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高三物理(新课标)高考命题规律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2018届高三物理(新课标)高考命题规律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2018届高三物理(新课标)高考命题规律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2018届高三物理(新课标)高考命题规律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高考命题规律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一、近五年高考命题规律分析

近五年新课标高考理综物理试题总体来看,保持稳定,适度创新;立足主干,突出能力;贴近生活,关

注科技;探究有度,开放可控;科学选拔,彰显公平。具体来看,具有以下规律:

1.平稳创新引领课改

试题紧密联系高中教学实际,以稳定为主,适度创新,体现新课标理念。试卷结构在原来的基础上

进行了合理优化。试题表述科学、规范,题型设计合理、各模块比例恰当、难易梯度设置得当,着重

考查学科的主体知识和核心思维方法,对考纲中涉及的主干知识都有所涉及。这对新课标下的物理

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引导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教材的基础知识与学生基本能力的养成,要

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要注重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参与体验,要注重物理方法的创新与变通,要注重综合分析能力与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2017年全国Ⅰ卷第15题,把打乒乓球的情景改造创新,注重学生对乒乓球运动过程的考查,

考查了学生对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的理解。在近5年的高考试题中以这种命题方式命制的题目出现的频率很高,例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的第15题、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的第21题等。

2.注重能力体现探究

新课标要求考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良好思维习惯,

能发现问题并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

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试题

注重物理过程的设计,将具体概念和规律的考查置于精心设计的物理过程中,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

以不同的方式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2017年全国Ⅰ卷的第22题,这个实验题就借助自制滴水计时器来考查学生对打点计时器

原理的掌握和理解,考查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探究新问题的能力。这种对学生探究能力要求很高

的题目不仅在实验题中出现,也经常在选择题和计算题中出现,例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第14

题,2013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第22题,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第22题,2015年全国Ⅰ卷第22题等。

3.贴近生活关注科技

注重联系实际,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基础、能力、应用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体现了物理知识有一定的体系和处理问题的模式技巧。

试题注重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与科学研究的进展、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突出物理

学科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作用,彰显鲜明的时代特色。

例如2017年全国Ⅰ卷第18题,以扫描隧道显微镜为背景;2016年全国Ⅰ卷第15题,以现代质谱

仪为背景;2015年新课标Ⅰ卷第21题,以航空航天为背景;2014年新课标Ⅰ卷第24题,物理情景来源

于实际生活中的刹车问题。这类题目的情景有的较新,有的非常接地气,在每年的高考中都会出现。

4.注重利用图象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文字、图形(图线、图象)、函数关系式是表达物理规律的常用表达方式。其中以图象或图表方

式呈现的试题是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例如2017年全国Ⅲ卷第20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图象的运用,通过图象求速率、动量;2016年全国Ⅰ卷第21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图象的理解,通过图象求路程、时间;2015年全国Ⅰ卷第20题,考查学

生对物理图象的理解,通过图象求速度、加速度,分析物理过程;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第24题,考查

了学生借助图象分析运动员的运动过程及受力情况;201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第19题,2013年新课标

全国Ⅱ卷第16题等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图象进行了考查。

5.注重实验能力的考查

试题注重对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查,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基本实验器材和仪表的正确使用、

数据处理、实验误差和有效数字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查,通过设计新颖的实验情境,考查学生的探究

能力和运用已掌握的实验技能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2016年全国Ⅰ卷第23题考查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实验技能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015年

全国Ⅱ卷第23题就从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步骤、误差等角度对学生进行了考查;2015年全国Ⅰ卷第23题就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运用已掌握的实验技能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6.试题很难推出新的物理情景

虽然涉及的内容覆盖了力学、电磁学的各部分的主干知识点,但许多试题是常规题,物理情境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或似曾相识,没有陌生的感觉,而陈题新作,通过改变旧题设问角度,来考查学生的能力,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例如2016年全国Ⅰ卷第25题,这个题目的物理情景来源于我们常见的木块在斜面上上滑的问题;2015全国Ⅰ卷第25题,这个题目的物理情景来源于我们经常见过的木块在长木板上运动的连接

体问题;2015年全国Ⅱ卷第22题,这个题目的情景来源于我们经常见过的木块在斜面上下滑问题。

这类题目在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中都可能出现。

二、备考策略指导

复习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这里就如何在复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复习效率,介绍几点二轮复习的想法和做法。

1.研究课程标准、高考试题和考试大纲,掌握高考命题动向

从高考试题的分析及特点可以看出,高考试题与平常教学紧密联系,以中低难度试题为主,新课标理念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是高考命题改革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只有研究高考,研究新

课标,才能准确定位,把握好复习方向和范围,不能太在意月考、期考,要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地

提升学科能力。

2.重视教材、重塑知识

许多高考试题的命题背景都在教材中间,甚至是以教材习题为母题或是进行改编。教材是学习

的依据,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在基本概念和规律上投入主要精力。

3.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基本学科素养的培养

高考物理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常规题,基础是重中之重,平时复习要特别重视对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基本学科素养的养成,要养成从基础入手、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建立

合理物理模型的习惯和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运算习惯,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物理学作为定量科学,在复习过程中还应注意在书写物理公式、方程式时使用规范、准确的物理和数学语言,明确各种符号

的物理意义。在解习题时,不应单纯着眼于得出答案,而应致力于分析物理过程,提高和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4.加强实验综合能力的养成,强化实验探究能力

新课程高考实验题考查的不只是局限于学生实验,还有考查演示实验,更多的是教材中实验的创新与拓展,高考对实验能力考查要求比较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体现出新课标理念。实验能力实际上是动脑、动手能力的综合,不能简单理解为是一种操作,因此在复习中强化动手动脑,即便到了二轮复习,也应弄清实验原理,还应尽可能到实验室去重新动手做实验。

5.采用“少、精、活”的精选习题,而不是采用“多、繁、死”的题海战术

在高考复习阶段,要敢于摒弃“多、繁、死”的题海战术,所做的每一个题必须是精选的,具有代表性、灵活性的题目。要适当地做一些高考试题以及各地高考模拟题,这些题都涉及重点知识,而且多为经典题型。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突出重点、难点,把基础知识弄通弄懂,并能灵活运用,要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对知识点一个一个地突破,不要顾此失彼、杂乱无章地复习。

6.要注意答题技术,规范答题,养成得分意识

在平时复习中要克服对物理学科的畏难情绪,积极调整心态,严格作业和练习,养成规范意识。做完题目后要对照高考评分标准进行研究,明确解题过程中哪些是得分点,使用规范的公式格式、文字表述、准确严谨的物理语言使用等,从而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提高得分率。

7.注重模型方法,完善学科素养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只是复习的第一层要求,要更加注重对于物理模型和物理研究方法

的完善提高,高屋建瓴地把握物理学科的特点,完善学科素养才是最根本的。

三、一套精准备考解决方案

2018年《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是基于高考数据统计分析成果,为高三学生量身编制的备考用书,采用了导学案的模式,是讲解、归纳与训练的完美结合。

本书依据备考学习规律,规划设置结构体例。通过“考情分析·备考定向”让教师和学生明确备考方向;利用“知识脉络梳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规律方法导引”让学生明确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物理方法和思想;通过“高频考点·探究突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提升能力;通过“新题演练·能力迁移”让学生及时复习,教师及时掌握学情;通过“怎样得高分”来规范学生思维,强训得分意识;通过“专题能力训练”使学生熟能生巧,查漏补缺;通过“阶段训练”便于学生及时强化练习,教师把握学情;通过“题型

专项能力训练”便于学生针对重点、弱点强化练习,使专项能力迅速提升;并注意通过“综合能力训练”让学生在备考中全面了解高考试题。

高三物理:受力分析题型精练(含答案)

· 高三物理受力分析专题练习 受力分析专题: 1、图中a 、b 是两个位于固定斜面上的正方形物块,它们的质量相等。F 是沿水平方向作用于a 上的外力。已知a 、b 的接触面,a 、b 与斜面的接触面都是光滑的。 正确的说法是( ) A .a 、b 一定沿斜面向上运动 B .a 对b 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 C .a 、b 对斜面的正压力相等 D .a 受到的合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等于b 受到的合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 2、如图所示,斜面体放在墙角附近,一个光滑的小球置于竖直墙和斜面之间,若在小球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 ,小球处于静止。如果稍增大竖直向下的力F ,而小球和 斜面体都保持静止,关于斜面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的 下列说法:①压力随力F 增大而增大;②压力保持不变;③静摩擦力 随F 增大而增大;④静摩擦力保持不变。其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①③正确 B .只有①④正确 C .只有②③正确 D .只有②④正确 3、在地球赤道上,质量为m 的物体随地球一起自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受到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 的作用,合力为零 B .物体受到重力、向心力的作用、地面支持力的作用,合力不为零 ( C .物体受到重力、向心力、地面支持力的作用,合力为零 D .物体受到万有引力、地面支持力的作用,合力不为零 4、如图所示,物体A 、B 、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 作用于C 物体,使A 、B 、C 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那么关于物体受几个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受6个, B 受2个, C 受4个 B .A 受5个,B 受3个,C 受3个 C .A 受5个,B 受2个,C 受4个 D .A 受6个,B 受3个,C 受4个 5、甲、乙、丙三个立方体木块重量均为10牛,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保持静止,各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F 1=1牛,方向水平向左,作用在甲上,F 2=1牛,方向水平向右,作用在丙上,如图所示,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小为f 1,甲对乙的摩擦力大小为f 2,乙对丙摩擦力大小为f 3,则( ) A、f 1=2牛、f 2=4牛、f 3=0 B、f 1=1牛、f 2=1牛、f 3=1牛 C、f 1=0、 f 2=1牛、f 3=1牛 D、f 1=0、 f 2=1牛、f 3=0 6、如图所示,滑块A 受到沿斜向上方的 拉力F 作用,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滑块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是( ) A.向上偏右 B.向上偏左 C.竖直向上 D.无法确定 》 7.如图所示,两个等大、反向的水平力F 分别作用在物体A 和B 上,A 、B 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 若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则A 、B 两物体各受几个力( ) — A F

高考物理复习建议四大方法

2019年高考物理复习建议四大方法 一、重视《考试说明》的落实,准确把握高考脉搏 1、学习好《考试说明》,为复习把握好大方向 《考试说明》具有规范考试命题和指导考生备考的双重作用,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备考的指南。通过对《考试说明》的学习,主要明确三个方面:一是考什么,也就是考试内容与范围;二是怎么考,也就是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题型等;三是考多难,也就是考试的试题难度要求(中等难度以下占80%)。 研读考试说明,体会到的不同之处: (1)《2019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课程考查目标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例如,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2) 2019年考试说明中除了强调在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学习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和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探究能力的内涵及测评方法的研究也更加突出。 2、重做近三年的理综高考物理卷,准确把握高考脉搏 重做近三年全国各地的高考物理卷,可以体验到高考物理题

的各种细节(包括试题的难度感觉、出题的角度、选题的角度等各种题感细节),使考试说明更加具体化。 通过对比学习《考试说明》和重做近三年的理综物理卷后,一方面坚信《考试说明》的信度,明确了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考卷充分体现了考纲的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环节为师生全面、系统把握高考复习的大方向奠定基础。 二、抓实三轮复习,重在基础 一般高考复习都要经历三轮的复习过程。每轮的复习目标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不同。以下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高中物理贾乐老师、张晶老师针对每一轮复习进行解读。第一轮复习一般从高三开学初到三月中,有近半年时间,主要目标是按考纲要求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强调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基础能力过关的要求:第二轮复习从三月中到五月初,主要是进行打破教材章节的专题模块式的小综合专题复习,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基础能力和基本思维方法进一步巩固与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第三轮复习约一个月时间,主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高考能力的大综合训练以及对今年高考的预测。 1、第一轮复习策略。

山东省临沂市2018届高三二轮模拟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二、选择题: 1.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时 A. 吸收光子,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少 B. 吸收光子,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 C. 放出光子,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减少 D. 放出光子,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 【答案】D 【解析】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时,放出光子,原子的总能量减小,根据,可 知电子的半径越小,电子的动能越大,故ABC错误,D正确。 点睛:电子绕核运动的规律和卫星绕地球运动规律类似,在学习时可以类比进行学习,加强理解。 2. 如图所示,真空中某一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存在A、B两点,其中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A,方向与AB连线成90°角;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B,方向与AB连线成150°角,一带负电的检验电荷q在场中由A运动到B,则有 A. 点电荷Q是负电荷 B. A、B两点电势相比较φA<φB C. A、B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之比4:1 D. 由于E A的方向与AB连线垂直,检验电荷q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不做功 【答案】C 【解析】A、将两条电场线反向延长后相交于一点,即为点电荷Q的位置,即电荷Q为正电荷,故选项A错误; B、设A、B两点到Q的距离分别为和,由几何知识得到,,如图所示:

可知A、B不在同一等势面上,故选项B错误; C、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而且,则整理可以得到:,故选项C 正确; D、由于A、B不在同一等势面上,故检验电荷q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故选项D错误。点睛:运用几何的方法找出点电荷Q的位置,求出A、B两点到Q的距离之比,由求解场强关系,并比较电势的高低及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 3. 截面积S=0.5m2,n=100匝的圆形线圈,处在如图甲所示的磁场内,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应 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电路中R=3Ω,C=10μF,线圈电阻r=2Ω,导线电阻忽略不计,t=0时刻磁场方向垂直线圈平面向里,则有 A. 电容器两端电压为10V B. 通过电阻R的感应电流大小为20A C. 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b-R-a D. 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6×10-5C 【答案】D 【解析】A、由图像乙可知: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阻R两端电压为: 由于电容器与电阻R并联,则可知电容器两端电压为

高考物理备考之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备考之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 含详细答案 一、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 1.质量为m 2=2Kg 的长木板A 放在水平面上,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4;物块B (可看作质点)的质量为m 1=1Kg ,放在木板A 的左端,物块B 与木板A 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2.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在木板A 的右端,让木板A 和物块B 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当木板A 和物块B 的速度达到2 m/s 时,撤去拉力,物块B 恰好滑到木板A 的右端而停止滑动,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动摩擦力,g=10m/s 2,求: (1)要使木板A 和物块B 不发生相对滑动,求拉力F 的最大值; (2)撤去拉力后木板A 的滑动时间; (3)木板A 的长度。 【答案】(1)18N (2)0.4s (3)0.6m 【解析】 【详解】 (1)当木板A 和物块B 刚要发生相对滑动时,拉力达到最大 以B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111m g m a μ= 可得 2112m/s a g μ==. 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12121 ))F m m g m m a μ-+= +(( 故得最大拉力 18F N =; (2)撤去F 后A 、B 均做匀减速运动,B 的加速度大小仍为1a ,A 的加速度大小为2 a ,则 2121122)m m g m g m a μμ+-=( 解得 225m/s a = 故A 滑动的时间 22 0.45 v t s s a = == (3)撤去F 后A 滑动的距离 22 122m=0.4m 225 v x a ==? B 滑动的距离

绝版高三物理专题复习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 重要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一:简单物理模型受力分析 题型一:弹力 例题1 画出物体A受到的弹力:(并指出弹力的施力物体) 变式1 画出物体A受到的弹力:(并指出弹力的施力物体) 题型二:摩擦力 例题2 画出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并写出施力物:(表面不光滑) 变式2 画出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并写出施力物:(表面不光滑)

变式3 画出物体 A 受到的摩擦力,并写出施力物:(表面不光滑) 题型三:整体分析受力 例题3 对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 变式4 对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 随堂练习 对下列物理模型中的A 、B 进行受力分析。 知识点二:组合模型的受力分析 A 、B 相对地面静止

题型一组合模型受力分析 例题1 变式1 对水平面上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水平面粗糙)。 变式2 对下列各物块进行受力分析。 知识点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题型二:力的变化 例题2 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 中 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 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 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变式3 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μμ <<。现对木箱施 A B F

加一拉力F ,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设F 的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θ,如图,在θ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则 A .F 先减小后增大 B .F 一直增大 C .F 的功率减小 D .F 的功率不变 题型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例题3 两个大小分别为1F 、2F (12F F <)的力作用在同一质点上,它们的合力F 的大小满足( ) A. 21F F F ≤≤ B. 121 2 22 F F F F F -+≤≤ C. 1212F F F F F -≤≤+ D. 22222 1212F F F F F -≤≤+ 变式4 若有两个共点力1F 、2F 的合力为F ,则有( ) A.合力F 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分力。 B. 合力F 至少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分力。 C. 合力F 可以比1F 、2F 都大,也可以比1F 、2F 都小。 D. 合力F 不可能和1F 、2F 中的一个大小相等。 知识点三 常见物理模型的分析 1、 斜面模型:如下图所示,在对斜面模型进行分析受力的时候要注意,尽量把斜面的倾斜 角画的小一些,这样将便于对分力的辨别。在对斜面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时,尽量以平行斜面为x 轴。同时,也应该记住一些基本的力的表达,如:支持力cos N mg θ=;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sin F mg θ=;若斜面上的物体和斜面发生相对运动,则所受到的摩擦力cos f mg μθ=。 θ

高考物理专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轻绳、轻杆、弹簧模型专题复习

高考物理专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轻绳、轻杆、弹簧模型专题复习 , 吊着重为180N的物体,不计摩

例2:如图所示,三根长度均为l 的轻绳分别连接于C 、D 两点,A 、B 两端被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2l .现在C 点上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重物,为使CD 绳保持水平,在D 点上可施加力的最小值为 ( ) A. mg B. 33mg C. 21mg D. 4 1 mg 变式训练1.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 、OB 、O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4-7所示,其中OB 是水平的,A 端、B 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 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 A .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 .必定是OC D.可能是OB ,也可能是OC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2kg .两根轻细绳AB 和AC 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上,当AB 、AC 均伸直时,AB 、AC 的夹角60θ=,在物体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也与水平线成60θ=的拉力F ,若要使绳都能伸直,求拉力F 的大小范围. 变式训练3.如图所示,电灯悬挂于两壁之间,更换水平绳OA 使连结点A 向上移动而保持O 点的位置不变,则A 点向上移动时 A .绳OA 的拉力逐渐增大 B .绳OA 的拉力逐渐减小 C .绳OA 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 .绳OA 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变式训练4.一轻绳跨过两个等高的定滑轮不计大小和摩擦,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为m 1 = 4Kg 和m 2 = 2Kg 的物体,如图所示。在滑轮之间的一段绳上悬挂物体m ,为使三个物体不可能保持平衡,求m 的取值范围。

2018届高三高考冲刺物理模拟试题10套(解析版)

2018高考冲刺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 模拟试题一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17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21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地球同步卫星A和一颗轨道平面为赤道平面的科学实验卫星B的轨道半径之比为4:1,两卫星的公转方向相同,那么关于A、B两颗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B两颗卫星所受地球引力之比为1:16 B. B卫星的公转角速度小于地面上跟随地球自转物体的角速度 C. 同一物体在B卫星中时对支持物的压力更大 D. B卫星中的宇航员一天内可看到8次日出 【答案】D 【解析】卫星所受地球引力与卫星的质量和卫星到地球的距离有关,由于卫星的质量关系未知,引力之比无法求出,A错误; 地球同步卫星A的公转角速度等于地面上跟随地球自转物体的角速度,卫星半径越小,角速度越大,B卫星的公转角速度大于A卫星的公转角速度,B错误; 卫星中的物体随卫星一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对支持物的压力为零,C错误; 根据,,A和B的轨道半径之比为4:1,周期之比为8:1,地球同步卫星A的周期为一天,B卫星的周期为天,所以B卫星中的宇航员一天内可看到8次日出,D周期。 故选D 2. 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在0-时间内的位移—时间(x-t)图象,图线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图中所标的量均已知。关于该质点在0-时间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质点可能做的是曲线运动 B. 该质点一定做的是变加速直线运动 C. 该质点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一定是 D. 该质点在t=0和时刻的速度相同 【答案】C 【解析】质点在0-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不变,则质点做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根据,可知,因图线是抛物线,则质点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B错误;由数学知识可知,当时,x有极大值,,联立解得:,选项C正确; 该质点在t=0和时刻的速度大小相同,但是方向不同,选项D错误;故选C. 3. 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某点电荷的电场中,将两个电荷量相等的试探电荷分别置于M、N两点时,两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相互垂直,且F2=3F1,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两个试探电荷的电性可能相同 B. M、N两点可能在同一等势面上 C. 把电子从M点移到N点,电势能可能增大 D. 过MN上某点P(未标出)的电场线与MN垂直时,P、N的距离可能是P、M距离的3倍

高考物理 专题四 共点力的平衡精准培优专练

培优点四 共点力的平衡 1. 从历年命题看,对共点力平衡的考查,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物体的平衡状态为背景,考查整体与隔离法、受力分析、正交分解与共点力平衡,同时对平衡问题的分析在后面的计算题中往往也有所涉及。 2. 解决平衡问题常用方法: (1)静态平衡:三力平衡一般用合成法,合成后力的问题转换成三角形问题;多力平衡一般用正交分解法;遇到多个有相互作用的物体时一般先整体后隔离。 (2)动态平衡:三力动态平衡常用图解法、相似三角形法等,多力动态平衡问题常用解析法,涉及到摩擦力的时候要注意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转换。 典例1. (2017·全国Ⅰ卷?21)如图,柔软轻绳ON 的一端O 固定,其中间某点M 拴一重物, 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 。初始时,OM 竖直且MN 被拉直,OM 与MN 之间的夹角为α? ????α>π2。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在OM 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 ) A .MN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B .MN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C .OM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D .OM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方法一 设重物的质量为m ,绳OM 中的张力为T OM ,绳MN 中的张力为T MN 。开始时,T OM =mg ,T MN =0。由于缓慢拉起,则重物一直处于平衡状态,两绳张力的合力与重物的重力mg 等大、反向。 如图所示,已知角α不变,在绳MN 缓慢拉起的过程中,角β逐渐增 大,则角(α-β)逐渐减小,但角θ不变,在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定 理得:T OM α-β=mg sin θ,(α-β)由钝角变为锐角,则T OM 先增 大后减小,选项D 正确;同理知T MN sin β=mg sin θ,在β由0变为π2的一、考点分析 二、考题再现

高考物理专题一(受力分析)(含例题、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定位 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问题是力学的基本问题,主要考查力的产生条件、力的大小方向的判断(难点: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的应用、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涉及的思想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假设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等效思想等.高考试题命题特点:这部分知识单独考查一个知识点的试题非常少,大多数情况都是同时涉及到几个知识点,而且都是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电磁学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考查时注重物理思维与物理能力的考核. 考题1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考查 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面B上,现用大小均为F,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推A和B,它们均静止不动,则() 图1 A.A与B之间不一定存在摩擦力 B.B与地面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C.B对A的支持力一定大于mg D.地面对B的支持力的大小一定等于(M+m)g 审题突破B、D选项考察地面对B的作用力故可以:先对物体A、B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A、C选项考察物体A、B之间的受力,应当隔离,物体A受力少,故:隔离物体A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B对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解析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 受到重力(M+m)g、支持力F N和已知的两个推力,水平方向:由于两个推力的合力为零,故

整体与地面间没有摩擦力;竖直方向:有F N=(M+m)g,故B错误,D正确;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mg、推力F、斜面体B对A的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f,在沿斜面方向:①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大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②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小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③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等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为零,设斜面倾斜角为θ,在垂直斜面方向:F N′=mg cos θ+F sin θ,所以B对A的支持力不一定大于mg,故A正确,C错误.故选择A、D. 答案AD 1.(单选)(2014·广东·14)如图2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答案 A 解析M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选项A正确;N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原木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向上,故选项B错误;摩擦力与接触面平行,故选项C、D错误. 2.(单选)如图3所示,一根轻杆的两端固定两个质量均为m的相同小球A、B,用两根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虚线为竖直线,α=θ=30°,β=60°,求轻杆对A球的作用力() 图3 A.mg B.3mg C. 3 3mg D. 3 2mg

高三物理高考精品专题讲座: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第七章电场一、考纲要求 内容要 求 说明 1.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2.静电现象的解释 3.点电荷 4.库仑定律 5.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 6.电场线 7.电势能、电势 8.电势差 9.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0.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11.示波管 12.常用的电容器 13.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Ⅰ Ⅰ Ⅰ Ⅱ Ⅱ Ⅰ Ⅰ Ⅱ Ⅰ Ⅱ Ⅰ Ⅰ Ⅰ 静电场是十分重要的一章,本章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电磁学的基础,是高中物理 核心内容的一部分,对于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是 非常重要的.近几年高考中对库仑定律、电荷守 恒、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等势面、电容等 知识的考查,通常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对基 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难度不是很大,但对 概念的理解要求较高.本章考查频率较高且难度 较大的是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带电粒子在 电场中的运动这两个内容.尤其在与力学知识的 结合中巧妙的把电场概念、牛顿定律、功能关系 等相联系命题,对学生能力有较好的测试作用,纵观近5年广东高考题,基本上每年都有大题考 查或选择题考查,相信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仍是 重点,命题趋于综合能力考查,且结合力学的平 衡问题、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以及交 变电流等构成综合题,来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 中不容忽视. 知识网络

第1讲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考情直播 2.考点整合 考点一 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守恒定律是指电荷既不能 ,也不能 ,只能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 2.各种起电方法都是把正负电荷 ,而不是创造电荷,中和是等量异种电 电荷守恒定律(三种起电方式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库仑定律 定律内容及公式 2 r Qq k F = 应用 点电荷与元电荷 库仑定律 描述电场力的 性质的物理量 描述电场能的 性质的物理量 电场强度 电场线 电场力 F=qE (任何电场)、2r Qq k F =(真空中点电荷) 大小 方向 正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定义式 E =F/q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 E=kQ/r 2 匀强电场的场强 E=U/d 电场 电势差 q W U AB AB = 电势 B A AB U ??-= 令0=B ? 则AB A U =? 等势面 电势能 电场力的功 qU W = 电荷的储存 电容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及特点) 示波管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加速 偏转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策略精选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策略 我们已经顺利结束了高三物理的第一轮复习,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应用等知识,但较为零散,故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还不够熟练.上周,我们参加了临沂市高三物理后期教学研讨会,通过参加会议,我们学习到在二轮复习中,要以专题复习为主,把整个高中知识网络化、系统化,突出知识的横向联系与延伸、拓展,使学生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何才能在二轮复习中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更好的效益?下面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几点心得体会,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材料选用】 第一:学案组织:我们以市二轮资料为基础,集合多种优秀资料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有针对性的习题,以期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第二:要重视理科综合中物理的定时训练,习题的选择以各地优秀的模拟试题为基础,每周至少一次理科综合训练,一次物理单科定时训练,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训练中找到速度、时间、准确的切合点,养成规范的审题、答题习惯. 【具体做法】 (一)我们集思广益,制定切实有效的课堂模式 二轮复习与一轮复习不同,它是知识的升华.第二轮复习的任务是把前一阶段中较为凌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模块化,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阶段进行专题复习,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训练. (二)提高审题能力 在物理综合问题的解决上,审题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审题,从题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构建物理模型,分清物理过程,是顺利解题的关键.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是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

2018年高三物理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质量调研 高三年级物理学科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12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用来定量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是() (A)磁感应强度(B)磁通量(C)安培力(D)磁感线 2.20世纪中叶以后,移动电话快速发展。移动电话机()(A)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 (B)只能发射电磁波,不能接收电磁波 (C)不能发射电磁波,只能接收电磁波 (D)既不能发射电磁波,也不能接收电磁波 3.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 (A)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C)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D)是否系好安全带对人和车的惯性没有影响 4.电源电动势反映了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下列关

于电动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动势是一种非静电力 (B )电动势越大表明电源储存的电能越多 (C )电动势就是闭合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 (D )电动势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决定,跟其体积、外电路无关 5.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之间, 有质量均为m 的4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 均为F 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块静止不动,则第2块砖对第3块砖的摩擦力大小是( ) (A )0 (B )mg (C )1 2 mg (D )2mg 6.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物体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 面实验”,他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于是他对大倾角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外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D )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 7.如图所示,虚线 a 、 b 、 c 是电场中的一簇等势线

高三物理尖子生培优资料(1)

高三物理尖子生培优资料(1)(2017.8.23) 命题:阮文超 共点力的平衡 摩 擦 角 ?: 例1:如图所示,用绳通过定滑轮 物块,使物块在水平面上从图示位置开始沿地面 匀速直线运动,若物块与地面的摩擦因素1μ<,滑轮的质量及摩擦不计,则物块运动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多选】 A.绳子的拉力将保持不变 B.绳子的拉力将不断增大 C.地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不断减小 D.物块对地面的压力不断减小 例2:如图所示,倾角45o的斜面上,放置一质量m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素3μ=,欲使小物块能静止在斜面上,应对小物块再施加一力,该力最小时大小与方向是( ) A.0sin15mg ,与水平成15o斜向右 B.0sin30mg ,竖直向上 C.0sin 75mg ,沿斜面向上 D.0tan15mg ,水平向右 例3: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μμ<<。现对木箱施加一拉力F ,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设F 的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θ,如图所示,在θ从0逐渐增 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则( )【多选】 A. F 先减小后增大 B. F 一直增大 C. F 的功率减小 D. F 的功率不变 练习 1.在固定的斜面上放一物体,并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压力,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求斜面倾角θ的最大值,使得当θ≤θm 时,无论竖直向下的压力有多大,物体也不会滑下。 2.倾角为θ的三角形木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其斜面上有一滑块正向下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分别施加如图所示的F 1 、F 2 、F 3三个力作用,滑块仍然下滑,则地面对三角形木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会怎么变化?

高考物理--传送带问题专题归类(含答案及解析)

传送带问题归类分析 传送带是运送货物的一种省力工具,在装卸运输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收集、整理了传送带相关问题,并从两个视角进行分类剖析:一是从传送带问题的考查目标(即:力与运动情况的分析、能量转化情况的分析)来剖析;二是从传送带的形式来剖析.(一)传送带分类:(常见的几种传送带模型) 1.按放置方向分水平、倾斜和组合三种; 2.按转向分顺时针、逆时针转两种; 3.按运动状态分匀速、变速两种。 (二)| (三)传送带特点:传送带的运动不受滑块的影响,因为滑块的加入,带动传送带的电机要多输出的能量等于滑块机械能的增加量与摩擦生热的和。 (三)受力分析:传送带模型中要注意摩擦力的突变(发生在v物与v带相同的时刻),对于倾斜传送带模型要分析mgsinθ与f的大小与方向。突变有下面三种: 1.滑动摩擦力消失; 2.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改变方向; (四)运动分析: 1.注意参考系的选择,传送带模型中选择地面为参考系; 2.判断共速以后是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作匀速运动呢还是继续加速运动 , 3.判断传送带长度——临界之前是否滑出 (五)传送带问题中的功能分析

1.功能关系:W F =△E K +△E P +Q 。传送带的能量流向系统产生的内能、被传送的物体的动能变化,被传送物体势能的增加。因此,电动机由于传送工件多消耗的电能就包括了工件增加的动能和势能以及摩擦产生的热量。 2.对W F 、Q 的正确理解 (a )传送带做的功:W F =F·S 带 功率P=F× v 带 (F 由传送带受力平衡求得) (b )产生的内能:Q=f·S 相对 (c )如物体无初速,放在水平传送带上,则在整个加速过程中物体获得的动能E K ,因为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有如下关系:E K =Q= 2 mv 2 1传 。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等于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值。而且这个总功在求法上比一般的相互作用力的总功更有特点,一般的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功为W =f 相s 相对,而在传送带中一对滑动摩擦力的功W =f 相s ,其中s 为被传送物体的实际路程,因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情形是力的大小相等,位移不等(恰好相差一倍),并且一个是正功一个是负功,其代数和是负值,这表明机械能向内能转化,转化的量即是两功差值的绝对值。 (六)水平传送带问题的变化类型 ) 设传送带的速度为v 带,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两定滑轮之间的距离为L ,物体置于传送带一端的初速度为v 0。 1、v 0=0, v 0物体刚置于传送带上时由于受摩擦力作用,将做a =μg 的加速运动。 假定物体从开始置于传送带上一直加速到离开传送带,则其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v = gL μ2,显然有: v 带< gL μ2 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先加速,后匀速。 v 带 ≥ gL μ2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一直加速。 2、 V 0≠ 0,且V 0与V 带同向 (1)V 0< v 带时,同上理可知,物体刚运动到带上时,将做a =μg 的加速运动,假定物体一直加速到离开传送带,则其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V = gL V μ220 +,显然有: V 0< v 带< gL V μ220 + 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先加速后匀速。 v 带 ≥ gL V μ220 + 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一直加速。 (2)V 0> v 带时,因V 0> v 带,物体刚运动到传送带时,将做加速度大小为a = μg 的减速运动,假定物体一直减速到离开传送带,则其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V = gL V μ220 - ,显然

高中物理-专题练习-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圆周运动

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一、基本概念 1、曲线运动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一定受到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合外力的作用。 (1)作曲线运动质点的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位置速度的方向就在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上。 (2)曲线运动一定是具有加速度的变速运动,有时,它的加速度只改变速度方向(如匀速圆周运动),有时,它的加速度能同时改变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如平抛运动等). (3)如果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合外力所产生的加速度就只能改变速度大小,不能时刻改变速度的方向了. (4)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可能是不变的,如匀速圆周运动等.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也可能是不变的,如抛体运动等.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变化的曲线运动也是屡见不鲜的。 2、匀速圆周运动 质点沿圆周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T r t s v π2==; T t π?ω2==; f T 1=; v=ωr ; 转数(转/秒)n=f 同一转动物体上,角速度相等;同一皮带轮连接的轮边缘上线速度相等。 (1)线速度可以反映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它的大小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弧长来定义,即:v=s/t 线速度大,表示单位时间通过的弧长长,运动得就快.这里的s 不是位移,而是弧长.这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式是不同的。 线速度也是矢量.圆周上某一点线速度的方向,就在该点的切线方向上.由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可知,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是不变的,但它的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并不是匀速运动而是变速运动。 (2)角速度也可反映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角速度是用半径转过的角度φ与所用时间t 的比值来定义的,即:ω=φ/t(这里的角度只能以弧度为单位). 角速度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大,运动得也就快.在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中,角速度是恒定不变的.角速度的单位是rad /s . (3)周期也可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叫周期.周期的符号是T ,单位是s 。周期长,表示运动得慢;周期短,表示运动得快. (4)有时也用转数n 来表示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转数就是每秒钟转过的圈数,它的单位是转/秒.ω=2πn . 设质点沿圆周运动了一周,我们可根据这些物理量的定义式推导出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v=2πr/T ,ω=2π/T ,v =ωr ,T=1/f ,T=1/n 3、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r f r T r r v a 222 22)2(4ππω==== r f m r T m r m r v m ma F 222 22)2(4ππω=====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和方法

2019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和方法 命题题型变化和趋势 1.从实际问题中提炼物理模型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趋势。新课改要求应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因此从实际问题中提炼物理模型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然成为高考考查的一大趋势。 2.主干部分的基本知识的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力学、电学的主干知识依然是新课改后高考考查的重点部分,由于新课改对物理教学的要求是更加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查,仍应是今年考查的重中之重。 3.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在物理试题中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考生应在今后的复习中更加重视各部分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轮备考策略和方法 1.依托考纲,回归课本。在后期的复习中考生应回归课本,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尤其是加入很多与生活、生产实际和新科技相联系的知识,学生可以依照考纲的考点,有针对性地回归课本,一一对照,对于考纲上的考点,全面复习,做到各个击破。尤其是那些平时不太注意

的边缘知识,必须认真阅读课本,做到心中有数。 2.利用针对性的专项练习,突破重点知识,清除知识死角。 高中物理中有一些普遍的重点知识,例如必考部分功能关系、 电学实验中仪器的选择、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选 考部分的碰撞问题、理想气体状态的变化等。同时也有一些 同学们各自的重点知识,就是那些同学们在历次练习过程中、 模拟考试中“丢分”比较集中的知识点。对这些重点知识, 我们要进行定点清除。如果觉得哪部分知识中有很大问题, 在每次做题过程中只要碰到就感到十分棘手,应尽快加大投入,定点攻破,不应再留有此类死角。因为物理题直观性很强,如果在考试中浏览试卷的时候,发现有极为害怕头疼的 知识或图形,就会影响考试的信心,因此必须现阶段及早清除,做到迎难而上,尽快扫除障碍。考生可以针对自己在综 合训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为自己设置专项训练。例如:如 果自己选择题的失分率较高,可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20分钟选择题专项训练。如果实验题没把握,可以进行实验题 专项练习等等。通过集中大量的专项练习,可以定向突破, 调整做题心态,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同时。将以往做过的 习题加以整理回顾,尤其是当时做过的错题应做到温故知新, 重点回顾方法。 3.规范解题过程,以提高计算题的得分率。物理计算题在考 试过程中规范性是很重要的。很多同学平时做题不计步骤,

2018衡水中学高三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衡水中学高三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二、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时电子的轨道半径减小,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 .处于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的光子能使逸出功为10.2eV 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C .一个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跃迁时最多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D .带有13.9eV 能量的电子撞击处于基态能级的氢原子不能使其跃迁到n=2能级 15.如图所示,相互接触的A 、B 两物块放在平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布为m 1和m 2,且12m m <,现对两物块同时施加相同的水平恒力F ,设在运动过程中两物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 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 B 的加速度2 F m B .物块A 的加速度为 122+F m m C .2N F F F << D .N F 可能为零 16.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匀速运动,在传送带的右侧固定一弹性档杆,在t=0时刻,将工件轻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当工件运动到弹性档杆所在的位置时与档杆发生碰撞,

已知碰撞时间极短,不计碰撞过程的能量损失.则从工件开始运动到与挡杆第二次碰撞前的运动过程中,工件运动的v-t图象下列可能的是 A.B. C.D. 17.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借助于智力的甚大望远镜,观测到了一组双星系统,它们绕两者连线上的某点O作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此双星系统中体积较小成员能“吸食”另一颗体积较大星体表面物质,达到质量转移的目的,假设在演变的过程中两者球心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则在最初演变的过程中(两星体密度相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做圆周运动的万有引力保持不变 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断变大 C.体积较大星体圆周运动轨迹半径变大,线速度也变大 D.体积较大星体圆周运动轨迹半径变大,线速度变小 18.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是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的横截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带负电的粒子,电荷量绝对值为q,质量为m,沿平行于直径

高三物理受力分析专题训练 完美版

高三物理受力分析专题训练 摩擦力分析 1.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A 和B 两个物体,A 和B 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 的,如果用水平力F 拉B ,而B 仍保持静止,则此时( ) A .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F . B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C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零. D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 2.重为100N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同时受到一个向左的5N 的水平 拉力作用,若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 .10N ,水平向左 B.5N ,水平向右 C.15N ,水平向左 D.5N ,水平向左 3.如图所示,重力G =20N 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左 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10N 的,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 的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 ) A .2N ,水平向左 B .2N ,水平向右C .10N ,水平向 左 D .12N ,水平向右 4.如图所示,木块质量为m ,跟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μ,受水向右的力F 作用做匀速运动,从木块右端到桌子边缘开始,到 木块下时为止,在此过程中,木块一直保持匀速运动状态,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推力F 因木块悬空部分越来越大而变小 B .推力F 在木块下落前变为原来的1/2 C .推力大小始终是μmg D .因接触面变 小,动摩擦因数μ会变大 5.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一个拉力F 和地面对它的 摩擦力f 的作用。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条件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F 增大时,f 也随之增大 B .当F 增大时,f 保持不变 C .F 与f 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 .F 与f 合力为零 6.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B 是两长方形的物块,A 在上,F 是作用在 物块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 由此可知,A 、B 间摩擦力f 1和B 、C 间摩擦力f 2的值为:( ) A .f 1=0 B.f 1=F C.f 2=F D .f 1≠0,f 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