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节课我们一起再探讨。

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共同努力,知道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知道现代类人猿和人有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为什么同一祖先会朝着两支发展呢?下节课讨论。

教学反思

本节课引用的视频资料很好但过长,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很多环节还不齐全,这点要提醒学生注意。

初中生物知识点(附图片)七年级上册全套知识点

★各题型要求 1.填空:划线部分是重点 2.连线:顺序打乱也要准确连上 3.表格:表格内的所有内容都要会背填 4.识图:横线所指的会背填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 1.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2. 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 3. 微生物分类:真菌、细菌、病毒。 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 六个生命现象(生物的六大特征) 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构成) 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长大) ③生物体生长的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 废物排出体外。(新陈代谢) ④生物体通过产生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并把他们的特征遗传给后代。(繁殖) ⑤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应激性) ⑥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适应性) 第二节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3.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空气、土壤、温度。 第三节 1.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生物学。 2. 袁隆平培养出来的杂交水稻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1.显微镜使用的步骤:选择目镜、选择物镜、对光 放置标本、调节粗准焦螺旋、调节细准焦螺旋。 2.物像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高倍镜的镜片厚,通过的光少,所以视野较暗,物像不清晰。虽然放大的倍数大,但是视野较较大,不容易找到标本。(先用低倍镜观察标本) 4.调节粗准焦螺旋眼睛要观察物镜下降到载玻片附近,防止砸坏玻片标本。 5.应该用左眼观察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是和移动方向完全相反的,比如显微镜下观察p变成d 。(题纸旋转180°) 6.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 7.标本要薄,否则光无法透过标本,显微镜视野会变黑。 8.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这是为了避免产生气泡。 第二节 1.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其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3.写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的内容,具体内容:学习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是被子,是让人安适的;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 P2 ... 学习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是被子,是让人安适的;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P2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3、研究生物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对照实验)。 4、调查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归类⑤将归类好的资料进行整理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P11 第一节生物圈 5、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所有生物的立足点);厚度约为20千米。

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7、探究的步骤: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8、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也叫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捕食关系(最常见)、竞争关系(个体)、合作关系(群体)]。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指生物随环境的改变而具有的相应特征。如秋天一些树要落叶,水多的地方植物叶片肥厚多汁等。 10、环境能影响生物,同样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它们可以相互影响。(具体题目具体对待,搞清谁影响谁,还是相互影响) 第四节生态系统 11、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或环境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12、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写法为: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终级消费者。其中一级消费者为植食性动物,二至终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要会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增就有减,有减就有增) 13、物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毒物等)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计划网络版

屏山县新安初级中学校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教师:晓吴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首先应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要想做好任何一样工作都要求工作者本身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为此,作为实验员一方面要注重自身的理论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更要注重自己提高自身使用和维修各种仪器的水平,使实验仪器能充分发挥其功效。本学期生物共安排学生实验7个,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任务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 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4.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过去两年中的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三、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及时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 生物学科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另外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新教材的一个特点也就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明显增多,想方设法挤出时间尽可能将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做一下,学生实验结束后,对实验仪器要做好归类整理工作,使得仪器摆放有科学性、条理性、仪器的提拿更方便。

(完整版)初中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免费下载)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 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 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 1 - 三、全班分小组交流、讨论 四、教师作补充,修正和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积极性的评价。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无论对和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五、师生共同朗诵课文《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六、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七、结束语: 同学们,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第二单元 9、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②细胞质—细胞质内含有许多与各种生命活动有关的微细结构。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物质——遗传物质。 1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1)用滴管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 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生活在草地 现代人类 森林古猿 环境发生变化 生活在森林 现代类人猿(四种: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 3. 人和猿的区别:运动方式;制造工具的能力;脑发育程度 二、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男性结扎避孕部位)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雄性生殖细胞,小,似蝌蚪,长尾,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 3.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发育:受精卵 细胞分裂 胚泡(在输卵管中),胚泡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38周)。 (2)营养: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 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于卵黄。 三、青春期——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身体发育:(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3)男孩和女孩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 人猿分界的标志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资料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27、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无根、茎、叶的分化。(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茎、叶,根为。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葫芦藓、墙藓)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能产生生殖细胞—-- (肾蕨、卷柏、贯众、满江红) 28、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7上p83;P85种子的结构图) 29、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是的,外面没有包被。常见的裸子植物:松、杉、柏、银杏、苏铁等等。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包被。常见的被子植物:桃、大豆、水稻、等等。 29.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见七年级上册P90页) 30、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31、种子萌发的条件(7上P92) 1)自身条件:储存时间短,度过休眠期, 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 的。 2)外界条件: 、 和 。 3)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 。子叶或胚乳中的 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 最先发育,突破种皮,形成 。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 。 32、植物的生长: 画出根尖示意图并写出结构名称 1)根的生长(P97)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 。成熟区生有大 量的 。 2)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根的生长一方 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 ,一方面要靠伸长区 细胞 的增大。 3)枝条是 发育成的:芽中也有 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 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枝条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33、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水分、无机盐、有机物。 (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 、 、 的无机盐) 34、桃花的结构(P102) 花柄、花托、萼片、花瓣、 雌蕊( 、 、 ) 雄蕊( 、 ) 在方框中画出花的结构并标出名称: 35、果实和种子的形成(105页1、2题) 1)传粉: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 从花药落到雌蕊 上 的过程,叫做传粉。 2)受精: 落到 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 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 ,一直到达 。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 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 ,它跟来自花粉管的 结合,形成 。 3)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 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 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 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 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 发育成种子的胚。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认识生命 1、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落叶,动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它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斗争关系、互助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 6、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7、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四种基本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不仅为生产者自身的生长、生殖、以及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也是人和动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

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四种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人与猿区别的标志是直立行走 2、人类的进化过程: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3、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是化石 第二节人的生殖 男女生殖系统最主要的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它们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 2、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新个体发育起点)的过程。 受精部位:输卵管;胚胎发育的场所:子宫 3、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营养: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 第三节青春期 女孩的青春期开始的年龄比男孩早1~2年 1、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1)身高、体重突增; (2)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遗精和月经; (3)神经系统和心肺功能明显增强。 注:青春期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青春期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器官的逐渐发育和成熟。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能源物质脂肪:备用能源物质;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 糖类:人体主要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 不开水。 非能源物质无机盐: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 动起调节作用 注:第七类营养素是膳食纤维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1、探究试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27—28)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 变化。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3、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最长,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适于消化和吸收; (2)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 4、消化系统的组成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首先应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要想做好任何一样工作都要求工作者本身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为此,作为实验员一方面要注重自身的理论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更要注重自己提高自身使用和维修各种仪器的水平,使实验仪器能充分发挥其功效。本学期生物共安排学生实验7个,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任务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4.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过去两年中的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三、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及时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 生物学科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另外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新教材的一个特点也就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明显增多,想方设法挤出时间尽可能将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做一下,学生实验结束后,对实验仪器要做好归类整理工作,使得仪器摆放有科学性、条理性、仪器的提拿更方便。

最新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人的由来 1 2 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人猿分 3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 4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5 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6 7 生活在草地现代人类 森林古猿环境发生变化 8 生活在森林现代类人猿(四种: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 9 10 3. 人和猿的区别:运动方式;制造工具的能力;脑发育程度 11 二、人的生殖 12 1.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3 14 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男性结扎避孕部位) 15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6 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 17 18 泌雌性激 素 19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20 21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1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22 23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24 精子:雄性生殖细胞,小,似蝌蚪,长尾,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25 26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7 受精场所:输卵管 28 3.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29 (1)发育:受精卵细胞分裂胚泡(在输卵管中),胚泡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怀孕),30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38周)。 31 32 (2)营养: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 33 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于卵黄。 三、青春期——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34 35 1.身体发育:(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36 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3)男孩和女孩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男37 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4)出现第二性征(除性器官以外的特征)。主要受到性激素38 (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调节。 39 2.心理变化: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40 41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42 1、六大类营养物质 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非能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43 2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

观察实验: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观察根毛 2、观察根尖切片 讨论: 教师评价:日期:

观察草履虫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讨论: 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吗?依据是什么? 教师评价:日期: 九华山中心学校制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一、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1、用洁净的纱布把________和_________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_ 3、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4、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5、用________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________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________,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重点观察一个口腔上皮细胞 三、绘图依照学生所观察到的细胞,画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图,并且注出各部分的名称 讨论: 教师评价:日期:

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方法步骤: 1.根据教师提供的玻片,逐个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认真观察,注意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细胞间的联系特点。 2.根据观察,同组间的同学互相讨论,认真填写下表。 讨论: 教师评价:日期:

漳州市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漳州市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9题;共29分) 1. (1分) (2019七上·龙湖期中) 同学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A . B . C . D . 2. (1分) (2017七上·龙海期末) 下列不能体现生命特征的是() A . 螳螂捕蝉 B . 月黑风高 C . 大汗淋漓 D . 大惊小怪 3. (1分) (2016七上·海口期中)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 .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4. (1分)(2017·赤峰) 我们美丽的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是()

A . 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 B . 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和动物 C . 校园里宽阔的运动场 D . 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5. (1分)如图为公园某一小树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体现出生物影响环境 B . 图中包含多条食物链,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细菌 C . 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D . 该生态系统中因为复杂的食物关系而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6. (1分)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 . 智能机器人 B . 变形金刚 C . 溶洞中不断长高的石笋 D . 石头上的青苔 7. (1分) (2019七上·怀化期末)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的美称 B .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其厚度约为 20km C . 水圈生物的动物大多数集中在海平面 150 米以内的水层 D . 森林生态系统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 70% 8. (1分) (2019七上·磴口期中) 下列名词中都属于生物的是() A . 空气、蘑菇、花瓣 B . 煤、鸟、细菌 C . 树木、草、土壤 D . 蘑菇、青霉、病毒 9. (1分)(2017·南通会考) 美国科学家利用我国的野生大豆,培养出抗大豆黄萎病的优良品种,这是利用了() A . 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鲸鱼喷水(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组成: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6、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4、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擦”、“滴”、“取”、“展”、“盖”、“染”、“吸”

5、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结构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动、植物生活所需。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贮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无机盐是调节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2、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 3、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瘦肉、鱼、奶、蛋和豆类,脂肪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动物性食物含维生素A。 4、夜盲症—--缺维生素A;坏血病—--缺维生素C;脚气病—--缺维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维生素B2;佝偻病—--缺维生素D和钙。 6、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肠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种类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7、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8、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会变蓝。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先通过胆汁的乳化作用,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9、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1)消化道中最长一段,环行皱襞、小肠绒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2)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含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教学方案计划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实验教案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设计 ―――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会做调查记录,同时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 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 三、课前准备: 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1、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说明本节调查课的目的,步骤, 各小组自由选择调查范围(不可在教学区)然后汇报到老师处,每小组长把组员的名单交到老师处。强调调查范围的要求是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2、注意事项: 如安全、不伤害动植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应特别关注一些小生物。如树皮上、草丛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飞行的生物。3、据报告册P2~3内容进行调查,并及时记录,布置作业是星期四交齐。 4、纪律要求:

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响其他班同学。 各小组提前十分钟回到教室,各小组要跟老师对好时间,要求本小组长组织好纪律。 5、利用下课前十分钟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调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类方 法)并对个别小组作出表扬。总结本节课全班同学的表现。(问题:1.你们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2.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调查中,你又想到哪些新的问题?) 教学后记: 初一(2)班没有说明细节,学生不明确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把抓昆虫等作为调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虫成为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务。还应强调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 初一(1)班事前说好了各种注意事项,强调了纪律,所以每个人都能完成好这次调查活动。 教学反思: 在户外活动前要多强调各种规章制度,考虑问题要面面俱到,,不然学生不了解活动的规则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以后要注意。

初中生物学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2、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2)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3)生物个体能够繁殖后代 (4)遗传变异 (5)应激性 (6)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7)除病毒以外都有细胞结构。(要能够区分生物何非生物) 4、生活中各种现象所对应的生物特征: (1)鲸浮出水面——呼吸即新陈代谢 (2)松鼠摄取食物——生命生活需要营养即新陈代谢 (3)人体排汗——新陈代谢 (4)黑豆不断长大——生长发育 (5)猫繁育后代——生物个体能够繁殖后代

(6)仙人掌适于生活在沙漠——生物能适应环境 (7)含羞草受刺激会合拢——应激性 (8)一母生九子,子子皆不同——变异 (9)朵朵葵花向太阳——应激性 (1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 (11)雨露滋润禾苗壮——生长发育 (12)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影响环境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中的生态因素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3、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4、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 5、各种生物及其栖息地: (1)仙人掌——沙漠 (2)鲫鱼——淡水湖泊 (3)鲨鱼——海洋 (4)大熊猫——高山竹林 (5)企鹅——南极冰原 (6)灰喜鹊——松林果园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基石)、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2、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7、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1、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2、抽样调查的条件:数目过多或范围过大 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分布的影响的实验】 鼠妇的生活环境:阴暗、潮湿。 变量:两个实验组中不同的实验条件。探究性实验中,每两个实验组之间有且仅有一个实验变量,这一变量即为探究的影响条件。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同物种间的关系:种内竞争、种内互助; 不同种间:种间竞争、种间互助、捕食、寄生、共生。 3、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会影响环境。 4、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生产者:能够从非生物部分获得物质与能量。一般为绿色植物也有一些光合或化合细菌。 消费者: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即从生产者获取能量及物质)。一般为动物。 分解者:能够将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或排泄物中的物质及能量转化到非生物部分。一般为细菌和真菌。

5、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6、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生产者的数量最多,顶级消费者最少。 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生物体内有毒物质越多。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8、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9、地球之肺: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湿地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中的像与真实物体对比,为左右相反。因此物像在视野中哪里,就往哪个方向移。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物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储存有细胞液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发动机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4、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四、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元素,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