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专业培养方案

哲学专业培养方案

哲学专业培养方案
哲学专业培养方案

哲学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人才培养注重文史哲通识、思维训练和人格修养,其业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较扎实的哲学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在党政机关、科研机构、文教事业、新闻出版、工商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融通型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历史,以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知识,接受中西方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线索的系统教育,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和历史;

(2) 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相关知识;

(3) 掌握哲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治学方法和相应的社会调查能力;

(4) 了解国内外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 了解国内外、省内外重大的实践问题和发展动态;

(6) 具有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初步能力,有较强的理论思维、社会活动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7)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健全的体魄。

*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哲学

(2)学科类:哲学

*核心课程

哲学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通论、西方哲学史通论、中国哲学原著导读、西方哲学原著导读、现代西方哲学、伦理学原理、美学原理、宗教学原理、科学技术哲学、形式逻辑。

*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现代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探究式课程:西方哲学史专题、中国哲学史专题

*计划学制:4年。

*最低毕业学分:165+4

*授予学位:哲学学士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48+2学分

(1)思想政治类12+2学分

3001010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1) 全年

30010101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春夏

30010101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3 秋冬

300101010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2(2) 春夏

3001010106 贵州省情 1 全年

T300120101 形势与政策+2 春夏

(2)军事体育类9学分

3302110001 军事理论及军事训练2(1) 秋冬

3002010301 体育1 1 秋冬

3002010302 体育2 2(1) 春夏

3002010303 体育3 2(1) 秋冬

3002010304 体育4 2(1) 春夏

(3)外语类14学分

0502010201 大学英语(一) 3 秋冬

0502010202 大学英语(二) 4 春夏

0502010203 大学英语(三) 4 秋冬

0502010204 大学英语(四) 3 春夏

学生也可选择修读相应的大学日语课程。

(4)计算机类3学分

TC80610901 大学计算机基础3(1.5) 秋冬

TC80620816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VB 3(1.5) 秋冬

(5)通识拓展课程10学分

本专业学生在下面几类课程中修读10学分:1)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2);2) 自然科学课程(2);3) 管理科学课程(2);4) 工程技术课程(2);5)艺术体育课程(2)。

所选课程详见学校通识拓展课程选课模块。

2、学科大类课程39学分

(1)必修课程27学分

0501031101 古代汉语通论1-1 2 秋冬

0501031102 古代汉语通论1-2 2 春夏

0501031103 中国文学通论1-1 2 秋冬

0501031104 中国文学通论1-2 2 春夏

0501031105 外国文学通论 3 秋冬

0501031106 中国通史1-1 2 秋冬

0501031107 中国通史1-2 2 春夏

0501031108 世界通史1-1 2 秋冬

0501031109 世界通史1-2 2 春夏

0501031110 中国哲学通论1-1 2 秋冬

0501031111 中国哲学通论1-2 2 春夏

0501031112 外国哲学通论1-1 2 秋冬

0501031113 外国哲学通论1-2 2 春夏

(2)选修课程12学分

理论性课程:

0501031201 逻辑学(哲学专业不选) 2 春夏0501031202 伦理学(哲学专业不选) 2 秋冬0501031203 美学(哲学专业不选) 2 秋冬0501031204 宗教学(哲学专业不选) 2 春夏0501031205 传播学 2 春夏0501031206 民俗学 2 春夏0501031207 政治学原理 2 秋冬0501031208 经济学原理 2 春夏0501031209 教育学 2 春夏0501031210 教育心理学 2 秋冬0501031211 文化人类学概论 2 春夏0501031212 贵州地方文化概论 2 春夏0501031213 中国文化概论 2 春夏0501031214 跨文化传播 2 春夏0501031215 社会性别与发展 2 秋冬0501031216 国际经济与贸易 2 春夏0501031217 环境科学概论 2 秋冬0501031218 消费者行为学 2 春夏

实践性课程:

0501031250 秘书学概论 2 秋冬0501031251 管理学概论 2 春夏0501031252 社会心理学 2 秋冬0501031253 公共关系学 2 春夏0501031254 旅游与文化产业通论 2 秋冬0501031255 信息检索 2 秋冬0501031256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2 秋冬0501031257 电子商务 2 秋冬0501031258 书法 2 春夏0501031259 应用写作 2 秋冬0501031260 演讲与口才 2 春夏0501031261 管理信息系统 3 秋冬0501031262 会展管理 2 秋冬0501031263 平面设计与CAD 2 秋冬0501031264 申论 2 秋冬注:至少选3学分实验学分

3、专业课程68学分

(1)必修课程16学分

05010413HA 哲学导论 2 春夏05010413HB 中国哲学原著导读1-1 2 秋冬05010413HC 中国哲学原著导读1-2 2 春夏05010413HD 西方哲学原著导读1-1 2 秋冬

05010413HE 西方哲学原著导读1-2 2 春夏05010413HF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 3 秋冬05010413HG 现代西方哲学 3 秋冬

(2)选修课程34学分

限定选修课程:22学分

0701010612 大学数学 4 秋冬05010414HA 西方哲学史专题 3 秋冬05010414HB 中国哲学史专题3(1)春夏05010414HC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2 秋冬05010414HD 科学技术哲学 2 春夏05010414HE 形式逻辑 2 春夏05010414HF 宗教学原理 2 春夏05010414HG 伦理学原理 2 秋冬05010414HH 美学原理 2 秋冬注:限定选修课程本专业学生必须逐门修读

任意选修课程:12学分

05010415HA 普通心理学 2 秋冬T070120611 文科物理学 2 秋冬05010415HC 价值哲学 2 秋冬05010415HD 社会哲学 2 春夏05010415HE 现代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2 春夏05010415HF 西方马克思主义 2 秋冬05010415HG 政治哲学 2 秋冬05010415HH 基督教研究 2 春夏05010415HI 经济哲学 2 秋冬05010415HJ 现代中国哲学 2 秋冬05010415HK 宋明理学 2 秋冬05010415HM 现代德国哲学研究 2 秋冬05010415HP 现代法国哲学研究 2 秋冬05010415HQ 英美分析哲学 2 春夏05010415HR 俄国哲学 2 春夏05010415HS 希腊文化 2 春夏05010415HT 女性主义研究 2 秋冬05010415HU 中西伦理原著选读 2 秋冬05010415HW 管理哲学 2 秋冬05010415HX 儒学与现代社会 2 秋冬05010415HY 周易研究 2 秋冬05010415HZ 发展伦理学 2 秋冬

(3)实践教学环节10学分

05010516HA 认识实习与课程实习 2 春夏05010516HB 毕业实习 4 春夏

05010516HC 社会发展认知调查与考察 2 秋冬

05010516HD 学年论文 2 春夏

(4)毕业论文(设计)8学分

05010516HE 论文撰写与答辩8 春夏

4、个性课程10学分

本课程供本专业学生及外专业学生进行个性化任意选修10学分。

05010415HB 科学思想史* 2 春夏

05010415HL 中西伦理思想史* 2 秋冬

05010415HN 美学与艺术欣赏* 2 春夏

05010415HO 数理逻辑* 2 秋冬

05010415HV 佛教哲学* 2 春夏

05010415IA 科学社会学* 2 春夏

5、第二课堂+4学分

05010516HF 学术讲座、学科竞赛 2 全年

05010516HG 科研训练、大学生项目 2 全年

注: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获得(最少两种形式),最低4个学分才能毕业。

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湖北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类别教育硕士 类别代码0451 专业领域教育管理 领域代码0451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比较宽厚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掌握现代基础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和人际沟通协调的能力。 4.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5.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2门教师教育类课程(如教育学原理,普通心理学),不计学分。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外语(2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 3.教育学原理(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2学分)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教育统计与评价(3 学分) 2.教育管理学(3学分) 3.教育政策与法律(2学分) 4.教育管理案例分析(2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 1.教育技术理论发展与前沿讲座(2学分)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 3.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专题(1学分) 4.教育社会学(2学分) 5.教育史专题(2学分) 6.社会心理学专题(2学分) 7.教育哲学(2学分) 8.心理咨询与辅导(2学分) 9.发展心理学(2学分) 10.教育评价(2学分) 11.团体辅导(1学分) 12.校长与教师专业发展专题(2学分) 13.学校管理心理学(2学分) 14.班主任工作专题(1学分) 15.基础教育督导(1学分) 16.管理决策理论与技术(2学分) (四)实践教学(8学分) 五、实践环节

软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2017级(非全日制)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 培养单位: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 一、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 具有宽泛扎实的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的专业技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国际化视野,良好的职业素养,拥有较好的沟通技巧。 (三)应达到基本的数学和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 招收主要为具有学士学位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或在职工作人员,原所学专业和年龄不限,但应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相关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或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一般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1. 采用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软件工程实践要求学生直接参与软件工程项目实践,工程开发和应用实践,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并在所取得的工程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学位论文可以是研究论文或技术报告,以及相关的工作成果。学位论文须通过评审及答辩。 2. 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指导经验的企业资深技术或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并对学生的软件工程或计算机应用实践进行联合指导。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至少应修满30学分,其中公共课5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不低于15学分,各类课程及学分要求如下:(课程计划表见附表)

人大法硕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013级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非法学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专业 法律硕士 (学习年限:全国统考非法律专业全日制3年,非全日制3-4 年)(学科门类:法学一级学科:法学) 二、培养目标 为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与监督以及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实际部门培养德才兼备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79学分。必修课不少于3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20学分;社会实践12学分;学位论文8学分。 四、社会实践 没有法学专业教育背景,也没有法律职业实务背景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进行相应的实务课程性质的必修环节,共四门实践课程,12学分,时间安排在第四和第五学期。其中法律实践课需在法院或检察院或律师事务所实习三个月。 五、论文撰写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完成的论文包括: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选题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论文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调研报告、学术报告等形式。因此,在论文选题上应避免进行单纯的宏观性或纯理论研究;应尽可能结合作者本人的实践经验,研究当前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实际问题,要求论文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并尽可能做到具有开创性或创新性。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半年。附: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开课时间 1、必修课(不少于39学分)学分要求开课时间 ZRQC013法理学 3 学分第1 学期 (Jurisprudence) ZRQC0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 学分第1 学期 (Democracy and Legality Theory of China) ZRQC015刑法学 4 学分第 1 学期 (Criminal Law) ZRQC016中国法制史 2 学分第 1 学期

哲学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哲学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哲学专业培养具有较系统的哲学专业知识和较扎实的哲学理论基础及较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同时掌握广博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和一定的自然技术科学常识及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实用技能,能够在教育研究机构、新闻出版机构、国家机关、企业等类单位里从事教学、研究、采编、策划、管理、宣传、公关、文秘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哲学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扎实的哲学基础与哲学思维的基本能力。 ①掌握哲学学学科的基本视角和概念体系,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前景; ②具有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和素养; ③具有熟练的运用哲学思维去思考社会现实问题。 2.灵活运用哲学思维方式进行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意识,善于发现、提出问题,具有初步的哲学研究能力; ②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社会问题; ③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文献检索、分析和整理归纳的能力,具备将哲学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衔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了解和遵守行业基本规范。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文化修养; ②具有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 ③熟悉哲学研究的方式,理解并遵守论文和调研报告撰写中的学术规范和伦理规范。 4.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①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开展基本的涉外交流与合作,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②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自信、灵活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演讲和文字撰写; ③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领导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三、专业核心课程 哲学概论、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伦理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经典、西方哲学经典、现代中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美学原理、科学哲学导论、宗教哲学导论等。 四、学分 辅修专业总学分31学分; 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总学分50学分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较强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能从事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管理人员,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基本规格要求如下:(一)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能正确理解并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热爱教育管理事业,勇于改革和开拓,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二)掌握比较宽厚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掌握现代基础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基本技术和方法,熟悉教育管理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学会使用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教育管理方向的外文资料。 (四)有较强的实际教育管理工作能力,包括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及应变的能力,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和领导能力。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 招收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且有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方式进行。 .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基础教育部分)。 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一)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年。 (二)教育硕士的培养由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的撰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教育硕士必须修完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同时撰写学位论文和完成答辩。 (三)教育硕士的培养采用“双导师”制(其中基础教育一线的导师人),同时成立该方向导师组,利用导师组的集体智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在大学里完成,实践教学在实践导师所在中小学里完成。“教育管理研究专题”由学生提出具体选题并与导师研究确定。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一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学分。 1 / 3

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204)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该在车辆工程领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特制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如下: 1、研究生必须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严谨的学风,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技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生产实践知识,有较强的运用计算机能力;具有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及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语文献资料,并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 二、研究方向 1、汽车动力学4、电动汽车 2、汽车CAD/CAE 5、车身设计及被动安全性 3、汽车测试技术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至3年(特殊情况者可延长至5年),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8学分。四、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理论课 学时 实验 学时 学 分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备 注 学位课0321001 -005 第一外国语(英、日、法、德、俄 语) 140 4 1-2 外语学院02211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0 1 2 文法学院0221103 自然辩证法48 2 1 文法学院0921101 学科前沿讲座18 1 1 汽车学院0921120 专业外语18 1 1 汽车学院0521001 数学物理方法40 2 1 理学院任 选 二 门0521006 数理统计40 2 2 理学院0521003 矩阵论40 2 1 理学院0521010 数值计算40 2 2 理学院0921102 汽车动力学36 2 1 汽车学院任 选 三0921103 汽车测试技术及试验36 2 2 汽车学院0921104 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36 2 1 汽车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实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文件精神与温家宝总理视察我校的指示精神,为培养出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引导学生乐于从教、终身从教,特制定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思路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引导和促进学生成为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中学教师,为其成为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地说,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技能、宽阔的学术视野、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立的研究能力”。 为实现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学校确定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培养思路。 二、课程体系 东北师范大学坚持“专业教育与教师职业教育高度融合”的师范大学模式。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职业教育课程三大模块构成。三大模块课程相互交叉,三类教育课程相互融合,将教师教育贯穿于

整个培养过程中。 (一)通识教育课程(50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是专业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公民教育,使学生了解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形成学科知识的整体观念,促进不同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的互动与迁移;使学生具备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必要的基础。 根据我校师范生培养目标和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学校规划通识教育课程由必修课(以下称“通修课”)和选修课(以下称“通选课”)组成。通修课学分约占4/5(40学分左右),通选课学分约占1/5(10学分左右)。 通修课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体育与国防教育课、交流与表达课、数学与信息技术课四大类课程组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体育与国防教育课参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交流与表达课包括写作课与大学外语。写作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要通过阅读、分析、写作、交流等过程来提高写作课的教学质量;大学外语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实践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深化大学外语教学的内容与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数学课要使学生了解量化方法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中的应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中国哲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哲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哲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10102 ) 一培养目标 1、本专业培养具有高深哲学理论素养,热爱祖国文化,品德优良,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实际工作者。 2、要求博士研究生具有广博、深厚、精透的中国哲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初步掌握第二外语。熟悉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状况,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趋势,具有独立分析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能熟练运用中国传统学术方法和现代学术方法,对复杂课题进行独立地创造性研究。 3、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机构、政府机关、新闻出版等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理论宣传和实际工作。 二研究方向 1. 先秦两汉易学哲学 2. 易学史与易学哲学 3 易学与汉唐哲学 4 先秦儒学与哲学 5. 儒道思想比较研究 6. 宋明理学 7. 中国近现代哲学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4年,达到正常毕业要求可提前1年毕业。学习年限为3-7年。 四应修总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3学分,其中必修课12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学分,由导师自行安排,学分记入总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1必修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计2学分。

专业外语,计2学分 学位专业课,计3学分 第二外国语(英),计2学分。第一外语为非英语的学生必修。 前沿讲座,计5学分 (1)前沿讲座的形式: 本专业的前沿讲座主要就本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使本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对当代学术发展的趋势有清楚的了解,以便使他们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前沿问题或重大课题的研究。前沿讲座主要采取主讲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主讲人提出问题,阐明观点,随之进行讨论。博士生参加前沿讲座的次数不得少于9次,其中个人主讲不得少于2次。 (2)考核方式: 每参加三次前沿讲座计一分,主讲一次计一分。 2、选修课 可选修1至2门,计入总学分。 第二外国语,2学分。博士研究生第一外语为英语的,第二外国语可作为选修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则第二外国语必修英语。 3、补修课 同等学力、跨专业考入的博士研究生需补修本专业硕士课程2门,成绩计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 六中期考核 本专业对博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在第三学期进行。中期考核是对博士生入学一年来思想、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论文准备、健康状态等的综合评估。考核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以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计分,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无硕士学位者,可视情况改写硕士论文。 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博士生学位论文是衡量博士学术水准和专业学科培养博士水平的重要标志。本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博士生站在学术发展的前沿,勇于开拓新领域,以传统与现代学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哲学诸问题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博士论文要求有创新性或较大的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

苏州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培养方案

苏州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培养方案 420104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高水平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的骨干教师。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一)热爱教师职业和数学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二)文化基础与数学专业基础好,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数学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研究能力。 (三)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四)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 大学本科毕业后并有三年以上中学数学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的中学数学教师,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报考者必须经过所在学校推荐。 招生采取计划内定向和计划外委培相结合的办法。 (二)入学考试 1、入学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或有关单位单独考试方式进行。 2、考试科目: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脱产攻读学位学习期限一般为二年(其中一年半在校学习,修满课程学分;最后半年回原单位学习,并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在职攻读学位者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含撰写学位论文),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四、研究方向 中学数学教学 五、课程设置 按一年半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设置有宽、新、实为原则,分为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前两类为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课程(15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54学时/3学分

外语108学时/3学分 教育心理学 54学时/3学分 教育学原理 54学时/3学分 数学教学论 54学时/3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程(15学分) 教育技术学54学时/3学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54学时/3学分 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文化54学时/3学分 数学教育改革及比较研究54学时/3学分 数学建模概论54学时/3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 中学数学现代基础36学时/2学分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估36学时/2学分 竞赛数学36学时/2学分 数学史36学时/2学分 中数新课程专题选讲36学时/2学分 六、学习方式 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意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加强实践环节,安排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学员实践结束时,应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成立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 七、学位论文工作 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学位论文选题以研究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实际问题为主。

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模版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430114 ) 一、学科简介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涉及项目管理、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工程造价、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公路桥梁、施工管理、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城建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暖通、给排水、软土地基处理、基坑支护、房地产开发、工程检测、工程监理等,并与计算机技术、力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 南昌航空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现拥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交通工程三个相关的本科专业,对土木工程硕士点形成了有力的支撑。学院非常重视土木工程专业点的建设,已形成了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博导1名,博士、副教授以上26名,通过近10余年的研究积累,在桩土共同作用、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抗震等方面已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2007~2010年承担国家级纵向课题6项,省级和横向课题多项,拥有多项发明专利,获2009年江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2008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二、培养目标 本领域主要为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有: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建筑学、工程力学、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机应用、结构设计理论、工程经济和管理理论,结构工程检测技术和方法。 3、具有从事行业管理、房地产开发、建筑结构设计、道路桥梁设计、城建规划、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工程检测、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使用专业外语资料。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工程结构设计理论及其应用 2、桥梁工程设计理论及其应用 3、隧道工程设计理论及其应用 4、岩土及地下工程 5、工程投资与建造管理

大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模板

**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年月制(修)订

培养目标 目标撰写说明如下: 关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描述应具有专业特色,要表述清晰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应具备的专业基本技能、思维、方法等,体现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领域,体现最终培养的人才类型等。 参考模板: 本专业培养符合(或适应)********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具有创新创业素养;掌握****、*****等专业知识,熟悉(具有或熟练掌握)******、******、******等专业技能(或思维、方法),可在******领域(岗位)从事*****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毕业规格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定位和岗位要求对人才素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具体要求进行撰写(要参考国家标准、工程认证、行业认证等并结合实际情况设定)。 主要内容如下: (一)素养结构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忠诚。 2)具有较丰富的知识结构,较熟练的表达与国际交流能力。 3)具有现代社会所需的信息思维、网络思维、大数据思维以及应用能力。 4)能与人合作,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创新创业基础素养。 5)能自我调节心态,积极乐观,能自我锻炼保持健康体魄。 6)(专业素养)…… (二)专业知识结构要求 1、…… 2、…… (三)专业能力结构要求 1. 2. 3. (四)其他要求(对职业资格证书、执业要求等明确要求)

三、专业教育矩阵关系图 表1 毕业规格要求与课程矩阵关系图 四、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基本学制 4 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学习期限 3~6年。 授予学学士学位 五、基本学分要求 本科培养毕业总学分为不低于学分,其中含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创新素养教育10学分。 六、专业核心课(只需列出课程名称) 七、主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包括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训、课程设计、专业岗位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综合训练。各专业根据《北京城市学院校内实践课程教学管理规定》(试行)及《北京城市学院校外实习实践管理规定》(试行)等有关文件规定选择相应的教学环节,并按要求进行简述。 (一)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内容简述 (二)课程设计名称、学时、学分,内容简述 (三)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内容简述 (四)专业岗位实习内容简述 (五)毕业实习内容简述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小学教育)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小学教育)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高素质综合型的小学教育的专门人才。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2、具有较深厚的现代教育理念,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小学教育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提升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 基本学制为2.5-3年。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三、培养方式 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长春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一)公共课(18学分) 1.学位课(12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 基础外国语课90学时3学分 教育学原理60学时3学分 教育心理学60学时3学分 2.非学位课(6学分) 现代教育技术60学时3学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60学时3学分 (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 1.专业基础课(12学分) 课程与教学论60学时 3 学分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60学时 3 学分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60学时 3 学分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60学时 3 学分 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课堂管理40学时 2 学分 数学学习心理40学时 2 学分 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40学时 2 学分 中外教育史40学时 2 学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40学时 2 学分 (三)必修环节(2学分) 1.开题报告20学时 1 学分 2.文献阅读20学时 1 学分 五、考核要求 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所有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六、学位论文 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1.论文选题 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开题报告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实行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各学院根据专业实际具体确定开题报告时间,但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应少于半年。开题报告必须公开进行。开题报告合格后记1学分。 3.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在第四学期末(或以后)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论文答辩应有详细的纪录。论文答辩未通过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者,不授予学位。具体请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七、教学实践 采取分散实践和集体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坚持课内与课外衔接,校内与校外互补,教育理论与学科前沿相互渗透的原则,结合基础教育发展实际,学校组织教育见习、学术报告等教学实践活动;教育硕士研究生本人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进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根据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实践内容不断进行更新。 八、专业课程内容简介 --------------------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名称: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类别:学位课 学时:60 学时学分:3 学分 开课学期:3 考试形式:开卷或小论文 内容简介: 第一章绪论课程的概念、课程论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概述、课程设计的取向、课程设计模式、我国课程设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模板】

XX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2015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 一级学科名称:工程硕士(代码:0852 ) 二级学科名称:机械工程(代码:085201 ) 学制:3年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本学科情况介绍: 机械工程学科是XX大学重点发展学科,本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2人。近五年,本学科教师主持与参加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50多项、横向项目60多项,科研经费1500多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100多篇,申请专利35件(发明专利17件),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多次,与意大利、澳大利亚、澳门等海外大学与机构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先后有30多人次出国讲学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报告。 经过多年的发展,本学科领域形成了多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①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智能维护:重点以核电、数控等大型关键机电设备为对象,研究复杂运行环境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理论方法和关键共性技术,包括数据库和系统开发。针对核电站阀门、汽轮机叶片等关键零部件进行表面强化与修复;在设备管理与信息化以及主动智能预知维护等方面开展科技研究和社会服务。 ②绿色设计与制造:强调广义制造系统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能减排。提出了强化研磨、预应力硬态干式精密绿色切削等先进的抗疲劳制造新技术,建立了基于长寿命加工、太阳能节水灌溉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和方法;自主研发了强化研磨机和太阳能全自动节水灌溉控制器以及资源利用技术与装备。 ③机械振动控制理论与技术:以大型机械结构振动及控制为突破点,用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对机械系统的振动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机械系统减振技术。进行半主动与主动振动控制技术以及智能控制算法研究。并以工程中机械振动引起的噪声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振动噪声产生的机理并提出控制理论和方法。 ④服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研发和应用:针对服务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的特定对象,围绕着服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重点对“系统结构及动力学、控制技术、传感技术、行动规划”四大关键技术以及模块分类与集成高效组建的共性技术和应用工程开展研究,面向工业、农业、第三产业支撑服务,研制一系列可产业化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为服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提供方法、理论和技术支撑。 ⑤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突出机械科学和信息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交叉与结合,在机械系统建模理论、软件开发和工程应用等多方面开展了多层次研究,在反求工程、模具数字化制造技术、汽车/特种滚动轴承设计与加工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应用性研究。 ⑥计算机辅助工程与仿真:紧密结合广东经济发展对复杂结构与工程应用分析的强大需求,在多尺度复杂结构数值计算方法、工程应用分析、虚拟仿真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通过对工程和产品的功能、性能与安全可靠性的分析计算,改进和优化了设计方案,对工程和产品的可用性与可靠性提出了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三、培养目标 以制造业为对象、制造业信息化为背景,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 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力,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应届大学生培养方案

2013应届大学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对象 公司累计招聘应届本科毕业生,预计15人。 二.培养周期 7月15日---10月15日(3个月) 三.培训目的 1.帮助应届大学生快速转换角色与心态,适应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转变; 2.使其系统了解公司情况,熟悉公司产品知识与工艺流程以及各岗位操作规范; 3 .帮助应届大学生快速适应环境,调整情绪,解决其工作与生活上的难题; 4 .培养应届大学生职业意识,规范毕业生职业行为,加强毕业生对管理的深入认知,使毕业生快速成为部门、车间、班组骨干力量。 四.培训内容 新进应届大学生培训内容,计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入职培训(计划在入职第1周) (1)见面欢迎会,参与人员:各部门负责人 (2)应届生相互认识,班级组织建立(班干部竞聘) (3)公司简介 (含公司历史、概况、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组织架构

(4)公司规章制度与日常行为规范 (5)培训内容:《角色转换》、《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时间管理》、《安全卫生与5S》等 (6)军训、消防知识 (6)新余总部参观 (7)考试,心得总结演讲 具体见《入职培训计划表》 2、生产车间实践培训与专业理论培训(计划在入职第2周到第6周) 入职第2周-6周,实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培训,所有人员安排至生产部实习,担任操作岗位。实习结束后,需进行笔试和实操考核。在实践培训过程中,坚持与专业理论培训相结合,每周开展一次理论培训。课程如下:(1)产品介绍; (2)产品工艺流程及生产注意事项; (3)品质意识; (4)生产现场管理; 具体见《理论培训计划表》 3.岗位培训 岗位培训由用人部门负责执行。应届生入职第二个月开始,人事行政部根据各部门用人需求及实习的专业、兴趣进行岗位分配,正式确定实习生的岗位。用人部门接收到应届生后,需按照《试用及转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与毕业生一起设计其《试用期工作目标卡》,安排实习指导人,帮助实习生顺利的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岗位实际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迅速的熟悉岗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研究生培养方案

世界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专业 世界史(学科门类:历史学一级学科:世界史)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世界史学科专门人才。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世界史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并能够在本学科作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三、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世界上古史 世界中世纪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世界当代史 四、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3年。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公共课不少于6学分,方法课不少于6学分,学科基础课不少于10学分,专业课不少于14学分,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六、论文撰写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完成的论文包括: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不计学分。论文形式:学术型论文。 附:课程设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 1、公共课(6学分) (1)政治理论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PUM505 1学期(Research o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PUP504 1学期(Introduction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PUP505 1学期(Marxism and method social sciences) (2)第一外国语 语言基础3学分PUF500 1学期(Foreign Language) 2、方法课(6学分) 人类学方法论3学分HAC702 1学期(Theory and Method of Anthropology) (从文化角度来研究人类历史,通过对社会、语言、民族、实物资料等方面的研究,认识和复原古代社会。

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化学、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学技能、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的中小学学科教师和教育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内容,能正确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勇于改革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联系群众,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文化修养。 2、掌握比较宽厚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教学理论知识,并能熟练掌握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具有运用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或管理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有团队精神,能与同事协作开展教学工作,有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以及动员、团结群众的能力。

4、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方面的素养,在学科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工作,在教育教学和改革实践中发挥骨干作用。 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6、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1、招生对象 招收对象主要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具有学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5岁,具有三年以上第一线教学工作经历,热爱本职工作,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较强的在职普通中学或职业高中的专任教师或教育管理人员。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未获得学士学位者,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要取得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三年以上第一线教学经历的在职中等师范学校的专任教师。 2、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必须经过所在学校推荐,并经所在地(市)教委(教育局)批准,方可报名。 3、入学考试 ①入学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联合)入学考试。 ②考试科目: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课。政治理论由我校自行组织,时间自行安排;外语、教育学、心理学全国联考,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专业课考试由我校自行命题,考试同全国联考同时进行。

高校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西南交大方案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编写的《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以及《西南交通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2013.10),结合我校特点,结合翻译系近三年的办学经验,特修订此方案。 ?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两个方向的翻译专业人才: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和适应国际工程项目的工程英语翻译专业人才。毕业生应熟练掌握英汉双语,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通用型翻译专业方向毕业生能够胜任语言服务类企业的日常口笔译、语言通信服务技术与管理、语言服务项目谈判与管理,胜任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口笔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工程英语翻译专业人才能胜任各类国际工程项目,尤其是轨道交通相关工程项目的口笔译和管理谈判等工作。 2、培养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英汉双语语言和文化知识,翻译基本理论与翻译方法、语言服务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国际工程项目谈判与管理的行业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沟通协调、计算机辅助翻译等职业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英汉双语的应用能力,初中级口笔译能力,国际工程项目翻译与管理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沟通协调、善于创新和自我进取的职业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热爱翻译、培养传播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中国人民大学2015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5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5-04-16 一、适用专业学位 新闻与传播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 培养热爱祖国、德才兼备,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传播理念,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适应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2年。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5学分,社会实践不少于4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6学分,具体课程及学分要求见“方案课程及学分要求”。 五、社会实践 学院与重要新闻单位、新媒体机构、政府和企业新闻传播部门共建实践实习基地;学生在读期间社会实践不少于6个月。 六、论文撰写 (一)硕士学位研究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修满学分并均获得“合格”以上成绩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学位论文选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面向新闻传播业

的实际问题,体现学生运用所学新闻传播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综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调查报告、案例研究、专业作品等多种形式,由硕士研究生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二)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进行硕士论文的开题。由当事人报告未来学位论文的选题及理由、核心观点或社会实用价值、已有的学术或知识积淀。开题小组由三位以上的硕士导师组成,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三)学位论文的写作要遵循学术规范,遵守著作权法,治学严谨。 附:课程设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 1、必修课(15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1学期 (Research o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语言基础 3学分 1学期 (Foreign Language)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3学分 1学期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al Sciences) (本课程讲授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经典研究个案,提升学生使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闻传播理论 2学分 2学期 (Theories o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本课程讲授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经典理论,提升学生理论素养和学术思辨能力) 中外新闻传播史 2学分 1学期

北大本科培养方案 哲学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一、院系简介 北京大学哲学系位于燕园校区未名湖东北岸的人文学苑第二、第三号楼,南面是第一体育馆,西面和北面是朗润园,东面是经济学院和外国语学院。 北京大学哲学系创建于1912年,1914年开始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一百多年来,已培养近10000名毕业生,具有世界声誉的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蔡元培、马叙伦、章士钊、胡适、熊十力、梁漱溟、汤用彤、张申府、朱自清、金岳霖、冯友兰、贺麟、朱光潜、张岱年、宗白华、洪谦、王宪钧、牟宗三、顾颉刚等先后在这里执教或求学。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曾在此开设哲学课程,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这里因此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 宗教学系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最早的宗教学系。1982年哲学系设立本科宗教学专业,宗教学系以此为基础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宗教研究重镇。两系实行联体运作,合并招生,共同培养。 两系学科齐全、师资雄厚,教师60人(教授37人、副教授20人、讲师2人,助理教授1人),科研、教学水平均居国内领先地位,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拥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最早确认的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8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以及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美学4个全国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全国哲学一级重点学科,并有外国哲学研究所、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还有挂靠的12家研究中心以及《儒藏》编纂中心,在国际权威的QS 排名中,连续三年排在亚洲大学哲学系的第一名。 两系现有在校本科生185人,在读双学位118人,在校硕士生162人,博士生247人。本科每年计划招生45人,其中半数以上是第一志愿入学,且多数学生在各省高考中名列前茅,生源质量稳中有升。毕业学生有60-70%左右将会转入国内外高校的研究生阶段学习,主要集中在哲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其余本科生毕业以后直接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就业。本着“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针,哲学系、宗教学系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哲学基本理论和中外哲学的历史、现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