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绝句(迟日江山丽)_教案教学 设计

绝句(迟日江山丽)_教案教学 设计

绝句(迟日江山丽)_教案教学 设计
绝句(迟日江山丽)_教案教学 设计

绝句(迟日江山丽)

本文是关于绝句(迟日江山丽),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要求:

1.学会两个生字,认读两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泥融飞燕子”。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2.课前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春光美情境: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课件: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形象感知美)。

(1)师: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赞美春天。画家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音乐家奏出了一支支优美的乐曲,诗人写出了一首首赞美春天的诗歌。老师听说你们会背很多古诗,那有没有赞美春天的诗呀?(附板书:春天的诗)。谁愿意

背给大家听?(学生可能背诵《草》、《咏柳》、《春晓》、《江南好》、《村居》

(2)随机布置作业:像这样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你们回去以后,还可以再搜集一些,背一背。(如有学生背迟日江山丽,告诉他老师也非常喜欢

这首诗,请他再大声地背一遍,配乐)

2.配乐诗朗诵《绝句》:(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

二.初读感知:

1.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这就是唐朝大诗人

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绝句杜甫

2.介绍杜甫:你们了解杜甫吗?想知道更多吗?这里有,你们谁愿意到前面

来点击小太阳,向大家介绍杜甫呀?(请一学生到前面点击课件:杜甫是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他一生写了很多诗,保存到现在的有1400多首。《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自己再读读。

师导:杜甫多了不起呀,被人们称为“诗圣”,是诗中的圣手,他写的诗又

多又好。《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想读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多读几遍,直

到读通顺为止。

3.学习生字:

(1)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古诗,我们先来认识几个生字朋友。他们早就等

在140页的生字表里了,快读一读吧。

(2)读生字卡片:快看,调皮的生字朋友跑这来了,快叫叫它们的名字吧。

(3)记字形(绝、句):你怎么记住他们的样子呢?(结构记、用“色”

记等,记“句”字,可用勺、包记,注意笔顺的变化书空)

(4)指导书写:记住了这两个生字朋友的样子,你们想不想把它写漂亮啊?你们觉得哪个字不好写?

老师范写一个,学生描一个写两个。句:口要写在撇的下边。

4.读词语:这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念?

课件:迟日泥融沙暖鸳鸯(你们见过鸳鸯吗?课件出示图片。喜欢吗?觉得怎么样?那咱们再读读。看图后再读鸳鸯,注意指导读好轻声)

5.这些字词朋友又回到诗里面去了,你们还能叫对它们的名字吗?看看谁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6.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哇?

7.同桌互读:比比谁读得好。

三.细读感悟诗意:

1.默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打个小问号。

2.同桌交流:把读懂的跟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没有读懂的也可以虚心向你的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了你,那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

师:你都读懂了什么?请你跟大家谈谈(由学生决定顺序)。

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学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江山:河流和大山,泛指祖国)

(2)质疑:“迟日”指的是什么?(或学生问:我不懂“迟日”指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谁知道?那我们一起来问问小博士吧。(课件:小博士图。指导口语交际:我们应该怎么向小博士请教,小博士才愿意告诉我们呀?学生问小博士答:《诗经》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师:现在你们知道“迟日”指什么了吗?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观察课件插图:这两句诗都描写了哪些景象呀?(太阳、大山、河流、花草、春风:你从哪看出风来了?)

师小结: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五颜六色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多美呀!

师导:春风花草香,你能从画中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

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4)课件欣赏:多美的春天呀!想不想亲眼去看看?(放课件:师叙述,

温暖的太阳照着大地,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勤劳的小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美丽的小蝴蝶在花丛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祖国的山河多美丽呀!)(5)指导朗读:面对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禁不住要高声赞美春天了。范读

请你也高声赞美吧!自由读、评读

师导:你们还读懂什么了?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学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

(2)“融”什么意思?

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玩、报告春天、啄春泥)

师:也有的小燕子在衔融化的泥土筑巢呢。想看看吗?

(3)欣赏课件: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

筑巢。一对对美丽的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着了。

(4)指导朗读:该怎么读哇?自己练练,可以加上动作。评读

4.把整首诗练习读读,试着背背,练好了,老师还给你配上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呢。

练好了,谁先来,要像古人吟诗那样抑扬顿挫(课件)?指读、背诵。

5.改写:

杜甫用这首诗来赞美美丽的春天,你也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赞美诗中所描绘的这种美景吗?(自己说、指名说)

老师总结,课件出示:春天到了,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祖国的山河多么美

丽啊!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

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睡觉。(自由读指读)

6.让我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诗吧。

7.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就让它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绝句》教学设计

《绝句》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近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通过昨天的背古诗比赛,老师知道了我们班的同学们最拿手的就是——背古诗,很多同学一口气背诵了好几首古诗呢!今天,老师就请来一位被尊为“诗圣”的大诗人,你们能叫出他的名字吗?(出示杜甫图片) 2、学生介绍杜甫。 3、老师小结。(杜甫是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4、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原来学过杜甫写的古诗吗? 5、那请同学来背一背。同学们记性真好。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绝句》 二、自主合作,识记巩固 请大家默读古诗《绝句》,参照助学单完成3道题。 展示: 2、熟识字词,组长组织检查同组学生的识字。 杜绝鸣叫包含停泊柳树门窗山岭吴国 3、完成助学单第3题。 <<绝句>> 两个黄鹂____________,_____白鹭___________。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前准备 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流程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 (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学生介绍不完整,可补充: 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

杜甫绝句教案汇编

学习-----好资料 绝句 一、导入新课。 1?孩子们,我们以前学过描写春天的古诗吗?我么一起来跟着音乐吟唱《春晓》 2.从你们的表情,老师看得出来你们很喜欢吟诵古诗,很喜欢春天。这节课,咱们再来学 一首写春天的诗,齐读课题。 3.学古诗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古诗的三步学习法: (生齐读)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读诗句,悟诗情。 二、知诗人,解诗题。 1.我们先来完成第一步:1、知诗人,解诗题。这首诗作者是?谁来介绍一下? 你了解得真多。杜甫被称为“诗圣”,一身写了很多诗,这首是当时安史之乱平息后, 作者回四川成都草堂,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我和儿子也很崇拜杜甫,五年前,特地到杜甫的草堂去。这就是草堂。惊呼吧!请看。杜甫看到草堂门前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绝句》,那什么叫“绝句”?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 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就是“七言绝句”。因为当时诗人太高兴了,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裁名称作了诗题。 三、抓字眼,明诗意。 1.第二步,该干什么了?抓字眼,明诗意。(出示古诗) 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读他的诗了吧?那就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这首古诗吧!诗中有几个是生字宝宝,你会读吗?老师考考大家。先带着拼音读“含、泊、岭、吴”,你会想办法记住它们吗?谁来读:包含、门泊、西岭、东吴“出示”西岭、东吴“图。诗中还有一个是 更多精品文档

多音子”行“。还有个音读”行走“是量词时就读” hang ”。那诗中该读什么?现在把生字放进诗 中,你会读吗?读诗歌是有节奏的,你能划节奏吗,开始画吧。和老师比比,老师是这样划的,请听。 齐读感受一下。抽读。生评价。分组赛读。男女读。 三、孩子们朗诵的真不错,在你的头脑中一定形成一些很美的画面吧。来吧,谁和大家分享一下。 先看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相机指导“鸣”叽喳叽喳的叫,还可把它当成人,说黄鹂在柳树上 唱歌。怎样的唱(兴奋地唱)出示课件。柳树是什么颜色?哪个字告诉你的? 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抽读。赞许地,连诗人的心情都读出来了。我们再来感受诗人欢快的心情。 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看,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上,是什么意思,青天呢?你能描述这美丽的画面吗?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怀,读出这高远而开阔的美吧! 是啊,莺歌燕舞,春意融融,多美的画面呀,怎能不让诗人陶醉呢?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诗人在哪里?他看到了什么?千秋雪,是指千年不变的积雪。出示积雪图。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就把远处的雪山尽收眼底,含,的意思是,包含。写上。你透过窗户看到了什么? 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 。(课件:第4 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泊,是指(停泊)我们学校门口停泊着:许许多多将开往四面八方的小车。 孩子们,战乱过后,万里航船不受阻,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脑中形成了一副副美的画面。 2、是啊,诗句太美了,诗中写了很多种的景物,用波浪线画出。同学们快一起来找一找吧!(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掌握课文生字词。 2、能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内容 1、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2、小组讨论及对话交流的基本程序。 教学材料 杜甫《绝句》 教学方法 教师引领法、小组讨论法、课堂展示法 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学课程 一、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思念家乡的时候是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诗人杜甫的方法。(板书课题:《绝句》—杜甫) 二、初读诗歌,梳理词句。 投影1:阅读古诗,完成学习任务: ①根据拼音解决生字。 ②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难词、关键词的含义。 ③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投影2:检查初步阅读情况: ①规范学生读音,强调难字: 鹂(lí)行(háng)鹭(lù)泊(bó) ②释义: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代吴国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三、多角度阅读并概述古诗,分组讨论并宣布讨论结果。 师:请1—4组的同学按序号对应不同角度,用自己的话来概述古诗。 1、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述。 2、从“主题”的角度来概述。 3、从“思想感情”的角度来概述。 4、从“诗中景色”的角度来概述。 讨论过程(……) 师:同学们都很积极地在讨论,下面请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来宣布讨论结果。 请第1组从“内容”角度概述的同学展示。 投影3:引领: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述(讲清楚时间、地点、环境、事件即可)。 预设: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请第2组从“主题”角度概述的同学展示。 投影4:引领:从“主题”的角度来概述(抓住诗人写这首诗主要想表达的是什么)。 预设:诗人看见美丽的景色,想到了自己的故乡,因而非常思念故乡。 请第3组从“思想感情”角度概述的同学展示。 投影5:引领:从“思想感情”的角度来概述(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感情)。 预设:诗歌前两句还是生机勃勃的春景,后两句诗人就陷入了哀伤的思乡之情当中。 请第4组从“诗中景色”角度概述的同学展示。 投影6:引领:从“诗中景色”的角度来概述(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黄鹂、白鹭、积雪、船只。 体会古诗的优美之处。 课后作业:抄写古诗中的重点生字词,背诵古诗。 寝室设计方案 设计目标:环保、温馨、舒适。 设计内容:美化天花板及墙壁,规范书架摆设、杂物堆放。 设计材料:胶水、胶布、剪刀、泡沫彩纸板、记号笔。 设计方法:成员合作、分工配合。 设计时间:12小时

《夏日绝句》优秀教案5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3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人教部 编版 《夏日绝句》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夏日绝句》是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28年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知府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带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项羽拔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看到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吟出这首诗。据说其丈夫读了这首诗,想到自己不抵抗金兵,缀城逃跑的行径,非常羞愧,不久之后抑郁而死。 整个诗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思念他那种死也不肯逃过江东的英雄气概。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当堂背诵古诗,学会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去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情感。 方法与过程: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前期和后期作品的风格的不同之处。

_绝句》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下册 《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创作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师导:春天是美丽的、多彩的。有许多诗人歌颂赞美过春天,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诗作。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吧。 2 它的题目是《绝句》(课件出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

2 词语质疑 三、初读古诗 1、老师范读 2、学生跟读:你是不是也想读啊? 3、指名读、齐读。(师从读音和节奏上做点评) 4、对对子读诗 四、看图说话,领悟诗意。 1、找关键景物、悟读。 2、感悟诗中的色彩。 五、感悟诗意,指导朗诵 1学习第一句 指名读,老师点拨。 2学习第二句 师生配合读 出示句式:我仿佛看见了…….听见……,拓展说话。 3 学习第三句 (1)导读 (2)图示,理解“窗含”“千秋雪” (3)导读 (4)知识迁移,创作诗句 4 学习第4句 六、生字指导

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 七、展开想象,诵读诗句,感受美 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吟诵这种美。 八、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些他的古诗,选择其中一首诗配上图画。 2、读好的诗歌,就好像是一次愉快又受益良多的旅行,希望大家平时多积累古诗,在诗歌的乐园里体验更多的乐趣。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结合具体语境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宁死不屈的品质,感悟其强烈的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悟诗人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历史的长河中,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正是从靖康之变,金兵入侵中原开始,北宋朝庭仓皇南迁,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背井离乡,过着流离失所,衣不蔽体的生活,而南宋王朝醉生梦死,不思收复中原失地。 1、我们在五年级曾学过一首诗是真实地反映了南宋当时的历史事实的。 2、学生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3、师生谈谈感想 这两首诗写出了鲜明的对比,金人入侵,北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朝庭腐败无能,苟且偷生,醉生梦死,全然不顾国家安危,民族存亡。 4、目睹南宋统治者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李清照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绝唱《夏日绝句》 二、学习《夏日绝句》

1、出示古诗《夏日绝句》幻灯片 2、范读一遍 3、学生初读(齐读),读准字音。 4、让我们走近古代才女——李清照,以便更深入地学习欣赏这首千古绝唱。(生简介李清照后出示李清照资料) 5、这首绝句正是李清照后期的杰作,学生个人读后师提问: 李清照寓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之情于诗,诗中最能直接表达对项羽情感的是哪一个关键的字(“思”) 6、围绕“思”质疑,李清照为什么“思项羽 ...” (1)生答“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结合工具书理解词语,交流。 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2)生说说对项羽的认识 (3)师放幻灯片认识“人杰”,认识“鬼雄”。 在具体的情境中领略诗的意境 (4)生再读古诗前两句,读出古诗韵律(前二后三),读出韵味。 (5)生汇报前两句诗意,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诗意,生齐读。 (6)再出示幻灯片,赏析人物形象,生个人读。 7、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1)了解当时南宋的背景。 (2)观看完这段视频,你的内心是否会感到痛楚和愤慨,请用下列句式表达你的想法: 看到,看到, 看到我心中充满了,我最想南宋王朝能像项羽一样。 (3)教师小结 在金兵入侵的动荡年代,南宋统治者仓皇逃窜,北方沦入敌手,与项羽刚强不屈形成鲜明对比。 (4)相机出示幻灯片深入赏析。 (5)诗人把满腔的爱国情,集中在对项羽这一英雄形

四年级语文上册《夏日绝句》教学教案

(封面) 四年级语文上册《夏日绝句》教学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设计 第(1 )课时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使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 4、由《夏日绝句》的赏析方法,延伸到其他的赏析方法,使学生能融会贯通。重 难 点 1、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使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2、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 教学 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修改栏一、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1、播放“月满西楼”,学生谈感受。 2、导入:刚才我们欣赏的“月满西楼”柔美、清幽,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你对她有哪些了解,能介绍给大家吗? 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 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多是离愁别绪,婉约缠绵。今天,我们共同赏析她的一首诗:夏日绝句(板书课题)是否也是这种风格

呢? 二、初读,感知古诗 1、出示古诗朗读,生谈与《月满西楼》的区别。 2、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停顿。 3、指名朗读,纠正错误读音。 三、再读,了解诗意。 要求:结合注释进行自学,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有问题的可以标出。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出示: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到现在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是因为他不肯回到江东。 3、学生质疑,可能会问“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出示项羽的资料) 四、品读,悟情入境 1、师:现在你已经了解了诗的大意,能不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一句? 生自由谈感受并说明理由。 2、小结: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放弃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这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慨,这就是“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

最新杜甫绝句教案

绝句 一、导入新课。 1.孩子们,我们以前学过描写春天的古诗吗?我么一起来跟着音乐吟唱《春晓》 2.从你们的表情,老师看得出来你们很喜欢吟诵古诗,很喜欢春天。这节课,咱们再来学一首写春天的诗,齐读课题。 3.学古诗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古诗的三步学习法: (生齐读)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读诗句,悟诗情。 二、知诗人,解诗题。 1.我们先来完成第一步:1、知诗人,解诗题。这首诗作者是?谁来介绍一下? 你了解得真多。杜甫被称为“诗圣”,一身写了很多诗,这首是当时安史之乱平息后,作者回四川成都草堂,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我和儿子也很崇拜杜甫,五年前,特地到杜甫的草堂去。这就是草堂。惊呼吧!请看。杜甫看到草堂门前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绝句》,那什么叫“绝句”?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就是“七言绝句”。因为当时诗人太高兴了,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裁名称作了诗题。 三、抓字眼,明诗意。 1.第二步,该干什么了?抓字眼,明诗意。(出示古诗) 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读他的诗了吧?那就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这首古诗吧!诗中有几个是生字宝宝,你会读吗?老师考考大家。先带着拼音读“含、泊、岭、吴”,你会想办法记住它们吗?谁来读:包含、门泊、西岭、东吴“出示”西岭、东吴“图。诗中还有一个是

多音子”行“。还有个音读”行走“是量词时就读”hang”。那诗中该读什么?现在把生字放进诗中,你会读吗?读诗歌是有节奏的,你能划节奏吗,开始画吧。和老师比比,老师是这样划的,请听。齐读感受一下。抽读。生评价。分组赛读。男女读。 三、孩子们朗诵的真不错,在你的头脑中一定形成一些很美的画面吧。来吧,谁和大家分享一下。先看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相机指导“鸣”叽喳叽喳的叫,还可把它当成人,说黄鹂在柳树上唱歌。怎样的唱(兴奋地唱)出示课件。柳树是什么颜色?哪个字告诉你的? 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抽读。赞许地,连诗人的心情都读出来了。我们再来感受诗人欢快的心情。 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看,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上,是什么意思,青天呢?你能描述这美丽的画面吗?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怀,读出这高远而开阔的美吧! 是啊,莺歌燕舞,春意融融,多美的画面呀,怎能不让诗人陶醉呢?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诗人在哪里?他看到了什么?千秋雪,是指千年不变的积雪。出示积雪图。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就把远处的雪山尽收眼底,含,的意思是,包含。写上。你透过窗户看到了什么? 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泊,是指(停泊)我们学校门口停泊着:许许多多将开往四面八方的小车。 孩子们,战乱过后,万里航船不受阻,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脑中形成了一副副美的画面。

二年级下册《绝句》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绝句》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认识“鹭、含、岭、泊、吴”这几个汉字,会写八个汉字。 2.感情朗读这首古诗,感受春天的明媚色彩,感受诗人杜甫的愉悦心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背诵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揭题:这节课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绝句,指名读 3.理解“绝句”:诗歌的一种体裁形式,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五言(七言)绝句。 4.了解诗人杜甫:又称“诗圣”,在成都待过,那儿有“杜甫草堂”,此诗是战争平息后重回成都写下的,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 二、自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同桌互相帮助纠正 2.指名展示读,倾听,纠正 3.齐读 三、学习诗句,朗读感悟 (1) 1.默读,想想诗人在这首诗里写了哪些景物?板书: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

2.边读边想像: 在蓝天的映衬下,黄鹂、白鹭、翠柳、青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象,描述:两个黄鹂唉翠绿的柳枝上欢快地鸣叫,一行白鹭轻盈地飞上了蓝蓝的天空,这一切显得多美啊! 3.看到这样的景色,此时诗人杜甫的心情会是什么样? 4.是的,他被这生机勃勃的春景深深地感染了,内心充满了愉悦。 5.朗读体现 (2)1.诗人在明媚的春光里还看到了什么?千秋雪、万里船 2、为什么会看到千秋雪? (诗人透过自己的窗户望去,正好是著名的西岭雪山,山顶上的积雪长年不化,诗人形象地叫做千秋雪) 3、要开往远方的船只,静静地停靠在诗人的家门口,理解:停泊 4、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像一幅画一样出现在诗人的窗前,即将远航的船只静静地听在门边,一切是那么美好! 理解:没有战争,人们和平地生活,让他快乐而欣慰,经历了战争之苦的杜甫,看到草堂内外一片美好的春光,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5、朗读体现 6、试着背诵 四、总结延伸: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走进更丰富、更奇妙的大自然呢!

夏日绝句的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夏日绝句》的内容,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3.通过诗人思想情感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古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PPT、视屏、音频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最喜欢听故事了,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揭竿起义反抗暴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转战中原,消灭了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告他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但是,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愿离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同学们我们来看一段视屏,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此处插入,项羽乌江自刎的视屏)你们听了、也看了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你觉得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谁能说说。生:他无愧是西楚霸王,铮铮傲骨,即使是死也要与敌人抗争到底,是个顶天立

地的男儿,令人钦佩、赞叹。 师:在一千多年后的宋朝,有位女诗人,她叫李清照,当她途经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渡口时,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便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句——《夏日绝句》。(板书:夏日绝句宋李清照项羽)让我们走进诗人,一起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 1.解读古诗题目 师:我们首先看到这首古诗的题目“夏日绝句”,什么叫绝句?为什么叫夏日绝句?谁能大胆地说一说。 师:绝句是诗的一种载体,绝句每首四句话,通常有五言(每句话五个字)、七言两种。《夏日绝句》意为:写于夏天的绝句。 2.介绍诗人 师:我们再来看看诗人李清照,(出示PPT)李清照(1084-1155年),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在我国群星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有数不胜数的文学大家。然而,这其中能够留芳千古的女性作家却廖若晨星,李清照独出群芳,是最优秀的一个。她的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等。

小学语文: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3

小学语文: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3《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清晰,从激趣引题到感知全诗到逐句讲解到学生扮演诗人呤诵诗句,层层展开构成了一个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境的良好教学结构。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听配乐诵读,想象画面,展开画面,贴图丰富画面的五步环节引导学生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并以此作为教学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突破透景悟情的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用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融听、思、画、说为一体,使学生领悟到含字的比喻写法,同时对含字作替换比较分析,不仅帮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拟人这种修辞形式对突出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以及表现诗意的特定作用,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大幅彩贴画、录音带(机)、小黑板、大黑板上板书好全诗。 [教学间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齐读课题]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这一首诗就是一首几言绝句?(七言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公元12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4年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进姓

绝句 (教案)

《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配图,了解古诗的内容。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生字。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作诗时的心情。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朗读诗句。 教学难点 1.对于诗人心情的领会。 2.根据诗意,展开想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看到大屏幕,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是啊!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千古的《绝句》。 2.向学生介绍“绝句”体裁。 过渡:要想学好绝句,先要读好诗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读,齐读。

评价过渡: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起欣赏这大自然的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出示诗句,让学生想象画面,边想象边朗读。 2.出示画面,朗读诗句。 3.学习“鹂”字和“鹭”这两个形声字。引导学生对比观察“鹂”和“鹭”字形,理解字理,自主识记。 学习“鸣”字,根据字义识记生字,听一听鸟的叫声。 4.朗读指导: (1)想象两只可爱的黄鹂在翠柳间愉快的鸣叫,边想象边朗读。 (2)女生读黄鹂,男生读白鹭,进入情境再次朗读。 (3)通过提问诗句中的色彩,让学生想象这幅色彩明丽的画面,边想象边朗读。 (4)师生互动,对对子朗读。例如:“两个”对“一行”,“两个黄鹂”对“一行白鹭”。 (二)学习“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出示诗句,让学生想象画面。 2.出示图片,带上想象读诗句。 3.指导朗读: (1)通过想象“千秋雪”的样子,朗读诗句。 (2)引导学生体会“含”字在句中的意思,识记生字,相机指导朗读,读出如画般的美。 (3)通过学习“泊”字的本意,识记生字。 (4)让学生对“万里船”展开联想,边想象边读。 (5)战乱过后,河道畅通,来往东吴的船自由航行,体会诗人高兴的心情,带着愉快的心情朗读。 四、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1.学生想象画面,配乐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夏日绝句的优秀教案设计

夏日绝句的优秀教案设计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诗(板书:李清照) 2、课前,老师已经安排你们搜集李清照的有关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 (同学交流资料) 3、同学们的资料很详细也很全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李清照写的这首<<夏日绝句>>(板书课题和古诗,同学随老师板书念). 二:整体感知古诗 1.师范读古诗. 2.生读古诗,要读通顺流利.读熟后可读给同桌听. 3.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首诗赞颂的是谁? 三:利用网络,理解古诗内容 (一).理解前两行诗句. 1.自读古诗,读后从古诗中找出两个赞颂项羽的词语. 2.你找的是那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 (同学用自身的话说说”人杰”和”鬼雄”的意思.) 3.前两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吗? (找两三名同学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4.这两行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出英雄气概)

5.现自身试读,再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评议. (二).查找资料,理解后两行诗句. 1.齐读后两行诗句. 2.提问:读后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 (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江东是什么地方?等) 师:善于提问时很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才会学到更多的指示,这节课老师就把问题交给你们,利用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自身解决问题,有信心吗? 3.教师指导同学上网查找资料. (1).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项羽”两个字,然后点击搜索. (2).教师推荐选项:1.项羽;2.楚汉之争和汉朝建立;3.项羽. (3).自身选择一项了解有关内容. (同学自读资料,教师巡视指导.) (4)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把你了解到的说给同学听。 (同学交流资料) 观察资料中的项羽画像,你有什么感觉,从哪感觉到的? (同学说说自身的感觉) (5)提问:通过李清照对项羽的赞颂和刚才咱们了解到的资料,你认为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同学说自身的看法:宁死不屈、不苟且偷生、有英雄气概等) 师: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绝不屈膝投降。

杜甫《绝句》的教学设计

杜甫《绝句》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谢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透景司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齐读) 2、指句读“绝”。 3、指生说记字方法。师:大家都知道,绞丝旁的字多与丝线有关。所以这个字也可以这样说:丝线染成颜色,称为天下独特,就是—绝。 4、扩词:绝技、绝活、绝招。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读诗的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是223。 3、自由练读,注意节奏。 4、师生合作,接读。 5、同桌之间像我们师生合作读那样读。 6、指名一对同桌读。 7、男女生接读。 8、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教师配乐读。 9、指名一名同学来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画面? 三、创设情境,细读古诗 1、学习第一句诗 (1)如果把诗配上画,按诗句的描绘,应首先画什么?(黄鹂)(2)出示“黄鹂”剪贴画。诗中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什么地方呢?(柳树间)(教师随机板画柳树,并贴上黄鹂)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怎样记信这个“鸣”字(谜语:鸟儿把口张,叫声真响亮)扩词:一鸣惊人、鸣叫、电闪雷鸣。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绝句《迟日江山丽》教案设计及反思

《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当我们想到最亲爱的妈妈,我们不禁会想起古诗《游子吟》(学生有感情的背诵),想到滚滚奔流的长江,又会想到古诗《浪淘沙》(学生背诵)。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来感受吧!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背诵上个单元学习的两首古诗,进入诗词学习的意境,感知古人吟诗抒情的意境。 二、通读 1、师:这是我国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写的诗《绝句》。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生:反复读,将诗读清爽、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师生对读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 2 整体感受诗歌 《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 三、了解大意,感受春之美 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师追问: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 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 (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 这么美好的春色,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师:诗中还有气味呢,谁闻到了? 生:香读出来 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 学习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生:读以上两句 师: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读出来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使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3.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4.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赏析诗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1.播放“月满西楼”,学生谈感受。 2.导入:刚才我们欣赏的“月满西楼”柔美、清幽,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你对她有哪些了解,能介绍给大家吗? 3.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 4.小结过渡: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多是离愁别绪,婉约缠绵。但她也写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走进她的这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古诗,了解诗意。 1.出示古诗,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停顿。 2.指名展示读。 3.全班齐读。

三、品读,悟情入境。 1.师:读着读着,在这首诗中有没有一个人物跃入了你的眼帘?(生:项羽)“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谁来谈谈你的了解? 2.指名交流关于项羽的资料。(结合注解或查阅的资料) 3.教师出示相关铺助资料。 秦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4.师:在诗中,李清照用了一个字直接表达对项羽的情感,我们看谁的眼睛亮能找出来。(生:思)李清照为什么思项羽?谁能用诗句来回答? 5.出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结合注解来理解诗句意思。 (2)指名说说诗句意思。 6.师:活着的时候,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人们到今天还思念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逃回江东,苟且偷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画面,感受项羽的英雄气概! 7.播放《楚汉之争》项羽乌江自刎片段,生欣赏。

部编版夏日绝句优秀教案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3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读出对文中项羽宁死不屈、李清照爱国情怀的赞美、敬佩情感。 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理解“人杰”、“鬼雄”,明白古诗大意。 4、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 5、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及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见面。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所以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玩一个看图说诗的游

戏。 我们不仅可以把诗读得很美,还可以用书法的形式把诗写得更美。请欣赏。 一、引出诗人。 1、你们真是一群善于积累的好孩子。期待你们更精彩的表现。接下来老师还想和你们共赏一首词----《声声慢》。(视频配乐朗读) 2、你们听出了词人怎样的心情?(愁闷、孤苦)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整首词哀婉凄凉,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 4、想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她是一位旷世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就是----李清照。 5、关于李清照,你知道些什么? 6、这里有一份她的资料,谁能读给大家听。刚才我们欣赏的《声声慢》就是她婉约词的代表作。 5、今天,这样一位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给却我们带来了她的另一首诗《夏日绝句》,又会是怎样一种风格呢?让我们从诵读开始,走进诗人的文字。 二、诵读 1、出示诵读提示,学生自由朗读。

《绝句》 优秀教学设计

《绝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领略古诗的美,创设与古诗有关的心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创设与古诗有关的情境,促进理解的有效生成。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给予必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智力的开发中配以情趣盎然的情境体验。既有对古诗的感悟,也有感悟后的表达,这表达是基于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也是对生活的积极创造。 教学目标: 1、学会“绝”字,认识“鹂、行、鹭”等字,学会规范书写“绝、含、吴、岭”这几个字。 2、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3、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联系图文等方法理解诗意的能力,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的画面。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图背诵古诗文,课件出示与古诗有关的图片,学生背 古诗。 2、简介作者: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写这首诗时已平定了 安史之乱,人们又过上了和平安宁的生活,杜甫回,到了 四川成都定居下来,心情较好,看到的春景也格外美丽。 二、指导方法,自学古诗 1、诗中写了怎样的一幅幅美丽而快乐的春景图呢?请小朋 友借助拼音,读通诗句,读读诗,看看图,想想意思。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注意“鸣、鹂、鹭”与鸟有关的 字的构字规律,弄清楚多音字“行”的不同读音情况,注 意区别同音字“泊”、“伯”的不同意思及组词。 3、了解“绝句”: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 的一种形式,绝句有五字一句的是五言绝句,七字一句的 是七言绝句,这首绝句是什么绝句呢? 3、精读古诗,注意读准停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