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炭黑生产技术与发展综述

白炭黑生产技术与发展综述

白炭黑生产技术与发展综述
白炭黑生产技术与发展综述

白炭黑生产技术与发展综述

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白炭黑厂

二 O O 二年五月十八日

白炭黑生产技术与发展综述

一、概述

白炭黑是合成的粉状无定型的硅酸产品之一。同炭黑一样为橡胶补强剂,但二者色泽不同,性能也有一定区别。

白炭黑不仅是指单纯的合成SiO2;还指早期的含金属氧化物的硅酸产品,即分二氧化硅类白炭黑和硅酸盐类白炭黑。二者都可使用这个名称,这一名称相当于英语中常用的术语“Silica”。

早在1887年,文献中就曾提到过用石英砂和焦炭的电护法反应制硅酸产品,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已经有了合成硅酸产品。当时,他们主要是用作防毒面具吸附剂,后来,合成硅酸产品由用作干燥凝胶。但合成硅酸产品并未发展到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第一种沉淀法产品是橡胶工业用的一种粒度略为粗大的硅酸钙,于1939年以“Silene”的商品名出现于美国市场。一种较细的产品在其商品名称后附加“EF”,(即极细),从1942年起在市场上出售。同年,第一种气溶胶类产品Santocelc问世。1948年,在美国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富含硅酸的硅酸盐,其商品名叫Hi—sil。欧洲在几年以后才出现。德国也是从制造硅酸钙和硅酸铝开始(Calsil,Silteg AS5)。第一种纯硅酸自1953年起定名为Ultrasil VN3,用VN作类名是为了纪念对发展此类产品有特殊贡献的H·费尔贝克(Verbeek)和P·瑙罗特(Nauroth)两人,这类产品,即使是现在也还是使用得最广泛、最有影响的一种硅酸产品。第一种专门为分散染料部门研制的沉淀法硅酸铝P820于1962年问世。但是,只有不断开发出一些新产品、新方法,硅酸产品才能迅速在一些新领域内获得应用,才能在近半个世纪内一直得以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

气相法白炭黑是无定型合成硅酸类产品。在德国学者赫斯特·范兹(Horst Fercn)对合成硅酸系统分类中,属高温热解法硅酸类产品。由于它在制造工艺中,是四氯化碳在高温下汽化,通过氢气和氧气在燃烧条件下水解而成的产物因此而得名,也有人称之为燃烧法二氧化硅或干法二氧化硅。

1940年德国迪高莎公司(Degussu)首创了高活性极细的粉末状物质,称之为爱罗硅(Aerosil);1953年美国的道康宁公司(Dow Corning)开始生产。1958年美国的柯伯特公司(Cabot)应用迪高莎公司的专利技术建厂生产,名曰Cab-O-Sil。1956年原苏联的Kaluseh 公司用该工艺生产。此后,日本于1968年,比利时于1970年也用迪高莎公司的专利生产。目前国际上气相法二氧化硅的生产,主要集中于迪高莎公司、柯伯特公司、日本的硅公司,其中以前两家的规模最

大。8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的合成硅酸产品,年产量已达72万吨,其中,气相二氧化硅占六万吨。我国气相二氧化硅的生产始于70年代,目前只有沈阳、上海两地生产,产量还满足不了国内生产发展的需要。

国外气相二氧化硅品种比较多,例如迪高莎公司的Aerosil就有十多个产品,这些品种多以BET比表面积的大小来区别,如Aerosil-130表示该公司生产的比表面积为130m2/g的一个气相二氧化硅品种,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我国的气相二氧化硅品种,目前只有几个,如沈阳飞龙化工有限公司的2#相当于Aerosil-200,沈阳飞龙化工有限公司的4#相当于Aerosil-380。

气相法二氧化硅是一种多用途的化工材料,主要用作硅橡胶的补强剂;还用于塑料、涂料作增稠剂、触变剂;在簿膜和粉状材料中作防粘剂;也用作医药、化妆品行业中的改进剂。它的用途还在不断开拓中。

沉淀二氧化硅的研制和生产,是以橡胶工业的需求而开始和发展的。目前,它在橡胶中的消费比重占着主导地位,并且仍将会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起重要作用。1957年以前,橡胶工业是以硅酸盐类白炭黑为主,但其后几年直到现在,二氧化硅类白炭黑逐步取代了硅酸盐类白炭黑。

8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合成硅酸产品的年产量达72万吨,其中沉淀法白炭黑占66万吨。德国迪高莎(Degussa)公司、美国赫威克(H·Wacker)公司、法国罗纳-普朗克(Rnone-Poulenc)公司及日本硅(Silica)公司等的产品均占有相当大的市场和有相当大的影响。

我国沉淀二氧化硅的研制和生产较晚,1958年,广州人民化工厂的WC-5801型沉淀二氧化硅在我国首先工业化生产后,吉林通化、上海沪东、江苏东吴、安徽马鞍山等厂相继研究和生产了自己的沉淀二氧化硅新品种。但是,直到80年代初,产量低、品种少的现象仍未能改善;只是在80年代中、后期,我国沉淀二氧化硅的研制和生产才开始有了新的起步。目前,我国的生产厂家已发展到近50家,生产能力达20000万吨,随着科技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我国沉淀二氧化硅的研制、开发已在蓬勃发展。

本文主要对气相二氧化硅和沉淀二氧化硅的生产技术及发展进行论述。

二、气相二氧化硅

(1)性质

气相二氧化硅是合成的无机硅酸,是具有无定型结构的高度分散的白色微粉末。它的组成可以用SiO2·nH2O表示。它不溶于酸和水,在空气中吸收水份后成为凝聚的细粒。加热时,能溶于氢氧化钠和氢

氟酸中。对其他化学药品稳定,耐高温、不燃烧、有很高的电绝缘性。多孔、比表面积很大,在硅橡胶中有较大的分散性。纯度高,达99.5%以上,相比,沉淀二氧化硅纯度要低得多,约在90%左右。

气相二氧化硅在其内部结构主要是无规节的三维体结构,其内部排列成紧密的填满状态。它没有毛细管结构。

气相二氧化硅的表面羟基能吸附一定量水凝集在其表面,这种吸附是可逆的,在加热到105℃时可除去。其对水的吸附有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之分:前者为氢键结合,与空气中的湿度无关;后者是分子力作用,随空气中的湿度而异。气相二氧化硅在应用方面的“活性”,主要表现在表面羟基。其补强、增稠、触变等性能,都是其表面氢键结合的结果。表面水分也影响化学和物理的作用。但不同种类的表面羟基和表面水分大小,性能也不尽相同。气相二氧化硅在硅橡胶混炼过程中的“结构化”现象与此有关。“结构化”现象随表面羟基的增高而增强,随表面水分的增大而减弱。用途不同,表面羟基和水分都要有一个适宜的量。比如,增稠要求含水份2%为宜;硅橡胶补强,要求水分低一些为好,而抗粘连用最好无水。在质量标准中,用1000℃的灼烧减量,测定其表面羟基含量,一般小于1。气相二氧化硅的灼烧减量比沉淀二氧化硅低得多,国内外气相二氧化硅的质量差别也与这个关键指标有关。

气相二氧化硅的pH值为微酸性,这是由于气相二氧化硅在介质中表面羟基上的氢离解的结果。硅醇基酸度介于≥POH和>BOH之间,离解常数为10-10~1012,纯二氧化硅在4%的悬浊液中的pH值约为4.6。由于生产中有微量的氯化氢存在,,使产品pH值约为3.6~4.3。二氧化硅表面酸性点,能促进氧化物分解,因而能稍稍及其交联效应。此外,游离氯化氢的存在,也会降低在硅橡胶中的补强作用和混炼时间,所以,要求产品要控制在一定的pH区间

白炭黑比表面积受颗粒度支配,颗粒度越细,比表面积越大。离子之间首先要相互接触,才有可能产生作用,接触起作用的几率与比表面积成比例,所以比表面积是衡量填料活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粒子比表面积有外比表面积和内比表面之分。在实际应用中起作用的多是外比表面积。现在测定比表面积的方法,无论是气体吸附还是溶液吸附,都是测定总比表面积即外比表面积和内比表面积之和。但是,气相二氧化硅大体上是非孔性的球体,其孔容很小,90%都是外表面,基本可代替其活性大小。气相二氧化硅型号的分级多按比表面的大小而定。

气相二氧化硅由原生粒子到次生粒子在相互粘附成凝聚状态,其粒子直径并不均一,事实上,它是一种分散体系。对于表示一个多分散体的性质,其颗粒行为的确定,仅有平均粒子直径是不能确定的,

还必须有粒度分布指标。粒度分布范围大小对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为使制品质量稳定,要求填料粒度分布范围狭窄。粒度约小,比表面积越大,其分布范围就越小。因此,不同用途的产品,需控制不同粒度。

气相二氧化硅表面光滑,其硅醇基团能相互起作用。它的触变效应比沉淀二氧化硅有效得多。同时比表面积对增稠和触变效应的影响也大,一般来说,比表面积越大,稠度越大和触变性越高。不过比表面积越大也越难分散。因此,在工业上要求高增稠和高触变性,不一定选取最大比表面积的二氧化硅,往往选择中等比表面积。气相二氧化硅在增大粘度和触变效能方面,主要受两个因数影响:就是分散方法和溶剂-粘合剂系统的极性。气相二氧化硅的增稠和触变效应是它的显著特征之一。应用这种效应可防止漆膜在垂直表面流挂,还用于聚酯板或玻璃纤维层压板、聚酯亮光漆涂层、聚氯乙烯溶胶及密封料中。

(二)生产原理和方法

1、生产原理

高温裂解法生产气相二氧化硅是将四氯化硅高温气化,在氢氧焰中经高温水解而得气相二氧化硅,其反映式如下:

1000℃

SiCl4 +2H2 +O2─→SiO2 + 4HCl

2、生产方法

H2

SiCl4

空气

胶干燥过滤除尘后分两路,一路到合成水解炉,一路到气化器作四氯化碳载体。

氢气经纳氏泵加压后,经气水分离器冷冻脱水,硅胶干燥、过滤除尘后送水解炉。

氢气和空气在合成水解炉上部喷嘴处燃烧,同时通入四氯化硅,燃烧形成1000℃左右的高温,同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将四氯化硅水解成二氧化硅和HCl气体。高温水解所得的二氧化硅颗粒极细,与反应后的气体形成气溶胶,不易捕集,故先把它送至聚集器中聚集成较大颗粒,然后再经旋风分离器收集,送脱酸炉,用含氨的空气吹洗,使残留的HCl量降至0.025%以下,得成品二氧化硅。

三、沉淀二氧化硅

(一)性质

沉淀二氧化硅是水合无定型硅酸的白色粉末,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其组成可用SiO2·nHO2表示。沉淀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和酸,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后成为聚集的细粒。加热室,能溶于氢氧化钠和氢氟酸,对其他化学药品稳定,耐高温、不燃烧,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多孔性,在橡胶中有良好的分散性。但由于制造方法或条件不同,产品的化学成分及其物理结构、物化性能均有很大的差异。

结晶二氧化硅是三维晶体结构,沉淀二氧化硅是无规则二元线性结构。沉淀二氧化硅内部存在着硅酸钠形式的硅酸分子骨架│││

─Si─O─Si─,这种长分子的缩和,分子间排列较为疏松,且有│││

较多的二维结构,因此会出现毛细现象。沉淀二氧化硅的宏观结构象炭黑,其粒子成球形,单个粒子之间以相面接触成链枝结构,,这叫二次结构,不同品种的沉淀二氧化硅的二次结构发达程度是不同的,它是在成产过程中由于相互碰撞而形成的,在使用混合过程中,在高剪切力的作用下,有一定程度的破坏,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

国内外多以性能优良的得比表面积的大小来分类、分级或作为标志。粒子小的,比表面积大,性能比较好;粒子大的,比表面积小,性能比较差。性能优良的沉淀二氧化硅的BET比表面积一般在200m2/g左右。如一切分散体系一样,沉淀二氧化硅的粒子大小并不是均一的。它具有不同程度的分散性质。品种不同,分散程度也不一样。粒子分散程度与其比表面积有关,即比表面积大的,分布窄;比表面积小的,分布宽。

沉淀二氧化硅表面存在着-OH基团。这些羟基以三种类型存在:相邻羟基存在于沉淀二氧化硅中,这些羟基邻近,以氢键形式相结合。相邻羟基对极性物质的吸附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比隔离羟基更有效的吸附点;隔离羟基主要存在于脱水表面,这种羟基本身没有发生氢键,故氢原子的正电性较强,很容易和负电性的原子如氧、氮等发生氢键

吸附,它不易升温脱除,沉淀二氧化硅的隔离羟基比气相二氧化硅多;沉淀二氧化硅表面硅醇基的密度大约是5个Si-OH/(nm)2。沉淀二氧化硅的表面化学反应能力直接与表面硅醇基的存在有关,硅醇基与有机醇的羟基相似,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如它可以与一个羟基的化合物发生脱水的缩和反应:

Si-OH+HO-R→Si-O-R+H2O

该反应是用于硅烷或醇类物质对白炭黑表面进行化学处理的基础。

沉淀二氧化硅表面的隔离羟基和相邻羟基,在存放过程中,接触水蒸气就会改变浓度。其中隔离羟基不变化,说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隔离羟基是稳定的,而相邻羟基会逐渐增多,这种现象也可用杨格的机理来解释,即在高温下形成了某些含有“内应力”的硅-氧-硅键,它可吸水打开而形成更多的相邻羟基。沉淀二氧化硅在常温~700℃温度范围内加热不会改变其无定型结构,但大于700℃后比表面积逐渐减小,这表明结构发生了变化,表面熔结,吸附能力相应减小。

沉淀二氧化硅的表面有极强的化学吸附性,这与其表面羟基的存在有关,它的表面羟即刻和分子以氢键的形式结合而形成多分子吸附层。而且水二氧化硅表面羟基密度的增加,被吸附的水分量也增加,吸附量与二氧化硅的比表面积成正比。二氧化硅表面羟基还可与许多小分子物质发生吸附作用。因此,沉淀二氧化硅作为橡胶补强添充剂应用时,其表面羟基极易对含不成对电子的硫化促进剂发生强烈的化学吸附,从而减慢了促进剂的分解,它会对橡胶的硫化作用起迟延阻凝作用。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就需要在橡胶混炼时,配一定量的对沉淀二氧化硅羟基可优先吸附的物质,如甘油等醇类或三乙醇胺类活化剂。

沉淀二氧化硅因工艺、生产方法、要求等各异,其酸碱性也有差别:一般多近中性,但也有微酸性或微碱性。

(二)生产原理和方法

沉淀二氧化硅的生产方法很多,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方法:(1)沉淀法

(2)联碱废液法

(3)以稻壳、稻草、麦秸为原料的白炭黑的生产工艺

(4)天然硅灰石制白炭黑

(5)医用白炭黑

(6)喷雾炭化法白炭黑生产工艺

1、沉淀法

(1)生产原理

水玻璃和硫酸反应生成水合硅酸

Na2OmSiO2+H2SO4+nH2O--→Na2SO4+mSiO2(n+1)H2O↓

反应完成液经压滤机洗涤、脱水,并通过打浆制得合格白炭黑料浆后,送干燥塔喷雾干燥。

(2)生产方法

工艺水→

水玻璃→─│

││

硫酸─────→←蒸汽

┏───

││

热风

流程简述:

工艺水经工艺水过滤器过滤,去除机械杂质,滤液进入离子交换器,去除Ca2+、Mg2+进入工艺水罐。

水玻璃溶液在水玻璃配置槽中,加入适量的工艺水制成合适的水玻璃溶液,经压滤机过滤除去沉淀物,经水玻璃中间泵打到水玻璃计量槽,经计量,用水玻璃输送泵送到反应器。

浓H2SO4用硫酸计量泵送到反应器使用。

水玻璃和浓H2SO4加入沉淀反应器中,同蒸汽直接加热,反应4个小时,反应器溶液终点pH 值3~4,放入料浆中间槽,并用料浆泵打入换热器进行换热。以降低料浆温度。料浆换热后进压滤机过滤并用清水洗涤,母液排掉。滤饼经皮带输送机送打浆机打浆。

打好的料浆经螺杆泵进入料浆储罐,在经螺杆泵送至干燥塔干燥。干燥后的物料通过风管、袋滤器,成品进入料仓。

2、联碱废液法

(1)生产原理

联碱废液的主要成分是NH4Cl,与水玻璃的反应实质是NH4Cl 与Na2O·nSiO2的双水解反应。废液中的NH4+在水溶液中水解为NH3和H+,水玻璃在水中水解为SiO2·nH2O和OH-,而H+与OH-,结合成

H2O,反应方程式:

2NH4++SiO32-+(n+1)H2O→2NH3·H2O+SiO2·nH2O

NH4+与SiO32-的水解相互促进生成SiO2·nH2O沉淀,即白炭黑产品,使反应进行的较为完全。

(2)生产方法

联碱废液法工艺流程图:

稀释剂

联碱厂废液→产品

NH3(g)回收系统母液回收处理

流程简述:将联碱厂的废液的pH调整后,加入到反应釜中,预热到反应温度。在不断的搅拌的情况下,将水玻璃以一定的速度加入到反应釜中。加料结束后溶液保温一小时左右,然后调整溶液的pH值,于室温酸化一段时间。待溶液分层后过滤,以水洗涤滤饼至pH值为6.0~7.0。干燥滤饼即得白炭黑。

3、以稻壳、稻草、麦秸为原料的白炭黑的生产工艺

(1)生产原理

以稻壳为例说明碳酸钠提取炭化稻壳中的水合二氧化硅机理如

下:炭化稻壳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碳酸钠水溶液发生水解,

产生OH-例子:加热

CO32-+H2O ==HCO3-+OH-

冷却

产生的OH-离子在温度较高时与炭化稻壳中的水合二氧化硅反应;在OH-离子作用下,水合二氧化硅的巨大的硅氧四面体网状结构被拆裂变为简单的Si(OH)5-而溶解。由于碳酸钠水解是吸热反应,提高温度有利于水解的进行,OH-离子浓度越大;提

高碳酸钠浓度,OH-离子浓度也随之增加。实验证明,温度越高,碱浓度越大,水合二氧化硅溶解度越大。如果降低温度,水解

反应逆向进行,水合二氧化硅的溶解度降低,沉淀析出。(2)生产方法

│─

流程简述:1、将稻壳在旋风式炭化炉中炭化,炭化稻壳中二氧化硅含量在50%左右,其他成分主要是固定炭,矿物杂质含量极微。

2、将炭化稻壳与碳酸钠溶液按一定比例加入到反应釜中加热煮沸3小时,炭化稻壳中的水合二氧化硅被碳酸钠溶液溶解,其反应方程式为:100℃

nSiO2?xH2O+2mNaCO3+(m+x)H2O——→mNa2O?nSiO2+2mNaHCO3

3、将上述煮液用真空吸滤设备,滤掉炭渣,滤液在冷却过程中有大量的水合二氧化硅沉淀二氧化硅析出,其反应可简单表示为:

降温

nSiO2?xH2O+2mNaHCO3——→nSiO2?xH2O↓+2 mNa2CO3+(m-x)H2O 将沉淀出的水合二氧化硅经过滤、清洗、干燥、粉碎制成白炭黑。由上述方程式可看出,沉淀析出后,滤液重新转变成碳酸钠溶液,可以重复使用。

从煮液滤出的炭渣中固定炭含量高达90%以上,由于均匀分布的水合二氧化硅已被碱液溶去,留下无数的微小空隙,其比表面积可达700米2/克,已具有一定活性,是活性炭的初级产品,经简单的活化处理可制成优质活性炭。

4、天然硅灰石制白炭黑

盐酸

到副产品CaCl2并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可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医用白炭黑

Na2S溶液

H+

2As3++3S2-==As2S3↓H+

在硫酸中As5+有下列反应:2As5++5Na2S==As2S3↓+10Na

通过上述反应可彻底得除去砷,同时还可除去部分重金属,以满足药用白炭黑的生产的需要。这一新产品的成功,为国内白炭黑的生产在质量和品种上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作用。

6

含CO2排水

--→

│滤液│

└-——————-┼

产品活性白炭黑副产品碳化钙滤饼

污水排放洗水活化剂

喷雾碳化是以含CO2混合气体和水玻璃水溶液进行反应生成白炭黑,属于气—液—固三相反应体系。根据反应机理和传质过程可知,加大气—液接触面积,减少液膜阻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反应速率,并且改变气液接触不均匀、不易控制等问题,将原来的间歇生产改为连续生产,提高了生产能力。

虽然,我国在白炭黑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上都进行了许多改进和提高,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们仍需加快发展大容积反应器以及与之配套的设备能力,提高设备质量,进行合理的工艺改造,提高国产白炭黑的产品质量和品种,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的需要。

四、我国水合二氧化硅的发展方向

我国水合二氧化硅工业与其他工业一样,经历了从有到无、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特别是1978年以来,发展迅速。其发展趋势是:1、扩大产量

我国水合二氧化硅现有的年生产能力达二十万吨,而发达国家八十年代中期已达72万吨。,成为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之一。德国迪高莎公司年产达20万吨,美国PPG公司近20万吨,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15万吨。相比之下,我国各公司的产量是相当小的,与规模经济的量相去甚远。

2、提高质量

我国水合二氧化硅产量低,还不是最突出的问题,产品质量差才是症结所在。因此,必须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如赶上或超过德国的迪高沙VN3、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的Ze—O—

sil175MP的水平。

就橡胶工业所需而言,目前,国内暂只能提供半补强的沉淀二氧化硅。同时,用它制成的橡胶制品的透明度也还有一些差距,它对于制造透明胶底鞋的要求是不能满足的。此外,我国生产的水合二氧化硅尚未普遍采用造粒技术,粉状产品也是橡胶在混炼中出现粉尘飞扬、污染环境情况。所以,沉淀二氧化硅在汽车轮胎中的应用,在国外已是很普遍的。

3、增加品种,实现产品系列化

我国生产的水合二氧化硅多为橡胶工业通用级的中、低档产品,其他工业还未能顾及。在发达国家,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发展了多品种、多规格的系列化产品,如迪高沙公司仅Aerosil牌号就有11个规格,消光剂还有五个品种。日本硅公司的NIPSIL VN3也有五种。有鉴于此,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开展应用研究,努力增加新品种,逐步做到产品系列化,以适应用户的不同需求。

4、开发专用型、功能化的新产品

由于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各行业都根据自身的需要提出了新的质量要求,因此,不仅要有普遍型的产品,而且也要有特殊类型的二氧化硅。为此,可考虑开发:

1)片状和纤维状二氧化硅及中空为球型二氧化硅优点是较普通的水合二氧化硅重量轻一半,而对油和水的吸附能力却高一倍。

2)造纸用二氧化硅为了实现纸张轻量化,减少木材用量,提高纸的质量,所以,作为造纸工业的填料,水合二氧化硅有必要迅速工业化。

3)轮胎用二氧化硅汽车、卡车及高速公路上行使的车辆轮胎的橡胶制品的机械性能和热力学性能要求高,一般的水合二氧化硅不能满足其需要,只有用新型的二氧化硅补强材料,才能使橡胶的抗撕裂强度成倍的提高,如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的Ze—O—sil175MP二氧化硅。

4)农药用二氧化硅一般农药二氧化硅要求粒子达到微米级,比表面积大,吸收质比较高,农药的剂型多,所以,也必须适应其剂型的需要,制造出适于水剂、乳剂、胶囊剂、颗粒剂农药的二氧化硅系列产品。目前,农药专用型二氧化硅尚处于研制阶段。

5)牙膏用二氧化硅这个产品有两个要求:①制品的纯度,要达到医药级;②要求有一定的力度和摩擦性。目前国内的一些牙膏厂虽然也选用国产的水合二氧化硅,但实际上并不象国外用的是专用品。

6)医药用二氧化硅这类二氧化硅在国外是列入药典规范生产的,例如美国列《美国药典》。在我国虽可生产,但有待列入《中国药典》加以规范化。

7)消光用二氧化硅作为家具漆、人造革等的二氧化硅消光剂是较理想的产品。除了气相二氧化硅外,沉淀二氧化硅也有很好的消光效能。国外的产品如迪高沙的OK412、HK400和HK125都是很好的改性的沉淀法消光剂产品。近年来国内的广州市人民化工厂和天津化工研究院联合开发的G.T.朝微细二氧化硅颇受用户欢迎,但还需进一步开发和系列化。

8)油漆、油墨、涂料用二氧化硅以前多用气相二氧化硅作增稠剂、防尘剂和以提高或改善性能为目的赋型填充剂,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沉淀二氧化硅在这些领域同样是大有作为的。甚至象性能要求颇高的光固化油墨,也可用改性的沉淀二氧化硅,只不过其粒子的细度和分散手段要求更高。油漆工业用的代钛白产品,如硅酸铝,厚浆涂料上用的玻璃中空微球二氧化硅,表面光滑、内充氮气或二氧化碳,可代替部分钛白和其他贵重填料,这类产品的发展前景也是乐观的。

9)合成树脂用二氧化硅进来,农用船艇、碰碰车、凉水塔等玻璃钢材料发展比较快,它的主要原料是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在这里,二氧化硅是不可缺少的填充材料,性能优良的沉淀二氧化硅一样具有良好的效果。

10)其它专用型二氧化硅

①橡胶工业上使用的导电二氧化硅。

②高纯二氧化硅。

5、朝细化和朝微细化粉体的研究、开发和工业化极为活跃,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微粉按粒径大小分为普通微粉100~0.1μm和超微粉0.1~0.001μm,但在实际上并没有这么严格的区分,日本学者认为粒径在0.5μm以下的粒子为超微粉。在我国,有的学者认为粒径在1μm以下属超微粉范围。但是,不同的产品划分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例如,充当白色颜料的二氧化胎,虽有0.3μm以下的品种,光学上的功能也很好,但不属于超微粉产品,而市售的粒径在0.015~0.06μm的才属此范畴。因此,具有特定形态和颗粒尺寸,虽属同一物质,却以缩小粒径而能显示过去所设有的化学特性,有利于提高某些新材料的性能和扩大其应用范围者,则属于超微细产品。

在合成二氧化硅产品中,气相二氧化硅粒径在0.015~0.05μm之间,是典型的超微细产品,它的优异性能是一般的沉淀二氧化硅所不及;沉淀二氧化硅若用机械粉碎法加工成“亚微粉”是困难的,欲变成“超微粉”尤为困难。因此,必须用新的物理化学方法,新的科学技术,才能达此目的。由于其功能和附加价值的提高,应用领域的扩大,这就显示了诱人的前景。

6、二氧化硅粉体的表面改性

通过改性的途径,有目的地改变沉淀二氧化硅的分散性和表面物理化学性能,这是控制和提高二氧化硅质量的新方法。

表面处理法,是在二氧化硅表面上,用化学沉积或物理化学吸附的方法,形成一层或多层的无机物膜、低分子量有机物膜、或无机有机复合膜。通过表面处理可调整二氧化硅表面的酸碱平衡和表面疏水性,降低其颗粒间的附聚力,改进它在油漆中的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在某些情况下,对涂料的流变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还会提高涂膜的性能。

表面处理方式有整体掺合,即在配料体系中加入表面处理剂和进行预处理,即加工过程中的处理。按处理剂的种类,可分为无机处理、有机处理、有机—无机复合处理;按处理工艺,又可分为湿法处理和干法处理两种。

湿法处理流程长,能耗大,成本高,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但处理后产物的纯度、粒径和力度分布都较理想,产品均一。应用较多的是有机干法处理,而且多是预处理,主要处理方法是在超微细气流粉碎时,向被粉碎的二氧化硅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处理剂,利用气流粉碎时的高度湍动性或高温,达到表面处理的目的。也可用捏合机或高速搅拌机进行处理,但效果较差。表面处理剂可用水或溶剂稀释到一定的浓度。

主要处理剂由各种硅烷衍生物、硬脂酸盐类、钛酸脂偶联剂、高铝酸盐类偶联剂、石蜡、铝系偶联剂、有机硅等。在美国硬脂酸盐类占用量达50%,硅烷衍生物占35%。

选择表面改性剂一般要注意如下几个原则:

1)有表面起作用的官能团,与基本结构相近;

2)表面张力相匹配;

3)内聚能相近,有相容的扩散层;

4)界面上的粘度相近。

欲获高质量的改性产品,一定要选择好合适的偶联剂,采用多层次的表面物理化学改性。

沉淀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的研究,在我国已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发展到工矿企业,如广州市人民化工厂近年来用甲基氯硅烷对沉淀二氧化硅进行表面处理,已成功地开发了二个疏水二氧化硅品种,即用作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的疏水二氧化硅和硅橡胶补强填充用疏水

二氧化硅,取得了可喜成效。

7、消化吸收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近年来,我国沉淀二氧化硅的生产出现了一些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必须尽快的消化、吸收、推广。

在反应技术上,要用连续化反应设备代替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间歇式反应设备。同时,要改小反应釜为大反应釜,设计建造几十立方米的反应釜,使工艺条件易控制,质量稳定。在此过程中应当尽量采用微电脑控制的新技术。

在过滤、洗涤方面,除耗水量的池式漂洗设备,采用板框压滤机外,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先进的快开式叶片压滤剂和消化吸收507M2的先进的板框压滤机。

在干燥方面,使用热效率低的厢式干燥,是造成能耗高的主要原因。应采用气流干燥或喷雾干燥技术,并尽可能采用造粒技术,目前,在国内已经能承担这些设备的设计和制造。

8、大力开展应用研究,扩大应用领域

我国沉淀二氧化硅的生产虽然初具规模,但应用研究步伐有待加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67%以上的沉淀二氧化硅是用于橡胶工业,因此,对自己的产品适用于何种橡胶,配方如何改进,均属于应用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橡胶轮胎、电线电缆、塑料、涂料、造纸、农药、合成树脂、医药、牙膏、化妆品、粘合剂、绝缘材料、耐高温材料等,都需要各种规格的二氧化硅,可见,二氧化硅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

主要参考文献

1、于欣伟等《硅酸盐通报》1996年

2、郑书文等《辽宁化工》1999年

3、高广英赵红坤等《无机盐工业》1998年

4、《白炭黑应用技术》(与日本Silica公司座谈资料)

5、《无机硅化合物》NO1(1989)

6、李尊朝等中文版Visual foxPro 5.0《编程指南》西安西安交

通大学出版社

7、M aplnfo Professional 《用户指南》Maplnfo公司TROY.NewYork

8、《中国纯碱工业协会·制碱工业》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

9、周连江等《无机盐工业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10、卢芳仪等《化肥工业》1994(4)

11、刘正宝等《江苏化工》1995(2)

最新液压传动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液压传动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摘要:对液压传动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描述;将其发展现状、工业应用情况作了一个简要的总结归纳;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对其发展趋势在液压现场总线技术、自动化控制软件技术、纯水液压传动、电液集成块等四方面做了合理的展望。关键词:液压传动;工业应用;发展趋势 1 液压传动的定义及其地位 液压传动是以流体(液压油液)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和控制的一种传动形式。它们通过各种元件组成不同功能的基本回路,再由若干基本回路有机地组合成具有一定控制功能的传动系统[1]。液压传动,是机械设备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液压传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 2 液压传动的发展简史 液压传动是根据17 世纪帕斯卡提出的液体静压力传动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1795 年英国约瑟夫?布拉曼(Joseph Braman,1749-1814),在伦敦用水作为工作介质,以水压机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工业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1905 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又进一步得到改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后液压传动广泛应用,特别是1920 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1925 液压元件大约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20 年间,才开始进入正规的工业生产阶段[2]。年维克斯(F.Vikers)发明了压力平衡式叶片泵,为近代液压元件工业或液压传动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础。20 世纪初康斯坦丁?尼斯克(G?Constantimsco)对能量波动传递所进行的理论及实际研究;1910 年对液力传动(液力联轴节、液力变矩器等)方面的贡献,使这两方面领域得到了发展[3]。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期间,在美国机床中有30%应用了液压传动。应该指出,日本液压传动的发展较欧美等国家晚了近20 多年。在1955 年前后, 日本迅速发展液压传动,1956 年成立了“液压工业会”。近20~30 年间,日本液压传动发展之快,居世界领先地位。液压技术主要是由武器装备对高质量控制装置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控制理论的出现和控制系统的发展,液压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日臻完善,电液控制系统具有高响应、高精度、高功率-质量比和大功率的特点,从而广泛运用于武器和各工业部门及技术领域[4]。 3 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3.1 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相比,液压传动具有以下优点 1.液压传动的各种元件,可以根据需要方便、灵活地来布置。 2.重量轻、体积小、运动惯性小、反应速度快。 3.操纵控制方便,可实现大范围的无级调速(调速范围达2000:1)。 4.可自动实现过载保护。

论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论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1、引言 自奥地利经济学家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oseph.A.Scohumpeter)在其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基本概念和思想以来,世界各国的一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新与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证分析,对传统经济理论中忽视技术进步和创新的研究思路与观念进行了批评,创立了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理论以及创新经济学(Innovation Economic)理论体系,使技术进步和创新因素开始从外生变量过渡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进入21世纪,科技发展和知识创新在人类经济生活、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也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中、加合作开展的“中外技术创新理论发展与应用比较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的成果,回顾了国内外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走过的历程,对目前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取得的进展和若干重要领域的发展动向进行了述评,并就未来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对促进国内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及其应用的深入发展有所帮助。 2、国外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进展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创新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许多学者沿着熊彼特的创新思想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完善,并逐步形成了以技术变革与技术推广为对象的技术创新经济学和以制度变革与制度形成为对象的制度创新经济学两大分支。 西方国家的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与发展,是从对占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无视技术创新与变革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弊端进行批评开始的。熊彼特于1912年提出“创新理论”以后,又于1939年和1942年分别出版了《经济周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部专著,对创新理论加以补充完善,逐渐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创新经济学理论体系。但是,由于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熊彼特的学说具有社会主义倾向,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创新经济学理论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冷遇,未能引起理论界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以后,以微电

工业硅工艺流程资料讲解

.1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生产厂房8000平方米,供水系统、环保系统等配套设施用房10000平方米,厂区道路及停车场等4800平方米,厂区绿化3400平方米。购置和制作生产所需的冶炼炉、精炼炉、除尘系统等生产设备326台(套),监测、化验及其他设备9台套。 1.2.2产品规模 年产高纯工业硅5万吨,其中:1101级高纯工业硅4万吨,3N级高纯工业硅6000吨, 4N 级高纯工业硅4000吨。 1.2.3生产方案 1、产品方案 目前,国内外工业硅市场1101级以下(不包括1101级)产品基本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且短时期内不会有很大变化。结合全油焦生产工艺产品产出比例,本项目产品方案为:年产高纯工业硅5万吨,其中:1101级高纯工业硅4万吨,3N级高纯工业硅6000吨, 4N级高纯工业硅4000吨。 2、技术方案 1)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冶金级工业硅由于生产技术简单,全世界生产企业众多,产量较大,供需基本保持平衡,且耗能高、附加值低,属国家限制类行业。目前国外有工业硅生产厂家30多家,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和挪威三国,占世界生产能力的65%,最大生产厂家主要有挪威的埃肯、巴西的莱阿沙、美国的全球冶金,电炉变压器容量大多在10000KVA—60000KVA,通用炉型为3000 0KVA,小于10000KVA的电炉基本停用。其发展趋势是矿热炉大容量化,由敞开式的固定炉体向旋转、封闭炉体发展,自焙电极的应用、炉气净化处理、新型还原剂的开发与应用、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生产过程中的计算机管理和控制。其特点是电炉容量大、劳动生产率高、单位产品投资少、有利于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和控制环境污染。我国工业硅生产起步于上世纪的50年代,目前仍在生产的厂家约有300多家,电炉400多台,产能约为90—120万吨/年,产量约为70—90万吨。且大部分分布在福建和云、贵、川等小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其突出特点是电炉容量小、台数多,厂家多而分散,操作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化学级工业硅产量低(不到产量的1/8),且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偏高(行业内称为“三高”)。从电炉变压器容量看,我国以3200Kva至6300kVA的电炉为主要炉型,2006年国内已建成的10000kVA工业硅电炉仅有

贸易保护理论发展综述

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发展综述 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五个基本阶段:重商主义阶段、幼稚工业保护阶段、凯恩斯主义阶段、战略性政策阶段和新保护主义阶段。重商主义者托马斯·孟从贵金属或财富积累的角度,汉密尔顿、李斯特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梅纳德·凯恩斯从宏观经济稳定的角度,都对一国保护贸易作出了比较详尽的阐述,新贸易保护理论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从公平贸易的角度对一国保护贸易进行了解释。 一、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它是历史上第一种比较有系统的经济思想。这种思想的要点是,相信货币的重要,把贵金属看作财富的标志,因为金银(特别是黄金)可以交换各物,为人所普遍接受与重视。重商主义者认为,一个国家拥有金银越多,这个国家便越富,因而千方百计要求获致金银,所以重商主义亦称“重金主义”。重商主义者认为,一个国家本土或殖民地如果没有金银矿可开采,就得循其他途径获致金银,这主要是靠对外贸易,因为国内贸易无法使国外金银流入,只有从事对外贸易,争取贸易的有利差额,国外金银才能源源而来。而要维持贸易出超,就得奖励输出限制输入,前者采发给出口补助金的办法,后者采提高关税的办法(夏炎德1991,p198)。重商主义的发展有两个历史阶段,一是早期的“货币差额论”;二是晚期的“贸易差额论”。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的重商主义,它们都强调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一国可以从对外贸易差额中获得货币财富,而且对于国内的保护政策也一直没有改变。 二、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我们常论及的传统贸易保护的理论和政策主要指幼稚工业保护论,它的思想至今还被很多国家所沿用。幼稚工业保护理论是由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出的,后来由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汉密尔顿明确提出了征收保护关税的重要性,目的是保护本国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产业。在汉密尔顿看来,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使特定的生产部门发展起来,还会产生连带效应,使相关部门也得到发展,从而给一个国家带来生产力,或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保护不仅是有产业选择的,

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

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 Xxxx (xx大学 xx学院江苏xx xxxxx) 摘要:对先进制造技术的起源、内涵进行了介绍。概述了先进制造技术(AMT)的体系结构和分类。提出先进制造技术向集成化、柔性化、网络化、信息化、虚拟化、智能化、绿色化、制造全球化等方向的发展趋势。[1] 关键词: 先进制造技术;AMT;关键技术;发展;体系结构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Abstract: Introduces the origin, connotation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Briefly introduced the structure system, the classification,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Advanced.The paper predicts the tendency of AMT, which is developing towar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ed, flexible, latticing, informational, virtual, intelligent, green and global manufacturing. Key word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MT; ke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ystem structure 0 引言 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是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管理等各项先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为提高竞争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形成的一个高新技术群,经过发展,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结构。先进制造技术是当今生产力的主要构成因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它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科学技术的各个学科提供装备、工具和检测仪器的重要任务,成为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一些尖端科技,如航空、航天、微电子、光电子、激光、分子生物学和核能等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如果没有先进制造技术作为基础,是不可能实现的。自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上提出先进制造技术(AMT)的概念以来,以CAD/CAM技术、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柔性制造系统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虚拟制造、绿色制造、敏捷制造等为代表的一系列AMT在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逐步实现了柔性化、自动化、敏捷化与虚拟化。进入21世纪后,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及新材料技术,被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使制造技术发生质的飞跃,制造生产模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2]

(发展战略)液压技术国内外发展方向最全版

(发展战略)液压技术国内 外发展方向

液压技术国内外发展趋势 液压技术发展趋势 液压技术是实现现代化传动和控制的关键技术之壹,世界各国对液压工业的发展都给予很大重视。世界液压元件的总销售额为350亿美元。据统计,世界各主要国家液压工业销售额占机械工业产值的2%~3.5%,而我国只占1%左右,这充分说明我国液压技术使用率较低,努力扩大其应用领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液压气动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如:液压技术具有功率重量比大,体积小,频响高,压力、流量可控性好,可柔性传送动力,易实现直线运动等优点;气动传动具有节能、无污染、低成本、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等优点,且易和微电子、电气技术相结合,形成自动控制系统。因此,液压气动技术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可是近年来,液压气动技术面临和机械传动和电气传动的竞争,如:数控机床、中小型塑机已采用电控伺服系统取代或部分取代液压传动。其主要原因是液压技术存在渗漏、维护性差等缺点。为此,必须努力发挥液压气动技术的优点,克服缺点,注意和电子技术相结合,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同时降低能耗,提高效率,适应环保需求,提高可靠性,这些都是液压气动技术继续努力的永恒目标,也是液压气动产品参和市场竞争是否取 胜的关键。 液压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由于液压技术广泛应用了高科技成果,如:自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可靠性及新工艺新材料等,使传统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也使产品的质量、水平有壹定的提高。尽管如此,走向21世纪的液压技术不可能有惊人的技术突破,应当主要靠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扩展,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以满足未来的要求。其主要 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减少损耗,充分利用能量 液压技术在将机械能转换成压力能及反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能量损耗。为减少能量的损失,必须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减少元件和系统的内部压力损失,以减少功率损失;减少或消除系统的节流损失,尽量减少非安全需要的溢流量;采用静压技术和新型密封材料,减少摩擦损失;改善液压系统性能,采用负荷传感系统、二 次调节系统和采用蓄能器回路。 泄漏控制 泄漏控制包括:防止液体泄漏到外部造成环境污染和外部环境对系统的侵害俩个方面。今后,将发展无泄漏元件和系统,如发展集成化和复合化的元件和系统,实现无管连接,研制新型密封和无泄漏管接头,电机油泵组合装置等。无泄漏将是世界液压界今后努力的重要方向之壹。 污染控制 过去,液压界主要致力于控制固体颗粒的污染,而对水、空气等的污染控制往往不够重视。今后应重视解决:严格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发展封闭式系统,防止外部污染物侵入系统;应改进元件和系统设计,使之具有更大的耐污染能力。同时开发耐污染能力强的高效滤材和过滤器。研究对污染的在线测量;开发油水分离净化装置和排湿元件,以及开发能清除油中的气体、水分、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的过滤元江及检测装置。 主动维护 开展液压系统的故障预测,实现主动维护技术。必须使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现代化,加强专家系统的开发研究,建立完整的、具有学习功能的专家知识库,且利用计算机和知识库中的知识,推算出引起故障的原因,提出维修方案和预防措施。要进壹步开发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通用工具软件,开发液压系统自补偿系统,包括自调整、自校正,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补偿,这是液压行业努力的方向。 机电壹体化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目录 摘要 (1) 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1) (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 (二)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2) 二、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4) (一)技术创新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4) (二)技术创新在海尔的成功运用及管理 (5) 三、海尔集团成功经验的启示 (7) (一)提高企业创新管理水平与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保障 7 (二)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企业家型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思路与方向7(三)进一步转变观念,实现思维和观念创新 (7) (四)构建与创新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7(五)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促进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的建立 (7) (六)利用外部资源,加快发展步伐 (8)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启示 —基于技术创新理论视角 学生: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以及技术创新理论的

提出与发展,在强调了企业需不断创新的必要性基础上,着重从技术创新角度分析了海尔集团成功的宝贵经验,总结了海尔集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能够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其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分析,得出启示性建议与措施,以探索出适合我国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海尔集团 Abstract The passage brifly introduce the necessity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pose the innovation theory and development firstly. Base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emphasis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 emphasises on the precious experience of the successd of Haier Group from the new view. And it summaeizes why Haier Group could develop continuly and steadily during the fierceful goldlization period. Through the anylysis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ory, it gets revelational suggestion and arrangement to search the new way of their own that fit to our country's companies.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ness 、Haier Group 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21世纪是创新制胜的世纪,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确信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而如今,“创新”也已成为全球范

工业硅生产常识问答

1、硅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有哪些 答:硅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如下: 原子量:28.086 比重:2.34g/cm3 沸点:3427 C 熔点:1413 C 比热:(25 C时)4.89卡/克分子度 比电阻:(25 C时)214000欧姆厘米 纯净结晶硅是一种深灰色、不透明、有金属光泽的晶体物质。它即不是金属,又不是 非金属,介于两者之间的物质。它质硬而脆,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硅在常温下很不活 泼,但在高温下很容易和氧、硫、氮、卤素金属化合成相应的硅化物。 硅与氧的化学亲合力很大,硅与氧作用产生大量的热,并形成SiO2: Si+ O2= SiO2 △ H298=-21O.2千克/克分子 二氧化硅在自然界中有两种存在形式:结晶态和无定形态。结晶态二氧化硅主要以简 单氧化物及复杂氧化物(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冶炼硅所用硅石,就是以简单氧化 物形式广泛存在的结晶态二氧化硅。结晶态二氧化硅根据其晶型不同,在自然界存在三种不同的形态:石英、鳞石英、方石英。这几种形态的二氧化硅又各有高温型和低温型两种变体。 因而结晶态二氧化硅实际上有六种不同的晶体,各种不同的晶型存在范围、转化情况,随压 力温度的变化二氧化硅的晶型转化不同,不仅晶型发生变化,而且晶体体积也随着自发生变 化。特别是从石英转化成鳞石英时,体积发生明显的膨胀,这就是硅石在冶炼过程中发生爆 裂的主要原因。 结晶的二氧化硅是一种硬、较脆,难熔的固体。二氧化硅的熔点为1713C 、沸点为2590C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是一种很稳定的氧化物。除氢氟酸外、二氧化硅不溶于任何 一种酸。在低温下比电阻很高(1.0 to3Q?Cm但温度升高时,二氧化硅的比电阻急剧下降,

先进制造技术综述

先进制造技术综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先进制造技术产生的背景 摘要 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先进的制造技术越来越成为在科技竞争中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为了适应现代生产环境及市场的动态变化,在传统制造技术基础上通过不断吸收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技术群。本文主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先进制造技术产生的背景。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背景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 1 制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制造技术 制造技术是制造业所使用的一切生产技术的总称,是将原材料和其它生产要素经济合理地转化为可直接使用的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成品、半成品和技术服务的技术群[1][2]。制造技术的发展是由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制造技术的发展时期 ⑴工场式生产时期 18世纪后半叶,蒸汽机和工具机的发明,揭开了近代工业的历史,促成了制造企业的雏形——工场式生产的出现,标志着制造业以完成从手工作坊式向以机械加工和分工原则为中心的工厂式的艰难转变。 ⑵工业化规模生产时期 19世纪电气化技术的发展,开辟了电气化新时代,制造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出现了大批量生产的局面。 ⑶刚性自动化发展时期 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泰勒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福特公司的流水生产线,引起了制造业的革命,降低了生产成本。然而,这也仅仅适用于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的自动化。 ⑷柔性自动化发展时期 二次大战之后,计算机、微电子、信息和自动化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推动了生产模式由中大批量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柔性生产自动化转变。期间形成了一批新型的柔性制造的技术,如数控技术(CNC)、FMC、FMS等。同时,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模式开始应用到生产中,如JIT 、TQM 等。 ⑸综合自动化发展时期

液压传动论文

液压传动论文 液压传动,是根据17 世纪帕斯卡提出的液体静压力传动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工农业生产中广为应用的一门技术。如今,流体传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伦敦用水作为工作介质, 以水压机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工业上, 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1905 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 又进一步得到改善。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 1918) 后液压传动广泛应用, 特别是1920 年以后, 发展更为迅速。液压元件大约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20 年间, 才开始进入正规的工业生产阶段。1925 年维克斯(F.Vikers) 发明了压力平衡式叶片泵, 为近代液压元件工业或液压传动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础。20 世纪初康斯坦丁·尼斯克(G · Constantimsco) 对能量波动传递所进行的理论及实际研究;1910 年对液力传动( 液力联轴节、液力变矩器等) 方面的贡献,使这两方面领域得到了发展。 液压传动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机械、压力机械、机床等;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置、轧辊调整装置等;土木水利工程用的防洪闸门及堤坝装置、河床升降装置、桥梁操纵机构等;发电厂涡轮机调速装置、核发电厂等国;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机械(绞车)、船头门、舱壁阀、船尾推进器等;特殊技术用的巨型天线控制装置、测量浮标、升降旋转舞台等;军事工业用的火炮操纵装置、船舶减摇装置、飞行器仿真、飞机起落架的收放装置和方向舵控制装置等。 目前, 它们分别在实现高压、高速、大功率、高效率、低噪声、长寿命、高度集成化、小型化与轻量化、一体化和执行件柔性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 由于与微电子技术密切配合, 能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传递尽可能大的功率并加以准确的控制, 从而更使得它们在各行各业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应该特别提及的是, 近年来, 世界科学技术不断迅速发展, 各部门对液压传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液压传动与电子技术配合在一起, 广泛应用于智能机器人、海洋开发、宇宙航行、地震予测及各种电液伺服系统, 使液压传动的应用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目前,液压传动发展的动向, 概括有以下几点: 1. 节约能源, 发展低能耗元件, 提高元件效率; 2. 发展新型液压介质和相应元件, 如发展高水基液压介质和元件, 新型石油基液压介质; 3. 注意环境保护, 降低液压元件噪声; 4. 重视液压油的污染控制; 5. 进一步发展电气-液压控制,提高控制性能和操作性能; 6. 重视发展密封技术,防止漏油; 7. 其它方面,如元件微型化、复合化和系统集成化的趋势仍在继续发展,对液压系统元件的可靠性设计、逻辑设计,与电子技术高度结合,对故障的早期诊断、预测以及防止失效的早期警报等都越来越准确. 一、液压传动的主要优点 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相比,液压传动具有以下优点: (1)液压传动的各种元件、可根据需要方便、灵活地来布置; (2)重量轻、体积小、运动惯性小、反应速度快; (3)操纵控制方便,可实现大范围的无级调速(调速范围达2000:1); (4)可自动实现过载保护; (5)一般采用矿物油为工作介质,相对运动面可自行润滑,使用寿命长; (6)很容易实现直线运动;

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趋势综述

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趋势综述 【摘要】技术创新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商业化应用。本文根据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趋势,将其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单个企业创新行为、创新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创新企业与国家关系的研究阶段,并将各阶段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技术创新理论;演变趋势;综述 1.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Schumpeter,1912)的《经济发展理论》的出版,首次提出了“创新”这一概念,他认为:“所谓创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a new combination)引入生产体系。”其内涵包括:(1)引入新产品;(2)引入新工艺;(3)开辟新市场;(4)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工业的新组织。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既包括了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又包括了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其创新理论开辟了技术创新理论的先河。下表列举了以往研究者对“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见表1)。 表1 以往研究者的“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列举 2.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 20世纪熊彼特最早提出了技术创新理论,从此,拉开了技术创新研究的序幕。根据相关研究文献,从时间上可把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 2.1第一代技术创新理论 第一代技术创新理论研究阶段为单个企业创新行为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技术创新研究迅速发展,逐步突破新古典经济学的限制与束缚,形成对技术创新起源、效应和内部结构与过程等方面的专门研究。但研究主要停留在对单个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上,如熊彼特于1934-1944强调企业家的作用(见图1)。此后,技术创新理论形成了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为研究对象、组织变革和组织形式为研究对象的两个分支。该时期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 图1 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模型 (Mark Dodgson,Roy Rothwell,2000) 2.2第二代技术创新理论 第二代技术创新理论研究阶段为创新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研究阶段。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该阶段研究强调创新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工业硅冶炼操作工艺

工业硅冶炼操作工艺 西安宏信矿热炉有限公司

一、工业硅生产工艺流程图

二、工业硅生产安全管理制度 工业硅生产是铁合金生产中最为精细的一种产业,要求每个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掌握生产个环节的重点和工艺要素,作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将生产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生产出高品级的工业硅。 1、冶炼工技术操作职责 ?保证高温冶炼,尽量减少热损失,使SiC的形成和破坏保持相对平衡。 ?炉料混合均匀后加入炉内。 ?正常冶炼的操作程序是沉料—攒热料—加新料—焖扎盖。 ?要垂直于电极加料,不要切线加料。料落点距电极100mm左右,不允许抛散炉料。 ?炉料形状和分布要合理,集中加料后,使料面呈馒头形状,料面要高于炉口200—300mm。 ?每班接时要捣炉,捣出的黏料捣碎后推到炉心。 ?沉料、捣炉时动作要块,不要碰撞电极、铜瓦和水套。 ?根据炉料融化情况加料,尽量做到加料量、用料量和出硅量相适应。 ?保持合理的料层结构,捣松的炉料就地下沉,不要大翻炉膛。 ?使用铁质工具沉料、捣炉时,动作要块,避免融化铁铲和捣炉棒。 ⑴木块等碳质还原剂在加料平台上可单独堆放,沉料结束或处理炉况时先加木块于电极根部凹坑处,然后加混合料盖住。 ⑵ 仔细观察仪表,协调其他人员用计算机控制电极的压放,使三根电极平衡运行。 ⑶ 随时了解电炉电流、电压的变化情况,给予适当的调整。

2、出炉工技术操作职责 ①正常情况下,每班出3—4炉,尽量大流量、快出硅。 ②出炉前先将炉眼、流槽清理干净,准备好出炉工具和材料。 ③用烧穿器前,要先将钢钎清除炉嘴外的结渣硅,使炉眼保持φ150mm左右的喇叭口形状,然后用烧穿器烧开炉眼。能用钢钎捅开时不用烧穿器。 ④当流量小时,要用木棒捅炉眼、拉渣,用烧穿器协助出硅。 ⑤堵炉眼前炉眼四周和内部渣滓扒净,用烧穿器修理炉眼至通畅光滑,然后堵眼,深度超过或达到炉墙厚度。 ⑥堵眼时如果炉气压力过大无法堵塞,要停电堵眼。 ⑦出炉口和硅包附近要保持干燥,禁止积水,防止跑眼爆炸。 ⑧精练产品要按方案进行,不可随意改变供气量、精练时间、造渣剂的比例等。精练时注意安全,防止硅液飞溅、过大氧气回火等事故发生。 ⑨浇注前要修补好锭模,放好挡渣棒,锭模底部可适当放适量合格硅粒,或涂脱模剂,保护锭模。 ⑩浇注时,硅包倾倒至硅液快要流出时,稍停片刻,使硅渣稳定,再使硅液从包嘴慢慢流入缓冲槽。 ⑴工业硅锭冷却到乌红时,用专用吊具从锭模中吊出,转移到冷却间。严禁用水急冷。 3、电工技术操作职责 ①持证上岗,遵守供用电制度,要求与变电站和生产指挥紧密配合。 ②电工作到四会:会原理、会检修、会接线、会操作

先进制造技术结课论文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论文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 学号: 2014年4月20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基本设施与特点 摘要:自动化立体仓库又称自动化高架仓库和自动存储系统。它是一种基于高层货架、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管理、采用自动化存储输送设备自动进行存取作业的仓储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是实现高效率物流和大容量的关键系统,在自动化生产和商品流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最早在美国诞生。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自动化立体仓库,并在60年代即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控制和管理。日本在1967年制造出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并在此后的20年间使这一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进入20世纪80年代,自动化立体仓库在世界各国发展迅速,使用的范围涉及几乎所有行业。 关键字:自动化;立体仓储;发展;高效率; 正文: 一、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概述 (一)、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发展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的发展,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工厂自动化对自动化仓库提出更高的要求,搬运存储技术要具有更可靠更实时的信息,工厂和仓库中的物流必须伴随着并行的信息流。无线数据通信、条形码技术和数据采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 在自动化立体仓库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动化、集约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几个发展过程。自动化时期主要在20世纪60到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立体仓库得到了迅猛发展。在1967到1977年 10年中,日本建设超过了8000套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集约化发展是伴随大规模生产需求而发展的。其 规模曾经发展到超过100个巷道,货位数超过20万个。但事实表明,大型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已不再是发展方向。美国Hallmark公司安装的多达120个巷道的系统已经达到巅峰。为了适应工厂发展的新趋势,出现了规模更小,反应速度更快,用途更广的自动化仓库系统。它结合先进的控制技术,应用到分段输送和按预定线路输送方面保持了高度的柔性和高生产率,满足了工业库存搬运的需要。儿大规模的立体仓库系统一般应用于大型配送中性。集成化的标志是随着信息系

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今制造技术面临的问题,论述了先进制造的前沿科学,并展望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问题;先进制造技术;前沿科学;应用前景 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其生产总值一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20%~55%。在一个国家的企业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60%左右。专家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其竞争能力最终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这种竞争日趋激烈,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 1 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制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为满足制造系统敏捷性、快速响应和快速重组的能力,必须借鉴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探索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制造模式和制造系统有效的运行机制。制造系统优化的组织结构和良好的运行状况是制造系统建模、仿真和优化的主要目标。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不仅对制造企业的敏捷性和对需求的响应能力及可重组能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制造企业底层生产设备的柔性和可动态重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制造观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制造系统,以满足制造系统新的要求。(2)为支持快速敏捷制造,几何知识的共享已成为制约现代制造技术中产品开发和制造的关键问题。例如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集成、坐标测量(CMM)和机器人学等方面,在三维现实空间(3-Real Space)中,都存在大量的几何算法设计和分析等问题,特别是其中的几何表示、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问题;在测量和机器人路径规划及零件的寻位(如Localization)等方面,存在C-空间 (配置空间Configuration Space)的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问题;在物体操作(夹持、抓取和装配等)描述和机器人多指抓取规划、装配运动规划和操作规划方面则需要在旋量空间(Screw Space)进行几何推理。制造过程中物理和力学现象的几何化研究形成了制造科学

(完整版)液压传动系统的概论.

液压传动技术的历史进展与趋势 从公元前200多年前到17世纪初,包括希腊人发明的螺旋提水工具和中国出现的水轮等,可以说是液压技术最古老的应用。 自17世纪至19世纪,欧洲人对液体力学、液体传动、机构学及控制理论与机械制造做出了主要贡献,其中包括:1648年法国的B.帕斯卡(B.Pascal)提出的液体中压力传递的基本定律;1681年D.帕潘(D.Papain)发明的带安全阀的压力釜;1850年英国工程师威廉姆.乔治.阿姆斯特朗(William George Armstrong)关于液压蓄能器的发明;19世纪中叶英国工程师佛莱明?詹金(F.Jinken)所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蒸气喷射器差压补偿流量控制阀;1795年英国人约瑟夫?布瑞玛(Joseph Bramah)登记的第一台液压机的英国专利;这些贡献与成就为20世纪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科学与工艺基础。 19世纪工业上所使用的液压传动装置是以水作为工作介质,因其密封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以及电气传动技术的发展和竞争,曾一度导致液压技术停滞不前,卷板机。此种情况直至1905年美国人詹涅(Janney)首先将矿物油代替水作液压介质后才开始改观,折弯机。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车辆、航空、舰船等功率传动的推动,相继出现了斜轴式及弯轴式轴向柱塞泵、径向和轴向液压马达;1936年Harry Vickers发明了先导控制压力阀为标志的管式系列液压控制元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出现了以电液伺服系统为代表的响应快、精度高的液压元件和控制系统,从而使液压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20世纪50年代,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生产过程自动化的不断增长,使玻璃冷却器技术很快转入民用工业,在机械制造、起重运输机械及各类施工机械、船舶、航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发展和应用。同期,德国阿亨工业大学(TH Aachen)在仿形刀架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精编版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目录 摘要 (1) 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1) (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 (二)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2) 二、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4) (一)技术创新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4) (二)技术创新在海尔的成功运用及管理 (5) 三、海尔集团成功经验的启示 (7) (一)提高企业创新管理水平与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保障 (7) (二)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企业家型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思路与方向 (7) (三)进一步转变观念,实现思维和观念创新 (7) (四)构建与创新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7) (五)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促进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的建立 (7) (六)利用外部资源,加快发展步伐 (8)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启示 —基于技术创新理论视角 学生: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以及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在强调了企业需不断创新的必要性基础上,着重从技术创新角度分析了海尔集团成功的宝贵经验,总结了海尔集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能够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其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分析,得出启示性建议与措施,以探索出适合我国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海尔集团 Abstract The passage brifly introduce the necessity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pose the innovation theory and development firstly. Base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emphasis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 emphasises on the precious experience of the successd of Haier Group from the new view. And it summaeizes why Haier Group could develop continuly and steadily during the fierceful goldlization period. Through the anylysis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拟剧论理论发展综述

拟剧论就是借助戏剧的类比而对日常生活进行的研究,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他把社会比做舞台,把社会成员比做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运用戏剧语言对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进行的社会学分析,充分肯定了社会体系这一剧作者及其剧本期望对表演者的决定性作用,也即承认社会结构对个人行动的制约性。提出“戴假面具的人”、“故意演戏”等概念,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真实一面。对社会互动进行研究时,拟剧论的研究方式显然是一种“别样”的选择。 一、拟剧理论产生发展 (一)历史演变 早在17世纪,大文豪莎士比亚就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分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就描述了出来,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中有句经典的话:“整个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男女不过是这舞台上的演员,他们各有自己的活动场所,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要扮演很多角色。” 到20世纪的许多社会学家将关注放到研究人们社会互动中去,而其中戈夫曼更是将喜剧的理论创新的运用到符号互动论之中,系统的提出拟剧理论。 拟剧论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戈夫曼把社会比作舞台,把社会成员比作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代表作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二)思想背景 拟剧论的思想背景来源于亚当.斯密、休谟、弗格森、詹姆斯关于人的思想;鲍德温、杜威的社会思想;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托马斯、米德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思想。 1、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这一短语,是用来说明人(被设想为在本能上是自私的动物)的令人难以理解的能力,即能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因此,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主要是追逐利润的资本家﹞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从未而建立一个有必要确立行为准则的社会而有规律的活动。 2、休谟主张人类(以及其他动物)都有一种信赖因果关系的本能,这种本能则是来自我们神经系统中所养成的习惯,长期下来我们便无法移除这种习惯,但我们并没有任何论点、也不能以演绎或归纳来证明这种习惯是正确的,就好像我们对于世界以外的地方一无所知一样。休谟主张所有人类的思考活动都可以分为两种:追求“观念的连结”(Relation of Ideas)与“实际的真相”(Matters of Fact)。前者牵涉到的是抽象的逻辑概念与数学,并且以直觉和逻辑演绎为主;后者则是以研究现实世界的情况为主。而为了避免被任何我们所不知道

先进制造技术综述

先 进 制 造 技 术 综 述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 动化

《先进制造技术》试题 在课程学习和检索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一份先进制造技术综述论文,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绿色制造的关键技术。 2.超高速切削和超高速磨削技术,包括:超高速切削和超高速磨削的机理、关键技术和应用范围。 3.超周密加工技术,包括:超周密车削、超周密砂轮磨削、超周密砂带磨削、电泳磨削的加工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范围。 4.特种加工,包括: (1)电火花成形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火花磨削加工、电火花表面强化等加工技术的加工原理与特点、应用范围。 (2)激光加工、电子束加工、离子束加工、水喷射加工等加工技术的加工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范围。 5. 先进生产治理的技术,包括:敏捷制造、精益生产、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的定义、内涵、特点和关键技术等。 6.你自己对先进制造技术进展与创新历程的理解和观点。 答题要求: 1.论文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语、参考文献等部分。

2.论文正文字数许多于3000字,参考文献许多于30篇。 3.综述时应尽可能提供加工实例及其示图。 4.要按参考或引用的顺序列出文献资料的出处,并在引用处标注。 5.本试题页符在答卷上一并交回,提交试卷时,同时提交电子文档。 6.参照《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排版格式。试卷用A4纸,一级标题用黑体四号字,二级标题用仿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为1.5倍。 7.卷面不得雷同,否则不记成绩。

先进制造技术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列举典型的先进制造工艺和先进 的治理系统来介绍先进制造技术的进展现状及特点,其 中包括典型的先进制造工艺有:绿色制造技术、超高速 加工技术、超周密加工技术以及特种加工技术;典型的 先进治理系统有:敏捷制造、精益制造以及智能制造等 先进制造技术。文中分析了以上各种先进技术的加工原 理、技术特点、关键技术以及该技术的应用范围。最后, 阐述了本人对先进制造技术进展与创新历程的理解和 观点。 关键词:先进制造;绿色制造;超高速加工;超周密加 工;先进生产治理系统 0 引言 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是制造业不断汲取机械、电子、信息(计算机与通信、操纵理论、人工智能等)、能源及现代系统治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治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和灵活生产,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