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纺织企业如何进行智能化改造

传统纺织企业如何进行智能化改造

传统纺织企业如何进行智能化改造
传统纺织企业如何进行智能化改造

传统纺织企业如何进行智能化改造

随着劳动力价格地上涨,全国纺织企业的人工成本正在不断增加。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中国纺织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之选。

“机器换人”是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的目的,提升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1、自动混棉机、和毛机

随着纺纱向多组分与多色纤维混纺方向发展,如何使各种纤维(或色泽)混合均匀,是纺好纱线的重要前提。采用数字智能化的自动混棉机与和毛机来取代人工混棉(毛)方法,可使多组分(多颜色)原料既达到了充分混合均匀的效果,又可减少劳动用工2/3以上。

2、清梳联

清梳联是一项成熟的先进技术,省略了清棉挡车工与棉卷运输工,同时因不需人工换棉卷,梳棉挡车工可扩大看台数,节约用工50%以上;梳棉机上装有的自调匀整装置可有效控制梳棉条的重量差异,对改善成纱的长短均匀度非常有利;经过开清棉后的棉花总是在开松状态下喂入梳棉机,不仅可提高梳棉机的梳理度并减少纤维损伤,对降低梳棉条中棉结也有积极效果。

3、自调匀整、自动换筒并条机

并条机采用自调匀整技术后,实现了在线自动控制,同时,在纺棉精梳纱时采用单并工艺,纺混纺纱时也可从原有三道并条改为两道,由于并条机道数减少,可节约劳动力1/2~1/3,并可降低能耗。加自动换筒装置的并条机,可使设备在不停机状态下自动换筒3次,使挡车工可间隔一个小时进行换筒操作,既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又可扩大看台能力。

4、粗纱机的自动落纱与粗细联技术

粗细联技术将从粗纱机上自动落纱的粗纱,通过自动控制的链轮运输系统直接运送到细纱机的粗纱架上,并将细纱机用完的空粗纱管运回到粗纱机上备用。不但可以减少挡车工(用工比原来减少50%左右),还可减少人工落纱的粗纱疵点,提高纱线质量。

5、自动落纱细纱机与自动落纱小车

细纱是纺纱用工最多的工序,集体自动落纱细纱机实现了自动化与智能化操作,不但减少了用工,还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智能落纱小车是针对目前常规细纱机的一项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少落纱工的新技术,可节约劳动力50%左右,且改造费用较少,深受经济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欢迎。

6、自动络筒机与倍捻机

托盘式自动络筒机实现了细纱管的自动运输喂给,空纱管自动输出,络纱的筒子自动运送等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操作,使络筒工序用工大幅减少,充分呈现出“机器换人”的优越性。高速大卷装倍捻机省略了捻线后再络筒的工序,也可节省络纱工50%左右,且有利于纱线质量提高。

7、智能化异纤在线检控设备

棉花中的异纤又称“三丝”,在纺纱过程中如不能将其有效清除,将会严重影响纱线与最终成品的质量。异纤检控设备应用数码成像原理,在特定的光源下把不能透过光源的异纤检测与清除,有效替代了用人工挑拣原棉中异纤的方法,实现了“机器代人”,节省了大量人力。

8、转杯纺与涡流纺

转杯纺、喷气涡流纺与环锭纺比较,具有纺纱工序短、生产效率高、用工省、能耗低等多方面优势,工费成本比环锭纺降1000元/吨左右。

总之,要加大推广上述纺纱新技术的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实现“机器换人”的目的。

(来源:小鸟纺配网) 会发光、有磁性的棉纤维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和人们对智能纺织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许多国际知名品牌都在研发智能服装,但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其中一大困难就是经过化学处理的织物经过一段时间的穿着、洗涤后会迅速磨损,导致功能退化和消失,一些科学家正在尝试解决这一难题。

日前,一篇发表于《Science》杂志上的论文提出了一种可以使棉纤维具备不同特性且较为稳定持久的方法。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给培育的胚珠浇灌了添加预期分子(会发出荧光的分子)的水,从而使棉纤维具备荧光特性。

论文中提到,通过测试实验品纤维,证明预期分子被吸收到纤维细胞内部,这意味着这些分子在织物被洗涤时不会被冲走,且此种具有荧光特性的植物纤维的加工方法与普通棉纤维无异。

除了上述的荧光特性外,该工艺还提供了在可穿戴材料上添加其他特性的可能性。为了证明这一点,研究人员用同样的方法给棉花引入了磁性分子,从而制出了具有磁性的棉布。研究小组认为,布料中的磁性可能有助于其从电子设备存储数据。同时,他们也补充说该工艺也可用于其它材料,比如竹子或亚麻等。

(中棉行协)再生纤维素纤维联盟筹备进行时

再生纤维素纤维是纺织纤维的重要品种,其原料来源于棉、木、竹、麻等天然纤维素,纤维优异的性能在服装、家纺、产业用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源于自然且自然降解的特性也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近年来在棉纺中使用的比例越来越大。

早在二十世纪初,粘胶法再生纤维素纤维就实现工业化,中国则20世纪50年代即开始试验投产并在改革开放后大规模扩张。目前,再生纤维素纤维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学纤维产品,我国则是世界最大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近70%。

随着中国再生纤维素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家政府、纺织上下游产业链、终端品牌企业及广大消费者对该行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其生产水平的先进性及生产过程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尤为重视。

为践行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最大程度减少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及全生命周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经唐山三友、赛得利与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倡议,联合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山东雅美、宜宾丝丽雅、阜宁澳洋、浙江富丽达、恒天海龙、吉林化纤、新乡化纤、山东银鹰等团体及行业龙头企业,达成成立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联盟共识。意在通过绿色发展联盟,建立一个再生纤维素行业间、纺织产业链上下游间,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绿色发展公共交流平台,致力于探索并推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全力解决行业绿色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计划用三年时间推动中国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达到全球领先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

按照目前进度,联盟正在组织撰写“行业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联盟将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基础,以达到《粘胶纤维行业规范条件》及行业清洁生产要求为准入门槛,综合考察国内外相关“可持续原料采购”,产品质量,化学品管理,社会责任,供应链管理及包括废水处理与排放、废气处理与排放、废弃物管理在内环境管理指标要求等标准体系。精选其中的核心部分构建可以评判行业内企业是否尽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的工厂绿色生产考核办法。通过绿色生产模式的延伸与拓展,逐步

形成从纤维到成衣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另外,为使各项考评客观公正,联盟将普遍引入第三方进行考评,同时接受社会各界及环保部门的监督。

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经过近十年的持续发展,装备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完全实现了废水的在线监测,实时监控废水的排放情况;针对行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回收治理技术也越发成熟,能够大幅降低污染物比例;通过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联盟的组织形式,指明未来该行业的绿色发展方向,除继续加大自身持续的技术装备投入外,更多地提升行业的社会责任,打通行业各方的沟通渠道,进而共同监督行业的绿色发展,共同见证中国从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大国向绿色再生纤维素纤维产业强国的转变。

直面行业发展难题

2017年,我国纺织行业克服了多种不利的内外部因素,取得了平稳的发展。在当前制造业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发展目标任务下,纺织行业围绕自身的成绩、特点与不足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近日举行的中纺联2017年工作总结大会上指出,要实现纺织业的高质量发展,从外部环境来解决矛盾,应重点关注“三个不平衡”与“三个不充分”。即“供需结构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收益不平衡”与“产融结合不充分、环境建设不充分、创新应用不充分”。

客观分析“不平衡”问题

具体来看,三个“不平衡”主要体现在:

其一,供需结构不平衡。我国已连续五年成为世界最大境外消费国。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达到2610亿美元,同比增加12%。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跨境网购的用户达0.42亿人,同比增长82.6%。中国居民境外消费规模的扩大正是供需结构性不平衡的直接结果。

供需结构不平衡表现在要素供给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产品供给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在要素市场,原料供应受机制政策影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以棉花为例,国内外棉价差较大,降低了纺纱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棉花质量不高,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纺织企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资源要素配置效率问题使得行业发展受到制约。在商品市场,产品同质化倾向较重,部分行业存在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供需匹配存在错位,规模巨大而有效供给不足、制造能力较强而创新能力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品种结构、品质质量、品牌影响亟待提升,产品和服务对消费升级的适应能力亟待增强。

其二,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要素分布、竞争优势变化与多年发展形成的产业区域格局存在不匹配问题。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动和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纺织产业有序转移,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缩小,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总体格局尚未根本转变。

从投资来看,2012年~2016年,东部地区投资额由4556.21亿元增长至7390.40亿元,增长了62.20%;中部地区投资额由2628.95亿元增长至4143.94亿元,增长了57.63%;西部地区投资额由607.85亿元增长至1304.41亿元,增长了114.60%。但从总产值看,东部地区纺织产业、服装产业、化纤产业的工业销售总产值均占到全国的72%以上。2016年中纺联确定的199家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行业的40%。其中东部地区占到集群总数的84%,中部地区占到11%,西部地区只占5%。这种区域上的不平衡阻碍了资源的高效流动与应用,限制了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三,产业收益不平衡。近年来,尽管全社会工资收入在普遍上升,但在各行业中,制造业就业人员的工资仍处于较低水平。2015年、2016年制造业中的单位负责人收入水平低

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从收入差距看,2014到2016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员的收入分别是制造业从业人员工资的2.15倍、2.21倍、2.22倍,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在资本市场,纺织、服装、化纤三大板块的资产回报率偏低,与食品等行业有较大差距,反映出行业盈利能力的不足。资产回报率、劳动报酬偏低的现状,折射出行业盈利能力与经济贡献的错位。行业在社会利润分配中的相对劣势地位,使得优质资源不能够在行业有效聚集,从而制约了行业的转型升级与长远发展。

着力解决“不充分”问题

孙瑞哲还指出,在纺织产业的发展语境下,三个“不充分”主要体现在:

其一,产融结合不充分。“融资难、融资贵”是困扰行业发展的老问题。与其他行业相比,不论是债券发行金额还是沪深两市企业的总市值,纺织服装行业均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行业产融结合不充分有政策执行不到位、社会认知有偏差、金融市场不完善的原因,也有行业企业对资本运作不熟悉、对金融工具使用不充分、对金融创新参与不及时的因素。以资产证券化为例,资产证券化产品通过对现金流的重新设计和证券分层,一方面使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实现变现,另一方面能够对资产信用风险进行重组,对于企业实现“三去一降一补”有积极意义。作为资产端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通过真实销售、破产隔离、信托设立、资产分级、有限追索等机制能够实现表外融资。以这种方式融资,纺织服装企业即便信用评级较低,只要有优质财产也能以较低成本获得资金。2016年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获得井喷式发展,发行规模4730亿元,但行业企业对此参与使用非常有限。

其二,环境建设不充分。我国每年有大量的消费需求在海外实现,但海淘到的产品却很多来自中国;消费范围也从奢侈品转向日用品。这反映出消费外流的原因不只在制造能力上,也在品牌影响与消费环境上。世界品牌实验室的一项对比研究显示,中国国民对本土品牌信任度不高,这充分反映出行业在环境建设的不足。在文化建设方面,纺织服装作为文化载体和时尚表达,离建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目标要求依然有差距,行业内文化资源的应用与推广程度不高,消费市场培养力度不够,中国时尚话语权与品牌影响力亟待提升。在责任建设方面,行业对社会责任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深度、重视程度需要加强。市场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依然面临挑战,假冒伪劣的个别现象对行业消费环境形成了破坏,赊销行为对供应链诚信与产业协同造成了一定影响,信息时代行业社会责任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亟待探索。

其三,创新应用不充分。从2015年开始,我国知识产权相继实现两个“100万件”的突破,即年发明申请量和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都突破了100万件。从行业来看,科技创新要素投入也不断加大,创新产出连年递增。“十二五”期间,纺织工业授权专利共14.5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约3.48万件,较“十一五”期间授权发明专利数增加164.86%。但总体看,行业专利的含金量不高,在核心技术、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方面创新仍显不足,科技创新对行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大多数专利处于闲置状态。创新应用不充分形成了对行业创新资源的极大浪费。

继续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为解决好上述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行业将继续扎实产业调研与产业研究的根基,深入了解行业发展需求,做好各种规划导向型、基础研究型的行业工作。孙瑞哲强调,今年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即是对《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的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综合2016年工信部发布的《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预测和调整2020年纺织强国发展目标,并与《中国制造2025》规划期相一致,提出2025年纺织强国第二阶段发展目标。

与此同时,应强化行业社会责任的认知与实践,不管是从价值观的认同上,还是从产业链协同与诚信的机制建设上,帮助行业、企业逐步建立整体理性与责任竞争力;要加强非遗保护的产业化落地工作,找到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根本利益和核心痛点,让“文化自信”扎根于“产业土壤”;要持续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在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确保实效性上瞄准扶贫对象精准发力。通过务实推进平台功能的建设,努力使行业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达到长远的发展平衡。

(中国纺织报)

巧用棉花期货规避进口棉纱价格风险引言:在连续实施了三年临时收储政策之后,2014年开始国家在新疆地区启动了棉花目标价格试点工作。除去收储政策实施的三年里棉花期现货价格相关性稍弱外,郑商所棉花期货对现货价格一直发挥着很好的引领作用。以棉花为主要原材料的棉纱,其成分中70%左右是棉花,棉花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棉纱价格。因此,在棉纱期货上市以前,棉花期货也是纺织企业为棉纱做套期保值的“最佳拍档”。

近日,期货日报记者在走访浙江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时了解到,该公司正是运用棉花期货价格与棉纱价格波动的关联性,利用棉花期货套期保值,锁定棉纱进口及库存风险。

1 棉纱进口业务需要棉花期货管理风险

浙江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浙纺集团)隶属于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行业主要的专业公司之一。浙纺集团董事长祝培军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公司从1980年开始经营纺织品进出口业务,现有17家子公司和2家大型仓库。公司业务以纺织品服装出口为主业,主要经营面料、服装和家纺产品,年出口额在3亿美元左右。公司出口的面料、服装等以棉类制品为主,纺织原料是棉花棉纱。

在棉花棉纱业务发展上,为了拓展公司主业,即纺织服装产业链,浙纺集团在2014年年初组建贸易一部。贸易一部的业务范围是向产业链上游拓展,更好地为下游产业服务,依据公司具体情况,确定以棉花、棉纱进口业务为主。“当时由于进口棉花需要配额,国产棉花处于收储阶段,国内棉花可流通资源严重缺乏,因此确定业务开展以进口棉纱为主,择机开展棉花贸易业务。”贸易一部总经理陈加祥如是说。

在开展进口棉纱业务过程中,贸易一部发现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棉纱库存风险和汇率变动风险。陈加祥说,库存风险基本上可以用棉花期货来对冲和保护。“作为比较成熟的期货品种,郑商所棉花期货能够满足我们的风险管理要求。”而棉花国际价格波动也影响国内棉花价格,因此在进口棉纱时,可以根据棉花期货行情进行套保。

从公司棉纱进口业务的具体情况出发,陈加祥道出了公司进口棉纱的原因。我国每年棉纺织品出口量远远高于棉花进口量,做成服装等棉织品之后出口比例超过50%。从国内整体的棉花生产消费情况来看,国内棉花供应长期存在缺口。

事实上,国产棉花在三年临时收储政策结束以后,特别是新疆的棉花品质每年都有明显的提升,当前基本上可以满足高支纱高品质的要求。用新疆棉做成的棉纱、坯布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也使得服装质量得到提升,从而有利于下游出口。不过,国产棉花与国际棉花相比仍不具备价格优势,陈加祥介绍,浙纺集团进口印度棉花,价格要低很多。

内外价差过大造成的结果是进口棉纱量增加,因为棉纱进口不需要配额,所以浙纺集团进口的棉纱特别是坯布不断增加。“进口棉纱量的多少,与内外棉价差关联度非常高。抛储后内外棉价差逐渐缩小,公司的棉纱进口量也不断下降,最少时比高峰减少了一半以上。”陈加祥进一步解释道。

据了解,浙纺集团在进口棉纱过程中,从签合同下订单,到国内港口清关出来,正常时间需要2个月左右。这一时期,在订单价格已经敲定的情况下,公司面临价格波动风险和汇率波动风险,而利用郑商所棉花期货可以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这些风险给公司的经营带来很大压力,为了规避风险,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在棉纱期货没有推出之前,我们只能用棉花期货来对冲风险。”陈加祥说,他们统计了十年的相关历史数据后发现,棉花和棉纱的价差相当稳定,除了淡旺季有一定的变化外,规律性非常明显。“我们根据这个合理价差,在棉花期货上进行对冲。一开始以尝试为主,拿出30%的订单量来对冲,后来逐步提高。现在对冲的比例在70%—80%,风险大时也可能100%对冲。”

2 从尝试到常规利用棉花棉纱价差管理库存风险

浙纺集团贸易一部成立后,参与棉花期货套保已经有三个年头。2014年浙纺集团与大地期货建立了定期的交流机制。在真正参与棉花期货的套期保值前,浙纺集团内部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建立套期保值制度。

2014年9月,浙纺集团考虑用棉花期货对集团进口的棉纱进行库存风险管理。因为浙纺集团是省属国企,前期采取了稳起步的策略,对现货常备库存的40%,即2000吨棉纱进行套期保值操作。该套保方案执行完成后,合计盈利700元/吨,避免了2000吨棉纱库存跌价140万元左右的损失。从2015年开始,浙纺集团的对冲比例从30%增加到今年的70%以上,棉纱套保数量也从2000吨增加到现在的4000吨左右。

此外,浙纺集团还与大地期货合作,在棉纱和棉花期货的套保上进行创新。2015年8月,纺织产业面临普遍的现金流危机,9月是传统的纺织行业旺季,棉花和棉纱需求也未有起色。12月底,棉花期现价差1200元/吨,棉花期货折算到现货后和32支普梳纱价差在8350元/吨。因此,大地期货为浙纺集团设计了做空纺织厂加工费用的套保方案。方案中将浙纺集团棉纱库存降低2000吨,同时在棉花期货上对应买入2000吨棉花。该方案从实施到结束,时间跨度将近4个月,其中现货减亏125万元,期货端盈利140万元,合计增加利润265万元。

“其实开始我们利用郑棉期货卖出套保,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而随着对市场的熟悉和业务的开展,2016年逐步开始了一些新的尝试,比如在棉纱现货和棉花期货之间的价差套利、棉花期货虚拟库存的建立等。”陈加祥说,每一项新的期现结合业务的开展,均事先经过内部的讨论和各个相关部门的意见统一,形成共识后再开展。

2016年棉花期货的贴水一度很高,浙纺集团的进口棉纱无法通过卖出郑商所的棉花期货进行对冲,只能减少棉纱的进口量。陈加祥与大地期货研发总监周文科交流后认为基差扭曲严重,因此在棉花期货1605和1609合约上买入,建立虚拟库存。

周文科解释,因为当时棉花期货贴水现货2000元/吨,棉纱和棉花的价差也超出常规,相当于棉花价格被低估,棉纱价格被高估。所以,卖出一部分棉纱,对应买入这部分棉花,相当于总库存没变,但是成本降下来了。“那是我们唯一一次建立虚拟库存。”陈加祥说:“公司几位领导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都非常支持。”

其实,套期保值更应该被理解为期现结合,周文科表示,在服务企业过程中他发现,不少国有企业都会被“套期保值”这个概念束缚住。未来市场上期现结合就是要优化成本,以棉花期现价格为例,主要方向基本相同,但期货与现货二者的参与群体、交割期限、交割地点、质量要求等均是有差异的,所以在价格上体现为基差波动,这很正常。现货企业本来就是要赚取价差,既然期货市场投机者给了产业这么好的价差机会,企业就要考虑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去“拥抱”这个价差,增加增收的渠道,而不应该拘泥于具体的操作形式。

经过这几年在棉花期货上套期保值的探索,浙纺集团利用棉花期货管理棉纱库存风险已

经从尝试变为常态。陈加祥回忆,印象最深刻的是2016年“双十一”那天,日盘期货价格大幅飙升,下午公司紧急讨论,入账250万元保护期货头寸不被强平。夜盘开盘期货封涨停,直到涨停板打开且下跌后,才松了一口气。“虽然期货价格最终会向现货价格回归,但是短期容易受资金和市场情绪的影响。”

陈加祥介绍,在风险控制方面,浙纺集团主要加强事前防控,比如在制度重建时,对期货交易的品种、市场选择、现货敞口、期货总头寸等进行控制,保证不会出现企业不可承受的大问题。在此基础上,做好供需形势的逻辑推理、行业信息收集,最后才是交易风险。“期货市场的风险主要是短期价格波动剧烈风险,对此我们在内部流程上进行了优化,保证在剧烈的市场波动中,及时补充期货风险准备金,使期现货头寸总体得到有序管理。”

3 棉纱期货活跃将使得涉纱企业套期保值更直接

据介绍,浙纺集团今年上半年32支进口纱约23200元/吨,其在郑商所棉花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为15600—15800元/吨时开始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到目前棉纱现货下跌500元/吨,郑棉下跌500—700元/吨,参与套期保值部分的风险得到完全转移,对棉纱库存风险的管理效果明显。

谈到当前棉花、棉纱市场形势对公司经营的影响,陈加祥表示,2017/2018年度市场脉络十分清晰。首先,国家去库存思路不变,抛储将从明年3月12日开始。其次,中国以外库存消费比在64%左右,创10年来新高。内外棉实际价格为近2年来新高,这对国内纺织企业十分不利。

此外,目前棉花同与其相竞争的农产品相比,在价格上还有竞争优势,基于此,下年度全球可能将继续扩大棉花播种面积。不过,尽管全球供应充足,但国内由于棉花配额管制,还存在着结构性短缺问题。

根据上述基本情况,浙纺集团的经营思路是,当优质新疆棉与郑棉达到合理的升贴水时,将买入适量新疆棉,并与郑商所棉花期货进行对冲。另外,不断提高在途、库存棉纱套保比重,直到全封闭,条件合适时继续展开棉纱、棉花的套利业务。

在调研中,陈加祥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浙纺集团近几年在与上下游客户交流利用棉花期货情况时发现,大部分上规模的纺织厂利用棉花期货,进行期现结合业务保值增值已经比较成熟;国内主要的上规模的棉纱企业大多利用郑棉期货锁定原料成本、稳定生产利润、优化库存。但棉花期货对棉纱贸易外商来讲,可能普及率没有那么广,不过棉纱贸易外商基本都会关注郑州棉纱期货。而布厂对期货认知度不高,参与比较少。但大型布厂对棉纱期货有需求。

陈加祥说,郑商所棉纱期货上市第一天,他们就参与了交易,在1801合约上做了少部分套保空单。对于浙纺集团来讲,可以根据棉花和棉纱的价差关系和行业现状,在郑棉和郑棉纱两个期货品种之间,选取更有利于管控公司风险的合约。浙纺集团也会继续秉持稳健经营的原则,推进棉纱现货和期货相结合的工作。

目前棉纱期货在套期保值上的运用还不广泛,陈加祥认为主要还是流动性不足。“如果棉纱期货流动性好,我们或以棉纱期货的套期保值为主,毕竟棉花期货和棉纱之间还隔了一层。棉纱成本中,除了占比七成左右的棉花原料成本,剩下三成是劳务成本。直接用棉纱期货套期保值,不但可以把棉花的原料成本风险锁定,还可以把加工费风险一起锁定。”

陈加祥认为,棉纱期货未来的发展还是值得期待的,生产和使用棉纱的企业都可以利用棉纱期货来锁定成本、管理风险。但目前来看,很多纺织企业规模偏小,生产经营周期短,今天生产出来明天可能就卖掉了,因此其库存很少,所以他们觉得不需要管理风险。“不像我们这些从下单到销售平均周期超过3个月的企业,期限非常长,风险很大,一定需要管理风险的工具。”

(期货日报)

2020年纺织智能制造应用标准体系建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实体经济的纺织业现阶段智能制造水平如何?在物联网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方面的创新应用有哪些?发展智能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国家、行业推动智能制造和物联网发展的政策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纺织报》记者在近日山东泰安召开的中国纺织物联网与智能制造大会上寻找到了一些答案。

企业实施智能化热情高重点领域发展成效显著

多年来,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纺织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迈向中高端。今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仍然延续着这种趋势,虽然经济运行好于预期,但发展中来自成本、环保、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招工难、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不断提升行业的创新发展能力,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推动行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从而加快智能化进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同样,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对此表示认同。她说,现阶段,智能制造是纺织行业的主攻方向。特别是近两年来,纺织业以智能制造为焦点,形成试点项目,在柔性制造等方面成效明显。根据对纺织行业340家企业开展的智能化应用调查结果显示,全行业开展定制化的企业逐渐增多。

据夏令敏介绍,当前,纺织服装行业智能化发展速度非常快,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的热情很高。行业两化融合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智能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连续化生产装备实现了技术突破;智能化应用已覆盖纺织行业全产业链,纺织重点领域的智能化发展成效显著;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在行业推广成效显著;物联网技术在行业应用日益广泛;在“互联网+”行动推动下,互联网与纺织工业加速融合。

夏令敏认为,现阶段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行业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二是加大纺织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力度。三是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纺织行业的创新应用。四是推动建设一批产业集群智能化服务平台,提升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五是建设以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的纺织品质量追溯体系,引领绿色消费,带动绿色生产。六是加速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在纺织行业的推广应用。七是加大纺织行业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力度。

夏令敏预测,到2020年,纺织行业智能制造应用标准体系初步建立;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车间)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普及率大幅提升;行业智能制造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明显突破;新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纺织工业的融合进一步深化。

智能技术应用领域广泛一体化设备投入成本高

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智能化进程的加快,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但同时夏令敏也指出,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纺织行业智能化还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行业智能化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首先,企业间、地区间两化融合发展不均衡,多数企业对智能化转型的认识水平和建设能力有待提高。其次,行业智能制造缺乏顶层设计,智能制造、物联网相关领域标准化工作滞后。再次,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能力仍然不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亟待培育。

最后,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缺乏。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俞建勇介绍,目前,纺织智能制造重点应用领域包括化纤制造智能化、纺织加工智能化、染整加工智能化、服装设计加工智能化、纺织服装规模定制、纺织产业供应链智能优化管理、废旧纺织服装资源循环利用、可穿戴智能纺织品等。

以服装制造过程为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大量信息流仍然依靠人工统计,效率低下;各个工序间的物料转运还基本依靠人力;制造装备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生产装备大量依赖人工操作;质量监测没有形成完整的数据体系,质量问题难以追溯。

针对这些问题,宁波圣瑞思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九生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智能面料存储系统:面料在整个库区内实行无人工搬运,找寻面料时系统自我报告,管理者只需在显示器上操作,即可进行面料捡取。物料电动输送系统:完成生产企业内部实时生产的输送。生产数据实时采集系统:针对生产现场的数据采集,实时获取车间现场的数据信息,为生产及决策提供依据。智能生产辅助机器人系统: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智能物料配送系统:采用轨道滑车及岔道式设计,悬挂式流水,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员工工作强度。智能生产与后整吊挂系统:采用电脑管理,配合企业级数据库、管理软件、电子技术、RFID射频技术、工业自控技术及先进的机械传劢技术,来代替原有生产中的人工搬运、记录、统计等传统工序。智能分拣系统:改善作业环境、出货管理品质、提高作业效率。自动包装系统和智能仓储系统采用电脑控制,大大节省人力。

那么,这些高效智能技术在行业内应用情况如何?刘九生表示,目前行业内的不少知名服装企业都有运用,如,九牧王、海澜之家、大洋、江苏天源等,不少企业是部分采用智能设备。由于一体化智能设备的投入成本较高,因此普及率还不是很高。

除此之外,天津工业大学教授陈瀚宁也介绍了服装生产车间RFID实时生产线、棉纺车间智能工厂系统、棉纺车间MES、棉纺车间物流自动化装备方面的应用。陈瀚宁特别提到,2017年被工信部列为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项目的经编织造数字化车间通用模型标准的研究与试验验证。据了解,该项目实现了经编织造车间内产品设计、织造设备、生产管理和物流管理数据接口信息的标准化,成为经编织造智能工厂的基础性依据。并在福建华峰、江苏新东旭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标准验证工作。

来源:中国纺织报

高性能的石墨烯储能纤维

当前,石墨烯纤维材料作为制备柔性电子器件的一种优选材料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在柔性储能器件和智能传感器件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由于石墨烯片层严重堆叠及其自身天然的疏水性带来比表面积小、与电解液亲和性不佳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石墨烯优异的理论电化学性能在宏观材料中的发挥。

为此,东华大学的科研团队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开发了一种石墨烯溶液的非液晶纺丝方法,通过碱液调节溶液中石墨烯片层表面的带电性,使片层间产生强烈的静电排斥力,形成无序排列,规模化连续制备得到具有高电化学性能的多孔纯石墨烯纤维,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该团队通过这种方法得到具有高强度、高亲水性及高电化学性能的聚乙烯醇/石墨烯杂化纤维。他们进一步通过多组分杂化组装将带有赝电容特性的无机纳米粒子作为纳米活性组分,制备得到具有高电化学性能的杂化石墨烯纤维。

近期,该团队在前期的工作基础上,利用纤维素纳米晶具有一维棒状刚性结构、表面富含亲水性基团的特点,将其作为纳米增强单元,通过上述纺丝方法,结合化学还原获得了多组分异质组装的rGO/CNC杂化纤维。

研究发现,该策略获得的石墨烯杂化纤维具有多方面优势:第一,CNC的纳米棒状形态不仅能够与石墨烯片层形成插层结构,改善石墨烯纤维中石墨烯片层堆积严重的现象,而且还能抑制石墨烯片层在纤维成形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弯曲和折叠,使其在纤维轴向上排列,从而形成有序的纳米孔道结构(图a),为电解质传输提供畅通无阻的纳米通道;第二,由于自身的刚性结构,CNC不会在石墨烯片层表面形成如同高分子链包覆的状态,在增强其性能的同时,维持石墨烯片层在纤维轴向的有效连接,保证杂化石墨烯纤维的高导电性(图b);第三,CNC表面丰富的亲水性基团不仅能与石墨烯片层表面残留的含氧官能团(羟基、羧基、羰基等)形成强作用的氢键网络,有效增强其力学性(图c),而且其亲水性纳米单元能赋予石墨烯高亲水性(图d),有效提高纤维与电解质溶液的亲和性。

随后,他们将得到的杂化石墨烯纤维组装成超级电容器,发现其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同时具备优异的串并联性及柔性,在同类超级电容器中具有相对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因此,以上研究表明,该杂化石墨烯纤维作为柔性电极材料在可穿戴电子器件,特别是柔性超级电容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来源:中国光学期刊网)

小区智能化改造实施方案

小区智能化改造方案

————————————————————————————————作者:————————————————————————————————日期: 2

皇都花园监控系统 改 造 方 案 上海同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七月

皇都花园监控系统改造方案 目录 第 1 章综合说明 (3) 1.1项目简介 (3) 1.2项目特点 (3) 1.3设计理念 (3) 1.4设计范围 (4) 1.5设计原则 (4) 1.6依据及标准 (5) 第 2 章小区监控系统改造方案 (7) 2.1系统改造目标 (7) 2.2设计原则 (9) 2.3系统构成 (10) 2.4系统介绍 (20) 2.5系统安装实施方案 (24) 第 3 章技术支持和服务及人员培训 (30) 3.1一、技术支持和服务 (30) 3.2二、人员培训 (31)

第 1 章综合说明 1.1 项目简介 皇都花园在上海市闵行内,紧临热带风暴旅游区,位于新镇路79号,皇都花园是个高档小区。内有高层电梯20部。整个园区设有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安防系统,确保业主有个安全的生活保障。 本次方案承担的内容:原有一期监控系统机房内设备迁移到二期机房,同时改造前端摄象机的工程。结合我们多年来建筑智能化的设计、施工经验进行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之后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需求再进行完善而深入和细化。我们的方案力求把握主体功能、风格和设计符合小区运营管理需求。 1.2 项目特点 1.2.1 系统用途: 小区内实时监控。 1.3 设计理念 为了使我们设计的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的建设成本、运行成本费用。我们首先确立了以下几个设计的总体思路: 一、系统的先进性和开放性 为保证小区监管系统既能保持在一定时期内不落后,并保证该系统互连的方便性,我们在该系统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先进性和开放系性,尽可能采取先进开放的技术和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已经从传统的“量的满足”转变到了“质的满足”,转向以追求环境与服务为重点,对于旅行居住环境,更是以安全、舒适、便捷、高效作为衡量道路监控设施智能化、设计人性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以小区监控管理的水平与服务的质量作为衡量入住愿望的重要标准。同时,小区监控智能化已不仅仅是现代化建

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攻坚方案

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攻坚方案 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攻坚方案 根据《X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攻坚方案》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总体部署,为实施我市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主线,坚持创新发展核心地位,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新产品开发为重点,以“三对标四提高”为抓手,科学引导企业增资扩产,充分运用先进适用技术,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通过改技术、改工艺、改设备、改产品、改管理等方式,抢占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推动企业实行全方位的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培育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发一批标志性新产品,加快实现产业提档升级。 二、发展目标 力争用4年左右时间,推动全市工业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实现从产品型向品牌型发展、从粗放型向生态型发展、从制造型向智能型发展、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发展。 到X年,引导2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力争达到15%以上;力争培育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到X年,引导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力争达到30%;力争培育1-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 三、重点任务 (一)积极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对照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推动产品提质、企业提效、产业提升、结构提优”为主体的“三对标四提高”活动,推动先进产能提质增效。鼓励优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采用多种方式引进和购置国内外先进适用装备,淘汰老旧设备,树立技改成效标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行业整体装备水平。支持企业开发制约产业发展瓶颈的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X年,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技术改造投资力争达到140亿元以上;到X年,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力争达到30%以上。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发改委、质监局、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建设,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培育和建设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科技重大基础设施等创新载体的改造提升,培育一批研发基础

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初步解决方案提纲

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初步解决方案提纲 一、确定改造内容 (一)“机器换人”改造(生产环节及工序改造、整条生产线改造)。 (二)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三)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 二、制定初步技术方案 (一)建设内容初步方案 1.“机器换人”改造建设内容初步方案应包括:工程设计、设备研制(集成)、零部件采购及应用;以及设备自身状态和环境的自感知功能、故障诊断功能、信息通信及数据传送功能、自适应功能、运行数据采集分析功能的实现等相关内容。 2.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内容初步方案,其中: (1)流程型应包括:车间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基于三维模型的产品设计与仿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关键制造工艺的数值模拟以及加工、装配的可视化仿真;传感、控制、检测、装配、物流及智能化工艺装备与生产管理软件集成;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协同与集成等相关内容。

(2)离散型应包括: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生产流程可视化、生产工艺可预测优化;传感及仪器仪表、网络化控制与分析、在线检测、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在生产管控中实现集成;实时数据采集与工艺数据库平台、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实现协同与集成等相关内容。 3.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内容初步方案,还必须提出平台框架、与相关系统集成等方案,具体参照《宁波市“3511”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和智能制造评判标准》中明确的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三种模式要求。 (二)工业软件应用初步方案,内容应包括:设计软件、工艺仿真软件、工业控制软件、业务管理软件、数据管理软件、人工智能软件等开发应用。 (三)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还需制定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初步方案。 三、提出改造的投资预算、项目建设期、设备及软件清单等。 四、提出改造后预计经济效益,包括:生产效率提高、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产品生产周期缩短、产品不良品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降低等。 五、提出如何提升内部精益化管理的初步报告。 附表: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需购置(研制开发)的设备、

xxx(企业名称)智能化改造设计方案xxx(服务机构名称)【模板】

附件3 xxx(企业名称) 智能化改造设计方案 xxx(服务机构名称) 年月

智能化改造设计方案编制提纲 一、确定改造内容 对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针对企业需求,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和“机器换人”改造(生产环节及工序改造、整条生产线改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等提出改造方向和内容。 二、制定详细技术方案 (一)建设内容方案 1.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和“机器换人”改造建设部分应包括:工程设计、设备研制(集成)、零部件采购及应用;企业内外网改造;设备自身状态和环境的自感知功能、故障诊断功能、信息通信及数据传送功能、自适应功能、运行数据采集分析功能的实现等相关内容。 2.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内容整体方案,其中: (1)流程型应包括:车间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基于三维模型的产品设计与仿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关键制造工艺的数值模拟以及加工、装配的可视化仿真;传感、控制、检测、装配、物流及智能化工艺装备与生产管理软件集成;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协同与集成等相关内容。 (2)离散型应包括: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

化建模;生产流程可视化、生产工艺可预测优化;传感及仪器仪表、网络化控制与分析、在线检测、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在生产管控中实现集成;实时数据采集与工艺数据库平台、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实现协同与集成等相关内容。 (二)工业软件应用初步方案,内容应包括:设计软件、工艺仿真软件、工业控制软件、业务管理软件、数据管理软件、人工智能软件等开发应用。 (三)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还需制定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方案。 (四)智能化改造分阶段实施路径和考核指标。 三、提出改造的投资预算、项目建设期、设备及软件清单等。 四、提出改造后预计经济效益,包括:生产效率提高、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产品生产周期缩短、产品不良品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降低等。 五、提出如何提升内部精益化管理的初步报告。 附表:实施智能化改造需购置(研制开发)的设备、软件清单

山东省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山东省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为积极顺应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推进我省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山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7-2022)》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安全自主可控为基础,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杆,推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电子、机械、汽车、船舶、冶金、建材、化工、轻工、纺织、医药等传统产业,滚动实施万项技改、推动万企转型,采取摸底调查、专题培训、诊断服务、实施改造、示范推广等方法步骤,加快推动装备换芯,促进装备数控化;推动生产换线,促进产线数字化;推动机器换人,促进工厂智能化;推动园区上线,促进园区智慧化;推动产链上云,促进产链平台化;推动集群上网、促进集群生态化。力争到2022年底,每年完成万项技改、推动万企转型、完成4000亿元投资,全省工业企业智能化水平跃上新台阶;重点行业智能化水平达到国内先进,龙头骨干企业智能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覆盖面达到70%,装备数控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智能化、园区智慧化、产链平台化、集群生态化水平逐年提升,在役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8万台左右;初步形成智能化技术改造推进体系,为制造强省建设赋予新动能、贡献新智慧。 二、重点行业 (一)电子行业。围绕智慧产业化,大力推广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电子信息技术装备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发展智能技术、智能装备、智能产品、智能服务,研发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仓储

体检中心智能化弱电改造系统实施方案

视频监控系统 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方案 第一章项目组织

视频监控系统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故系统设计方案不再做,本方案主要就施工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设备材料、施工管理、操作培训及售后等方面详细说明。因视频监控系统是集多种产品的安装调试及技术支持于一体的高技术和较高复杂度的工程项目,除了要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外,还需要严密的组织计划和质量控制管理及甲方的协调配合方能顺利完成。 §1、项目组织和项目组织结构 项目小组由双方派出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组成,其中乙方人员主要担负技术工作,甲方人员及工程监理单位负责工程的监督管理及协调,整个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如下: 视频监控工程联合项目小组于甲、乙双方签订正式合同后即成立,在整个项目中的主要分工侧重如下: A、项目小组由双方派出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组成。 B、乙方人员主要担负工程实施技术工作,甲方人员可以主动参与设备或系统的安装、测试、诊断等工作,甲方应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及协调。 C、双方各自派出技术和业务负责人,共同负责协调项目小组的工作。 D、工程验收合格后,甲方项目小组成员将负责综合布线系统的日常管理;乙方项目小组成员及其他技术人员将承担甲方操作人员的培训、服务及技术支持工作。 E、在视频监控系统完全正常投入运行后,项目小组完成任务。 F、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完成后,乙方继续1年免费保修期。 §项目负责人 本项目的乙方项目总负责人,从工程项目实施队伍组建之日起,就承担了将合同范围内的各项工程任务全面完成的重要职责。项目总负责人须做好日常资源管理工作,并直接控制项目管理计划的各个要素,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执行——对以下几方面工作提供指导:总体方案设计;设备配置确认;工程质量和进度保证;设备安装和软件调试、集成及测试;系统验收,培训等。

智能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施 工 组 织 方 案

太古生活区防盗门及门禁系统改造工程 2013年1月21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3) 1.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思想 (3) 2.编制范围及内容 (3) 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技术依据 (4) 第二章工程概况 (5) 1、系统综述 1.1、概况 (5) 1.2、工程范围 (5) 2.总工期要求 (6) 第三章工程实施组织计划 (6) 1.工程进度安排 (6) 2.项目管理机构的组建 (7) 3.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8) 4.施工组织计划 (10) 5.项目管理机制 (13) 6.施工项目的高效运作机制 (13) 7.保证施工项目高效运作的措施 (14) 8.工程施工准备 (15) 9.材料组织与管理 (18) 第四章工程质量管理 (18) 1.组织工作管理 (19) 2.进度控制管理 (19) 3.项目实施管理 (19)

4.风险管理 (19) 5.质量控制管理 (20) 6.项目文档管理 (20) 第五章施工部署及组织管理 (21) 1.工程总体布置 (21) 2.施工技术准备 (21) 3.施工准备 (22) 4.施工项目做好与业主的配合措施 (22) 5.施工项目做好与监理的配合措施 (22) 6.施工项目做好与设计院的配合措施 (23) 7.做好与其他施工单位的配合措施 (24) 第六章系统安装及施工 (24) 1.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 (24) 2.计算机网络系统施工方案 (25) 3.有线电视系统施工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6.一卡通系统施工方案 (33) 第七章质量保证措施 (37) 1.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37) 2.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具体内容 (38) 3.安装工程质量达优的保证措施 (39) 第八章工期保证措施 (40) 1.施工工期控制方法 (41) 2.施工工期安排及保障措施 (41) 第九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41) 1.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及职责 (42) 2.安全防范重点 (42) 3.安全措施 (42)

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模板】

XX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统筹规划、分类实施、重点突破、示范引领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结合我省产业发展情况,聚集制造业关键核心环节,分类、分步推进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同时为推荐申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奠定基础。以提高装备智能化率、成果转化率、劳动生产率、产品优等率、节能减排率、生产安全率为主攻方向,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并以此为基础做好推荐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条件准备。结合试点示范项目认真总结经验、加强推广应用,通过试点示范,推进生产装备数字化,提升我省关键智能部件、装备和系统自主化水平,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提高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制定实施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我省制造业发展情况,总结以往试点示范开展情况,制定实施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情况的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指标体系。 (二)组织实施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流程型制造行业试点示范项目

以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纺织、食品、医药等流程型制造领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实时在线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 2.离散型制造行业试点示范项目 在机械、汽车、船舶、家电、电子信息等离散型制造领域,组织开展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进装备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升级,实现工艺流程改造、生产与管理数据互联共享。 3.智能制造装备试点示范项目 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加快推进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工业软件、机器人以及高精密数控机床及系统、工作母机等智能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实现装备和系统的自感知、自适应、自诊断能力的大幅提升,实现智能装备的自主可控。 4.智能产品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在智能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产品、智能家居产品、智能交通电子信息产品、智能医疗设备、智能轻工消费品等领域开展智能产品生产制造和服务试点示范,强化产品网络化特征、功能可扩展性和人机交互能力,提升产品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软件系统的自主化率。 5.智能服务和管理试点示范项目 开展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云服务、大数据及系统解决方案等制造业服务化试点示范,加快推动产品运行与应用状

智能化示范改造项目计划方案

智能化示范改造项目计划方案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 近期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多亮点。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些亮点,包括第三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新经济产业持续发力、制造业投资持续改善,以及居民消费持续升级。 二、项目选址 项目选址位于xxx科技谷。地区生产总值2040.26亿元,比上年增长8.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22亿元,增长7.07%;第二产业增加值1264.96亿元,增长11.73%第三产业增加值612.08亿元,增长7.0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5.47亿元,同比增长11.5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5.91亿元,同比增长8.54%。国税收入337.36亿元,同比增长9.19%;地税收入亿元72.55,同比增长8.88%。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03%。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68%,衣着上涨0.79%,

居住上涨0.89%,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7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03%,医疗保健上涨0.9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70%,交通和通信上涨1.18%。 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538.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24.96亿元,比上年增长6.80%。 项目建设方案力求在满足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合并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坚决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 三、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本期工程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动社会经济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经济的繁荣需要众多适应市场需要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的经营项目的推动;项目承办单位利用自身的经济、技术、人力资源优势,实施项目形成规模经济,可为企业增创效益,同时,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项目达产后对发展当地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引领相关产业发展和解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中国制造2025”将给大宗商品市场带来新机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曾表示,有色金属行业要瞄准“低品位”矿山开发、扩大有色金属应用等技术需求,持之以恒开展技术联合攻关。一是依靠创新驱动,推进数字矿山、智能工厂建设,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二是大力开发智能产品、智能材料,为集成电路、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提供

道路LED智能化路灯ppp改造实施计划方案

前言 某新能源科技(以下简称:某新能源)基于对某省某市道路LED智能路灯ppp改造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现状分析和需求,从项目相关背景、项目概况、项目效益分析、项目资金技术措施、项目运作模式等方面对该项目建设进行可行性论证。 某是汝瓷之都、曲剧故乡;某省省直管市。位于某省中西部,北靠巍巍嵩山,南依茫茫伏牛,西临古都,东望黄淮平原,北汝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105.6万(2011年末)。辖4个乡、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453个行政村。某市地处、、、四市交界地带,焦柳铁路、207国道纵贯南北,并与陇海线、京广线连通,洛界公路、南洛(—)高速、二广高速、焦(汝)桐高速横穿东西,并与京珠、连霍高速直接毗连;县乡公路和“村村通”公路覆盖城乡,辖区公路纵横交织、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交通非常便利。 某素有“百里煤海”之称,是中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是中国中部经济实力20强县(市)。2010年被省政府省发改委确立为某10个省直管试点扩权县市之一。2014年1月1日全面实行省直管体制。 在某市“国际化、智能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理念和建设国际性现代大都市的大背景下,城市照明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某市路灯现状,以及某投资前景。我公司愿意就本市城市智能化路灯改造项目与贵市进行ppp方案合作。 以本市共计1万盏路灯为例,如全部更换,每盏路灯按市场价格5000元为例,所需费用支出为5000万元,如果由我公司全部投入资金更换为新型智能化路灯后,由于老灯更换智能化路灯和线路铺设所带来的节能比例至少超过30%以上,智能化路灯通过对照明线路输出电压的调节,降低光源的有效电流,在电压线性下降的初期,照度并不明显降低,而节约功率却按电压的平方下降。 led智能化路灯具有发光效率高、耗电量少、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光源出光率强,有利于环保等特性。 市政路灯照明是公共照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率先对路灯照明进行节能升级改造,势必会对其它领域的节能改造起到良好的示与带动作用,更加有助于在全市围营造全民节能的良好氛围。某市市政路灯的ppp改造不仅符合当下智慧城市要求,更符合中国节能减排的大趋势,同时也节省了能源、保护了环境;不仅有助于某市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更是对某市路灯照明环境的一次提升与改善。2008年7月23日

弱电智能化实施方案

淮安开发区管委会网络改造实施方案 1.需求分析 1.1 项目背景 本次网络建设目标是对开发区管委会及下属区办,街道办有线网络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一套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提升淮安开发区管委会网络信息化的安全性、高可用性、扩展性和灵活性,为开发区工作人员的办公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淮安开发区管委会中心机房目前有一台山石防火墙,一台绿盟防火墙,一台网康上网行为管理,四台华为9303交换机,一台港湾6808交换机,五台港湾3550E-24交换机,二十三台3550E-48交换机。上述设备已经运行十年,且无备品配件,故障频发,网络延迟,故须升级改造。 1.2 割接内容 本期工程主要对淮安开发区管委会大楼信息中心,楼层接入,各个街道办事处的电子政务内网的网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主要对各个区域的核心交换机,接入交换机,安全设备进行改造,改造后的网络架构要求分区合理,管控方便,维护简单。 1.3 网络现状分析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网上办事,有效优化了政府服务、方便了企业和群众,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但同时也存在网上政务服务内容不规范、

服务不便捷,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不互通、数据不共享,线上线下联通不畅,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够高等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国一体化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整体设计,不断提升各地区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水平。 基础网络是政务服务的承载平台。淮安经济开发区的基础网络已不能很好的支持上层政务平台的应用,需要对基础网络的性能、安全、管理进行升级改造。 淮安市经济开发区有线网络已覆盖经济开发区的所有有线节点。随着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网络内的病毒、环路、设备老化等各种问题和现象频现,经常出现网络不稳定,上网速度慢等各种现象,给日常正常工作和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当前基础网络的架构采用三层层架构--核心、汇聚、接入,网络主干千兆;两台核心性能和实现的部署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政务信息化的发展。接入交换机是百兆到桌面,不具备任何安全防护、链路环路检测等措施,无法防护ARP、链路环路等问题。 出口安全部署没有冗余、缺少完整的立体化的安全部署。 淮安市开发区管委会现网拓扑图如下: 由山石防火墙1台、绿盟防火墙1台、网康行为管理1台、华为核心9303交换机2台、汇聚9303交换机2台、接入交换机港湾3550E 系列若干台,等设备组建而成,全网大概有1000多个员工,包含了大概1000个终端设备,包括办公区域网络,开发区各办事处等。

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攻坚方案

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攻坚方案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总体部署,加快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化改造为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引导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和“机器换人”,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核心竞争力。到X年,智能化改造由重点骨干企业向多领域、全行业拓展,力争“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数居全国前列。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两化”融合标准体系。 1.时间节点:每年对照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别推动百企贯标、千企对标,X年贯标企业达到500家、对标企业达到5000家;在贯标对标基础上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X年达到500家,X年达到1000家。 2.攻坚重点:分行业制定智能化改造方案,开展智能制造水平评价,持续开展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对标工作,引导企业以贯标对标为抓手,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为重点的智能化改造,推广精益制造和柔性生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或参与智能制

造标准制定,承担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打造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链。探索实施服务券制度对贯标企业给予支持。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 (二)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 1.时间节点:每年滚动培育50个智能工厂、100个智能车间。 2.攻坚重点:完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评价指南,在食品、冶金、建材、化工、轻纺等流程型制造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家居等离散型制造行业开展试点示范,形成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综合解决方案。开展“智能制造进百企”系列活动,组建X省智能制造研究院,探索建设X省智能制造标准验证工作平台。对重点企业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省财政对其智能化改造项目按照软硬件投资的8%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 (三)推动“机器换人”。 1.时间节点:每年滚动支持200家企业规模化示范应用2000台机器人(数控机床)。 2.攻坚重点:实施“双十百千”机器人示范应用工程,在机械、汽车等10个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重点行业领域和10个特色装备园区,推动百家企业规模化示范应用千台机器人(数控机床),促进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危险作业领域机器人、数控机床示范应用。对“机器换人”示范项目,省财政按照整机购置或租

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实施方案研究

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实施方案研究 摘要:常规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已开始成为一种常态工作。智能化改造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实际工程中面临智能化调试复杂、变电站负荷重不能长时间停电、站内空间狭小设备安装冲突等问题,影响整个智能化改造的进程。本文重点对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进行研究。关键词:常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改造 2011-2015年,是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阶段。开展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是智能电网变电环节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已开始成为一种常态工作。2011年8月,国网公司发布新的企业标准Q/GDW 414 —2011《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用来指导常规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体现了智能化改造二次系统优先的原则,同时对改造后的基本特征提出要求。可以看出智能化改造不只是技术与设备更新的问题,更多的是现场确定的智能化改造方案能否在工程中顺利实施,能不能在规定的停电时间内安全可靠地完成智能化改造任务。 1常规变电站体系结构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微电子的发展,常规变电站的设备具备了微机化、低功耗等特点。这些设备被安装在两个不同的功能层,即站控层和间隔层。站控层设备由远方通信接口、操作员工作站和带数据库的计算机等组成;间隔层主要由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测控、计量等二次设备组成。目前传统变电站信息采集来源于常规的电磁型电压互感器(TV)和电流互感器(TA)。TV的额定输出电压为100 V或100/31/2V,TA的额定输出电流为1 A或5 A。因此,变电站设备必须通过电缆将这些采样值传送至继电保护、测控、计量等系统,同时经过各自系统的A/D转换将TV和TA的二次值变换为适用于电子电路的信号。常规变电站网络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常规变电站网络结构图 2智能变电站的体系结构 一次设备智能化、信息交互标准化、运行控制智能化以及功能应用互动化,是智能变电站最主要的技术特征。其体系结构在物理上可分为两类,即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和网络化的二次设备;在逻辑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各层次内部以及层次

智能化项目方案

施 工 组 织 项目名称:保税管理局机房搬迁(智能化改造)项目施工单位:上海霆峰计算机机房工程有限公司 2015-12-8

目录 一、机房工程管理概述 (4) 1.1机房工程内容 (4) 1.2机房工程管理目标 (5) 1.3机房工程管理办法 (5) 二、机房工程项目组织及人员介绍 (6) 2.1 施工组织总体部署 (6) 2.2 工程组织机构 (6) 2.3 工程组织人员职责说明 (6) 三、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8) 3.1机房装饰工程施 (8) 3.1.1彩钢板墙面、柱面 (8) 3.1.2防火玻璃隔断 (8) 3.1.3 防静电活动地板 (9) 3.1.4照明灯具安装 (10) 3.1.5接地系统 (10) 3.2电气工程 (11) 3.2.1电气安装 (11) 3.2.2配线工程 (11) 3.2.3电气照明 (12) 3.2.4开关插座 (13) 3.2.5直流接地 (13) 3.2.6电缆敷设 (13) 3.3空调通风工程 (14) 3.4综合布线系统工程 (15) 3.5管线及线缆敷设 (15) 3.6施工过程的保护措施 (17) 3.7系统中缆线敷设保护 (18) 3.7.1静电地板缆线敷设保护 (18) 3.7.2线缆端接说明 (18) 3.8施工要点 (19)

3.9文档验收 (20) 四、机房工程管理 (20) 4.1 质量控制措施: (20) 4.2技术管理 (22) 4.3 保证施工安全措施 (23) 4.4环境保护措施 (24) 五、总体施工进度 (25) 六、机房系统维护、售后服务 (25) 6.1保修期内维修保养 (25) 6.2售后服务 (25) 七、附件 (2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