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及其规律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及其规律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及其规律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及其规律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及其规律通假字,简言之,就是古文中通用的错别字。文言文中的通假现象很多,如果缺乏辨析能力,望文生义,就会导致理解和翻译上的错误。如在“韩信将兵”这个故事中,“何为为我禽”,就有人因为不知道“禽”是“擒”的通假字,就错误翻译成了“为什么做了我的家禽”,岂不贻笑大方。

通假字的基本规律就是同音代替,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完全同音

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译文:太过分了,你的不聪明!)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们宴》)(“蚤”通“早”。译文:明天清早,你不可不早早地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二.声母相同。

如:

①四时之间,亡日休息。(晁错《论贵粟疏》)(“亡”通“无”。译文:一年四季,没有一天能够休息。)

②胡不见我于王?(《公输》)(“胡”通“何”。译文:怎么不引见我去见楚王?)三.韵母相同

如:

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译文:我没有估计道自己的德行与能力,只想在天下伸张正义。)

②置之河之干兮。(《诗经·魏风·伐檀》)(“干”通“岸”。译文:把它放在河岸边啊。)

四.同音代替

由于语言的演变,古时候的许多同音字,现在已经不同音了。

如:

①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趣”通“促”;因为“趣”与“促”,古时候是同音字,但现在已经不同音了。)

②填国家,吾不如萧何。(《汉书·高帝记》)(“填”通“镇”;因为在古代“填”与“镇”也是同音字。)

常见通假字100例

(1)反通返: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县通悬: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诗经·魏风·伐檀》)

(3)女通汝:逝将去女。(《诗经·魏风·硕鼠》)

(4)孰通熟: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蔺列传》)

(5)禽通擒: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

(6)卒通猝: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

(7)雷通擂:雷鼓大振。(《赤壁之战》)

(8)知通智: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9)生通性:君子生非异也。(《荀子·劝学》)

(10)具通俱: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11)属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2)坐通座:置之坐上。(《鸿们宴》)

(13)齐通剂: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14)内通纳:踞关,毋内诸侯。(《鸿们宴》)

(15)直通值:昂其直。(《促织》)

(16)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

(17)戒通诫:三宝戒团众装药实弹。(《冯婉贞》)

(18)疑通拟:远方之能疑者。(《论积贮疏》)

(19)受通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0)从通纵: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

(21)取通娶:令壮者无取老妇。(《勾践棲会稽》)

(22)莫通暮:莫夜月明。(《石钟山记》)

(23)员通圆:员径八尺。(《后汉书·张衡传》)

(24)厌通餍:诸侯之地有限,而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25)庭通廷:相如庭叱之。(《廉蔺列传》)

(26)贾通价:有者半贾而卖。(晁错《论贵粟疏》)

(27)责通债:以偿责者矣。(晁错《论贵粟疏》)

(28)奉通俸:奉厚而无劳。(《触龙说赵大后》)

(29)厉通砺:金就厉则利。(《荀子·劝学》)

(30)辟通避:文王之所辟风雨也。(《殽之战》)

(31)契通锲:遽契其舟。(《吕氏春秋·察今》)

(32)畜通蓄:故其畜积足矣。(《论积贮疏》)

(33)火通伙:出门看火伴。(《木兰诗》)

(34)与通欤:吾王庶几无疾病与?(《孟子·庄暴见孟子》)(35)指通旨: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

(36)匪通非: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经·柏舟》) (37)被通披:操吴戈兮被犀甲。(屈原《国殇》)

(38)说通悦:公输盘不说。(《公输》)

(39)距通拒: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

(40)绌通黜:屈评既绌。(《屈原列传》)

(41)离通罹: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

(42)适(適)通谪:发闾左适戍鱼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43)唱通倡: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4)厝通措: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45)帖通贴: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46)政通征:急政暴虐。(晁错《论贵粟疏》)

(47)廪通懔: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

(48)藏通脏:催藏马悲哀。(《孔雀东南飞》)

(49)畔通叛: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

(50)振通震:公子威振天下。(《信陵君窃符救赵》)

(51)以通已: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52)熙通嬉: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

(53)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们宴》)

(54)要通邀:要项伯。(《鸿们宴》)

(55)乡通向:乡师而哭。(《殽之战》)

(56)陈通阵:既陈而后击之。(《子鱼论战》)

(57)裁通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58)止通只:止增笑耳。(《狼》)

(59)衡通横: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60)阙通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61)炎通焰: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62)矢通屎:矢尿皆闭其中。(《狱中杂记》)

(63)罢通疲: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64)盖通盍: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65)邪通耶: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风赋》)

(66)奉通捧:臣愿奉璧往。(《廉蔺列传》)

(67)颁通斑: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68)宾通傧:设九宾于庭。(《廉蔺列传》)

(69)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诗经·魏风·伐檀》)

(70)得通德: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71)不通否: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72)父通甫:长乐王回深父。(《游褒禅山记》)

(73)俛通俯:俛首系颈。(《过秦论》)

(74)画通划:曲终收拨当心画。(《琵琶行》)

(75)还通环: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76)怳通恍:怳惊起而长嗟。(《梦游天姥吟留别》)

(77)菁通精:吾党菁华,付之一炬。(《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78)倔通崛:倔起阡陌之中。(《过秦论》)

(79)决通诀: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荆轲刺秦王》)

(80)扣通叩:扣而聆之。(《石钟山记》)

(81)列通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梦游天姥吟留别》)(82)没通殁:秦孝公既没。(《过秦论》)

(83)缪通穆: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廉蔺列传》)

(84)陵通凌: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85)暴通曝: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荀子·劝学》)

(86)輮通揉: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87)善通缮:善刀而藏之。(《庄子·庖丁解牛》)

(88)罔通网: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89)卻通隙:今者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鸿们宴》)(90)向通响:砉然向然。(《庄子·庖丁解牛》)

(91)翼通翌:翼日进宰,宰见其小,劣之。(《促织》)

(92)景通影: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93)枝通肢:至舍,四枝僵劲不能动。(宋濂《送东阳马生序》)(94)识通志:女识之乎?(《石钟山记》)

(95)质通鑕:君比如伏斧质请罪。(《廉蔺列传》)

(96)尊通樽: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97)坐通座:直上载公子上坐。(《信陵君窃符救赵》)

(98)闵通悯: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李密《陈情表》)

(99)零丁通伶仃:零丁孤苦,九岁不行。(《陈情表》) (100)蓐通褥: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陈情表》)

初一全册的文言文总结(完美版)

文言文阅读 初中阶段需要掌握有关文言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重点实词,虚词 初一上学期: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 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故事翻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 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 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 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通假字:无 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指儿 女 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趁、乘。今义:因为。 文言特殊句式:1.省略句。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在"寒雪日"之前省略了介词"于",即"(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之意。 2.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所似何"(像什么东西)。 3.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即"表示"这就是","也"在这里表"是"的意思,译为"这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初中语文教材里的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 《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rǔ)通?汝?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乌?(wū)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通?攀? 《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 通?才? 《伤仲永》 11、对镜帖花黄?帖?(tiē) 通?贴? 《木兰诗》 12、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tú)《孙权劝学》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通?耶? 《孙权劝学》

14、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15、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 《口技》 16、止有剩骨?止?(zhǐ) 通?只? 《狼》 八年级上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核舟记》 5、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核舟记》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通?拣?,挑选。《核舟记》 7、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通?举?。《大道之行也》 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望岳》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三峡》 八年级下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初中1-6册文言文重点通假字汇总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 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文言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陈太丘与友期行》 (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只”,只、仅)二、古今异义 三、一词多义 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到) 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 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仁在其中矣(这、那;指的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这里指狼); 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同“只”,只、仅) 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 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打算) 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 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又数刀

毙之(代词,它,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复投之(代词,它,指狼) 以:投以骨(“以骨投之”,把);以刀劈狼首(用) 四、词类活用 (1)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 (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4)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5)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7)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8)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 (9)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 (10)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 (12)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五、文言句式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省略句、判断句)(2)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所似何”)(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句,省略主语)(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择”) (5)投以骨(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动词。“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汝见我不?”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宁可共载不?” 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须臾成五采。” 仓:同“苍”;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同“抄”;抄写。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鉏:同“锄”;锄头。名词。“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屈平既绌,”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初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一览表.doc

上传 : 赵夫元更新时间:2012-5-21 16:49:42 初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一览表 序号通假字本字读音字义原文语句课文 1 强僵僵硬项为之强《童趣》 2 说悦愉快不亦说乎《论语》 3 女汝你诲女知之乎《论语》 4 知智聪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5 乌无没有一切乌有《山市》 6 裁才只裁如星点《山市》 7 不否否尊君在否陈太丘与友期 8 扳攀牵,引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9 材才才能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10 帖贴粘帖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11 坐座座位满坐寂然《口技》 12 止只只止有剩骨《狼》 13 要邀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14 具俱全部,详尽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15 邪耶语气词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16 有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17 诎屈弯曲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18 衡横与“竖”相对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19 甫父男子美称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20 简拣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1 与举选拔选贤与能《大道之行》 22 层曾重叠荡胸生层云《望岳》 23 阙缺断开,中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24 转啭鸟叫声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 25 反返返回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26 食饲喂养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27 见现显露、表现才美不外见《马说》 28 邪耶表示疑问其真无马邪《马说》 29 材才才能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30 衹只只是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31 被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序号通假字本字读音字义原文语句课文 32 支肢人的胳膊和腿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33 具俱全,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34 属嘱嘱咐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5 以已已经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36 適谪被贬谪发闾左適戍鱼阳《陈涉世家》 37 唱倡首发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38 被披穿着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39 直值价值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40 羞馐美味的食物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41 错措放置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42 仓苍苍鹰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 43 信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44 已以表示时间延续自董卓已来《隆中对》 45 阙缺过失,缺点必有裨补阙漏《出师表》 46 距拒抵挡,抗拒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47 圉御抵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 48 诎屈理屈公输盘诎《公输》 49 畔叛背叛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 >两章》 50 曾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两章》 51 衡横梗塞,不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孟子 >两章》 52 拂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孟子 >两章》 53 辟避躲避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54 辩辨辨别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55 得德恩惠,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56 与欤语气助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57 乡向从前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58 徧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曹刿论战》 59 惠慧聪明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60 亡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61 厝措放置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讲课教案

什么是通假字?“通”和“同”有什么区别?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而“同”则是指二者完全一样可以互相代替 以下是按首字母顺序归纳的高中常考的文言通假字,如: A 案:同“按” ;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 罢:通“疲” ;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 ;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杯:同“杯” ;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①通“背” ;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 ;顶,穿着,覆盖在肩上。动词。“被明月兮珮宝璐。”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俾倪:同“睥睨” ;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①通“避” ;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②通“僻” ;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 ;困顿,失败,疲惫,衰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 ;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 ;不。副词,句尾语气词“吗”“或师焉,或不焉。” “汝见我不?” C 材:同“才” ;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 ;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仓:同“苍” ;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集中堆积。“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 ;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同“抄” ;抄写。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 ;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鉏:同“锄” ;锄头。名词。“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通“黜” ;罢免官职。动词。“屈平既绌,”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归纳

初中文言文常用虚词 1、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②北顾黄河之奔流。(《上枢密韩太尉书》)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2、者 (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3、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③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④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

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1、强 通“僵” 僵硬 项为之强 《童趣》 2、说 通“悦” 愉快、高兴 不亦说乎 《〈论语〉则》 3、女 同“汝” 你 诲女知之乎 《〈论语〉则》 4、知

通“智” 聪明 不知为不知《〈论语〉则》5、见 通“现” 出现 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 6、乌 同“无” 没有 一切乌有 《山市》 7、裁 同“才” 仅仅 裁如星点 《山市》 8、不 通“否” 是否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9、扳 通“攀” 牵、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10、材 通“才” 才能 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 11、帖 通“贴 粘贴、贴上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12、火 通“伙” 伙伴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

13、邪 通“耶” 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14、知 通“智” 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5、为 通“谓” 说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6、涂 通“途” 道 卿今当涂掌事 《孙权劝学》 17、止 通“只”

只 止有剩骨 《狼》 18、坐 通“座” 座位 满坐寂然 《口技》 19、要 通“邀” 邀请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20、具 通“俱” 详细 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21、诎 通“屈” 弯曲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22、甫 通“父” 男子美称 虞山王毅书远甫刻《核舟记》 23、衡 同“横” 与“竖”相对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24、简 通“拣”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5、有 同“又” 又 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6、与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整理

人教版xx 文言通假字整理 七年级语文通假字 1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强”通“僵”,僵硬 2 十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说”通“悦”,高兴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知”通“智”,聪明的 4诲xx乎!《论语》女”通“ x你 5: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山市》“乌”通“无”,没有 6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7 两则: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世说新语》“不”通“否”,表疑问 8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扳”通“攀”。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帖”通“贴” 10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火”通“伙” 1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邪”通“耶”,语气词 12《口技》: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座位 13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八年级语文通假字 1 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 2 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3 詘右臂支船《核舟记》詘通屈,弯曲。 4 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xxxx。 5 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与通举选拔

6 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矝”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7荡胸生xx°《xx》xx层 8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中断 9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观潮》“文”通“纹”,画上纹彩 10 余挐一xx《xx 看雪》挐通桡撑船 11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反”通“返 12 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转通啭鸟叫声 13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显露 14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养 15 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呢、吗 16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才能 17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四肢) 18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穿着) 19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小石潭记》“见”通“现”,出现 20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21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嘱咐 九年级语文通假字 1 发闾左適戍渔阳。《陈涉世家》:“適”通“谪” 2 为天下唱。《陈涉世家》:“唱”通“倡”,首发 3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已经

课标教材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课标教材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强”(jiāng) 通“僵” 《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è) 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rǔ) 同“汝”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 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乌”(wū) 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 通“否”《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通“攀” 《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 通“才” 《伤仲永》 11、对镜帖花环“帖”(tiē) 通“贴” 《木兰诗》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通“耶” 《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14、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 《口技》 15、止有剩骨“止”(zhǐ) 通“只” 《狼》 八年级(上册) 16、便要还家“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记》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 同“又” 《核舟记》 18、诎右臂支船“诎”(qū) 通“屈” 《核舟记》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 通“父” 《核舟记》 20、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 同“横” 《核舟记》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 通“拣” 《核舟记》 22、选贤与能“与”(jǔ) 通“举” 《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独“矜”(guāng) 通“鳏” 《大道之行也》 24、荡胸生曾云“曾”(céng) 通“层” 《望岳》 25、略无阙处“阙”(quē) 通“缺” 《三峡》 八年级(下册) 26、蝉则千转不穷“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 27、窥谷忘反“反”(fǎn) 通“返” 《与朱元思书》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 通“饲” 《马说》 29、才美不外见“见”(xiàn) 通“现” 《马说》 30、食之不能尽其材“材”(cái) 通“才” 《马说》 31、其真无马邪“邪”(yé) 通“耶” 《马说》 32、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ī) 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初中新课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初中新课标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1、项为之强“强”(jiāng) 通“僵”《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è) 通“悦”《〈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rǔ) 同“汝”《〈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 通“智”《〈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 通“现”《西江月》 6、一切乌有“乌”(wū) 同“无”《山市》 7、裁如星点“裁”(cái) 同“才”《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 通“否”《陈太丘与友期》 9、对镜帖花环“帖”(tiē) 通“贴”《木兰诗》 10、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两小儿辩日》 11、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口技》 12、止有剩骨“止”(zhǐ) 通“只”《狼》 13、便要还家“要”(yāo) 通“邀”《桃花源记》 14、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 同“又”《核舟记》 15、诎右臂支船“诎”(qū) 通“屈”《核舟记》 16、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 通“父”《核舟记》 17、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 同“横”《核舟记》 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 通“拣”《核舟记》 19、荡胸生曾云“曾”(céng) 通“层”《望岳》 20、略无阙处“阙”(quē) 通“缺”《三峡》 21、蝉则千转不穷“转”(zhuǎn) 通“啭”《与朱元思书》 22、窥谷忘反“反”(fǎn) 通“返”《与朱元思书》 2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 通“饲”《马说》 24、才美不外见“见”(xiàn) 通“现”《马说》 25、食之不能尽其材“材”(cái) 通“才”《马说》 26、其真无马邪“邪”(yé) 通“耶”《马说》 27、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ī) 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七年级上下册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一、通假字 1、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译:脖子都因为此而僵硬了。)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愉悦。译:不也高兴吗?) 3、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惘,迷惑。译: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 4、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译: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 5、是知也(“知”通“智”,明智。译:这就是明智。) 6、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译:一切都没有。) 7、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译:才如点点繁星。) 8、尊君在不(“不”通“否”,译:您父亲在家吗?)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译:每天拉着仲永拜访县里的人。) 10、帖花黄(“帖”通“贴”,贴上。译:在额头上贴花黄。) 11、出门看火伴(“火”通“伙”。译:出门去看望伙伴。) 12、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译: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助词,吗。译:我难道想让你当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 14、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译:全场静悄悄的。) 15、止有剩骨(“止”通“只”,“止露尻尾,止增笑耳”中“止”相同。译:只有剩下来的一些骨头。) 二、古今异义词 1、余忆童稚时(余:古“我”,今“剩余,多余”。译:我回忆幼小的时候。) 2、盖一癞虾蟆(盖:古“原来是”,今“盖房,盖子”等。译: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3、方出神(方:古“正”,今“地方,方块,方形”等。译:正看得出神。) 4、怡然称快(然:古作助词“......的样子”,今“然后,天然”等。译: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5、吾日三省吾身(三:古“多次”,今作数词。译: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6、是知也(是:古作代词“这”,今作肯定判断词。译:这就是明智。) 7、无何(无何:古“不久,一会儿”,今无此意。) 8、城市依稀而已(而已:古作语气助词“罢了”,今“不过如此”。译:城市隐隐约约的罢了。) 9、太丘舍去(去:古“离开”,今“从甲地到乙地”。译:太丘便不顾他而走了。) 10、与人期行(期:古“约定”,今作日前或量词。译:同人家相约出行。) 11、相委而去(委:古“舍弃”,今“委派,委员”。译:却丢下人家自己走了。) 12、撒盐空中差可拟(拟:古“相比”,今“设计,打算,模仿”。译: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13、门外戏(戏:古“玩耍”,今“戏剧,杂技”。译:正在门外玩耍。) 14、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古作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作自己的孩子们。译: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15、暮而果大亡其财(亡:古“丢失”,今“灭亡,死亡”。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16、其邻人之父亦云(云:古“说”,今“云朵”。译:隔壁的老人也这样说。) 17、死者十九(十九:古“绝大部分”,今作数词。译:十个中有九个人战死了。) 18、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此”,今为判断词。译: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19、或以钱币乞之(或:古“有的”,代词。今“或许”。译:有的还用钱币求仲永写诗。) 20、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文采和道理”,今“文章内容和词句方面的条理”。译:诗的文采和说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 21、卷卷有爷名(爷:古“父亲”,今“祖父”。译: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2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作副词,今作转折连词。译:只听到黄河的激流水声。) 23、出郭相扶将(郭:古“外城”,今仅用作姓氏。译:互相搀扶着走出外城来迎接。) 24、双兔傍地走(走:古“跑”,今“行走”。译:雌雄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 2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王侯的自称”,今“孤单,孤苦”等。治:古“研究”,今“治理”。博士:古“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作学位。译:我难道想让你当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 26、但当涉猎(但:古“只”,今“但是”。译:只不过应该广泛浏览。) 27、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只”,今“但是”。译:只听屏风内敲了一下醒木。)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 七年级(上册)文言通假字 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rǔ)通“汝”《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西江月》 6、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 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行》 七年级(下册)文言通假字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通“攀”《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 通“才”《伤仲永》 11、对镜帖花黄“帖”(tiē) 通“贴”《木兰诗》 12、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tú)《孙权劝学》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通“耶”《孙权劝学》 14、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两小儿辩日》

15、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口技》 16、止有剩骨“止”(zhǐ) 通“只”《狼》 八年级(上册)文言通假字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核舟记》 5、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核舟记》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通“拣”,挑选。《核舟记》 7、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通“举”。《大道之行也》 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望岳》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三峡》 八年级(下册)文言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转,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通“现”,露出。《与朱元思书》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马说》 5、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马说》

常见通假字大全

常见通假字大全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忠义暴于朝廷。” 杓:同“勺”;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被明月兮佩宝璐。”“闻妻言,如被冰雪。”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名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汝见我不?”“宁可共载不?” 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须臾成五采。”“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仓:同“苍”;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同“抄”;抄写。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鉏:同“锄”;锄头。名词。“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屈平既绌,”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厝:同“措”;放置。动词。“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错:同“措”;放。动词。“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当:通“挡”;抵挡。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汉亦留之以相当。”“坦墙周庭,以当南日”“曹军不能抵当。”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总结练习

请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翻译 1、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通译: 2、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通译: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译: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译: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译: 6、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通译: 7、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通译: 8、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通译:

9、小惠末徧,民弗从也通译: 10、或师焉,或不焉通译: 11、食之不能尽其材通译: 12、适中手自钞录通译: 13、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通译: 14、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通译: 1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译: 16、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译: 17、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通译:

18、所识穷乏者得我钦通译: 19、人穷则反本通译: 20、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译: 21、善哉,技盖至此乎通译: 2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通译: 23、外连横而斗诸侯通译: 24、秦王还柱而走通译: 25、甚矣,汝之不惠通译: 26、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通译:

27、贾十倍通译: 28、图穷而匕首见通译: 29、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通译: 3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译: 31、距关,毋内诸侯通译: 32、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通译: 33、离骚者,犹离忧也通译: 34、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通译: 35、莫春者,春服既成通译:

36、距关,毋内诸侯通译: 3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译: 38、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译: 39、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译: 40、诎右臂支船通译: 4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通译: 42、必能裨补阙漏通译: 43、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通译: 4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通译:

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常见通假字 案:通?按?。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例: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颁:通?班?。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板:通?版?。例: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通?曝?。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桮:通?杯?。例: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倍:通?背?。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通?被?。例:被明月兮珮宝璐。 辟:通?避?。例: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例: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弊:通?敝?。例: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徧:通?遍?。例:小惠末徧,民弗从也。宾:通?傧?。例: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通?否?。例:或师焉,或不焉。 材:通?才?。才能。例:食之不能尽其材。裁:通?才?,刚刚。例: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通?彩?彩色,颜色。例: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仓:通?苍?,黑色。例: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通?脏?脏腑。例: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唱:通?倡?,倡导。例: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通?抄?,抄写。例:适中手自钞录。雠:通?仇?,仇敌,仇人。例: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绌:通?黜?,罢免官职。例:屈平既绌。从:通?纵?,合纵。例: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例: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厝:通?措?,放置。例: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错:通?措?,放。例: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当:通?挡?,遮挡,抵挡。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党:通?倘?,倘若,偶然。例: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道:通?导’,引导。例: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得:通?德?,恩惠。例:所识穷乏者得我钦? 度:通?渡?,渡过,越过。例:一夜飞度镜湖月。 队:通?坠,坠落。例: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堕:通?隳?,毁弃。例: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而:通?尔?,你。例:某所,而母立于兹。。蕃:通?繁?,多。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反:通?返?,往返,返回。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奉:通?俸?,俸禄,薪俸。例: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奉:通?捧?,两手托着。例: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例: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通?弼?,辅弼。例:入则无法家拂土。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例: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 盖:通?盍?,何不。例:盖亦反其本矣。干:通?岸?。例: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估:通?贾?,商人。例: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灌:通?盥?,洗手。例:媵人持汤沃灌。曷:通?何?,什么。例: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例:困于心,衡于虑。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整理精校打印版

高考常见文言文通假字整理 【使用说明】(通假字按拼音顺序排列)请大家先按分割线将学案折好,然后看着例句用笔将该例句中的通假字圈出来,在全部圈好后再打开对折部分一边对照改错一边记忆含义,最后把出现错误的句子用红笔做标记后二次记忆。 ◇案:通“按”,察看。例: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颁:通“斑”,黑白相间。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倍:通“背”。例: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辩:①通“辨”,区别。例1:此小大之辩也《逍遥游》 例2:辩乎荣辱之境《逍遥游》 ②通“变”,变化。例: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 ◇采:通“彩”,彩色。例: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 ◇卒:通“猝”,匆忙。例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例2:卒惶急不知所为《荆轲刺秦王》 ◇趣:通“促”,催促。例: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 ◇丁宁:通“叮咛”。例: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而:通“尔”,你,你们。例:字而幼孩《种树郭橐驼传》 ◇反:通“返”。例1:日影反照,室始洞然《项脊轩志》 例2:反不讨贼《晋灵公不君》 ◇伏:通“服”,心服。例:骑皆伏曰:“如大王言。”《项羽之死》 ◇不:通“否”。例:可与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共:通“供”例: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何:通“呵”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盖:通“盍”,何,怎样。例: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驩:通“欢”。例:请毕今日之驩《苏武传》 ◇还:通“环”,绕。例1: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例2:秦王方还柱走《荆轲刺秦王》 ◇惛:通“昏”。例:吾惛,不能进于是矣《齐桓晋文之事》 ◇棘:通“急”,紧急。例:玁狁孔棘《<诗经>两首》 ◇竟:通“境”,边境。例:亡不越竟《晋灵公不君》 ◇距:通“拒”。例: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倔:通“崛”例:倔起阡陌之中《过秦论》 ◇决:通“诀”,诀别。例:与武决去《苏武传》 ◇扣:通“叩”,询问。例: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大铁椎传》 ◇离:通“罹”,遭遇。例:“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 ◇敛:通“殓”。例:敛不凭其棺《祭十二郎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