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②病:担心,忧虑。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

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

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

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

(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馈,赠送。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堪,能承受。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余,我。④就都用水浇灭了。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

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故答案为:⑴① 馈赠,赠送;② 胜任,胜用;③ 我;④ 于是,就。

⑵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⑶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提炼概括文章内容,比较分析作答。

【附参考译文】

有人送来一根木料,家僮说:“留下可以做成房梁。”我说:“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家僮说:“可以做栋。”我说:“木料太大,不适宜做栋。”家僮笑着说:“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我说:“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有一天小僮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热得烘人,我说:“炭太多了。”他把炭都用水浇灭了,只留下三两个火星,欲灭不灭。我说:“炭太少了。”小僮抱怨说:“火炉是同一个,(你)既嫌炭多,又嫌炭少。”我说:“小子听着,做事情各有它适宜的分寸。岂只是火呢!”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②微斯人________

③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________

④有粮者亦食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答案】(1)探求;如果没有;派,让;吃,给……吃

(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

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3)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4)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解析】【分析】⑴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① 求:动词,探求;② 微:表假设,如果没有;③ 使:动词,派,让;④ 食:动词,吃,给……吃。

⑵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② 斯:这。不业:不是他做官以成就功业。句意是: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⑶甲文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

⑷文中赵威后认发展壮大国家,要做到“ 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归纳为: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故答案为:⑴① 探求;② 如果没有;③ 派,让;④ 吃,给……吃。

⑵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⑶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⑷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反问句等。

⑶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准确理解句意,判断属于那种表达方式。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附参考译文】

【乙】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 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吗?她摘掉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这是带领百姓尽孝心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让她上朝呢?这两个处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不上朝,靠什么来统治齐国,做百姓的父母呢?於陵的那个子仲还在吗?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

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士鲂、张老止之。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不能致训,至于用钺。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⑤,使佐新军。

(选自中华书局《左传》,有删节)【注】①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②仆:指驾车的人。③羊舌赤: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④公:指晋侯。⑤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失也失:耽误

B. 其将来辞辞:陈说

C. 吾子之讨讨:处罚

D. 子无重寡人之过重:看重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见于司寇

A.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B.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C.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D.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侯在曲梁举行盟会,大会诸侯,扬干扰乱了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

B. 魏绛不惧晋侯问罪,主动来见晋侯,却遭将士伏击,幸得士鲂、张老二人解救。

C. 魏绛认为军中将士要服从命令,宁死也不应触犯军纪,所以一定要从严治军。

D. 晋侯了解了魏绛的心意后,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不但没有杀魏绛,还重用他。

(4)将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答案】(1)D

(2)C

(3)B

(4)魏绎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不逃避惩罚。

【解析】【分析】⑴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尝”是“曾经”;“方”是古今异义词,“才”的意思。语句“子无重寡人之过”中的“重”是“重新,再次”的意思,不是“看重”。故答案为D。[中国教育出版&网*^@%]

⑵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的意思是:我的罪很重,哪里敢不服从刑罚而使君王发怒?就让司寇判我死罪吧。据此,正确的句读是: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故答案为C。

⑶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依据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进行比对作答。依据“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的意思是:魏绛就到了,交给奏事官一封信,就要用剑自杀。故B项中的“却遭将士伏击”的理解是错误。据此,答案为B。

⑷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贰志(二心)、事(侍奉)、辟(通‘避’,躲避)、刑(刑罚)”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故答案为:⑴D;⑵C;⑶B;

⑷魏绎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不逃避惩罚。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作为一种考查的形式,就是在这样的目的下体现了这种试题的必要性。解答文言文断句,理解文意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断句。

⑶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附参考译文】

晋侯的弟弟扬干在曲梁扰乱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晋侯发怒,对羊舌赤说:“我认为召集诸侯会盟是荣耀的事。现在扬干被羞辱,我们何时受过这等羞辱?我一定要杀掉魏绛,不要耽误了!”羊舌赤回答说:“魏绛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从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也不逃避惩罚。他会来陈说情况的,何必劳驾您下命令呢?”话刚说完,魏绛就到了,交给

奏事官一封信,就要用剑自杀。士鲂、张老劝阻了他。晋侯读他的信,信上说:“我听说军队以服从命令为武,军人做事以宁死不触犯军纪为敬。您召集诸侯会盟,我怎么敢不恭敬?君主的军队不服从军令,办事的人不严格执法,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我害怕自己因不严格执行军法而犯死罪,所以惩治了扬干,这罪过无可逃避。事先我没能进行教导,以至于要动用大刑。我的罪很重,哪里敢不服从刑罚而使君王发怒?就让司寇判我死罪吧。”晋侯光着脚跑出来,说道:“我之前说的话,是因为宠爱自己的兄弟。你处罚扬干的车夫,是执行军法。我有弟弟,却没有教导好,这是我的过错。请你不要让我再次犯错,拜托你了!”

晋侯认为魏绛能够用刑罚来治理百姓,就在太庙宴请魏绛,并让他担任新军副帅。

4.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二鹊救友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②,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鹳(guàn):一种救凶猛的鸟。②匝(zā):圈。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悲鸣不已(已经)

B. 若相语状(形状,样子)

C. 集古木上(聚集,会合)

D. 衔一赤蛇吞之(含着,叼着)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1)A

(2)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3)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鹤)致谢。

(4)示例一:遇到困难时,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示例二:遇到困难,别人帮助了你,要懂得感恩。

示例三: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寻求他人帮助。

【解析】【分析】(1)A停止;BCD解释正确。

(2)这句话的大意是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这句话的主语是“鹳”,谓语是“盘旋”,主谓之间应该停顿,故这句话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方法为: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棵古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都已快长成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来回地飞,不停地发出悲伤的鸣叫。很快,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

来,聚集在树上。忽然有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然后便扬长而去。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在它后面。其他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什么事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于是俯身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条赤练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飞舞了起来,像在庆祝,并且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喧:欢呼;若:好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鹤)致谢。

(4)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如故事中的母鹊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危险,但自己又没办法救,于是就向其他鹊求救,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成功地消除了危险。这启示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向他人求助,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故答案为:⑴ A;

⑵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⑶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鹤)致谢。

⑷示例一:遇到困难时,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示例二:遇到困难,别人帮助了你,要懂得感恩。示例三: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寻求他人帮助。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⑵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

⑶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⑷此题考查拓展探究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深入分析语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义,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这道题,学生只要从一个侧面来谈受到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来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至

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蓐食:蓐,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②下:即为胯下。③蒲伏:同“匍”。(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 拜,在这里表示授予官职,“拜大将”就是“授予大将军”。

C. 三秦、河南,古地名。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所指有的有变化,如“三秦”;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

D. 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叙人臣的事迹,以便流传后世。(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B.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C.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D.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

B.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就亲自把他追回来,后来韩信得到重用,被授予大将军一职。

C. 韩信受到汉王重用后,趁机指出要充分利用民心,并献计汉王向东出击,最后让汉王一举平定三秦。

D. 本文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运用一些典型小故事,把主人公塑造得栩栩如生,如“胯下之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答案】(1)C

(2)C

(3)A

(4)①整个集市上的人都讥笑韩信,认为他胆小。②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萧何认为韩信是奇才。

【解析】【分析】⑴C:“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表述错误,古时的“河南”是以河南为中心,向河南临近省份的部分地区渗透的一个广阔区域,跟现在不同。故选C。

⑵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翻译为“你果真不怕死,就用剑来刺我,怕死,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据此断句为: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故选C。

⑶A:文中“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意思是:“亭长的妻子对这事也很头疼。于是就早早地在床上把饭给吃了。到吃饭的时候韩信来了,就不再给他准备饭了。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很生气,从此就和他们断绝了关系,离开了他家。”,并不是嫌饭不好。故选A。

⑷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①“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句中“市”指的是集市上,“以为”意思是“认为”。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句中“数”意思是“多次”,“语”意思是“谈话”,“奇”意思是“认为……是奇才”。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故答案为:⑴C;⑵C;⑶A;

⑷①整个集市上的人都讥笑韩信,认为他胆小。②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萧何认为韩信是奇才。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首先明白语句大意。

⑶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给我给我选项的意思,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写法、感情等方面,比照辨析正误。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参考译文】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还是平民的时候,家里贫穷又放荡不检点,未能被推选为地方官吏,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依靠别人来糊口度日,人们都讨厌他。他曾多次到下乡南昌亭亭长家里去要饭吃,一吃就是几个月,亭长的妻子对这事也很头疼。于是就早早地在床上把饭给吃了。到吃饭的时候韩信来了,就不再给他准备饭了。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很生气,从此就和他们断绝了关系,离开了他家。

淮阴的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是很胆怯的。”并且当众侮辱韩信说:“你果真不怕死就用剑来刺我,怕死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于是韩信看了他很久,低下身子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街上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个胆小鬼。

当项梁渡淮北上的时候,韩信带剑投奔了项梁,做了项梁的部下,没有什么名气。汉王刘邦入蜀时,韩信又逃离楚军归附了汉王,也没有什么军功。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人,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汉王还是不重用,于是也走了。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向其他人说明,自己去追韩信。等到拜将时,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很震惊。

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汉王就座。韩信说:“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根据诸侯的成约,大王理当在关中做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大王失掉了应得的爵位进入汉

中,秦地百姓没有不怨恨的。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只要一道文书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于是汉王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八月,汉王出兵经过陈仓向东挺进,平定了三秦。汉二年(前205),?兵出函谷关,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韩王、殷王也相继投降。

6.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质:________

②敝:________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幼时即嗜学。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为什么“不敢出一言以复”?

【答案】(1)询问;破

(2)①我年幼时就爱学习。②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这是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作者不敢出一言以复是因为作者对师者的尊重与敬服,而且体现作者对求学的渴望,求学态度的诚恳。

【解析】【分析】⑴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①质:动词,询问;② 敝:形容词,破。

⑵① 余:我。嗜(shì)学:爱好读书。句意是:我年幼时就爱学习。②以:因为。足乐者:足以快乐的事情。句意是: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⑶宋濂向先生请教问题时毕恭毕敬,遇到先生呵责时,他的态度更加恭敬,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先生高兴了,才请教问题。当时的老师很少,宋濂要到百里之外去请教问题。体现作者对师者的尊重与敬服,对求学的渴望,求学态度的诚恳。

故答案为:⑴① 询问;② 破。

⑵①我年幼时就爱学习。②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⑶这是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作者不敢出一言以复是因为作者对师者的尊重与敬服,而且体现作者对求学的渴望,求学态度的诚恳。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⑶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答题时应注意,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或者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附参考例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雾凇沆砀________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

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湖心亭看雪》和《醉翁亭记》两文的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答案】(1)白汽弥漫的样子;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茂盛的样子

(2)①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②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3)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句意:(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②句意: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③句意: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茂盛的样子。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语焉;哪有;此:这。句意为: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②重点词语有: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于,在。句意为: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3)《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

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悠远脱俗的闲情雅致。(也可以写:清高自赏的情趣、超凡脱俗的情趣,还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带有淡淡的哀愁)。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寄情山水,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思想。

故答案为:(1)白汽弥漫的样子;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茂盛的样子

(2)①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②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3)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本题考查归纳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一是要结合文本,另外还要结合相关写作背景。

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候①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②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富,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③。今舟之至者皆泊提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候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滕候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

(节选自欧阳修《偃虹堤记》)【注】①滕候: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②冲:交通要道。③虞:忧患。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予发书按图________

②问其作而名者________

③而不逾时以成________

④而功未及就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

②滕候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3)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从这篇文章中可看出滕子京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4)从欧阳修的《偃虹堤记》中,可以看出滕子京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1)打开;命名、取名;超过;完成

(2)①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没停泊的地方,就都在南岸的渡口停泊。②膝候志向高远、富有才华,在当世很有名。

(3)修筑偃虹堤。

(4)①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有博大胸襟,被贬官后,仍为百姓着想,为民造福。

【解析】【分析】(1)①句意:我打开信看着地图。发:打开;

②句意:又问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名:命名、取名;

③句意:如果不耽误时间可以完成。逾:超过;

④句意为:但还没有功成名就。就:完成。

(2)①重点词语焉;昔:过去;寓:停泊:则:就;皆。句意为: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没停泊的地方,就都在南岸的渡口停泊。

②重点词语有:才:才华;名:有名。句意为:膝候志向高远、富有才华,在当世很有名。

(3)从“ 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即可得出答案。

(4)由“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滕侯之所为也”可知滕子京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表现了他有博大胸襟,被贬官后,仍为百姓着想,为民造福。由“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滕候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写出滕子京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故答案为:⑴打开;命名、取名;超过;完成;

⑵①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没停泊的地方,就都在南岸的渡口停泊。②膝候志向高远、富有才华,在当世很有名;

⑶修筑偃虹堤;

⑷①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有博大胸襟,被贬官后,仍为百姓着想,为民造福。

【点评】⑴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有一个从岳阳来的人,拿着滕候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希望您能写篇记。”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看到从岳阳城门往西到金鸡提的右边,那边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统,叫偃虹堤。问来人建造此堤的人和为此提起名字的人,来人说:“这都是我们滕候做的。”又问他修建堤坝的利处,回答说:“洞庭湖是天下最险要的,岳阳又是荆州、潭州、黔州和蜀地四个地方的交通要道。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没停治的地方,就都在南岸渡口停泊,那些到州中办事的人就又远又累,而且又常常有遇到风波、船翻淹没的恐慌和担忧。现在到岳州的船只全部停泊在偃虹堤下,有事到州里的,又近又没有危险。”我问这个提有多大,花费多少人力,回答说:“全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增加二尺,动用工人一万五千五百个,没有超过原定时间就完成了。”我问他开始是如何谋划的,回答说:“州里把这件事上报给转运使,转运使挑选有能力的官吏视察这件事是否可行,反复视察了多次,又上报朝廷,由三司来决定,三司认为这件事可行,他们都没有改变我们膝候的主张。”(我)说:“这是有德行的人的举动,可以为此写篇记!”

大概深为老百姓考虑的人,在开始谋划一些事情时便很精细到位,所以能够用力少而取得的功效多。滕候志向高远、富有才华,在当世很有名。目前正是朝廷用兵、急于招揽人才的时候,他曾经被朝廷任用过。但还没有功成名就,就退下来当一州的知州。

9.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①而弗牵,强②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③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④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注】①道:引导。②强:劝勉。③庸:功劳,①说:通“脱”,解脱。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故君子之教喻也________

②师逸而功倍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②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3)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

(4)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也出自《礼记·学记》,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答案】(1)所以;闲适,轻松

(2)①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②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

(3)先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4)“教学相长”是指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足,又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故”,因此,所以。“逸”,闲适,轻松。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既:已经;之所由:之所以……的方法。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②道:引导;和:和谐,融洽;强:劝勉;开:启发。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这句话把“善学者”与“不善学者”进行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这句话把“善问者”和“不善问者”进行对比,并且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因此教与学相互促进。

故答案为:⑴所以;闲适,轻松

⑵①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②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

⑶先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⑷“教学相长”是指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足,又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⑵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⑶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然后认真研读所给内容,辨明其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最后围绕中心论点或本段论点,并结合这种论证方法本身的特点,分析其作用。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理解。

【译文】

君子知道了教育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也明白了教育之所以失败的道理,这以后就可以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了。所以,称职的老师在施行教育的时候,是善于告诉学生并且让学生明白的。第一是只注重引导,而不是强行牵拉着学生走,去强迫学生做不愿意做的事情;第二是督促勉励学生,但是不要过于严厉,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思考,使他们丧失自己;第三是适当给学生以点拨,但是不要直接把答案交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如果只作引导,而并不去逼迫学生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么,就能够亲和的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让学习过程愉悦和谐起来;教师如果严格要求学生,而并不去强制压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那么,就能够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志趣都能充分发展;教师如果只加以点拨提示,开启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兴趣,而并不是答案直接交给学生,使得学生学习被动,那么,就能够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习惯了。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热情上进,个性创新,独立研学,那么,就可以算作是称职的教师了。

对善于学习的学生,老师教得轻松,毫不费力,学生却学习得很好,并且跟老师一样轻松,还能对老师教学有方非常钦佩。对不善于学习的学生,老师教得费力,非常劳累,学生却学得不好,并且跟老师一样劳累,还会对老师严厉的督责心生埋怨。善于提问的老师,向学生提问好像用斧头劈砍坚硬的木材一样,先从容易劈砍的地方砍起,最后才去劈砍木材的关节、根部;等到这样做的次数多了,难于劈砍的关节、根部就可以得心应手的劈砍开了。不善于提问的老师呢,恰恰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对待问题的解答,就好比和尚撞钟一样。如果,敲击钟所用的力气小,轻轻的敲,钟的响声就小;如果,敲击钟所用的力气大,重重的敲,钟的响声就大;无论轻重,老师都要在从容把钟敲打完了后,还要优游不迫的等待钟声慢慢消失。而不善回答问题的老师呢,恰恰与此相反。这两点讲的都是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椰子

椰子开之,有汁如乳,极甘香,自别是一种气味。中又有一块瓤,形如瓜蒌,上有细垄起,亦白色,但微虚。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又,着壳一重白肉,剐取之,皆可与瓤、糖煎为果汁,色如白酒,其味如瓤。然谓之酒者,好事者当日强名之。取其壳为酒器,如酒中有毒,则酒沸起。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

(1)“但微虚”中“但”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评析“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3)“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作者认为“用椰子之意”是什么?

【答案】(1)只,只是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3)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这里的“但”和“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意思一样,只,只是。

(2)这句话把椰子的纹理比作是妇人的裙褶,运用比喻的修辞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3)从“取其壳为酒器,如酒中有毒”可知作者认为“用椰子之意”是: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

故答案为:⑴只,只是

⑵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⑶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⑵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要我们赏析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修辞、要么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合适的句子并进行整合即可。

【附参考译文】

椰子打开之后,有如乳汁般的汁液,极其香甜,自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味。中间又有一块瓤肉,形状像瓜蒌,上面有细小的凸起,也是白色,只是微微弱些。纹路像妇人裙子上的褶皱,它的味道也如同汁液的味道。附着在壳上还有一层白色的果肉,剐取下来,都可以与瓤、糖煎煮成为果汁,颜色像白酒一般,味道如同瓤肉。然而称之为酒,是好事的人当日牵强地为它命名的。用它的壳作为酒器,如果酒中有毒,那么酒就会沸腾起来。现在的人都在里面涂漆,就完全失去了使用椰子的用意。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 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答案】(1)A

(2)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①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②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③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解析】【分析】(1)A项划线词语意思相同。两句中的“期”都是“约定”之意。B项,攻克/下达;C项,粮草/动词,吃;D项,投降,投靠/归宿。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译为: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此题要注意标志性的虚词“也”。

(3)此题具体考查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赞成晋文公的行为可从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的角度作答。不赞成晋文公的行为可从墨守成规会错失良机的角度作答。也可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

故答案为:⑴A;

⑵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⑶①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②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③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越之山阴人。父天复,行太仆卿。隆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侍之以往。太仆释归,先生如京讼冤。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辛未,登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万历己卯,教习内书堂。先生谓“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因取《中鉴录》谆谆诲之。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明年三月卒官,年五十一。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减》)

【乙】

公生而古貌魁然,稍长好读书。安人①怜之,戒无溺苦于学。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总角时,岳岳②负意气,数矢口谈时政得失,人物减否。太仆公故抑之,不答也。会杨忠慜③谏死,公遥为诔④词,慷慨泣下沾衿。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尝读书至朱子《格言篇》,辄乙⑤其处而沉思。……有异母弟二人,太仆公病以属公。公扮⑥之,恩义隆备。居常饭脱粟,衣洗补,而贩施宗党若弗及。盖公行益,力追古人。

(选自《续藏书》,有删减)【注】①安人:指张元忭之母。②岳岳:锋芒毕露的样子。③杨忠慜(mǐn):明代大儒,谏臣。④诔(lěi):致悼词。⑤乙:读书时勾画记号。⑥扮(fěn):合并。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因取《中鉴录》________

②三月卒官________

③安人怜之________

④病以属公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

(3)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甲】【乙】两文在刻画张元忭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评析。

①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②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4)明代政治家王锡爵在为张元忭撰写的铭文中赞道:“尔贞尔介,而表正儒林。式如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doc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共16题) 1.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 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 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下面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先帝称____________ 尽忠益时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④苏秦喟____________②固不可 ____________④虎亦__________________卒去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子。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 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文: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6分)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三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四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___ ②吾欲之南海:__ 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 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 _______。 五、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夜深了,花睡了 三毛 我爱一切的花朵。在任何一个千红万紫的花摊上,各色花朵的壮阔交杂,成了都市中最美的点缀。 其实我并不爱花圃,爱的是旷野上随着季节变化而生长的野花和那微风吹过大地时的感动。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迫不得已在花市中捧些花回家。对于离开泥土的鲜花,我总有一种疼惜又抱歉的心理,可还是要买的。这种对花的抱歉和喜悦,总也不能过分去分析。 在所有的花朵中,如果要说“最爱”,我选择一切白色的花,尤其是长梗的百合。 许多年前,我尚在大西洋的小岛上过日子,那时,经济拮据,丈夫失业快一年了。我在家中种菜,屋子里插的是一人高的枯枝和芒草,那种东西,艺术品位高,并不差的。我不买花。 有一日,丈夫和我打开邮箱,又是一封求职被拒的回信。那一阵,其实并没有山穷水尽,粗茶淡饭的日子过得没有悲伤,可是一切维持生命之外的物质享受,已不敢奢求。那是一种恐惧,眼看存款一日日减少,心里怕得失去了安全感。这种情况只有经历过失业的人才能明白。 我们眼看求职再一次受挫,没有说什么,去了大菜场,买了些最便宜的冷冻排骨和矿泉水,就出来了。不知怎么一疏忽,丈夫不见了,我站在大街上等,心事重重的。一会儿,丈夫回来了,手里捧着一小束百合,兴冲冲地递给我,说:“百合上市了。” 那一瞬间,我突然失了理智,向丈夫大叫起来:“什么时候了?什么经济能力?你有没有分寸,还去买花?!”说着我把那束花“啪”一下丢到地上,转身就跑。在举步的那一刹间,其实我已经后悔了。我回头,看见丈夫呆了一两秒钟,然后弯下身,把那些撒在地上的花,慢慢拾了起来。 我向他奔过去,喊着:“荷西,对不起。”我扑上去抱他,他用手围着我的背,紧了一紧,我们对视,发觉丈夫的眼眶红了。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苏辙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苏辙传》 (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 ..。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难之。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 宰相 ..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三年,辙为大名推官。逾年,丁父忧。服除,神宗立已二年,辙上书言事,召对延和殿。 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属。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辙尽言其弊。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乞度僧牒数千为本钱,于陕西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王安石意合,于是青苗法遂行。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陈升之止之,以为河南推官。 宣仁后临朝 ..,用司马光、吕公著,欲革弊事。光以安石私设《诗》、《书新义》考试天下士,欲改科举,别为新格。辙言:“进士来年秋试,日月无几,而议不时决。诗赋虽小技,比次声律,用功不浅。至于治经,诵读讲解,尤不轻易。要之,来年皆未可施行。乞来年科 场,一切如旧,惟经义兼取注疏 ..及诸家论议,或出己见,不专用王氏学。仍罢律义,令举人知有定论,一意为学,以待选试,然后徐议元佑五年以后科举格式,未为晚也。”光皆不能从。 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所著《诗传》、《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并行于世。 (节选自《宋史·苏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B.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C.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D.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举,又叫制科,是由皇帝下诏而举行的小范围考试,通过策论文章考察应试者水平,选拔各类特殊人才。 B.宰相,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各朝代所对应的官名有所不同,可不受君主限制,具有独立处理政务的权力。 C.临朝,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古时后宫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 D.注疏,注是对经书字句的注解;疏,对经书所做注解的注解。注疏的内容关乎经籍中词语的意义、史实等。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20) 1.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

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文姬。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 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丁玲 “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皇失措的孩子,“你是……嗯,咱知道。”这孩子大约十三岁大小,迟疑地望着老太婆。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 “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 窑里黑魆魆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不要怕,姓娃!”她把灯点着了。里面的火光舔在他们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陕北的冬天,孤冷的月亮那黯淡的光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他又回到队伍,继续当他的马夫,继续同司号兵玩着…… 孩子跟在老太婆后边去割草。蒙着尘土的沙路上,寻不到杂乱的马蹄和人脚的迹印。他热切地望着远方,他们—大部队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着自己。那天正在野外放马,突然飞机来了,他藏在一个小洞里,听着外面连绵不断的爆炸声。洞口塌了。等他好不容易爬了出来,就只剩他一人了。他大声地叫喊,凭着感觉一路狂奔,却没遇到一个认识的人……后来才遇着老太婆。 有人送来包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淋子。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他不敢拿出来。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 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孩子的脸。他暂时忘去忧愁,重复着在小组会学来的话:“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去打日本……” 有一夜,跟着狂乱的狗吠,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马嘶声、脚步声和喊声一齐涌了进来。烧着火的孩子,心在剧烈地跳:“难道自己人来了么?” “砰!”窑门被枪托撞开了。冲进来的人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哼,锅里预备着老子的晚饭吧。” 孩子悄悄看了一眼,他认得那帽子的样子,那帽徽是不同的。他的心一下紧缩起来。 有人眼光扫到老太婆脸上。她瑟缩地坐在地下,掩护她身后的孩子。“这老死鬼干嘛老挨在那儿,藏着什么!”老婆子一动,露出了躲在那里的孩子。孩子被抓到跟前。一个兵打了他一耳光。 “老子有枪先崩了你!”孩子大声嚷叫,因为愤怒,倒一点也不惧怕了,眼睛里燃烧着火焰。 “什么地方来的!”拳头又落在他身上,“听口音,他不是这里人!”孩子一声不响,只是咬紧牙。门突然开了,门口直立着一个人,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报告连长,有一个小奸细!” 连长走了进来,审视着孩子,默然坐到矮凳上。 “可怜咱就这一个孙子,咱要靠他送终的。”老太婆嚎哭起来。几个围观的老百姓壮着胆子附和:“是她的孙子。”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专项突破 演练25 文言文阅读综合模拟训练(

专题专项突破 演练25 文言文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三) 一、(2018·成都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隆庆五年进士。授南京兵部 ..主事。张居正当国。世卿奏匡时五要。居正欲重罪之。吏部尚书王国光曰:“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遂出为楚府右长史。 迁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世卿饶心计。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进户部尚书。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课亦如之。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内供日繁。岁增金花银二十万,宫帑日充羡。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帝亦不省。 税监刘成以水灾请暂停米税。帝以不当尽停。世卿上言:“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不报。 诏罢矿使,税亦稍减。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 至十五上,竟不许。先是,福王 ..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数遣中使趣之。中使出谇语,且劾.世卿抗命。世卿以为辱国,疏.闻于朝,帝置不问。 世卿素励清操,当官尽职。帝雅重之。吏部缺尚书,尝使兼署,推举无所私。李廷机辅政,世卿力推之。廷臣遂疑世卿党比。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御史苏为霖等先后劾之,世卿遂杜门乞去。章复十余上,不报。乘柴车径去。廷臣以闻,帝亦不罪也。家居七年卒。 (选自《明史·赵世卿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B.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C.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D.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 B. 欲/以为御史大夫 C. 上默/然惭 D. 故/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 ②贤________ ③恐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 (2)这;才能;担心,害怕 (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②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时,受人推荐面见汉文帝,后因流言,不被重用。季布因此向汉文帝进言,指出皇帝偏听偏信,缺乏公正判断力,会影响世人对皇帝的评判,皇帝惭愧解释。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季布是一个不阿谀逢迎、不随声附合,不畏权贵亦能直言进谏的人。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向大海也能要“药” 刘诗瑶 ①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该药物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其新颖的作用模式与独特的多靶作用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②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矿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就是海洋药物。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委会主任管华诗院士介绍,目前认识和开发的海洋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资源。 ③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④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据管华诗介绍,为了适应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繁衍、防御等活动,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耐寒耐热耐高压等,能够产生结构奇特、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源泉。 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共有13个海洋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管华诗院士1985年开发上市的我国首个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就是其中之一。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盟EMEA(欧洲药品评估局)批准上市。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达到86亿美元,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 ⑥据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⑦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⑧首先是采样难。要“药”的第一步是到海里获取海洋天然产物,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结构特异而复杂,且含量极微。这需要深海设备的支撑,这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其次是培养难,从海洋采集完生物资源,仅仅是完成了最前端步骤,还需在陆地上充分模拟海洋环境,对生物进行培养,延续研究。 ⑨“再次是研发难,从化合物到活性化合物、先导化合物、候选药物,最终通过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形成市场上的药物,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让新药‘夭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杨献文研究员表示,若无企业参与,单纯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很难进行新药研发。 ⑩尽管困难重重,我国科研人员和制药公司依然坚持不懈地进行海洋药物开发,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都是海洋药物开发的重要力量。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专题训练附有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专题训 练附有参考答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初中语文名着阅读专题训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 《》,《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令他感受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作出了弃医从文的选择。 2、《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 ____。该书中英雄人物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武松怒杀潘金莲、醉打,是“义”,晁盖是“义”,宋江是“义”,鲁智深也是“义”。此书中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齐名的人是,绰 号。 3、《繁星·春水》作者是 ,原名 ,福建长乐人。这本书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 容: 、、。 4、格列佛先后游历了,、、四个国家。 5、祥子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第一次失车是因为,第二次失车是因为,第三次失车是因 为。

6、《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作家创作的传记作品,它包括《》、《》、 《》三部传记。 7、《生命的意义》作者是(国)作家(名),文中的主人公是。 8、《二十四孝图》中,、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鲁迅针对这些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9、古典名着中有很多“三”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桃园三结义”,《西游记》中的“三打”、“三借”、《水浒传》“施恩”、“宋公明三打”、“宋江三 败”,《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等,都家喻户晓。 10、孙悟空第一个师傅是__ ___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 ,又 唤 ,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 二、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5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 2、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共11题) 1.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 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答案】答案: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难度:中等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2.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 下 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 年 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答案】【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3.A 4.略 难度:中等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3.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 觉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答案】【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1.离开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最新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最新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夜 沈从文 两人在竹子编成的筏上,沿了河流向下游滑去,混过了四个水面哨卡,在离目的地只差将近五里时,竹筏傍在一些水苇泥泽的河边上,滞住了。 罗易,××的部队通信联络人,在黑暗里轻轻的声音带一点儿嘶哑,辱骂着他的年轻伙伴:“怎么回事,平平,你见鬼了!把事情当游戏,想在这儿搁下,让人家从堤上用枪子来打靶,打穿我们的胸膛吗?” 那一个并不作声,先是蹲着,这时站起来了。 “搁浅了,什么东西掯住了。”从声音上听来这人还只是一个小孩子。 照理这一片竹筏是不应当掯在这里的。罗易带点焦躁埋怨他的年轻同伴:“还有五里,真是见鬼!应当明白,这是危险的地方,人家随时把电筒一照,就坏事的!” 那个永远不知恐怖不知忧愁的年轻人,一面默默地听取这种埋怨,一面从腰间取下手枪子弹盒,卷起裤管预备下水去看看。 河水并不深,却有很深的污泥,拔脚时十分费力。 “呀,见鬼,这里就真有个鬼!” “怎么的?” “一个家伙,有意捣我们的乱。被石磨缚着沉到这水里!” 竹筏能转动,却不能流动。时间不许两人从容打算。 “从旱路走,翻过坳,我们才可以在天明以前赶到。” “从旱路走,不小心,我们就又得被魔鬼在我们脖子上悬一副石磨。” 两人从一个泥滩上走了许久,才走进了一片泽地,小径四围都是苇子,放心了一点。进苇林后他们只觉得脚下十分滑泽,十分潮湿,且有一股令人欲呕的气味,越走气味越难闻。 “一定在这路上又躺了一个,小心一点,不要为这家伙绊倒。” “我忘记摸摸我们筏底那一个身上了,或者是我们的伙计!” “不是我们的,你以为是谁的?” “我知道第七十四号文件是缝在领子上的,十三号藏在一支卷烟里。还有那个……” “小心一点,我们还在人家笼子里,不然也会烂在这里的。留心你的脚下。” “等一等,我算定这是我们第七十四号的同志,我要过去摸摸他,只一分钟,半分钟。” 这伙伴不管那头目如何不高兴,仍然躬着腰迎着气味所在的方向,奋勇地向深密的苇林钻去,还不过三分钟,就又转身回来了。 “我说是他就是他。那腐臭也有他的性格在内。这小子活时很勇敢,倒下烂了还是很勇敢的!我们在一个村子里长大的,大我三个月。” “怎么知道是他?” “我把那小子缝了文件的领子拉下来了。我一摸到领子,就知道是他。” “你们都是好小子。”

2019高考模拟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复习过程

2019年高考模拟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一、(济宁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曰:“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磐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私立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B.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文章一: 看自行车的女人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竞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竞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 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把手 张承志 那一年在玉树的巴塘马场,我骑着一匹河曲走马,在暮色苍茫之际赶路。刚刚十九岁的我,骑着那匹“嘎石德乐”(褐色黑鬃嘴微白),渐渐有一丝不安。我绷紧的神经一直在对付它,而我愈来愈觉出来:我驾驭不了它。 那匹马很凶。显然吃饱了豌豆和豆饼的它盘算着怎么挣脱我。我只能死命拉紧嚼子,但勒得马头高仰,马的脾气更被惹起来了。不得已时我看准地势,在上坡时踩稳夹紧,几次松开缰绳。一霎间马如炮弹,只感到它从胯下蹿出,猛地身下抽空,只剩两脚与马连着。 我死命夹着马腹,踩住脚蹬,风呼呼地灌进耳朵。即便冲向坡上,蹄音仍然密如鼓点,转瞬到了山顶——我倒抽凉气,决死地使劲勒紧马缰,逼它小步走着下山。马头几乎被我扯得转到怀里,若没有嚼铁,我猜它会回头咬我。就这么,它圆睁着眼,神情恐怖,我唯有勒紧缰绳,几乎喘不过气——(A)就在人马角力之间,暮色沉降山峦背后,四野陡然暗了。 马头忽左忽右地挣扎,我着意控缰骑稳,绕过高寒草滩密布的草疙瘩,两膝被潮湿的蒿草唰唰擦着,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刚才是朝着那个山凹,后来朝左,又绕向右,回家的方向是…… 迷路以后,马似乎比人更显得急躁。它挣扭着我手里的牛毛缰绳,甩着两个穿着锃亮蹄铁的前脚,狠狠地跺着草地。 ——(B)“噗噗”的两声溅在肩头:好像,要下雨了!我的心一下乱了。一迟疑,手松了,嘎石德乐猛地把头一低,疯狂地挖开铁蹄蹿了出去,若不是鞍子备得牢,我连在鞍子上,它会把我和鞍子都甩在屁股后面——我忙扯缰,已不可能,马劫掠着我,向着空旷草滩嗖嗖驰骋,呼呼的风灌进耳朵。 我想歇息一下,索性放开了它。心里这么一想,力气就抽掉了,我无奈也偷空地放松了姿势,一口气冲过了平川。马跑累了,松开了死咬住的嚼铁,步子也缓和下来。我重新勒缰,昏茫的视野里,隔着一片草疙瘩,前面是一道石头砬子裸露的山梁——那个山梁,我有印象,就在我们帐篷的西边。 我长长嘘了一口气,换个姿势歪坐鞍上。走了两步,突然发现,马打了个响鼻仰起头来,它的前腿,正陷进草地。 蹬着脚蹬的靴子下面,就是黑油油翻起的泥巴。 陷入沼泽,不是别人而是我,正在一丝丝地下陷。丑恶的污泥正挣破草皮,凶险地翻动着从马的膝盖一分分露出头来,我攥着缰绳的手硬了。 恐怖像一个魔鬼抱住了我。我想喊叫,但知道没谁会听。我想下马,但下面是泥潭。我好像从嗓子眼里鸣呜哭了一声,又不觉止住了。只有胯下的狂傲的河曲走马,它呼呼喘着粗气,挣一下,腿拔出来,又停一下,再陷下一点。 我只有竭尽全力,勒住缰绳,嘎石德乐也借着我的拉扯,愤怒地高昂马头,一次次地奋力跃起。

2020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练习:《明史-毛伯温传》(答案解析)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练习:《明史?毛伯温传》 (答案解析) 毛伯温,字汝厉,吉水人。祖超,广西知府。伯温登正德 ..三年进士,授绍兴 府推官。擢御史 ..,巡按福建、河南。世宗即位,中官张锐、张忠等论死,其党萧敬、韦霦等阴缓之。伯温请并诛敬、霦,中官为屏气。 嘉靖 ..初,迁大理寺丞。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李福达狱起,坐为大理时 失入,褫职归。用荐起故官,抚山西,移顺天,皆未赴。改理院事,进左副都御史。为赵府宗人祐椋所讦,解官候勘。已,复褫职。 十五年冬,皇嗣生,将颁诏外国。礼部尚书夏言以安南 ..久失朝贡,不当遣使,请讨之。遂起伯温右都御史,与咸宁侯仇鸾治兵待命。以父丧辞,不许。明年五 月至京,上方略六事。会安南世孙黎宁遣陪臣郑惟僚等诉莫登庸弑逆,请兴师复仇。帝疑其不实,命暂缓师,敕两广、云南守臣勘报,而命伯温协理院事。御史 何维柏请听伯温终制,不许。伯温引疾不出,至禫除 ..始起视事。其冬迁工部尚书。 十七年春,黔国公沐朝辅等以登庸降表至,请宥罪许贡。先是,云南巡抚汪 文盛奏登庸闻发兵进讨,遣使潜觇。帝已敕遵前诏进兵,文盛又纳安南降人武文渊策,具言登庸可破状,复传檄安南令奉表献地。及是,帝下奏付廷议,佥言不 可许。乃改伯温兵部尚书,克期启行。帝以用兵事重无必讨意特欲威服之而兵部 尚书张瓒无所画视帝意为可否朝论多主不当兴师顾不敢显谏制下数月,两广总督侍郎张经以用兵方略上,且言须兵三十万,饷百六十万石。钦州知州林希元则极言登庸易取,请即日出师。瓒不敢决,复请廷议。议上无成策,帝不怿,让瓒,师复止。命伯温仍协理院事。 明年二月,帝幸承天。诏伯温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俄选宫僚,加兼太子 宾客。大同所辖五堡,距城二百余里,极边近贼帐。自巡抚张文锦以筑堡致乱后,无敢议修者。伯温曰:“变所由生,以任用匪人,非建议谬也。”卒营之。 (节选自《明史?毛伯温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以用兵事重/无必讨意/特欲威服之/而兵部尚书张瓒无所画/视帝意为可否/朝论多主不当兴师/顾不敢显谏/ B.帝以用兵/事重无必讨/意特欲威服之/而兵部尚书张瓒无所画/视帝意为可否/朝论多主不当/兴师顾不敢显谏/ C.帝以用兵事重/无必讨/意特欲威服之/而兵部尚书张瓒无所画/视帝意/为可否朝论多/主不当兴师/顾不敢显谏/ D.帝以用兵/事重无必讨意/特欲威服之/而兵部尚书张瓒无所画视/帝意为可否/朝论多主不当兴师/顾不敢显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德、嘉靖,均是年号,这里采用的是帝王年号纪年法。古代除此纪年法外,还有干支纪年法等,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B.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日”。秦以后设置御史大夫,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一】晏子之御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译文]: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很是神采气昂。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 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 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1.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 (2)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B 4.晏子的标准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二】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 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 【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5)陈:同“阵”,摆好阵势。 【二】[译文]:宋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子鱼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子鱼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襄公说:“还不行。”等到楚军排好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