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天津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天津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天津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天津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有关图象中不正确的是

A.图①是一定量的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

B.图②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图③是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D.图④是活性炭与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

2.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读数为 a mL;随后又倒入部分该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b mL,则该学生第二次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是( )

A.大于(b-a)mL B.等于(b-a)mL C.小于(b-a)mL D.无法确定

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量过氧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分解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C.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D .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4.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B .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

C .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D .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5.已知:2

2Mg OH M O (gO+H )

,CaCO 3

高温

CaO+CO 2↑。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

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 点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 3、MgO 和Mg (OH )2

B .y 点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为1.2g

C .z 点发生的反应为CaCO 3

高温

CaO+CO 2↑

D .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 3和MgO 6.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

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

A.A B.B C.C D.D

7.已知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已知a为固体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A.B.

C.

D.

8.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C.水的电解

D.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9.如图所示为硫化氢(H2S)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硫、氢元素质量比为1:2

B.丙代表的是纯净物

C.34g硫化氢完全燃烧至少需48g氧气

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2:1

10.有 C5H10、C3H6O、C6H12O6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60% B.45% C.30% D.22.5%

11.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2O3属于氧化物

B.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

C.C2O3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A.B.

C.

D.

13.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则y表示的是

A.高锰酸钾的质量

B.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

14.下列关于物质除杂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杂的方法

A KCl KClO3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加热

B CO2CO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C NaCl KNO3加水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D Mg粉Zn粉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A.A B.B C.C D.D

15.如图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示意图表示的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常温下一定能发生

B.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1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红磷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

D.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17.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8.某气体可能由H2、CO2、CO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粉末变成蓝色;④最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对该气体成分推断合理的是

A.一定含有H2、CO和CO2

B.一定含有CO、H2,一定不含CO2

C.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H2和CO2

D.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CO2,可能含有H2

1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正确的是()

A.Z的化学式为X2Y3

B.mgX2和ngY2恰好完全反应,则一定生成(m+n)gZ

C.若有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2b﹣a)gY2

D.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20.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前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2︰3

C.待测值为16 D.N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21.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B.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加热碳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22.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1.3 g 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D。则在此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

A.4∶9 B.8∶1 C.10∶11 D.13∶44

23.下列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的是()

A.

B.

C.

D.

24.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A.

B.

C.

D.

25.某物质R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已知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R的化学式为()

A.C5H10O2B.C5H10O5

C.C6H6O6D.C6H12O6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用100mL的量筒等仪器组装成的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从图中可以看出,a连接电源的____极,_____(填“甲”或“乙”)量筒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乙量筒内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mL,该实验的结论是:水是由_____组成的。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电解水将__能转化为_____能。

(2)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填字母)。

A.汽水B.矿泉水 C.蒸馏水 D.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

(3)净水时,为了使水中悬浮的小颗粒沉降,可以向水中加入______(填物质名称)。(4)硬水会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多问题,生活中可用__区分硬水和软水,可采用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图2是小刚用身边的物品(饮料瓶、膨松棉、活性炭、细沙、小卵石等)制作的一个简易净水器。图2中的②处是____(填上述物质名称)。其中小卵石、石英沙等作用是

____。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

(6)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进行投药消毒,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

(7)图3是过滤操作,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27.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 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_________。

(2) 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液体变红,说明分子_________,烧杯B的作用是________。

(3) 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_________(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如图A、B、C、D为初中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生成;“—”表示彼此之间可以反应),有关反应条件已省略。已知氢气能与四氧化三铁发生反应(4H2+Fe3O43Fe+4H2O)。

(1)如果物质A和B元素组成相同且在常温时为液态,则物质A的化学式______;物质D的一种化学性质________;

(2)如果物质A常温下是无色液体,D是黑色固体,则物质D的化学式______;写出

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9.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他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反应条件省略),甲是白色固体,丁是单质,每个构成丁的微粒都有16个质子,请回答:

(1)乙物质的名称是______

(2)反应甲→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反应丁+戊→乙属于_____(填反应类型)

30.已知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反应④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E是一种金属氧化物,能与A反应。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E_________。

(2)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

反应④______。

(3)E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写出其中一点_____。

(4)B与其它燃料相比其优点有________等(写一个即可)。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定量的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先增加,后不变,故错误;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锰元素一直含在固体中,故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C、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刚开始,温度没有达到镁的着火点时,没有氧化镁生成,当反应开始后,氧化镁的质量增加,当镁反应完后,氧化镁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D、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有二氧化碳生成,固体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停止后,固体的质量不变,故正确。故选A。

2.C

解析:C

【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初次读数时仰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读数为amL,实际体积大于amL;倒入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b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bmL;则该学生实际加入的液体体积

小于(b ﹣a )mL ,故选C 。

【点睛】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一定量过氧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2H 2O 22MnO 2H 2O+O 2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分子数在不断增多,直至反应结束,故选项错误;

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水和氧气,锰元素的质量一直不变,故选项正确;

C 、固体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气体质量应该增加至反应结束,故选项错误;

D 、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时,使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慢,但是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故选项错误。故选B 。

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故错误;

B 、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故正确。

C 、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不只有氧气,故错误;

D 、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蜡烛燃烧不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故错误; 故选:B 。

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A 、12.9g 为CaCO 3、Mg(OH)2的混合物,加热,Mg(OH)2首先分解跑掉水蒸气,固体质量开始减少,当固体质量变为12g 时,Mg(OH)2分解完,生成水的质量为12.9g-12g=0.9g ;所以x 点表示Mg(OH)2正在分解的阶段,即x 点剩余固体物质为CaCO 3、Mg(OH)2和MgO ;

B 、y 点对应阶段为CaCO 3尚未分解的阶段,固体为CaCO 3和MgO ,根据生成水质量0.9g ,

设氢氧化镁及氧化镁质量分别为m 、n 。

2

Mg(OH)MgO +H O 584018m

n

0.9g

,得m=2.9g ,n=2g ,氧化镁中镁元素质量为:2g×24

40

=1.2 g ,碳酸钙质量为12.9g-2.9g =10g ;

C 、z 点表示CaCO 3分解的阶段,方程式为:CaCO 3

高温

CaO+CO 2↑;

D 、若剩余固体为CaCO 3和MgO ,说明Mg(OH)2已经反应完、CaCO 3还没有分解(如果开始分解,剩余固体中肯定有氧化钙);此时剩余固体为12克,其中有10克碳酸钙,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表示为:40

10100%100100%33.3%12g g

?

??=,不等于36%,D 选项错误。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反之则不是氧气,该选项设计合理;

B 、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时,能使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该选项设计合理;

C 、食盐和白糖都是白色固体,通过观察颜色不能区分食盐和白糖,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伸入氧气中的木条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该选项设计合理。 故选C

7.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b 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即b 反应快,但b 中氯酸钾的质量小来解答.

解:因a 为固体氯酸钾,b 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且a 和b 的质量相等, 由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b 反应快,时间短, b 中混有二氧化锰,则b 中氯酸钾的质量小,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小, 显然只有A 符合,故选A .

8.D

解析:D 【解析】

A 、图示表示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氯化钠并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增加了,而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不变,所以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减小。故错误;

B 、首先由于镁比锌活泼,与酸反应速度快,图线的斜率镁应比锌大,即应该陡一点;其次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镁生成是氢气要比锌生成的氢气多,图线的终点应该比锌高。故错误;

C 、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不是2:1。故错误;

D 、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一开始时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沉淀生成,当盐酸消耗尽,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正确。

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硫化氢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2222SO H S+3O +2H O 点燃

A 、甲是硫化氢,硫、氢元素的质量之比=32:(1×2)=16:1,故选项A 不正确;

B 、丙中含有多种分子,是混合物,故选项B 不正确;

C 、设34g 硫化氢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x

22222H S+3O 2SO +2H O

689634g

x

点燃

6896

=34g x

X=48g 故选项C 正确;

D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选项D 不正确。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微观粒子的反应示意图,首先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再依据化学方程式逐项进行解答。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C5H10、C3H6O、C6H12O6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发现三种物质中C、H元素质量比都为12:2=6:1,因此混合物中C、H元素的质量比也为6:1;根据混合物中只含C、H、O三种元素,因此1-30%=70%即混合物中C、H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0%×6

7

=60%;

故选A。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详解】

A、三氧化二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物,A正确;

B、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因此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B正确;

C、根据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C2O3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C正确;

D、一氧化碳不能和氢氧化钙反应,因此C2O3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错误;

故选:D。

【点睛】

此类试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考查三氧化二碳实际是对一氧化碳性质的考查。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过程中木炭质量逐渐减少,因为氧气过量,最终木炭被反应完,质量为零,故不符合题意;

B、刚开始未反应时二氧化碳质量为零,所以图象应从零开始,反应完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因为氧气过量,所以最终氧气应有剩余,不为零,故不符合题意;

D、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小至消失;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然后不变;固体质量逐渐减小,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进行分析。

【详解】

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A、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小至消失,错误;

B、钾元素的质量不变,错误;

C、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因此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等到完全分解后保持不变,正确;

D、固体质量逐渐减小,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错误。

故选C。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氯酸钾中引入了新杂质二氧化锰,故违背了除杂原则,故错误;

B、二氧化碳可以与氢氧化钙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违背了除杂原理,故错误;

C. 氯化钠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可以采用蒸发结晶除杂,故正确;

D. 镁粉中混有铜时,加入稀盐酸后,镁可以与稀盐酸反应,而铜不能,故不能除去杂质,故错误。

故选C.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从看图得信息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方面分析。

【详解】

A、该示意图中没有写明反应条件是什么,所以无法确定该反应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故不符合题意;

B、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是3:1,故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符合题意;

D、反应前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反应后元素以化合物形式,故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

化,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分子的种类的变化;分析反应的类型及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

1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红磷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红磷的质量等于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质量,与图像相符,故A正确;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于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是固体,故反应结束时,剩余固体质量不为0,与图像不符,故B错误;

C、在未加入双氧水时,氧气的质量为0,与图像不符,故C错误;

D、刚开始加热时达不到氯酸钾分解所需温度,不会放出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才有氧气产生,与图像不符,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MnO2溶于水, KCl易溶于水,MnO2中混有少量KCl,因为需要得到的是MnO2,可以通过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得到纯净的MnO2,选项A不正确;

B、CO2中混有少量CO如果采用将混合气体点燃的方法,容易带进其他气体,且燃烧后生成的气体不容易收集,选项B不正确;

C、Cu中混有少量C,在氧气中灼烧,C变成二氧化碳,但Cu也变成氧化铜,铜也没有了,选项C不正确;

D、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铁与CuCl2反应生成FeCl2,过量的铁粉经过过滤除去,从而得到纯净的FeCl2溶液,选项D正确。故选D。

【点睛】

除杂一定要:一不带进新的杂质,二不能将需要提纯保留的物质反应掉,三方法要简单易行。

1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含有还原性气体,其中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③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粉末变成蓝色,说明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可能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也可能是气体从澄清石灰水中带来的水蒸气;

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还原氧化铜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所以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一定含有一氧化碳,可能含有氢气;

故选D。

19.B

解析:B

【解析】

A、由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推出Z的化学式为XY3,故A不正确;

B、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故B正确;

C、若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则同时消耗(b-a)gY2,故C不正确;

D、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M+3N).故D 不正确.

故选B.

2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表中数据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待测数据为:16;该反应的反应物为M,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4g,生成物为N、P、Q,生成的质量依次为9g、9g、6g;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A不正确;

B、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9:6=3︰2,故B不正确;

待测,待测值为16g,故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0g+4g+3.6g+4.8g=+13g+12.6g+10.8g

C正确;

D、因为无法确定参加反应的N和P分子个数比,故无法确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选项错误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1.D

解析:D

【解析】

A.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质量守恒,物质总重量不变。故A错误。

B. 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生成物质中仍有固体,固体质量不可能为零。故B 错误。

C.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约五分之一。故C错误。

D. 加热碳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的特征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2.C

解析:C

【解析】根据“反应2A+5B═2C+4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则可假设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a、22a,又因为1.3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D,设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x,

则2A+5B═2C+4D

18a 88a

x 4.4g

,则x=0.9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3g+B的质量为0.9g+4.4g,故B的质量为4g,则反应中B、D的质量比为:4g︰4.4g=10︰11;故答案为C。

点睛:根据“反应2A+5B=2C+4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则可假设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a、22a,又因为1.3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D,则可求C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质量守恒,可求B的质量,进而求出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

2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当将导管插入水中后,密闭空间的体积变小,故内压增大,所以当管内的液面低于烧杯的液面时,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故错误;

B、当气密性良好时,在瓶内气体的压强的作用下,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不下降,故错误;

C、上下移动水平管,两端的液面高度相同,说明气密性不好,故正确;

D、用手握着烧瓶,当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说明气密性是良好的,故错误。故选C。2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高锰酸钾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分解放出氧气,当完全分解后不再放出氧气,故A正确;

B、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B 正确;

C、高锰酸钾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分解放出氧气,未反应时物质的种类是一种,开始反应时固体物质的种类是三种,当完全反应后固体物质的种类是两种,故C正确;

D、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放出了氧气,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减小,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减小。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S-32、N-14、Mn-5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题后 的答案栏内) 1.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各项措施与其要达到的目标不相符的是 A.研制、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 B.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D.合成食品添加剂-------增进人体健康 2.自然界中发生的这些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A.云雾消散 B.冰雪融化 C.树木折断 D.铁器生锈 3.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返回。飞船常使用的一种助燃剂液氧是由氧气加压降温制成的蓝色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氧和氧气的构成分子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B.液氧中的氧分子停止了运动 C.液氧和氧气的组成元素不同 D.液氧中的氧分子间没有空隙4.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如图所示,火柴燃烧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塞被冲飞,这种现象主要能说明 A.化学能最终可转化为机械能 B.内能可转化为化学能 C.化学能最终可转化为光能 D.化学能可转化为内能 5.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气密性 C.给液体加热 D.称量药品质量 6.观察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比较四种物质:CO2、SO2、MnO2、NO2,它们的共同点是 A.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 B.构成中都含有氧分子 C.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质量比都是2:1 D.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 7.关于实验室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必须使用直流电对水进行电解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矿石粉碎 C. 蜡烛燃烧 D. 铜丝弯曲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镁条 B. 红磷 C. 木炭 D. 铁丝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O B. Si C. Fe D. Al 5.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氧化铜 B. 空气 C. 氢气 D. 氯化钾 6. 称量固体药品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托盘天平 B. 玻璃棒 C. 酒精灯 D. 温度计7.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钙、镁、锌、硒”是指( )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8.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9.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①② ③ A.B.C.D. 10.右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O2、CO2。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 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C.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D.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1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B.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都是无色无味气体 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12.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中学生的义务。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下列信息中合理的是( ) A.燃放鞭炮,能驱鬼降魔,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 B.某机构声称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可使水变成燃油 C.普通的水由“大师”点化便成为“圣水”,饮之可逢凶化吉 D.原子弹的爆炸,是利用了原子核变化时放出的巨大能量 13、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4.三聚磷酸钠(Na5P3O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在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 15.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上倾斜 B.实验前要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C.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D.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并正放在桌面上 16.据新华社报道,今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厂连续发生氯气(Cl2)泄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后冷凝器中的氯化氮(NCl3)发生多次爆炸。该事件导致多人中毒、伤亡,15万人被疏散,造成 重大损失。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科学性 ......的是( ) A.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B.三氯化氮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C.三氯化氮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D.化工厂不应建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检测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H-1 C-12 K-39 Mn-139 O-16 S-32 一、单选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3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纸张燃烧 C.稀盐酸除铁锈 D.食物腐烂 2.(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3.(3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观察到白烟的是 A.红磷 B.硫磺 C.铁丝 D.木炭 4.(3分)高纯硅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硅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4 B.硅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I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g D.图中n的值为8 5.(3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新鲜空气 B.橙味汽水 C.二氧化碳 D.水泥砂浆6.(3分)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全氮阴离子盐(化学式为H 25 N 34 O 3 Cl),该物质是超高能材料,在航空航天上可做推进剂。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是 A.属于有机物 B.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H 25 N 34 O 3 Cl中原子总数为62 D.氢、氮、氧、氯的原子个数比为1:7:8:17 7.(3分)下列关于CO 2 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检验CO 2 可用澄清石灰水 B.在标准状况下CO 2 密度比空气小 C.CO 2 可以用来灭火 D.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 2 8.(3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你认为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9.(3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 B.白磷在O 2 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黑色固体 10.(3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MnO 2 是加快H 2 O 2 分解的催化剂,因此催化剂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因此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因此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氧化物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 A CO2与O2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 B酒精与白醋闻气味 C CaCO3与NaCl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aOH与Na2CO3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 B.B C.C D.D 2.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证明CO2 密度比空气的大 4.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8 B.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C.44g甲完全燃烧至少需160g乙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5.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6.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1 7.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

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m=3.2 C.X的化学式为NO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 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3.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质量 1010102 (g) 反应后质量 待测2212 (g)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4.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

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 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 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5.取2%的NaOH溶液20g和2%的HCl溶液20g,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 A.红色B.蓝色C.无色D.紫色 6.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点燃 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7.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 ...的是 A.A B.B C.C D.D 8.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 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 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9.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MnO2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卷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H—1 Ca—40 一、选择题(各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10小题每题1分,11—25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铁丝生锈 B.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C. 车胎爆炸 D. 酒精燃烧 2.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 A.红磷 B.硫黄 C.木炭 D.蜡烛 3.下列物质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 ) A.焚烧垃圾产生的气体 B.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工厂排放的废气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5.关于碳的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铅笔芯的粉末可以使锁的开启变的灵活 B.璀璨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C.活性炭可用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D.铅笔芯主要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 6.小明人称“小马虎”,下面是从他的实验报告中摘录的实验现象,你认为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7.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由这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是( ) A. Fe B. N2 C. 2Mg D. O 8.对下列所示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原子 B.它们都属于稳定结构 C.它们都是离子 D.它们都是同一种元素 9.臭氧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50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臭氧的化学式为O3,它属于( ). A. 金属单质 B. 非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10.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 中.火柴燃烧所起的作用是() A.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B.升高铁丝的温度 C.增加可燃物 D.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1.下表是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你认为下列中错误的是 ( ). 配料表精制海盐、碘酸钾(KIO3) A.碘酸钾是化合物 含碘量 35±15mg/kg B.碘酸钾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储藏方法通风、防潮 C.碘酸钾是一种氧化物 食用方法待食物熟后加入碘盐 D.在KIO3中,碘元素化合价为+5价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1)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 可能用到原子量: H-l C-12 O-16 S-32 P-31 Ca-40 Fe-56 Cl-35.5 Al-27 Cu–64 Mg-24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题共30分。每小题只有 ..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干冰升华 B.CO2溶于水 C.石油的分馏 D.自制净水器净水2.用H2O2、KClO3 、KMnO4三种物质都能制得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氧原子 D.氧气 3.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拉制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冶炼金属钨常用到白钨矿石,其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W)的化合价为 A.-6 B.+4 C.+6 D.+7 4.下列各组气体中,仅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出来的是 A.二氧化碳和氮气 B.氧气和空气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氢气和空气 5.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B.金属铝制易拉罐 C.白炽灯中填充氮气 D.铜线制电缆 6 名称化学式物质分类 A.氯化钠NaCl 纯净物 B.硫酸H2SO4氧化物 C.五氧化二氮N2O5化合物 D.氯气Cl2单质 7.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为1 B.该原子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 C.该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D.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 8.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金属钠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了金刚石,化学方程式为:3CO2+4Na ===== xR + C(金刚石),则x 、R为 A.1、Na2CO3 B.2、Na2CO3 C.4、Na2CO3 D.2、Na2O2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gO △ Hg+O2↑ B.H2O + CO2=HCO3 C.Mg+2HCl=MgCl2+H2↑ D.2Fe2O3+3C=4Fe+ 3CO2 470℃ 80 MPa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1)

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1)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橡皮塞B.加热液体 C.取用液体D.读出液体的体积 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 C.

D. 4.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热立即收集 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 D.结束时 停止加热 5.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6.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D.a管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7.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连接好装置;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⑤②③①④⑦⑥B.③④⑤⑥⑦①②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可能是催化剂B.丁是反应物 C.甲和乙是反应物D.乙是生成物 2.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3.已知由CuS、CuSO3、Cu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3x B.1-2x C.1-x D.无法计算 4.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A.B.C.D. 5.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 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1109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1:10 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6.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水的电解 D.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7.小芳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总结整理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中的化学B安全常识 ①自行车链条可采用涂油的方法防锈 ②用生石灰吸附水中的异味①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②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 C化学规律D物质的鉴别 ①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①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②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铜丝和铁丝 A.A B.B C.C D.D 8.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是推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9.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育新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如下: Ca 40 C 12 O 16 H 1 Na 2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1、本次化学试卷用的纸张,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不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B.矿泉水,河水 C.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铜丝可用作导线 D.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5、市政府有关部门提醒大家,冬季燃煤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以免造成人员中毒。这里的有毒气体主要是指 A.二氧化碳 B.氮气 C.一氧化碳D.氧气 6、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其中Na元素显+1价)是潜水艇中的制氧剂,它是一种淡黄色粉末,能与物质R 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 2R=2Na2CO3+ O2,则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 ..的是( ) A.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 B.R的化学式为CO2 C.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D.Na2O2中含有氧分子 7、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B.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壁发热 C.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 8、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9、在某化学反应 2XY + Y2= 2Z中,Z物质的化学式符合 A. XY2 B. X2Y C. X2Y2 D. X3Y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清北班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无色无味B.铝呈银白色C.蔗糖易溶于水D.碳酸易分解 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汽水B.蒸馏水C.空气D.不锈钢 4.为了让灯泡通电发热时,消耗灯泡内的氧气,达到保护钨丝的目的,通常在白炽灯泡里的玻璃柱上涂有一层红色物质,该物质是() A.红磷 B.氧化汞C.二氧化锰D.氯酸钾 5.2011年3月11日,震惊全球的日本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毁坏,致使放射性碘泄漏,造成了严重的核污染.这里的碘是指() A.碘离子 B.碘原子 C.碘元素D.碘分子 6.根据化学方程式S+O2 =点燃=SO2,得出的以下信息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硫和氧气 B.该反应的反应条件为点燃 C.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2 D.该反应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 7.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铜B.干冰C.氯化钠D.金钢石 8.下列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煤燃烧产生的烟B.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工厂排放的废气 9.下列各组物质中,带点的同种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是() A.Cl2、NaCl B.NH4Cl、HNO3 C.MnO2、K2MnO4 D.P2O5、Ca3(PO4)2 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 B.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 C.在蔬菜大棚中,适量补充其含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D.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 1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小于4 B.C、N、O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D.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 12.“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A.先变红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蓝后变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鲜奶制酸奶 B. 黄豆酿酱油 C. 糯米酿甜酒 D. 水果榨果汁 2. 在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 B. 水银 C. 干冰 D. 铁锈 3.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 下图中的微粒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5. 核能的合理利用一直是国际关注热点。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核电荷数为3 B. 电子总数为2 C. 属于氢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 6.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B.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C.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D. 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核外电子层不会增加。 7.硒是抗衰老元素,且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北大富硒康”中含有硒酸根离子(SeO42-),则在硒酸根离子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4 B.-2 C.-4 D.+6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9.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10.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B.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1.现有①空气,②四氧化三铁,③铁粉,④二氧化碳,⑤液态氧,⑥蒸馏水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12.准确取用少量液体物质除要量筒外,还需要的仪器有;用烧杯加热液体物质时,为使其均匀受热,烧杯应放在上加热;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了5.4 g Nacl(1 g以下用游码),结果老师检查发现他把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他称得NaCl的实际质量为g。 13.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按要求填空。 (1)自来水厂抽取河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可加人除去水中的异昧; (2)家庭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请写出一条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14.用化学式写出下列反应的表达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 (2)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3)电解水:。 15.地壳内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X元素原子的第三层比第一层多一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第三层比第二层少一个电子,他们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化学式 是。 16. 分子个数相同的H2O与CO2 之间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治疗甲型H1N1流感有效药品“达菲”的起始原料是莽草酸(C7H10O5),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是。(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三、简答题(共4个小题,共14分) 17. 写出从下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至少写出三条) 18.下列实验装置中均有水,请根据实验解释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 (反应前) (反应后)

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化学与生活 B 化学与环境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①焚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 化学与安全 D 认识微观粒子 ①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②夜间发现煤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②氧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说明分子很小 A .A B .B C .C D .D 2.在反应X + 2Y → M + 2N 中,已知M 和N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当1.6g 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M 。则在此反应中Y 和N 的质量之比为 A . B . C . D . 3.已知:2 2Mg OH M O (gO+H ) ,CaCO 3 高温 CaO+CO 2↑。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 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 点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 3、MgO 和Mg (OH )2 B .y 点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为1.2g C .z 点发生的反应为CaCO 3 高温 CaO+CO 2↑ D .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 3和MgO 4.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 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 A.A B.B C.C D.D 5.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 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1109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1:10 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6.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A + B ═ C + 2D B.A + 2B ═ 2C + D C.A + 2B ═ C + 2D D.2A + B ═ 2C + D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期中检测题一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火上烧油 C.量体裁衣 D.滴水成冰 2、“分子足球”C60发现之后不久,科学家相继又发现另一种“分子足球”N60。一定条件下N60中积累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是未来的火箭燃料。则N60属于() A.混合物 B.化合物 C.金属单质 D.非金属单质 3、下列不属于化合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B.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水通电时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D.由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 C D 5、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B.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氧气 6、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焚烧落叶 B.增加绿地面积 C.减少用煤作燃料 D.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7、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右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A.氮气 B.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棒做干电池电极 B.氧气供给呼吸 C.厨房用的铝锅 D.铜用于制造导线 9、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10、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5%,氯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9.2%,分别取等质量的这两种物 质制取氧气,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A.高锰酸钾多于氯酸钾 B.氯酸钾多于高锰酸钾 C.两种物质放出氧气的质量相等 D.无法比较 11、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NH3 B.NO C.NO2 D.HNO3 12、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 B.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有自净能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D.蒸馏、煮沸都能够降低水的硬度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液态氢气是蓝色的 C.氢气难溶于水 D.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约是氧气密度的1/14 14、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洛阳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洛阳市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C2H4B.CH4O C.CH4D.C2H4O 2.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W X Y Z 反应前质量g222340 反应后质量g240待测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 B.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 3.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 4.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 A. 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 B.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 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

D. 在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 5.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点燃 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6.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栄参与反应),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 C.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D.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 7.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 A.A B.B C.C D.D 8.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前开关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 I.打开K1,通入N2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 Ⅱ.关闭K1,打开K2,通入O2,观察现象; Ⅲ…. 针对上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由步骤Ⅱ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步骤Ⅲ,若将装置B中的红磷换成木炭,不能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 D.本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B中的红磷在通入氮气时不燃烧,通入氧气时燃烧 2.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x7.2 2.8 A.x=2 B.d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C.c不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3.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C2H2与7.2g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ag的X.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1.4 B.X的化学式为CO C.X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9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2H 2+2O 2点燃 CO 2+H 2O+CO 4.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探究 燃烧的条件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氧气验满 5.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B .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 C .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D .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6.已知:22Mg OH M O (gO+H ) ,CaCO 3 高温 CaO+CO 2↑。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 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试题

九年级化学期末测试题(三)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12 O 16 Cr 52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质的自我介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2.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 B.纸张燃烧 C.玻璃破碎 D.汽油挥发 3.有“第四类新材料”之称的玉米塑料是由乳酸(C3H6O3)合成的,下列有关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中碳、氢、氧三元素的质量比为3:6:3 B.乳酸与甲醛(CH2O)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相同 C.1个乳酸分子中含有3个H2O分子 D.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g 4.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B.石灰石能被研磨成粉末,说明分子可分 C.变瘪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5.下列化学观点错误的是( ) A.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结合方式多样决定了物质的多样性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绿色化学有助于人类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D.化学反应进行得越快、越彻底就一定越好 6.下列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都是可再生能源 B.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 C.都属于混合物 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7.纳米材料Cr2O3,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6 8.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氢气、干冰、冰水共存物 B.天然气、煤、石油 C.液态氧、氯化氢、洁净的空气 D.稀有气体、酒精、碳酸钙 9.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10.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况,处理方案合理的是( ) A.室内物品着火时,首先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B.发现家中煤气泄露时,先关闭气阀,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C.烹饪时,油锅着火,立即向锅中注水扑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K-39 Cu-64 Zn-65 P-31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3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所对应的字母填入上面的答题栏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6000多年前,半坡居民所从事的生产生活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建造土房 B.烧制土陶 C.磨制石器 D.用麻织布 2.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形成溶液的是() 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 3.下列人类做法中,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 A.使用太阳能淋浴器 B.燃烧原煤 C.超音速飞机尾气排放 D.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 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单质,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A.银、氯化钾 B.白磷、冰水混合物 C.水银、洁净的空气 D.铁粉、二氧化碳 5.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人体最易吸收的糖类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 B.葡萄糖分子中含有水分子 C.葡萄糖充分燃烧后的产物只有CO2和H2O D.葡萄糖是一种混合物 6.冬季来临时,人们常在树杆下涂上一层石灰浆,其作用是() A.美观 B.标记 C.杀菌 D.以上都不对 7.西汉刘安曾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里的“铜”是指() A.铜元素 B.铜单质 C.氧化铜 D.铜原子 8.“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只要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物质与水混合后摇动,即可制冷。该物质可能是()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生石灰 9.下列实验仪器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量筒 10.图书馆中图书档案资料等着火时,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