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天津市高考地理考试说明

2015天津市高考地理考试说明

2015文科综合

地理

I.学科命题指导思想

地理学科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突出学科特色,体现试题内容的区域性、综合性,重点考查地理概念、规律、原理等主干知识;不断更新评价理念,与时俱进,继承发展,使试题“稳中有新”,“稳中有变”;积极引导教学,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II.能力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它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它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Ⅲ.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部分选修课程,以及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内容,确定高考地理科考试内容。考试内容涉及《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图版地理教科书必修1《自然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以

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7年级上、下册,8年级上、下册。

必修模块

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基本途径。

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选修模块

旅游地理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内涵。

旅游资源的两种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评价某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影响。

对某旅游景区的交通、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

结合旅游资源信息,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及旅游事故的防范措施。

4.旅游业与区域发展

旅游业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

旅游活动和景区建设对自然环境的主要影响。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修模块

自然灾害与防治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及其主要特点。

自然灾害的类型。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2.我国的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的形成条件、分布及其主要危害。

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3.防灾与减灾

地震、泥石流、滑坡、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的主要防御措施。

义务教育课程考试内容

1.地球与地图

能够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确定任意点的经纬度。

能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

能够解读和运用等值线分布图、柱状图等图中的信息。

2.世界地理

1.能够运用地图和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能够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阐释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能够正确使用“天气”和“气候”这两个地理概念。

4.能够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5.能够阐释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6.能够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7.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8.能够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9.能够根据地图描述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0.能够阐释聚落(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1.能够运用数据和其他资料,说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及分布特点。

12.能够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及联合国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13.能够利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4.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明某一大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5.能够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明某一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及其主要形成因素。

16.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评价某一地区影响人类活动的自然条件。

17.能够利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含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18.能够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明某一国家(含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

的主要原因。

19.能够利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明某一国家(含中国)的主要产业部门及其形成与发

展的主要地理条件。

20.能够用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对某一国家(含中国)民俗和特色文化的影响。

3.中国地理

21.能够在我国政区图上识别34个省级行政区和行政中心。知道首都北京的城市职能。

22.能够说出,并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说明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分布概况、人口国策。

23.能够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24.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明我国地形(地势)、气候、主要河流的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5.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6.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比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地理差异。

27.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明各大地理单元内部的地理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8.能够根据资料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29.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台湾省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4.乡土地理

能够据图说明家乡地理位置的特点。

能够利用图文材料,阐释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原因。能够举例说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家乡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Ⅳ.试卷结构

地理部分试卷包括I卷和II卷两部分:I卷为选择题,包括11道题,共44分;II卷为非选择题,包括2~3道题,共56分。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2、必修3及义务教育阶段内容约占80%;高中地理选修3、选修5约占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