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观端砚文化村有感

参观端砚文化村有感

参观端砚文化村有感
参观端砚文化村有感

参观端砚文化村有感

第一段自己写(100字)

xx村面向xxxx,背靠xx,面积约

1.2平方公里,由唐武德年间建村,全村288户,1100多人。白石村民世代以砚为耕,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朝末期至解放初期,白石村制砚至为鼎盛,一大批名砚和名师应运而生,从而奠定了白石村作为“端砚第一村”的地位。白石村房屋大都依“弓”形的村道而建,家家户户门前的砚石堆如小山,全村半数以上人口从事制砚工作。

xx端砚文化村——xx村特色

白石村有90%以上家庭从事制砚,较大的制砚作坊超过50家,每家每户门前都推满了砚石,屋门前、瓜棚下、村道旁、厅堂里都是埋头刻砚的场面,活脱脱一幅“白石制砚图”,从选石、磨石、划线、雕刻到成形,一块端砚的制成少则七、八天,多则半年,可见端砚的名贵还在于它的手工。此外,白石村因经济发展迅速,大多古屋已拆除重建,只遗下少量几处古迹,形成“既古亦今”的特色。我校毗邻中国端砚文化村。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端砚,拓宽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发掘学生的创意潜力,发挥艺术特长,我们班到端砚文化村认真观摩了中国端砚文化村里的各种展品,学生们了解端砚、关注端砚,激发出对家乡端砚的热爱,激发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在中国端砚展览馆,我们还详细了解端砚的种类、历史渊源等情况,并通过参观端砚的制作过程、端砚精品展览,亲身感受了中国文房四宝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一方方工艺精湛、美妙绝伦的端砚面前,我们对端砚这张“岭南文化名片”赞不绝口,大家纷纷驻足拍照,并还买下了不少端砚精品以作纪念、收藏和使用。一直以来,人们对古砚的痴迷就如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拥趸情结般割舍不断。但是近年来,由于与我国文化同源的日本、韩国等国家端砚爱好者的追捧,加上国内文房四宝等艺术品市场的兴起,端砚有了新的发展。

特别是随着端砚雕工艺术步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端砚工艺美术大师也不断涌现,端砚的收藏便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潮。端砚爱好者们在收藏端砚的时候,已经不再仅仅拘泥于对砚石坑种的选择,而是结合端砚的艺术感、雕工、

石材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现代端砚也正是在满足爱好者们这种心理下逐步得到发展并形成现代风格的。端砚重新被人们注重,特别是端砚玩家、收藏家观念的更新,端砚收藏在收藏界占重要地位。

13科技2xx文章

肇庆端砚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肇庆端砚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摘要]:肇庆端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集雕刻、绘画、诗词、书法、篆刻等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品,历代文人骚客都喜爱并收藏。端砚和肇庆文化紧紧相连,肇庆有“中国砚都”之称。肇庆人深深知道中国砚都沉甸甸的份量。中国砚都的称号固然使人感到欣喜和荣耀,更使肇庆人感到继承、保护、发展端砚事业的任重道远。 [关键词]:肇庆端砚中国砚都发展人才未来 虽然我们这一代已经是不需要再用到端砚的一代了,但是身在浸染端砚文化的肇庆,对于她的过去还是从老一辈口中听得耳熟能详的。 砚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不称砚而称为“磨器”,后来将“磨器”改称为砚。砚的品种很多,有石砚、砖砚、陶砚、玉砚、漆砚、金属砚等。在种类繁多的砚中,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甘肃的洮砚、山西的澄泥砚为我国的四大名砚。 端砚在四大名砚中最为称道,端砚始于唐、盛于宋、精于明清、延至今天。而端砚在唐代已经被列为贡品,历代帝王、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赞美端砚的诗词、著述、砚铭、传说、故事、对联、谜语、书画等,形成了完整的端砚文化体系。端砚是集雕刻、绘画、诗词、书法、篆刻等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品。 俗语云:“武士爱剑,文人爱砚”。在端砚历史上,共有六十多位皇帝与端砚结缘,文人雅士更是数不胜数,历代文人墨客大都爱砚,爱收藏砚,常与砚相随相伴,因而有文人就有砚,如美人之有镜之说。李贺、刘禹锡、苏轼等历史上的文人对此都曾挥毫留诗赞叹。李贺诗中有名句“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文人不仅爱砚、藏砚,大都喜欢把座右铭刻在砚上,亦称砚铭。纪晓岚被贬新疆时,多次上呈请求随身携带与他相伴多年的一方砚,行前在砚首自题砚铭:“枯砚天嫌似铁顽,相随同出玉门关。龙沙万里交游少,只尔多情共往还。”身陷逆境中的文人,远离家乡,亲朋旧友随之离去,只有怀揣的砚台相随相伴成为苦闷中的“朋友”。 民族英雄岳飞也喜欢在砚上留砚铭,他在一方用了多年的砚台上自刻着“坚持、守白、不磷、不淄”几个字,充分显示出矢志不渝的民族气节。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一次为宋徽宗写御屏,书毕颇得徽宗好评。米芾趁机捧着案上的端砚,跪在皇帝面前请求说:“这方砚台已经被我沾染,不能再送回皇上的书房了。”徽宗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当场把这方砚赐给了他。米芾高兴得手舞足蹈,千恩万谢地退出去,徽宗又笑着说:“米芾的‘癫’果真名不虚传啊”! 而端砚和肇庆文化紧紧相连,当然也有不少典故,如宋代名臣包拯在肇庆端州任知郡事三年,铁面无私,公正廉明,减少贡砚,为端州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包拯离任时,船出羚羊峡,突然波浪翻腾,狂风骤起。包公事感跷蹊,经查问得知端州砚工为了表达他们的敬仰,特意托人送来了一方用黄布裹着的名贵老坑端砚。包公便将这方端砚抛进西江。刹时,江上风平浪静。后来,那方砚化成了一块陆洲,这就是砚洲岛。包砚的那块黄布形成了一片黄色的沙滩,人称"黄布沙"。后来人们在砚洲岛上建起了包公祠,至今香火不断。即便是走在今日的砚洲岛上,随着导游的脚步,他还会亲切地把这一切为你娓娓道来。 翻开端砚的近代发展史,她的路也曾荆棘满途,民国时期的战乱,使端砚发展基本停顿,只有个别作坊以雕刻端砚勉强维生,而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坑、坑仔岩与麻子坑三大名坑的重新开采。

2018-2019学年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七年级(下)期末地理试卷

2018-2019学年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七年级(下)期末地 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58.0分) 1.2019年3月22日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Leaving no one behind” (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经研究确定,我国纪念2019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据此回答第1-2题。 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资源丰富,无须节水 B. 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C. 西北地区水资源丰富 D. 水资源冬春季节多,夏秋季节少 2.2019年3月22日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Leaving no one behind” (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经研究确定,我国纪念2019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据此回答第1-2题。 在生产生活中,下列水资源利用方式可取的是() A. 一水多用,废水利用 B. 大水漫灌农田 C. 直接排放废水 D. 大量使用地下水 3.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破坏的是() A. B. C. D. 4.下列诗句中描述北方地区的是() A. 四季有花常见雨 B. 大漠黄沙驼铃响 C. 旱地麦浪泛金黄 D. 青稞美酒锅庄舞

5.读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回答第5-6题。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都分布在() A. 长江沿岸地区 B.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C. 东部沿海地区 D. 能源丰富的地区 6.读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回答第5-6题。 我国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位于辽中南工业基地的沈阳市。请问机器人制造业() ①属于传统重工业 ②其技术和产品应用前景广阔 ③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④对我国工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广(州)深(圳)(香)港高速铁路2018年全线开通。读图,回答第7-8题。 与公路运输相比,高铁的优势在于()

肇庆优劣

09旅本冯卫琼 200924141144 肇庆旅游发展之我见 作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的肇庆是中国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也正因为如此,肇庆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在文化资源方面有端砚文化、包公文化、龙母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古建筑文化、时刻文化等等;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有熟为人知的七星岩、鼎湖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星湖风景名胜区,还有我们的九龙湖、羚羊峡、生态园、盘龙峡、天下第一石、燕都、竹海大观等等,肇庆的旅游资源丰富到简直可以令我们这些异乡的孩子窒息。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肇庆正渐渐被人们所遗忘,人们更多记住的是长隆欢乐世界、水上乐园、深圳欢乐谷、民俗文化村、阳江闸波等等。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肇庆旅游发展的瓶颈到底在哪里。在我看来,肇庆旅游发展之所以这么多年来原地踏步甚至渐渐倒退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将肇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1)肇庆旅游资源利用和产品开发的深度不够。肇庆的旅游资源开发比 较早,但目前开发的深度不够。例如星湖风景区,它早在1982年就被评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然而这么多年来它依然是停留在观光类的风景。我觉得鼎湖山完全可以借助于其特有的高负离子含量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开发为健身+探险科普游的形式;我们知道广西有一个七星岩肇庆也有一个七星岩,那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将它区分开,并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观光型旅游,我们肇庆的七星岩山水风景不一定能比广西的胜一筹,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都不一样。那我们就应该落到文化层面上,我们拥有全国少有的庞大的摩崖石刻群。七星岩的七座石山不大只有1.5万平方公里却镌刻着上至唐朝下至现代的石刻题勒523则。他们分布密集、保存完整、文体齐全、字体纷繁、不仅是我国精美的石刻艺术品还是研究我国唐朝以来各个朝代的政治、文化、经济的重要实物资料。然而在肇庆的七星岩旅游,我们虽然能见到密密麻麻的石刻,但我们却很难得知每一则石刻的历史意义及背后的故事。那我们的景区导游是否应该更专业、知识更丰富呢?我们景区的宣传天平略略向摩崖石刻文化倾斜呢?又例如我们的封开。若问:封开最出名的是什么?我相信大部分知道封开的人都会说:黑石顶公园、天下一石。其实封开最出名的是它的头衔——真正的岭南文化发祥地。更何况,知道封开的人并不多。所有这些,我们引出了下一个话题——我们的旅游发展脱离了文化意蕴。 (2)任何一个旅游景区的发展脱离了其本身文化底蕴都会踏步不前,更 何况是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出去旅游很多景区都大同小异,都是相互复制。如长隆欢乐世界和深圳欢乐谷,又如阳江闸坡和台山上下川岛或茂名放鸡岛、、、任何景区都可以复制和被复制,除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我们的文化。一个城市一个景区没有其文化底蕴就犹如没有了灵魂只剩一个躯壳。什么长隆欢乐世界、阳江闸坡、上下川岛都只是一个玩乐的工具。如果真的走城市旅游城市路线,我们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城市面貌的规划和建设中,我们还要拿起我们手中的文化武器。我们拥有引以为耀的端砚文化、 包公文化和龙母文化,却少有被人们所熟知。因此我们必须要狠狠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还要有重点有目的地宣传。 (3)我们的旅游资源虽多却没有进行资源整合,无法形成合力来拉长旅

端砚的发展史

端砚的发展史 端砚始于唐代 端砚始于何时,过去曾引起讨论。清计楠《石隐砚谈》记载:“东坡云,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武德为唐高祖年号,武德元年是公元618年。根据此说,端砚问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再查看唐代已经出现的许多歌咏、赞美和论述端砚的诗文,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出当时端砚和人们的密切关系以及在文化艺术中的重要作用。《钦定四库全书端溪砚谱提要》说:“考端砚,始见李贺诗。”的确李贺诗《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早已烩炙人口,诗云:“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沙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乾腻薄重立脚匀,数寸秋光无日昏。圆毫促短声静新,孔砚宽硕何足云。”综上所述,可见端溪砚在唐代已经流传得相当广泛,也可知端砚在当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通过相当多人的使用,经反复实践才赢得这样的声誉。为此,“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是有根据的。初唐的端砚,砚面上一般无纹饰,砚的形制也比较简单,式样不多,但到了中唐之后,端砚也和其它艺术品一样不断演变和发展,具体反映在砚形、砚式的不断增加,使端砚开始从纯文房用品演变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实用工艺品了。即是说端砚除了作为研墨、泚笔的器具外,还具有欣赏价值。其欣赏价值首先是石质、石品花纹,然后是砚形、砚式、雕刻工艺等,故在唐代出现了赞美端砚石质优美、砚形古雅、雕刻精致的诗歌及砚铭。如李贺诗句“暗洒苌弘冷血痕”,用春秋战国名臣苌弘不幸被希,死后血染石成碧的典故来形容端砚石中的火捺。诗人陆龟蒙藏一端砚,在砚石中的蕉叶白旁刻上一古钗,钗头上翘着一只白凤,其砚铭为:“露骨坚来玉自愁,琢成飞燕古钗头。”赞美端石和雕刻技巧为其它所不能及的。又如徐寅的题瓦砚诗:“远向端溪得,皆因郢匠成。凿山青霭断,琢石紫花轻。散墨松香起,濡毫藻句青。” 隋唐石砚的形制,大体以箕形、方形为多,并已从三足变为多足。这也许由于古人席地而坐有关,制砚也要适应之,故其足也较高,以利于用砚时方便挪动及用后洗涤之,到了唐代中叶,桌椅之制作较为普遍,人们摆脱了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端砚乃至文房诸用品自然被置于台上。因而砚“足”似有点多余,即使有足的亦相对地缩短了。 宋代的端砚https://www.doczj.com/doc/a38469814.html,/viewNews.asp?flowNo=629 到了宋代,对端砚实用和欣赏价值两者并重。一些文人墨客除了用端砚研墨,还喜爱鉴赏端砚、馈赠端砚、收藏以及研究端砚。不少人为端砚著书立说,如苏易简的《文房四谱》、欧阳修的《砚谱》、唐询的《砚录》、米芾的《砚史》、高似孙的《砚笺》、苏轼的《东坡志林》、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蔡襄的《砚记》、叶樾的《端溪砚谱》、无名氏的《端溪砚史》、李之彦的《砚谱》、杜绾的《云林石谱》,等等都是有关端砚或其它砚的专著。有关赞美端砚的诗文、砚铭更是恒河沙数,举不胜举,这里就不一一谈及了。 宋代的端砚形制已经比唐代丰富得多。据叶樾《端溪砚谱》记忆:“有平底风字、有脚风字、垂裙风字、吉祥风字、凤池、四直、吉祥四直、双棉四直、瓢样、合欢四直、箕样、斧样、瓜样、卵样、璧样、人面、莲、荷叶、仙桃、鼎样、玉台、天研、蟾样、砚、竹节秉砚、砚板、房相样、琵琶样、腰鼓、马蹄、月池、阮样、歙样、品样、琴足风字、蓬莱样等。据说还有苏东坡倡导的“尝得石,不加斧凿以为砚,后人寻岩石自然平整者效之”的天然砚(或称随形砚)。 《端溪砚谱》还记载,宣和初御府曾经降样,提供太上皇书府之用的石砚,要四侧环刻海水鱼龙,三山神仙,水池则作昆仑状,左日右月,星斗罗列。还有货币砚、桃核砚、太史砚、兰亭砚、砚字砚、石渠砚……。总之,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端砚已将从纯文房四品发展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工艺品了。当然,绝大多数的端砚是以实用为主,不管砚石质多好,雕

深圳旧厂房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点

xx旧厂房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点相关标签: 旧厂房改造xx产业园区xx厂房 文化部部长蔡武近日率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第四督查组在天津督查时说,当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域普遍呈“小、弱、散”状况: 多数文化企业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资源不集中,相当分散。进一步整合资源,盘活存量,一方面鼓励强强联合、自由联姻,打造旗舰型的文化企业,一方面适当运用行政手段,对重复设置、经营不力的文化单位进行资源重组,优化结构。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生产力集聚方式,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现状、特点和前景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采取怎样的对策?这是当下文化工作者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现状与特点 从目前获命名的广东18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来看,目前广东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主要有五种类型: 一是政府首创主导或大力推动并实行统一管理的“搭台唱戏型”。这些园区有雄厚的实力基础、良好的政策支持、特定的产业使命和独到的发展优势,如广州荔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中山小榄文化产业基地。2002年广州市荔湾区政府提出建设“广州设计港”的概念与规划,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广州设计港”为中心,以“一港多园”为发展模式的“荔湾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基地群”。 二是企业自动聚集和自行孵化而后由政府保护的“池塘型”。“池塘型”的聚集区如同一个自然形成的生态群落,其典型代表是佛山创意产业园和深圳田面创意设计之都产业园。佛山创意产业园集聚了陶瓷研发、RFID产业、软件、金融服务及中介、工业、建筑及广告设计等五大产业,实行政府扶持和引导、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深圳田面设计之都园区一期入驻包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平面设计等类型的53家企业,在福田区政府支持下,园区内的旧厂房得以改造、开发。

黄山市古牌坊群导游词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黄山市古牌坊群导游词 在棠樾村头,坐降着7座气魄恢弘的古牌坊。这些牌坊按照“忠孝节义”的顺序罗列。述说着几百年来这座村庄的兴衰。这些造型精美的石坊和村中的男祠,女祠已是黄山市的一具重要的旅游景点。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表彰在“忠孝节义”等各方面“功勋显赫”的官员,为朝庭兴盛作出的“杰出贡献”,当朝政府常常批准在这些人的故里村头,修筑“功德牌坊”,借以号召人们以此为模范报效朝庭。歙县棠樾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质结构为主的特点,几乎全部采纳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这种青石牌坊坚实,高大挺拨、恢宏华丽、气宇轩昂。到了明清两代,牌坊建造艺术也日臻完善。 棠樾牌坊群算是明清阶段建造艺术的代表作。一连7座,建造风格混然一体,尽管时刻跨度长达几百年,但形同一气呵成。据建造专家们说:棠樾牌坊对研究明清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建造艺术和徽商的形成和进展,甚至民居民俗都有极其重要价值。 第一座麻石牌坊:始建于明代嘉清年间,距今已有450余年。牌坊四柱降墩,古朴宏伟,在挑檐下的“龙凤板”上,“圣旨”两字镶在其中,横梁正反各有浮雕雄狮一对,英武异常。据介绍,被皇帝表彰的鲍灿,一生并未做过官,因教育子孙有方,其孙又在捍卫明室江山的战斗中,屡建奇功,被皇帝“荣封三代”,特为其祖立坊。 第二座牌坊: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慈孝里”牌坊,乃皇帝亲批“御制”,其政治待遇之高,可见一斑。牌坊上铭刻的“慈孝诗”记载了一具感人的故事。鲍家一子见父将被人杀害,便求代死。而父为了鲍氏家族别断香火,要求处死自己,别殃子孙。鲍家父子上慈下孝之举感天动地,也感动了那些强盗。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听到那个故事后,欣然写下“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并拨银将“慈孝里”牌坊重新修缮。并增其旧制,刻御题对联于其上。一座牌坊几朝皇帝加封,这在我国历史上也别多见。您正扫瞄的文章由(第一·范·文)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第三、四、五座牌坊:分别是“立节完孤”牌坊、“乐善好施”牌坊、“节劲三圣”牌坊等,一座一座都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节劲三冬”坊是为一位继母所建。据说这位继母在夫亡之后,历尽妇道,把前妻之子重于亲生,年老之后倾其家产,为亡夫维修祖坟。这一举动感动了当地官员,打破“孔孟之道”继妻别准立坊的常规,破例为她建筑了一座规模与其他相等的牌坊。虽然得此厚爱,在牌坊额上“节劲三立”的节字上,依然留下了伏笔。把节字的草头与下面的“卩”错位雕刻其上,以示继室与原配在地位上是永久别能平等的。 #合胖市导游词·包公祠导游词·七星潭导游词 . 歙县棠樾青石牌坊群,既别用钉,又别用铆,石与石之间巧妙结合,可历千百年别倒别败,一座一座直冲云霄,一座座精心设计和施工,一座又一座经官批御审,历代统治者用这一特殊方式来表彰那些在社会中有“贡献”的人,这脚以证明历代都极为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这些别仅给后人留下精神财宝,也留下了文化艺术和建造技术等许多方面的财宝。

肇庆介绍

大家好~今天我带大家走进旅游胜地、历史名城——肇庆。 而我最主要介绍的是肇庆的历史文化,这是我今天要讲的五个方面,一是古城肇庆篇,二是文化艺术篇,三是名人名事篇,四是宗教文化篇,五是书香学府篇。 首先,古城肇庆篇。肇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在肇庆还保存很多古迹和古村落。1、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表明,距今14万年左右,肇庆已有人类活动。大约5000前年,肇庆已有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编织业以及较先进的制陶业。 2、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处,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而端州古城是肇庆历史文化的见证。 3、肇庆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更是广府文化和白话(广府话)、粤语的发祥地。史称“岭南名郡”。肇庆广信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发祥地。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吧?原来我们今天所讲的粤语发源于肇庆的!下面,看一段视频。 肇庆的历史悠久还体现在它的古迹古村落上!肇庆的古村落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山水生态型,就例如怀集的黑岩村等。二是古建筑文化型,例如高要的黎槎村和封开的杨池村等,三是民间传统工艺型,例如端州白石村和四会的扶利村,四是名人故居型。 下面,我以一些比较出名的村里作为例子。 1、封开——岭南最早的人类繁衍生息地。封开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在封开发现的垌中岩 人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被专家称为“岭南历史的揭幕人”。播放视频。2、杨池古村被称为岭南第一村。是一个具有38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村里人人都姓“叶”, 而且还有“杨池八景”,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风景优美的古村落。播放视频。3、白石村是中国的端砚文化村。白石村村民世代以制砚为生,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现在,这条村里仍有90%以上的家庭从事制砚,听说如果白石村的男人不会制砚的话会被人取笑的。同学们看这几张图片,白石村里男女老少都是制砚高手。因为村民勤劳工作,因此经济发展迅速,现在的白石村更加现代化了。下面,看一段视频。 4、八卦村,为什么叫八卦村呢?肯定很好奇吧,其实因为该村成八卦型,凸显八卦玄机。 而且该村的祠堂特别多,有16个宗祠。同学们看,八卦村的俯视图,很明显是一个八卦型。而除了八卦村呈八卦村外,黎槎(cha)村也呈八卦型的。是不是很有趣呢? 5、德庆金林村是一个千年水乡。金林古村落距今约1600多年的历史,它有三个特点,一 是城门多,而且建筑特别;二是每个城门内侧开凿有大井;三是有河流绕城而走。 6、德庆的武垄村。距今约500多年历史,武垄村“五古并存”古镬(huo)耳屋、状元古 桥、古祠堂、古榕、古井。而现代的武垄村,与时俱进,大家看,民居已经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展示了新农村的风采。 7、世外桃源的怀集黑岩村。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村中有成片的桃花林和薰衣草,就 好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样美。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下黑岩村的一些景色。8、民间造纸第一村——四会的邓村。进入邓村的大路口,就会看到“中国民间造纸第一村 “的牌坊。在邓村里,处处都会看到男丁斩竹打竹、农妇抄纸、老人晒纸、小孩松纸的场面;你还会看到到瓦顶和空地上晒满了会纸。这是造纸的简单流程图。 最后,小结一下肇庆古村落,它比较完成地反映了当地历史风貌、民俗风情、文化特色和生活习惯。让我们领路到岭南文化的精髓深处。 下面,进入肇庆文化艺术篇。 肇庆注重挖掘和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肇庆文化。 我主要从端砚文化;高要草席文化;牙雕、玉雕、竹编和工艺扇文化;戏曲和舞蹈文化;民间风俗文化这五个方面介绍。 端砚,可以说是肇庆文化最注意的见证。端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和湖笔、徽墨、宣纸一起

肇庆公交车路线

肇庆公交 1路(运营时间:6:30--22:00,单程票价:1.5元)火车站——市区线路,11-13分钟/班,起点和终点都为火车站,两头同时对开循环走;往东方向(仙女湖方向)直接走肇庆大道,不走七星大道!去工商学院的朋友就在大坪路口下车,然后走到对面的加油站上山500米即到。(火车站--站前东路--党校路口--七星大道西--七星大道中--七星大道东--金融学院(银校)--大坪路口(肇庆工商学院)--向阳村口--肇庆学院--东岗西路北--东岗村口--东岗西路--肇中新校路口--凤岗村口--中原名都--仙女湖--新园路--东湖路--市园税局--岩前--景山岗--市车站--牌坊东--天宁北路--天宁中路--天宁南路--新街码头--汽车技校(南门)--披云楼--肇庆女子医院--西江南路--端州七路--体育中心--风华路口--西江装饰材料城--蕉园--蕉园岗--火车站) 2路(运营时间:6:15--22:00,单程票价:1.5元)东堤湾--前进南路--市公安局--前进中路--城东公园北门--古塔中路--华佗医院--和平西路--友谊路口--工农南路--大柑园--中心市场--潮流站(豪居路)--北门--披云楼--康乐中路--康乐市场--康乐北路--体育中心南门--体育中心--风华路口--西江装饰材料城--蕉园岗--火车站--长途客运站(肇杰鞋厂) [ft=,+0,]3路(运营时间:6:20--22:28,单程票价:4元.九龙湖旅游线路,在市区投1.5元,出大冲要4元,此线路是去鼎湖、九龙湖旅游风景区的最佳线路.)南门(港口)--汽车技校--天宁南路--天宁中路--天宁北路--牌坊东--市车站--端州三路--消防居--城东车站--二塔路--市四中--黄岗--市三医院--端砚文化村--红树湾家具--梅亭--蓝塘--工贸学校--马头岗--大冲--苏村--民乐桥--鼎湖检测站--管桩厂--万福东路--万福西路--鼎湖坑口--农科所--水坑一--南大街--水坑二--交警二大队--九龙湖景区(凤凰镇) [ft=,+0,]4路(运营时间:6:15--22:00,单程票价:1.5元)黄岗--市四中--二塔路--城东车场--消防局--区公安分局--市电大--端州区府--大花坛--大柑园--中心市场--天宁中路--天宁南路--新街码头--南门(港口)--市一医院--西门--石桥亭--沙街市场--西江南路--市皮肤病医院(梅庵路口)--桥西车场--裕宝家具中心--岗边--下三村--太和路--睦岗市场--睦岗--八中--棠下--啤酒厂--三榕港--黄禁西江船厂 [ft=,+0,] 5路(单程票价:4.5元,城区1.5元,啤酒厂外4.5元.运营时间:从小湘水泥厂开往黄岗工业城发班时 间:7:45,8:45,9:45,10:42,12:05,13:45,14:55,16:00,17:10,18:05,19:15,20: 25;从端州工业城开往小湘水泥厂发班时 间:6:40,7:40,8:40,9:40,11:05,12:40,13:40,14:55,16:00,16:55,18:00,19:2 0)春节期间小湘开往肇庆市区头班7:20,尾班20:50;肇庆市区开往水泥厂头班6:20,尾班19:45,约30分钟一班车.城区内约20~25分钟一班车不变。(端州工业城--红树湾家具--端砚文化村--市三医院--黄岗--市四中--二塔路--城东车场--消防局--端州三路--市车站--牌坊东--天宁北路--潮流站(豪居路)--北门--人民中市场--人民路--肇庆女子医院--梅庵路口--桥西车站--裕宝家具中心--铁路桥--下三村--太和路--睦岗--八中--棠下--城西客运站--三榕港--三榕水厂--黄禁--小湘--大龙--小湘军校--小湘水泥厂) 6路(运营时间:6:15--22:00,单程票价:1.5元)二塔路--市二医院--前进南路--城东一区--城东三区--大花坛--大柑园--中心市场--天宁中路--睦民路--十字路--人民南路--市一医院--西门--石桥亭--市技校(市高技)--白沙公

肇庆包公祠导游词

肇庆包公祠导游词 各位旅客,大家好。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来参观我们肇庆市最有名的文化古迹-----包公祠。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包青天”这个名字,宋代最著名的清官的包拯因为为官刚正廉明,勤政爱民,不畏权贵,断案公正,嫉恶如仇,铁面无私,深受老百姓拥戴,被老百姓称为“包青天”。 肇庆包公祠就是人们为了纪念宋代名臣包拯所建立的祠堂,位于肇庆城西,是一座仿宋建筑群,除牌坊、山门外,还有大殿,东、西配殿,钟楼,鼓楼、亭、廊、井等,占地面积11500平方米,正殿塑包公金身坐像,东西配殿绘包公政绩及民间传奇壁画,并塑宋代名将岳飞、文天祥像,是古端州名郡一处重要名胜古迹。与开封、合肥等其他地方的包公祠相比,其规模位于前列,也体现了岭南古建筑的特色。 包拯在肇庆任端州府尹三年,为端州人民挖井引水,开荒教学,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包公祠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清官而修建的。 有这样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它的名字叫《包公掷砚化渚洲》:在宋仁宗庆历二年,被誉为“包青天”的包拯任端州知郡事三年期满离肇庆时,船出羚羊峡,突然波浪翻腾,狂风骤起。包公事感跷蹊,立即查问手下人。原来是端州砚工为了表达他们对包公体恤民情的敬仰,托人送来了一方用黄布裹着的端砚。手下人见是一方石砚,于是便收下了。包公立即将端砚抛到江中。刹时,风平浪静。后来,在包公掷砚处隆起了一块陆州,这就是“砚州岛”。包砚的那块黄布,顺流而下,在不远处的西江边形成了一片黄色的沙滩,这就是现在“黄布沙”。 包公离开端州后,又继续在全国各地做官,继续着他刚正廉民、勤政爱民的作风。最终成就了家喻户晓的“包青天”。 端州是包青天早期做官的地方,在端州建立包公祠就是对他的一种纪念,也是肇庆历史文化的一种沉淀,他的这种刚正廉民、勤政爱民的作风,永远值得中华炎黄子孙学习和宏扬! 各位旅客,包公祠的介绍我已作了大致的讲解,下面就让大家自由参观一下包公祠。

肇庆人文历史景区

1.肇庆古城墙,蜿蜒2800多米,巍然屹立,位于城墙西北段最高处的披云楼高高耸立。青砖垒成的斑驳城墙和钻出墙缝的顽强小草,向人们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沧桑和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变迁。肇庆古城墙是一座体现宋代汉族建筑风格的标志性建筑。位于肇庆市区旧城区,周长2800米。据史料记载,肇庆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1113年)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该城墙历史上虽然历尽沧桑也经过20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国罕见。 肇庆古城墙始建于宋,故又称为肇庆宋城墙。是肇庆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有肇庆小万里长城之称。 它是历史文化名城肇庆最具标志性的建筑,198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披云楼,位于端州区人民中路以西的端州古城墙上,始建于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8年),楼高三层,当时是作为瞭望台而建造的,它由披云楼和炮台两部分组成,因楼矗立在城墙西段最高处常有云雾缭绕,因此得名。如今的披云楼是1989年重建的,楼高19.3米,其外形是仿照江西的滕王阁、湖北黄鹤楼和山西飞云楼而设计的,内部结构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穿门式门拱三层建筑,楼顶为歇山式十字脊结构,占地面积为300平方米。登斯楼,望城内外,景致尽收眼底。现楼内设有两组蜡像。楼下一组系“包公出巡”;二楼塑有“南明永历帝在肇庆”,人物造形逼真,呼之欲出。

3.阅江楼,又名嵩台书院。位于肇庆市正东路尾,江滨堤内的石头岗上。楼筑于高约8米的山岗上。坐北向南,为四合院式古建筑。占地面积约2000平 方米,其中院庭面积248平方米。楼高两层,分南、北、东、西4座。其中北(后) 楼比南(前)楼高,东、西两楼等高。4座楼通过4座耳楼衔接通连。南北两楼为歇山顶,屋脊上均饰有鳌鱼宝珠。东西两侧楼为卷篷顶。院内设水池、假山,植米兰、葵树,清幽雅静。南门前石阶下置石狮1对。北楼地下大厅原有清康熙两广总督郭世隆 所建立的康熙御书碑6块,现存5块。南楼檐下,悬挂两广总督劳崇光书的“阅江楼”木匾。清代阅江楼是文人墨客云集吟咏之所,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陈恭尹、翁方纲 等均有题咏。阅江楼还是商讨军机大事重地。南明永历帝曾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光绪年间,中法战争期间的主战派彭玉麟,曾在此指挥军事。大革命时期,当地农民 自卫军总部就设在阅江楼。1925年11月21日叶挺独立团在阅江楼成立。 1959年,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现与肇庆市博物馆合署办公。馆藏文物数千件,其中有著名的中国文房四 宝之一的端砚珍品、珍稀的康熙御书、宝贵的“铁军”叶挺独立团史迹文物。陈列面 积278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三大部分。主要有《叶挺独立团史 迹陈列》、《馆文物陈列》、《端砚春秋》陈列. 4.崇禧塔位于广东肇庆市西江岸上,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九月,由岭西副使王泮兴建,万历十三年(1585年)四月竣工。因西江水“滔滔而东,其气不聚,人 才遂如晨星”,若建塔聚气,可使人才辈出;又因西江水患频仍,建塔可镇住“祸龙”, 永固堤围,于是有造塔之举。而塔名,则取“文运兴旺”、“鸿福无疆”之意。它屹立于 塔脚路北侧的石顶岗上,巍峨壮观,气势非凡,堪称四塔之冠。这座塔是楼阁式砖木结构,为唐、宋的建筑特色,结构严谨,雄伟壮观。塔外观九层,内分十七层。塔的形状是八角

端砚介绍

赛福端砚 端砚,始于唐代,盛于宋。端砚是我国的四大名砚之一,它和安徽歙砚、甘肃洮河砚与山西晋城澄泥砚称为中国四大名砚。其中以端砚位居第一。砚材资源自古由国家直接控制开采。宋徽宗明诏限定到肇庆任官者每人最多拥有两方端砚;乾隆皇帝一生中留下了38首题款端砚的诗跋,更是广东新近出炉的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之一。 端石出产于广东省高要县和肇庆市一带,其颜色以紫色为主调(分为青紫———红紫十多种),另有灰色、青黑色、青色和绿色等。其主要特点是石纹丰富,有青花纹(砚面上带有青黑色花纹)、朱砂钉(如坚硬的红色钉头般的斑点)、五彩钉等,另有形似动物眼睛的“石眼”。端石的“石眼”为辉绿岩凝结物,也有石连虫化石。其中的“鸲鹆眼”形似八哥眼,圆晕中还有“瞳仁”,是“眼”中上品。鉴别砚时,用手指敲打砚,听其声。发出金属声的,表明石质坚硬、密度高;木声表明石质温和,密度低;若发出的声音似瓦声,则表明石质粗糙。古人将端砚的特点概括为“温润如玉,扣之无声,缩墨不腐”,这表明“无声”的端砚为上品。“无声”的砚,并不是指敲打时听不到声音,而是发出的声音温和、细微。值得注意的是,砚石时发出的声音也取决于砚的厚度。 产于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的北岭山一带,老坑、麻子坑、梅花坑和坑仔岩。端砚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不但古来已十分名贵,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近年已所有名坑都已“封坑”,特别是老坑已封坑多年,无石可采,所有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宋坑等端砚身价日升,这些原料已经越来越珍贵。端砚之所以封坑,是因坑道闭塞、塌方和政府保护而封坑停采,砚资源越来越少了,现在销售的都是以前开采的砚石,卖一块就少一块了,故端砚之收藏价值越来越高,升值潜力越来越大。当前投资黄金、房产,增值空间不如投资端砚的回报高,因为端砚已经成为稀缺资源,当前已经无法开采,所卖的都是很多年前积累下的藏品,积累的藏品卖完就没有了,物以稀为贵,只会不断升值,价格没有顶。 端砚中又以老坑、坑仔岩、麻子坑为三大名坑,而坑仔岩旧料仅次于老坑的高档砚材。据资料记载,坑仔岩自宋代开坑采石后,坑仔岩旧料石质就以娇嫩、滋润,石色青紫稍带赤、颜色均匀,呈虾肉色而备受文人墨客亲睐,为历代端砚收藏者垂涎。 端砚的艺术价值均体现在构图设计与刀法琢工之上,制砚技术是我国民族雕刻中的一种独特形式。砚的造型,体现着雕刻、绘画、书法、篆刻以及文字等方面的修养。既要随石赋形,因材施艺,又要兼顾实用,依据研磨和贮墨的需要进行设计。由于雕刻工艺的精湛,加上绚丽的紫色天然端石材,使得端砚奇巧而有灵气。李贺诗曰:"端州砚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至于砚石的某种缺陷或石疵,能工巧匠会施以繁美华丽的雕饰或独特造型,取得掩瑕为瑜的效果,使古人视为石疵的砚石变为难得的端砚特有石品,反而增值。 赛福端砚是多年积累收藏品,端砚精品, https://www.doczj.com/doc/a38469814.html,/v?word=%B6%CB%D1%E2&ct=301989888&rn=20&pn=0&db=0&s=0& fbl=800 https://www.doczj.com/doc/a38469814.html,/his/200912/18665f89-f051-4e9b-a5c8-32dd7d6a5540.shtml

鱼米之乡巢湖导游词

鱼米之乡巢湖导游词 素有江北"鱼米之乡"的巢湖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辖无为、庐江、和县、含山、居巢四县一区,2002年底总人口453万人。 巢湖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众多,是皖中旅游胜地。境内有山、有水、有岛、有泉、有洞。江涛、湖光、温泉、是巢湖“水景三绝”。长江流经市内182公里,江涛拍岸,气魄磅礴;八百里巢湖波光帆影,景色万千。五大精华景观更是举世闻名。一是“一面宝境”--巢湖。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水域辽阔,沿湖山峦耸立,湖中孤岛突兀,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二是“两颗宝石”--姥山岛、天门山岛。两岛宛如两颗宝石,分别镶嵌于巢湖之中和长江北岸。三是“三串珍珠”--半汤、汤池、香泉三大温泉。四是“四块翡翠”--太湖山、天井山、鸡笼山、冶父山四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五是“五座龙宫”--王乔洞、紫薇洞、仙人洞、华阳洞、泊山洞。 巢湖市历史悠久,文化荟萃。这个地方是长江流域人类祖先"和县猿人"、"银屏猿人"繁衍生息的地点,是"商汤放桀于南巢"、"伍子胥过昭关"、"霸王乌江自刎"的纪念地,是名人丁汝昌、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戴安澜的故里,历史上许多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人墨客给这个地方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灿烂的诗文,与湖光山色相得溢彰,融汇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合胖市导游词·包公祠导游词·七星潭导游词 巢湖市环湖襟江,是安徽省重点对外开放地区之一。它地处合胖、芜湖、南京"金三角"腹地,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能够依托合、芜、宁三个航空港和芜湖外贸码头,直达世界各地。再加上区内纵横交织的铁路公路、遍及城乡的电信广播电视,把当今巢湖与世界的距离拉得很近。 鉴于巢湖市的独特优势,安徽省委、省政府为了建立安徽"名山名水"的旅游新格局。作出了"进展巢湖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建设合胖和沿江都市后花园"的重大决策。巢湖正着力于"打响巢湖牌、做活水文章",经过几年来的别懈努力,目前全市已建成并开放100余处旅游景区、景点,拥有30多家旅游宾馆、星级饭店和多家旅行社,盛大推出"巢湖水上浪漫游"、"湖岛娱乐休闲游"、"温泉保健度假游"、"牡丹花欣赏节"等特色旅游项目。现已开通了上海、南京、合胖至巢湖的旅游线,开始融入华东和国际旅游。 巢湖水美、山美、人更美,四百多万巢湖人民,热忱欢迎您来旅游观光!

肇庆导游词700字精选5篇

肇庆导游词700字精选5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肇庆导游词700字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学习。 肇庆导游词1 大家好!欢迎来到鼎湖山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黄羽,大家可以叫我小羽。 鼎湖山位于肇庆郊区,前面有雄伟的瀑布,后面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所以水比西湖美,山比张家界奇。绿树中有红花,美景在奇山。怎么样?朋友们,这里美吗?看,我们前面就是鼎湖山著名旅游景点——万绿湖了。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游览,记得不要随便走出队伍哦。万绿湖原来是天上七仙女嬉戏游乐的天湖。有一天,仙女们请来父王——玉皇大帝来这里做客。他觉得天湖太美了,就给它起了个名字——鼎湖山。大家想想,万绿湖美不美啊?好!我们向下一个景点出发。这是一个佛教圣地——庆云寺,里面有一百零八个罗汉像,请大家不要随便乱涂乱画哦。还有别的景点:大鼎,蝴蝶谷等等,你们可以自己去游览。

大家今天玩得开心吗?欢迎下次再来鼎湖山游玩,我还会来当你们的导游哦! 肇庆导游词2 肇庆七星岩位于肇庆市区北约2公里处,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8.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境。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积达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被誉为“人间仙境”、“岭南第一奇观”。国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所以取名为七星岩。 肇庆导游词3 各位客人,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肇庆市端砚文化村参观,肇庆端砚文化村导游词。下面我将给大家来详细地介绍一下肇庆端砚文化村的一些情况和景点。 首先,肇庆端砚文化村是在肇庆白石村里。端砚,由来就是中国"文房四宝"中的极品。它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上世纪80年代,日本及东南亚地区收藏者对端砚艺术价值的认可,使其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进一步得到认可。近年来,随着端

肇庆市历史文化资源详解

肇庆市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提供) 一、肇庆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 肇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给肇庆这古老的土地留下了非常丰富厚重的文化遗存。为了进一步落实市委、市府建文化名市的发展战略,使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快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今年上半年,组织了全市文化系统的有关部门、专家,对全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重新的调查摸底,统计核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查报告。 肇庆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土地总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394万,现辖端州,鼎湖2区,德庆、封开、广宁、怀集4县,管高要、四会2个县级市。既毗邻经济发达的珠三角核心区,又连接祖国的西南地区,是珠三角地区通往大西南的重要通道,在实施“泛珠三角”战略和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处于极为有利的位置。肇庆作为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郡,历史文化底蕴极其丰富,特色鲜明。形成了浓郁的系列文化,多型的民间艺术、独特的地方节庆,以沉厚文化为支撑的风景名胜景区。 (一)灿烂的古代文明、丰富的文物古迹。 肇庆,古称端州,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发祥地、广府汉族地域文化和白话(广府话)的发祥地,以及两种文化交叉演进的核心地域,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较早的地区之一。 封开峒中岩、罗沙岩的人牙化石和黄岩洞的颅骨化石及近千件石器遗存表明,14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肇庆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生息繁衍。距今1万年左右,这里已进入新石器时代;鼎湖区蚬壳洲(屈肢葬墓群)遗址、封开乌骚岭(二次葬墓群)遗址、高要茅岗(水上)建筑遗址的实物显示,四五千年前,肇庆已有种植、饲养、编织、制陶、建筑业。史前文化、民族、风俗已明显形成;市郊北岭松山、四会鸟蛋山等多处春秋战国古墓出土的青铜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影响的痕迹,也有岭南文化的显著特征。境内出土的大量精美青铜器表明,肇庆在先秦是岭南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肇庆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岭南名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设高要县。隋开皇九年(589)废高要郡置端州。宋重和元年(1118)改称肇庆府,意为“开始带来吉祥喜庆”。元为路治,明、清为府治。肇庆历为西江流域政治中心。南越时,赵佗在封溪(封开)一带建苍梧国,统岭南。南朝时高要设广州都督府,辖岭南13州。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至清乾隆十一年(1746)为两广总督府驻地。1646年,南明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即位称永历帝。清时肇庆亦多为道府所在地。大革命时期以来曾出现过著名西江农民运动及其领袖周其鉴,还有邓发故居、蔡廷锴故居、叶挺独立团团部等革命旧址,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肇庆的古文化璀璨夺目。汉代《左传》研究专家陈钦、陈元,中国最早的佛教学者牟融,三国东吴交趾太守、著名政治家土燮,以及唐大中五年(851)成为岭南第一状元的17岁少年莫宣卿,均为今封开人,他们对肇庆古文化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宋时,西江各县办官学,建学宫。名臣包拯执政端州3年间创办的星岩书院,是岭南最早的书院之一。明万历年间创办的端溪书院,至清初发展成为岭南学术研究的中心之一,乾、嘉学派鼻祖全祖望等10多名全国名流曾在该书院掌教。清代,肇庆城内书院达20多间。 良好的文化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历代众多雅士文人驻足咏叹。仅唐代就有15位宰相到过肇庆。唐宋以来,李邕、李绅、杨衡、宋之问、包拯、郭祥正、俞大猷、陈献章、汤显祖、

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导游词

( 安徽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5494 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导游词Tour guide of Tiantangzhai National Forest Park

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导游词 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安徽省六安地区金寨县西南角,与湖北省罗田、英山接壤,是华东地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天堂寨景观集山水风光之大全,有水景、山景、石景、云景和洞景等,享有“植物王国”、“动物乐园”、“云雾的海洋”、“清凉的仙庄”等美誉。 天堂寨森林公园总面积为120平方公里,境内千米高峰有15座,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为大别山主峰及第二高峰,其间雄关漫道,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龙潭飞瀑,奇松怪石颇多,气势雄伟壮观,古称“吴楚东南第一关”。森林景观是天堂寨森林公园的主体,以林木为依托,形成了“花的海洋、鸟的乐园”。这里的植被为原始次生天然林,覆盖率达95.4%,天然林错落有致,色调鲜明,经考察保护区高等植物有3000多种,维管束植物1700余种,珍稀孓遗属国家保护的树种38种,动物200余种。 天堂寨林区为水源涵养林,独特的气候条件,形成山有多高,水也有多高的奇丽景观。在海拔1700余米的天堂顶有一口天塘,塘水不溢不涸,俗称瑶池;景区内泉眼密布,山势陡峻,落差大,水流湍急,形成了接力式的龙潭瀑布群,区内共有大小瀑布108道,其中落差达50米以上的就有18道,有人统计过,在半径不到3公里的范围内,竟有常年瀑布6条。

#合肥市导游词·包公祠导游词·七星潭导游词 天堂寨奇松、怪石、云海、溪泉、飞瀑巧夺天工,变幻无穷。一位旅游专家在游览天堂寨后,称之谓:“游遍黄峨庐岱,唯有天堂之水”赞誉天堂寨集黄山、峨眉山、庐山、泰(岱)山等全国名山大川之精华。目前,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已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旅游配套服务体系,还修有一条长达1500米的高空索道缆车。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 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