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在对微软应用部门进行的一次调查中,有88%的雇员认为微软是该行业的最佳工作场所之一,可以说,对于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公司来说,微软的人员管理是成功的。

一、吸引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

这种人才高明之处,就在于既拥有雄厚的科学技术和专门业务的知识存量,又了解和把握经营管理规则,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存量和规则在市场激烈竞争中操作自如、得心应手。微软公司聚集了一大批这样的人才,在技术开发上一路领先,在经营上运作高超,使微软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

目前,微软拥有众多精心挑选过的员工,他们以其才智、技能和商业头脑闻名,是公司长足发展的原动力。比尔盖茨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曾说过:虽然自己并不是每一天都痛快,但他不愿与别人交换这个工作。他觉得能够与一群充满智慧的人去工作、去交流,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微软(中国)公司市场部一名员工对记者说,他曾在另外两家外企工作过,进入微软后,每天都和一群非常有才气的人工作在一起,感觉自己提高很快。他认为,这个年轻的公司是最让他心动和倾心的公司,对年轻人充满诱惑力。

二、赋予每个人的最大发展机会

微软公司管理的一个独到之处是充分授权,这与微软公司特殊的历史、文化有关。微软早期主要由软件开发人员组成,强调独立性和思想性。公司一些高层人员在写工作报告时,常说一句比较中国化的词,叫“责任到人”。这表明公司非常重视人的作用,愿意给予员工提供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最大的作用和潜能。

在微软(中国)公司的市场推广部,每一个产品项目下,都有一个产品经理。像负责桌面应用系统的罗经理,完全由其制定和完成在整个国内市场的产品定位和推广计划等一系列的工作。这就符合年轻人喜欢独当一面的特点,年轻人在微软工作觉得有足够的挑战性和吸引力。公司总部一位员工每星期都在自己的电子邮箱发一句激励性的口号,一次他发道:当你真正第一次成长起来时,你才会有真正开心的笑。在微软每个人都把能在这里工作当作自己事业成功的机会,如果一个公司每个人都把这一点放在重要地位的话,那么这个公司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三、绩效和薪酬制度

企业的人力资源,吸引人才最重要的手段是绩效体制和薪酬体制。过去十几年里,微软一直沿用的薪酬体制证实是非常成功的。微软的薪酬构成中,薪金部分只处在同行业的中等水平,很多中、高级人员加入微软时的工资都低于原来所在公司的水平。但“持有微软股权”的分量足够吸引大部分所需要的人才。一个员工工作18个月后,就可以获得认股权中25%的股票,此后每个月可以获得其中12.5%的股票,10年内的任何时间兑现全部认购权。每2年还配发新的认购权。员工还可以用不超过10%的工资以8.5 折优惠价格购买公司股票。这种报酬制度,对员工有长久的吸引力。在微软工作5 年以上的员工,很少有离开的。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靠的是强有力的绩效管理体制。核心是:形成内部竞争,保持员工对绩效评定的焦虑,驱使员工自觉地寻求超越自己和超越他人。其主要成分有三个:个人任务目标计划、绩效评分曲线和与绩效评分直接挂钩的加薪、授股和奖金。个人任务目标计划由员工起草,由经理审议,再修改制定。绩效评分曲线的形状和角度是硬性的,不能改变。评分等级有:最佳、较好、及格、不及格。年度加薪、授权、奖金与绩效评分直接挂钩,不

及格要进入“绩效观察期”。自然失去了所有未到期归属的股票认购权——这是最沉重的损失。

微软公司对员工的业绩考核采取经理和员工双方沟通的形式。在每财政年度工作伊始,经理会和员工总结上年度的工作得失,指出改进的地方,然后定出新的一年的目标。目标以报表的形式列出员工的工作职能和工作目的,经双方共同讨论后确定下来,大概过半年时间,经理会拿出这张表来和员工的实际工作对照,作一次年中评价。年底时经理还会和员工共同进行衡量,最后得出这个员工的工作表现等级,依此来决定员工的年度奖金和配股数量。这种办法的好处在于能使公司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业务目标结合在一起,也使员工有了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员工也可以提出,要实现目标希望公司给予什么样的发展机会和培训机会。这种形式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目标制订,而是双向沟通,更好地体现公司尊重员工,发展员工主动性的一面。

微软公司为了更深入地考验员工的决心,一般付给他们相对较低的工资。但是,公司有年度奖金和给员工配股。

很多人知道,比尔盖茨连续15年世界首富,这并不是在于他的工资,而是在于他拥有公司25%的股票。当微软公司的股票价格持续上涨时,盖茨的财富就会水涨船高。同样,持有股票的微软员工也就有许多人成为了千万富翁,世界首富中有10位来自微软公司。

四、大学化的相对独立的工作环境

到过微软总部的人都会感到,这与其说是公司,不如说是一座大学。这里没有高楼大厦,30多座建筑都建得比较低。公司的年轻职工们骑着单车上班,一直可以骑到走廊里。总部的每一位员工都有一间自己相对封闭的办公室,在那里,无论是开发人员、市场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可以保持个人的独立性。

这种工作环境体现着微软崇尚高度独立的企业文化,且能做到对员工的挑战和考验。公司的每一座办公地点都有X 型的双翼和各种各样的棱角,使每个办公室的窗户增多,员工可以很好地欣赏附近的风景,但也只有聪明的人可以在这复杂的过道中找准自己通过的路线。微软的人力资源体系在吸引、培养和留住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方面独具一格。”

四大招聘理念

在微软,招聘有四个主要理念:第一,“Hire the best”(招最优秀的人)。很多人会谈到,某某人对某岗位是正好合适的人,微软并不这样思考。因为微软很大,只要你是人才,微软一定会想办法帮你找到合适的位置。

第二,“Every hire is for Microsoft”,不仅从某个岗位的角度,而且从整体上看应聘者对微软是否合适,从文化、发展潜力等多方面来看他是不是适合微软,这样可以保证人才进来之后,有很大的灵活性。

第三和第四则分别是看重潜力和多元化。

芦亚萍谈到,微软的面试通常五至六轮。对于亚太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来说,一般的环节里面会做笔试,里面包含的内容有逻辑,跟专业相关的和其他的测试。由于CSS是对全球的客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所以第二轮是用英文面试,而且请外籍的专业人士把关。之后会请一些技术专家来测试技术方面的能力、经验。再之后就是业务经理面试,重点放在软技能,比如文化、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最终通常还会有一个比较高层的人从整体上考察人员素质和思维能力。

这是一个聪明人组成的公司,经历和背景独特的也不乏其人。经理人徐衡团队里就有一个同事,作为舰艇学院的学员参加过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此后非常想来微软工作,跑到上海来,在微软旁边的思考乐书店看了一年书,最后如愿以偿。有过部队背景的他,要提

高英语,硬是二话不说,每天早上七点起来学习,两个月之后突飞猛进。

员工发展:灵活而有章可循

对于招进来的人,微软的培训有两块,一个是技术培训,二是软技能培训——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演讲的能力,包括跨文化的能力等。此外,公司还有导师制度——让经验丰富的员工帮助辅导新人。

微软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上一直秉承70、20、10的原则:70是on the job(工作中学习),20 是from other people(向他人学习),10是classroom(课堂培训)。

另外,微软很鼓励员工内部流动。芦亚萍提到,两年前,公司推出了员工职业发展模型(career model),所有的员工可以在网上查到和自己现在所做的职位相关的所有的信息:包括对能力、结果和经验方面的要求。微软所有职位都可以点进去。如果一个现在做技术支持的人,想做财务,就可以去查财务的职位,了解需要掌握哪些技能、积累哪些经验,需要参加什么样的培训。这些信息对所有的员工都是公开的,能帮助员工针对自己下一步的职业方向制定系统的行动方案。

每年3月份,微软所有员工都会做MYCD (mid-year career discussion年中职业讨论)。这个时间段员工会和经理讨论自己的职业发展,并得到经理的指导和资源上的支持,如让员工参加跟下一个工作相关的一些项目、培训,帮他找一个相关领域的导师等。

因此,在微软很多人经历跨度很大的职业变化。芦亚萍就提到,在CSS里有一个员工,他加入微软时是技术支持工程师,现在是财务总监;也有从HR 转做业务经理的。

在微软,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职业兴趣选择技术或管理两条职业发展轨迹。针对那些一时不能确定自己适合走管理路的员工,微软还专门有一个项目(Manager Preparation Program)帮助员工了解管理岗位的职责和能力要求增进自我了解,明确自己的职业取向。即便那些走上管理岗位的员工,如觉得不适合,再回到技术岗位,也没有什么问题。

关怀与激励“数不完”

激情在这里被赋予重要地位,从招人的那一天开始,就看重他们对技术、对客户服务、对工作有没有激情。为提升员工体验,CSS也会组织一些员工活动,比如sports day(体育日),周日可以带着家人,显示自己的才能。他们会手绘风筝,看谁的风筝画得最漂亮,谁做的风筝放得最高。公司平时还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等。此外,这里还将评选“CSS偶像”,让员工展示自己特长,做一个DV,也可以拿出来参加大赛。CSS还搞过“说英雄谁是英雄”这样的活动,鼓励员工分享自己在工作和生活,及团队里的有趣的故事。

而CSS里面,对于员工的奖励“一口数完可能还数不全”。其中一个每个季度都颁布的叫GPGP(优秀员工优异表现)的,里面有很多子项目,比如做幕后工作的也会因为客户评选而专门得奖,或者跨组合作表现突出的也有机会。在CSS的办公室,GPGP员工获奖员工的照片密密麻麻地在一片区域内展示。另外一个由HR部门发起的“金星奖”(gold star),颁奖对象也是业务部门的人。被奖励者包括短期内给公司带来很好绩效的;也包括对公司长远发展带来很大影响的。这些奖项还分为全球奖和地区奖。获得全球奖的,由主管的全球副总裁凯瑟琳每个季度致信,来进行表彰。到了每年年会的时候,该年度各个季度的获奖者还将被总经理在公开集会上颁奖。

为了关怀员工,CSS还专门设立了便民服务,事无巨细地为员工提供各项服务。工程师晚上加班如不想出去吃饭就可以打个电话,叫阿姨把饭买过来。这几天没办法缴水电费或电话费,专门会有一个地方帮你交费。女朋友过生日,没有时间定花,买电影票,打个电话也能帮你去定。

而微软的薪酬激励体现在期权和股票上。大家都知道,微软是第一家用股票奖励普通员工的

企业。微软员工可以拥有公司的股份,并享有15%的优惠,高级专业人员还可以享受更大幅度的优惠。因此,微软员工主要的经济来源并非薪水,而是股票的升值。有了员工拥有股票的比例比其他任何上市公司都高的优势后,微软得以把员工的薪水压得比竞争对手都要低。这种将员工的个人利益同公司的效益、管理和员工自身的努力等因素结合起来的做法,具有明显的激励功效。

微软早期主要由软件开发人员组成,强调独立性和思想性,因此,赋予每个人最大的发展机会是微软的特点。“责任到人”,这表明公司非常重视人的作用,愿意给予员工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最大作用和潜能。微软的另一特色是重视一线员工管理。因为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线员工往往最先了解市场的变化,如果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企业是很不利的。尤其在国内这样一个相对饱和的市场上,企业往往会由于决策的高度集权而造成对市场反应的迟钝。吸收员工参与管理,及时听取一线员工的声音,“大象”才能翩翩起舞。

微软更喜欢“聪明人”。比尔·盖茨认为:“聪明”就是能迅速地、有创见地理解并深入研究复杂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善于接受新事物,反应敏捷;能迅速地进入一个新领域,并对其做出头头是道的解释;提出的问题往往一针见血,正中要害;能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博闻强识;能把原来认为互不相干的领域联系在一起并使问题得到解决。也就是在用人方面,微软更倾向于甄选出优质的人才,从而减少培训成本,这就要求员工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微软并不愿在培训上大量投资,他们提倡以边干边学和言传身教的方式培训新雇员,而新雇员则通过观察有经验员工的工作和“试错法”来学习。

微软公司在内部人员关系的处理上正是这样做的。

平等的办公室。只要是微软公司的职工,都有自己的办公室或房间。每个办公室都是相对隔开的,有自己的门和可以眺望外面的窗户;每个办公室的面积大小都差不多,即使董事长比尔·盖茨的办公室也比别人大不了多少。对自己的办公室,每个人享有绝对的自主权,可以自己装饰和布置,任何人都无权干涉。至于办公室的位置也不是上面硬性安排的,而是由职工自己挑选的,如果某一办公室有几个人选择,可通过抽签决定。另外,如果谁对第一次选择不满意,可以下次再选,直到满意为止。公司为充分尊重每个人的隐私权,每个办公室都安装了可随手关闭的门。微软公司的这种做法与其他公司不同,它使职工们感到很有意思,而且工作起来心情舒畅。

无等级划分的停车场。在微软公司,各办公楼前都有停车场,这些停车场是没什么等级划分的,不管是比尔·盖茨还是一般职工,谁先来谁就先选择地方停车,没有职位高低之分。但是,即使如此,比尔·盖茨也从未因找不到停车的地方而苦恼过,因为每天他比任何人来得都早。

没有时钟的办公大楼也是微软公司与众不同的一个特点。微软西雅图市总部办公大楼是用简易的方法建造的,主要材料是玻璃和钢材。办公大楼的地面上铺着地毯,房顶上散发着柔和的灯光,但让人奇怪的是整座办公大楼内看不到一个钟表,大家凭良心上下班,加班多少也是自愿的。美国西雅图市的天气是阴多晴少。只要一出太阳且风和日丽,员工们可自由自在地在外面散心。

办公楼内到处可见高脚凳。微软公司除为职工免费提供各种饮料之外,在公司内部,可用于办公的高脚凳到处可见,其目的在于方便公司职工不拘形式地在任何地点办公。当然,这种考虑也离不开软件产品开发行业的生产特点。

微软公司就是靠别出心裁的人格化管理,吸引了一大批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到微软公司工作,并通过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使这些人才心甘情愿地留在微软。

微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是:需要人力时,立即到市场上去找最现成的、最短时间内能担当某个具体工作的人。对人员培训的原则是:5%通过培训,95%靠自学和在职“实习”;公司业务在员工没有能“跟着成长”时,就已被淘汰。这个原则对公司利益是不错的。

但是,由于微软选用人的原则是注意非常具体的技能和经验,选到的人立即被放在非常具体的职位上,高速运转使得许多人不可能找到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专职之外的“自学”、“实习”,从而难以扩展、提高能力和知识。微软不在乎人员的流动,最在乎的是能否得到和保持足够的激情和智慧,是否每一个具体的工作都有最好的专才在做,对于微软来说,速度和结果是最重要的。盖茨总结过微软的“最好的员工”所具有的特质,其中有这样几条:对产品、技术有强烈的兴趣,甚至是布道者般的虔信和激情;与公司一致的长期目标和思维,能自我激励和不断自我完善;具有特长的知识和技能,有迅速学习的能力;专注于竞争对手,从竞争对手学会更聪明的做法,避免它们的错误;会思考,更会行动;能够迅速决断,承诺结果。技术跟随微软有意识地部分采取“技术跟随”的战略:紧盯着案场上冒出的任何新的技术动向,密切观察新技术对市场的潜在影响力,分析新技术与微软现有产品技术结合可能产生的制高控制力。许多新技术刚一冒头就夭折了,或被吞并了,有少数生存下来的可能就代表着未来的强大生命力。当这少数新技术生存下来并被证实了巨大的潜在价值时,微软即可扑上来“跟随”,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发出产品,或者干脆把原创者购买过来,并迅速占领市场。买不到也没有关系,只要微软宣称“已完成同类产品开发,近期上市”云云,小公司的订单就立即锐减,因为客户宁可等待微软……“技术跟随”战略的好处是明摆着的:省去大量研发经费、人力、时间,最有效地利用全行业的创造智慧,避免了过多投资在错误的研发方向。而现实的状况是,创新注定要失败很多次才能有一次成功,无数企业已经因此错误而死去。但是,企业要想得到如此“巧取豪夺”的厚益,必须具备几个条件:有兼备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能力的技术资本家天才;有雄厚的资本(应该是资本和人才)支撑,足以在滞后一年或更久仍能一扑而就并后发成功。

人才管理策略

第二个角度是看微软人才管理策略。微软的具体策略可以说就是要吸引(attract)人才、招聘(hire)人才、培养(develop)人才和留住(retain)人才。其实这是任何一家公司所面临的挑战,任何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影响到公司长久稳定的发展。有人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微软公司名气这么大,上门来应聘的人员一定会不少,这是对的。微软公司的人才需要量是巨大的,但世界上优秀的软件人才也是有限的,何况世界上还有许多大大小小公司与微软竞争。每一个员工都有选择任何工作的权利。在合法的原则下,人才是可以自由流动的,更何况公司之问也有竞争。纵观各个方面,微软公司在这些方面做得应该是很成功的,这就是为什刍这么多的员工愿意长期为微软公司工作的主要原因。下面我们从总体上概括微软在这4个方面的一些做法,读者会在以后的章节里看到更多的实例。吸引人才几乎任何知名企业都把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作为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微软更是将此视为全公司必须具备的一种远见卓识,以及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战略和发展前提。微软的全球十万集团军是怎样从世界各地会聚到一起来的?我们想大家可能会觉得是微软的名气和影响力吸引大家兴高采烈、义无反顾地投奔其麾下的吧?也许是。不管怎样猜测,微软并没有以花巨资发广告的方式去大力宣传,只是像很多公司一样,去有限的几十所大学,即一般渠道进行,但是微软每天都会收到一千份以上的简历,这可能主要是因为微软靠自身已成为全球IT产业领军者之一的地位、荣誉、名气、贡献、产品、技术等特点吸引了应征者。

在《微软360度——企业和文化》6一书里,有几位作者都谈到了微软吸引人才的诱人之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公司的愿景和影响诱人

微软人相信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责任利用其资源和影响力,给整个世界及其人民带来积极的影响。微软在全球公民领域的不懈工作,集中体现在动用整个公司的资源来为世界各地的社区创造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并通过创新技术以及与政府、行业和社区组织的合作关系来服务于大众利益1。微软有个响亮的口号是:。激发个人潜能,实现企业潜力彦。谁不希望

有一个理想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能把自己的潜能唤醒、激活,去实现个人贡献的最大化呢?又有谁不希望能在同时也为微软创益和公司团队的成长贡献力量呢?

杰出的团队诱人

愿意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人都愿意与聪明、杰出的人共事。微软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潜能爆发的环境、过程以及必要的“激励",这样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微软各团队部门个个是杰出人才荟萃的地方,也是创新创益的“脑资源库"。在这样的团队里工作不搞关系、没有妒忌、不必担心穿小鞋,大家互相理解、支持、帮助,为了共同的目标协同共事,因为团队之间已形成了合作创新及良性竞争的氛围。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团队中工作会很愉快,也会提高得快。

弹性工作制诱人买流量,

在微软,一般情况下,你不必为早上高峰堵车而烦恼,只要自觉完成每周至少40小时工作量,保证上午lO点和下午4点之间能碰面切磋解决项目中的难题就行,其他就可以自由安排了。当然,也可以用“远程上班"方式来化解个人家庭暂时的特别情况。这本身就体现了微软以人为本、人才至上的实际措施。员工个人应有尽可能大的自由度和活动空间,只要按时交付任务、高质量,微软不要求坐班制的形式。这种制度对家里有老人、孩子要照顾,家里临时有事等情况特别有帮助。有的人跳槽到微软也是为这种工作与上班两不误的弹性工作制所吸引。

学习机会与奖励机制诱人

微软有一整套帮助员工学习提高的体系。从每年高薪聘请国际级专家举办学术与技术讲座,召开一系列提高员工素质或技术能力的各种员工大会和培训,举办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公司员工和家属野餐会、联欢会,到为员工健身、减肥、咨询、派对买单等各种方式,体现了公司对我们的关心、信任和珍惜,员工们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杰出贡献予以回报。正是因为微软有这样一支人才聚集的集团军,才使得她最终成为IT界的领军者和世界软件王国的佼佼者。微软员工不但能在工作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方法,买流量还能有机会充电、自我提高,不断在职业生涯成功和成长的路上进取,从而让员工看到和进入前景诱人的新天地。微软的员工培训不仅有专门培训部门的课堂教授、讲座、外出进修等,还有各产品团队内部以老带新、量体裁衣、因人而异、一对一的个性培训。加上微软员工考核、奖励机制,从而使员工能感到有奔头,能充满激情地发挥个人潜能。

微软华人总经理之一的黄学东在接受我们采访时8说:一个对技术热爱的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专长的技术转化成为世人所接受的产品。而微软作为一个企业,是非常重视、欣赏这类对技术热衷的人才的。愿意提供最优良的条件,支持技术上的专家把技术转化成产品,来影响和改变世界。

企业文化诱人

看过《微软360度——企业和文化》9的读者,应该对书中介绍的微软倡导的企业美好愿景,推行开明的多元化企业文化,充分发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员工的最大潜能有所了解,从而理解微软作为一个大公司具有的凝聚力和推动力。公司响亮地提出“为了充分反映我们日益多元化的社区和全球化市场,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去理解、尊重,并且利用我们多元化的员工队伍’’。在这种公司管理理念指导下,很多优秀人才当然乐意加盟,’因为微软不但是培养创新力的沃土,也是能尊重理解不同员工多元化背景的开明的企业。

微软华人副总裁张亚勤谈到微软研发集团吸引人才的地方是:微软给员工的两大机会和两大环境10。其实微软总部及其他国家微软分部也提供了类似的条件:

·一个影响人们每天生活的机会:我们从事的是一流的技术研究和前沿的产品开发,这些都将改变世界数亿计人们每天的生活;我们每一位热爱技术的人都会为自己所做的工作和承担的责任感到兴奋和自豪。

·一个有众多发展选择的机会:我们有基础研究、技术孵化、产品开发,到与rr企业合作等众多机构;同时微软拥有丰富的产品链和产品宽度;这些都为我们的员工提供了尝试不同工作挑战的可能。只要你想,就有可能!

·一个使每个人最大程序发挥个人潜力的环境:在这里你自己可以借助微软丰富的技术、产品和培训资源,购买流量一边学习一边同微软你所在的团队一起成长;同时我们的职业发展模型CSP(Career Stage Profile)项目将为每个职位设计职业发展模型,帮助我们每一位员工获得成功。

·一个宽松、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Work hard,and have fun!微软亚洲工程院工程总监郭蓓菁在接受我们采访,总结她个人微软经历时说:微软的好处就在于她为我们提供了尝试各种领域的可能性。所以蓓菁一般2--4年会在微软内部换组,因为她是需要新鲜挑战的人11。

基于上述的吸引,微软每天都收到成百上千份的简历,每年都会有大批优秀人才慕名而来,从而为招聘良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赛马重于相马。

企业所需的人才不外乎两个来源:外求与内升。外求能够保证企业及时获取所需要的人才、为企业带来活力;但也带来了高成本、不利于调动企业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及维持人员稳定性等弱点。当企业发展相对成熟之后,人力资源管理就会由外求为主发展到以内升为主。

美国微软公司被看作是全球最吸引人才、最有利于人才发展、最留得住人才的公司之一。微软认为,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寻找致力于通过软件的开发来改善人们生活的人才,不管这样的人才生活在何处,公司都要将他们网罗至旗下。微软主要由公司内部员工的推荐,特别是当公司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时,微软有将近40%的员工是通过这个途径进入公司的。

微软公司一贯倡导终生学习的理念。公司的学习理念是:70%的学习在工作中获得,20%的学习从经理、同事那里获取,10%的学习从专业培训中获取。先从专门培训说起。一般来说,新员工进入微软的第一年被设计为学习期。其中前三个月重点学习公司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公司文化、公司远景任务和公司政策。在这三个月里,我们还会提供其它的基本培训,比如如何使用公司的设备、如何履行报销等财务手续、如何利用公司的网络资源、公司为员工提供了什么样的福利等等。在之后的时间里,则是一些比较深度的培训,例如何参与公司的一些员工计划,如何进行绩效管理,如何完成每年一次的职业生涯设计等等。这些培训是一些基本培训,至于专业技能培训则主要由各个部门来设计,既包括在国内的培训,也随时可能有机会去美国或世界其它地方参加培训;培训时间短则几天到一周,有的长达几个月。特别要提到的是,微软的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培训申请。我们会把一些重要的培训计划放在员工网的主页上,员工看到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向上级提出申请参加这些培训。其他的培训来自他人。这里面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自己的上级和同事的言传身教;另一个我们会为新员工寻找一个“导师”,这个导师通常是员工工作部门之外其它部门的资深员工,我们的目的在于为员工创造了解自己工作领域之外的业务的机会,以培养他们本职工作之外的能力和发现自己其它潜能的可能性。

级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方向)代码 590103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学制:三年 三、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主要面向广东省珠三角地区IT企业、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开发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采用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软件技术的系统知识,具有Web应用程序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能力,取得软件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四、培养规格 (一)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

(二)职业行动能力培养目标 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需具备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 ●具有编程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 ●具有文档书写及阅读能力 ●具有软件测试能力 ●具有数据库系统开发和管理能力 ●具有一定的开发中小型动态网站和企业级应用开发的能力 ●具有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能力 ●具有知识技能的更新和综合运用能力 ●具有解决工作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协同开发能力 2.社会能力 ●具有软件开发的团队协作能力 ●具有承受软件行业高强度工作压力的能力 ●具有与用户和团队成员沟通交流的能力 ●具有软件行业的职业道德 ●具有软件服务意识

●具有对软件核心技术和文档的保密意识 3.方法能力 ●具有软件新技术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有算法分析的抽象概括能力 ●具有软件项目的分析决策能力 ●具有软件项目的计划能力 ●具有软件项目的管理控制能力 (三)职业能力证书 1.职业素质证书 2.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 备注:要求根据本人规划的就业方向考取上述证书之一。 五、课程体系安排 (一)能力进阶与课程路线

2018级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始终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按照“立足地方,面向市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行“政校企行合作,产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发展观,努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学会识别电子元器件、测试电子元器件,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维护,具有对电子产品进行分析、生产管理、调试及简单设计能力,能熟练使用常见的电子设计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达到国家中级工及以上水平,具有熟练装配各种电子产品的能力,能制作简单电子电路;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协作意识,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中级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服务面向的区域主要是电子技术、信号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领域,在就业初期阶段可以从事电子通信器材的安装、调试等工作,从业2-3年后,能胜任电子产品质检、维修保养等岗位,并可向设计、生产管理等岗位顺利迁移的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电子产品制造与销售、通信工程、安防监控等行业,掌握从事电子测量、安防与监控等方面工作的必备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相关技术岗位需要的从业人员。掌握一定的就业、创业基本知识和技巧。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具有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普通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学制:全日制三年。 五、毕业标准

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印刷技术 专业代码:610402 (二)教育类型、学历层次及招生对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全日制专科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 学制:基本学制三年,弹性学制二至五年 毕业学分:最低毕业学分是129 (四)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就业面向:印刷包装企业、出版社、报社、杂志社、设计与广告公司、印前设备与器材销售公司从事图文制作、电脑排版、计算机直接制版、数码印刷、印刷工艺设计与管理、印刷设备操作、印刷设备材料销售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印刷印刷包装、出版社、报社、杂志社、设计与广告公司、印前设备与器材销售公司等企业(或行业,事业单位),从事图文制作、电脑排版、计算机直接制版、数码印刷、印刷工艺设计与管理、印刷设备操作、印刷设备材料销售的岗位,具有印刷包装专业知识,具有实际生产和解决印刷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的技艺型、复合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岗位(群)能力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印刷包装企业、报社、出版社、设计与广告公司、印刷设备和材料销售公司等企业。其岗位(群)的主要职业能力范围是印刷平面设计、印刷工艺设计与管理、

印刷机电设备操作与维护和印刷品质量检验。 三、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四、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本方案的制定思想及思路基于学校“二三三”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二三三”人才培养模式思想指导下,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地方行业特点及专业特点具体构建了印刷技术专业“433”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4”方联动,即“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院校共建”;“3”阶段式教学,即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职业素质培养阶段、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和职业技能培养阶段;在三个培养阶段分另对应采取“3”种教学模式,即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如图2所示)和顶岗实习模式。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河南科技学院 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体现我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职教师资,特对2009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以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突出专业特色。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学分制,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成才的能力。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学科渗透、文理渗透和实践教学环节。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突出能力、激励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在保证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体现通识教育课程的统一性与学科专业特色的多样性,突出专业特点和特色。 2.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知识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杜绝“因人设课”现象。处理好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和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重新审视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重点改革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现象,避免课程内容的脱节和重复。适当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发挥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3: 五年制高职教育五年一贯制 (“3+2”)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代码 051100 二、招生对象 应届初中毕业生 三、学制与学历 中职段三年,中专;高职段二年,专科 四、学习形式 全日制 五、就业面向 六、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能在生产、技术、管理一线从事机械加工操作与维修、进行中等以下复杂程度零件加工工艺等工作,达到初、中级工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机械视图和测绘能力;使用CAXA等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能力;机械制造基本能力;常用车、铣机床,数控车、铣床操作能力。 (二)人才规格 1.知识要求

具有应用数学及物理知识解决机械制造中的数学计算问题的基本能力。 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术,具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自学能力。 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2.技能要求 具有阅读机械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的能力,能绘制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 具有对机械零件有关的运算、绘图、执行图标、使用技术资料的技能。 能根据使用要求,初步具有选用零件材料的能力,了解常用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合理选择通用刀、夹、量具的能力。 解工艺、质量、生产效率的分析方法。 具有对一般加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 具有机械加工的基本技能并能熟练的操作1~2种机床。 典型零件(主轴、箱体、齿轮等)的加工工艺 设备润滑系统及切削液的应用知识 3.素质要求 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检索信息的能力 4.证书要求: 普通机加工专门化方向: 国家职业资格车工(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铣工(五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磨工(五级)操作技能 钳加工专门化方向: 国家职业资格钳工(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装配钳工(五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机修钳工(五级)操作技能 七、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2008级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坚持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根据高职高专教育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宗旨,根据我校的办学特色“立足大金融,面向大市场”,制定三年的培养计划,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我国信息产业的制造、服务类企业、以及与社会信息化有关的领域的一线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金融、会计领域的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顺利进入IT领域相应岗位就业,从事与计算机软件编程、测试等相关的职业,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能够通过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自学成才等继续学习的渠道达到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学制及修业年限 基准学制为三年。实行学分制教案管理模式。修业年限2—5年。 三、专业特色及培养规格 <一)专业特色 软件技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一批软件蓝领,能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基础知识、数据库知识,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且掌握三个层次(即用户界面层、事务对象层和数据层>的计算机语言,能够根据流程图进行编码,在IT高技术平台上熟练从事大量重复性操作的职业软件工程师。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培养目标,加大实践教案的力度,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对接”。 <二)培养规格及要求 1.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可能不很深远,但对一般的编程任务都能较快、较好地解决,且具有良好的开发潜能。他们对于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探索,可能还不胜任,但足以胜任一般开发任务。在一个大型软件开发工程中,需要通过他们将软件的设想转化成现实的产品。要求学生还应具备必要的数学、法律法规、金融知识及其他文化知识。 2.人才规格 <1)能力方面 1)熟练掌握一种主流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的技能; 2)具有分析阅读软件代码的技能; 3)能熟练安装配置和维护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技能; 4)较熟练使用数据库技术搭建数据库的技能

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

实施背景 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落实国家人才兴国战略,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队伍,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推进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信息产业部(现更名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了"关于印发《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实施意见》的通知"(信人函【2003】257号),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启动了"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工程旨在通过优化整合涵盖学历教育、职业资格、技术水平和高新技术培训等各种教育培训资源,通过行业政府引导,推进教育培训的社会化,开辟教育培训新途径,围绕信息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建设,改革教育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机制,深化信息技术人才管理制度的改革,培养大批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工程由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与考试中心(现更名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工程一期成果 工程的第一期建立了标准的考试认证体系、科学的课程体系、规范的培训体系、高效的服务体系,依托分布在全国的70多家考试机构和近200家培训基地,每年选拔和培训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近70万名,累计培养专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300多万人,探索出了一条依托行业教育培训培养和选拔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可行之路。 工程二期目标 ●以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等信息技术领域为重点,加快新技术、新领域、促进工业和信息化融合课程的研发力度,完善职业教育培训课程体系。 ●优化组合行业教育培训资源,建立示范性工业和信息技术人才培训基地。 ●提高教育培训和考试的科技手段,建立全国培训考试平台、考务管理平台和教育培训网。 ●通过与相关部委及国际知名培训机构合作拓展教育培训认证范围和服务领域。 ●大规模开展工业和信息技术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和在职学历教育,构筑工业和信息技术从业人员和后备人才的终身教育体系。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报稿)

陕西中北中等专业学院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焊接技术应用 专业代码:052200 二、入学要求(招生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3年。 四、职业面向 等全方面发展的,掌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必备的基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焊接技术是制造业中的一项重要工艺,同时还作为一项新型技术在各个领域内广泛应用,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焊接技术的优劣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直接联系,焊接技术的发展程度已成为多个国家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的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焊接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和主要技能,能够胜任焊条电弧焊、氩弧焊、CO2气体保护焊、气焊、气割、碳弧气刨、及各种自动化焊接方法的施焊操作;焊接结构生产工艺的实施,焊接设备维修及管理,焊接质量检验等工作的中级焊接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职业素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职业素质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8).具有控制焊接质量意识。 2、专业知识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方案1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方案 一、总体目标: 1、公司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自学和参加培训,实现公司需求和个人发展相统一,切实使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不断拓展和提高,确保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2、让新加入公司的技术人员了解公司所能提供给他的工作情况及公司对他的期望和要求;明白自己工作的职责、加强同事之间的关系;培训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供寻求帮助的办法。 3、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如下素质和技能: A:强烈的责任心。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成绩的衡量不是以工作时间的长短,而是以其责任心和完成工作量来衡量。“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在工作中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才有可能在工作中作出好成绩。B:较强的自学能力。在现今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一个不善于学习,接受不了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人是没有什么潜力可挖的,更无发展前途可言。C: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突破精神。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不应满足于现成的成绩和工作方式,而应尝试新的方法。在不断改革和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未雨绸缪,

才有能力迎接新的挑战,为此,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和突破精神。D: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才能克服更大的困难,获得更大的成功。E:较强的沟通技巧。管理的精要在于沟通。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由于不善于沟通而生隔阂、或者逃避现实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沟通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善于沟通才容易被大家接受和认可。 二、原则和要求: 1、坚持按需施教、务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公司所承包项目的需要,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内容全面、形式灵活的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质量。 2、按照“谁管人、谁培训”的分级管理、分级培训原则组织培训。 3、确保培训效果的真实有效。建立技术人员培训情况反馈制度,坚持将培训过程的考核情况及结果与本人培训期间的奖金挂钩,实现技术人员自我培训意识的提高。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1、在培训形式上,总工要结合公司承建项目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基地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采取技能演练、技术比武、鉴定考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培训方法上要把授课、角色扮演、研讨、现场观摩等方法相互结合。选择最佳的方法和形式,组织开展培训。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电子与信息技术 专业代码:091200 所属学校: 修订时间:

目录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3) 二、入学要求 (3) 三、修业年限 (3) 四、职业面向 (3)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3) (一)培养目标 (3) (二)培养规格 (4) 六、课程设置 (5) (一)公共基础课 (6) (二)专业(技能)课 (6)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9) (一)基本要求 (9) (二)教学安排建议 (9) 八、实施保障 (11) (一) 师资队伍 (11) (二)教学实施 (12) (三)教学资源 (13) (四)教学方法 (14) (五)学习评价 (15) (六)质量管理 (16) 九、毕业要求 (17) 十、附录 (17)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电子与信息技术(0912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面向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智能产业的制造、服务类企业,掌握一定

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电子产品分析测试、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能力;电子产品组装、维护、维修和制造能力;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能力,能顺利地进入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的相应岗位就业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拥护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能遵纪守法,有事业心和责任感;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匠心精神,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3)善于与人交流合作,讲诚信,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4)具有电子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意识; (5)具有一定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能够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学会终身学习; (6)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电工电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掌握程序设计相关知识和技能; (3)掌握传感器技术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 (4)掌握电路硬件设计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5)掌握电路仿真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 (6)掌握单片机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7)掌握电子测量仪器应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8)掌握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

2018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智能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具备交通设备、信息及控制工程方面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高速公路交通设备研发、设计、制造、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维护、运行管理的应用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管理、控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该具有较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掌握控制原理、电子信息、交通信号采集处理、网络通信与传输、信息处理与控制等方面的交通机电工程基础知识,具有根据工程项目需要进行高速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交通控制系统规划与集成、设备设计与制造、交通设备的使用、维护与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应掌握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机电设备、电工理论、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交通检测技术、智能交通技术等,具备高速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设计与管理、控制与维护等方面的系统知识与技能。专业面广,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机电设备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了解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设备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具有全面的交通设备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 3. 掌握电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了解信息与控制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具有全面的交通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 4.具有能从事高速公路交通控制设备研发、设计、制造、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维护、运行、管理方向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系统规划与集成、交通设备的使用、维护与运行管理方向的基本能力; 5.具有合作精神、口头及书面交流能力,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主干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设备工程、信息与控制工程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为4(或5)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或者9)年。根据《XX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在修业年限内,学生修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满足规定的学分要求,并且符合其他毕业条件的,经审核准予毕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际交流)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际交流)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与网络软件开发,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及维护的职业能力,能从事各类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维护、管理、开发的复合型、国际型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懂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国防知识。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实验的基本训练。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具备研究、开发、调测计算机软件、网络的基本能力,了解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具有学习网络与软件新理论及新技术的能力。 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职业岗位分析 1.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得信息的能力;能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熟练的架设及操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和书写本专业有关外文资料。 2.能在IT行业、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与网络的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管理、教学与应用工作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方向的工程管理与应用型人才。 3.使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建设及网页设计的能力,能设计和实施企业级的网络系统集成方案的能力以及具有构筑、管理和维护智能化的网络基础设施的能力。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版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与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编号1703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数字影视技术、游戏动画技术、网络传播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适合到新闻媒体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影视制作公司、游戏软件公司、动漫设计与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政府机构、教育与培训机构、大型企事业等相关行业,从事动画制作设计与开发、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影视制作、广告设计、网络媒体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工作。 基本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团结与协作精神及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良好的信息素养、扎实的专业功底及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沟通与交流。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1.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2.掌握动画设计的基本理论,具有能运用相关软件制作动画、漫画、插画的能力,具备创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的能力。 3.掌握游戏软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开展游戏软件开发能力。 4.掌握数字影视技术、数字影视制作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能熟练运用拍摄、编辑、特效制作等技巧创作数字影视作品。 5.掌握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开展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多媒体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6.掌握数字媒体产品开发项目的策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具备组织、控制、管理、推广项目的能力。 二、主要课程 美术基础、高等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编导基础、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字视音频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动画原理与技术、游戏理论与技术、项目策划与管理。 三、学制: 四年 四、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1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专业代码: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掌握至少一种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具有较强编程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可在IT企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软件(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文化娱乐产品和控制系统等)开发的需求调查、编码、测试、维护、营销售后服务及软件生产管理工作。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 (1)掌握软件技术专业必要的数学、外语、法律等知识。 (2)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3)掌握计算机结构和基本原理。 (4)掌握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 (5)掌握互联网原理和相关知识。 (6)掌握软件工程的必备知识。 (7)掌握软件测试等方面的知识。 (8)掌握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备主流计算机语言编程技能。 (2)具有分析、阅读程序代码的能力。 (3)具有熟练安装配置和维护常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能力。 (4)具有熟练使用和管理常用的数据库系统能力。 (5)具备计算机软、硬件配置和维护能力。 (6)具备操作系统、管理软件、软件编程工具的使用能力。 (7)具有查阅简单英文专业资料的能力。 (8)具有独立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公文处理能力。 (9)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0)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11)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 3.素质结构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2)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3)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乐于奉献,吃苦耐劳。 (4)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爱岗敬业。 (5)有探索精神,锐意改革,敢于创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了解金融、会计领域基础理论,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及软件开发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在各类IT企业、金融、政府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规划、建设与维护,网站及网络应用软件和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编程、测试、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学制及修业年限 基准学制为三年。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修业年限2—5年。 三、专业特色及培养规格 (一)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目标,构建以能力为本的教学体系。从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安排到毕业设计选题都以面向社会需求为标准,在教学体系中引入华为3com 和锐捷网络两大国内网络技术认证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能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潮流。同时,通过软件编程、web开发、网络编程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在网站、信息安全、数据库应用等领域的开发能力。 (二)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1)具备大专文化基础知识(德育、数学、英语、法律等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企业网络管理中涉及的网络协议;具备网络工程与项目管理知识和信息安全知识; (3)程序设计特别是网站设计、基于网络的程序设计相关知识; (4)数据库理论知识及其应用、管理与维护; (5)了解金融、会计领域的基础知识。 2.能力要求 (1)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配置能力;使用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技能能力; (2)局域网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管理能力; (3)分析网络结构、排查网络故障的能力;网络设备的配置、策略优化技能能力;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6级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职业岗位分析 (一)焊接专业及现状 焊接是加工制造业的组成部分,应用广泛,发展也非常迅速,在加工制造业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机械制造、安装、维修业也逐步向精、细方向发展,对焊接专业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对焊接人员的操作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对焊接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正日益增大。 (二)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1)石油和化工建设行业50% (2)机械制造和加工行业45% (3)其它行业5% (三)、主要职业岗位 (1)焊接加工、焊接设备的设计与制作工作 (2)焊接设备维修工作 (3)工业设备维修 (4)其它岗位工作 三、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焊接专业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牢固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的中级应用人才。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能在各个工业、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焊接技术相关的生产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作,以及其它相关领域的各种焊接加工技术人员。 (二)专业要求 1、文化知识要求 毕业生具有中等专业的文化基础知识,对专业英语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汉语口语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综合能力(交际、公共、协同工作能力)。 2、专业知识要求 (1)掌握焊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具有焊接施工、设备维修方面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焊接安全、劳动卫生、安全操作规程 ②焊条、焊丝、保护气体组成、类型、作用及常用焊接材料的选用 ③金属材料、焊接装配识图基本知识 ④焊缝符号及代号,坡口形式尺寸及坡口选用,焊接变形及预热知识 ⑤常用焊接和切割方法,如碳弧气刨、气割、焊条电弧焊、CO2焊、埋弧 焊、氩弧焊、等离子焊、电阻焊等分类、原理、工艺参数及常用设备的组成 ⑥熔化焊基础知识 ⑦低碳钢、低合金钢、珠光体耐热钢、奥氏体不锈钢的分类、焊接性及焊 接工艺 ⑧焊接检验分类,X光探伤评定标准;焊接缺陷形成原因、防止方法及修补 要求 (2)具有一定的钳工和机械设备维修与安装等相关工种的基本理论知识(三)、能力要求: 1.能正确选择的使用常用焊条、焊丝、焊剂及保护气体; 2.能进行低碳钢的平、横、立、三个位置的焊接; 3.能进行低碳钢的水平固定和垂直固定管的焊接; 4.能进行氩弧焊、CO 焊、埋弧焊、电阻焊等之一的焊接操作; 2

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利用先进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开发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图书文献共享、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信息化环境下科学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融合,推动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创新拔尖学生培养模式。推动学科工具和平台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创新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模式,鼓励东西部高校共建共享优质教学和科研资源。促进高校科研水平提升。建设知识开放共享环境,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共享科技教育资源,推动高校知识创新。构建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

推进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学文献共享,支持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协同创新。不断提高教师、科研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研的能力,推动高校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和机制,完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体系,引领信息时代科技创新。增强高校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能力。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依托信息技术,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学科教育、科普教育和人文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构建高校网上虚拟社区,广泛进行思想与文化交流,创新、发展先进文化。开发国际汉语教学和文化宣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支持中文教育国际化及跨文化教育交流,推动网络孔子学院建设,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摘编自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20-2020年)》)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2.1 专业人才培养案建议模版 1.专业名称及代码 汽车智能技术(Automobile Intelligent Technology),610107。 2.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职业教育,大专。 3.入学条件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4.学制 学分制,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五年。 5.培养目标 5.1 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正确的“三观”、良好的职业素养、心理素质、人文素质,掌握人工智能应用、编程控制、电子电路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等技术,具备适应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能力,能独立完成行业相关岗位工作任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5.2培养规格 5.2.1素质(Q)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

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5.2.2知识(K) (1)公共基础知识 1)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与法律法规知识; 2)掌握相应的生理、心理健康知识; 3)掌握相应的计算机及数理知识; 4)掌握相应的文化艺术及鉴赏知识; 5)掌握相应的创意、创新、创业、就业知识。 (2)专业知识 1)掌握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_Solidworks、计算机辅助制图_AutoCAD 和汽车电工电子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新能源汽车、底盘和车身电气的构造、原理与维修等专业理论知识; 3)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工作原理,汽车边智能产品的工作原理和安装调试流程; 4)掌握Arduino、Python程序语法、结构特点。 5)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简单应用。

软件技需求调研报告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调研报告 精品

软件技需求调研报告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调研报告我国软件产业正处在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我国软件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可以预见,软件产业在我国将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 目前,我国正处在软件业高速发展时期,软件人才缺口很大.据统计,全国人才市场中,软件人才已成为IT业 第一需求. 预计今后几年国内软件行业人才每年的缺口将高达30万.国家有关部门对未来10年人才需求预测结果表明,从事软件开发、硬件设计、络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尤其是软件开发工程师和大量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软件蓝领培养成为当务之急. 正是根据社会和时代对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的大量的、持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办计算机软件专业.背景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推进课程改革工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不断深化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改革,完善课程管理与评价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我省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提供人才支持和有效服务. 努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体现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优势的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评价与管理制度比较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办学特色更加鲜明.背景三:在我校开设软件技术专业之前,已有8位教师较为系统地接受了印度NIIT课程体系的培训学习,积累和掌握了一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并尝试进行了三届的NIIT教育,也制定了相关的教学计划等资料,为我校自己的软件专业的开设和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社会岗位的需求、IT行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机遇、我校软件技术专业培养工作的开展,都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要求,必须有一套完善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为了制定出更加有效、合理和适应于当前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信息技术系的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大量软件行业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 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信息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总体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全方位的影响,引发了史无前例的革命,使我们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沟通更加便捷,人类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步伐也因此而加快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选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算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样重要,这些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要求。如何最快地获取信息,有效地分析信息,如何利用信息形成决策是现代管理活动的核心,在商业活动中及时获得信息,有效利用信息更是企业生存的大事。因此,信息技术在改变我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同时,它也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工作在大学校园的教师们和学习、生活在校园中的同学们来说,我们正亲身经历、亲自创造着信息技术引起的教育模式的变化。 信息时代知识的爆炸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应用型人才,如书架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学习型、创造型人才培养成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核心,充分地利用好信息技术,应该说是培养新型人才的第一步。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能帮助我们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收获,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多的教育和学习效果。因此,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能够灵活应用得到的信息处理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样,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对于转变陈旧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设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 由此不难看出:开展信息化教育,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中应该着重加强的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