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重点题目

政治经济学重点题目

政治经济学重点题目
政治经济学重点题目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到第五章模拟试题和答案

选择: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P4

2.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三个代表:威廉配弟(创始);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完成)P4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P5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P5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P6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P8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在于:认识和揭示经济规律的理论表现P9 历年真题: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007-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

A.17世纪中叶B.18世纪中叶C.19世纪中叶D.20世纪中叶

06-10-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A.17世纪中叶B.18世纪中叶C.19世纪中叶D.20世纪中叶

05-7-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

A.17世纪中叶B.18世纪中叶C.19世纪中叶D.20世纪中叶

07-4-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

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B.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C.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D.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06-1-l.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唯物主义06-4-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A.为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服务的B.为某几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C.为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科学

选择: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P12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P12

3.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有: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P13

4.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P13

5.劳动对象:人们把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P13

6.劳动资料: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P13

历年真题:

第二章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第一节物质资料的生产

05-1-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阶级关系B.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力D.物质资料生产06-1-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政治关系B.家庭关系C.物质资料生产D.文化艺术生产

07-10-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物质资料的消费 B.物质资料的生产C.物质资料的交换 D.物质资料的分配

05-1-31.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有

A.劳动者的劳动

B.劳动方法

C.劳动对象

D.劳动资料

E.劳动组合

06-10-2.劳动对象是指()A.人们用来传导劳动的物件B.人们把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C.劳动过程中各种必要的物质条件

D.劳动过程中除生产工具以外的其他要素07-1-2.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A原料和材料B道路和土地C生产工具D厂房和仓库

07-1-31.农场的劳动资料包括()A.土地B.种子C.道路D.仓库E.农业机械

06-10-31.劳动资料的内容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

A.生产工具

B.各种容器

C.原材料

D.燃料、辅助材料

E.厂房、仓库等

05-7-2.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

A.劳动者的劳动和劳动资料的总和B.劳动者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总和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D.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第二节社会生产力

05-1-32.生产力()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和最革命的因素B.总是经常处在发展变化中C.体现着人和自然的关系D.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E.发展的状况集中体现在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上

07-10-2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A.劳动对象 B.劳动工具C.生产资料 D.劳动资料

07-7-1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量是A.科学技术B.生产工具C.劳动者 D.劳动对象

07-1-1.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量是()A.劳动者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

05-4-2.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资料

07-1-3.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为()

A.生产工具的发展B.管理水平的改善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D.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

07-10-4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A.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B.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C.商业与农业的分工D.商业与手工业的分工

06-1-2.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

A.畜牧部落和其他原始部落之间的分工

B.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C.商业和农业的分工

D.商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第三节社会生产关系

07-10-31.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是指()

A.生产关系B.分配关系C.交换关系 D.消费关系E.信贷关系

05-4-1.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家庭关系B.生产关系C.宗教关系D.政治关系

05-4-31.社会生产总过程内部的四个环节包括()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E.协作

05-1-2.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

05-7-41.简述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决定作用。P20 第四节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

07-4-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是()

A.生产关系B.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五节经济规律

07-7-2.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A.人可以创造经济规律 B.人可以改造经济规律C.人无法把握经济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05-7-31.人们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能够()

A.改造经济规律

B.利用经济规律

C.废除经济规律

D.制定经济规律

E.认识经济规律

05-4-41.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点是什么?P26

07-4-41.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P26

07-10-5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之一是()

A.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是人们主观创造的B.后者是客观存在的,前者是人们主观创造的

C.前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后者是经常变化的

D.后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前者大多数不是长久不变的

07-4-3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按劳分配规律

05-1-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存在的客观条件是()

A.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B.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C.商品经济

D.社会生产

05-1-4.在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基本经济规律

B.一般经济规律

C.共有经济规律

D.商品经济规律

7.劳动资料的种类: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容器+厂房、仓库、道路、土地P1 3

8.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总和P14

9..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和最革命的因素;总是经常处在发展变化中;体现着人和自然的关系;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发展的状况集中体现在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上

10.生产力中人的要素: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量)

11.生产力中物的要素:生产资料P15

12.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为:生产工具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标志,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1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的应用P16

14.生产力状况包括: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两个方面P17

15.劳动生产率及表示方法:P17

16.三次社会大分工:P17畜牧从原始部落中分离出来//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商人产生P17

17.简单协作和复杂协作P19

18.人类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关系P19

生产关系体系中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P20

1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其中最基本的关系:P22

20.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P25

21.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P26

2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存在的客观条件是:社会生产P26 23.在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基本经济规律P27 问题:

1.简述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决定作用。P20

2.简述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P21

3.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点是什么?P26

选择:

1.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看: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P29-30

2.社会再生产从规模来看划分为: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P30

3.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P30

4.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P30

5.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P31

6.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包括:综合性比例;部门之间的比例;部门内部的比例;地区之间的比例;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比例P32

7.狭义产业结构的类型:两大部类;农轻重;传统新兴;生产要素密集程度P 33-34

8.广义产业结构的划分:三次产业P34

9.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从低级向高级逐渐演进的趋势P34

10.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P35

11.社会总产品P35

12.社会总产值P36

13.国民收入P36

1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P36-37

15.依据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方式不同,将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P39

16.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经济增长P39 17.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而实现的增长P 39

18.人类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的总趋势是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P40

问题:1.社会再生产为什么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P29 2.简述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P30

3.简述扩大再生产实现方式的类型及其发展趋势。P31

4.国民经济中有哪些主要比例关系?P32

5.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P35

6.试述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P38

7.简述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及其涵义P39

8.试述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与社会主义部分联系)

真题链接:

第一节社会再生产及其类型

06-10-4.任何社会的再生产从其内容看A.既是粗放型的再生产,又是集约型的再生产B.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05-1-41.社会再生产为什么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P29 05-7-3.社会再生产从规模来看划分为

A.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B.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C.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D.粗放型再生产与集约型再生产

07-10-41.简述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P30

05-4-3.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

A.商品的再生产

B.物质产品的再生产

C.劳动资料的再生产

D.简单再生产

06-1-3.单纯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属于

A.外延扩大再生产B.内涵扩大再生产C.质量型扩大再生产D.效益型扩大再生产

05-4-32.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是依靠A.扩大生产场所B.改进生产技术C.增加劳动者数量D.提高劳动生产率E.投入更多生产资料

06-1-41.简述扩大再生产实现方式的类型及其发展趋势。P31

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及其产业结构

07-1-41.国民经济中有哪些主要比例关系?P32

07-10-31.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包括A.综合性比例B.部门之间的比例C.部门内部的比例D.地区之间的比例E.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比例P32

07-10-3.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划分是依据A.两大部类产业结构B.农轻重产业结构C.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D.生产要素密集度产业结构

06-1-4.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商业和服务业属于

A.第一和第二产业

B.第二和第三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二产业

第三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05-7-4.经济发展的基础是A.经济增长B.国际竞争C.指令计划D.信用制度

06-10-5.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就是

A.社会总产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国内生产总值

07-4-4.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就是

A.货币资本的价值B.流通资本的价值C.商品资本的价值D.社会总产值07-1-4.从社会总产品扣除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后,剩余的部分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国民收入

06-4-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外净要素收入的差额为

A.社会总产值B.社会生产净值C.国民收入D.国内生产总值

06-10-47.试述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P38

05-4-4.依据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方式不同,将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

A.外延型和内涵型

B.粗放型和集约型

C.生产型和消费型

D.封闭型和开放型07-4-5.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经济增长属于

A.集约型增长方式B.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C.粗放型增长方式D.内含型增长方式

06-4-41.简述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及其涵义P39

07-10-46.试述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

重点问题:

第一节社会再生产及其类型

1.生产和再生产

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

再生产: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

2.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再生产的内容:任何社会的再生产(1)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2)其次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3)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3.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再生产的分类:按规模来分,分为(1)简单再生产和(2)扩大再生产

二者之间的关系:(1)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2)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4.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的分类:(1)外延的扩大再生产:规模、数量(量)

(2)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技术、效率(质)

扩大再生产发展的趋势:随着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为主向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为主过渡。

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及其产业结构

5.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实质:是社会总劳动在部门、环节和地区之间的分配。

比例关系的类型:

(1)综合性的比例关系

(2)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3)部门内部的比例关系

(4)地区间的比例关系

(5)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

6.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

狭义产业结构的类型:分为

(1)两大部类产业结构

(2)农轻重产业结构

(3)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

(4)生产要素密集程度产业结构

广义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划分:(1)第一产业:农业

(2)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3)第三产业:一二产业外的各业。主要是商业和服务业。

第三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概念的区别:增长[量];发展:

[量与质]

(2)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7.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经济增长速度的衡量指标:(1)社会总产品[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与社会总产值[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P36

(3)国民生产总值:GNP

(4)国内生产总值:GDP

(5)国民生产净值:NNP

GDP与GNP关系:GNP-国外净要素收入=GDP

8.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1)劳动力的数量与劳动者的素质

(2)科学技术及其应用

(3)生产管理与生产组织

(4)自然条件

(5)产业结构与比例关系

(6)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9.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的种类:(1)粗放型[数量扩大型](2)集约型[质量效益型]

经济增长方式发展趋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第四章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

选择:

1.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包括: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交换经济P41了解三种经济形式的特点(选择)

2.商品经济的产生的一般前提条件:社会分工P45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不同所有者和不同经济利益主体P46 4.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之间的关系)P48

5.交换价值与价值P48

6.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性决定的P49

7.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P49

8.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P50

9.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新价值P50

10.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P55 11.价值形式理解P57

12.价值形式展的四个阶段P57-58

13.货币的本质:一般特价物P59

14.货币职能及对货币本身的要求P59-62

15.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P62

问题:

1.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关系。P48

2.劳动二重性及其特点。P49

3.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P52

4.为什么说商品价值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P54

5.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P57-59

6.简述货币的本质和职能。P59

7.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客观要求P62

8.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形式P63

真题链接:

第一节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

06-1-32.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包括

A.自然经济

B.计划经济

C.商品经济

D.市场经济

E.产品交换经济

07-10-6.自然经济是一种

A.交换经济B.自给自足经济C.满足别人需要的经济D.满足市场需要的经济

第二节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05-4-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前提条件是A.生产力高度发展B.社会分工的出现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D.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第三节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06-1-5.商品二因素中作为商品社会属性的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相对价值

第四节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创造

07-10-3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私人劳动B.简单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E.社会劳动

05-4-6.在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中,将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商品价值中的劳动是A.复杂劳动B.简单劳动C.抽象劳动D.具体劳动

06-4-5.商品生产者的活劳动是

A新价值的惟一源泉B旧价值的惟一源泉C全部价值的惟一源泉D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

06-4-47.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P52

07-7-32.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因素有A.商品的使用价值B.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C.商品的供求状况D.劳动生产率E.劳动熟练程度

第五节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05-1-47.为什么说商品价值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P54

07-7-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07-4-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第六节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07-1-47.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P57-59

07-7-41.简述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06-10-41.简述货币的本质和职能。P59

07-4-32.在1只绵羊=2把石斧的等式中,左端的商品"绵羊"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B.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C.处在等价形式上D.是个别等价物E.通过交换,价值在石斧上相对地表现出来

06-1-6.当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时,价值形式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货币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05-4-7.“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中的“钱”所充当的职能是

A.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第七节价值规律

07-4-7.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A.价格与价值始终一致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价格始终高于价值D.价格始终低于价值

06-10-6.商品价格波动的基础是商品的A.供给量B.需求量C.供求比例D.价值05-7-47.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P63

选择:

1.资源配置的任务:不同时间、部门地区间分配资源使用的数量P66

2.资源配置的目标:使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P67 3.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资源配置方式有: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P68

4.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5.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P72

6.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条件是:价格随供求变动而围绕价值变动7.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包括:供给方内部的竞争;需求方内部的竞争;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竞争P74

8.市场体系的内容包括:商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P76

9.市场体系中既属于商品市场也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是:生产资料市场P76 10.市场经济需要良好的市场秩序,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公平竞争P78 11.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主要有:市场准入和退出秩序;市场竞争秩序;交易行为秩序P78

12.市场组织三类:流通组织;中介组织;管理组织P79(注意举例选择)问题:

1.试述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P68

2.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区别和联系P69

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P69

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P71

5.试述市场体系的构成。P76

真题链接:

第一节资源配置方式

05-4-8.资源配置的任务是在不同时间、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之间A确定资源使用的信息B安排资源取得的方式C形成资源配置的动力D分配资源使用的数量

06-4-6.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实现了资源配置目标中的

A.消费者个人效益B.企业效益C.国民经济效益D.社会效益

06-1-47.试述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P68

07-1-32.迄今为止,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有

A.自然方式B.行政方式C.产品方式D.计划方式E.市场方式

07-10-7.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资源配置方式有

A.计划方式B.市场方式C.行政方式 D.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

05-1-5.计划与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A.要求有相同的管理制度B.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特点是不同的C.在经济运行中不能结合起来D.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都是完美无缺的

第二节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06-10-7.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表现在

A.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没有区别

B.有商品经济也就有市场经济

C.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阶段

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阶段

05-7-3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有商品经济就有市场从而也就有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C.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两者的内涵相同D.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E.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06-10-3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在A.企业由国家统负盈亏B.市场机制是调节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机制C.企业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D.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E.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法律法规进行

05-4-46.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是什么?P70

第三节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

05-4-33.市场机制包括A.计划机制B.价格机制C.供求机制D.竞争机制E.行政机制

06-4-32.市场机制包括A.价格机制B.管理机制C.供求机制D.竞争机制E.协调机制

07-7-5.市场机制的核心是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 D.利率机制

05-1-6.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是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风险机制06-10-23.市场机制的核心是A.竞争机制B.供求机制C.价格机制D.风险机制07-1-6.市场机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A计划机制B价格机制C供求机制D竞争机制

05-7-6.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条件是价格

A长久保持不变B与价值完全一致C长时间大幅背离价值D随供求变动而围绕价值变动第

07-4-33.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包括A.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B.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竞争

C.供给方内部的竞争D.需求方内部的竞争E.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竞争

第四节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07-4-8.根据不同的交易对象和特定的交易方式,市场体系可以分为A.全国市场和地方市场B.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C.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D.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05-1-7.市场体系的内容包括A.商品市场与生产资料市场B.商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

C.生产资料市场与劳动力市场

D.金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

06-4-48.试述市场体系的构成。P76

05-7-5.市场体系中既属于商品市场也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是

A.消费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C.劳动力市场 D.金融市场

05-4-9.市场经济需要良好的市场秩序,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A供求决定商品价格

B企业听从政府宏观调控C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格D公平竞争

07-10-33.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主要有A.市场准入和退出秩序B.市场竞争秩序

C.市场供求秩序D.市场管理秩序E.交易行为秩序

06-4-7.在市场组织中会计师事务所属于

A.市场流通组织B.市场管理组织C.市场中介组织 D.市场调节组织

07-1-5.下列属于市场中介组织的是

A.地方税务局B.律师事务所C.工商行政管理局D.财政局

近年真题:

重点问题:

第一节资源配置方式

资源配置的任务:是在不同时间、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之间分配资源使用的数量

资源配置的目标: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使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资源配置的方式:(1)计划方式(2)市场方式

二者的不同:(1)管理制度不同(2)资源配置过程的特点不同

第二节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1)区别:内涵不同

(2)联系:a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b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在依据

c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成熟程度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市场机制是调节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机制[经营活动市场化]

(2)C.企业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企业经营自主化]

(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调控间接化]

(4)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法律法规进行 [市场秩序法制化]

第三节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

市场机制:(1)价格机制(2)供求机制(3)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市场调节:即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1)价格(2)企业生产经营(3)需求

第四节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市场体系:构成:

(1)商品市场:a消费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

(2)生产要素市场a金融市场b劳动力市场c房地产市场d技术信息市场e 生产资料市场

其中:生产资料市场即属于商品市场,也属于生产要素市场

市场秩序:(1)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前提和保障,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公

平竞争

(2)建立消除不平等竞争、实行公平竞争的制度和规则,是市场运行制度规则体系的核心。

市场组织:分类(1)市场流通组织

(2)市场中介组织

(3)市场管理组织

注意判断给出的组织是哪一类。

重点问题:

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1.最初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形成:其基础是: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P83

2.最初原始积累的手段:(1)圈地运动(2)海外殖民掠夺;国内掠夺人民P85

第二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3.资本的总公式:G-W-G’[了解商品流通与资本主义流通的不同]P86

4.资本的本质: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成为资本的前提。

6.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P87

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具体劳动过程转移物化劳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

8.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P90

9.剩余价值:P90

10.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资本主义剥削关系。P90

11.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依据及区分的意义:P91

12.剩余价值率:m’=m/v

第四节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基本方法

13.剩余价值生产的再种方法:绝对/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P92

14.相对剩余价值是怎么生产出来的?P94

15.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P96

16.为什么说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仍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P97

17.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P98

第五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18.工资的本质:P100

19.工资的两种形式:计时与计件

20.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P102

第六节资本积累

21.考察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意义是什么?

22.资本主义积累实质P104

23.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P106

24.资本的有机构成P106趋势:提高

25.相对过剩人口及形式P108

26.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与趋势P109

近年真题:

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07-1-7.最初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形成基础是

A.自然经济的发展B.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C.资本集中D.资本积聚

第二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07-4-9.资本与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

A.作为流通手段B.作为支付手段C.购买生产要素D.带来剩余价值

07-7-6.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A.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B.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C.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07-4-10.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它在使用过程中能

A.转移和保存自身的价值 B.转移自身的价值

C.长期保存使用价值D.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07-10-8.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雇佣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A.v+m B.c+vC.c+m D.c+v+m

06-1-7.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新价值是A.c+v+m B.v+mC.c+v D.m

05-7-7.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根据它们

A.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B.价值周转速度的快慢

C.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占比重的大小D.在剩余价值生产中起的作用不同

07-7-4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与意义是什么?P91

06-1-8.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

A.不变资本的比率

B.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C.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D.可变资本的比率

第四节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基本方法

07-10-3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本质上都是

A.为了缩短必要劳动时间B.为了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C.为了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长度D.为了增加剩余价值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06-4-8.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

A.绝对剩余价值B.平均利润C.垄断利润D.超额剩余价值

06-1-33.超额剩余价值是A.个别或少数资本家才能获得的B.全体资本家都能得到的

C.少数企业率先采用先进技术后产生的

D.先进技术在该部门得到普及以后就消失的

E.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06-10-8.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A.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B.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

C.工人使用的先进机器设备

D.资本家的管理水平

05-4-47.试述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P96

第五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第六节资本积累

07-7-7.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A.是由工人创造的B.是由资本家积累的

C.并不仅仅是由工人创造的 D.是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创造的

06-4-42.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哪些特点?P103

07-1-42.考察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意义是什么?P103

07-4-34.在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资本积累的数量取决于

A.不变资本的绝对量B.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D.剩余价值的绝对量E.预付资本量的大小07-10-47.试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P105

05-7-48.试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P105

06-1-42.简述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及其涵义。P106

06-4-9.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

A.吞并其他资本扩大资本规模B.剩余价值资本化扩大资本规模政治

C.剥夺小生产者扩大资本规模D.组织股份公司扩大资本规模

重点问题:

第一节资本循环

1.产业资本在循环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分别执行什么职能。

(1)货币资本购买阶段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2)生产资本生产阶段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3)商品资本销售阶段实现价值与剩余价值

2.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1)货币资本的循环:G……

(2)生产资本的循环:P……

(3)商品资本的循环:W’……

3.条件:(1)空间上的并存性(2)时间的继起性(3)互为条件

第二节资本周转

4.周转时间、周转次数与周转速度的关系:速度与时间成反比;速度与次数成正比

5.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1)周转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

(2)资本构成[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6.固定资本、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区别与联系。P120

7.固定资本的周转特点:P121

8.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公式:P122

9.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1)量(2)率P122

10.年剩余价值率:P123

第三节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11.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

12.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P127

13.扩大再生产的前提与实现条件:P128~131

14.结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5.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16.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7.周期性:四个P134

18.战后变化的新特点:五点P135

近年真题:

第一节资本循环

05-7-9.资本要实现其价值的增殖必须

A.不断地循环运动B.采取借贷资本形态C.采取商业资本形态D.贷给职能资本家

05-4-42.产业资本在循环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分别执行什么职能?P113

05-7-8.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总称为A.生产资本B.产业资本C.商业资本D.流通资本

07-10-10.产业资本循环中的购买阶段用公式表示为B

07-1-8.剩余价值的实现是在产业资本循环的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

07-7-33.产业资本在循环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A.货币资本B.借贷资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E.商业资本

05-7-33.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货币资本D.生产资本E.商品资本

06-10-33.产业资本循环的形式有

A.货币资本循环

B.生产资本循环

C.商品资本循环

D.不变资本循环

E.可变资本循环

第二节资本周转

07-4-11.资本的周转是

A.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B.考察资本运动采取的不同形式

C.考察资本运动的内容D.考察资本运动经历的不同阶段

07-4-35.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A.生产时间的长短B.流通时间的长短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E.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

06-10-34.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取决于

A.周转时间的长短

B.生产资本的构成

C.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E.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07-10-9.生产资料中既属于固定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A.原料B.燃料C.辅助材料 D.机器设备

06-4-48.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切有哪些区别?P120

06-1-9.产业资本家在一年中的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与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之和除以预付资本总额为A.资本家的年利润总量B.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C.产业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的数量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值

05-1-48.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P122

06-10-9.下列各项中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增殖程度的是

A.年利润率

B.年剩余价值率

C.平均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

第三节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06-10-10.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

A.单个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B.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C.企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D.部门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06-1-48.试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意义。P127

06-4-3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包括

A.Ⅰ(v+m)>Ⅱc B.Ⅱ(c+m-m/x )>Ⅰ(v+ m/x )C.Ⅰ(v+Δv+ m/x )=Ⅱ(c+Δc) D.Ⅰ(c+v+m)=Ⅰ(c+Δc)+Ⅱ(c+Δc)E.Ⅱ(c+v+m)=Ⅰ(v+Δv+ m/x)+Ⅱ(v+Δv+ m/x )

07-7-46.试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基本要求。P131

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07-7-8.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A.危机B.萧条C.复苏 D.高涨

07-1-48.试述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及其在战后变化的新特点。P134 重点问题:

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1.“三个转化”:m—p//p—平均P//商品价值—生产价格

2.影响利润率高低因素P139

3.平均利润率的形成:部门间竞争,方式是:进行资本转移//公式//实质4.生产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P143

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5.商业资本//商业利润//商业流通费用

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6.利息//信用//银行//银行利润

7.股份公司//股票

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

8.本质//类别//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的条件与原因

第五节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9.初次分配途径:166

10.再分配途径:P167

近年真题:

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07-7-10.生产成本的构成内容是A.c+v+m B.c+vC.v+m D.c+m 06-10-11.资本主义企业生产成本是A.c+v B.c+mC.v+m D.c+v+m

06-1-11.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

A.生产成本

B.生产价格

C.平均利润

D.利润

07-7-34.影响利润率最低的因素有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E.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05-7-34.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D.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E.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07-4-1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形成

A.商品的生产价格B.平均利润率C.商品的社会价值D.平均利润

05-7-11.部门之间竞争通常采取的方式是

A.进行资本转移B.采用新机器设备C.改善经营管理D.改进生产方法07-10-11.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

A.各个部门的创造过程 B.各个部门内部的转移过程

C.各个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瓜分过程D.各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06-4-10.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

A.总资本的比率B.不变资本的比率C.可变资本的比率 D.流动资本的比率

06-10-1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A.只是质的转化,在量上没有变化

B.只是量的转化,在质上没有变化

C.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没有变化

D.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发生了变化06-10-35.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

A.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B.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

C.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

D.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

E.全社会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相等

07-1-10.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结底是由

A.商品价值的变动引起的B.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引起的

C.平均利润的变动引起的D.货币供应量的多少引起的

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06-1-34.商业资本对于产业资本经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A.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B.节省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C.加速产业资本周转D.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本E.缩短流通时间

06-4-34.生产性流通费用包括

A.广告费B.包装费C.保管费D.运输费E.店员工资

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05-7-10.资本主义利息的来源归根结底是

A.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B.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C.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D.资本所有权的收入

06-4-11.借贷资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时,平均利润分割为

A.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B.产业利润和利息C.商业利润和利息D.企业利润和利息

07-1-9.股份公司的资本筹集方式是

A.资本积聚B.资本积累C.资本借贷D.发行股票

07-7-9.股票价格

A.与利润率成反比,与存款利息率成正比 B.与利润率成正比,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C.与股息成正比,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D.与股息成正比,与存款利息率成正比

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

06-10-13.资本主义地租是

A.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B.农产品价值低于生产价格的差额

C.平均利润或农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

D.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05-4-43.简述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P160-163

06-1-10.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C.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D.土地有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不同

06-4-12.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土地的经营垄断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偏低

07-1-33.在剩余价值分配中,能够获得平均利润的资本有

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银行资本E.农业资本

第五节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05-1-33.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后P166

A.相当于可变资本的部分以工资形式构成工人的收入

B.相当于剩余价值的部分全部为产业资本家所有

C.产业资本家以产业利润的形式占有部分剩余价值

D.商业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分别获得商业利润和利息

E.土地所有者以地租的形式占有部分剩余价值

05-7-42.资本主义国民收入是怎样进行初次分配的?P166

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05-4-10.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

第二节垄断在经济生活中的统治地位

06-4-14.以一两个实力强大的垄断企业为核心,把跨部门的不同行业的许多大企业联合起来组成的垄断集团是()A.卡特尔B.辛迪加C.托拉斯D.康采恩

07-1-12.垄断组织建立的根本目的是()

A.联合起来共同发展B.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C.联合起来推销商品D.消除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和竞争

05-7-16.垄断资本主义人为阻碍技术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A.保持市场份额,限制市场购买力B.依靠垄断地位能够获得高额垄断利润C.为了维持垄断资本政治上的统治D.避免产品价格下降

05-7-43.简述垄断利润的涵义及其来源。P172

05-7-13.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

A.价值规律作用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B.价值规律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C.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D.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05-4-34.垄断不能消灭竞争的原因在于()

A.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存在商品经济

B.存在着没有加入垄断组织的局外企业

C.不存在绝对的集中和纯粹的垄断

D.垄断的实质就是竞争

E.大垄断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

07-1-11.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形式是()A.借贷资本B.金融资本C.商业资本D.股份资本

05-4-11.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

06-1-12.垄断阶段银行的新作用集中表现在它()

A.是借贷关系的中介人

B.吸收大量存款

C.发放大量贷款

D.成为万能的垄断者

05-7-12.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企业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的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企业

06-10-14.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建立的基础是()

A.资本主义私有制

B.垄断统治

C.自由竞争

D.垄断组织

第三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06-1-35.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主要形式有()

A.股份公司

B.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溶合为一体

C.有限责任公司

D.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E.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06-4-1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增加国家订货来扩大社会需求属于运用()

A.财政收入政策B.财政支出政策C.产业政策 D.信贷政策

07-1-3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的基本方式有()A.对国家垄断资本进行管理和调节B.对私人垄断资本进行管理和调节C.对国家掌握控股权的企业通过计划和政策进行管理和调节

D.对私人垄断资本掌握控股权的企业通过各种经济手段进行管理和调节E.实行经济计划化调节社会经济

05-1-43.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P187

重点问题:

第九章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垄断

第二节垄断在经济生活中的统治地位

垄断:

2.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本质特征,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居于统治地位。垄断组织:

3.垄断组织的类型:P171弄清其含义

4.垄断组织建立的目的: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

5.含义:P172

6.来源:P172

垄断价格:

7.垄断价格与价值的关系:P173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变化:价格围绕垄断价格波动

垄断与竞争关系:

8.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原因:商品经济//垄断与非垄断组织间自由竞争//垄断企业间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9.金融资本:含义//地位:统治地位[银行成为万能垄断者]

10.金融寡头:含义//经济上统治:参与制—控股;政治上统治:个人联合--打进去拉出来

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了解一下。垄断统治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建立的基础。

第三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1.含义P178

12.产生原因: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结果。P17 8

13.基本形式: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溶合为一体//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14.实质:更好地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P181~ 182 15.宏观调控基本形式:对国家垄断资本进行管理和调节//对私人垄断资本进行管理和调节//对国家掌握控股权的企业通过计划和政策进行管理和调节//实行经济计划化调节社会经济

16.双重作用:P188~189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对外经济扩张

06-1-43.垄断资本主义是怎样进行对外经济扩张的?P191~196

07-1-1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主要特征是()A.商品输出B.资本输出C.原料输出D.劳务输出

05-7-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A.国际卡特尔B.国际托拉斯C.混合联合公司 D.跨国公司

第二节垄断资本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

05-7-14.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条件是()A.国际分工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B.商品资本的国际化C.跨国公司的发展D.垄断资本追求利润的动机07-1-14.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

A.产业资本国际化B.商业资本国际化C.银行资本国际化D.借贷资本国际化

05-1-11.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活动日益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一般称为()

A.贸易一体化

B.经济全球化

C.资本社会化

D.资本国际化

05-1-34.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有()

A.新科学技术的广泛发展和应用

B.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

C.国际资本流动大幅度增加

D.局部战争日益减少

E.联合国的作用日益削弱

05-4-48.试述经济全球化的作用。P200

第三节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集团化

07-1-35.战后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经济组织有()

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联合国E.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06-1-15.大力推进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地区经济集团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非洲经济共同体

D.欧洲联盟

第四节当代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

06-1-1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是()

A.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

B.互惠互利的关系

C.发达国家支持和援助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对等合作的关系

05-7-35.经济全球化应该是世界各国()

A.互利互惠的经济全球化 B.一律平等的经济全球化

C.差距扩大的经济全球化 D.共同发展的经济全球化

E.相互尊重的经济全球化

06-10-15.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是()

A.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

B.对等的相互合作

C.互惠互利

D.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05-1-10.当前世界范围贫富差距加大和南北对立加剧的根本原因是()

A.国际经济新秩序

B.国际经济旧秩序

C.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

D.地区局部战争06-4-43.如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P208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06-1-17.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是()

A.滞胀与危机

B.发展与停滞

C.危机与繁荣

D.复苏与萧条

07-1-43怎样理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两种趋势的并存?P211~212

05-1-12.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停滞的两种趋势的相互关系是A.发展趋势排斥停滞趋势B.停滞趋势超过发展趋势C.停滞趋势排斥发展趋势D.两者同时并存和交替占上风

第二节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

05-7-17.垄断资本主义A.是过渡的资本主义B.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C.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内在矛盾

D.能够长期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06-4-35.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本身日益社会化表现为

A.股份公司的普遍发展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C.跨国公司的出现D.各种矛盾趋于深化E.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垄断同盟的出现

06-1-13.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A.已经自我否定B.发生了根本性变化C.仍无任何变化D.本质未变,但有局部调整

05-7-36.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A.适应了生产社会化发展的需要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C.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D.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E.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

05-1-1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政策”()

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C.表明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利益并非对立

D.不会改变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

05-4-1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自我扬弃表明A.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调整达到完美无缺B.资产阶级能够自觉地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C.资本主义可以通过制度的突变而长入社会主义 D.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

06-1-16.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

A.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表明资本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有利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消除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06-10-4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内在矛盾?P216

第三节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历史过程

07-1-15.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是由

A.生产力自身运动的规律决定的B.价值规律决定的

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决定的

05-4-1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取代是A.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B.资本主义平均利润规律作用的结果C.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作用的结果

05-1-35.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由于A.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容纳生产力的继续发展 C.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化 D.经济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物质技术基础上赶超资本主义需要相当长时期E.各国社会主义革命条件成熟状况不平衡

06-1-36.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A.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不断地进行局部调整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自然永恒的D.垄断资产阶级采取各种措施缓和国内阶级矛盾E.社会主义只能在各个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重点问题:

第十一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

1.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停滞的两种趋势:P210如何理解?P210~211 2.怎样理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两种趋势的并存?P211~212

第二节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

3.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P213客观:全面社会化;主观:无产阶级成熟

4.日益社会化表现:P213~214生产//管理//资本日益社会化

5.矛盾加深的表现:两阶级//垄断资本主义与发展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间P214

6.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P216实质

第三节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必然:原因P218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原因:P218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07-1-15.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是由()

A.生产力自身运动的规律决定的B.价值规律决定的

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决定的05-1-1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

A.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B.按劳分配规律作用的结果

C.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作用的结果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作用的结果

06-1-18.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与历史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更迭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A.它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B.它是通过武装斗争进行的

C.它是以公有制取代混合所有制

D.它是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

05-4-1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混合所有制

C.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D.个体所有制

05-10-17.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A.生产资料私有制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多种所有制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

06-10-46.试述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P225

05-10-16.我国在过渡时期对个体私有制进行改造,建立起( )

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

B.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C.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D.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

05-1-15.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2年过渡时期的开始

C.1956年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

D.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2.社会主义本质

05-10-44.简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P227 06-4-16.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是:

A.不断提高公有化程度B.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C.搞好精神文明建设D.实现共同富裕

07-1-1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C.消除两极分化D.实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05-7-4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具有必然性和长期性?P231

07-1-44.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P234

05-1-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

06-4-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矛盾

05-4-15.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

A.建立全社会统一的全民所有制

B.实现个人消费品的按需分配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不断变革生产关系

05-7-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是指()

A.以政治建设为中心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以法制建设为中心

06-1-1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始于()

A.1949年

B.20世纪50年代中期

C.1979年

D.1992年

06-10-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重点掌握以下问题: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即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与历史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更迭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3.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途径:革命或其他方式,但至今只的一种革命形式,不排除将来其他方式出现的可能。

4.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社会。5.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6.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1)没收大资本主~建立全民所有制;(2)改造中小资本~壮大全民所有制;(3)改造个体私有制~建立集体所有制。

7.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标志: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社会主义本质

8.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

达到共同富裕。

9.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1)公有制前提,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要求;(2)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优越性(3)衡量是否搞好社会主义的客观标准。

10.社会主义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什么?两点:(1)主要矛盾决定的;(2)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需要]

11.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12.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具有必然性和长期性?

(1)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相当大比重,商品化和社会化程度很低;

(2)实现工业化、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代化,即195 6~21世纪中叶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P233~234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内容及理解。[P234]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内容及简称。[P234]“一个中心”经济建设/ /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纲领:政治、经济、文化[P235]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07-1-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并存共同发展B.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为补充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05-1-46.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238

05-4-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

A.生产关系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中

B.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要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

D.生产力水平低、不平衡和多层次

05-4-35.我国现代产权制度所具有的特征是()

A.分配公平

B.归属清晰

C.权责明确

D.保护严格

E.流转顺畅

06-1-20.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所形成的权利关系统称为()

A.产权

B.经营权

C.管理权

D.支配权

2.公有制的内容和实现形式

05-7-37.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包括()

A.混合所有制经济B.国有经济C.集体经济D.中外合营经济

E.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06-4-44.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P240

06-10-36.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都占优势

C.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于集体经济

D.集体经济的比重大于国有经济

E.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05-10-18.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

A.产品品种上

B.企业数量上

C.控制力上

D.覆盖面上

05-7-19.我国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必须占支配地位的是A.私营经济B.国有经济C.个体经济D.合营经济

06-10-21.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

A.承包经营形式

B.经济核算形式

C.资本组织形式

D.租赁经营形式

06-10-17.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有机结合的经济形式是()

A.股份制经济

B.合作制经济

C.合营制经济

D.股份合作制经济

05-4-17.我国现阶段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特征的经济形式是()

A.股份制经济

B.承包制经济

C.股份合作制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

07-1-18.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要看()

A.企业规模大小B.股票上市发行的数量

C.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D.企业所在行业的重要程度

3.我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4.非公有制经济

05-7-21.我国现阶段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是()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07-1-36.我国现阶段的个体经济是()

A.以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私有经济

B.以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和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经济

C.受国家引导和监督的私有经济D.资本主义性质的私有经济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重点掌握的问题:

前期理解什么是所有制结构和所有制实现形式。

第一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依据]:社会主义的性质;初级阶段的国情;符合“三个有利于”的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3.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与共同发展:是与我国目前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低、不平衡和多层次性决定的。

4.产权内涵及特征:所有权和经营权;归权保流

第二节公有制内容和实现形式

5.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内涵:国有;集体;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1)国有经济:含义//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P243[表现在:五点](2)集体经济:含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具体形式。(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6.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主体地位。

[为什么?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1)基础,根本标志(2)保证社会主义方向(3)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快速高效增长(4)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1)确保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仅有量的优势,更注意质的提高(2)控制国民经济命脉(3)发挥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4)公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但有区别。]

7.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合作制:劳动联合和劳动者资本联合有机结合,集体经济的一种实现形式

8.政策:巩固和发展第三节我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第四节非公有制经济

8.非公有制经济的内涵: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独营//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9.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0.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

05-7-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以按资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为补充

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为辅

(1)按劳分配

05-1-18.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A.国民收入的分配原则

B.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

C.生产资料的分配原则

D.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则

07-1-19.按劳分配方式存在于()

A.公有制经济中B.非公有制经济中C.个体经济中D.私营经济中05-10-37.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有( )

A.生产力没有达到高度发展的水平

B.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C.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商品经济

D.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只是个人谋生的手段

E.人们的思想觉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06-4-18.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

A.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B.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C.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D.人的思想觉悟程度不高

06-4-36.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

A.全部社会产品都实行按劳分配B.不劳动者不得食

C.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D.承认劳动者在劳动和劳动报酬上的差别

E.允许一部分人依靠投资先富起来

06-10-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劳”是指()

A.劳动者的个别劳动

B.劳动者的简单劳动

C.劳动者的复杂劳动

D.以企业为单位的局部劳动

(2)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06-1-46.试述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06-10-37.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有()

A.按资本分配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技术要素分配

D.按资金分配

E.个体劳动收入

05-1-17.我国私营企业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属于()

A.个体劳动收入

B.按劳分配收入

C.劳动力价值收入

D.剥削收入

05-10-19.个体生产者收入的性质是( )

A.按劳分配收入

B.劳动力价值收入

C.资本分配收入

D.个体私有制条件下的劳动收入

06-4-17.私营企业中劳动者得到的劳动报酬是:

A.按劳分配收入B.劳动力价值收入C.资本收入D.技术和信息收入(3)多种分配方式的调节和理顺分配关系

05-1-36.我国规范收入分配制度和防止两极分化,要求()

A.保护合法收入

B.整顿不合理收入

C.保障最低收入

D.调节过高收入

E.取缔非法收入

2.消费

消费性质//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水平

重点掌握的问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

2.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

3.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1)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前提;(2)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只是个人谋生的手段~直接原因(3)生产力发展水平~根本条件

4.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内容:(1)有劳动能力者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2)不是全部产品,只是个人消费品(3)以劳动作为分配尺度

要求:(1)承认劳动者在劳动和劳动报酬上的差别(2)允许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和勤奋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1)通过商品贷币实现(2)市场机制的制约(3)不在全社会统一,而以企业为单位

第二节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制度

6.实行这一制度的客观依据:(1)多种所有制结构决定(2)市场经济的要求(3)多种经营形式是重要条件

7.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含义:(1)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是主体(2)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是基本的收入分配方式(3)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以按劳分配收入为主。

8.个人收入的多种分配方式:按资本分配//按资金分配//劳动力价值//技术要素//管理收入//个体劳动收入

第三节多种分配方式的调节和理顺分配关系

9.规范分配秩序的基本方针:(1)保护合法收入(2)取缔非法收入(3)整顿不合理收入(4)调节过高收入(5)保障最低收入

第四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

1.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06-10-19.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

A.产品经济的充分发展

B.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

C.自然经济的充分发展

D.计划经济的充分发展

06-10-43.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279

05-10-20.我国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各企业之间存在商品关系的原因是( )

A.企业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B.全民所有制企业具有相对独立的责权利

C.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公有制经济形式

D.我国现阶段存在非公有制经济

05-10-38.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各企业之间存在商品关系的原因有()

A.各企业属于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者B.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各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D.企业职工的物质利益体现在企业的经济利益上

E.旧的社会分工使劳动还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06-4-19.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B.按劳分配规律C.货币流通规律D.平均利润规律

06-4-37.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表现为()

A.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

E.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更有效、更自觉的宏观调控

05-1-3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

A.排斥计划的B.排斥国家调控的

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D.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E.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更有效的宏观调控

05-4-46.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是什么?P7 0;P282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05-1-37.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体现在()

A.经济制度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经济制度

B.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

C.一种经济制度只能采取一种经济体制

D.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

E.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在经济体制上相互借鉴

05-7-22.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体制范畴的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生产资料公有制C.按劳分配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06-4-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间

A.两者是等同的B.后者以前者为基础C.前者要体现后者的要求D.两者是根本对立的

06-10-2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A.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B.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C.国家与企业的关系

D.生产与流通的关系

05-10-2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计划经济为主和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B.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C.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06-1-2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现代企业制度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社会保障制度

D.完善的市场体系

07-1-20.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市场在()

A.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生产领域中起完全自发的调节作用

C.流通领域中起完全自发的调节作用D.生产和流通领域中起完全自发的调节作用

3.我国渐进式改革

05-1-19.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所采取的转轨方式是()

A.集约式

B.粗放式

C.渐进式

D.激进式

06-1-21.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方式是()

A.渐进式的B.激进式的C.“休克疗法”式的D.一步到位式的06-1-22.我国渐进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由点到面的改革进程

B.由存量到增量的梯度改革

C.从难度大见效慢的领域开始

D.新体制一步到位取代旧体制

05-1-20.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应()

A.将改革作为根本任务

B.承认三者是互相对立的

C.为了稳定放弃改革与发展

D.通过改革加快发展和促进稳定

重点掌握的问题: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

(1)多种公有制形式(2)全民所有制内部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原因:全民所有制企业具有相对独立的责权利;旧的社会分工使劳动还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企业职工的物质利益体现在企业的经济利益上](3)还存在着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2.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四点P281]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表现为: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市场主体的结构(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机制(3)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更有效、更自觉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联系与区别

区别:(1)经济制度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性质;(2)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属于生产关系具体的实现形式。

联系:(1).一种经济制度可以采取多种经济体制(2)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3)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在经济体制上相互借鉴

5.我们所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属于经济体制的范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

6.经济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7.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

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第三节我国的渐进式改革

10.我国采取的渐进式的转轨方式。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是:(1)先易后难有序改革(2)由点到面(3)新旧兼容(4)由增量到存量(5)改革发展稳定协调

11.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发展是根本任务;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通过改革加快发展和促进稳定。

社会主义企业的地位07-1-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A.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企业D.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05-1-21.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支柱是()

A.三资企业

B.私营企业

C.国有企业

D.股份企业

05-10-45.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P294

06-10-2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

A.国家成为市场的主体

B.地方成为市场的主体

C.部门成为市场的主体

D.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

07-1-38.国有企业的经营权是指企业对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

A.所有权B.占有权C.使用权D.依法处置权E.经营收益权2.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06-4-45.简述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主要途径。P301

05-10-22.我国国有企业的运转机制要从生产型向( )

A.销售型转换

B.研发型转换

C.生产经营型转换

D.外向型转换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07-1-22.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实行政企分开

C.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D.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

05-1-22.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者拥有()

A.企业法人财产权

B.经营管理权

C.出资者所有权

D.财产使用权

06-10-44.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P304

05-4-36.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A.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B.企业法人财产制度

C.有限责任制度

D.企业组织管理制度

E.货币流通调节制度

05-10-36.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要( )

A.坚持国家所有为前提

B.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C.做到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

D.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责任

E.维护国家所有者的权益

05-4-19.我国国有企业法人与企业经营权相结合,构成()

A.企业经营机制

B.企业法人财产权

C.法人治理结构

D.企业管理制度

05-7-23.我国国有企业的全部法人财产由()

A.国家和企业共同支配B.企业主管部门支配C.国家统一支配D.企业独立支配

06-1-44.简述我国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涵义和特征。P306

05-1-38.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所具有的特征有()

A.政企分开

B.各司其职

C.权责明确

D.有效制衡

E.运转协调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基本概念 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基本原理 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三要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较为活跃,生产关系较为稳定。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但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基本概念 ①商品 (同时满足)必须是个有用物;必须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经济 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货币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未来:电子货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货币主权)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总是受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

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资本积聚()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W…P…W’—G’ B. W…P…W’

多项选择题(32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简答题

重点问题: 1.2/1、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20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权利有如下规定: 第一,所有权表现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人对物的这种意志关系,最初可能是作为一种习惯和传统被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护,之后,在财产冲突的作用下,才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作为一种权利保护起来。 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不否认所有权中体现的人和物的关系,而是要从人和物的关系中揭示出人与人的关系,财产权利,只能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才存在。 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财产主体必须作为财产的承担者,通过一定的经济交往过程,使财产权利得以实现。 2、2/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33-34 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抽象掉生产商品劳动的具体形式,则所有劳动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它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3)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则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4)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民的劳动产品不用来交换,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它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2)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3)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 3.3/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4-5 1)先论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及其矛盾: (1)私人劳动是指生产资料归不同利益主体所有,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照私人的打算和私人利益进行的劳动,它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 2、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大量生产来满足消费需求,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以商品经济为主导,公平、公正的环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保障。 3、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单位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的量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劳动时间决定的,(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大多数劳动者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成反比! 4、在商品经济中,为什么以价值为尺度进行商品交换 商品的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必须以照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5、实现商品经济的条件,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 含义:以社会分工进行生产,以交换作为目的的生产方式称为商品经济 条件; 1)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私有化 3)等价交换 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或者说,产品价值是否能转换成为商品价值的矛盾! 6、价值规律、供求规律 第一,价值规律使供求达到平衡性,有效缓解经济危机,并且引导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均衡转移与分配,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资源的浪费,达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分配。 有利于大多数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有利于竞争机制发挥和“优胜劣汰”格局。 第三,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好处 特征: 第一,本质上是交换经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第二,是开拓型经济(通过社会分工使产品产出达到最大化) 第三,是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经济 (以商品价值为准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获得利润) 第四,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为了获得利润不断生产产品和创造社会财富) 好处: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需求达到最大化 有利于生产关系和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作者:Jessie已被分享19次复制链接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 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作为价值实体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3、准确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指标是(剩余价值率)。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垄断经营有限的较优等土地);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6、在股份制中,实行一股一票,体现的是(出资者)主权;在合作制中,实行一人一票,体现的是(劳动者)主权。 7、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是由其(处于主体或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 8、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企业)。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因而被称为不变资本。另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可变资本。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由于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会发生价值增值,所以被称为可变资本。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方式。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即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总额的一种方式。而资本集中则是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1)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基础,因而单个资本增大的同时,也使社会总资本增大;而资本集中是原有资本的重新组合,虽然使单个资本变大,但不能使社会总资本增大。(2)资本积聚的规模和速度最终受到原有资本积累速度和社会财富增长限制,因而其增长是缓慢的;而资本集中可以不受资本积累速度的限制,可以在较短时间有效资本合并为大资本,所以增大速度很快。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总产量(包括商品和服务)和生产能力的增加。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产值的变动率来衡量。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一般用人均收入水平来衡量。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相比包括的内容更丰富,它除了收入水平的变动,还涉及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市场范围等方面的变动。 4、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它是指国家境内投资的生产资源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年内一国居民所拥有的投入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这两个概念都是衡量一国一年内经济总量变动的指标,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国家国土范围内的生产总量,其中包括外国投资者在一个国家的投资

政治经济学考研复习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考研复习知识点 很多高校经济学专业考试包含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今天凯程考研晶晶老师就为大家整理了政治经济学的部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帮助。 1.经济制度:在一个社会中经法律确认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该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又被称为这个社会的基本制度或基本经济制度,它规定着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方向和基本性质。 2.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经济运行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体制。它决定着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基础上应该怎样从事经济活动和在怎样的相互关系下从事经济活动。 3.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4.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 5.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到共产主义阶段,其会消亡。 6.劳动价值论: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形成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具体劳动不是价值的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即死劳动,只是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 7.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指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8.生产力: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反映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9.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生产关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他们的相互关系;③产品分配形式。 10.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的生产效率,常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

政治经济学(张维达)知识要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要点 一、基本概念 1.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叫做社会生产关系,也叫经 济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三要素与四环节)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物,就是价 值)。价值体现在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3.私人劳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私人性质 4.社会分工:是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内的生产分工(自然分工的基础上) 5.抽象劳动: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6.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 7.剩余价值: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本身价值的价值 8.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9.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的规律(流通中代售商品数量、商 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10.信用: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11.垄断:少数资本主义企业凭借其控制的巨额资本、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 通过协定、同盟、联合参股等方法,操纵与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与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 12.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独立发挥资本职能,以获取 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资本形式。它是处于流通领域的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它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13.金融寡头: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之间日益相互渗透并且在人事上实行联合,形成金融 资本。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少数既控制银行又控制工业的最大垄断资本家,即所谓金融寡头。 14.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 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15.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凭借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长期获得的大于并包括垄断企业本身 生产的剩余价值在内的高额利润 16.通货膨胀: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生习题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 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 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 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 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大一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一、概念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答: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畴。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论述>价值规律的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它的基本容和要: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答: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5.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如何? 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论述>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 答: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重点及答案(打"的题是老师认为比较重要的) 导言 一、主要概念: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V) 二、主要问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V)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 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 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科学技术与与生产力(结合第九章) 4?经济规律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一上学期) 一、填空 1、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3、单位商品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成反比) 4、资本的概念(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产业资本连续循环两个必要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6、年剩余价值的概念(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7、借贷利息量是在(0)和(平均利润)之间。 8、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创业利润、个人联合)来实现统治的。 9、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价格之差。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1、生产产品的劳动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1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13、工资的本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15、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V+m/v)=II(c+AC))。 16、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8、租种劣等土地的资本家需要缴纳(绝对地租),租种优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租种中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19、金融寡头在政治上(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的。 20、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生作用不同)。 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和流动资本)。 2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 22、具有占有和创造剩余资本是(产业资本)。 23、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政治经济学(程恩富)期末复习重点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答: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答: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5.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如何? 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论述>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 答: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 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可以理解各种复杂社会现象,了解人类发展规律。 7.资本流通总公式是什么?总公式的矛盾是什么?怎么解决矛盾? 答:资本流通总公式:G—W—G′。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特点。 总公式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应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而资本流通的结果却产生了价值增值。 资本流通总公式既等价又增殖的原因:资本家卖到特殊商品劳动力,它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是价值。这样总公式的矛盾就就解决了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一物质资料得生产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统一 物质资料生产就是政治经济学研究得主要出发点,政治经济学得研究对象就是社会生产关系。 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得能力。就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得决定因素。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与劳动者三个要素。 劳动对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得对象。(一类就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得自然物质;另一类就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得物质。)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就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得一切物质资料与物质条件。最重要得就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得发展状况,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得物质标志。 劳动者:具有劳动经验与劳动技能得人。就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得决定性得因素。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得各种经济关系。使人们最基本得社会关系。包括三个方面: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与交换过程中所处得地位与关系;产品得分配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统一,构成物质资料得生产方式。它们既矛盾又统一,构成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得不断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与发展得要求,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得客观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得矛盾就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得基本动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得矛盾,就是制约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得重要因素。 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得综合构成社会得经济基础,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得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得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放作用于生产力 政治经济学就是研究生产关系得一门科学。 二物质资料生产与在生产得过程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起点) (中间环节) (终点) 政治经济学得任务:作为一门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得理论经济科学,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实现与发展得运动规律就是它得根本任务。 政治经济学得性质: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 政治经济学得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唯物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得意义:社会主义革命得经济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得经济理论依据、 运用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得典范、 财经专业得理论基础与社会科学得重要知识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商品得二因素:商品就是用来交换得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得属性。使用价值总就是构成社会财富得物质内容,就是交换价值得物质承担者。 商品得交换价值: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她商品相交换得属性。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得量得关系或比例。 商品交换价值比例就是由商品价值决定得。价值就是交换价值得基础与内容,交换价值就是价值得表现形式。价值就是商品得社会属性。价值体现人们交换劳动得生产关系,就是一个历史范畴。 价值:凝结在劳动产品中得无差别得一般劳动。价值体现得就是人们交换劳动得生产关系,这就就是价值得实质。她就是商品得本质特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得社会关系。 使用价值与价值得矛盾统一:对立:商品交换过程中,买卖双方价值与使用价值只能得其一。 统一:商品就是使用价值与价值得统一体。使用价值就是价值得物质承担者,价值就是商品得本质属性。☆劳动得二重性:生产产品得劳动具有二重性,既就是具体劳动,又就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在特定具体形式下进行得千差万别得劳动。创造了商品得使用价值。放映人与自然地关系,具有永恒性》抽象劳动:抽去了具体形式得一般人类劳动。它创造商品得价值。体现商品经济得社会关系。 劳动得二重性同商品二重性得关系:商品得二因素来自于劳动得二重性。(使用价值→生产力;价值→生产关系) 三、商品得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得社会必要时间决定得 ☆个别劳动时间:各个生产者实际耗费得劳动时间就就是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得社会正常得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得劳动熟练程度与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得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获得超额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意味社会生产力得提高与发展。) 价值形式得演变:简单得价值形式、扩大得价值形式、一般得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货币就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得特殊商品,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得职能:价值尺、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与要求)商品得价值由生产商品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得价值量进行。商品价格与价值偏离得现象,实质上就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得结果,就是价值规律作用得表现形式、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得影响自发得围绕价个上下波动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卷(B)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卷(B) 试卷说明:本试卷共有六大题,47小题,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全部按规定填写到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说明这两种商品必定具有在质上相同的东西。这个同质的东西就是商品的() A 供求关系 B 使用价值C价值 D 效用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 A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 经济规律 D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3、资本总公式是() A W—G—Wˊ B G—W—Gˊ C G—W—G D G—Gˊ 4、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按照顺序先后采取了() A 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B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 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 5、垄断资本在国外设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是 A生产资本输出 B 对外经济援助 C 政治上控制输入国 D 借贷资本输出 6、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 生产 B 交换C分配 D 消费 7、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发生流通中货币量持续地严重过多或过少现象直接原因是() A 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能使货币在世界范围内 B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能自觉地调节货币流通量 C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能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 D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能自觉地对货币需要量进行科学预测流通,从而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8、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赢利,就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的() A必要劳动时间等于剩余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9、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 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B 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C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D 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10、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依靠其垄断地位而规定的市场价格是 A 生产价格 B 成本价格 C 垄断价格 D 内部价格 11、以下属于某一社会经济制度特有的经济规律是() A 价值规律 B 货币流通规律 C 剩余价值规律 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2、资本周转速度与() A 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 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 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 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13、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剩余价值的关系是() A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小于剩余价值 B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等于剩余价值

2015年4月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试题 (课程代码 000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经济体制 D.经济运行机制 2.一切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按劳分配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 3.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方式 B.经济体制 C.社会经济制度 D.资源配置方式 4.市场经济要求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 A.排他性作用 B.辅助性作用 C.决定性作用 D.替代性作用 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量尺度是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体力劳动 D.脑力劳动 7.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是 A.纸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足值的金属货 8.随着经济繁荣期生产的发展,商业信用规模 A.扩大 B.萎缩 C,不变 D.不确定 9.按照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剩余价值发生在 阶段的货币上阶段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阶段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阶段上 10.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工人日工资3元,每天生产皮鞋两双,每双社会价值12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9元、新创造价值3元,则资本家获剩余价值 元元 元元

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问答题 导论 1.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经济规律有哪些类型和特点?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 1.什么是劳动二重性学说?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怎样理解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有何关系? 3.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4.商品价值量如何决定?劳动生产率如何影响商品价值量?用这一理论解释东北居民秋天购买冬储菜(萝卜、白菜、土豆、大葱等)现象。 5.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济管理。 6.简述货币的流通规律。 六、计算题 年内实现商品价格总额为本14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亿元,互相抵消的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200亿元。试计算: ①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是多少? ②货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 第二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1.什么是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劳动力商品有何特殊性? 3.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有何不同?货币如何转化为资本? 4.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什么? 这种区分有何意义? 5.简述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6.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7.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报酬,而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 8.试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六、计算题 1.吉林省辽源市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9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生产煤1.88吨,每吨煤售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试计算: ①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 ②剩余价值率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1936年,天津东亚毛呢有限公司纺织工人的平均工资每天0.40元,工人每天劳动12小时,可生产12磅毛线,每磅售价2元,生产12磅毛线原材料价值为19.2元,工具设备磨损费2.4元。试计算: ①资本家在一个工人身上每天垫支的资本价值是多少? ②一个工人每天创造的新价值是多少? ③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是多少? 第三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1.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有哪些? 2.资本积累的原因、实质是什么? 3.资本积累、剩余价值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什么? 4.相对过剩人口有哪些基本形式? 5.简述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和资本有机构成之间的关系。 6.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7. 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哪些特点? 8.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9.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六、计算题 1.某资本家企业原预付资本总额为1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周工资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一、主要概念: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具体来说: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 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 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 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 科学技术与与生产力(结合第九章) 4.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