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热”的机会成本分析

“考研热”的机会成本分析

“考研热”的机会成本分析
“考研热”的机会成本分析

“考研热”的机会成本分析

【摘要】本文试图将Spence模型运用于硕士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上,并从机会成本角度出发,分析当前本科毕业生“考研热”这个现象。试图得出对于能力低的劳动者而言,当机会成本变成沉没成本时,攻读硕士学位不是其最优选择的结论。也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导致的劳动者的激烈竞争中说明很多本科毕业生并不是“自愿”攻读硕士学位的。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Spence模型;劳动力市场;机会成本

0.引言

从经济学的角度,教育被看成一种投资。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而今对这个问题的大量的文献研究主要集中社会学、教育学的角度。但考研热这一现象归根到底应该是一个经济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近年来的国内相关理论情况如下: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叶建亮及其导师金祥荣教授共同发表了一篇题为《教育信号可寻租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甄别—兼对“文凭热”和“文凭高消费”的一种解释》,即从大多数人可以通过寻租的投入获得特定的教育水平是,会造成教育信号的扭曲,结果导致教育水平对应的求职者能力水平会不断“缩水”,进而引发雇主对求职者受教育水平要求不断提高,结果导致分离均衡时的教育水平不断上升。[5]而经典的信号发送模型(Spence模型)是在不考虑信号本身是否存在扭曲的情况下讨论劳动力市场的分离均衡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熊倪娟、赵东辉及其导师施祖麟发表了一篇题为《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与社会人的流动渠道—对“考研热”的经济学与社会学分析》,此文引用中华英才网的薪资调查数据,运用成本—收益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明瑟收益率等多个指标,衡量继续接受硕士教育相对于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比较优势。[4]北京理工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骆珣、杨樨教授发表了一篇题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经济学解读》,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受教育程度成为个人能力信号的原因,按照斯彭斯对信号的定义出发,解释了雇主选择受教育程度作为衡量雇员能力的信号的原因;第二部分—基于能力信号的雇主与雇员收益博弈模型,给出一系列假定,得出雇员的最优战略依赖于雇主的战略;第三部分—发送能力信号的成本效应,得出若攻读学历职位获得优越的工作不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是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和社会福利损失。[6]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许佳君教授发表了一篇题为《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的范式解读“考研热”》,文章主要从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为理论依据,采用“系统行动的内部分析”的个体主义方法,建构起社会学的一种解释范式,得出不管是从自身、拥有的资源、利益(目标)、社会规范取向的角度,考研都都是一种理性选择。[3]

关于劳动力市场的信号发送和信号甄别模型,Spence思路十分直观:具有不同生产能力的人获得教育的成本是不同的,高能力的人获得相同教育水平的成本要低于低能力的人。雇主不能直接识别求职者的能力,但利用其获得的教育水平来识别。只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按照受教育程度支付的薪水差,就会自动促使高产出能力的人去获得一个教育水平以显示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一个高的薪水,而低能力的人只能接受一个低教育而获得一个低薪水。[1]

本文主要是围绕目前国内出现的“考研热”的现象,利用Spence的模型来说明能力高的人和能力低的人在本科毕业时关于考研和就业怎样选择才是自身最

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分析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学基础 课程论文 题目: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生活中的经济学分析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经济学已经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了。我们应该用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更科学的权衡利弊,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从而避开陷阱,有效地保护自身的利益,为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带来有益和必要的帮助。 一、第三块三明治 罗斯福曾三次连任美国总统,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让记者吃,记者吃下去,总统又拿出第二块,记者勉强吃下去,没料到总统又紧接着拿出第三块三明治,记者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笑笑说:“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吧。” 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边际效用递减。当我们在消费某种物品的时候,随着消费量的增加,等量的消费品,带来的满足感会越来越小。说得专业描述些,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将会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光存在于消费领域,也存在于生产领域。例如,有一个蛋糕店,它的蛋糕是烤制的,但只有一个烤炉。在只有一个人工作的时候,他既要烤蛋糕,又要接电话、招待顾客、清理桌子等,他每小时可以生产10个蛋糕。如果增加第二个人,他可以专心地烤蛋糕,每个小时能增加生产15个蛋糕。但如果再增加第三个人,烤炉前面就会出现拥挤,每个小时很难再增产15个蛋糕。如果再继续增加工人,每增加一个工人增产的蛋糕会越来越少,直到增加到某一个人的时候,不可能再增加产出,这时候边际收益下降为零。 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其带来的满足感会不断递减;同一享乐不断重复,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获得的满足感最大。——戈森法则 二、是赚了还是亏了

技术经济学题目大集合

1.技术经济学中“经济”的含义主要是指(D)。 A、经济基础 B、经济制度 C、生产关系 D、资源的节约 2.在技术经济学中,广义的技术包括(ADE)。 A、劳动技能 B、劳动工具 C、劳动对象 D、科学知识 E、管理经验3.工程技术不属于(A)的范畴。 A、自然资源 B、人造资源 C、再生资源 D、技术资源 4.下列有关技术与经济的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 A、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 B、经济环境是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 C、经济发展为技术进步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方向 D、经济处于主导地位,技术处于从属地位 5.下面选项中关于技术经济学的特点描述不准确的是() A. 技术经济学强调的是技术可行基础上的“经济分析” B. 技术经济学是对新技术各可行方案进行经济效果分析比较的科学 C. 工程技术的经济分析和评价与所处的客观环境关系密切 D. 技术经济学所讨论的经济效果问题几乎都和“未来”有关 1、没有物质实体但却可以使拥有者长期收益的资产是(B)。 A. 流动资产 B. 无形资产 C. 固定资产 D. 递延资产 2、企业行政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叫做(B)。 A. 生产成本 B. 管理费用 C. 财务费用 D. 销售费用 3、发生在生产单位的间接费用是(D). A. 直接材料 B. 直接工资 C. 其它直接指出 D. 制造费用 4、下列属于无形资产的是(ABCD)。 A. 专利权 B. 商标权 C. 著作权 D. 土地使用权 E. 技术权 5、在流动资产中,企业生产过程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资产是(CD )。 A. 短期投资 B. 存货 C. 现金 D. 各种存款 E. 应收及预付款 6、(A )是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花费的全部成本和费用。 A. 总成本费用 B. 投资 C. 时间指标 D. 制造成本 7、下列属于制造成本的是(ABDE)。 A. 直接材料 B. 直接人工费 C. 销售费用 D. 制造费用 E. 其它直接支出 1、由有形磨损所决定的设备的使用寿命称为[ A ]。 A.自然寿命B.技术寿命C.经济寿命D.折旧寿命 2、设备的技术寿命是由下列哪一项所决定的[ C] 。 A.有形磨损B.技术进步的速度C.无形磨损D.丧失工作精度 3、设备折旧率大小取决于设备的[ D ]。 A.净残值B.原值C.现值D.使用年限 4、折旧在财务现金流量中是属于 [ ]。 A.现金流入B.现金流出C.经营成本D.不考虑项目 5、决定设备合理更新期的依据是 [ D ]。 A.自然寿命B.物质寿命 C.技术寿命D.经济寿命 1.投资项目的全投资现金流量表中,下列哪项不属于现金(D)。 A.经营成本 B.税金 C.流动资金投资 D.折旧 2.土地使用权属于(C)。 A.递延资产 B.固定资产 C.无形资产 D.流动资产

质量成本案例分析

专题报告 公司某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 一、文章概要 目前公司某产品品质特不脆弱,品质问题已成为制约该事业部可持续进展的关键瓶颈之一。本文希望从如下方面揭示问题:1、质量损失不仅包括显性损失,而且包含更大的隐性损失。 按照隐性损失ABC核算法保守估测,该产品03年隐性质量 损失是显性损失的2倍左右,达亿元;加上显性损失亿,质量损失高达亿元; 2、操纵质量损失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经营意义,假如按照实现 353规划既定质量目标保守推算,事业部因提升品质平均每 年可获得收益万元; 3、品质问题的解决宜从电控着手,以建立大品质体系与成本 品质均衡的决策机制为手段,逐步摆脱品质“监控残缺” 的尴尬局面,进入“全局掌控-重点突破-系统创新-全面收 益”的良性循环时期。 二、质量损失的内涵

1、质量损失的构成 所谓质量损失,是指企业为确保或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支出,以及由于未能达到质量标准而造成的价值损失。它不仅包括为提高质量而实际支出的费用,而且还包括因品质缺陷导致的价值流失。 依照可识不性质量损失分为显性质量损失和隐性质量损失,按照产生流程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损失成本(外部损失、内部损失)三部分(图1)。 图1:质量损失构成 2、隐性质量损失的内涵 由产品品质不良导致的价值链机会成本损失是隐性质量成本的本源,包括: 顾客流失——老顾客流失和新顾客流失:

老顾客流失——顾客因维修体验而在二次选购时放弃选择原品牌,导致企业损失原可获得的收益。据麦肯锡对中国该产品市场的研究,以后几年老顾客比例呈迅速增长趋势,将由02年的%上升至08年的%。 新顾客流失——经口碑传播而建立某品牌不良品质形象的潜在选购者,当其中部分人作现实购买时放弃选择该品牌,导致该企业损失原可获得的收益。科特勒曾指出,家电消费品是顾客购买决策受参照群体1阻碍最大的产品之一,一个有过维修体验的顾客会将痛苦体验传播给4—8个人。 价格损失——中低价位的该产品,与要紧竞争对手相比,产品品质差异因素带来的售价差异平均超过10%2。 生产率流失——将投入到不良品返修的劳动力和设备资源转化为生产合格品可获得的收益。事实上,同等条件下返修生产往往低于正常生产效率,目前下属某工厂按照正常生产工时的2.5倍来核算返修工时。 供方成本转嫁——从系统性、长远性来看,供方的部分质量成本损失必定会通过后期成交价格、供货质量、议价能力变化 1有过同类产品使用体验的同事、亲人、朋友。 2内部访谈一致认为,产品品质是阻碍价格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阻碍力至少超过50%。慎重起见,本文取10%。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一个学生在大学里呆了4年,每年支付1万元的学费和书费。如果该学生不上大学,而是到一家银行做职员,每年的薪金为2万元,那么,在大学里所花费的时间的机会成本是8万元。因而,该学生的大学学位的机会总成本为12万元。那么,我们是应该上大学呢,还是工作呢?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 考虑上大学的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的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的工资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如果你工作的收入远远大于你上大学所花费的机会成本,并且你的工作需要你用上大学的时间来进行,那么,你可以考虑不上大学而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比如,演员,歌手,运动员等等,或者你有足够高的知识素养可以忽略大学的教育,比如比尔盖茨和史蒂芬乔布斯。但是,我们的问题是一个学生应该上大学还是在银行当小职员的问题。到银行工作4年的薪金是8万元,上大学总的机会成本是12万元,一开始看总觉得是上班合算,但是事实是如此吗? 按一般大众来说,如果不上大学,高中毕业或者初中毕业的你选择的机会不多,费尽了千辛万苦进入了一家银行工作,收入只有每年两万,而且升职的机会不如上过大学的人,因为你的学历阻碍了你的前途。而假如上了大学,毕业后你的工资可能是每月3000,一年3万6,你要弥补上大学花的12万,12/3.6,需要工作 3.33年,而和直接工作相比,8+2*X=-12+3.6*X,你需要工作12.6年才能和直接工作的人持平,但是这是上大学的人不升薪的情况下。如果,在上大学的人工作的第5年,老板给你升了职,你的工资到了10万每年,8+2*X=-12+3.6*5+10*(X-5),那么6.5年后你就可以超过当职员的人的收入了。所以,从长远上来说,上大学显然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当然是在排除你在大学里不务正业荒废学业的情况下。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面临许多选择,而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把资源投入到一种选择上,就不得不放弃其他选择。机会成本就是指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由于做出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代物或失去的最好机会的价值。当人们作选择时,不管有没有意识到,机会成本都会影响你的决策。其实对于每一个来说,选择就意味着放弃。做出充分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上大学的收益是获得了知识的积累和日后更好的工作机会,失去的是更早的工作机会和工资,或者说是时间,因为我们把好几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业上,这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那么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放弃的东西和得到的东西是不是平衡的呢? 以我个人来算,每年要交1万2的学费,书费要1200,如果我要直接工作,每月的收入也会是2000,在大学里所花费的时间的机会成本是8万元,,总机会成本是13.28万,如果在大学里我积极参加活动获得了很多奖励,那么我的机会成本还会减少,并且,在找工作时,会选择一家待遇较好的公司,那么我上的学所消耗的机会成本会很快的补回来。相反,如果我在大学里什么也没学会,那么,在找工作时很可能还会找到一份2000元每月的工资,那么还不如不念大学。所以说,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由你个人来决定的,自己的态度决定了你的未来。如果家庭贫困,想要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改变自己的现状,那么你可以来上大学,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 机会成本对个人而言更多的表现为个人的时间价值。例如演艺明星,他们的每年的收入

微观经济学复习题目

微观经济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A、机会成本 B、稀缺性 C、规范经济学 D、生产什么的问题 2、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3、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4、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A、消费者的收入 B、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 C、消费者的偏好 D、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价格 5、总效用达到最大时,()。 A、边际效用为零 B、边际效用最大 C、边际效用为负 D、边际效用为正 6、若x和y两产品的交叉弹性是3,则()。 A.x和y是替代品;B.x和y是正常商品; C.x和y是劣质品;D.x和y是互补品。 7、随着收入和价格的变化,消费者的均衡也发生变化。假如在新均衡下,各种商品的边际 效用均低于原均衡状态的边际效用,这意味着()。 A.消费者生活状况有了改善; B.消费者生活状态恶化了; C.消费者生活状况没有变化。 8、假定X、Y的价格P x、P y已定,当MRS xy>P x/P 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 A.增购X,减少Y; B.减少X,增购Y; C.同时增购X、Y; D.同时减少X、Y。 9、若汤姆的MRS xy小于约翰的MRS xy,对汤姆来说,要想有所得,就可以()。 A.放弃X,用以与约翰交换Y; B.放弃Y,从约翰处换取X; C.或者放弃X,或者放弃 Y。 10、MRS xy递减,MU x和MU y必定()。 A.递增; B.递减; C.MU x递减,而MU y递增; D. MU y递减,而MU x递增。

关于大学生出国留学的机会成本

关于大学生出国留学的机会成本 当今社会,由于世界趋于国际化、现代化,而国内现代化水平的起点较低,使得经济水平较高的家庭纷纷将子女送出国外进行留学访学。目前,出国留学已经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世界各地进行留学。这是当下比较热门的问题,那如何用机会成本来看待这一问题呢?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把既定的稀缺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生产时,必须放弃的该资源用于其他用途能够获得的最大收益。就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使用机会成本的概念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从社会观点看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某项经济活动的代价,从而促使人们比较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资源。 让我们回到出国留学这一话题,首先,想像一下,如果大学生不出国留学,那么,他将会有怎样的未来呢?一般来说,一个大学生在本科毕业之后,会选择参加工作或者考研,而考证姑且在这里划作参加工作之中。如果一个大学生在本科毕业之后选择找一份工作的话,在这个本科遍地的情况之下,他将会得到的应该是一份很平常的工作(不考虑家庭关系)。但是,如果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的非常优秀,或者他在工作期间考过例如注册会计师这一类的高职称,那么,即使他的起点很低,他的成就也会很高。抑或在自己刻苦努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创业,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结果亦是令人十分满意的。总之,如果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就业或者创业的话,只有在对自己的工作刻苦努力的情况下,才会有很高的成就,如果不下比其他人多很多的工夫,则会平平淡淡过一生。 考研呢?考研,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坎,本科四年,一般不会太过于辛苦,当然,一些国内超一流大学的招牌专业即使是在世人看来最轻松的本科生活,也可能比高三生活还要辛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刻苦学习大学知识,是没有办法通过考试的。但是,每年这么多大学生,能考上研究生的又有多少呢?毕竟大学学习大部分是要靠自觉的,只有能静下来认认真真学习的人才能在大学中继续深造。考研意味着更容易找到工作,在工作中起点高人一筹,而工作中一些提拔的机会也会多很多。总而言之,选择考研,就是学习大学知识,之后在工作中起点高人一筹。 分析了毕业后参加工作与考研的路子,不难发现,这两条路想要发展的好,都需要努力,参加工作需要在工作上努力,考研需要在学习上努力,选择这两者的未来需要以自己努力程度来定。那么出国留学呢? 出国留学一个最大的考验就是英语,但是,相对来说,学一门语言要轻松得多。而出国之后,学习压力只比国内略逊一筹,在经济方面,出国留学显然是在国内的十倍甚至几十倍。但是,他带来的好处也是很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机会可以在国外发展,毕竟中国还只是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升水平虽然很高,但在综合实力方面确实不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可能在国外只需一年就能将出国留学的钱挣回来。当然,期间也是需要很多努力的,那就是在语言交流、人际关系、表达方式等等综合素质方面,可以说这条路是在国内比较轻松,在国外比较艰苦。 综上所述,我认为,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出国留学对于他们的机会成本是不同的。对某行业有浓厚兴趣并能在其方面努力的最好选择就业,而能静下心学习知识的选择考研。对于出国留学,我认为比较适合追求高水平未来,综合素质高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会活的更多的机会。当然,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努力是必不

成本决策相关练习题(doc 10页)(优秀课件)

第六章成本决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产品定价决策中,常常考虑()。 A.机会成本 B.差量成本 C.重置成本 D.历史成本 2.半成品成本中的变动成本属于()。 A.相关成本 B.无关成本 C.专属成本 D.机会成本 3.决策中不需要区分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以利润作为最终评价指标的决策方法是()。 A.总额分析法 B.差量损益分析法 C.线性规划法 D.边际分析法 4.最佳生产批量决策中的年储存成本的计算公式是()。 A. 单位年储存成本 B. 单位年储存成本×生产批量 2 2 C. 单位年储存成本×生产批量(1—每天领用量) D. 订货批量×单位年储存成本 2 每天生产量 2 5.确定最佳生产批量时,必须考虑调整准备成本,调整准备成本应包括()。 A.清理现场支出 B.利息支出 C.维修费 D.保险费 6.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就是所谓的()。 A.差量成本 B.机会成本 C.专属成本 D.重置成本 7.那些由于过去的决策所引起,已经发生并支付过款项的成本属于()。 A.差量成本 B.机会成本 C.沉没成本 D.专属成本 8.目前从市场上购买同一项原有资产所需支付的成本,是指()。 A.专属成本 B.差量成本 C.重置成本 D.机会成本 9.下列有关差量成本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差量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B.广义的差量成本是指两个不同备选方案预计未来成本的差额 C.狭义的差量成本是指由于方案本身生产能量利用程度不同而表现在成本方面的差额 D.狭义差量成本等于相关变动成本 10.在企业生产产品面临采用几种不同工艺方案进行生产的决策中,如果产品的产销量尚不确定,应采用的决策方法是()。 A.总额分析法 B.差量损益分析法 C.相关成本分析法 D.成本无差别点法 11.下列决策方法中,能够直接揭示中选的方案比放弃的方案多获得的利润或少发生损失的方法是()。 A.总额分析法 B.差量损益分析法 C.相关成本分析法 D.成本无差别点法 12.以差量损益作为最终的评价指标,由差量损益决定方案取舍的决策方法是()。 A.相关成本分析法 B.差量损益分析法 C.成本无差别点法 D.边际分析法 13.在下列何种情况下,应停止亏损产品的生产()。 A.亏损产品的销售收入低于变动成本 B.亏损产品的销售收入高于变动成本 C.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大于零 D.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大于零,但利润小于零 14.在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分析中,不予考虑的成本是()。 A.联产品继续加工发生的可分成本 B.联产品继续加工发生的购置工具的专属成本 C.联产品继续加工发生的机会成本 D.联产品分离前的联合成本 15.订货成本是指为取得购货定单而支付的成本,它不包括()。 A.支付的办公费 B.支付的差旅费 C.存货占用资金应计的利息 D.支付的电报电话费 二、多项选择题

大学生活中的机会成本理论应运分析

大学生活中的机会成本理论应运分析 学号:2011010019 班级:财务管理111班姓名:金晶 在如今这个时代,生活离不开物质,物质来源于劳动。而在这个纷杂的大社会里面,只要存在物质,我们就离不开交易。就这样在各种各种的交易中,就形成了经济。总结来说,生活之中无时无刻,无处不存在着经济。经济使我们的生活存在规律,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但是只有杂乱的经济仍旧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高速发展,就此,经济学在前人不断的努力下诞生了。 但是由于经济学的太过理论化,文字过多使很多人对经济学产生了很多不通的理解,也就此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如经济学探讨生产什么物品,如何生产这些物品和为谁生产这些物品。在名著《经济学》中萨缪尔森写道:“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管理经济学》一书中从公平与效率、生产与分配的角度出发,指出“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和如何公平分配国民财富,以满足个人或社会目的的一门社会科学。”种种说法归结起来,总离不开这样一种思考,即经济学是使有限的资源被用于最合理的方面以便增加社会总的财富,使社会变得越来越富裕。 对于这种经济学理解的方向,我们大致还可以具体分析为三个方面:第一,个人或社会的目的或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而经济资源在绝对量上来说是有限的,稀缺的。第二,稀缺资源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用途,但一旦用于某一用途就不能再用于其他用途。第三,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下,可通过“机会均等”或“结果均等”等制度来寻求公平分配方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机会均等的公正游戏规则,将实现由竞争带来的繁荣。 而“生活中的经济学”是将略显抽象的经济学与我们生活中某些看似平常的现象以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在中国现阶段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目标的情况下,经济学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分析投资股票、买房前斟算性价比、就连女人们热衷的商场打折。但是大部分人还没有仔细想过,为什么股市跌涨,房价会有高有低,商场又为什么要打折呢。这些就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经济学”的目的:用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更科学的权衡利弊,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机会均等的公正游戏规则,将实现由竞争带来的繁荣。 经济学的理论有很多,为能够简明的理解,我们单独运用机会成本来分析我们的大学生活。 理论上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益,即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我们在理解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时要注意,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机会成本并不是生产活动中的实际货币支出,它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在经济分析中,可以采用机会成本来判断一种生产资源的使用是否经济合理,如果它的实际收益大于或等于机会成本时,资源的配置才达到最优状态。 而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之中,上大学便可以用机会成本来分析。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则是指大学教育资源在用于提供教育服务、培养学生时,所放弃的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的产量的价值。它是与教育实际成本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可分为公共或学校的机会成本和个人机会成本。前者指教育资源因投入教育而损失的利益,包括房屋、建筑、土地等资源资产的租金,非资本投入的资金收益(利息、投资收益)等;后者指个人因上学而放弃的收入、个人为接受教育而投入的资金及所损失的其他收益。 在以前,我们认为成本就是要付出的代价,付出的东西能否收到回报是未知数。但是

微观经济学 成本 习题

成本习题1 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机会成本是企业的一种成本,它可以衡量并单独反映到会计账表中。 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的区别主要在于所用要素是否向市场购买。 3.某产品短期生产函数中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时,该产品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平均成本必上升。 4.如果平均变动成本等于边际成本,则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5.短期生产中,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6.在生产者理论中,当边际成本递增时,平均成本也是递增的。 7.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 8.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并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9.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与某一短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但短期总成本曲线上并非每一点都与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 二、判断题 1. 短期平均成本函数中的最低平均成本就是短期生产函数中的最高平均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成本。 2.某一方案的机会成本是指决策者为采取该方案而放弃的所有其他方案的利益。 3. 经济学上的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4.经济利润总是大于正常利润。

5.正常利润是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6.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7.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8.总成本在长期内可以划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9.所谓平均收益就是单位商品的价格。 10.在产量的某一变化范围内,只要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平均成本曲线一定向下倾斜。 11.边际成本曲线一定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它相交。 12.在总收益等于总成本的时候,厂商的正常利润为零。 13.只要总收益少于总成本,厂商就会停止生产。 14.在总收益仅能够补偿总可变成本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说厂商仍可能继续生产。15.厂商在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要多于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 16.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P= MC),价格越高,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就越多。 17.边际成本曲线在达到一定产量水平后趋于上升,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造成的。 均成本曲线在达到一定产量水平后趋于上升,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造成的。19.在竞争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原则MR= MC可以表达为P=MC。 20.在边际成本曲线上,与平均成本曲线交点以上的部分,构成水平的供给曲线。21.若固定成本为总成本与总可变成本之差,则平均固定成本为平均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之差。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答:市场失灵指的是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造成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是: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以及次佳的市场结构。 市场失灵的表现有: 1、商品或服务价格的不正常上涨。一方面由于商品或服务供不应求或者是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商品或服务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是社会经济资源无法实现最大效用;另一方面,这一现象最终将导致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不均。 2、以伪劣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由于市场供不应求,物价不断上涨,商品的销售利润也不断增加,在缺乏政府管制和对商品质量的严格规定与检验的条件下,一些厂商为谋取暴利生产伪劣产品以牟取暴利。 3、商家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时没有考虑其负的“外部性”。由于企业生产或营业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因而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或是消耗一定的资源才能弥补,从而有些厂商摒弃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而不顾及社会的整体利益以牟取私利,造成外部不经济。 4、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市场失灵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5、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或者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6、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

中国著名故事经济学案例分析

身边的经济学 --经典案例分析 (一)中国古典故事中的经济学 1.1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 我们知道在清朝入关之前,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明朝的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在景山选择了自缢。但是李自成心里清楚,并不是占据了北京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此时的山海关还被明朝将领吴三桂所占据。于是李自成决定派人去游说吴三桂投降于他,并且答应给予许多优惠条件,以此来拉拢吴三桂,并声明要犒赏吴三桂及其驻守在出海关的部队。此时的吴三桂被李自成的诚意打动,已有降意。 就在吴三桂准备投诚李自成的前夕,吴三桂先后接到来自北京城的两个消息:其一是吴三桂的父亲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抓捕追赃,并且遭到非难;其二是吴三桂最爱的小妾陈园园也被刘宗敏所强占。得此消息之后,吴三桂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拔剑斩杀一名来使,决定一要为父报仇,二要抢回爱妾陈园园,三要与李自成势不两立。 吴三桂态度的180度大转变,引起大顺朝的一片非议。这时候占据北京的 李自成就面临着如下选择:其一是继续招降吴三桂,但是招降吴三桂可能会影响到占有陈园园的刘宗敏,进一步影响到大顺军的团结;其二是征伐吴三桂,但毕竟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又没有人愿意去征战。对李自成来说真的是左右为难,但最后还是决定要与吴三桂一战。 吴三桂得知大顺朝前来讨伐一事之后,大为震惊。他十分清楚,以自己的 这点兵力是无法抵挡大顺军的,甚至很有可能会命丧黄泉。吴三桂冥思苦想,到底是就这样投降于李自成呢?还是奋起力量与他们拼死一搏呢?万般无奈之下,昊三桂决定向满清多尔衮借兵抗衡李自成。 多尔衮闻讯窃喜,因为清军的志向在于问鼎中原,一直苦于没有出路, 得知吴三桂借兵的消息后,当然欣喜若狂。聪明的多尔衮提出了借兵的条 件,那就是吴三桂必须诚服于清军,当然清军也不会亏待吴三桂。此时的 吴三桂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了,再一想自己的爱妾还在敌军之 手,于是决定与多尔衮合作,共同抗击大顺军。就这样吴三桂选择了“冲 冠一怒为红颜”。 【故事中的经济学】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故事里存在着许多选择,例如,崇祯皇帝在被逼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自缢而亡;李自成在对吴三桂的立场上是战是和也左右摇摆不定,难以做出选择;同样吴三桂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是投降李白成还是为了心爱的女人与李自成为敌。在这么多的选择里,主人公们都做出各自不同的选择。 首先我们看崇祯皇帝,他因为觉得自己对不住列祖列宗给他传下来的基业,无地自容,而走上了不归路。其次是李自成,他认为自己创立的大顺军重于一切,不希望因吴三桂而影响了他与刘宗敏的关系。最后是吴三桂在靠自己力量夺回陈园园无望的时候,选择了借兵对抗李自成,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这些历史人物的身上我们发现,他们做出的选择都是有

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

昭君出塞——资源短缺 众所周知,西汉在汉武帝的时候已经进入一个全盛的时期,到宣帝的时候更是一个强盛的时期。那时候的匈奴已经因为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相互斗争分裂成好几个部分,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减弱。但其中有一个名为呼韩邪的匈奴单于曾亲自带领部下来拜见汉宣帝,双方关系还不错。宣帝后的元帝与匈奴的关系依旧缓和。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率众第三次前来长安,朝见元帝,十分恳切的要求同汉朝和亲,以巩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表示愿意娶汉女作为匈奴的阏氏。元帝也十分愿意通过和亲的形式来巩固汉和匈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不必要的战乱。但是元帝又舍不得将自家的公主出嫁到遥远的匈奴,于是就决定将宫女许配给呼韩邪为妻。 后宫佳丽虽多,但却没有人愿意去匈奴。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名为王昭君的宫女挺身而出愿意远嫁匈奴。元帝开始的时候十分高兴,因为自家的女人不用远嫁匈奴。元帝在长安给呼韩邪与王昭君操办亲事。呼韩邪单于得到年轻貌美的妻子,当然很是激动。回匈奴之前,呼韩邪携王昭君一同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见到这样的旷世美女,心头很不是滋味,但是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昭君远走。 回宫以后,元帝很是气愤,心想为什么连自己身边的美女都发现不了呢 为了追查到底,他叫人把王昭君的画像拿出来,仔细看了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画像上的昭君与现实中的相差太远。于是元帝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画中的王昭君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最后,元帝终于搞清楚了原因,原来宫女进宫时先由画工画像,然后再送给皇帝看,依据画像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只有宫女们送给画工礼物之后,画工才会把人画得很美。但是王昭君自恃自己的美丽而不愿意贿赂画工,结果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导致王昭君入选不了,从而使其久居深宫,未能与元帝谋面。得知此事之后,元帝极为恼怒,严惩画工毛延寿等人。 【故事中的经济学】 在昭君出塞的故事中,为什么呼韩邪单于和亲的时候要娶公主而元帝 那样美丽的美女也是稀缺的,不然元帝也不至于恼怒,以至要惩办画工。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如今,人们都在积极倡导营造低碳生活,尽量减少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的使用,为什么呢这正是因为化石燃料是稀缺的,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学会节约,千万不能浪费稀缺资源,另一方面要学习经济学,只有学好了经济学,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稀缺性问题。 此外,古语有云“知足者常乐”,就是告诉我们在面对相对稀缺的资源时,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若放任自身欲望膨胀,不仅对自然环境有害,而且自己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 我们知道在清朝入关之前,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明朝的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在景山选择了自缢。但是李自成心里清楚,并不是占据了北京城就可以高枕

论文作业+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作者XXX 学号【摘要】中国中国高等院校从2003年开始逐年扩招,每年增幅达到22%,而大学生的失业率却也逐年升高。社会与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没能达到预期收益,教育投资同时面临着机会成本问题,上大学到底为了什么?上大学到底有没有意义?本文对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上大学,机会成本,教育 i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百分比(多选) 百分比(多选)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到,95%的大学生认为,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个人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很重要。当前中国的社会现状以及中国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而只有上大学才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将来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进入大学是开阔视野、确立理想和目标、提升自我的一个重要阶段。 而81%的同学(数据是对问卷的结果统计所得,问卷允许多项选择)以考取学历,为以后找工作做准备为目的。他们大都认为就中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其现状而言,高学历在就业中仍然占有很大优势,而大学本科学历又是最基本的,现在的公司及企业录取职员时大都将学历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 这两类人占了调查的主体。可以看到,其实这两类大学生的目的都相似,那就是为了给自己未来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生之所以上大学,普遍也是跟随社会趋势行动,依照父母的意愿,顺便为自己的未来做好找工作的准备。 三、大学教育的机会成本 “任何选择或行为都伴随着代价,一个被舍弃的机会。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获得某物的成本就是获得它必须付出的代价的价值。”ii这就是机会成本。简单的讲,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而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如果大学四年不用来读书,能够挣到的最高的钱。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面临许多选择,而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把资源投入到一种选择上,就不得不放弃其他选择。当人们作选择时,不管有没有意识到,机会成本都会影响你的决策。其实对于每一个来说,选择就意味着放弃。做出充分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上大学的收益是获得了知识的积累和日后更好的工作机会,失去的是更早的工作机会和工资,或者说是时间,因为我们把好几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业上,这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那么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放弃的东西和得到的东西是不是平衡的呢? 1、上大学与直接就业 (1)收益成本 现在来计算一下一位普通大学生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学四年的花费:大一一年的学费是4200元、住宿费1200元、书费等400元、生活费8000元,共计13800元,以此作为每年的平均成本,四年就是55200元,加上买电脑、手机等,差不多总成本为125200元。

微观经济学 成本 习题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成本习题1 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机会成本是企业的一种成本,它可以衡量并单独反映到会计账表中。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的区别主要在于所用要素是否向市场购买。3.某产品短期生产函数中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时,该产品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平均成本必上升。 4.如果平均变动成本等于边际成本,则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5.短期生产中,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6.在生产者理论中,当边际成本递增时,平均成本也是递增的。 7.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 8.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并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9.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与某一短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但短期总成本曲线上并非每一点都与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 二、判断题

1. 短期平均成本函数中的最低平均成本就是短期生产函数中的最高平均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成本。 2.某一方案的机会成本是指决策者为采取该方案而放弃的所有其他方案的利益。 3. 经济学上的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 4.经济利润总是大于正常利润。 5.正常利润是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6.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7.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8.总成本在长期内可以划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9.所谓平均收益就是单位商品的价格。 10.在产量的某一变化范围内,只要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平均成本曲线一定向下倾斜。 11.边际成本曲线一定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它相交。12.在总收益等于总成本的时候,厂商的正常利润为零。 13.只要总收益少于总成本,厂商就会停止生产。 14.在总收益仅能够补偿总可变成本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说厂商仍可能继续生产。 15.厂商在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要多于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 16.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P= MC),价格越高,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

机会成本案例分析

机会成本案例分析 蔡培源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的。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徒弟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而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而如果在选择中放弃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首选),那么其机会成本将会是首选。而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明智。拿融资租赁和贷款比较谁的融资成本高,如果不把机会成本加进去的话,可能会得出一个不正确的结论。比如人们通常感觉融资租赁的融资成本比银行贷款高。出现这种认识错误的主要在于没有把机会成本考虑进去。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0辆自行车。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生产的200自行车。如果用货币数量来代替对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辆自行车的价值是10万元,则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为10万元的其他商品。 在西方经济学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机会成本”的概念告诉我们,任何稀缺的资源的使用,不论在实际中是否为之而支付代价,总会形成“机会成本”,即为了这种使用所牺牲掉的其他使用能够带来的益处。因此,这一概念拓宽和深化了对消耗在一定生产活动中的经济资源的成本的理解。通过对相同的经济资源在不同的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不同收入的比较,将使得经济资源从所得收入相对低的生产用途上,转移到所得收入相对高的生产用途上,否则就是一种浪费。

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一、什么是机会成本 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把资源投入到一种选择上,就不得不放弃其他选择。机会成本就是指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由于做出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代物或失去的最好机会的价值。在经济分析中,可以采用机会成本来判断一种生产资源的使用是否经济合理,如果它的实际收益大于或等于机会成本时,资源的配置才达到最优状态,否则,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状态。而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不用四年大学时间来读书而去工作所得到的收入。 二、上大学的成本 首先大体计算一下读大学的成本:一年的学费大约是4500元,住宿费1000元,书费等200元、生活费7000元,共计12700元,以此作为每年的平均成本,四年就是50800元,加上买电脑、手机等,差不多总成本为125000元。 三、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分析 1.投资 如果将上大学的花费用于投资,以银行存款为例,定期存款三年利率为%,五年利率为%i,为方便计算取利率为5%,四年后本利和为151,ii元,利润仅为26,元。显然上大学比投资更合理。 2.工作 如果用这四年时间来工作,没有本科学历月工资约为1500元,每年收入为18000元,加上奖金、补贴等其他收入,每年收入约为20000元,四年总收入就是80000元。换句话说,如果我没有上大学而去工作,不仅可以节约125000元,而且还可以多赚80000元,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放弃上大学而去工作似乎是比较合理的决策。 不过以目前社会状况来看,具有较高学历的人具有相应较高的竞争力,学历越高,工资也相对越高。也就是说,当四年大学毕业以后,大学生的工资水平会高于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假定每月工资为3000元,每年的收入约为36000元。比较不难发现,四年前的每年收入是20000元,四年后每年的收入是36000元,相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2012-10-04 16:15:49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机会成本的经济学概念 机会成本是指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机会成本是经济学原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制定国家经济计划中,在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在新产品开发中,乃至工人选择工作中,都存在机会成本问题。它为正确合理的选择提供了逻辑严谨、论据有力的答案。在进行选择时,力求机会成本小一些,是经济活动行为方式的最重要的准则之一。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机会成本递增法则及其原因 机会成本递增法则是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一种产品的产量所产生的机会成本递增,即要放弃更多其他产品的产量。

资源有限及要素间的不完全替代性是机会成本呈递增趋势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资源有限,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用于生产其他的经济资源逐渐减少,造成该经济资源相对稀缺,价格增加,在所放弃的其他产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所放弃的最大收益即机会成本递增;另一方面,由于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换言之,机会成本递增。这也可以用来解释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有时也称为“凸性”)的原因。 基本简介 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的。例如,农民在没有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而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而如果在选择中放弃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首选),那么其机会成本将会是首选。而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明智。拿融资租赁和贷款比较谁的融资成本高,如果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