的生物技术园区之一。目前,英国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分布于伦敦、牛津、剑桥、爱丁堡等高等院

校及科研机构密集的地区。 3、印度 印度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将生物医药与信息学不断融合,是印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 大特色,已成为亚太地区五个新兴的生物科技领先国家和地区之一。印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生物技术的研发,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国内外的投资。目前,印度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分布于班加罗尔、 浦那、海德拉巴、新德里、勒克瑙等地区。 4、日本 日本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起步晚于欧美国家,但发展非常迅猛。日本在2002年12月提出生物技术产业立国的口号,经济产业省出台了产业园区计划,积极推进产业园区的形成。形成了包含各种高科技的主 题园区18个,而其中的11个都是以生物技术或生命科学为重点的产业园区,如大阪生物技术产业园区、 神户地区产业园区和北海道物技术产业园区等。目前,日本的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京、北海道、关 西等地区。 5、竞争力分析 2016年10月,一项关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国家)的生物制药行业竞争力及投资环境指标(Biopharmaceutical Competitiveness &Investment,BCI)的研究报告出炉,该报告是由PhRMA委托咨询公司Pugatch Consilium进行的。他们发现各经济体在创新方面不同的政策是影响生物制药竞争能力和投资环 境(BCI)的主要因素,那些出台支出鼓励创新的国家走在了生物制药领域的前列。 这项研究报告是从5个方面对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BCI进行评分,满分是100分。5个方面包括:科技实力及基础设施,知识产权保护情况,临床研究情况和框架体系,监管体系,市场准入及资金供应。他们 的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各个国家生物制药公司的高层,这些人显然对生物制药的行情了解比较深入。问卷涉 及到上述5个方面共计25个问题(考虑到经济历史的原因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问题略有不同),每个问题的答案分四个等级可供选择,他们就是根据这些答卷来对各国的BCI进行评分。 图表主要经济体生物制药行业竞争能力及投资环境排名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及趋势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及趋势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医用材料学课程学习总结及结课论文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学院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班级:金属1302 学生姓名:钱振 指导教师姓名:王宝志 2016年 10 月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钱振 学号:63 班级:金属130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分子材料在各领域得到了显著应用,在医用领域应用更多,本文综述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特点及基本条件,概述了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用途,并浅谈了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及展望。通过介绍医用高分子材料在人工脏器、药剂及医疗器械方面的应用,以及我国近年来的研究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形成对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的认识和其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生物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现状,应用,展望 1.引言 生物医用材料是生物医学科学中的最新分支学科,它是生物学、医学、化学、 物理学和材料学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是用于人工组织或器官制备、高性能医疗

器械的研制、药物新剂型的开发和和仿生效应研究的基础[1] 。 生物医用材料,简称生物材料(BiomaterialS),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或功能,用于与生物组织接触以形成功能的无生命的材料]2[。主要包括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陶瓷材料、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和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等。研究领域涉及材料学、化学、医学、生命科学]3[,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门介于现代医学和高分子科学之间的新兴学科。目前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已遍及整个医学领域(如:人工器官、外科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治疗、心血管、骨修复、神经传递、皮肤、器官、药物控释等)。 2.研究现状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可对有机体组织进行修复、替代与再生,具有特殊功能作用的高分子材料。在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已成为发展最快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医用高分子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医用新材料和人工装置,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肾用透析膜、心脏起博器及骨生长诱导剂等。近10年来,由于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正以其特有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等优异性能而获得越来越多的医学临床应用。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生物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展最早、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品种繁多,主要包括:塑料、橡胶、纤维、粘合剂等。随着医学的发展,这些材料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聚矾中空纤维人工肾、硅橡胶医用导管、介入栓塞材料、介入诊疗导管以及护理方面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等,都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这些产品在临床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高分子材料在医学上的独特作用,因而在高分子化学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医用高分子(Medical highpolymers)。它是把高分子化学的理论、研究方法、临床医学的需要结合起来,用于研究生物体的结构、生物体器官的功能及医用材料的应用等的一门年轻而边缘性的学科]4[。

最新医学微生物复习资料

1、细菌以微米()为单位。按其外形主要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大类。 2、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各种细菌都有,是细菌的基本结构;荚膜、鞭毛、菌 毛、芽胞仅某些细菌具有,为其特殊结构。 3、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 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又称细菌L型。 4、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 5、根据功能不同,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 6、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 是细菌的休眠形式,称为芽孢。产生芽孢的细菌都是G+菌。 7、革兰氏染色:原理:(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少,乙 醇不易透入;而格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疏松,肽聚糖层少,脂质含量多,乙醇易渗入。 (2)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低(pI2~3),革兰阴性菌等电点较高(pI4~5),在相同pH条件下,革兰阳性菌所带负电荷比革兰阴性菌多,与带正电荷的结晶紫染料结合较牢固且不易脱色。(3)革兰阳性菌细胞内含有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结晶紫和碘牢固地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不易被乙醇脱色;而革兰阴性菌细胞内含极少量的核糖核酸镁盐,吸附染料量少,形成的复合物分子也较小,故易被乙醇脱色。 方法:(1)初染:将结晶紫染液加于制好的涂片上,染色1min,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2)媒染:加卢戈碘液作用1min,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3)脱色:滴加95%酒精数滴,摇动玻片数秒钟,使均匀脱色,然后斜持玻片,再滴加酒精,直到流下的酒精无色为止(约30s),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4)复染:加稀释石炭酸复红染10s,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结果:G+菌:紫色G—菌:红色 8、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将细菌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两大营养类型。 9、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需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供给的物质称为生长因子。 10、营养物质进入菌体内的方式有被动扩散和主动转运系统。 11、根据细菌代谢时对分子氧的需要与否,可以分为四类: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 氧菌、专性厌氧菌。 12、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物敏感试验等)应选用对数期的细菌。 13、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不完全相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亦不一致,因而其代谢产物有 别。根据此特点,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来鉴别不同细菌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 14、吲哚(I)、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 合称为IMViC试验。 15、热原质或称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映的物质。 16、外毒素是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菌体死亡崩裂后游离出来,外毒素毒性强于内毒素。 17、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称为 抗生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称为细菌素。 18、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之抑制某些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些细菌生长,从 而将后者从混杂的标本中分离出来,这种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19、鉴别培养基是用于培养和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培养基。 20、可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的不同分为液体、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三大类。 21、将标本或培养物划线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因划线的分散作用,使许多原混杂的细 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散开,称为分离培养。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生物医用材料是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或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新材料,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大健康概念日趋升温,加之当代材料科学与技术、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在分子水平上深化了材料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认识,当代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快速发展的高科技新兴产业。 一、生物医用材料及其产业概述 生物医用材料又称为生物材料,其传统领域主要包括支持运动功能人工器官(骨科植入物、人工骨、人工关节、人工假肢等),血液循环功能人工器官(人工血管、人工心脏瓣膜等),整形美容功能人工器官、感觉功能人工器官(人工晶体、人工耳蜗等)等,新型领域主要包括分子诊断、3D打印等。 生物医用材料的特征主要包括:安全性、耐老化、亲和性,及物理和力学性质稳定、易于加工成型、价格适当。同时,便于消毒灭菌、无毒无热源,不致癌不致畸也是必须考虑的。对于不同用途的材料,其要求各有侧重。其产业特征包括:低原材料消耗、低能耗、低环境污染、高技术附加值,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知识与技术密集。 二、生物医用材料及其产业发展现状 (一)市场分析

2016年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为709亿美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1491.7亿美元,2016~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骨科植入材料和心血管材料是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占比最高的两个细分领域,其中骨科植入材料占据了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市场的头把交椅,市场占有率为37.5%。心血管材料占据生物医用材料市场的36.1%。其他的主要细分领域还包括牙科材料、血液净化材料、生物再生材料和医用耗材。 (二)竞争态势 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和制品持续增长,美国、欧盟、日本仍然占据绝对领先优势。2015年,在全球医疗器械生产和消费方面,美国、欧盟、日本的市场占比分别为41%、31%和14%。美国的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集聚于技术资源丰富的硅谷、128 号公路科技园、北卡罗来纳研究三角园,以及临床资源丰富的明尼阿波利斯及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德国聚集于巴州艾尔格兰、图林根州等地区;日本聚集于筑波、神奈川、九州科技园等。 图1:主要国家生物医用材料销售收入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比例分析

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的进展研究样本

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进展 生物医用材料是用来对于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材料, 它是研究人工器官和医疗器械的基础, 己成为材料学科的重要分支, 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莲勃发展和重大突破, 生物材料己成为各国科学家竞相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研究动态 迄今为止 ,被详细研究过的生物材料已有一千多种 ,医学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也有几十种 ,涉及到材料学的各个领域。当前生物医用材料研究的重点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寻找组织相容性更好、可降解、耐腐蚀、持久、多用途的生物医用材料,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生物医用材料的组织相容性 途径不外乎有两种, 一是使用天然高分子材料,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产生蛛丝的基因导入酵母细菌并使其表示; 二是在材料表面固定有生理功能的物质, 如多肽、酶和细胞生长因子等, 这些物质充当邻近细胞、基质的配基或受体 ,使材料表面形成一个能与生物活体相适应的过渡层。 2. 生物医用材料的可降解化 组织工程领域研究中 ,一般应用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聚合物去诱导周围组织的生长或作为植入细胞的粘附、生长、分化的临时支架。其中组织工程材料除了具备一定的机械性能外, 还需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 英国科学家创造了一种可降解淀粉基聚合物支架。以玉米淀粉为基本材料, 分别加入乙烯基乙烯醇和醋酸纤维素 ,再分别对应加入不同比例的发泡剂 (主要为羧酸 ), 注塑成型后就能够获得支撑组织再生的可降解支架。 3. 生物医用材料的生物功能化和生物智能化 利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蛋白质、细胞生长因子、酶及多肽等固定在现有材料的表面 ,经过表面修饰构建新一代的分子生物材料 ,来引发我们所需的特异生物反应 ,抑制非特异性反应。例如将一种名叫玻璃粘连蛋白 (VN)的物质固定到钛表面, 发现固定VN的骨结合界面上有相对多的蛋白存在。4.开发新型医用合金材料

瑞士简史

瑞士简史(一)从远古时代到封建割据 点击: 4069 (一)从远古时代到封建割据 瑞士人类的遗迹最初出现在距今约五万到四万年的石器时代(Steinzeit)。 在瑞士东北部的沙夫豪森(Schaffhausen),发现过狼人洞穴和古代炼铁炉。据说这可与中国的“半坡文化”相媲美,但在时间上要比“半坡文化”晚一千多年。 铁器时期(Eisenzeit),当地原始居民与地中海发生关系,开始给一些河流、湖泊、城市起了名气如“莱蒙(Lac Léman)”、“日内瓦(Genf,法语:Genève)”等。铁器时期的后期,凯尔特人(Kelten)移入,在阿旺蒂库姆(今日沃州(Kanton Waadt,法语:Vaud)的阿旺谢[Avenches])建立了第一批城市。 多瑙河、莱茵河、罗呐河(Die Rhone)三条河流的上游地区,是古代凯尔特人的发源地。广泛分布在欧洲中心部分的古代凯尔特人虽然分为无数部落,但他们却有类似的物质文明、生活方式、语言和宗教信仰,这些共同特点构成了凯尔特人的特征。它与日耳曼族有密切的文化联系。但凯尔特人从未形成一个国家,而只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 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在纳沙特尔湖(Neuenburgersee,法语:Lac de Neuchatel)周围狭窄地区居住的凯尔特人为寻求广阔的土地,决定向高卢(Gallien)迁徒。 后来在罗马军团的铁蹄下,凯尔特人完全被罗马人统治。 莱茵河畔的另一个部族海尔维第部族(Helvetier)逐渐据有阿尔卑斯山中部及汝拉地区(Jura)。拉埃蒂安人(Ladiner)则据有阿尔卑斯山东部。 公元前58年春,海尔维第人因迫于另一个强大的部族阿勒曼尼人(Alemannen)(一种日耳曼民族)的压力,企图向法国西南部的平原地带迁徒,但受阻于罗马统治者凯撒(Julius C?sar)。这一年凯撒断了日内瓦的罗呐河桥,这是日内瓦这个城市第一次在历史记载中出现。现在横跨罗呐河上的“岛桥”,有一个古老的塔楼,上面有一个牌子,说明公元前58年凯撒在征服高卢人(Gallier)的途中经过日内瓦。 在1291年订立“永久同盟”(Ewiger Bund, Bundesbrief von 1291)之前,瑞士一直处于封建割据、各自为政的状态。直到1848年才逐渐形成松散的联邦,参加联邦的各州至今仍拥有很大的自治权力。 尽管在海尔维第人的迁徙被阻后,罗马帝国在瑞士占了统治地位。但是,瑞士却从未为单一的种族独占,也从未被结合成为单一的政区,形成过中央集权的国家,这是瑞士历史的特点。 从公元三世纪到七世纪,阿里马尼部族侵入瑞士高原,并在占领阿尔卑斯山后,在那里定居了下来。由于他们一直保持了自己的方言,这一地区也就变成了后来的瑞士德语区。同时半罗马化的勃艮第人(Burgunder)则生活在萨林河(die Saane,法语:Sarine)的西部,相当于

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1 世纪被称作是生物技术的世纪。生物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制药工业之中,其中最活跃的应用领域就是生物医药行业,生物医药产业被投资者普遍视为成长性最好的产业之一。广东省的生物医药产业一直处于全国的前列,具有良好的发展和投资前景。 一、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 (一)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地位1.广东是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大省,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2000 年,全国医药工业完成总产值2332 亿元,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完成1509 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70 亿元。广东省医药工业总产值、销售额、利税,分别排居全国的第二、第一和第一位(见图一和表一)。 表一:广东医药工业生产情况 2. 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广东省三大新选产业之一 生物医药产业在广东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高,现已成为广东省工 业九大产业之一(表二)。2000 年医药工业总产值虽然占广东省工业总产值的 1.5%,但利税占 2.5%,利润占4.5%,是一个高增值的产业更是一个潜力极大的产业。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扩大和发展,可望成为21 世纪广东经济新的支柱产 业。 表二:广东省九大产业 (二)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特点 1. 形成了门类较齐全的产业结构体系 广东医药主要由化学药品(以药物制剂为主)、中成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 药四大领域构成(图二),均在全国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从整体上看,主要产品及技术属于80 年代的占61.8%,属于90年代的占25.3%(图三); 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28 个、部优质产品奖76个、省优质产品奖398个,优质产品率30%以上,可见技术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行列。 图二医药产业构成

医学生物学复习资料

医学生物学解答题 (一)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是什么?它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氨基酸每个氨基酸的α-碳上连接一个羧基,一个氨基,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R基团。20种氨基酸结构的差别就在于它们的R基团结构的不同。 (四)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包括哪几级结构?在哪级结构上表现出生物学活性? 一二三四级结构;三级结构 (六)蛋白质的变构与变性?蛋白质的变性在医学上有何重要用途? 变构:在生物体内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某些代谢中间物或变构剂能是蛋白质的构象发生轻微变化,从而使其生物活性发生改变,使其更有效地完成生理功能。这种通过蛋白质构象变化而实现调节功能的现象,称为变构或变构调节。 变性:蛋白质分子受到某些物理因素,如高温、高压、紫外线照射等,或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等的影响时,空间结构发生破坏,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这一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变性作用:当在保存蛋白质制剂,如酶、血清、疫苗时,需要低温保存,以防止蛋白质的变性,而当用高压、高温、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消毒杀菌时,可使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七)酶的化学本质及特性是什么? 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数由蛋白质组成(少数为RNA)。 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3、多样性:酶的种类很多,大约有4000多种;4、温和性: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5、活性可调节性:包括抑制剂和激活剂调节、反馈抑制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和变构调节等。 6.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因子有关。7.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八)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磷酸、戊糖、碱基是如何构成核苷酸的?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核苷中戊糖5’位碳上的羟基(—OH)和磷酸上的氢(—H)结合,脱掉一分子的水,形成的化合物,称为核苷酸,即单核苷酸,其连接键为磷酸酯键。(九)什么是3,-5,磷酸二酯键?什么是多核苷酸的5,端和3,端? 是由前一个核苷酸戊糖3’碳位上的羟基与后一个核苷酸戊糖5’碳位磷酸上的氢结合,在核酸聚合酶的催化下,脱掉一分子连接而成。 在戊糖5’碳位上油磷酸基游离者,称为5’端,即首段。而戊糖3碳位上油羟基游离者,称为3端,即尾端。 (十三)DNA的功能? DNA是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DNA分子要进行自我复制,然后经过细胞分裂,将遗传信息传给子代细胞,并且在子代细胞中,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才能表达出相应的遗传性状。:1.DNA的半保留复制。2.DNA的转录。 (十四) RNA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tRNA(转运RNA), rRNA(核糖体RNA), mRNA(信使RNA)。还有核酶和微小RNA等。功能:mRNA 从细胞核内的DNA分子上转录出遗传信息。并带到细胞质的核糖体上,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tRNA 是识别被激活的氨基酸,合成氨酰-tRNA复合体,并借自身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咬合’,将携带的氨基酸运输到核糖体,供合成蛋白质需要。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现状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现状 我国是生物医用材料和器械的需求大国,医疗保健服务人口基数大,医疗费用近十年平均增长率近20%,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率,已逐渐成为社会和公民的沉重负担。因此,利用现代高科技,加速生物材料及制品的开发,解除千百万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及健康水平,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呼唤。生物材料及制品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易于形成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并可带动相关产业的改造。加速生物材料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于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但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基础薄弱,生物医用材料及器械产品单一,技术落后,科研与产业脱节,70-80%要依靠进口。目前,植入体内的技术含量高的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约80%为进口产品。常用的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约20%为进口产品,2002年进口产品约100亿元人民币,此外还有大量的医用级原材料大多需要进口。同时,我国材料加工工艺差距较大,基础研究水平不高,这些都直接制约了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加之资金及合作单位等原因造成生物医用材料科研成果难于产业化。在我国,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值的比例约为10:2.5,远远落后于国际上的比例(10:7);而我国在世界生物材料及制品市场中所占份额不足3%。这意味着我国生物材料产业今后将直接面临着世界市场的竞争、限制和压力。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新技术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面貌变化很大。在2002年材料类医疗器械产值约300亿人民币,目前每年以10-15%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可达600亿人民币,2020年可达1500亿元人民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的生活水平提高,对生物医用材料需求可能会大于这些预测产值。十几亿人口医疗保健需求的巨大压力与我国生物材料、医疗器械及制药工业的薄弱基础形成了尖锐矛盾。这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我国已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项目,并逐步形成了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机构和团队。涉及到生物医用材料的学会及协会组织有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用材料分会、中国人工器官学会、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用材料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重庆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生物复合材料学会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等。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与生物医用材料相关的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研究中心十余家(见表1)。中国科学院系统的金属所、硅酸盐所、化学所、大连化物所、长春应化所和成都有机所都有专门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研发的团队和学术带头人;同时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也已逐步形成了基于各地区主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生物医用材料研发团队和学术带头人。已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项目有:羟基磷灰石涂层技术、聚乳酸及可吸收骨固定和修复材料、胶原和羟基磷灰石复合骨修复材料、自固化磷酸钙材料、介入支架材料、纳米类骨磷灰石晶体与聚酰胺仿生复合生物活性材料、氧化钛和氮化钛涂层技术、免疫隔离微囊材料、壳聚糖防粘连材料、海藻酸钠血管栓塞材料。 表1 国内主要研究机构及重点研究方向 机构名称重点研究方向

1800至2000年间的瑞士建筑

1800至2000年间的瑞士建筑 作者:克里斯多夫·阿伦斯巴赫 在过去的三十年内,数量可观的瑞士建筑师们赢得了国际声誉。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契诺学派以其形态清晰、细部精致的设计特征赢得了盛誉。从九十年代开始,瑞士德语区和法语区理性的极简主义风格获得了国际关注。这两股风潮中,当首推提契诺的马里奥·博塔(Mario Bot t a)和巴塞尔(Basel)的赫尔佐格与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他们感性的建筑艺术使他们声名鹊起,成为国际建筑界冉冉升起的新星。这里是否存在着矛盾呢?瑞士近现代的建筑史中是否存在一种基本恒定的民族风格,尽管瑞士各个地区的文化差异巨大?谨慎地说:确实存在着一些基本不变的元素。瑞士建筑设计在国际建筑行业久富盛名。瑞士建筑打上了工程师和建筑师的设计思想的烙印,尽管它们充满感性美,但它们在本质上都推崇审慎和简约。 国际接触 在过去的200年中,瑞士向全世界一再证明,她技术和建筑上创造了杰出的成就。瑞士位于阿尔卑斯山下,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瘠,亦无世界政治中心,瑞士人却将这些阻碍因素转化为不断进步的原动力。在19世纪伊始,瑞士所面临的条件却是可想而知的恶劣。当时的瑞士是一个农业国,各个小型城市之间的联系或好或差。日内瓦当时的居民人口总数是两万五千,是当时瑞士最大的城市,与欧洲的大都会(伦敦——一百万人口,巴黎——五十万人口)的差异从人口数字统计上便可见一斑。在政治上,瑞士处于四分五裂和争战不休的状况。经济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工业落后,民众教育水平低下。许多国民只能选择移民作为唯一的出路。而另一些人却意识到,国际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美国人的开拓精神,正可以带来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革新。新兴社会阶层积极寻找突破点,这在建筑风格中也得以充分体现。至1800年为止,瑞士的建筑主要受到贵族的军官建筑师和简单的营造师的影响。之后,新一代的建筑人员第一次有机会在法国、德国和英国新开设的建筑高等学校中接受系统的学术教育。他们不仅带回了最新的建筑技术和美学知识,而且和国际建筑界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新一代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对正在摇篮中的瑞士共和国的建筑任务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如梅切尔·贝力(Melchior·Berri)(1801-1854)、基尔劳门-亨利·杜夫(Guillaume-Henri·Dufour)(1787-1875)和萨姆尔·法赫(Samuel·Vaucher)(1798-1877)的建筑成就,在国际建筑界毫不逊色。日内瓦的法赫在马赛达到了他建筑造诣的顶峰,正如此前的博罗米尼(Borromini)在巴洛克时代的罗马名扬四海,特莱兹尼(T rezzini)们和其他的提契诺建筑设计师因在俄国沙皇18世纪的圣彼得堡建筑工程中取得杰出成绩而名留青史。 最杰出的成就,是在和欧洲各大中心的建筑趋势进行交流和受到移居瑞士的建筑泰斗的影响后产生的。1855年在新落成的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一些被德国驱逐出境的科技专家,如建筑设计师哥特弗里德·森帕(Got t f ried·Semper)(1803-1879)和建筑静力学家卡尔·库曼(Karl·Culmann)(1821-1881)被任命为教授。50年以后,卡尔·莫泽尔(Karl Moser)(1860-1936),当时瑞士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以其位于卡尔斯鲁厄(Karlsruhe)的建筑事务所为中心,发起了世界性的建筑革新运动。此次革新的结果是成立了瑞士建筑设计师协会BSA(1908)和瑞士工业设计协会(1913)。一代人之后,卡尔·莫泽尔当时已是苏黎世极富盛名的建筑设计教授,现代建筑流派后来的先锋们受到了荷兰和德国建筑业发展趋向的重要启示。瑞士的建筑设计师对国际现代建筑流派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勒·科比西尔(LeCorbusier)(1887-1965)远离他故乡拉绍德封(La Chaux-de-Fonds)的狭隘保守,来到巴黎发挥其才能,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设计师和理论家之一。他在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1927)建筑方案竞赛中的设计,对现代主义作出了提纲挈领的贡献,但他的设计理念与汉纳斯·麦耶(Hannes Meyer)(1889-1954)及汉斯·威特沃(Hans Wit twer)(1894-1952)

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及前景

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及前 景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现状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年代初才开始将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高技术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产品从无到有,基本上做至了国外有的我国也有,目前己有种基因工程药物和若干种疫苗批准上市,另有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正在进行临床验证,还在研究中的药物数十种。国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不断开发生产和上市,打破了国外生物制品长期垄断中国临床用药的局面。目前,国产干扰素α的销售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进口产品。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重组人γ干扰素并已具备向国外转让技术和承包工程的能力,新一代干扰素正在研制之中。 我国目前登记在册的生物技术企业共有家,但其业务真正涉及到基 。 取得基因工程药物生产文号的不足家。全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公司总销售额不及美国或日本一家中等公司的年产值。企业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入世”以来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造成的冲击 ⒈进口生物药品的冲击 从进口关税的角度看,以前制剂药品进口的关税为目前关税已经逐步下调,估计年内将减到的水平。关税的下调使得国内的生物制药企业将失去靠关税政策保护下的竞争力。 ⒉外资企业直接进入带来的冲击 世界上很多生物制药企业都已直接或间接进入我国市场,它们不仅将自己获得批准的药品迅速来中国注册,同时将生产线建在中国境内生产,有的还将新药开发的临床试验移到中国境内来完成,这对国内相关企业造成很大的威胁。 ⒊国外新药开发的冲击 生物制药是一个需要高投入的新兴行业,年美国对生物工程的风险投资已超过亿美元,而且每年追加的投资都在亿美元以上。我国在生物制药研究上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新产品的研究上极其缺乏竞争力,新药开发进程缓慢。在国外,一项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就需耗资亿美元甚至更多,而我国十几年来对生物制药的总投入还不到亿元人民币。一但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药品专利权,就会使国内的前期开发投资落空。 ⒋外国公司市场开发的优势 一个基因工程新药的市场开发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欧美一些公司强大的资金实力,可以在市场开发上投入巨额资金,做大量的产品宣传,并可以在长时间不盈利的情况下继续生存,这是中国公司所无法相比的。 ⒌知识产权的纷争 由于我国国力有限,对新药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目前除科兴生物技术公司干扰素外,国内生产的大部分基因工程药物都是模仿而来,这将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年以来,随着国外高科技产品在国内申请专利,欧美国家来我国申请专利越来越多,如、、、等。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向 ⒈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

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及其器件研究进展

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及其器件研究进展 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是生物医用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纤维为基础、纺织技术为依托、医疗应用为目的的医用材料,用于临床诊断、治疗、修复、替换以及人体的保健与防护。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是纺织与材料、生物、医学及其他相关基础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产生的一类医用材料,其产品是医疗器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各级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监管。与服用和家用纺织品相比,生物医用纺织品研发流程长,产品审批手续复杂,故新产品注册上市所需时间更长。 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按来源分类可分为生物医用金属纤维( 如不锈钢丝缝合线) 、生物医用无机非金属纤维( 如氧化铝纤维) 和生物医用高分子纤维。其中,以高分子纤维居多。生物医用高分子纤维包括: 1) 天然高分子基生物医用纤维,含纤维状的天然物质直接分离、精制而成的天然纤维和用天然高分子为原料经化学和机械加工制成的纤维,如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纤维( 氧化纤维素)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纤维、蚕丝和骨胶原纤维等; 2) 合成高分子基生物医用纤维,如聚酯、聚酰胺、聚烯烃、聚丙烯腈、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乳酸纤维等。 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纤维的主要成型方法有: 干法纺丝、湿法纺丝、熔融纺丝、干湿纺丝、乳液纺丝、凝胶纺丝等。不同的纺丝方法可获得不同的截面形态和直径尺度的纤维。截面形态包括圆形、三角、核壳及中空型等。根据不同的成型方法可获得从纳米级到毫米级的不同纤维尺度。熔融和湿法纺丝的纤维直径与大多数动植物细胞尺度相近,而静电纺丝纤维更接近于病毒的尺度。 生物医用纤维可经纺织手段制备成一维(线状)、二维(平面) 或三维(管状)纺织品。其手段主要是指机织、针织、编织、非织、静电纺及复合成型方法。实际研发过程中,常常根据医疗产品的需求,可选择1种或数种纺织手段来进行成型。生物医用纺织品具有规则的多孔结构且连续贯穿,表面拓扑形貌规则且易控,厚度可在1 × 102~ 1 × 107nm范围内调节。通过不同的纺织手段获得的纺织品,其力学性能各具特色且调节范围大。 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可独立或参与制成人体器官或组织的替代物,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医学功能。1) 支持运动功能: 人工关节、人工骨、人工肌腱等; 2) 血液循环功能: 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等; 3) 呼吸功能: 人工肺、人工气管、人工喉等; 4) 血液净化功能: 人工肾、人工肝等; 5) 消化功能:人工食管、人工胆管、人工肠等;6) 泌尿功能: 人工输尿管、人工尿道等; 7) 生殖

医学微生物期末考试

登陆QQ邮箱,对比重点是否有出路 1、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潜伏感染:宿主与致病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致病菌大量繁殖,即可使疾病复发。 4、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5、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6、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体的操作方法。 7、条件致病微生物: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8、显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致病菌数 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症。 9、菌落:单个细菌经培养后分裂繁殖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0、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 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11、半数感染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感染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1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13、微生物:自然界中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 的微小生物。 14、CPE:即致细胞病变效应,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受感染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15、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与细菌的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16、肥达试验:系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的含量和动态变化以辅助临床诊断伤寒、副伤寒的一种血清学试验。 17、菌群失调症: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18、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做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19、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或致病因子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有的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如HIV的艾滋病和麻疹病毒的亚急性脑。。 20、溶原性转换:是指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1、简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及防治原则。 感染条件: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伴有泥土或异物感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