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高领导能力与领导艺术》提纲

《如何提高领导能力与领导艺术》提纲

《如何提高领导能力与领导艺术》提纲
《如何提高领导能力与领导艺术》提纲

《如何提高领导能力与领导艺术》讲课提纲

李延成

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处于领导活动的关键角色,对群众起着率领、引导、组织、指挥的作用。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常常以其才华出众,超凡魅力,征服人心,引人称颂。特别是那些叱咤风云,熠熠生辉的领袖之星,则以高风亮节,丰功伟绩,拥有人类历史上永久的感召力,影响力。他们能够从成功走向成功,不唯良好的天赋,更须熟悉领导科学的理论,具备优秀的素质,掌握管理的艺术。而领导艺术是处理模糊、随机性问题的领导方法,即“非程序化决策”,所以这种特殊的领导方法是一种软方法、软技术,是技巧,是一种能力,而不是照章操作。探索这些成功的规律,发现这些成功的法宝,是本文的初衷。

第一部分领导者的能力

一、领导者的力量

(一)领导力即获得追随者的能力

1、“跟我来”——令人信服的远见卓识。如果没有远见卓识,搞不准方向就必然南辕北辙,适得其反。古代有个人到南方楚国去,却驾着马车往北去。有人指出错误后,他却说他的马好,跑的快。结果是马跑得越快,离目的地越远。

2、“看我的”—令人信服的表率作用。对不同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反映,关键时刻站起来,生死关头豁出来,起表率作用。带人应先带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3、“一起干”——令人信服的精神力量。要有良好的品质,处处起榜样作用,冲锋在先,使属下信服,这是一种精神力量。

(二)领导力不仅是领导者的能力

1、领导力是一种相互凝聚的合力。领导班子成员要形成核心,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没有攻不下的堡垒。

2、领导力是一种相互作用的爆发力。领导的力+追随者的力-阻力=领导力是最大的力。

(三)领导力通过事件发生并延续

1、领导者欢迎事件。领导者不能怕事,不怕落后,也是展示才能的时候。

2、领导者忠于事件。领导力只有在事件中产生,并在事件当中延续,关键时刻要勇挑重担,才能集中精力领导事件。

(四)非权力性影响力更能体现领导力

1、非权力性影响的来源。产生于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感情因素。

2、非权力性影响力能突破权力障碍。如领导非权力影响高,就能增加权力。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扶佐阿斗就是明鲜一例。

(五)领导力受追随者认知度的制约

1、用时间来证明。有些决策在一定时间里不一定得到大家的认同,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过后能验证是否正确。

2、克服盲从。将盲从的因素降到最低点。

(六)领导力伴随着风险和挑战

1、预测风险的能力。任何事情都有风险,正是领导非凡者脱颖而出的是机。能知道走的路是正确的,领导得要能预见事物的发展。

2、挑战风险的勇气。在风险面前一个好的领导要树立信心,敢于迎着困难上,知难而进。

(七)领导力源于信息处理能力

1、领导力的根本源泉。领导要掌握大量的信息,并根据信息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来处理问题。

2、团队信息处理能力。要靠群众的信息,并依据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来解决问题。

(八)领导力与科学管理相辅相成

1、领导与管理的关系。领导者的能力是通过管理来体现的,而管理的好和差则反映了一个领导者的能力。如导游与旅游者。其中导游就是领导者,旅游者为追随者。旅游者必须服导游者。

2、领导力通过管理发挥作用。在管理中决定好和差的关键是领导者。如美国有一个公司经营非常困难,新的董事长上任后立即调整了领导班子,把35个副总裁换了33个,使该公司起死回生。

二、领导者的素质

(一)领导者的政治素质

1、充分认识领导者政治素质的重要性。有四点:一是政治

素质是其他素质的统帅;二是素质高低的标志;三是在领导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是领导的生涯之魂。

2、领导者应具备哪些政治素质。有四点:一是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三是有科学的远见和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四是有良好的思想工作作风。

(二)领导者的思想素质

1、为谁掌权。这是根本的。权为民所用。

2、以民为本—公仆心。情为民所系。

3、公众利益—思想基点。利为民所谋。集体至上,人民为核心。

4、从实际出发—根本思想作风

(三)领导者的道德素质

1、领导者遵循的道德原则。就是严于律已,率先垂范,加强道德修养,并成为职业道德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执行者。

2、领导者的道德品质。一是正直诚实,表里如一。二是谦虚谨慎,不能自足。三是严于律已。四是公正无私。心底无私天地宽。五是廉洁从政为民。

3、领导者道德品质的修养。一是肯于学习。二是反省克已。三是谨慎稳重。

(四)领导者的知识素质

1、“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者知识结构。“知识经济”就是要求有全新的知识。应该掌握。一是市场经济知识。二是金融理

论知识。三是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知识。

2、领导者提高知识素质的途径。提高知识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习知识是获得力量,提高智慧的源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是向书本学。二是向实践学。三是向先进学。做到学习超越,实践超越、教育超越、信息超越。

(五)领导者的心理素质

1、优秀心理素质造就成功领导者。心理素质必须是健康的,最大的快乐是战胜自己。要克服八种不良心态:应付、奴才、补偿、享乐、侥幸、疾妒、报复、冷漠。

2、领导者心理素质的构造。一是气质要好,也是典型的稳定心理特征。二是性格要稳定,是人的习惯化的生活方式。

3、成功领导者的优秀心理品质。一是充满自信。二是意志坚定。三是毅力持久。四是乐观远离困境。五是克制是最高的境界心里。

(六)领导者把握全局的素质

1、立足整体,通观全局。凡是要从整体工作出发,站在领导的高度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工作不断开展。

2、高瞻远瞩,规划全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观察,对待事物,要有超前性。

3、抓住中心,统筹全局。在许多工作中,要抓住事关全局的工作,纲举目张,同时要学会弹钢琴,统筹兼顾。

4、把握方向,协调全局。要坚持既定目标不动摇,通力协调开展工作。

5、着眼目标,控制全局。目标已定,就要盯住,控制全局朝这个目标前进。

(七)领导者魅力的素质

1、领导者魅力的价值。一是人与人之间的磁性心理表现。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织心理表现。三是人与人之间隐形心理表现。

2、领导者魅力的产生。一是社会心理因素。二是权力性因素。三是非权力性因素。

3、领导者魅力的载体。一是服饰朴素大方、整洁。二是体貌长相端庄。三是言谈举止得体,谈话文雅,彬彬有礼,表明有文化,有修养。四是领导行为直接反映领导者的能力。

4、领导者魅力的共性法则。一是品格魅力。二是知识素质魅力。三是心理素质魅力。四是口才魅力。五是自我形象宣传和保护魅力。

5、领导者魅力的副作用。一是目标不一致。二是传统的思维定式,阻碍了改变思维。三是个人魅力过于强大,取代了集体的正确决策。四是对领导的崇敬和宽容造成了官僚主义,滋生腐败。

三、领导者的方法

(一)领导者升迁上任的工作方法——新官上任别开

生面

1、新官上任始于足下。注意:一是做好第一次亮相。二是尽快摸清情况。如人员、组织与地方党政协调等。三是避免议论前任领导。四是稳定干部队伍。五是保持工作连续。六是不要以救世主身份出现。

2、怎样烧好“三把火”。一是确定工作目标。二是建立好自己的指挥体系(主要是班子)。三是选好突破口,打响第一炮,即群众最关心的主要矛盾,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四是取得上级的支持。

3、三把火之后怎么办。一是注意人们的心里变化,情况要摸透。二是防止突然降温。三是防止引发不满和牢骚。四是注意种种议论。五是如果出错了出漏子,不要惊慌失措,想方法改正。

4、新领导威信从何而来。一是工作上要有感召力。二是对人要有吸引力。三是对下级有影响力。四是单位里形成向心力。要以德取威信,以情取威信。

5、如何对待前任领导。一是充分肯定前任的成绩。二是前任决定的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问明白再改变。三是坚持正确原则。充分肯定,笼统评价,总体继承,具体修正。

6、新任领导应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名利与地位、权力与利益的关系。二是正确对待前人的工作,处理好继续与创新的关系,不能造成一朝天子一朝臣。三是正确处理正确的政绩观,处理好“三把火”和“一路灯”的关系。四是找准自己的工

作位臵,处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五是不断提高素质。

7、新领导应避免四个问题。一不要摆官架子。二自我的期望值不要过高。三不要唯权是抓,权力欲极强,抱打天下。四不要言而无信。

(二)领导者运用权力的工作方法——合理授权纲举目张

1、领导者拥有五大权力。法定权、强制权(惩罚权)、奖赏权、专长权、影响权。

2、哪些因素会影响权力运用效果。一是领导身份和实际地位。二是组织系统和领导机关优化的程度。三是人际关系。关系好一呼百应,关系不好公开顶撞。四是社会心理与社会价值观发生逆反。五是授权分工和权限的问题,分工要明,责任要清。

3、领导者为什么要授权。一是贯彻分权领导原则的需要。二是领导者抓大事,管全局的需要。三是调动下属的需要。

4、领导者授权步骤。一是慎重物色对象。二是明确授予权内容。三是选择授权方式。四是授权之后得交待清楚,减少干扰,不能含糊其词。

5、领导授权的原则。要合理、要量力适度、带责授权、以信为重、授中有控、宽容适度。宽容大了就是失败。

6、领导者授权容易在哪些方面失误。一是随意性授权。二是主观性(以亲疏)。三是含糊其词授权。四是三心二意地授权。五是截留式授权。六是空头支票式的授权。七是无反馈式的授权。

(三)领导者拍板决策的工作方法——权衡利弊拍板决策

1、领导者常用的预测方法。一是经验性判断预测,推理的方法。二是专家会议法。三是时间顺序法。四是模拟试点。五是社会调查法。

2、决策者“八戒”。一戒无全局。二戒主观武断。三戒唯书、唯上不唯实。四戒先人为主。五戒公私兼顾。六戒心中无数,有言必从。七戒忧虑不决,优柔寡断。八戒一劳永逸,万事大吉。

3、重大决策应关注三个问题。一是注意先放探空气球,先放风,也就是先打招呼。二是注意搞好内部协调。注意事先搞好沟通、引导、做思想工作。三是注意决策一旦作出,不能轻易改变。

4、怎样运用传统决策艺术。一是民主法,集思广义。二是比较法,权衡利弊。三是筛选法,砂里淘金。四是试验法,先试点,以点带面。五是应变法。

(四)领导者选人用人的工作方法——德才兼备唯才是举

1、领导者用人应遵循哪些原则。一是量才任职原则。二是用人之长。三是充分信任的原则。四是任人唯贤。五是大度用才,接贤纳荐。六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2、领导用人十戒。一是滥用人才,用非所长。二是疾贤妒能,压制排斥。三是求全责备,挑剔刻求。四是唯从是举,唯命

是听。五是图求表面,忽略实际。六是论资排辈。七是刻板印象。八是领导意志缺少民意。九是任人为派,任人为地。十是模式匹配,一刀切。

3、领导考察下属八种方法。一是直接面谈。二是随时观察。三是有意考验。四是依靠专家。五是考试测评。六是注重实际。七是实用考察。

4、领导者怎样对待“近臣”。近臣即身边人。注意:一是慎重选择,不能以亲故来取人。二是严格要求。三是平等待人。

(五)领导者激励下属的工作方法——惩罚并用激励有方

1、领导者激励下属的十种方法。一是目标激励法。二是榜样激励法。三是褒奖激励法。四是数据激励法。五是反向激励法(加力反弹)。六是对活激励法。七是评比激励法。八是尊重支持激励法。九是民主评议激励法。十是集体荣誉激励法。

2、领导者怎样进行惩罚。有两种:纪律、经济惩罚。一是惩罚要准确无误。二是公正合理。三是从关心出发。四是以少为宜。五是要及时。

3、领导者表扬下属的要求。一是要真诚。二是要及时。三是要具体,言之有物。四是要如实。五是要多样。六是要适度。七是要看长处。

4、领导者批评下属的方法。一是直接批评。二是渐进批评法。三是商讨批评法。四是参照批评法。五是发问批评法。六是

点名批评法(个别的、大会上要用)。七是暗示批评法。八是幽默批评法。九是集体批评法(增加压力)。十是触动批评法。对能正视自己的人可以用此法。不能乘人不备,不能搞突然袭击。

(六)搞好领导班子团结的工作方法——顾全大局加强协调

1、正职如何处理好与副职的关系。一是全局与局部矛盾。二是会上决定与临时处理。三是听取意见,正确处理全面与片面的矛盾。四是处理荣誉功过不当的矛盾。五是调节副手纠纷产生矛盾。六是闻过则喜,虚心听取别人对自己指出的缺点和错误。七是谦虚谨慎。八是注意层次,分清主次。

2、副职如何处理好与正职的关系。一是摆正关系,主动配合正职。二是大胆负责,做好本职工作。三是以事业为重,切忌争权夺利。四是注意顾全大局,注意横向协调。五是气势宽容,有容人之量。

3、抑制领导班子内部冲突的六种方法。一是要以冷制热。二是黄牌警告法,民主生活会。三是彼此推让法。四是坦诚综合法。五是自我补偿法。六是抑制法。

(七)领导者协调人际关系的方法——协调关系左右逢源

1、成功协调人际关系四个环节。一是尊重。二是了解。三是给予。四是索取。

2、下级与上级相处十条准则。一是认真听取上级的讲话,

这是尊重领导的表现。二是讲话要简明扼要。三是多提供几种方案供选择。四是维护上级的声誉。五是乐观和富有信心。六是早上班,按时下班。七是信守诺言,不虚伪。八是了解和熟悉上级。九是不与上级过于亲热。

3、上级协调下属关系的九个要领。一是尊重。二是信任。三是体谅。四是鼓励。五是商量。六是帮助。七是冷静。八是体贴。九是带头。

4、化解与下属矛盾的八条法则。一是敢于主动承认错误。二是把隔阂消灭在萌芽之中。三是允许下属发泄委屈。四是得饶人处且饶人。五是战胜自己,不要刚愎自用。六是发现下属的优势潜力。七是排除自己的疾妒。八是严厉回击放荡行为。

(八)领导者提高领导效能的工作方法——各尽其职事不躬亲

1、领导者要做领导者的事。抓大事,抓中心。

2、领导者怎样抓好中心的工作:中心带动全局。一是尊重中心工作的客观性。二是分清中心工作的差异性。三是掌握中心工作的可变性。四是对中心工作要抓紧。

3、领导者怎样做指示。一是用词准确。二是要完整。三是因人因时。四是正确途径下达,不要乱了层次。五是指示与督促检查相结合。

(九)领导者检查与指导工作的方法——检查指导控制平衡

1、领导者怎样部署工作。一是任务和职务要相称。二是交待必须明确。三是与下属进行商量,征求意见。

2、领导者怎样检查工作。一是不要为了检查而检查。二是事先有充分的准备。三是检查要有标准。四是要搞好三个结合:跟踪检查与阶段检查相结合,上下相结合,专门班子与领导检查相结合。五是既要当先生又要当学生。六是不要乱发议论。七是敢于批评和表扬,是非要清楚。八是防止主观性、片面性。九是在解决问题下功夫。

3、领导者怎样指导工作。一是目标指导。二是思想指导。三是政策指导。四是信息指导。五是方法指导。

(十)领导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工作方法——讲话得体口吐莲花

1、现代领导者的语言表达特性。一是准确性。二是精炼性。三是忌生硬性。四是感召性。五是知识型。六是情感性。七是时代性。

2、如何提高领导者的讲话水平。一是目的明确,中心突出。二是精炼贴切,生龙活泼。三是看人讲话,有针对性。四是实事求是,言而有信,少说多干。

3、领导者即席讲话的语言艺术。一是内容专一。二是时间比较短,不能超过十分钟。三是富有创意。A、要有先声夺人,抓住听众。B、审时度势,具有针对性。C、语言精炼,具有概括性。言不在多,达意在理。D、真实诚肯,感情充沛。E、结尾美

丽,回味无穷(豹头、熊腰,凤尾是写新闻稿的要求)。

第二部分领导者的艺术

领导者艺术主要包括统筹艺术、授权艺术、激励艺术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统筹艺术

统筹艺术主要是指统筹全局的方法和艺术。统筹艺术的要点:

(一)通晓全局。1、认识全局的相对性。2、把握全局的有机联系。3、认识全局的权威性。

(二)抓住中心。抓住中心就是抓住全行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中心工作,是统筹全局的基本方法。

(三)统筹兼顾。1、统一旋律,步调一致。2、有主有次,主次配合。

总之,领导在运用统筹艺术时,既要注意全局,又要照顾局部;既要统筹,又不能统死;既要抓住中心,又不能放弃一般;既要注意统筹中的坚定性,又要有相应的灵活性。从当前看,要学会“两手抓”的统筹艺术,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另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封闭管理,另一手抓基础建设。即业务规范化和党建工作规范化。

二、授权艺术

(一)授权艺术的意义

1、有助于减轻领导的负担。

2、有助于增强全行的凝聚力和整体功能。

3、有助于锻炼下属的工作能力,弥补领导自身的某些不足。

(二)授权艺术的要点

1、把握授权时间的信号,紧握核心职权不撒手。

除了工作职责的核心或关键部分外,其他工作都可以授权。凡是下属能够同样做好甚至能够做得更好的工作都可以授权。

2、做好授权的准备。

一是要确定接受授权的最佳人选。二是通常属于授权应做先考虑的人选: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奉献者,不徇私情的忠实者,勇于创新的开拓者,遇到困难或危机既坚强又富有智慧的人,善于独立处理问题的人,乐于团结协作的人等等。

3、采取相应授权形式,甚至举行相应的授权仪式。一般采用“红头文件”授权形式,授权的仪式一般是召开相应会议正式宣布。

4、掌握有效的控制方法

授权是自上而下逐级开展的工作,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下一级对上级负责,上级参与人员少,下级参与人员多,构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管理体系。

三、激励艺术

(一)激励艺术的意义

1、可以使职工认识自我价值,最大限度的调动积极性。

2、可以通过树立榜样,起到导向作用。

3、可以形成竞争氛围,保证领导目标的实现。

(二)激励艺术的要点

1、精神激励艺术

①目标激励

②荣誉激励

③情感激励

2、物质激励艺术

①价值形态的奖配补,如提高职工工资,给予增发奖金

②实物配补

四、交流艺术

五、开会艺术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及答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 结构 1. 章节序参照<<城市道路与交通>> 2. 题型分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综合题(含作图题.设计等) 3. 参考书目 绪论 一.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由哪些部分组成? 2. 为什么说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 3. 城市道路分类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其必要性。 4. 为何要进行城市道路红线规划? 5. 城市道路应如何分类?试举各类道路的功能.特点与技术指标说明之? 6. 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7. 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上有什么不同? 二名词解释 1. 绿波交通 第一、二章 一. 填空题 1. 设计车速指。 2. 车流密度指。 3. 交通量是指。 4. 道路通行能力指。 5. 小型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米,总宽米,总高米.。 6. 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7. 一条自行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8. 一米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人/小时。 9. 在平面交叉的道路网上,一条机动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常为辆/小时。 10. 常见公共汽车的车身宽度为米,道路交叉口上空,无轨电车架空线净空不得低于米。 11. 自行车行驶时,左右摆动的宽度各为米,一条自行车道净高为米。 12. 交通量观测资料可应用在, , 三方面,其中高峰小时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而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

1. 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车辆的行驶长度被:(1)平均车身长度(2)车头间距长度(3)停车视距除得的数值。 2. 车辆在高速行驶时, 驾驶员的视野:(1)越来越宽阔(2)越来越近(3)越来越狭窄。注意力的集中点也(1)越来越近(2)越来越远(3)越来越高。 3. 道路上车速越高,车流密度(1)越大(2)越小(3)先小后大。 三. 名词解释 1. 交通量 2. 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3. 服务水平 4. 服务流量 5. 动力因素 6. 停车视距 三.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如何? 2. 城市交通运输的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 3. 交通工具的尺寸与道路设计的哪些方面有关? 4. (结合图示)说明车流密度.车流量.速度三者的关系如何?何者起主要影响作用? 5. 外白渡桥宽为三条机动车道,以往两边各一条车道上下行,中间一条车道为自由使用,实际效果不好,后改为上坡两车道,下坡一车道(在桥中央换位),效果较好。试从车辆动力特征的观点来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6. 何谓通行能力?它与交通量的关系如何? 7. 为何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要比理论通行能力小?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为何希望采用C级服务水平?而在公路设计中,希望采用B级服务水平? 9. 交通量观测资料有何用途? 10.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方法有几种? 11. 何谓高峰小时交通量? 何谓通行能力? 两者有何区别? 在设计道路时,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12. 停车视距与车头间距的关系如何? 13. 对道路的路段,十字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交通量观测方法,有何不同? 14. 一条常见的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在平日高峰和紧急状态时,每小时可以疏散多少人?(包括步行,乘车或骑车) 15. 试画出车速,纵向附着系数与通行能力的关系图。 16. 试画出汽车动力因素与车速的动力特性图。 第三、四章 一. 填空题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专业论文

河南工程学院《设计概论》考查课 专业论文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学生姓名:范元泽 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班级:环境设计1243班 专业课程:设计概论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传统园林对于满足人们的需求已经力不从心,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建设一流的园林城市已经成为提高环境的第一要素。阐述了园林绿化建设的内涵精神,并针对如何建设一流的园林城市,提高环境质量进行了研究探讨。 作为城市景观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景观,有助于突出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展现城市景观。当前我国一些城市在城市建设及景观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园林设计创新。本文首先分析了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地位,分析了我国城市景观建设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园林设计理念创新。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设计路径选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化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城市园林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园林规划设计百花齐放,城市园林发展在速度和数量上都是空前的。园林设计为人们营造一个个优美的环境空间,供人们观赏、游憩、娱乐,在现代城市钢筋混凝土森林中,重寻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关键字:园林绿化发展 目录 摘要 (1) 引言 (2) 1园林绿化设计的核心 (2) 2园林绿化设计内涵精神 (2) 2.1理想与想象性 (3) 2.1.1点的运用 (3) 2.1.2线的运用 (3) 2.1.3面的运用 (3)

2.2节奏与韵律 (3) 2.3形式美 (4) 2.4抽象手法的运用 (4) 2.4.1简洁化抽象 (4) 2.4.2几何形抽象 (4) 3园林绿化设计的措施 (4) 3.1坚持“文化建园”的宗旨——构造美的世界 (4) 3.2搞好绿地系统规划——扭转园林绿地安排的随意性 (4) 4.结语 (5) 5.参考文献 (6) 6.评语 (7) 关于园林绿化设计理论的探讨 引言:随着环境建设的备受重视,各地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好的园林建设已能将人与大自然很好地协调,将历史文化内涵再现出来,对园林设计的各项要求把握得恰到好处,体现出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及社会责任感。绿化装饰就是艺术想象力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赋予了绿化新的语言,沟通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 2 1园林绿化设计的核心 城市园林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论城市的总体还是一个社区,都是由大小的“生态经济文化系统”组成的。生态意识应该是这个系统工程的中心。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必须首先确立生态的主体地位,其次才是文化和经济。因为生态本身不仅具有效益,如制氧、吸尘、降温、防噪音等,而且它又具有一种生态美。园林绿化要强调回归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强调动物、植物的和谐共存。让乔、灌、花、草的形体自然结合,达到生态优化效果。植物造型与园林小品的结合,会创造出优美的艺术氛围。许多植物可以配置出各种特色的园林植物小品,但这种植物造型的园林小品也不能喧宾夺主,它在园林设计中一般只能充当配角。而建设生态园林,可以招来许多鸟儿和其他小动物,显得更有生气。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与厂矿和居民区建筑设计要逐步进行,特别是现在各开发商都在争建绿色生态住宅,其绿化系统的设计要统一进行,不得各行其是。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建设可采取“农林复合生态工程建设模式”,把城市林业和乡村林业结合起来,加大道路绿化带、网的建设,逐步走向城市园林与大地园林的有机结合。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国外园林绿化经验的借鉴也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根据地形特点,就地发挥,以植物造型为主,协调搭配。2园林绿化设计内涵精神 2.1理想与想象性 艺术形象不是自然形象的翻版,而是将自然形象理想化,这就需要设计师具有艺术想象力。绿化装饰就是艺术想象力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赋予了绿化新的语言,沟通了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教师专业发展复习提纲(公共课)

教师专业发展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活动方案设计题 第一章 1.专业化的内涵: 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动态上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静态上讲,专业化则是指一个职业的专业性质和发展状态处于什么情况和水平,指一个职业专门化的静态发展程度或结果。 2. 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内容和途径 内容:教育知识技能的体系化 教师教育的专业化 教师资格的制度化 教师活动的团体化 途径:1.职前教育2.入职教育3.在职学习 第二章 1. 教师角色隐喻分析 蜡烛:无私奉献甘于牺牲,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 园丁:对自己的培育对象细心的爱护,辛勤耕耘,精心护理,使其茁壮成长灵魂工程师:是对教师工作性质的隐喻,指的是“如何为人”的精神层面 一桶水的角色:强调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学科知识要进行有效的传递 2.当代教师具有的多重角色 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3.教师角色的含义!指的是在社会结构中对于教书育人这一特定职位者的一些期待与规范 第三章 1.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基本构成: 1.普通文化知识 2.专业学科知识 3.教育科学知识 4.实践性知识 2.教师专业知识:又称本体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专门学科知识,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 缄默知识:隐性知识是相对显性知识而言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缄默知识,难以对其进行清晰陈述和表达 3.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途径:1.坚持学习,善于学习 2.在实践中反思 3.与他人交流与分享 第四章 1.人文精神及如何应用: 侠义的人文精神主要指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时:1.情感的对象应广博宽泛。 2.情感的触发应敏感细腻 3.情感的内涵应浓烈厚重 4.情感的表露应该灵活生动 5.情感的形态应五味俱全 2.科学精神及如何应用 科学精神是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中的指导性精神,客观精神反应在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求老师要避免科学性错误,教学要从学生的认识实际出发,对于理性精神是在科学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 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 “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 (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 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 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 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 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 (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 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b 普通汽车:包括单节式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与载重汽车。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范文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 1/ 10

华版) 2020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第一部分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 1632 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

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3/ 10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 1912 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第一章 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 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 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 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交通、居住、工作、游憩。 城市道路的概念及其功能: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城区内的道路。功能: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 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铺设提供空间; 是城市的骨架,建筑物的依托,分别用地各地块的边界; 是商贸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居民交通与活动的空间;城市防灾避难提供场所;为城市通 风新鲜空气的流通提供渠道;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显示当代精 神文明的场所,是组织城市景观的导线。 城市道路按国标、按功能、按目的分类:(1)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快速路、主 干路、次干路、支路;(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3)按交通目的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问题及原因:(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 地的矛盾:由于人口稠密,国家又实行劳动力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密集而城市用地紧张,从而导致交通密度大。(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 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发展,由于在城 市的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缺乏清晰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从而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合理性。(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 (4) 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城市中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三个系统分别 由多个部门管理,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脱节,城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发展需要。(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交通意识是衡量国民素质和 城市居民意识水平的重要方面,违章是事故的根源,事故是交通阻塞的主要原因。对策:(1) 研究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规律及城市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 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2)立足于城市布局向合理化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使交通分 布趋于合理。(3)优化城市道路系统结构,一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需求,二是要与用地布局相协调。(4)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 (5) 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 第二章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的 4项要素: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 业岗位密度)。 描述道路上车流的三项参数:速度V、流量Q、密度D ; D=Q/V 动力净空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 L,动力净空长度为 L=l+lt+lr+IO ; I—车长;10 —安全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期中考试复习题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期中考试复习题 1.如何理解“环境艺术是一门整体的艺术?” 2.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是什么?评价标准有哪些? 环境的自在性,人的主体性,环境的整体性,时空的连续性,意识的民众性 评价标准:方便性,舒适性,含义性,个性,和谐性,愉悦性 3.设计(Design)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提高设计思维能力?

4.为什么说“环境艺术设计是生活方式的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统 一?” 5.环境艺术设计要满足公众物质精神审美功能需求,这是否会造成 设计过程中的矛盾? 不会,设计的物质功能性还表现在它的群众性上,没有一个人能离开建筑的审美。环境艺术的审美价值,已从“形式追随功能” 的现代主义转向情理兼容的新人文主义。审美经验也从设计师的自我意识转向社会公众的群众意识。“公众参与”早已不只是句漂亮的口号,它早已渗入到我们的设计中。在不知不觉中,大众的口味已在引导着我们的设计方向,有时甚至起到支配的作用。 6.计成《园冶》中“深奥曲折,通前达后,”“相间得宜,错综为妙,” “砖墙留夹,可通不断之房廊;板壁常空,隐出别壶之天地。”钱泳《履园丛话》中“数间小筑,必便门窗轩豁,曲折得宜。”运用“形”的有关内容进行解释。 我国的传统园林建筑,往往通过隔断、月门、漏窗、花墙

等构筑物,使景物相互穿插,内外空间沟通,丰富视觉层次。这样的建筑空间,合中有开,实中有虚,即使环境有限,境界却无限,寓不尽之意于有限的空间之中。关于建筑艺术的空间美和实虚空间的联系 7.著名雕塑家布朗.库西曾说:“当你雕琢一块石头时,你将发现你 手中的这块石头的精神及其他属性,你将限着对这块石头思索,而展开你的艺术构思。”请以“质感与肌理”的有关内容进行理解。 建筑材料,比如石头,是我们创造环境的物质基础。物体表面的质地特征性作用于人眼等感觉器官所产生的感觉反应就称为质 感。即质地的粗细程度在视觉上的感受。虽然,质感一般是指触觉来说的,但是,由于人们的触觉和视觉长期协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我们一般可以就此观察一块石头。肌理,一方面是指材料本身的自然纹理和人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工艺肌 理,它使质感增加了装饰美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指构成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富于韵律、协调统一的图案效果,因此对于石头这些自然物,它也需要我们通过想象去构思其艺术韵味。 8.环境艺术设计的程序及各个阶段的控制要点是什么? ●与工业接触 ●研究与分析(基地调查)基本图准备,基地分类(资料收集)级 分析评估,与业主访谈课题发展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重点版)

范文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 1/ 10

习提纲(重点版) 2020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重点版)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 1632 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

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3/ 10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 1912 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一章 1.概念解释:交通、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道路。 交通:是指“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交通更为广义的概念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涵盖了航空、水运、铁路等不同的交通方式。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所组成。城市交通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2.城市道路如何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城市道路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城市道路的功能:①城市交通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②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③是通风、采光和防火的通道④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⑤是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的媒介,是城市景观的组成媒介 3. 现代道路系统规划思想是什么? ①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分流②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是现代化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必然和特点③注重城市非机动交通环境的营造④城市快速路与高架路:快速路应该与到达性的机动车流分离,采用立交或联系匝道的方式实现快速路交通与常速路交通之间的转换。高速道路在城市中的建设应该慎之又慎。 第二章 1. 名词解释:交通生成指标;车流密度;动力净空长度;停车视距;道路容量。 交通指标生成:确定不同性质、不同分类的城市用地生产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表示交通的生产和吸引量与城市用地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车流密度:车流密度D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辆数,D=Q/Vs(V速度.Q流量) 动力净空长度:保证前后两车之间安全的车头距(车头间距)的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 停车视距:ST是司机发现前方障碍物进行制动时所需要的最小安全距离,相当于动力净空长度减去车的长度。 道路容量C: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下,可以合理期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或车行道某一断面的单向或双向最多的车辆数(相当于通行能力)。 论述交通规划方法: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划分;交通分配 2. 说明居民出行和货运OD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居民(OD调查)出行调查:目的:为了取得客流的出行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社会经济条件等。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地址(交通区)、用地性质、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出行目的、每日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线路、出行方式等。调查方法:家庭是居民出行的主要来源,所以一般都采用抽样家访的方法进行调查。 货运调查:方法:采用抽样发调查表或深入单位访问的方法。内容:调查各工业企业、仓库、批发部、货运交通枢纽和专业运输单位的土地使用特征、产销储运情况、货物种类、运输方式、运输能力、吞吐情况、货运车种、出行时间、线路、空驶率以及发展趋势等情况。目的:在于取得出行率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资料。

环境艺术概论论文

环境艺术概论论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环境艺术概论论文范文一:中西文化差异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分析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环境艺术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环境艺术设计是融合多种因素的综合学科,就中西方的环境艺术设计上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其差异性的体现源于文化思想上的不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不同的文化也使得人们的意识产生了差异,最终导致了艺术发展的不同,使得彼此形成了各有特点的社会文化和社会文明,最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设计文化。在表现方式上,西方艺术家的设计手法相对直接一些,东方艺术家就要比西方艺术家含蓄许多。因此研究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一、从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看环境观差异 文化是一种社会的现象,它是由人们长期创造而产生的,是历史的沉淀。东方的文化博大精深,在大一统的中庸思想里面潜伏了上千年,这样文化中的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使其更具有包容性,其中以“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来表现中国艺术。中国人历来以含蓄作为美的标准,着重道德和理性,大多数注重的是精神方面的享受而不是物质方面的。在与东方人相比,西方人直接、张扬,西方文化表现的也比较侧重理性,从根本上去认知世界,强调人定胜天的思想,运用理性的思维来对世界进行改造,让世界能够与人相适应,所以西方在设计上更注重物质方面。由此可看,中西方的环境艺术设计其实是各有所长,有一定的互补性。例如,中国园林更加注重自然化,追求的是和谐的、含蓄的,有意蕴的设计。而西方的园林追求物质化的形式,从它的人工和几何形式布局体现出来。所以,在东西方环境艺术上体现出的差异,其根源就是东西方的传统文化不一样。 二、中西方哲学思想差异对环境艺术的影响 中西方因文化的差异和历史背景,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思想。东方的文化被儒、道两大思想主使着,这两大思想对中国的建筑园林,室内景观都有这深刻的影响,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备复习提纲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备复习提纲目录 第一章职业理念15%(4+1) 第一节教育观 第二节学生观(每年都出题) 第三节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0%(8)(只出单选)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5%(4+1) 有2节职业行为(只单选)职业道德(单选+解答) 第四章文化素养12%(9)(只出单选)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48%(4+1+1) 三种题型: 1单选:每年固定29,2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 2材料分析:3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 3作文

模块一 职业理念 第一节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概述 (一)素质教育观的概念(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 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面向全体(1适龄儿童6周岁,2受教育机会公平)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 (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 ???两全两发展记忆魔法创新和实践 【答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改卷标准: 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 材料分析题高分秘诀: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 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 正确:值得表扬,体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错误:违反了··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材料分析 注:分条罗列、逻辑清晰 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

第二章学生观 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 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重点)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 2、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出单选) ①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③不均衡性:一是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均衡;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均衡性。 应对:适时而教,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注重发展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口诀:顺阶不平衡,互补差异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

教师资格考试提纲复习题大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教师职业劳动任务的二重性;(2)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艺术创造性;(3)教师职业劳动作用的特殊性;(4)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爱心奉献。 2.教师职业劳动具有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 3.教师的职业劳动过程是艺术和创造相结合的过程。 4.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创造能力主要表现在板书和语言、教学设计、心灵关照的艺术能力 三个方面。 5.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创造性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的:首先表现在知识的吸收和转化过程;其次表现在知识的传授过程;最后还表现在育人的机智方面。6.教师的职业劳动不仅直接创造社会精神财富,而且也间接创造着社会物质财富。 7.教师职业的社会值,从宏观上看,与经济发展、国家兴衰及人类文明进步有着极大的关系;从微观上看,对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8.教师职业社会价值的四个表现:(1)教师的职业劳动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科学文化的桥梁;(2)教师的职业劳动可以为社会造就人才;(3)教师的职业劳动实现了科学的再生产;(4)教师的职业劳动促进了人类的自我完善。

9.时代呼唤教师的高尚的职业道德表现在:(1)社会进步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 职业道德;(2)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3)素质教育需要教 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4)生产力发展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5) 新技术革命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6)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教师具有高尚 的职业道德;(7)社会转型需要教师具有高尚和职业道德;(8)社会民众需要教 师具有高尚和职业道德。 10.素质教育提出的两个口号是“创新”、“实践”。 11.转型期的价值观发生了两个变化:(1)个体价值受到关注,强调个体价值 和社会价值的统一;(2)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经济转型期的价值观趋于多元化。12.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 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或行为品质。 13.影响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教师职业道德是受社会经济关 系制约的;(2)社会精神文化因素对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重大影响。 14.教师职业道德是受社会经济关系制约的,首先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教育 利益,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客观物质基础;其次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学校教育的目的 和人才培养的标准,制约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5.社会精神文化因素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表现在:(1)政治思想状况的影响;(2)科学文化的影响:(3)传统道德的影响;(4)文化艺术的影响;(5) 社会风气的影响。 16.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所具有的共性表现在:(1)相对的独立性;(2)本质的阶级性;(3)历史的继承性;(4)现象的一致性。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通常含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交通规划的任务1、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住地点的分布,分析在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车辆出行次数和流向;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的分配。2、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城市运输和交通方式,及所占比例3、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或旧城道路系统改造规划方案,提出城市货运与客运交通的流量、流向分布图,为修正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城市道路的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

城市道路的运输特点:1机动灵活性大2普及面广适应性强3速度快,造假低4运量大 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基本途径:1必须认识交通的社会地位2必须要有适当的城市交通投资3解决城市交通的堵塞,必须要有科学理论4城市总量消减5交通流量均分6交通连续7交通分离 人行道设计:a:适用于人行道宽度不足反种植单行行道树,尤其适用于两边商店多,公共文化机构多的主干道上,是目前最常见的形式。b:适用于过街行人量大,行车密度高的路段,行人与车行道之间设绿化带在人行横道处设断口,这种形式有利于行人安全,有利于交通组织,车轮溅起的污泥和扬起的尘土对行人影响较小。C:适用于支路或住宅区道路上,布置有两条绿带,一条是花卉丛绿带,布置在建筑物前,另一条是行道树,沿路缘石布置须沿屋檐墙角散水地带,筑砌护坡,以免积水影响房基的稳定。d:在人行道上布置两条绿化带靠近建筑的一条供就近行人或进出商店的人使用;另一条供过路行人使用,避免相互干扰,适用于城市中心地区商业文化设施比较集中的街道上。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的目的在于充分实现道路的功能价值,并使道路交通运输更加有序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国标的分类:1.快速路 2.主干路 3.次干 路 4.支路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论文范文2篇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论文范文 2 篇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论文范文一:校企合作教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改革探索 (一)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及时了解行业信息,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核心课程 职业教育正处于信息化时代,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受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人才需求也随着行业的发展而变化。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行业发展信息的获取方面往往滞后,通过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高校可以获取信息并及时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核心课程,让学生获得有用的、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例如在与常州大地装潢合作的大地订单班中,通过合作企业及时了解企业最新研发的室内设计新技术,根据新技术和企业需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充实核心课程的内涵,让专业核心课程始终满足于市场的需求,让企业参与到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和专业内涵建设中去。 (三)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 高职教学的课程内容和设施相对陈旧、滞后,教学内容也往往停留在验证性的层面,因此,与企业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合作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最常用的模式。让企业参与该课程的教学

计划制订与教学管理,让企业全方位融入学校、融入专业,通过企业的带动来促进专业发展和专业建设。校方积极配合调整教学计划,使之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更加实用化。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合作模式下,设计企业可以根据其在社会一线的成功实践经验和对市场动态的把握,向校方提出当今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社会所需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岗位能力要求、职业素质要求等。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上海水晶石公司通过在重点核心课程领域的合作,探索环境艺术专业校企合作如何深入、紧密的问题。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通过课程置换,以建筑可视化的课程置换的教学改革为试点探索在教学领域的校企合作模式。课程建设由上海水晶石和学校共同开发,校企共同研究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标准,课程教学中全程引入“企业技术培训”和“企业化工作模式”,按公司的工作流程制订项目展开与实施计划,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现多任务、多技能的综合训练与职业体验。 (三)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培养“专兼结合”教师队伍 通过与龙头企业的校企合作,由企业安排经验丰富的技师进入课堂,可以解决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难题,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同时,专业教师通过在教学与技术合作中,也可以提高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在我院与上海水晶石的合作过程中,学校安排一名专业教师全程负责教学安排,同时负责辅导学生和与企业技师沟通,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由企业技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培养学生。企业分阶段选派不同的技师进课堂授

教师专业发展复习提纲

《教师专业发展》 复习提纲 第一章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1.教师职业的非专门化阶段: (1)中国: 1原始社会:“长者为师”。 2原末隶初:学校、教师出现。(教师仍由其他职业的人士兼任。) 3古代西周:“以吏为师”。 4春秋战国时期:最早出现专职教师。 (2)西方: 1古埃及、古波斯及古罗马时代:“以僧为师”。 2古希腊斯巴达:由奴隶主阶级的成员负责教育工作。 3中世纪:神职人员任教。 (3)共同点:教师承担的主要是道德教化的职能,社会给予的价值评价也主要集中在教师对于社会政治伦理和道德教化的贡献上。由社会发展自然形成的长者为师、典范为师、以吏为师、以僧为师,构成整个世界古代教师的基本特色。2.教师专业化的初级阶段: (1)欧洲: 1特点:兼职教师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专职教师出现,师范学校应运而生。 2表现:a.1681年,拉萨尔在法国创立世界上最早的师资培训学校。 b.19世纪,师范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c.19世纪初期,法兰西第一帝国实施初等教育教师考核和证书制 度。 (2)中国: 1特点: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专职社会群体在组织上出现并逐渐得到强化。 2表现:a.“官”与“师”实现分离 b.教师职业中传授学科知识的意识得到强化。 c.“师”与“学科”的关系意识加强。 3.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内涵:(思考题4)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争取成为专业而持续不断努力的过程。它包括:(1)教师个体专业化: 1涵义: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2内容: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伦理、专业情谊等方面的专业化。 3地位: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 4途径: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学习。 (2)教师职业群体专业化: 1涵义: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

城市道路交通与规划管理

前言 当前我国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城市中各种车辆迅速增长和出行量增大引起的交通需求量远远高于道路所能提供的交通供给量。交通管理工作不应只是忙于解决已经出现的各种交通问题,还应站在战略高度结合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超前研究交通管理对策,即制定交通管理规划,实现长效管理。本文分析了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必要性,提出了交通管理规划应涉及的内容、规划原则和过程,从交通工程的角度论述了交通管理规划内容之一的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为了使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全国城市“畅通工程”实施和检查评估中要求各被检查城市必须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流特性调查、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交通需求分析计算、交通管理方案分析评价、通过专家论证及政府发布实施等。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根据城市的规模、经济发展、交通现状以及整个城市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依据交通工程、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特别是城市交通组织管理、交通管理科技发展和政策发展等方面提出的发展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交通管理的要求,确保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有效性、合理性。因此,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制定应获得城市建设部门、城市规划部门的支持和协助。 城市道路交通与规划管理 摘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介绍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现状,阐述了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内容、层次及过程,论述了交通需求预测的分析方法及其相应交通需求模型在交通管理规划中的应用。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