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发表时间:2012-10-18T14:04:32.40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数学专页)》2012-2013学年第二期作者:杜玫

[导读]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宝鸡市金台中学杜玫

一、“分层教学” 提出的原因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采用分平行班,采用同一种教法,同一种作业,同一种评估测试的做法,显然不能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存在的差异,使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全面推进高效课堂课改,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就要调整课堂结构,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实行有差异的分层教学。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1.学生分层

主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在课堂上及平时的表现,大致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智力好,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成绩优秀的称之为“优等生”;第二层:智力一般,学习态度端正、认真,但成绩一般的称之为“中等生”;第三层:基础较差,智力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称之为“学困生”。在座位的编排上最好四个人(1个优等生,2个中等生,1个学困生)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

2.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学困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中等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优等生要求在中等生要求的基础上,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学会一定的数学思想及方法。

如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2.3“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的教学目标定为:

共同目标:记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能用它来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学困生目标:了解推导过程,记住求根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中等生目标:理解用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的问题。

优等生目标:能推导求根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有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3.讲解分层

在实施教学时,要有的放矢,先讲基础知识以保证全体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内容,对学困生要详细讲解,节奏慢点,适当降低难度;再讲授稍有难度及难度较大的问题,对中等生和优等生,能让他们自己思考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思考,能让他们合作完成的就让他们合作完成,即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以保证各个层面的学生吃得饱,吃得好。

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学习1.2“不等式的性质”一节时:

对于学困生,希望他们能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5>3 则①、5+4 3+4;②、5+(-7) 3+(-7);

③、5?(+3) 3?(+3);④、5??(-3) 3?(-3)

(2)已知:a>b,则①、 a+2 b+2 ;②、a_2 b-2;

③、a?(+2) b?(+2);④、a?(-2) b?(-2)

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能够根据上面的式子、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并用语言文字进行概括。

对于优等生,要求他们能够运用数学式子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表示出来。

4.提问分层

为了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各个层面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问题,让学困生来回答,以此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成功意识;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让中等生来回答;设计一些难度较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优等生来回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及时的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5.练习、作业分层

对于学困生,能完成课本上每节的随堂练习、习题及每章的复习题中的知识技能基础题即可,使学困生有兴趣按时完成练习及作业,达到培养基本能力的要求;对于中等生,不仅要完成学困生的任务,而且还要完成课本上每节的随堂练习、习题及每章的复习题中的数学理解题,使他们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力有所提高;对于优等生,不仅要完成中等生的任务,而且还要完成课本上每节的随堂练习、习题及每章的复习题中的问题解题、联系拓展题,这样既能培养优等生的基本技能,又能拓展思路,同时培养了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巡视工作,及时反馈信息,练习时,在黑板上:简单的题由学困生板演,稍有难度的题由中等生或优等生板演;在下面:加强对中、低层学生的辅导,可以让优等生辅导中等生,中等生辅导学困生,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在作业上,要全部批改,有问题的作业要当面指出错误及原因,并及时改正。

6.测试分层

测试是对教学方面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矫正、强化、层次反馈功能。每次的章节检测题,优等生全做,中等生适当的删减,学困生只做基础题,各个层次的试卷满分均相同,这样以来,既不会使学困生考得“灰溜溜”,也不会把优等生考的“轻飘飘”,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分层教学实施的效果。

实施分层教学有力地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