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改革动态

课程改革动态

课程改革动态
课程改革动态

课程改革动态

(第 5 期)

嵊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本期要目

◆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巡礼在杭开幕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在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巡礼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巡礼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小学人口教育谱新篇

◆一组动态

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巡礼在杭开幕

由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工作领导小组主办、浙江省

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电化教

育馆和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

联合承办的浙江省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巡礼,2004年11月

8日隆重开幕。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副司长、省教育厅领导、各市教育局代表团成员共800余人参加了杭州主会场的开幕式。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副司长在开幕式上作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专题报告,张绪培副厅长作了重要讲话。开幕式后全体来宾参观了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展示。

课程改革的成果应当共享,课程改革的问题需要研讨,课程改革的实施必须推进。在我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举办的这次为期一个月的巡礼中,杭州主会场和全省11个市的分会场共有14个单位的展览,全面展示我省各地近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交流课程改革经验、研讨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次巡礼以“展示、交流、推进”为主题,内容丰富多彩,涉及课程改革舆论宣传、组织建设、条件保障、教材选用、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考试评价等各个层面;展示形式灵活多样,有领导报告、专家讲学,有文本交流、媒体展示,有教学观摩、互动论坛等等。教育专家、教育局长、校长、教研员、教师将纷纷亮出各自独到的教育理念和精妙的教学艺术。我们还能在展板、

实物和电子信息中,领略我省各地课程改革的风采。我们相信,这次被誉为“课改博览会”的巡礼活动,必将对我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我省举办如此规模、富有创意与影响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巡礼,在全国属创举。这对我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我市课改领导小组对本次课改巡礼极为重视。早在2004年5月就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有关巡礼的准备工作。随后,课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人员,落实任务,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到了很好的成绩。我市制作的五块展板在会场展出,受到了一致好评。我市编印出版的《扬帆新课程》,作为会议资料为代表们喜爱。由章晓炀、沈彪撰写的《中小学人口教育谱新篇》,钱琼箫、周少英撰写的《立足特色,关注资源,动态生成》获本次巡礼“专题论坛”论文二等奖,由钱可撰写的《构建校本教研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获三等奖。我市郑伟飞(小学体育)、李伟芳(小学思品)、宋文奇(初中数学)选送的教学设计获本次巡礼“课堂教学设计”二等奖。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在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巡礼开幕式上的讲话(摘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

我很高兴参加浙江省教育课程改革巡礼,并在这里与大家共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情况,简要地向大家作个介绍。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初步成果

1、颁布了一系列基础教育新课程政策文件

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整体框架,确立了新时期的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结构,调整了课程门类,减少了课时总数,颁布了课程标准,基本构建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初步建立了促进新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

2、审定了一批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新教材

审定通过的新教材,在内容选择上,更加重视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相联系;在呈现方式上,力求做到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些教科书在实验工作中得到师生普遍好评。

3、探索了一条加强中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

改革后的德育课程更加重视反映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学科课程和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4、形成了一支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骨干队伍

国家和省级实验区成为新课程改革和实践的重要基地;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密切合作确保了改革实验顺利进行,一支充满理想和实干精神的工作团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

5、建立了一套具有特色的课程改革工作机制

各地先后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坚持民主、科学决策的原则,建立了研究咨询、实施与指导、评估与调整的工作程序,形成了一个上下联动、各司其职、职能到位的工作网路。

二、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问题1:在新旧课程交替过程中,新课程的推进还十分艰巨。

新课程的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期,新课程成效的显现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推进工作还十分艰巨,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坚定不移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

在全国范围内,不少地区仍沿用以升学率为主导的标准和措施来评价学校和教师,成为制约新课程推进的重国因素。

总结、推广各地课程靳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将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做法、措施制度化,引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坚定不移地推进课程改革。

进一步加大考试、评价改革,特别是认真总结今年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中考改革的经验,拟在明年更大范围推广,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问题2:农村地区实施新课程缺乏制度保障和专业支持。

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点。但其基础差、资源匮乏、师资薄弱。农村地区的课程改革既是当前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重点,也是推进的难点。

新课程明确了在义务教育阶段,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学生均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不能因为学生生活在农村而随意降低学习标准。重要的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所有学生

都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使城市和农村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自己。

主要对策:

1、拟加强对农村地区实施新课程的指导、评估和扶持,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2、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是组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课程资源的责任人,各式各样省要组织力量开发丰富的农村课程资源。

3、农村学校应积极根据本地情况,从农村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学校课程,为农村学生的发展服务。

4、在“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以及“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等二期行动的实施过程中加大对农村地区实施新课程的经费和专业支持力度。

问题3:师资队伍建设是制约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

加大对教研系统的引导和管理力度,全面提高教研人员的素质,积极实施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继续组织专业力量加强对口支持,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大面积提高。

加快师范院校课程设置及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师范院校毕业生适应新课程的能力。

完善教师资格证书认证制度,对于非师范院校系统的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时要加强对有关新课程内容的考核。

三、今后的主要任务

1、建立新课程调研、评估、研究指导与调控机制

明确省教育行政部门推进课程改革的责任,建立教育部对地方课程改革年度评估与反馈制度,形成促进课程改革的调控机制。

成立国家和省(市、区)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

鼓励并充分发挥大学(研究机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整合专家资源,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

明确教研机构的职责和运行机制。

2、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把“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作为抓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制度。

建设有助于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和案例分析的资源平台。

促进学校民主制度的形成,使学校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

3、建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实施质量监控体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实施质量监控体系包括以下几人方面:

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材监控和评估体系。

中考和高考改革。今年全国首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进行了中考改革试验,我们将认真总结他们的经验,在明年的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中考改革中加以推广。

4、加强能力建设,实现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开展国际比较研究,把握国际课程改革的潮流与趋势;立足本国实际,全面梳理新课程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的课程理论体系。

加强课程改革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基地建设;加强课程改革的专业队伍建设;加强与课程改革相关的制度建设。

5、重视并加以农村教育

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地区调查研究并指导新课程实施,开发丰富的、适合农村特点的课程资源。

指导组建各省农村地区实施新课程的专业指导队伍。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过程指导和培训。

浙江省举办的这次巡礼很好,在对前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使课程成果得以共享,课改问题得到梳理,课改思路更为明确,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浙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健康发展,也将对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产持积极的影响。

在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巡礼

开幕式上的讲话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同志们:

在这金秋时节,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巡礼今天在这里隆重开慕了。首先,我谨代表浙江省教育厅,代表本次活动的主办者——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热烈欢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领导亲临指导,欢迎来自全省11个市地的800余名领导和老师,欢迎各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我们浙江省于2002年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杭州余杭区、宁波北仑区和金华义务市作为国家级实验区率先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2003年全省49个县(市、区)作为省级实验区步入新课程改革行列;今年秋季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一、七年级全部实施新课程;作为本轮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工作也在省内全面展开;普通高中的新课程改革正在积极准备之中。

在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省教育厅高度重视这项改革实验,成立了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切实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的领导;校长、教师都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实验。三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开和不断深入,我省的基础教育已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素质教育倡导的学习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更加深入人心,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增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评价制度开始建立,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校本教研广泛开展,教材多样化格局初步形成,关心和支持课程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已经形成。

同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困难和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譬如:课程资源缺乏而教师的开发能力不足;课堂中“放”与“管”分寸难以把握;由于强调“个性发展”使得学生间的分化提前、加大;发展性评价的操作难度大且社会的认可度低;等等。这就需要我们站在对下一代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对未来社会负责的高度,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划,顺应民族教育变迁的趋势,认清目前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课

程改革的方向、目标、原则、策略和进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改革的积极效应,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推动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与发展。

课程改革的成果应当共享,课程改革的问题需要研讨,课程改革的实施必须推进。在我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举办了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巡礼异想天开次巡礼刷省教育厅教研室、省电化教育馆和杭州市教育局联合承办。在为期一周的巡礼中,杭州主会场和各市分会场将全面展示我省各地近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交流课程改革经验,研讨推进课程改革的对象。

本次巡礼怪“展示、交流、推进”为主题,内容丰富多彩,涉及课程改革舆论宣传、组织建设、条件保障、教材选用、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考试评价等各个层面;展示形式灵活多样,有领导报告、专家讲学,有文本交流、媒体展示,有教学观摩、互动论坛等等。教育专家、教育局长、校长、教师将纷纷亮出各自独到的教育理念和精妙的教学艺术。我们还能在展板、实物和电子信息中,领略我省各地课程改革的风采。我们相信,这次被誉为“课改博览会”的巡礼活动,必将对我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祝本次巡礼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2004年11月8日

中小学人口教育谱新篇

嵊州市教体局教研室章晓炀沈彪

“新课程新内容”的要求,使嵊州市中小学人口教育,作出了新的规划。嵊州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就充分利用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马寅初先生的故乡这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开展起人口教育,历经整整十五年,初步构建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四级联网。2003年,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立项,重新编写初中和小学人口教育地方课程教材。

一、嵊州市开展人口教育基于三个需要

嵊州市开展人口教育地方课程的建设基于三个方面的需要。一是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战略需要。人口教育从娃娃抓起,多层次地实施梯度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刻了解人口国情和人口乡情,对实现和稳定低生育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改变嵊州市严峻人口状况的现实需要。1987年嵊州的早婚率、早育率和多孩率均居绍兴市之首,重男轻女思想较为严重,一些农村、山区存在着溺死女婴现象,致使男女性比失调,全市男女性别比高达133。由于缺乏优育知识,近亲婚配现象也比较严重,如前王村,近亲婚配有10家,其中子女患先天畸型的3家。马寅初先生的故乡且没有很好地落实马老的人口思想,有悖于马老生前的夙愿。三是加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让学生懂得人类自身生产的知识和规律,明白青少年时期成长发育的科学道理,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恋爱观、婚育观。

二、人口教育地方课程建设的发展轨迹

1987年至1991年是嵊州市人口教育的初步试点阶段,马寅初故居所在地浦口中学和座落市区的马寅初中学为试点学校,在初二年级和高一年级开设人口教育课,探索实验。1992年至1998年为中小幼三级联网阶段,结合纪念马寅初诞辰110周年,编写出《初中人口常识》,供全市初二年级学生试用;选择剡山小学进行课题实验研究,编写出《小学人口常识》,供全市小学五年级学生试用;确定五爱幼儿园为娃娃人口教育实验基地,编写出“幼儿园人口与环境教育活动指南”,供全市幼儿大班教学试用。1999年至2002年为修订整合阶段,从幼儿园到高中四级联网,通过市教科所整合,科学衔接,系统优化。高中一年级学生运用自编的《青春知己读本》后;初步实现全市人口教育从分层试点到普及推广,还揉合青少儿性健康教育内容。现在,《人口教育》(小学、初中各一册)正处在省复核阶段。

三、中小学人口教育教学内容新教学方法多

1、课堂讨论。由于人口教育很多内容贴近生活,学生感性知识储备较多,如人口概况和人口分布等,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讨论式学习,结合教学内容观看录像,随机组织同桌或前后同学进行自由讨论。如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课前布置让学生准备讨论素材,如“市场经济下生育也可市场化”似是而非的问题,确定正反方进行辩论。通过思考、表达、争议、集思广益,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理性化、系统化、条理化,既是动口过程,也是动脑过程,师生交互作用。学生参与面广,主体作用体现明显。

2、社会调查。可以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乡情,接受教育,经受锻炼。①课前调查,结合教学内容在上课前让学生作相关调查了解,如小学进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教学时,布置学生进行“三代比童年”,了解现在与以前的家庭成员组成情况,剖析自己童年比上代童年幸福、富裕的原因,理解“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国策的核心内容。②定点调查,确定调查专题,联系好调查单位,让学生自己实施调查,并交流调查结果和感想。如组织初中学生配合浙江省推广的新家庭计划活动,对我市“小康村”进行调查,从而认识开展新家庭计划活动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了解“三结合”、“三为主”等计生工作的方针。③假期调查,让初高中学生在寒暑假调查居住地农村、街道、社区的人口、生态环境,撰写小型调查报告,进行讲评。

3、电化教育。使学生对人口教育内容乐于学习,易于接受,是提高教育效益的一种好的教学方法。现在,我市配有20套中小学人口与青春期教育、人口与环境教育等内容的电视录像片,供全市各所学校按教学内容借放。

4、图片展览。学校努力建好人口教育宣传窗,定期或不定期地展出人口教育图片,统计表及照片。如全国开展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性病及艾滋病的防治,男女性生殖器官的构造等。马寅初中学“人口教育展览室”至今已接待了2.8万余名中小学生的参观学习,浦口中学的人口教育系列挂图教学也办得很好,深受师生欢迎。

5、艺术渗透。通过与人口教育相关的书法、绘画、唱歌、游戏等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少生优生快致富”、“少生孩多种树”、“我与爷爷比童年”、“分母效应见分晓”等书法表演、长卷绘画、歌咏比赛寓人口教育于艺术活动,不仅对学生本人,而且对社会都有宣传效果。

四、人口教育地方课程建设已经显示成效

1999年,嵊州市总人口73.8116万,出生率为9.11?;自然增长率为1.92?,比全省4.29低

2.37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99.65%,被浙江省计生委确定为优质服务试点县(市)。嵊州市计划生育工作进步显著,成绩突出,其中少不了学校人口教育地方课程建设的贡献和作用。

中小学生特别是女学生怎样度过青春期,大多渴望得到引导,我市人口教育地方课程从小学高段就有序结合进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使学生逐渐去掉了封建保守的模糊认识和生理、心理上的焦虑与困惑,使健康心理转化为免疫力,比较有效地帮助解决所谓学生“早恋”现象。

中小学生分布城镇、乡村,覆盖面大,宣传能量也大。我市小学高年级学生每年有一次“考爸爸、问妈妈、访邻居”的调查问卷活动,中小学生发放社会宣传资料已超过五万份,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宣传事例,如嵊州二中一位家住农村山区的高二女生王×,放假回家得知隔壁仅19岁的女伙伴在她不情愿下,父母作主与外村的一位男青年订了婚,并约定第二年结婚。王×同学反复宣传婚姻法和计划生育条例,邻居骂她多管闲事,她说:“我就要管,管定了”。后来,她和村里的妇女干部一起冲破重重阻力,终于说服了邻居,抵制了一起早婚的悲剧发生。

教科研是我市中小学人口教育的推进器,自1991年起,连续承担了浙江省普教课题《建立中学人口教育网络体系的尝试》,《探索中小学人口教育联网的实践》,《人口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研究》,马寅初中学1990年被列为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三周期资助的P19项目(中学人口教育)学校,浦口中学1994年被列为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的P53项目(农村初中青春期教育)学校,双双获得浙江省P19、P53项目工作先进集体。1995年,我市课题《学校人口教育梯级联网的实践与思考》获浙江省普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我市参与的国家规划课题《中国普通中学人口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前景研究》结题报告获国家人口科学一等奖。

《嵊州市中小学人口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教学成果的专家鉴定是充分证明我市人口教育地方课程建设的经验和成绩。1998年11月25日,在杭州以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吴履平研究员为鉴定组组长,和全国中小学人口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山东教育学院人口所所长吕荣侃教授等七位成员,作出了以下鉴定意见:“本成果……总结了全市中小学人口教育的教学效果与社会效益,证明人口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据此,鉴定组一致认为,本课题在省内的同类研究成果中居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居于领先水平。”1999年,浙江省政府举行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嵊州市中小学人口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教学成果一等奖。

嵊州市中小学人口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是科学发展观教育的奠基工程,是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治本之举,因此得到各级领导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和重视,十五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人口报》、《浙江日报》、《教育信息报》、《当代人口》等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30余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91年6月《中国人口报》《一项战略性措施——记马寅初中学的人口教育》;1996年12月《人民日报》《马寅初故乡普及人口教育》,充分肯定了我市中小学人口教育地方课程建设的成绩。1993年7月中央电视台《马寅初故乡行》片中介绍嵊州市中小学开展人口教育的情况;1998年7月,浙江电视台拍摄并送中央电视台播出《面向未来育龄人群——记嵊州市中小学人口教育》。

中小学人口教育地方课程的建设是有发展前途的事业,它不仅是一种有关人口的新知识的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本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能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组动态

△12月7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柯孔标、教研员喻百军、郑文等三人组成的调研组,对我市甘霖镇中学、镇中心小学、蛟镇小学进行农村初中、小学实施新课程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他们随堂听了老师的课,并与有关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12月6日——8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省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学会主办,绍兴市教研室、嵊州市教研室、逸夫小学承办的“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观摩活动”在我市逸夫小学多功能报告厅举行。省教育厅教研室柯孔标副主任、市教体局教研室周瑛副局长参加了开幕式,人民教育出版社综合文科室主任赵昕进行了专题讲学。逸夫小学李伟芳执教了示范课。来自全省各县市(区)的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四百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转变教育理念,切实履行课改重点联系学校职责,2004年12月,城关中学组织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发“竞舸新课改”为主题的新课程教学系列探究活动。活动包括“新课程教学实践反思活动”、“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新课程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三部分组成。活动分三个阶段,11月30日——12月10日为活动准备阶段,学校拟定下发了活动方案,进行思想动员,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此项活动。11日——25日为活动实施阶段,开展“教学研讨周”、“教学展示周”、“新课改论坛”活动、新课程实践反思论文安案例征集评比活动。26日——31日为活动总结阶段,进行“新课改成果展示活动”。

△12月9日蛟镇小学举行了市课改重点联系学校教学研讨活动,市教研室的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教研员及各乡镇街道的部分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与学校教师就新课程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新课程实验工作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指导。

2005年1月19日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