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株洲二调技术设计书

株洲二调技术设计书

株洲二调技术设计书
株洲二调技术设计书

株洲市四区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技术设计书

第一部分城镇地籍调查部分

一、工作概述

1、调查的目的与任务

为充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与资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株洲市国土资源局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委托湖南省勘察测绘院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支撑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掌握随时变化着的国土资源现状、权属、分布等情况,从而改善开发条件和投资环境,以便进一步管理好土地市场,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本项目的工作范围为:东径113°02′31″~113°14′42″

北纬27°44′50″~27°57′50″

本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株洲市四区(天元区、石峰区、荷塘区、芦淞区)城镇地籍调查与测量工作,面积共计151.0平方公里,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整个项目区内1:500地形图全野外数字化测绘(有地形图部分的进行修补测)、权属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测量、内业数据建库、地类统计以及内业利用野外采集的数据及有关资料按照株洲市国土资源局规定的数据库标准进行地籍数据库建设。

2、测区概况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湘江由南入境,曲折流经市区,将市区分为东西两片。河东片为老城区,分别是石峰、荷塘、芦淞三个行政区。河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天元区。

株洲市是湖南省的重要工业城市,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京广、浙赣、湘黔三条铁路在此汇合,路经的武广高速铁路也即将建成,公路四通八达,京珠高速贯穿南北,320国道横跨东西。湘江也是全年通航。

株洲市河东为丘陵地带,河西为冲击平原。郊北枫树寨海拔328米,是近郊最高峰。株洲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6℃。年降雨量1280毫米,年日照1672小时,无霜期281天。由于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树木生长茂盛,加之市区房屋密集,道路狭窄,车辆行人拥挤,对测量和调查工作会有一定的影响。

3、数学与地理基础

①坐标系统的选择

株洲市区平均海拔约72米,地处3°分带的第38带,中央子午线为114°。测区范围横坐标在38406km~38426km,每公里测距边水平距离的高程归化和到高斯面的投影改化分别为:

S0′=D[1-H m+h g

R n + (H m+h g)2

R n2

]

=999.98667m

S0 = S0′[1+ Y m2

2R n2+ ΔY2

24R n2

]

=1000.0734m

上式中,取Hm+hg =72+40=112m, Rn=6378km,Δy取最小Δy=0。Y m取416km 去掉500km的加常数即:Y m=-84km。

很显然,其长度投影到高斯平面上变形达7.34㎝/㎞,远远大于规范投影长度变形不超过2.5㎝/㎞的要求。根据测区实际情况,选定任意带的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3°08′。

这样:

S0′=D[1-H m+h g

R n + (H m+h g)2

R n2

]

=999.98667m

S0 = S0′[1+ Y m2

2R n2+ ΔY2

24R n2

]

=999.98668m

Δ=999.98668-1000=-0.0133m

式中Δy取最大Δy=1000m,测区离114°中央子午线最远的坐标X=3070000.000m、Y=38406000.000m转换至113°08′中央子午线的坐标为X=3069638.979m、Y=491543.162m。Y m取测区边缘坐标最大值Y m=-8546.838m,投影长度变形值为-1.33cm,能满足规范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的要求。因此,选择西安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为113°08′作为株洲市独立坐标系统比较合理。对于原来采用北京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为113°08′作为株洲市独立坐标系的成果资料,这次要进行坐标转换才能利用。

②高程系统的选择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区内水准成果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的均应加

0.103米变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才能利用。

③地籍图的规格

测图比例尺为1:500,采用40㎝350㎝矩形分幅。图号采用图幅左下角纵、横坐标公里数表示(保留两位整数和两位小数),中间用“-”连接,纵坐标在前横坐标在后,如:78.60-98.25。图名以图内重要地名、单位名来命名。图幅左上角接合表中只注图名不注图号。具体地籍分幅图的图廓整饰按《湖南省城镇地籍调查实施细则》附录F2执行。基本等高距为0.5米,平坦地区及城区不绘等高线,但应有高程注记,平均每幅图的控制点不少于5个,其中埋石点不少于3个(含E级、5″和8″点)。

4、坐标系统的转换关系

北京54坐标系与80西安坐标系其实是一种椭球参数的转换,一般而言二个系统的转换参数可采用4参数方法计算, 4参数法计算需要两个已知点的两套坐标。在一定范围内计算结果精度较高,已知点越多,参数越准确。

其计算公式为:

X 80=X

平移量

+X

54

K cos Δα–Y

54

K sinΔα

Y 80=Y

平移量

+X

54

K sin Δα–Y

54

K cosΔα

k =ΔX

1/(ΔX

2

cosΔα–ΔY

4

sinΔα)

Tan Δα=(ΔX

2

ΔY

3

–ΔX

1

ΔY

4

)/(ΔX

1

ΔX

2

+ΔY

3

ΔY

4

X

平移量、Y

平移量

为平移参数,是待求参数;K为坐标变换尺度比因子,是待

求参数;Δα为旋转角,是待求参数;X

54、Y

54

为转换前1954北京坐标系坐

标值,X

80、Y

80

为转换后80西安坐标系坐标值;ΔX、ΔY为两坐标系统对

于值的差值。

例如:以株洲地区的四座C级大地水准面精化工程GPS点坐标进行实验,54北京坐标系、80西安坐标系的中央子午线均为111°。

以1、3、4点为已知点计算四参数(如下图1),

图1 计算四参数

其结果为(如下图2):

X 平移量=-81.598551 Δα=-000:00:00.276029 Y 平移量=-65.254929 K=1.00000816705148

图2 四参数结果

以四参数计算1、2、3、4点,其结果能满足精度要求。

点名 理论坐标(m ) 转换坐标(m )

坐标差值(x/y )(mm )

1 3091830.108

3091830.1076 0.6

0.3 702745.002 702745.0023 2 3077827.948 3077827.9480 0 -0.6 706349.086 706349.0854 3 3088588.718 3088588.7189 0.9 -0.4 711562.043 711562.0426 4

3081908.254 3081908.2536 -0.4

0.1

719955.084

719955.0841

测区的坐标系统转换参数在控制测量结束后,以分布较为均匀的较多点数求取将获得更为精确的参数。

二、作业依据及技术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2007,TD/T1014-2007)

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07,GB/T21010-2007)

4、《城镇地籍调查规程》(1993,TD1001—93)

5、《城市测量规范》,(1999,CJJ8—99)

6、《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1997,CJJ73—97)

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2007,TD/T1015-2007)

8、《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1995,GB/T7929—1995)

9、《湖南省城镇地籍调查实施细则》

10、关于下达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技术要点的通知(湘国土资办发[2003]52号)

1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12、《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1999,GB/T17798—1999)

1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14、《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

15、《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997

16、《湖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实施细则》

17、《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2001,GB/T18316-2001)

18、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三、已有资料的分析及利用

本次以充分利用原有成果资料为原则,对已变化的部分进行修改、完善。对新测的范围进行增补资料,确保最终成果的完整性和现实性。

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已有以下成果资料,可供本次工作利用。

1、65.67平方公里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其中天元区5.54平方公里、荷塘区15.58平方公里、芦淞区16.29平方公里、石峰区25.03平方公里);

本次继续在原来ARCGIS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完善。

2、地籍调查表;

本次地籍调查工作要求逐宗调查,逐一核实。对于本宗地及其相临宗地没变化的,就使用原来的地调资料,若本宗地没变,临宗地的界线点或线有变化,则要重新填表并签字完善调查资料。对未调查的宗地及本宗地变化了的,均要重新调查,编号在原街坊地籍编号的基础上递增。

3、部分控制测量成果;

本次全部重新施测IV等GPS点及四等水准。对原有IV等点全部联测,点位及标石采用原来的,成果用本次统一平差的新成果,点号重新编,备注原点号。

4、部分地籍变更调查数据(竣工验收成果、变更调查成果);

对于已经进行了变更的调查数据资料,这次要全部利用。

5、地形数据库成果:约132.7平方公里1:500的地形图数据(其中天元区29.3平方公里、荷塘区28.2平方公里、芦淞区34.7平方公里、石峰区40.5平方公里)。

原有的地形图数据,大部分是1995年用平板仪测量后经矢量化的,及1999年进行地籍测量的数据资料。因近几年城市的发展较快,原有资料变化的较多,加之原来测量手段精度不高,达不到地籍规范的要求。因此,这次对变化了的地方均要重新测绘,对未变化的地方也要进行修测,通过实测的地物点对照原图数据,若精度接近误差范围,则可用原来的地形图资料,若达不到精度要求,则要重新编辑成图,确保精度接近误差范围。

6、已有资料可能存在的问题

(1)宗地编号问题:由于1998年地籍调查的街坊图遗失,导致现在系统中部分宗地编号混乱,如跨街坊编宗地号等,需要在此次调查中重新按街坊编号;

(2)宗地图完整性问题:现有的地籍系统中的宗地经过几次数据转换而来,在历次转换中,由于原有资料的问题导致转换过程中丢失了部分宗地,需要在此次调查中补充;

(3)宗地资料完整性问题:有的缺少权属证明文件等;

(4)准确性问题:资料的不准确表现在界址点位置不正确,界址线相互交错,或本应接边的地方没有接边(交错或留有缝隙),宗地面积计算有误等;

(5)现势性问题:已有的资料由于变更不及时,与现实情况变化大,分类标准的变化;

(6)宗地调查内容不全,本次城镇地籍建库增加了许多新的调查内容。

上述问题,在这次调查中要逐一解决,按新的调查规程统一完善成果资料。

四、组织计划与进度安排

根据本项目的工作要求,2008年底要全部完成城镇地籍调查与建库的任务。我院将组织较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和精良的仪器设备进行该项目作业,投入的人员与设备及作业进度的安排如下:

1、组织机构图

2、人员组织计划

3、人力资源与仪器设备

4、工作进度计划表

5、各项工作具体安排

5.1、准备工作、技术培训

准备工作时间:2008年3月1日~2008年3月10日;

工作内容:成立项目部人员调配;

工作方案及技术方案的制定:2008年3月1日~2008年3月4日;

技术培训时间:2008年3月5日~2008年3月10日;

工作内容:技术培训、学习规范、设计书、相关文件;

人员:项目部全体成员。

5.2、收集、整理资料

时间:2008年3月11日~2008年3月15日;

工作内容:收集、整理控制、图件资料,并完成项目设计;

人员:项目负责、技术负责及作业组长。

5.3、基本控制测量

时间:2008年3月16日~2008年4月15日;

工作内容:首级控制点的选点、埋石,并进行平面控制及高程控制量计算;人员:控制测量组。

5.4、图根控制测量

时间:2008年3月20日~2008年5月15日;

工作内容:无地形图部分及地形变化了的范围进行图根控制布设及测量;

人员:地籍测量办

5.5、数据采集1:500数字化地形图编辑

时间:2008年4月15日~2008年8月20日;

工作内容:无地形图部分及地形变化了的范围进行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有地形图部分进行巡视修补测;

人员:地籍测量办

5.6、权属调查

时间:2008年5月15日~2008年10月15日;

工作内容:以街坊为单位进行宗地权属调查,逐宗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位置等情况,形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资料,并收集好权属来源资料;

人员:地籍调查办不少于30人。

5.7、界址点测量及地籍图编辑

时间:2008年5月25日~2008年10月15日;

工作内容:每调查完一个街坊,在新测绘的地形图上,进行界址点补测、地籍图编辑、宗地图编辑、街坊地籍报表;

人员:地籍测量办。

5.8、区初检、市预检、省阶段性验收

时间:2008年10月16日~2008年10月25日;

工作内容:控制测量、地形图测量、权属调查成果、1:500数字化地籍图等工作进行阶段性验收;

人员:项目总负责、技术总负责、相关人员及甲方。

5.9、数据库建设

时间:2008年06月16日~2008年11月25日;

工作内容:属性数据录入,拓扑关系处理,地籍数据库建设;

人员:外业调查分队、信息中心。

5.10、地籍报表、成果输出

时间:2008年11月26日~2008年12月20日;

工作内容:输出地籍图、宗地图、统计汇总表、专题图等,各项报告编写;人员:信息中心、项目部。

5.11、内业数据库预检

时间:2008年11月26日~2008年12月10日;

工作内容:数据建库内业工作完成后,请甲方及省信息中心人员进行数据库的检查;

人员:项目总负责、技术总负责、信息中心、项目部及甲方相关人员。

5.12、院级检查验收

时间:2008年4月15日~2008年12月20日;

工作内容:小组每完成一段工作,立即进行自检互检,质检员随时对作业过程进行检查指导,每完成一个项目,由技术总负责领队进行项目检查、验收,并编写项目技术总结,检查验收报告及工作总结,配合甲方预验收;

人员:项目总负责、技术总负责、质检办。

5.13、上交资料、省级验收

时间:2008年12月25日~2008年12月31日;

工作内容:资料整理,上交甲方,省级验收;

人员:项目总负责、技术总负责、相关技术人员及甲方相关人员。

五、基本控制测量

1、选点、埋石与编号

根据地籍调查范围实地情况,布设约200个E级GPS点(布设略图附后),约1500个5″控制点。点位一般选在主要街道、道路交叉口、制高点等易于发展地段,同时所选点位要利于保存、不宜遭到自然或人为破坏。

基本控制点应埋设固定标石,埋设标石有困难的沥青或水泥地面上可打入刻有十字的钢桩代替标石,在四周凿刻边长为25cm325cm的方框,内写等级及点号。各等级的基本控制点精度具体见《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四等及四等以下的地籍平面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

本测区面积较大,所做控制点数量较多,为防止埋石不规范和点号重复以及控制点编号过大等现象发生,各区作业队伍应遵循以下规定:

(1)、布点原则

E级GPS 点每平方公里应选1个,5″点每平方公里不得少于10个,8″依据需要而定,图根导线点每幅图不得少于5个,其中不得少于3个固定的又相互通视的埋石点(含首级控制点)。

(2)、埋石标准

要求硬化地面均要用切割机刻石,土质地面全部要埋水泥标石,尽量不浇灌。标石埋设时,标石面要高于地面5-10mm。凿刻及埋设的标石面四边应正对东南西北,注记字头朝北。埋设好以后用数码相机拍好照片。

等级控制点埋石规格

(3)、编号要求

控制点点号编号规定

① GPS点编号

E-001开始为GPS点编号,大部分应采用做水泥标石埋设的办法,也有部分可采用刻石的办法设立。

② 5″导线点编号

天元区:从TI-001开始编号。荷塘区:从HI-001开始编号。

芦淞区:从LI-001开始编号。石峰区:从SI-001开始编号。

② 8″及图根导线点编号

天元区:8″从TⅡ-001开始编号,图根从T0001开始编号。

荷塘区:8″从HⅡ-001开始编号,图根从H0001开始编号。

芦淞区:8″从LⅡ-001开始编号,图根从L0001开始编号。

石峰区:8″从SⅡ-001开始编号,图根从S0001开始编号。

2、控制点施测

GPS测量采用美国天宝接收机进行,导线点的平面测量采用不低于测距5mm +3ppm、测角2″的全站仪或天宝GPS,高程采用不低于DS3水准仪观测。全站仪必须在有鉴定资质单位鉴定的有效期内使用。水准观测前对水准仪和水准标尺的检验按《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第5款及附录B执行。株洲市四个区的E级GPS控制要实行联测,统一进行平差。四等水准可利用不同起算点分成多个网进行平差计算。

2.1、平面控制测量

本测区首级平面控制网布设为E级GPS网,次级控制网为5″导线网和8″导线网,基本控制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梯次发展,逐级控制的原则进行。

这次测量可利用大地水准面精化工程控制点成果, C级U324、U331、U332、U333四点可做为测区的平面起算点。对已知点Ⅱ曾家坡仑、Ⅱ华法庵岭上、Ⅲ石峰头等控制点以及能找到的所有以前的E级控制点进行联测。对原有控制点要充分利用其点位,对薄弱部分进行补充,确保这次要建立一个分布均匀合理的首级控制网。

坐标系统采用根据西安坐标系转换后的株洲独立坐标系,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3°08′,原株洲市地籍测量用的是北京坐标系转换后的株洲独立坐标系,这次需转换后坐标系统才相同。(E级、5″及8″控制点要另外提供一套北京坐标系转换后的株洲独立坐标系的成果)。

(1)、平面控制主要技术要求

说明:a. 导线网中节点间路线长度不大于上表规定的0.7倍

b. 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上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13cm。

c. 路线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按上表规定放长1.5倍,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6cm,

边数不超过12条。

(2)、E级GPS点、5″控制点、8″控制点点之记的制作

四等GPS点、5″级控制点、8″级控制点应上交点之记,点之记的交会距离现场用皮尺量注至0.1m。位于山地等无明显地物交会时,在其说明栏中应准确说明点位情况,每个点之记均应配好照片。点位附图采用数字化图上切块进行,其比例尺不大于1/2000。

(3)、控制点的观测要求与施测方法。

A、E级GPS测量

①基本技术要求:

a、GPS测量各等级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应小于6。

b、可不观测气象元素,但应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状况。

技术指标

②观测要求:

a、观测前,应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预报表应包括可见卫星号、卫星高度角和方位角、最佳观测卫星、最佳观测时间等内容。

b、每天出发前应检查电池容量是否充足,接收机内存是否充足。

c、天线安置应在安置好接收机后进行,定向标志应指向正北,定向误差不宜超过±5°;对中误差应≤3mm。

d、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需改变作业计划时,应由组长统一调配。

e、开、关机前后,作业员量取天线高,两次量高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f、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应及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项内容。一个时间段落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或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g、观测员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防止出现意外。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旁使用对讲机。

h、参数转换时应注意本区概略高程异常值为40m。

③平差计算

a、当各项要求符合标准后,应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数据,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基线向量的改正数(v

Δx,vΔy,vΔz)绝对值应不大于3б。

b、在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基础上,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

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dv

Δx,dvΔy,dvΔz)应不大于2б。

c、GPS拟合高程不得作为高程成果使用,仅作为检核GPS观测精度用,当水准高程与拟合高程之差≥±0.5m时,应对GPS观测进行重测。

B、 5″、8″导线测量

a、观测要求

b、观测限差要求

采用水平角方向观测法,半测回归零差≤8″;一测回内2C互差≤13″;边长测回较差≤5mm;垂直角指标差较差≤15″。

c、内业检查与计算

所有观测手簿,内业须经200%检查并签名后,方可进行内业计算,当采用电子记簿时,应先打印出观测数据并进行校核检查后,才可进行计算。

内业计算时,外业边长观测值应进行固定误差、比例误差、周期误差三项仪器误差改正后,再进行水平改算,其水平距离按以下两式计算:直接用观测垂直角改平时:D=S2cos(a+f),其中D为水平距离,S为经仪器三项误差改正后边长,a为观测垂直角,f为垂直角大气折光改正值。

当用水准高程改平时:D=s2-h2,其中D为水平距离,S为经仪器三项误

差改正后边长,h为考虑仪器高与觇标高后的高差,h=(H

1+K)-(H

2

+L)。其中H

1

为测站高程,K为仪器高,H

2

为觇点高程,L为觇标高。

内业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方法进行,其参数估算值应视仪器与等级及实际情况确定,以免精度分配的失真。

计算用微机进行,取位规定为:中间过程角度取位至1秒,边长取位至0.1mm,最后坐标取位至1mm。

计算资料中,应包括计算说明、仪器检定书、控制点展开图、已知点成果表。计算过程中的有关符号应在计算说明中用文字说明。

2.2、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点的起算,河东以I易清4、I易清5及河东所有能找到的Ⅱ、Ⅲ等水准点,及大地水准面精化工程C级U324、U332、U333作为起算点。河西以Ⅱ株雷3、Ⅱ株雷11及大地水准面精化工程C级U331作为高程起算点。对所有能找到的往年的Ⅱ、Ⅲ等水准点均应进行联测,也可作为本次的高程起算点。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2.1、四等水准测量

本次的E级GPS点和5″导线点的高程用四等水准进行施测,当E级GPS 点或5″导线点位于难以到达的山头或建(构)筑物上时,可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代替四等水准的方法进行施测。

(1)、一般规定

本次四等水准网应布设成闭合或附合环线,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20mm。

水准路线应以起止点点号名为线名,水准路线技术要求见下表,水准网结点间或结点与高级点间附合路线长度不应超过路线最大长度的0.7倍即10.5km。

四等水准技术要求与观测限差

水准路线应选择沿坡度较小、土质坚实、施测方便的道路布设,亦可用光电测距高程导线代替。

(2)、施测方法

A、水准仪采用铼卡Leica光学水准仪配合经检定合格的区格式木质标尺进

行测量。木质标尺每米真长与名义之差不大于0.50mm。

B、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i,每天作业前必须进行检定,i角不得大于20″。

C、观测方法为中丝读数法,直读距离,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同一测站不得两次调焦。

D、在水泥路面上,应注意保护尺垫不被碰动;在松软土质地区作业时,尺垫应夯实后再立尺。

E、每一作业时段,应注意标尺顺序的正确性,保证每测段的连续性。

F、每测段应为偶数站,当水准路线经过控制点时,亦应为偶数站。

2.2.2、三角高程测量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路线应起闭于四等水准高程点、GPS点或临时水准点,且应组成尽可能少的传递路线。

三角高差应对向观测,高差计算时,应考虑大气折光差的影响,经各项检核合格后,取对向观测高差中数单独组成附合三角高程路线纳入水准路线进行统一平差。

技术要求

仪器高、觇标高各量2次至毫米,2次较差不大于2mm时取中数。垂直角观测应在8时至18时内目标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日出后和日落前2小时内不宜观测。目标的照准位置应记于观测手簿中。

内业计算时,单向观测时的高差根据平距按下列公式计算:

h=D2tgα+(1-k) D2

2R

+ I –V

式中:D为平距,α为垂直角,k为大气折光系数(取值为0.13),R为地球平均曲率半径(取值为6378245m),I、V为仪器、觇标高。

2.3、图根控制点测量

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的依据,宜采用图根导线(网)的方法加密。图根导线(网)应起闭于基本控制点,不应超过两次附合;包含基本控

制点在内,控制点的密度平坦开阔地区为100点/km2,复杂地形区、隐蔽地区以及城市建筑区,应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大密度;图根点采用临时标志,但应保证包含高级控制点在内埋石点3点/幅,埋石点应选在第一次附合的图根点上,并应互相通视。

图根导线(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技术要求

图根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图根导线水平角技术要求

(2)、图根高程

图根点高程用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定,图根高程导线应起于高等级控制点上,垂直角应对向观测,仪器高和觇标高应量记至毫米,高差较差在限差内时,取中数组成路线与平面坐标进行统一平差。

精度要求

S为边长(km),D为路线总长(km)

(3)、图根支导线

因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设支导线、引点。但支导线、引点的总数不应超过控制点总数的30%。

图根支导线布设时不应超过4条边,总长不应超过400米。

型光学经纬仪观测,测站方向超过2个时,用全水平角观测:用不低于J

6

园观测法观测;只有二个方向时,应观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圆周角闭合差不

大于40″。如采用不低于5″级全站仪观测,可观测一测回。

垂直角观测等同图根导线,图根支点可单向观测一测回,变动觇标高度再测一测回,两次高差较差不大于0.4m3S (S为边长(km))取中数,计算资料必须完整反映。内业计算,外业观测手簿经200%检查合格后,用清华三维平差软件进行计算,按统一格式输出成果。

2.4、控制成果取位要求

⑴等级平面控制

⑵四等水准

⑶三角高程

六、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地形要素均采用全野外采集数据,使用带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测量,新测部分及变化的范围,野外绘制草图,利用全站仪中采集的数据传输到电脑中,配合外业草图,采用CASS7.1软件进行编辑成图。对未变化的地形图进行采点检查,若精度接近误差范围,则利用原来的地形图数据,若地物点数学精度达不到精度要求,则根据所测的点重新编辑,修改完善地形图数据资料。

外业作业时,每个作业小组为3人,其中1人观测,1 人施棱镜,1 人绘草图及内业编辑地形图,有老图地区2人也可进行作业。

1、居民地和垣栅

a.楼房应注记层数,平房不注层次,房屋和建筑物轮廓凹凸在图上小于0.4mm 时可用直线连接,楼顶小电梯间可不表示,建筑物的层次、结构、类型、用途在

外业测绘时应进行标注以便成果数据建库时使用。

b.建筑物砖混不注记材质,特殊结构的房屋和建筑物楼房应注记材质结构。一般房屋按“砖石结构”表示,砼结构房屋按“混合结构”表示。简易房表示中不应舍去中间有连线的表示方法。

c.落地阳台应和楼房绘成一体表示,悬空阳台绘虚线表示。在住宅楼悬空阳台下盖的小房不表示。悬空阳台与围墙或房边线重叠或交叉时分别表示。大的台阶都表示,院内的台阶可择要表示。外接楼道要表示,进楼道口的小雨罩不表示,外部门厅(廊)表示,居民地院内小简易厕所不表示。

d.一栋整体房屋有两个以上层数时,应测绘出分层线并分别注记层数。

e.围墙测外边线表示,超宽围墙依比例尺表示,伸缩门的较宽部分按围墙表示,居民地测绘中应注意表示院落的封闭性。

f.农村内的居民地小型室外楼梯不表示。农村居民地内的走廊式房屋不表示走廊和支柱,只绘墙体外围。

2、独立地物及管线

a.电力线6千伏以上按高压表示,6千伏以下的按低压表示。空旷地区各种电线应连线,地物密集区、城市建筑区内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要标出线路方向。低压线和通讯线成系统或支线在3根以上的均要表示,线路入地时按入地符号表示,电线支线终点入房处应连入建筑物。杆上有两种以上线路的按伏数高的表示。

b.各种市政设施的消火栓、电力井、煤气井、检修井、污水井、上水、下水井、通讯井、雨水篦子、不明用途井盖等要表示,单位或居民区内的可择要或不表示。路边较密集的小污水篦子可择要表示。可雷达测速站不表示。

c.独立的大型广告牌、宣传窗、避雷针、微波塔(天线)、人防洞室的入口、通气孔、碉堡等应表示。大型单柱式广告牌借用图式“噪声监测站”符号表示。

d.学校、机关院内的旗杆应表示,其它单位内的可择要表示。

e.水龙头不表示。

f.正规的垃圾池应表示。

g.架空的、地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实测表示,并注记传输物质名称。当管线和围墙等线状建筑地物重合时内业成图时管线可移位表示,

h.空旷地处的独立树、机井、大口井、坟等要表示。

GPS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

GPS控制网技术设 计方案 1

辽宁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鞍山市及周边E级 GPS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学院、系: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测绘工程 -2 学生姓名: 张贺 指导教师: 宁殿民杨凤芸 成绩: 12 月 31 日 - 1 -

目录 一、作业目的及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测区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测量依据、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技术设计内容步骤..........................................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高程控制的布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1:500测区地形图测绘....................................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工作进程、时间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检查验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上交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经费预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 2 -

通用技术第三章《设计方案的制定教学设计》

第三章体验设计实践 设计方案的制定 山东省高青一中吴润宗 【教材分析】 第三章是实践全过程的起始章,第一二章的知识点在这节将有具体的应用,同时,本 章也是后面几章知识的一个缩影,对整本教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设计的一般过程,我将前两节内容整合了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 1、通过本节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一般的设计应遵从的程序,同时还应该通过这样一节课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出通用技术课的吸引力。 2、由于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很难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全面感受到,所以我安排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设计方案的制定部分。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了解了技术及其性质、以及设计的原则等初步的设计思想, 不少学生也产生了设计自己的产品的想法,但是没有尝试到亲自设计的感觉,本节课一定 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亲自设计的成就感,从而促进他们想进一步学习的冲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 2、能就具体的设计任务进行方案设计 过程与方法:体验设计方案的过程,并将这个过程推广到所有技术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操作和周密思考的习惯,合理评价他人设计方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创造性的构思设计方案 难点:1、如何更好地表达方案构思 2、在选择和评价方案构思时,如何体现出正确的思路 【教学思路】 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设计的表达与交流是设计的基础工作,是一个大 的工程,很难用一节课来完成。本着“在设计过程的教学中,不要机械理解过程”的思想, 本节选取了前两部分作为一节,目的不是让学生制作一个完整的作品,而是让学生体验设 计的完整思路,在实践中体验技术的设计工作是设计什么,如何设计的。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知识点复习

技术与设计1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 1、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技术为人提供了抵抗不良环境,防止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的功能。 发展人:技术促进了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 第二节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性质有: ①目的性:任何一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 进行的改造。(例:助听器的发明) ②创新性: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例: 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 ③综合性:任何一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 ④两面性: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它既可以带来好处,也会带来危害。 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但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 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用于胎儿鉴别) 克隆技术(克隆人体器官用于医疗,但也会挑战人类伦理道德) 核技术(可以用于发电,但也会用于战争) 空间技术(可以用于科学实验、卫星通讯,但也会产生太空垃圾) 转基因技术(可制造符合人类要求的动植物,但可能会产生负作用) ⑤专利性:保护技术发明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例:复印机的专利壁垒)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科学回答“为什么”)。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侧重利用和合理地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技术是解决“怎么办”)。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例如:科学活动有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运动定律;技术活动有瓦特发明蒸汽机、贝尔发明、莫尔斯发明电报、纳米技术等。 3、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 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4、专利的申请和获得:提交申请→受理→初审→公布→实质审查→授权。 第三节技术的未来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城镇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民权县1:500比例尺城镇地籍 测量技术设计书 1.概况 民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4°31′-34°52′,东经114°49′-115°28′,豫东平原东北部,县域东西长57.8公里、南北宽36.9公里,总面积1222平方公里。县境西南连杞县,西接兰考,东北临山东曹县,南接睢县,东接宁陵。县城西距省会郑州151公里,东望商丘市区55公里,南抵睢县县城25公里,北达菏泽市87公里。2010年年底,民权县辖1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9个乡。地处黄河中下游,以黄河故堤为界,南北形成两个不同的地理地貌,堤北高滩地,堤南靑沙、沙碱为主,废黄河境内达32公里,通惠渠境内长32公里。 民权县交通四通八达,陇海铁路从东南至西北斜贯县境,境内有民权、内黄集两个火车站;郑徐高铁开工在即,并新设民权北站(高铁站),更拉近了沿海与内地的时空距离。连霍高速公路(G30)在民权东西横亘36公里并设有出入口和服务区;郑州至民权高速公路于2012年建成通车。国道连云港至天水公路(G310线)于省道菏(泽)太(康)公路(S211线)、省道民(权)永(城)公路相交于县城,另有省道曹(县)沈(丘)公路(S210线)穿境而过。 2.调查原则 2.1调查区划分 为满足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根据测区实际情况,对调查区地块所属地域上的空间层次确定,划分的空间层次应与行政管理系统相一致。 1、城镇地区土地划分

首先按各级行政区划的管理范围进行划分土地,城镇可划分区和街道两级,在街道内划分宗地(地块)。当街道范围太大时,可在街道的区域内,根据线状地物,如街道、马路、沟渠或河道等为界,划分若干街坊,在街坊内划分宗地(地块);若城镇比较小,无街道建制时,也可在区或镇的管辖范围内,划分若干街坊,在街坊内划分宗地(地块)。对城镇,完整的土地划分就是××省××市××区××街道××街坊××宗地(地块)。 2、农村地区土地划分 按目前农村行政管辖系统,未级行政区是乡(镇),按城镇模式,完整的土地划分应是××省××县(县级市)××乡(镇)××行政村××宗地(地块)××图斑。 2.2地籍编号 地籍街坊原则上以主要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中心线围成的地籍管理单元划分, 街坊大小以不超过100个宗地为宜;街坊编号是以街道为单位,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连续编号。 2.3宗地划分 宗地划分按照如下原则进行: 1、独立使用权宗地。 2、有使用权宗地。共用宗地内的土地面积可按如下方法分摊: 有分摊协议书的按协议分摊; 按建筑物占地面积分摊; 按建筑面积分摊; 先确定每个使用者独自使用的面积,再按建筑面积或建筑占地面积分摊公用面积。 3、特大宗地根据以下情况划分处理: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要点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3) 1.1.设计目的 (3) 1.2.任务概述 (3) 二、测区概况 (3) 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3) 2.2民族种类 (3) 2.3已有资料情况 (3) 2.4测区的范围: (3) 三、设计的依据 (3) 四、主要的技术指标 (4) 4.1GPS测量 (4) 4.2水平角观测 (6) 4.2.1水平距离的观测 (6) 4.2.2导线网 (6) 五、坐标系统的选择 (7) 六、设计方案 (7) 6.1布网的原则 (7) 6.1.1.GPS网型网型方案设计 6.2.图上展绘已知点(或图上查找已知点) (7) 6.3按点位要求与测区情况在图上选点布网 (8) 6.4.判断和检查点间的通视(主要点间) (9) 6.5.外业选点埋石 (10) 6.5.1选点 (10) 6.5.2标志埋设 (10) 六、仪器设备的选择 (11) 七、外野实测方案设计 (11) 7.1. GPS外业工作的原则 (11) 7.2安置天线要求 (12) 7.2.1对仪器设备的要求 (12) 7.3观测方法 (13) 7.3.1 GPS 观测方法 (13) 7.4 地籍勘丈 (13) 7.4.1 、地籍勘丈的方法: (13) 7.4.2. 宗地图编号 (13) 7.4.3. 地籍图的规格及分幅 (13) 7.4.4 地籍勘丈的基本精度 (14) 7.4.5界址点的施测方法 (14) 7.4.6 界址点边长的检核: (14)

7.4.7 地籍图的表示原则: (15) 7.4.8 宗地图 (15) 7.4.9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 (15) 7.4.10提交成果 (15) 7.5数据的记录 (15) 八、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要求 (17) 8.1.外业观测数据处理 (17) 8.2外业观测数据质量检核 (17) 8.3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 (18) 8.3.1数据处理 (18) 8.3.1无约束平差 (19) 8.3.2约束平差 (19) 8.4 GPS 高程拟合 (19) 七、提交成果 (19) 八、参考文献 (20)

最新高中通用技术试题(含参考答案)合集

2011年第一学期模块考试 通用技术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8页,第l卷l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问9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第I卷(共4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下列关于"低碳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B.加快了新能源的开发,促进了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 C.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展现了技术的美好未来,使人们不再担忧技术的负面作用 2、如图所示是一款为上海世博会设计的机器人,它除了供游客查询信 息外,还能为游客演奏音乐、表演中国功夫等。该机器人的使用主要 是为了 A.实现人机关系的信息交互 B.实现人机关系的安全目标 C.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 D.实现人机关系的健康目标 3、如图所示为一款带手把的碗。手把的设计主要体现了设计的 A.经济原则 B.美观原则 C.实用原则 D.技术规范原则

4、如图所示为一款可以在沙发上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桌,设计 该电脑桌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沙发的宽度 B.人体的宽度 C.笔记本电脑的尺寸 D.沙发的高度 5、张明用薄铁板加工如图所示的零件,下列操作方法中不正 确的是 A.划针紧贴导向工具,在薄铁板上划线,样冲倾斜对准交叉点, 扶正冲眼 B.左手紧握薄铁板,右手握紧手锯进行锯割,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 C.用台虎钳夹紧零件,锉削锯割面,推锉时左手施压由大变小,右手施压由小变大 D.将钻头正直装夹在台钻上,用手钳夹紧零件,对准冲眼钻孔 6、周文用麻花钻加工了一个孔,该孔剖开后的形状应该是 7、如图所示为电子喇叭电路图,在该电路图中出现的电子元 件符号除了电池、喇叭、开关外,还有 A三极管、电阻、电容 B.电阻、二极管、三极管 C.电容、变压器、电阻 D.变压器、三极管、电容 8、如图所示为某零件的轴测图,其正确的俯视图是

地籍测量设计书

连云港市市区 城乡一体化现代化地籍建设工程 技术设计书

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 二 00 四年(最终定稿) 为进一步加强连云港市地籍基础业务建设,全面提升连云港市地籍管理工作水平,切实保证“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的实施,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开展“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 。本项工程是连云港市“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连云港”的基础性建设工程。为确保此项工程的顺利实施,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了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领导小组。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了作业队伍和工程监理单位。本次作业将在工程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按照“立足现状,寻求创新,注重实用,兼顾发展”的指导思想,统一规划,统一组织,试点研究,整体实施。 工程领导小组组织编写了“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技术设计书”,本设计书由五部分构成,分别是:总纲、控制测量、城镇地籍更新调查、1:2000 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工程建设及附件。 在整个作业过程中,作业单位要始终按照本设计书的规定执行,确保为本项工程的 创优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 第一篇总纲??????????2 第二篇控制测量????????..20 第三篇城区、建制镇地籍调查??..24 第四篇1:2000 农村地籍调查???..44 第五篇数据库工程建设?????..53 附件一 附件二

一、测区概况 二、工作任务 三、已有资料 四、技术依据 五、主要技术规格及精度指标 六、数据库建设软硬件配置 七、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建设的组织实施 八、质量保证措施 九、提交资料

一、测区概况 1.1 测区范围 测区位于北纬34°25′49″—34°48′18″,东经119°04′18″—119°40′01″。 测区范围为连云港市市区,辖新浦、海州、连云三个行政辖区,总辖面积约890 平方公里。 1.2 地理概况 连云港市地处于黄海之滨、陇海铁路东端,是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地、最早的沿海经济开放城市和重要海港之一,在经济与交通上具有重要地位。 测区内地形有平原、山区、海域。山区主要位于新浦与连云之间,有前云台山(625 米)、后云台山(605 米)、东阝取山、锦屏山、白虎山、孔望山等,其中前云台山主峰玉女峰是江苏省最高峰,山区总面积约为180平方公里;平原地区平坦而低洼,高程一般在3-4 米,总面积约710平方公里,其中盐田约230平方公里,农业区约480 平方公里;海域分布有鸽岛、竹岛、前三岛、东西连岛等岛屿。 测区居民地除城区外多为沿山坡而建的集居式居民地,平原地区居民地亦多为集团式。 气候属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一月最冷,平均温度为-0.4 °C,7 月最热,平均温度为27°C;雨量适中,年均降水量为926 毫米,夏季多雨;年均无霜期为218 天。 测区交通条件优越,连云港是不冻的天然良港,水深港阔,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海港。陆运交通十分发达,陇海铁路横穿我国东西,经新疆同欧州铁路接轨。公路四通八达,主要有310、204 国道,还有宁连、连徐等高等级公路。水运也很发达,主要有盐河等。 花果山为著名的风景区,名胜古迹有海清寺阿育王塔,孔望山的摩崖画像、石刻,还有云台山郁林观石刻,海州东门外古墓葬群。 1.3 任务简述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数据库建设是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核心,是连云港市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基础,同时也是“数字连云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满足连云港市经济发展对大尺度、一体化地籍基础数据的需要,推动连云港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和“数字连云港”建设,进一步落实好“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 现代地籍管理模式,按照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要求,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在市区范围内开展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 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 1)应用GPS技术建立市区GPS控制网; 2)基于现有的城区地籍调查数据和资料,进行城区更新、补充和变更等权属调查,采用野外全解析法完成城区地籍要素的变更、更新和修补测,并对新建成区进行初始地籍调查工作,建立1:500 的覆盖城区的数字化地籍图;

通用技术教案-设计方案的制定

通用技术教案-设计方案的制定 学习目标:懂得信息的作用,初步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会构思设计方案的方法,包括自己如何构思和如何利用激智法来组织讨论以集思广益。 学会徒手画简单的立体草图,能用草图将自己的设计构思表现出来。 恰当处理设计分析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设计分析及构思设计方案。 难点:处理设计分析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这一节分个部分,一是收集及处理信息;二是构思设计方案;三是用草图表达构思;四评价与选择设计方案构思,我把第三用草图表达构思中连手绘画练习的基本方法提到前面,这便于教学的衔接更加紧凑。 这一节共个半课时,而今天这一课时是在徒手绘画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是讲如何进行方案设计分析及构思设计方案这两主题。 由于地质版教材对于构思设计方案的分析不够系统,我借用了江苏版教材中设计分析的这一部分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完整。 学生可以把实践认识提高到理论认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方案前对产品进行周详的设计分析的良好习惯。 培养设计分析中的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已学过了设计一般过程,设计的基本原理等一些理论知识懂得一些初步的人机工程学。 并进行了一些感性的设计,如餐厅的设计,多功能鞋柜的设计,但是其设计的最终结果仍无法摆脱生活当中的直觉,尤其是对设计进行系统的分析。 设计过程中主次不分,思绪混乱,条理不清个性设计表现不出。 教学资源:多媒体(实物投影机)纸若干张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设计的一般过程有几个步骤,多媒体展示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服饰,织锦。 在学生感慨之余点明设计关键。 上节课我们已明确了设计的课题是《制作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按设计一般过程的步骤,今天我们进行第二步制定设计方案。 导入新课,字幕打出第二节设计方案的制定二新课讲解(一)收集及处理信息教师当我们明确课题后,我们就必须有针对有目的的去收集相关的信息。 在目前,市面上尚未出现功能齐全的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只有一些功能简单的笔筒书立书架或文具盒。 我们如何把这些现有的合理组合成一件多功能学习用品盒。 多媒体展示各类笔筒书架文具盒,然后以动画的形式合成多功能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 作品:桥模组长:吴** 组员:杨**、洪**、陈** 一. 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 今年8月台风莫拉克伤台,让整个南台湾泡在水里,造成50年最重最惨烈的水灾,我 们目睹了高屏溪暴涨的湍急溪水将双园大桥冲断,滚滚溪水声势惊人; 还有去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让灾区变成了废墟,让许多灾民流离失所,我组组员为这场面所震惊,在这危急关头许多桥梁被毁,导致交通运输不畅而使救灾延迟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损失,经研究决定寻找方法克服这一困难,针对桥的稳固性进行设计改进。 二. 方案的构思及方法 对于我组所确定的项目一一桥模,我组针对提高桥梁的稳固性进行了讨论,共提出了三种建议方案: 1.增加桥墩的数量(由蜈蚣的百足、舞龙阵中得到的灵感),分担桥重,使桥面各 处受力不超过限度,导致桥面断裂。 2.扩大桥墩的体积,实质是扩大桥墩的支撑面积,以提高稳度 3.将桥墩改造成类似三角形状,上窄下宽(来源于数学中三角形具有稳固性的想法)但通过分析, ①?中增加桥墩的数量会促使材料消耗量增大。 ②. 中扩大桥墩体积势必会使桥墩阻挡流水的面积增大,造成桥墩对流水的阻力 增大,即桥墩受到流水的冲力增大,容易冲垮大桥。 ③. 中桥墩与桥面的接触面积小,桥面受到压强大,有断裂的可能。 接着,由生活中的一种便携式小凳(支撑架为X型的,如图)得到启发,由联想法,

左视图 吴 陈 決 極 俯视图 四?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所需工具:木锯,铅笔,钢尺,锤子,锉刀。 所需材料:木条,钉子若干,钓鱼用的塑料线大约 制作步骤: 1. 画出设计图,并绘制三视图; 2. 根据设计图,确定各部分选材及其所需加工工具; 3. 在木条上画出需要加工的部位; 4. 利用工具进行加工,并用锉刀磨平加工部位,使衔接部位更紧密 5. 按设计图用钉子进行拼接或加固; 6. 审查,完成 将小凳的凳面当做桥面, X 型支撑架作为桥墩。 就此,我组又结合前面三种建议方案提出以下想法: 1. 利用斜拉桥的原理,解决桥面受力问题,并且可以节约材料。 2. 减小流水对桥墩作用力面积。 3. 将桥面的支撑点下移,放在“三角形”的两腰。 综上,并经过些许修改,我们确定了此次桥模设计及制作的方案。 设计要求: 1. 考虑实际,针对实际中稳固性的增加; 2. 现实中的实用性。 3. 节约材料 4. 美观 设计图样的绘制 桥模设计图 5m

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

土地调查工作项目技术设计书 (城镇地籍) 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大学拟在其所辖区域范围内进行土地调查工程。 1.1 土地调查(城镇地籍部分)的主要任务 1.2 项目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城镇地籍调查面积以实际调查成果为准。 将测区分成八部分,测绘两个班分成八组,每组承担一部分。 1.3 作业内容 (1)在校区已有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完成各作业区域的基础控制测量,并布设调查区的一、二级导线网或GPS控制网,以满足地籍图根控制及日常变更的需要; (2)基于现有的地籍调查数据和资料,完成各地籍调查区域的权属调查工作及地籍测量任务。 (3)应用市国土局提供的城镇地籍管理软件,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 1.4 项目工期要求 工期要求:于2009年 4月12日前完成全部工作。 2.已有资料情况及分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基础控制资料 ****大学已完成了D级GPS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础控制网建设,这些控制网点成果可作为E级GPS和一、二级GPS控制测量的起算成果。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城镇地籍调查资料 ****大学之前已经开展了城镇地籍调查,这些地籍调查成果为1954北京坐标系(需对原有成果的坐标系统进行转换至1980西安坐标系),可作为本次城镇地籍调查的作业底图和参考资料。 ⑶影像图资料 校区正射影像图可作为本项目基础测绘部分的工作底图。

(1)3.作业依据 (2) 3.1 调查依据 (3)1998年8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199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5)**省土地管理局制定的《**省土地管理条例》; (6)《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7)《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9)《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 (10)**省土地管理局1991年制定的《**省土地详查补充调查细则(试行草案)》; (11)**省土地管理局1991年10月制定《**省土地详查补充调查细则(试行草案)有关的补充意见》; (12)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制定《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简称《确权规定》; (13)国土资源部2001年制定《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 (14)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制定《土地登记规则》; (15)**省人民政府1996年制定《**省土地登记办法》; (16)**省土地管理局1993年12月发布的《**省城镇地籍调查细则》(简称《细则》); (17)**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变更调查中地类变更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71号); (18)**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2005年10月《**省土地资源基础数据库标准(土地空间数据部分)》(简称《基础数据库标准》); (19)《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20)《****大学土地调查工作方案》; (21)《****大学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方案》; (22)该项目技术设计书。 (23)3.2 测绘技术依据 (24)(1)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5)(2)GB 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26)(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7)(4)GB/T 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28)(5)GB/T 14804-9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29)(6)GB/T 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标准》; (30)(7)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31)(8)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32)(9)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33)3.3 测绘基准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投影方式:采用3°分带,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子午线采用119°30′。4.作业流程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45450

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项目编号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 编写人: 审批人: 日期:

目录 1 任务概况 (3) 2 测区概况 (4) 3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 (4) 4 作业依据 (5) 5 作业的主要仪器设备 (5) 6 控制测量 (6) 7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1 任务概况 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我国土地利用现状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严格土地“闸门”需要;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各级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城镇地籍调查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要部分,是城市发展、规划、管理的基础,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受某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曲靖地源勘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某县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的任务,该任务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 某县城四等GPS平面控制网,同步建立GPS拟合高程控制网,控制面积16.7平方公里; 2. 图根控制测量; 3.对测区16.7平方公里进行权属调查 4. 1:500标准分幅地籍图测绘; 5.宗地图编绘; 6. 面积量算,统计汇总; 7. 地籍数据库建设; 8. 有关技术设计,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 项目工期要求:全部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1.工程名称及任务。 2.测区概况简述。 3.已有资料的来源及分析、利用论证。 4.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方法的论证,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 5.水平控制网布设方案阐述,其中包括: (1)首级网的等级和布网方式,以及本次控制网在精度和密度方面对日后布设加密网的保证。 (2)控制网(点)精度估算的简要过程及结果。 (3)从经济上、技术上、精度上对两个以上布网方案进行对比论证,从中确定一个最优方案。 (4)填写精度统计表。 6.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内容主要包括: (1)工程执行的规范及施测细则。 (2)觇标及标石图并注明规格,材料及埋设方法(绘出示意图)。 (3)仪器的选择及检验项目要求。 (4)观测方法及各项限差(参阅规范或教材,不能杜撰)。 (5)概算内容和平差方法。 7.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自行估计)。 8.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名称、型号和标称精度)、材料及经费预算。 9.工程项目完成后应提交的资料清单。

目录 一.测区情况 1.1测区位置及面积 1.2地理状况 二.作业依据 三.测区已有资料及利用 3.1平面控制资料 3.2高程控制资料 3.3其他资料 四.平面控制测量 4.1E级GPS测量 4.2三级导线测量 五.高程控制测量 5.1四等水准测量 5.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六.一级导线、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平差计算6.1观测数据的检查 6.2平差计算 七.提交成果资料 7.1技术总结 7.2控制点成果表的制作 7.3控制网图的制作要求

八.图根控制测量 8.1图根导线 8.2图根高程测量 8.3平差计算 8.4提交资料 九.附图、附表、附件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通过对长沙县水渡河及其周边地区实现控制测量,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及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及外业操作能力。 一.测区情况 1.1测区位置及面积 东经113°,北纬28°向涉及周围13km左右。 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14km2。 1.2地理状况 测区位于长沙县水渡河区,交通便利。东至水渡河大桥、筒灰村、望新村、孙家坡、长沙人民政府一线,南到开元路、国防科大,西沿洪山路一线,北止水渡河。 测区为经济开发区,农田。构成了以经济开发去为主的城市建筑物,以星沙大道、开元路、洪山路、潇湘西路、湘龙路及附属街坊的建筑区,西北边的成片 农田,该区地势平坦,便于开展成片测绘作业,测区东南部建筑密度较大,对于开展成片测绘作业有一定的影响。

2018.11通用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

潍坊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发〔2018〕11号)精神,依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鲁教基字〔2016〕7号)、《山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鲁教基字〔2017〕16号)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遵循人才培养和选拔规律,落实课程方案,培养学生技术核心素养,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突出学科“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主要特征,立足实践,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彰显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过程性原则。坚持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技术知识、方法、态度的发展情况,注重学生学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三)公平性原则。坚持公平公正,考试标准公开、程序规范、结果公正,主动接受监督,为学生提供多次考试机会。 1

三、考试性质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为合格考试,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及同等学力认定的重要依据。条件成熟时,纳入等级考试科目。 四、考试内容和方式 (一)考试内容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内容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重点考察学生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考试范围为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技术与设计1》模块和《技术与设计2》模块)。 (二)考试方式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分基础知识测试和技术实践能力评定两部分。其中,基础知识测试部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采用机考方式,全省统一考试;技术实践能力评定部分与学分认定结合实施,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主要考核学生上课出勤、团队合作、技术实践方案制定、图样表达、模型(实物)制作、技术试验、产品评价等方面的情况,每名学生修习完必修模块应上交1件技术作品,相关材料及作品作为技术实践能力认定的主要依据。 五、考试对象和时间 具有普通高中学籍的在校学生和申请普通高中同等学力的人员均应参加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 2

农村土地确权技术设计书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农村土地确权调查 技术设计书 二〇一二年三月

目录 1 概述 (4) 1.1调查区概况 (4) 1.2目的、任务 (4) 2 资料收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权属调查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地类调查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控制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图件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作业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调查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测绘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技术流程和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作业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技术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坐标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图幅比例尺、规格与编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精度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行政区域界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土地权属调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土地权属的确认..............................................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土地权属调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土地权属争议的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地类调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线状地物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图斑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零星地物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地物补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调查底图标绘及手簿填写 ...................................... 错误!未定义书签。9统计汇总.....................................................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面积统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数据汇总.................................................... 错误!未定义书签。

E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E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设 计书 1、概述 本次gps平面控制测量任务和作业容是位于北部松花江主航道北侧,为配合本次控制测量课程设计任务,需在江心岛开发区约4.2平方公里的测区围建立E级GPS平面控制网。 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 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省市北部松花江主航道北侧,是松花江泛洪区自然形成的梭形岛,为河漫滩湿地。该岛地理位置优越,南北与市区相望,西隔宾洲铁路桥与太阳岛相望。 测区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最宽约1.3公里,面积达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5米,位于松花江中游,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四季分明,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 测区围: 测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6度37分—126度40分北纬:45度48分 实测围呈不规则形状,围面积约4.2平方公里。 2.2、测区已有资料成果情况 测区有google earth卫星遥感图一幅,该图可供图上选点。此外,测区有校区控制三角点2个,其数据如下: 3、测量技术设计依据 (1)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 (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5)CH / 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5)CJJ -8-99《城市测量规》 4、使用仪器 本次测量采用的GPS接收机型号是南方北极星GPS 9600,该GPS仪接受的信号是L1-C/A

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知识点

山西省普通高中会考学科标准——通用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 [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 [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a 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具有直接经济意义。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在军事、政治、文化领域也发挥重要作用。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c (1)通过技术,人们利用、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例:都江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 2.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a)技术目的性: b)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于技术发明。) c) d)技术的两面性:a 来危害。(例:电池 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B超技术 e)知识产权: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技术活动的重要性 趋向良性循环 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申请步骤: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对“技术的未来”的追思和憧憬,既不需要技术迷惘中的旷世悲怆,也不需要技术崇拜中 盲目乐观。理性地看待技术,应以负责、更有远见、更有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例:月球城市、“无线家庭”一天的“无线生活” 第二单元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例: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 ①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例:白色污染和可降解餐具) 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 ③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例:早在16世纪达芬奇就 设计了飞行器,但当时技术水平不够,导致飞行器难以实现) ④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例:电灯发明之后,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灯泡) ⑤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发展的技术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设计手段和方 法。(例:计算机、打印机的发展改变了设计的手段) ⑥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但二者又相互联系。 “机”乘电梯) 2.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a ① 高效 人机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② 健康 ③ 舒适 首先应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外要处理以下方面的关系:

GPS控制网项目技术设计书说明书

GPS控制网项目技术设 计书说明书 1.概述 1.1 任务的目的 为了巩固大学测绘学院06级工程测量方向本科生所掌握的GPS知识,以及掌握利用GPS技术进行静态相对定位测量,培养和提高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复杂项目的能力,测绘学院GPS课程组特组织此次校园实习。 1.2 任务的容 按《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任务书》的要求,本项目拟采用GPS静态测量技术,在大学一校区、二校区、三校区、国软校区围布设一个包含20个点的国家C级控制网,具体实习容包括: (1)外业测量:技术设计,选点,外业观测计划,外业观测; (2)业数据处理:数据传输机格式转换,基线计算,网平差,成果质量控制,技术总结。 1.3 预计工作量 1.布设控制点20个; 2. 按国家C级网的标准测量GPS点20个,已知点为 7个; 3. 每个点上至少观测2时段,每时段1h。

2.测区概况 2.1 测区踏勘概况 测区分划:由于大学三校区与一、二校区被八一路分割,因此将测区对应分为一、二、三测区。 交通情况:由于测区即为大学校园,且测区围小,对测区的交通情况要求不高,且道路分布 施测环境:除少数点周围建筑物较为密集或受林木遮挡较为严重,大多数点都能满足测量所需的环境条件。 测区除了教五有个广播台外,无其他大功率电磁发射装置,所以电磁干扰较小。 测区水电供应情况良好,由于测区较小,各种供应都能得到保障。 2.2 测区已知点资料 9月15日上午,实习小组在测绘学院调集了控制点资料和大学控制点点位分布图;9月16日下午,实习小组对测区调到的已知点资料进行了现场踏勘,并布设好其他控制点。 2.2.1 已有平面控制资料 实习指导老师提供的控制点平面测量结果为 C级 GPS控制网54坐标系,3 度带,中央子午线为 114 度的成果。经实地踏勘,这些点保存完好。这 3 个已知点在测区里分布均匀,图形结构好,可以很好地起到平面控制效果。控制点详细情况参见附录一“控制点点之记”。 2.2.2 已有地形图资料 1《大学校园示意图》大学出版 2 大学控制点点位分布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