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仁化县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

仁化县人民政府

2015年4月15日

目录

一、基本概况 (2)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3)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情况 (4)

(二)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异情况 (4)

(三)仁化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5)

(四)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 (9)

三、主要做法和成效 (9)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9)

(二)优化资源配置,促使义务教育资源均衡 (10)

(三)强化队伍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师资均衡 (12)

(四)落实教育公平,突出义务教育均衡本质 (14)

(五)规范学校管理,促进义务教育质量均衡 (15)

(六)形成办学特色,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 (18)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19)

五、自评结果 (20)

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仁化县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意见的通知》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修订)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县对照督导评估指标及要求,认真开展了自查自评。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概况

仁化县位于广东省北部,是粤、湘、赣三省交接地,东接江西省崇义县、大余县,北邻湖南省汝城县,南面紧邻韶关市区。仁化历史悠久,秦末汉初,南越王赵佗就在仁化北端隘口筑有“古秦城”;至南齐年,始建仁化县,距今1500多年,这里先后孕育了唐代名相张九龄和北宋名臣余靖。全县辖董塘、石塘、扶溪、闻韶、长江、城口、红山、周田、黄坑、大桥10个镇和丹霞街道,109个村委会,15个居委会,总人口23.69万,其中农业人口18.35万,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2014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96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2555亿元。

仁化得天独厚,山川秀丽,天蓝水秀,境内美如人间仙境的丹霞山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

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地理学上“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景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闻名遐迩。近年来,仁化县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旅游特色县、广东省首批林业生态县、广东省县域旅游经济竞争力十强县、广东省“双拥模范县”等荣誉称号。2013年我县成功创建为省教育强县,所辖11个镇(街)也成功创建为省教育强镇(街),成为韶关市最早省教育强镇全覆盖的县。

全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独立初中6所,完全小学14所,教学点4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学生20840人,专任教师1702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14338人(教学点在校学生1305人),专任教师996人;初中在校学生6502人,专任教师706 人。特殊教育学校在读学生14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892人;农村留守儿童3076人。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我县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始终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以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为抓手,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优化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公平等有力措施,精心谋划、严密实施,努力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情况

我县2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为标准化学校。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11项指标达标情况如下: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标学校比例,小学86.4%,初中80%;体育活动场地达标学校比例,小学100%,初中100%;实验室(科学教室)达标学校比例,小学100%,初中100%;计算机室达标学校比例,小学100%,初中100%;音乐美术室达标学校比例,小学100 %,初中100%;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标学校比例,小学100%,初中100%;生均图书册数达标学校比例,小学100%,初中100%;班额达标学校比例,小学77.3%,初中93.3%;师生比达标学校比例,小学100%,初中100%;教师学历达标率达标学校比例,小学100%,初中93.3%;生均公用经费达标学校比例,小学100%,初中100%;综合评估100%的学校都达标。(二)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异情况

我县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际间差异系数全部达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修订)》的标准,具体情况如下: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为0.35594,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为0.38842;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的差异系数小学为0.5058,初中为0.44198;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的差异系数小学为0.55623,初中为0.51721;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差异系数小学为0.48939,初中为0.50002;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的差异系数小学为0.39309,初中为0.51408;生均图书册数的差异系数小学为0.21076,初中为0.215;师生比的差异系数小学为0.21776,初中为0.30762;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的差异系数小学为0.21171,初中为0.2633;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的差异系数小学为0.26281,初中为0.34816。

(三)仁化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1.入学机会。保障所有学龄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我县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1)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读的文件精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与本地户口的学生享有同等待遇。2014年,我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892人全部就读于义务教育学校。(2)制定了《仁化县中小学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联合县公安局、县关工委、县妇联、团县委、县司法局等部门积极推进德育导师、邻里守望、朋辈帮扶、心理援助等措施,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的正能量。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实行农村留守儿童普查登记制度,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以及监护人的联系。2014年秋季学期,全县中小学共有留守儿童3076人。积极构建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教育扶助体系,落实各项助学政策。2014年,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297万元,资助7408名贫困学生入学。(3)高度关注“三残”儿童少年的发展状况,把“三残”儿童少年入学难问题摆在民生教育工作的首位,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我县有一所独立建制的特殊教育学校,近年来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教学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县,在校学生14人,有教职工6人。2012年来,全县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0%以上。(4)出台了《仁化县区域内仁化中学30%定向招生分配方案》,实行“阳光招生”政策,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中的比例逐年提高,2013年和2014的比例分别为33%、36%,年递增3%,2015年为40%,达到当年省规定要求。(5)制定了《关

于秋季仁化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实行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没有违规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没有出现学科竞赛、特长评级、捐资助学与录取学生相挂钩的现象。

2.保障机制。我县把义务教育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摆上重要工作位置,依法建立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财政拨款首先保证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支出的需要。(1)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立了以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分管教育领导为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和各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仁化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仁化县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施方案》,建立推进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县政府是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县直有关部门和镇(街道)、学校依法履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责。(2)建立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把义务教育发展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做到优先安排义务教育经费制度,确保“三个增长”:2012-2014年,义务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增长比例分别为1

3.95%、2

4.15%、44.37%,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分别为13.19%、22.48%、2

5.12%;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增长率分别为7.67%、41.60%、23.79%,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增长率分别为1.57%、102.06%、5.45%;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增长率分别为0.29%、51.63%、29.09%,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增长率分别为0.73%、15

6.27%、2

7.51%;教职工年人均工资增长率分别为37.65%、9.71%、6.47%。(3)2012至2014年我县财政安排改造薄弱学校资金分别为121

8.31万元、1517.63万元、697万

元。(4)严格执行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到依法征收、规范管理。目前,我县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为23.61%,达到省级规定。(5)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年公用经费达6016元。

3.队伍管理。我县通过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优先解决教师编制、狠抓师资培训和落实校际间轮岗支教等交流措施,全面构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体系。(1)着力提高教师待遇,在2008年广东省出台教师待遇“两相当”政策之前,我县已提前实现。制定了《仁化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在“两持平一鼓励”的基础上实施绩效工资,教师满意度高。(2)落实山区、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定了《仁化县山区、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实施细则》,有1417人领取山区教师岗位津贴,人均每月910元,排在全省前列。(3)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现有专任教师1702人,小学师生比为1:1

4.3,初中师生比为1:9.2,充分满足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教学需要。专任教师专业对口率为90%。(4)2012、2013、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培训经费分别为152.45万元、180.68万元、198.97万元,分别占教师工资总额的1.62%、1.75%、1.81%。近三年,我县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人次分别为4366人次、5138人次、5742人次;其中中小学新教师培训分别为53人、94人、110人;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A、B、C证培训,参加培训并获得A、B、C证书的教师分别为3人、429人、690人。(5)依据《仁化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城乡中小学校支教活动暂行实施方案》精神,有效实施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2012、2013年和2014年交流教师

分别为:92名、91名和106名,交流校长分别为:10名、8名和6名。每年轮换比例达到5﹪以上。

4.质量与管理。我县健全和完善了各项工作机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呈现持续发展的态势。(1)转发并落实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六项规定的通知》和《韶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专项督导的通知》,《仁化县义务教育学校规范管理年活动方案》等文件,通过召开会议、督导检查等方法,规范义务教育学校的课程开设、作息时间等工作。目前,全县2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规范,均能按《广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严格执行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课程教学计划,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没有出现举办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现象;没有出现择校现象;没有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集体补课,学生课业负担较轻。(2)努力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落实《广东省中小学在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范中小学学籍管理,实行电子学籍信息网络化管理,及时完成电子学籍档案录入、上报工作,学生学籍信息完整、准确。2014学年,我县儿童少年6—11周岁的有13614人,已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小学14338人,毛入学率为10

5.3%;12—14周岁的有5187人,已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初中6502人,毛入学率为125.4%。(3)2014年,我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督导组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规范办学行为的专项督查,并对学校“入学率、巩固率、年辍学率”进行考评,有力推进了“防流控辍”工作的深入开展。2008年小学一年级招生数2076人,2014年小学六年级实际毕业生2029人,小学六年巩固率为97.74%。2011

年中学七年级招生数2731人,2014年中学九年级实际毕业生2619人,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5.90%。(4)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建立了“阳光一小时”体育活动制度,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1小时。2014年,全县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为98%,初中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为98.5%,均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测定标准。

(四)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略。由省委托第三方进行)

三、主要做法与成效

我县自2009年被列入“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以来,以布局调整为突破口,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以创建标准化学校为途径,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管理;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为契机,明确政府办学的主体责任,加大教育投入;以全面建设教育信息化为主旋律,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以轮岗支教交流,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为手段,有效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合理配置。我县全力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始终坚持教育公平惠民,确立了“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提升义务教育的综合实力,有效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县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一直以来将其纳入县委、县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列为全县集中力量要办好的大事实事,科学谋划,注重统筹,强化督导,扎实推进。

1.加强组织领导。我县出台了《仁化县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施方案》,成立了仁化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县长担任组长,分管教育领导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教育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创建日常工作。各职能部门、各镇(街道)、学校都成立了相应机构,构建强有力的各级领导班子,级级联动,协调配合,形成高效运转的工作网络。

2.明确责任分工。我县建立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责任机制,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镇(街)党政主要领导的年度考核范围。各学校能按照工作步骤要求扎实工作,保证不出任何差错。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不定期督查各镇(街)贯彻落实“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施方案”情况,了解掌握各镇(街)、各相关部门成立机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目标责任、出台相关措施等情况。各学校召开了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并安排部署自查自纠工作,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县与镇(街道)及部门、教育局与学校及股室签订责任书,做到责任到人,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3.强化督查落实。我县建立了具有积极导向性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体系,发挥激励、约束和规范作用。县人大、县政协对全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硬件设施、队伍建设等情况多次开展专题调研活动,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县教育局、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经常深入学校一线调研指导,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的每项指标、每个步骤都能抓准、抓紧、抓实,整个创建工作呈现出紧张有序、扎实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优化资源配置,促使义务教育资源均衡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力实施向乡镇倾斜优化资源配置的“四大工程”。

一是调整学校布局工程。我县根据当地人口分布状况、人口出生率下降、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等实际情况,按照“高中向城区集聚、初中向建制镇集聚、小学向中心校集聚”的原则,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几年来,全县学校布局调整中,累计撤并98个教学点,撤并完小42所,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资源得到了最大优化和全面共享。

二是教育创强工程。2009至2013年,我县约投入27031.3万元开展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使我县11个镇(街)全部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现“镇镇皆强镇”目标,全面改善了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2014年,我县又投入500多万元,对到期的董塘镇、城口镇开展省教育强镇复评工作。借强镇复评之机,实现学校整体办学条件的进一步完善,促使城乡学校的办学水平达到基本均衡。

三是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我县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全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推进“创强建规”工作,优质学位不断增加,加快解决教育均衡问题,大力改善农村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不断缩小。全县28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建成广东省标准化学校,整体搬迁仁化县田家炳小学后,将有效缓解县城小学学位紧张和“大班额”问题。四是信息化建设工程。近年来,我县通过加大投入,较好地完善了教育技术装备。在此基础上,为了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我县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2013年

以来,全县投入1460多万元,装备和改造中小学校信息化“硬件”及“软件”,新建和改造计算机室3间,增加和更新教学计算机160台,新增办公计算机960多台,电教平台330多套,改造和完善了27所学校校园网,达到“千兆核心、百兆到桌面”,实现了“校校通网络、班班有平台、师师有电脑”的目标,城乡学校信息化装备均达到现代化标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

(三)强化队伍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师资均衡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县多措并举,积极引才、育才、留才、成才、用才,构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体系,为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政策优惠,按需引才。我县制定了《仁化县教育局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暂行规定》和《仁化县教师调配暂行实施方案》等文件,实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师编制优先服务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需要,向山区学校倾斜。为解决我县乡镇中小学教师老龄化和部分学科教师专业结构性缺编现象,保证乡镇中小学能够补充到高素质的新教师,逐步改善乡镇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2012年来招聘义务教育学校教师100人,新招聘的初中、小学教师100%安排到山区学校任教。

2.榜样引领,师德育才。我县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仁化县师德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几年来我县先后开展了道德讲堂之师德讲座、“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征文比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演讲

比赛、“师德建设巡回宣讲团”巡回演讲、“群体师德创优”等活动。大力宣传教师的高尚品德和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示范的巨大作用,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县形成“静心、尽情、竞力”,“比、学、赶、帮”的教育教学氛围,涌现出一大批省、市、县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爱生如子、勇创佳绩的优秀教师和校长。

3.提高待遇,环境留才。建立教师和公务员工资同步增长的机制,从政策上进一步保障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目前,我县已实现“县内教师待遇高于公务员待遇,乡镇教师待遇高于县城教师待遇,村小教师待遇高于中心小学教师待遇”的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体系。为努力提高山区教师福利待遇,县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制定了《仁化县山区、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实施细则》,设立了山区教师岗位特殊津贴。从2013年开始,全县共有1417名山区和边远农村教师受惠,有效调动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4.培训提升,学习成才。认真实施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养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我县有县级名教师13人、骨干教师共有77人,市级名教师2人、学科带头人13人,县级以上名班主任30人、名校长2人,覆盖89.7%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依托县教师进修学校,并安排专项经费,采取“全员培训以远程为主、骨干培训以面授为主”的培训模式,并依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网络学习,切实做好全员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有效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一支教育理念先进、职

业道德良好、业务基础扎实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逐步形成。

5.合作交流,合理用才。一是积极开展城乡合作,致力教师交流,从2008年制订《仁化构建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以来,我县成功构建了2轮、9个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开展互助活动。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通过以上活动做到“异组同质、同组异质”,形成管理水平基本对等、教学水平基本对等、学生成长指导水平基本对等的公平格局。我县最大限度发挥先进学校的优势,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缩短我县教师的成长期,节约培养经费。二是加大支教力度,发展山区教育。我县根据山区、农村师资薄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仁化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城乡中小学校支教活动暂行实施方案》,鼓励县城、平原学校的教师到山区中小学校支教。几年来,共派出150人次教师到山区中小学校支教。支教活动的有效开展,推动了我县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村学校在管理水平、办学水平和教学业务上的提高。有力的提高了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四)落实教育公平,突出义务教育均衡本质

1.落实平等教育,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我县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服务机制和中考机会均等机制,实施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的惠民政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学校为主,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学可上,享受同等待遇,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落实特殊关爱,保障“三残”儿童少年入学。我县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三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保障体系和关爱体系,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对“三残”儿童少年在学业上给予政策倾斜,扎实开展“三残”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特教方式先进,给“三残”儿童少年提供了优质的学习场所,使他(她)们能健康快乐成长。

3.落实扶困助学,保障贫困家庭孩子入学。为保证教育公平,关注特殊群体,全面保障适龄儿童平等入学,积极构建贫困学生教育扶助体系,高度重视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问题,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贫困学生助学金制度,切实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问题,实现扶困助学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了贫困学生入学“一个都不能少”,确保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社会公认度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五)规范学校管理,促进义务教育质量均衡

规范学校管理,认真解决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具体问题,督促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仁化高扬“苦字当头、实干兴教”的大旗,狠抓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健康发展。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为高中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考连续7年重本、本科以上、大专以上上线率名列全市八县(市、区)前茅。

1、德育为首,加强品德教育。我县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为目标,充分发挥我县33个德育基地、15个社会劳动实践基地的作用,开展了

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德育活动。近几年来,我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推动德育工作有效开展,深入而广泛地开展“孝敬父母、感恩老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开展“雷锋式班集体”、“雷锋式学生”的表彰活动;开展优秀童谣征集评选、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展示活动;举办“传承孝道、感恩母爱”的征文活动;组织各中小学校开展“千万少年快乐阅读”和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加强校园、班级、宿舍、食堂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使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有情,一墙一壁都育人”。田家炳小学、实验学校被确定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田家炳小学被评为“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丹霞中心小学、长江中学、长江中心小学、第一中学、实验学校、扶溪学校被评为“韶关市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在2012年韶关市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展示活动中,长江中学《“五星班级”管理模式》获市二等奖。

2、安全第一,打造平安校园。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韶关市教育局学校安全工作检查指引(试行)》等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和完善了各项安全工作措施和应急预案,在开学初组织各校进行了防震、防火等安全演练,假期前向全县中小学家长发出《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强化防突发事件、防溺水、交通安全等安全教育。经常联合教育、公安、安监等部门,对全县中小学进行学校安全检查。县政府为全县中小学校招聘了100名保安。县政府拨出专款71万多元,各学校自筹资金30多万元,在全县各学校进出口、重点场所,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我县教育系统应对校园突发事

件的应急能力不断提高,有力地保障了我县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安全。三年来,我县学校未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3、智育为本,提高教学质量。我县不断建立和完善教学常规制度,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把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抓到细处。加强校本教研,注重新教材的研究和中、高考素质教育导向作用的研究。充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实在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不断完善并落实《仁化县“五个一”教学管理制度》,《仁化县小学阶段“有效课堂”教研活动实施方案》。不断探索真正适应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的需要和更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县教育局坚持每年对学校进行素质教育评估,构建了完备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良性循环的良好态势。

深化课改,坚持科研立校。“在教改中求质量,在教改中求发展”是我县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县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全面落实课改工作,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创新、校本研修、教学开放周、说课比赛等教研活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处发展,形成了“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的良好局面。强化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加强教学视导及质量监测,推广集体备课及送教下乡活动,认真做好教学指导及教学观摩活动。每学期召开全县课题立项、课题结题的工作会议,认真抓好课题立项、课题的结题工作。三年来,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立项课题省级4项、市级52项、县级75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21项、县级26项课题结题。

4、五育并举,体艺之花竞艳。我县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中小学配设卫生保健室和心理咨询室,按国家标准配备体育卫生器材,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并形成了阳光体育活动“一班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良好局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搞好以“温馨港湾”命名的学生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功能室的建设,关爱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努力使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学校以艺术节、体育节、节庆日为载体,开展“元旦文艺联欢会”、“五四歌手比赛”、“六一游园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各类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活动。坚持每年举行全县性的学生体育运动会、中小学生书画舞蹈比赛及少儿才艺大赛。充分发挥和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各级各类体育、艺术竞赛中,我县选手摘金夺银、硕果累累,三年来,学生获省级奖30项、市级奖374项。

(六)形成办学特色,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

我县积极引导各义务教育学校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发展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书香校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我县田家炳小学、董塘中心小学、丹霞中心小学、长江中心小学、石塘新华书店希望小学等5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仁化县扶溪学校充分发挥省诗歌教育示范学校的品牌作用,通过诗歌教育培养学生的诗心,启发学生的智慧,引领学生诗意成长,大力打造诗意校园文化。该校新诗进课堂的特色品牌成效显著,有230多篇学生的习作在省市县级报刊或网络上发表,有26人次获省市县级征文奖。仁化县丹霞中心小学的德育特色鲜明,该校确立了“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及“知

书达礼、友善和谐”的德育教育目标,积极创新德育教育,创建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德育特色——“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新三好”评价体系。仁化县实验学校和董塘中心小学充分发挥“第四批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积极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虽然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突出体现在个别学校办学条件不够完善、存在大班额现象、师资力量分布不够均衡、相关评价制度有待改进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我县将采取措施进一步推进全县义务教育整体均衡和高位提升发展,今后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教育硬软件建设。坚持“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兼顾并重,争取各方面支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基本消除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象。

二是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继续开展“送教下乡”和“千校扶千校”活动,安排县城骨干教师到山区学校对口支教,山区学校派教师到县城学校跟岗学习,加快实施教师刚性流动制度,大力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是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继续实行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摸索健全以评促教的考核机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最新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2016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 【 B 】1-12 A .受表扬 B .好奇心 C .学本领 D .活动身体 2 . A . 一岁左右 B .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3 .儿童认为石头沉到水里是因为它"不勇敢” A .阶段性特点 4. 一般来说, 合于 【 A .小班 5. 一般来说, 2-58 A .小班 6. 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时, .对儿童掌握的科学知识作量上的规定 .在目标中要求儿童获取周围环境中有关的科学知识 .不要求儿童获取有关的技术经验和技术知识 .不要求培养儿童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般来说,儿童开始用提问方式表露对世界的困惑是在 【C 】1-12 B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D .三岁以后 ,说明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C 】1-15 B .整体性特点 C .自我中心的特点 D .年龄性特点 “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这一目标适 D 】2-58 B .小班和中班 C .中班 D .大班 “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 B .中班 C .大班 D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这一目标适合 【C 】 .中班和大班 正确的做法是 【B 】2-35 C D 7.关于儿童科学活动组织形式的看法,错误的是 A B C D 】3-84 .集体活动形式不能放弃而要加以完善 ?应以小组活动形式替代集体活动形式 ?要灵活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各种组织形式都不要相互排斥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可以结合科学教育的内容 B .可以借助美术的形式开展科学教育 C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 D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渗透认识社会的教育 9.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之一是 A .同伴交流 B .自然环境 【 C C .生活经验 10 .科学技术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的是 A . 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B .制作不倒翁 C . 了解基因工程 D .学习用小剪刀、小锤子 1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是指 【D 3-85 3-74 .教师强化 C 】4-114 】4-92

第三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第三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上一章我们讨论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也就是“为什么教”的问题,这一章讨论的是“教什么”的问题。 第一节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要求 一、科学性和启蒙性 科学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不违背科学事实(例:为了让幼儿养成刷牙的习惯,教师用黑色水彩笔描画后代表牙齿上的细菌,让幼儿观察这是不科学的) 启蒙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应是粗浅的而不是系统的科学知识,内容应是激发幼儿好奇心和科学探索、启示幼儿科学学习的媒介,不能超越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 一是科学知识的“科学”,二是科学知识获得过程的科学 二、广泛性和代表性 1.科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呈现领域的广泛性 2.幼儿科学探索领域的宽广性 3.幼儿科学教育的奠基作用 根据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要求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 1.从广泛的范围中选择内容 2.衡量所选内容的代表性 3.考虑各部分内容的均衡性 三、地方性和季节性 1.幼儿一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特点 2.自然现象的地域性和季候性 根据地方性和季节性的要求选择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1.要注重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中挖掘和选择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不要照搬 现成的材料。 2.要灵活地当地事物替换离幼儿较远或难以搜集的材料 3.根据当地季节变化特点,恰当地编排教育内容,而不要固守统一的计划。 四、时代性和民族性 根据时代性和民族性的要求选择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1.结合幼儿生活选择介绍先进科学技术的内容 2.选择介绍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内容 3.引导幼儿认识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物产,或当地有名的物产 第二节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 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 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的观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第1至3章)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1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小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4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1操作性问题: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 3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4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1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2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4“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二、填空题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8、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教育中常采用的观察方法是:对个别物体的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 2、幼儿劳动的种类包括:园地和自然角的劳动;生活服务胜劳动;协助成人的辅助性劳动; 动植物标本的制作。 3、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情感的目标非常广泛。《纲要》突出了其中两个方面: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4、幼儿园中的技术操作型活动,主要涉及两种不同的“技术”,一种是设计技术,即幼儿在进行科技小制作中要 思考的方法,一种是使用技术,即幼儿在学习使用某种科技产品或工具时要掌握的操作技巧。 5、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新观念是: ①从权威评判到平等对话 ②从结果评定到过程跟进 ③从测验评价到实作评价 ④从常模标准到差异性评价 6、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班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 7、例举四种幼儿科学游戏的类型: ①、感官游戏②、图片游戏③、语言游戏④、操作游戏⑤、角色游戏⑥、音乐游戏、⑦、情景性游戏⑧、活动性游戏⑨、电脑游戏(任选四种) 8、科学发现室的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是: ①新颖有趣②操作方式简便易懂③结构简单且可探索④种类和数量充足 二、解释名词: 1、科学――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 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2、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及科学的工具或仪器设备 来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及现象,使幼儿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 念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幼儿自主探究方法――幼儿科学教育必须成为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该支持幼儿亲身经历 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体验科学精神,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应:注重幼儿" 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创造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 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4、幼儿的“前科学概念”――概念是指幼儿对事物或现象的内在、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是认识事物的高级 形式,一般用词语来表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儿童获得的概念还不是真正严格意义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

离线考核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科学精神 答:科学精神包括:求真精神、探究精神、怀疑精神、理性精神。 2.观察 答: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知觉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3. 幼儿科学教育中的观察 答:幼儿科学教育中的观察,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初步概念的教育方 4.自然角 答:自然角是在幼儿园活动室的一角,幼儿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进行科学小实验的场所。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幼儿园科学教育对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答:①幼儿科学教育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发展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 ②幼儿科学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 ③幼儿科学教育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 2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答:①目的性原则 ②可接受性原则 ③科学性原则

④系统性原则 ⑤全面性原则。 3.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是什么? 答:(1)启蒙性。 (2)综合性。 (3)地方性。 (4)各年龄班在认识内容与要求上不断扩大,逐渐提高。. 4. 教师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比较性观察? 答: ①做好幼儿观察的准备工作 ②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③善于运用语言指导幼儿的观察 ④在观察中,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 ⑤教给幼儿观察方法 ⑥注意发展幼儿的语言,丰富幼儿的词汇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 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论述幼儿小实验的特点? 答:(1)幼儿实验的目的不是进行科学发现,而是重复前人的部分实验。 小实验的目的是使幼儿直观地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幼儿获得科学经验,发展幼儿的智能。在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实验就是幼儿的一种探索,探索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 (2)幼儿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简单,幼儿能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实验结果。 2.以“收获的秋天”为例,论述教师如何组织总结性谈话? 答:①幼儿必须具有较丰富的生动的直接经验 ②教师要及时掌握反馈信息,深入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③准备有助于幼儿回忆的教具 ④在谈话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有顺序性和启发性 ⑤谈话结束时,要总结谈话内容

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习题汇总优选稿

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习题汇总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 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 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 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 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5.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 6.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 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7.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 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8.内容选编的时代性原则: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 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9.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 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 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在具体选择编排科学教育内容时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 主要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及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 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 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 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 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 ____以季节为主线_____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____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____科学性____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___家庭中____接受科学教育。 8、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 _____启蒙性___要求。 9、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科学”、“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等五大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领域目标。 10、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往往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竭力倡导发现学习的是(D)。 A、加涅B、皮亚杰 C、布鲁纳D、布鲁姆 2、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 C )。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综合练习及答案修订版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综合练习及答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综合练习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教育:一是作为学科范畴的科学教育,二是作为教学建议改革范畴的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指的是进入小学之前的儿童,即0-6岁的儿童;包括婴儿期、幼儿前期和幼儿期三个阶段。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活动。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具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即潜在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为最近发展区。 5、完整儿童:是指全面发展、和谐平衡的儿童,是指儿童的身体、情感、人之、道德和社会的整合型发展。 6、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是以观察为主要认知手段,让学前儿童探索客观事物、现象的特征,发展儿童的科学认知、培养科学情感、形成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的一种科学启蒙教育活动 7、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仪器和材料,以发现客观事物的变化及其关系的科学活动。 8、区域活动:指教师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出发,融合教育目标和正在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的要求,将活动场地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区域,如阅读区、表演区、自然角、科学活动区或专门的活动室等,在其中投放各种

活动材料,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让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在不同的区域内儿童通过与材料环境及同伴的相互作用,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获得发展的一类教育活动。 9、自然角:是在幼儿园活动室内向阳的角落、廊沿、安放一张桌子或设置一个分层木架,将一些适于在室内生长和照料的动植物,或手机来的非生物,有秩序的布置在上面的场所。 10、科学游戏活动:是指运用自然物质材料和有关的图片、玩具等物品,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11、教育评价:评判和价值。评判是指对评价对象作出判断,具体说是对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环境及教师、儿童等评价对象作出判断;所谓价值,则是做出评判的基础和标准,也是说评价者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对象作出的各种判断。 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评价:是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标准,采取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方式、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家与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及教师、幼儿等进行测定并加以分析、最终作相互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填空 1、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具体方法是论理组织法和心理组织法。 2、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是导入、进行、结束、延伸。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9454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作业1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 2、C 3、B 4、B 5、C 6、D 7、D 8、C 9、D 10、D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4~5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有哪些? 答:(1)好奇好问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关系 (3)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功用和情境进行概括分类 2、简述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答: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前儿童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依赖于科学经验的获得。脱离了科学经验的概念学习是不可行的,科学经验是学前儿童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基础,科学经验影响着初级科学概念的内涵,并有效地丰富和发展着学前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相反,如果只是重视科学经验的获得,而忽视科学概念的形成,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在科学学习中,不能迁就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不能满足于感知表面现象,而要努力引导学前儿童整理零散的知识经验,促进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形成,并逐渐提高概念水平,促进学前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与发展。 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答:①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②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③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4、阐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 答:原则有:①全面性与整体性。 ②连续性与一致性。 ③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④社会性与时代性。 ⑤辩证统一性。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有哪些方面?并举出具体的例子。 答:(1)探究和认识植物;例子: (2)关爱和认识动物;例子: (3)了解和爱护人体;例子: (4)体验和了解材料;例子: (5)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及变化;例子: (6)尝试使用工具;例子: (7)体验技术设计;例子: (8)感受天气变化,发现自然界的奇妙;例子: (9)关爱环境,珍惜资源;例子: (10)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例子: 四、设计题(20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参考 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3.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4.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9.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10.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儿童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完整版)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 教学目的: 1、掌握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及年龄阶段目标。 2、能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能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1、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是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所期望幼儿获得某些发展,所以,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原有水平和能力以及教育活动的内容来确定具体的活动目标。在教育实践中,设计、表述教育活动目标时应该把握以下注意事项: (1)活动目标应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域内。 (2)活动目标的制定应该尽可能具体、清晰。 (3)目标的表述主题应一致。 四、案例分析 指出下列案例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 案例一 大班科学活动“小石头漂流记”的目标 1、能积极进行各种实验,并大胆表述实验结果。 2、乐意接受挑战,体验成功的快乐。 问题所在:目标过于笼统、概括,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 修改后: 1、能借助不同工具,尝试让小石头浮起来。 2、能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并向同伴介绍实验结果。 3、乐意接受挑战,体验成功的快乐。 案例二 大班科学活动“运水游戏”的目标 1、提供多种运水的工具和材料,能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水中遇到的问题。 2、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初步掌握统计的方法。 问题所在:目标表述主题不一致。 修改后: 1、积极探索多种运水方法,能运用已有经验解决运水中遇到的问题。 2、初步掌握画“正”字的统计方法。 五、作业 为下列活动拟写活动目标 1、可爱的小白兔(小班) 2、动物的分类(中班)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 分,共16 分) 1.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3.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6.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8. 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3.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社会资源: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9.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10.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1.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12.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13.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4.探究性教学: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15.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 为基础。 2.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3.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6.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7.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8.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1)

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价值在于做科学,而非学科学;重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探究内容围绕科学的核心概念展开;教师创设问题困境,引发幼儿产生认知冲突;善于等待幼儿自己发现、提出问题。最终,教师要转变角色,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倾听者、合作探究者,以促进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主要目标: 根据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精神,将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总体目标简要概括为以下5点: 1.能对周边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获取与其生活经验相贴近的科学常识; 3.能运用各种感官尝试经验,探究事物,并提出问题; 4.能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5.能初步形成亲近自然,爱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习建议: 对于幼儿: 探究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幼儿经历观察、提问、假设、交流和验证等一系列探究行为来学习科学概念、探索方法、科学价值观和体验科学精神。 对于教师: 首先,教师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活动目标,这是有效开展一个集体科学教学活动的前提。 第二,教师在实施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有效开展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的保证 第三,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活动过程,这是有效开展一个集体科学教学活动的主体。 第四,教师要通过教研活动,提高实施科学教学活动的水平。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总体目标: 1.能对周边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获取与其生活经验相贴近的科学常识; 3.能运用各种感官尝试经验,探究事物,并提出问题; 4.能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5.能初步形成亲近自然,爱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1.自然资源,特别是动植物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3.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科技产品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 1.主要由教师发起的科学教学活动 教师发起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可以通过与科学教育科目一致的教学进行,也可以通过与课程设置中其他各教育领域(如健康、语言、社会、音乐、美术、数学、品德教育等)进行。 2.主要由幼儿发起的科学教育活动 幼儿园中,幼儿发起的科学教育常常通过幼儿的自由游戏、活动区的区角活动、环境创设以及日常的人际交往等方式进行。这类科学教育活动有益于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益于拓展幼儿关于科学的常识。 四、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其他途径和方法: 1.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的创设。

(完整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A卷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科学教育 2.小实验 3.时代性要求 4.科学教育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____》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____________、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__________________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 ____________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__________________要求而设计的。 6.__________________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等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__________________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 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 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 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基于家庭资源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探讨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基于家庭资源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 动探讨 家庭作为重要的之一,蕴含着无限的科学,因此我们在对幼儿实施早期科学启蒙教育时,应该重视家庭在提高幼儿科学素养中的作用,积极地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家庭资源的科学教育价值。 一、邀请家长,担任班级科普辅导员 幼儿家长各行各业,有着丰富的背景、专长和兴趣,成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有益资源。研究发现,教师如果利用家长的职业和专长,如请医生、园林师、消防员等家长来幼儿园“给小朋友讲讲”或是“给小朋友上课”,会大大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因为幼儿对这类专业人员的讲解,通常会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也听得格外认真。例如:我们幼儿园里有很多种植物,连我们老师也不一定知道叫什么,怎么护理。我们班正好有个孩子的爸爸是“花木大世界”的园艺师,对这些很在行,我们就请他来幼儿园给小朋友介绍这些植物。又如有个家长是在大众汽车公司工作,他来到幼儿园给孩子上课,自己准备的材料,他拍摄了汽车生产的整个过程,他一边放一边给孩子们讲,小朋友非常投入非常专心。他还让孩子们看录像,讲汽车撞了以后气囊是怎么打开的,小朋友们很感兴趣。我们老师从中发现了孩子们的兴趣,并生成开展了“汽车”这个教育游戏主题。

二、邀请家长志愿者来幼儿园协助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教师也可以出于活动的需要,在教师人手不够的情况下,邀请事先登记好的、时间有空余的、能胜任教育活动内容的家长,来园共同组织活动。如中班组织一次活动:一名幼儿的妈妈被教师安排负责指导一组幼儿操作榨汁机。一个小女孩拿了两根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黄瓜条放进榨汁机。这位妈妈提醒女孩要小心手,并且同时用手按着榨汁机,以防倾抖。小女孩说:“我知道怎么用的,我家里有的。就是把这个按下去。”她边说边用右手把榨汁机的白色按钮压下去。妈妈这时说:“对的,听到声音了吧,里面有刀片在搅黄瓜。所以你们自己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哦!”绿色的黄瓜汁流入了榨汁机一侧的透明盒子内,因为幼儿站在榨汁机的另一侧,暂时没看到。妈妈就指导小朋友到另一侧观察,“你们到这边来看看,看看黄瓜变成什么了?”小朋友看到后一下都喊起来。“变成绿色的水了”、“黄瓜变成水了”。家长的参与解决了教师人手不足的困难,同时让幼儿的学习获得更多支持和指导。由此可见,家长的专长弥补了幼儿园教师知识和人手的欠缺,为满足幼儿兴趣和开展有关科学教育提供了支持。 三、参加各类科学教育亲子活动 1.园内亲子活动。教师邀请家长来幼儿园参加活动,有利于增强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解,提升家长的科学教育能力,鼓励家长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 1 活动准备:不仅决定了教师对教育内容的安排、难易程度的把握,更能够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它包括了经验准备和材料准备两个方面的内容。经验准备指的是幼儿已经获得的和本次教学活动内容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经验等。每次活动前让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准备,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的地进行活动。材料准备指的是活动前教师将活动需要用到的材料准备好。做好材料准备,能够使得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至于手忙脚乱,同时提高活动的效率。 2.活动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开始部分、展开部分和结束部分。开始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和有趣的形式进行导入,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进而烘托活跃的探究气氛。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谜语、儿歌、故事导入,演示现象导入,简短的指令导入,根据已有经验的问题导入和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导入的方法。 展开部分。展开部分是整个活动最主要的部分,所占时间也是最长的。在这一部分,主要以幼儿进行探究,教师给予帮助为主,要避免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模式”。应该在提出的启发性问题的基础上,由幼儿充当活动的主导者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进行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架”支持和回应,帮助幼儿完成探究活动。 结束部分。结束部分既要使这一次活动圆满的结束,又不能就此结束幼儿的探索。活动结束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在形式上不必拘于常规。 3.活动的延续。活动延续,主要是指在一个活动结束之后,为了帮助孩子更加深入和全面理解活动内容,而延伸出来的活动,有活动到活动、活动到区角、活动到生活等多种形式。活动延续也可以由教师发起。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选题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选题是活动设计的首要步骤,对整个活动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因为,科学本身是抽象而不易懂的,如果在选择科学教育活动主题的时候选择的是幼儿生涩的内容,无疑会让幼儿一头雾水,无法达到活动的目的。 具体操作的原则。主要指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材料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因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因此要为幼儿提供可观察、可操作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地调动幼儿多感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应尽量避免抽象水平的口头式传授知识和概念,而应以让幼儿动手操作具体材料为主。 发展思维的原则。在幼儿园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以提供材料、提问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向,让幼儿养成积极动脑思考和表达的习惯,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幼儿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和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以及“小学式教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要体现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材料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只提供材料、启发性提问、及时回馈和有效引导的方式提供“支架”。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去进行探究和摸索,让幼儿在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 案例引导 提问: 1.本案例中,幼儿运用了哪些感官来观察雨? 2.教师为什么把观察的地点从走廊移向室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