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传输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传输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传输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传输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武汉工业学院

毕业设计

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无线传输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XX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I I 1 红外通信技术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近距离无线通信简介 (1)

1.2红外通信的优点与应用 (3)

1.3 红外通信技术开辟数据通信的未来 (4)

2红外通信系统总体构成 (5)

2.1 红外技术的物理基础 (5)

2.2 红外通信原理 (6)

2.3红外发射器原理 (6)

2.4红外接受器原理 (7)

3红外信号传输协议与编码原理 (8)

3.1几种常用红外通信协议 (8)

3.2编码原理 (9)

4 单片机AT89C52简述 (11)

4.1 AT89C52概述 (11)

4.2 AT89C52单片机引脚排列及功能 (11)

5 红外通信系统接口电路设计 (15)

5.1 系统实现的功能 (15)

5.2 主机发射电路 (15)

5.2.1发射电路的硬件部分 (15)

5.2.2发射电路的软件部分 (16)

5.3 从机接受电路 (21)

5.3.1接受电路的硬件部分 (21)

5.3.2接受电路的软件部分 (21)

5.4 系统测试效果 (26)

结束语 (27)

谢辞 (28)

参考文献 (29)

摘要

红外通信技术是利用红外线来传递信号,属于无线通讯技术。红外通信具有控制简单、实施方便, 传输可靠性高的特点, 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通信方式。红外通信是利用红外技术实现两点间的近距离保密通信和信息转发。它一般由红外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两部分组成。发射系统是通过单片机对一个红外辐射源进行调制后发射红外信号,而接收系统用光学装置和红外探测器进行接收并通过单片机解码,由红外发射系统和红外接收系统构成了红外通信系统。红外通信技术已用于各种便携设备上。随着移动计算和移动通讯设备的日益普及,红外数据通讯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从IRDA的成立至今,IRDA标准的认可度与日俱增。尽管现在有来自蓝牙技术的挑战,但红外通讯技术以其低廉的成本和广泛的兼容性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短距离的无线数据通信领域仍将有很广阔的应用空间。

关键词:单片机;红外;通信

Abstract

Infrar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the use of infrared to transfer the signal, belonging to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frare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ntrol is simple, easy to implement, transmission and high reliability, is a more common means of communication.Infrared communication is the use of infrared technology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wo points and information forwarded close. It generally consists of infrared transmitting system and receiving system composed of two parts. SCM transmission systems by infrared radiation of a modulated infrared signal after the launch, while the receiving system using optical devices and infrared detectors to receive and decode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he infrared emission system and the infrared receiver system constitutes the infrared communication system.Infrar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used for various portable devices. As mobile computing and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frared data communication has entered a golden age of development. Far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IRDA, IRDA growing acceptance of standards.Although there are challenges from the Bluetooth technology, infrare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but with its low costs and broad compatibility in the future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within a short distance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s will have very broad application space.

Key Words: Microcontroller unit; Infrared; Communication

1 红外通信技术概述

1.1近距离无线通信简介

随着短距离无线数据业务迅速膨胀,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应用情况,系统需要实时传输小量的突发信号,当然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虽然能够满足要求,但免不了存在成本高,体积大,功耗大的问题,这时成本小,体积小,功耗低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就发挥了它的优势,尤其在传统无线通信系统难于或者不便于覆盖到的区域,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或相关操作[1]。但是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无线通信协议和产品。如何能够低成本、方便快捷的实现近距离无线通信,使它能够广泛应用在工业无线控制系统、家庭智能化建设、小型无线数据终端等无线传输系统中,成了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近距无线通信技术是蓝牙(Bluetooth),无线局域网

802.11(Wi-Fi)和红外数据传输(IrDA)。同时还有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近距无线技术标准,它们分别是:Zigbee、超宽频(Ultra WideBand)、短距通信(NFC)、WiMedia、GPS、DECT、无线1394和专用无线系统等。它们都有其立足的特点,或基于传输速度、距离、耗电量的特殊要求;或着眼于功能的扩充性;或符合某些单一应用的特别要求或建立竞争技术的差异化等。但是没有一种技术可以完美到足以满足所有的需求。

1. 蓝牙技术

bluetooth技术是近几年出现的,广受业界关注的近距无线连接技术。它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以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可为固定的或移动的终端设备提供廉价的接入服务。

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其实质内容是为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环境建立通用的近距无线接口,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一步结合起来,使各种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缆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或操作。其传输频段为全球公众通用的2.4GHz ISM 频段,提供1Mbps的传输速率和10m的传输距离。

蓝牙技术诞生于1994年,Ericsson当时决定开发一种低功耗、低成本的无线接口,以建立手机及其附件间的通信。该技术还陆续获得PC行业业界巨头的支持。1998年,蓝牙技术协议由Ericsson、IBM、Intel、NOKIA、Toshiba等5家公司达成一致。

蓝牙协议的标准版本为802.15.1,由蓝牙小组(SIG)负责开发。802.15.1的最初标准基于蓝牙1.1实现,后者已构建到现行很多蓝牙设备中。新版802.15.1a基本等同于蓝牙1.2标准,具备一定的QoS特性,并完整保持后向兼容性。但蓝牙技术遭遇了最大的障碍是过于昂贵。突出表现在芯片大小和价格难以下调、抗干扰能力不强、传输距离太短、信息安全问题等等。这就使得许多用户不愿意花大价钱来购买这种无线设备。因此,业内专家认为,蓝牙的市场前景取决于蓝牙价格和基于蓝牙的应用是否能达到一定的规模。

2. Wi-Fi技术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高保真)也是一种无线通信协议,正式命名IEEE802.11b,与蓝牙一样,同属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Wi-Fi速率最高可达11Mb/s。虽然在数据安全性方面比蓝牙技术要差一些,但在电波的覆盖范围方面却略胜一筹,可达100 m左右。Wi-Fi是以太网的一种无线扩展,理论上只要用户位于一个接入点四周的一定区域内,就能以最高约11Mb/s的速度接入Web。但实际上,如果有多个用户同时通过一个点接入,带宽被多个用户分享,Wi-Fi的连接速度一般将只有几百kb/s的信号不受墙壁阻隔,但在建筑物内的有效传输距离小于户外。

WLAN未来最具潜力的应用将主要在SOHO、家庭无线网络以及不便安装电缆的建筑物或场所。目前这一技术的用户主要来自机场、酒店、商场等公共热点场所。Wi-Fi技术可将Wi-Fi与基于XML或Java的Web服务融合起来,可以大幅度减少企业的成本。例如企业选择在每一层楼或每一个部门配备802.11b的接入点,而不是采用电缆线把整幢建筑物连接起来。这样一来,可以节省大量铺设电缆所需花费的资金。

最初的IEEE802.11规范是在1997年提出的,称为802.11b,主要目的是提供WLAN接入,也是目前WLAN的主要技术标准,它的工作频率也是2.4GHz,与无绳电话、蓝牙等许多不需频率使用许可证的无线设备共享同一频段。随着Wi-Fi 协议新版本如802.11a和802.11g的先后推出,Wi-Fi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速度更快的802.11g使用与802.11b相同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技术。它工作在2.4GHz 频段,速率达54Mb/s。根据最近国际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判断,802.11g将有可能被大多数无线网络产品制造商选择作为产品标准。

微软推出的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XP和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CE,都包含了对Wi-Fi的支持。其中,WindowsCE同时还包含对Wi-Fi 的竞争对手蓝牙等其它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由于投资802.11b的费用降低,许多厂商介入这一领域。Intel推出了集成WLAN技术的笔记本电脑芯片组,不用外接无线网卡,就可实现无线上网[2,3]。

3. 红外数据传输

红外线数据协会IrDA(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成立于1993年。起初,采用IrDA标准的无线设备仅能在1m范围内以115.2 kb/s速率传输数据,很快发展到4Mb/s以及16Mb /s的速率。

IrDA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技术,是第一个实现无线个人局域网(PAN)的技术。目前它的软硬件技术都很成熟,在小型移动设备,如PDA、手机上广泛使用。事实上,当今每一个出厂的PDA及许多手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产品都支持IrDA。

IrDA的主要优点是无需申请频率的使用权,因而红外通信成本低廉。并且还具有移动通信所需的体积小、功耗低、连接方便、简单易用的特点。此外,红外线发射角度较小,传输上安全性高。

IrDA的不足在于它是一种视距传输,两个相互通信的设备之间必须对准,中间不能被其它物体阻隔,因而该技术只能用于2台(非多台)设备之间的连接。而蓝牙就没有此限制,且不受墙壁的阻隔。IrDA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如何解决视距传输问题及提高数据传输率。

1.2 红外通信的优点与应用

红外通信是以红外线作为载体来传送数据信息。它作为无线通信的一种与无线电通信相比,由于其性能价格比高、实现简单、具有抗电磁干扰、便于高速应用、空间接入灵活、经济的特点,可用于室内外实现点对点、无线红外LAN通信及军用红外引信,在移动计算和移动通讯的设备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4-6]。

在某些场合,需要数据交换但又不是很大,且实时性要求又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红外通讯方式,这样既可以得到无绳化通信带来的便利,又可以避开采用无线电高频电路可能引发的一些问题。譬如用于家用电器的遥控器,计算机的遥控键盘和遥控鼠标以及便携式数据收集装置(煤水电表的登录器、报税机)与主机的数据交换等。

目前,利用红外线进行无线数据通信,无论从小型化、轻量化,还是从安全性等方面考虑,其可行性都比较高,并且已经在无线多信道室内话音系统,无绳电话以及键盘和终端间的短距离无线连接中得到了应用。所有这些应用中的工作带宽远低于WLAN需要的带宽。

红外通信具有控制简单、实现方便、传输可靠性高的特点,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通信方式且能很好的满足近距离通信的要求。红外通信以红外线作为通信载体'通过红外光在空中的传输来传输教据,它由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来实现,在发射端,发送的教字信号经过恰当的调制编码后,输入电光转换电路,经过红外发射管转换为红外光脉冲发射到空中。在接收端,红外接收器对接受到的红外

光脉冲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和解调译码后恢夏出原信号。红外线IrDA,简称IR,可以进行无线数据的传输。自1974年发明以来,红外无线通信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一些商业化的移动终端如掌上型电脑、个人数字主力、移动电话等都已经安装了红外无线通信器件而且像红外线鼠标,红外线打印机,红外线键盘等等都是随处可见。

1.3 红外通信技术开辟数据通信的未来

目前, 符合红外通信标准要求的个人数字数据助理设备笔记本计算机和打

印机已推向市场, 然而红外通信技术的潜力将通过个人通信系统(代S)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娜网络的建立而充分显示出来由于红外连接本身是数字式的, 所以在笔记本计算机中不需要调制解调器便携式PC机有一个任选的扩展插槽, 可插入新式PCS数据卡PCS数据卡配电话使用,建立和保持对无线PCS系统的连接;扩展电缆的红外端口使得在PCS电话系统和笔记本计算机之间容易实现无线通

信[7]。由于PCS数字电话系统和笔记本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标准的红外端口实现的,所以CPS数字电话系统可在任何一种PC机上使用,包括各种新潮笔记本计算机以及手持式计算机,以提供红外数据通信而且,由于该系统不要求在计算机中使用调制解调器,所以过去不可能维持高性能PC卡调制解调器运行所需电压的手持式计算机,现在也能以无线方式进行通信。红外通信标准的开发者还在设想在机场和饭店等地点使用步行传真机和打印机,在这些地方,掌上计算机用户可以利用这些外设而勿需电缆。银行的ATM(柜员机)也可以采用红外接口装置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红外技术将在通信领域得到普遍应用,数字蜂窝电话、呼费话等都将采用红外技术。红外技术的推广意味着膝上计算机用户不用电缆连接的新潮即将到来由于红外通信具有隐蔽性,保密性强,故国外军事通信机构历来重视这一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这一技术在军事隐蔽通信,特别是军事机密机构的对端通信中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正如前面所述,它还将对计算机技术产生冲击,对未来数据通信产生重大影响。

2红外通信系统总体构成

2.1 红外技术的物理基础

红外技术的发展以红外线的物理特性为基础。红外线是由于物质内部带电微粒的能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它是一种电磁波,处于可见光谱红光之外,突出特点是热作用显著。红外线的波长介于可见光与无线电波之间,从0.75μm~l000μm,可分为四个波段:近红外(0.75~3μm)、中红外(3~6μm)、远红外(6~15μm)和极远红外(15~1000μm),红外线具有以下特性:

1. 红外光电效应

当光线照射在金属表面时,金属中有电子逸出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红外线光子的能量低于可见光光子,它能对一些较活泼的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即红外光电效应) 。红外光电效应是红外技术得到应用的关键。通过红外光电效应可把红外光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后,作用到荧光屏上,再把电信号转换成可见的光,使人眼看得见红外线照射的物体[8]。

2. 红外辐射

实验表明,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波。物体在一定时间内向周围辐射电磁波的能量的多少以及能量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与物体的温

度有关。在室温下,大多数物体发出的辐射能分布在电磁波谱的红外线部分,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能量也随着增加。同时,辐射能的分布逐渐向频率高的方向移动,即温度愈高,辐射能中高频电磁波成份愈多。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是红外辐射源,物体温度不同,辐射的红外线波长就不同,温度越高波长越短,并且产生的红外线越多。这种红外辐射的普遍性和差异性正是红外技术有着广泛应用的根本原因。根据辐射特性,知道了军事目标的温度范围,就可求出其辐射红外波长的范围,选用相应的红外探测器,可探测目标与景物的红外辐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目标与景物的温度分布,故所形成的图像叫热图像,热图像通过红外光电

光信号的转换,成为可见光图像,即可从复杂的背景里识别目标。

3. 红外反射

目标和环境对可见光的反射差异不大,但在近红外区对红外线的反射差异很大,故用近红外线比可见光更易识别目标。军事上利用目标和景物对红外线的不同成像,经转换获得可见光图像以发现识别目标;在反红外伪装时,既要考虑颜色的近似感,同时还要注意它们对红外线的反射情况。

4.大气传输特性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臭氧等对各种波长的红外线有着不同程度的吸收。有些波段的红外线被吸收得多,不易透过大气传播;有些被吸收得少,容易透过大气。

这些能透过或能较多透过大气的红外波段称"大气窗口",红外线有三个大气窗口;0.76~2.5μm、3~5μm、8~14μm。

2.2 红外通信的基本原理

红外通信是利用950nm近红外波段的红外线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体,即通信信道。发射端采用脉时调制( PPM)方式,将一组二进制数字信号调制成一定频率的脉冲序列,并驱动红外发射管以光脉冲的形式传送出去,接收端由光电转换器将收到的光脉冲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滤波、放大处理后按调制的逆过程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从而还原为二进制数字信号后输出。红外通信的实质就是对二进制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后利用红外进行传输解调后便得到原信号,红外通信的接口就是相对于红外信道的调制解调器[9,10]。红外无线通信系统由发射器、信道和接收器三部分组成,发射器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编码控制器,接收器包括红外探测器和解码控制器。

2.3 红外发射器原理

完成信号的电光变换并向空间发射红外脉冲。红外发射器的关键部件是红外发光二极管( LED)和相应的驱动电路。红外LED器件首先要满足其调制带宽大于信号的频谱宽度,保证通信线路畅通。此外LED的发射波长应与接收器端的光电探测器(一般选用硅光二极管)的峰值响应率相匹配,最大程度地抑制背景杂散光干扰,现阶段一般选用780~950nm的红外波段进行数字信号传输。由于红外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噪比与发射器发射功率的平方成正比,所以适当提高红外发射

器的发射功率,并采用空间分集、全息漫射片等可使发射端的光功率在空间均匀分布的措施来降低误码率,提高通信质量[11]。红外光发射器的原理框图如图1.1

图1.1红外光发射器的原理框图

2.4红外接受器原理

红外接收器包括红外光接收部分以及后续的信号采样、滤波、判决、量化、均衡和解码等。其具体的原理框图如图1.2 所示。

图1.2 红外接收原理框图

在红外接收器端,首先进行光电转换,将红外脉冲信号变为电信号。经过适当的频域均衡后进行码元判决,码元判决电路是接收器设计的核心部分。由于信号采用红外无线进行传输,其电平变化范围较大,所以码元判决电路必须是自适应的。接收的信号经自适应码元判决后变成数字信号,再进行适当的解码转换为差分信号进入计算机网卡的信号输入端。在红外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红外发射器的发射功率较小,而且信号采用红外线进行传输,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导致了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很弱,并且电平变化范围较大。因此,低噪声的前置放大器设计和自适应的码元判决电路是必需的。低噪声的前置放大器一般选用输入阻抗较高的场效应管放大器,并要求带宽大,增益高,噪声低,干扰小,频率响应与信道脉冲响应匹配。自适应的码元判决电路能自动跟踪输入信号信号

输入 线路接受 编码调制 差分驱动 红外脉冲

输出

红 外 脉冲 光电转换 频域均衡 谷值提取 峰值提取 阀值产生 码元判决 差分信号形成 解码电路 差分信号

电平的变化,得到最佳的阈值电平,并根据此阈值电平对信号进行判决,将其变换为数字电平之后进行解码,恢复成原始信号。同时,为了滤去低频噪声及人为干扰需采用带通滤波器;为了与调制特性匹配并消除码间干扰常采用均衡技术为了获得较大的光接收器工作范围及瞬时视场常采用球形光学透镜。这些措施都将有利于红外无线通信质量的提高[12-16]。

3 红外线信号传输协议与编码原理

红外线是波长在750nm至1mm之间的电磁波,其频率高于微波而低于可见光,是一种人的眼眼看不到的光线。目前无线电波和微波已被广泛应用在长距离的无线通信中,但由于红外线的波长较短,对障碍物的衍射能力差,所以更适合应用在需要短距离无线通信场合点对点的直接线数据传输。为了使各种设备能够通过一个红外接口进行通信,红外数据协议(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简称IRDA)发布了一个关于红外的统一的软硬件规范,也就是红外数据通讯标准。其中基本的协议有三个:①物理层协议(IrPHY),制定了红外通信硬件设计上的目标和要求,包括红外的光特性、数据编码、各种波特率下帧的包括格式等。为达到兼容,硬件平台以及硬件接口设计必须符合红外协议制定的规范。②连接建立协议(IrLAP)层制定了底层连接建立的过程规范,描述了建立一个基本可靠连接的过程和要求。③连接管理协议(IrLMP)层制定了在单位个IrLAP连接的基础上复用多个服务和应用的规范。在IrLMP协议上层的协议都属于特定应用领域的规范和协议。④流传输协议(TingTP)在传输数据时进行流控制。制定把数据进行拆分、重组、重传等的机制。⑤对象交换协议(IrOBEX)制定了文件和其他数据对象传输时的数据格式。⑥模拟串口层协议(IrCOMM)允许已存在的使用串口通信的应用象使用串口那样使用红外进行通信。⑦局域网访问协议(IrLAN)允许通过红外局域网络唤醒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实际远程摇控等功能。

红外的通信协议庞大而复杂,除非专业人员,一般电子工程师并不需要深究其细节,就像串口标准25线非常复杂的协议内容一样,我们不需要知道太多,甚至在

一般的应用场合中,我们只需要了解联接其中的三根线就可以应付自如了,对于红外一般应用场合的通信电路和编程,我们也仅需参照标准的简化电路来进行设计就足够了。

3.1 几种常用红外传输协议

常用的红外信号传输协议有ITT协议、NEC协议、Nokia NRC协议、Sharp协议、Sony SIRC协议、Philips RC-5协议、Philips RC-6协议,以及Philips RECS-8O 协议等。

3.2 编码原理

这里以运用比较广泛,解码比较容易的一类来加以说明,现以日本NEC的uPD6121G组成发射电路为例说明编码原理。当发射器发射红外脉冲时这红外脉冲具有以下特征: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冲宽度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冲宽度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其波形如图3.1所示。

bit“0”bit“1”

0.565ms 0.565ms

1.125ms

2.25ms

图3.1 脉宽调制的串行码

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以提高发射效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如图3.2所示。

引导码用户识别码用户识别码

(反码)操作码

操作码

(反码)

9ms 4.5ms

图3.2 发射的调制码

UPD6121G产生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3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16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电器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该芯片的用户识别码固定为十六进制01H;后16位为8位操作码(功能码)及其反码。

UPD6121G最多额128种不同组合的编码。一组码本身的持续时间随它包含的二进制“0”和“1”的个数不同而不同,大约在45~63ms之间,图3.3为发射波形图。

108ms 108ms

图3.3发射波形图

当通信开始,振荡当通信开始,振荡器使芯片激活,将发射一组108ms的编码脉冲,这108ms发射代码由一个起始码(9ms),一个结果码(4.5ms),低8位地址码(9ms~18ms),高8位地址码(9ms~18ms),8位数据(9ms~18ms)和这8位数据的反码(9ms~18ms)组成[17]。

4 单片机AT89C52简述

4.1 AT89C52概述

AT89C52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

AT89C52 提供以下功能标准:8K字节Flash闪速存储器,256字节内部RAM,32个I/O 线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一个6向量两极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2]。同时,AT89C52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段系统继续工作。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它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4.2AT89C52单片机引脚排列及功能介绍

AT89C52单片机有3种不同的封装,即PDIP、PLCC和TQFP,其有效引脚为40条,现以PDIP(双列直插式,见图4.1)封装为例简述各引脚功能。

图4.1 单片机引脚排列图

1 主电源引脚

Vcc(40脚):直流电源供电电压4~5V。

Vss(20脚):电源接地端。

2 振荡器电路外接晶振引脚

XTAL1(19脚)、XTAL2(18脚):当使用片内振荡器的时钟电路方式时,电路接法如图4.2所示,C1、C2为微调电容,通常取20~30pF,以保证振荡器电路的稳定性及快速性,同时要求在设计电路板时,晶振和电容应尽量靠近单片机芯片,以减小分布电容所引起对振荡电路的影响。图4.3为使用外部振荡器的时钟电路方式,使用该时钟电路方式时,高低脉冲电平持续时间应不短于20ns,否则工作不稳定。

图4.2 内振荡器的时钟电路图4.3 外振荡器的时钟电路

3 多功能I/O接口引脚

P0口(32~39脚):P0口是一个8位漏极开路并行双向I/O端口。当它作为通用I/O 接口时每个引脚须外接上拉电阻。当作输出口时,每个引脚能以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8个LSTTL负载;当作为输入口时,须首先将引脚内的输出锁存器置1。P0口在系统需要功能外扩展时,可用作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时的低8位地址线/数据总线的分时复用线,在该模式工作下,引脚不用外接上拉电阻。

P1口(1~8脚):P1口是一个内接上拉电阻的8位并行双向I/O端口。它可作为通用I/O口,当作输出口时,每个引脚可驱动4个LSTTL负载;当作输入口时,须首先将引脚内的输出锁存器置1。在FLASH并行编程和校验时,P1口可输入低字节地址信息。在串行编程和校验时:

P1.5(6脚):MOSI(串行指令输入);

P1.6(7脚):MISO(串行数据输出);

P1.7(8脚):SCK(串行移位脉冲控制端)。

P2口(21~28脚):P2口是一个内接上拉电阻的8位并行I/O端口,它可作为通用I/O口,作输出口时,每个引脚可驱动4个LSTTL负载,用作输入口时,须首先将引脚内的输出锁存器置1。

P2口在系统外扩展时,可以用作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的高8位地址总线。在FLASH存储器并行编程和校验时,P2口可输入高字节地址信息,P2.6、P2.7作控制位。

P3口(10~17脚):P3口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并行端口,它可以作为通用I/O口,作输出口时,每个引脚可驱动4个LSTTL负载,用作输入口时,须首先将引脚内的输出锁存器置1。

在FLASH存储器编程和校验时,P3.3、P3.6、P3.7可作控制位。P3口还具有第二种功能,如下所示。

P3.0:RXD(串行口输入端);

P3.1:TXD(串行口输出端);

P3.2:INT0(外部中断0信号输入端);

P3.3:INT1(外部中断1信号输入端);

P3.4:T0(定时器/计数器0外部计数脉冲输入端);

P3.5:T1(定时器/计数器1外部计数脉冲输入端);

P3.6:WR(外部数据存储器的写选通);

P3.7:RD(外部数据存储器的读选通);

4 复位、控制和选通引脚

RST(9脚):单片机复位输入端,高电平有效。在单片机上电后,振荡器稳

定有效运行的情况下,若RST端脚能维持两个机器周期(24个振荡周期)以上的高电平,则可使单片机系统复位有效(复位有效时,片内各特殊功能寄存器状态参见表4.1)。当看门狗定时器WDT溢出输出时,RST端脚将输出长达98个振荡周期的高电平。

EA/VPP(31脚):双功能引脚,EA为访问内部或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择信号端,当EA接地(低电平)时,CPU只执行片外程序存储器中的程序;当EA接VCC(高电平)时,CPU首先执行片内程序存储器中的程序(地址单元从0000H~0FFFH),然后自动转向执行片外程序存储器中的程序(地址单元从1000H~FFFFH)。VPP为片内FLASH存储器并行编程时的编程电压,一般用DC12V加入该引脚。ALE/PROG(30脚):地址锁存允许/编程脉冲信号端,双功能引脚。当CPU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该引脚提供一个ALE地址允许信号(由正向负跳变),将低8位地址信息锁存在片外的地址锁存器中。在单片机的FLADH存储器并行编程时,该引脚作为编程负脉冲PROG的输入端。除上述两种情况外,在正常操作状态下,该引脚端输出恒定频率的脉冲,其频率为晶振频率的1/6,可用做外部定时或其他触发信号。应当注意的是,CPU每次访问外部RAM时,即执行MOVX类指令,都要丢失一个ALE脉冲。如果需要,可对特殊功能寄存器区的地址为8EH单元的第0位置1,则可以禁止ALE操作输出,但在使用MOVC或MOVX指令时,ALE仍然有效,禁止位不影响对外部存储器的访问。

PSEN(29脚):该引脚为外部程序存储器读选通信号,低电平有效。当单片机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读取及执行指令代码时,在每个机器周期均产生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但在执行片内程序存储器读取指令码时不产生PSEN信号。在读写内部RAM单元的数据时,亦不产生PSEN信号[18,19]。

表4.1 片内各特殊功能寄存器状态

序号符号复位值字节地址说明

1P0FFH80H P0口锁存器

2SP07H81H堆栈指针

3DP0L00H82H数据指针 DPTR0 低字节

4DP0H00H83H数据指针 DPTR0 高字节

5DP1L00H84H数据指针 DPTR1 低字节

6DP1H00H85H数据指针 DPTR1 高字节

7PCON0XXX000B87H电源控制器

8TCON00H88H中断标志、定时器控制寄存器9TMOD00H89H定时器工作模式控制寄存器

10TL000H8AH定时器0 低字节

11TL100H8BH定时器1 低字节

12TH000H8CH定时器0 高字节

13TH100H8DH定时器1 高字节

14AUXR XXX00XX0B8EH辅助寄存器

15P1FFH90H P1口锁存器

16SCON00H98H串行口控制寄存器

17SBUF XXXXXXXXB99H串行口缓冲器

18P2FFH0A0H P2口锁存器

19AUXR1XXXXXXX0B0A2H辅助寄存器1

20WDTRST XXXXXXXXB0A6H WDT复位寄存器

21IE0XX00000B0A8H中断允许寄存器

22P3FFH0B0H P3口锁存器

23IP XX000000B0B8H中断优先寄存器

24PSW00H0D0H程序状态字

25ACC00H0E0H字节累加器

26B00H0F0H B寄存器

5 红外通信系统接口电路设计

单片机类毕业设计题目汇总

单片机类毕业设计题目汇总

单片机类毕业设计题目汇总 1.孔子时钟的设计 2.?全自动节水灌溉系统--硬件部分 3.?数字式温度计的设计 4.?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5.?基于单片机的语音提示测温系统的研究 6.?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 7.?数字流量计 8.?基于单片机的全自动洗衣机 9.冰塔智能水位控制系统 10.?温度箱模拟控制系统 11.?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 12.?基于51单片机的LED点阵显示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6X16点阵显示屏 13.?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数字电子时钟 14.?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的控制 15.?基于单片机的交流调功器设计 16.?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17.弹片机的数字钟设计 18.?智能散热器控制器的设计 19.弹片机打铃系统设计 20.?基于单片机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设计 21.?基于单片机的电话远程控制家用电器系统设计 22.?基于单片机的安全报警器 23.?基于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设计 24.?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 25.?基于MCS-51数字温度表的设计 26.?电子体温计的设计 27.?基于AT89C51的电话远程控制系统 28.?基于AVR单片机幅度可调的DDS信号发生器 29.?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稳压电源的设计 30.?基于单片机的室内一氧化碳监测及报警系统的研究 31.?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温度控制器设计

32.?基于单片机的可编程多功能电子定时器 33.?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 34.?红外遥控密码锁的设计 35.?基于51单片机的语音识别系统设计 36.?家用可燃气体报警器的设计 37.?基于数字温度计的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38.?基于凌阳单片机的语音实时采集系统设计 39.?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40.?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子钟设计 41.?设施环境中温度测量电路设计 42.?汽车倒车防撞报警器的设计 43.?篮球赛计时记分器 44.?基于单片机的家用智能总线式开关设计 45.?设施环境中湿度检测电路设计 46.?基于单片机的音乐合成器设计 47.?设施环境中二氧化碳检测电路设计 48.?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49.?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50.?基于单片机的火灾报警器 51.?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开关设计 52.?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钟设计 53.?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 54.?大棚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 55.?基于单片机的电器遥控器的设计 56.?单片机的语音存储与重放的研究 57.?基于单片机的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58.次外遥控电源开关 59.?基于单片机的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 60.?基于单片机的呼叫系统的设计 61.?基于PIC16F876A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仪 62.?基于单片机的密码锁设计 63.?单片机步进电机转速控制器的设计 64.術AT89C51控制的太阳能热水器

四旋翼无人机毕业设计

渤海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四旋翼无人机设计与制作 The Manufacture and Design of Quad 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学院(系):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入学年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要 四旋翼无人机飞行器因为它的结构简单,而且控制起来也很方便,因此它成为了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热门产业。在这里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四旋翼飞行器的设计和制作的过程,其中包括了四旋翼无人机飞行器的飞行原理,硬件的介绍和选型,姿态参考算法的推导和实现,系统软件的具体实现。该四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以STM32f103zet 单片机为核心,根据各个传感器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校正方法对各个传感器数据进行校正以及低通数字滤波处理,之后设计了互补滤波器对姿态进行最优估计,实现精确的姿态测量。最后结合GPS控制与姿态控制叠加进行PID控制四旋翼飞行器的四个电机,来达到实现各种飞行动作的目的。在制作四旋翼飞行器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调试并且与现有优秀算法做对比验证,最终设计出能够稳定飞行的四旋翼无人机飞行器。 关键词:姿态传感器;四元数姿态解算;STM32微型处理器;数据融合;PID

The Manufacture and Design of Quad 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bstract Quad-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ircraft have a simple structure, and it is very easy to control, so it has become popular in recent years. Here article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design and the process of making the four-rotor aircraft, including Quad-rotor UAV aircraft flight principle, hardware introduction and selection, implement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derivation attitude reference algorithm, the system software . The Quad-rotor aircraft control system STM32f103zet microcontroller core,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ased on the accelerometer sensor, a gyro sensor and electronic compass sensors using different correction methods for correcting various sensor data and low-pass digital filter processing, after design complementary filter to estimate the optimal posture, precise attitude measurement. Finally, GPS control and attitude control PID control is superimposed four-rotor aircraft four motors to achieve a variety of flight maneuver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Four-rotor aircraft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 lot of debugging and do comparison with the existing excellent algorithm validation, the final design to stabilize the Quad-rotor UAV flying aircraft. Key Words:MEMS Sensor; Quaternion; STM32 Processor; Data Fusion; PID

声音信息无线传输系统设计(声源定位)

摘要 关键词:声源定位;传感器阵列;无线数传;串行通信接口 声源定位就是利用声波的传输特性,来确定发声对象的空间位置的技术。被动声源定位一般采用声传感器阵列来探测声信号达到各阵元的时间差,由此推算出声源距坐标基点的距离和方向角。本文介绍了声源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传感器阵列与微机无线通信的实现,设计了传声器阵列模块(包括时延差计算系统)、无线传输模块及微机通信模块,并完成了相关的电路设计和连接。

ABSTRACT Keyword: Acoustic Emission Source Location;sensors’ array;wireless transmission;serial 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Acoustic Emission Source Location (AESL) is a technology which uses the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of sound wave to locate the space position of acoustic emission source. Passive AESL generally uses acoustic sensors’array to detect the time difference of acoustic signal arrive each array element, then calculate the distance and direction angle from acoustic emission source to origin of coordinat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operational theory and the composition of AESL system, then realizing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acoustic sensors’array and the microcomputer. Acoustic sensors’array module (including the time difference computing system), wireless transmission module and microcomputer communication module are designed. The circuit designing and connecting have also been accomplished.

六旋翼农用无人机的设计

摘要 本次设计主题为“六旋翼农用无人机模型设计”,结合我国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通过对命题的分析得到了更加清晰开阔的设计思路,设计作品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针对多旋翼农用无人机,本文确定了“六旋翼农用喷药、航拍功能无人机”的设计说明书,介绍了无人机的设计过程,主要通过概念性论述,经过对无人机结构研究、分析的整体把握,以结构、动力、控制三部分进行设计,并结合实际通过对多旋翼农用无人机设想进行结构改进、设计优化以提高设计的应用性,这种方法对类似产品的设计制造同样具有借鉴作用。 设计方案包括无人机整体机架、喷药机构等,并给出了CAD设计图、整体装配图PRO/E等内容,确保无人机结构简单、适用灵活、便于普及、成本低廉等。 关键词:六旋翼农用无人机模型;CAD;PRO/E

Abstract The design theme for the "six rotor UAV model design of agricultural", comb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e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position of the design ideas more clearly open, design work is systematic,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For multi rotor agricultural UAV,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of six rotor agricultural spraying, aerial functional UAV", introduces the design process of UAV, mainly through the concept of ex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study, no machine structure analysis in whole, to structure, power, control three parts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the actual rotor UAV based on agricultural ideas for optimization design of structure improve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design, this method also 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similar products. Design includes the UAV the whole machine, spraying device, and gives the design drawings, the overall assembly drawing etc., ensure that the UAV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flexible application, convenient, low cost etc... Keywords: six rotor UAV model design of agricultural;CAD;PRO/E

基于单片机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徐州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基于单片机的住宅小区煤气 泄露实时报警器设计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所在学院: 专业名称: 徐州工程学院 20 年月3日

说明 1.根据《徐州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查,学院教学院长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 5. 课题类型填:工程设计类;理论研究类;应用(实验)研究类;软件设计类;其它。 6、课题来源填:教师科研;社会生产实践;教学;其它

课题 名称 基于单片机的住宅小区煤气泄露实时报警器设计 课题 来源 社会生产实践课题类型工程设计类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管道煤气和罐装煤气已深入到寻常百姓家。但由于使用不当或设备老化等原因导致的煤气泄漏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煤气泄漏而大量产生的一氧化碳是煤气中毒事件的根源,如采用煤气泄漏报警器就能得到及时的警示。单片机在日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现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设施。为了防止中毒事件再次发生,提出利用单片机系统进行有效的预防对策。为此设计出家用煤气泄漏报警控制器。 煤气泄漏的危害 一氧化碳的浓度与健康成年人中毒的可能症状 50ppm 健康成年人在八小时内可以承受的最大浓度 200ppm 2-3小时后,轻微头痛、乏力 400ppm 1-2小时内前额痛;3小时后威胁生命 800ppm 45分钟内,眼花、恶心、痉挛;2小时内失去知觉;2-3小时内死亡1600ppm 20分钟内头痛、眼花、恶心;1小时内死亡 3200ppm 5-10分钟内头痛、眼花、恶心;25-30分钟内死亡 6400ppm 1-2分钟内头痛、眼花、恶心;10-15分钟死亡 12800ppm 1-3分钟内死亡

无人直升机的设计方案 无人机的设计与组装(完整版)

无人直升机设计方案 前言 —个简单的无人直升机被称为非线性控制技术的测试平台。 无人机直升机包括:1、先进的无线电遥控作为一项基本载体;2、一个简单的航空电子系统;3、地面支持系统。航空电子系统包括一个小型的PC-104电脑系统和微机电系统(微机电系统)导航和惯性测量装置作为主要测量感应组件。一对全双工收发器是用来给直升机和地面之间提供无线通信。地面接收器和一个在地面的计算机系统形成一个支撑体系。无人直升机是用来实现自动飞行的控制系统。 一、引言 在过去几年里学术界无人飞行器(UAV)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它可以服务于许多应用平台和纯学术研究。作为一个有机动性和多功能性的学科,无人驾驶飞行器具有潜在军事以及在民用领域的科学意义。许多世界各地的研究小组选择了无人机直升机作为学科研究方向,探索和测试先进的控制技术。多样的方法如近似线性,神经网络和学习控制,已用于设计无人直升机的飞行控制规律。提高自动着陆,悬停和自动飞行的性能。我们的动机是为了发展一个无人直升机,作为一个试验平台验证我们提出非线性控制系统。 一个典型的无人机飞行器应包括以下基本组成部分: 1)有引擎的飞行器以完成一些基本的飞行功能 2)一个简单的航空电子系统实现自动飞行的控制系统。这种系统应包

括: a)一个机载计算机系统,以收集数据,以执行飞行控制,以及完成与地面系统的通信; b)必要的传感器来测量和控制信号用于驱动执行机构; c)通信系统,以提供无线通信,其中包含两个全双工收发器,一个是机载另一个是在地面上; d)一个机载电源系统; e)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3)地面支持系统,包括:a)一个全双工收发器提供飞机无线通信; b)计算机系统,以预先安排飞行路线,并收集飞行数据。 据悉,该无人机飞行上面列出的组件是比较简单的一种。集成的无人驾驶直升机只是用于学术研究。军用或商用无人机更为复杂。在了解无人飞行器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并组装一个简单的原型无人直升机。先进的无线电遥控玩具直升机被选择作为基本飞行器。一个简单的航空电子系统的设计。这种微型PC- 104将被用于机载计算机系统和微机电系统的导航,惯性测量组件被选择作为一个主要的航空电子传感装置。一对全双工收发器将用于提供和地面计算机系统的实时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无人直升机有足够的能力执行飞行速度为20米/秒的飞行任务。 本文的内容如下:在下一节中,我们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无人直升机设计,简单的航空电子系统的部件将在第三节介绍,装配无人直升机将在第四节提到。最后,第五节我们得出一些结论。 二.无人直升机的设计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单片机类毕业设计资料题目汇总

单片机类毕业设计题目汇总 1. ?电子时钟的设计 2. ?全自动节水灌溉系统--硬件部分 3. ?数字式温度计的设计 4. ?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5. ?基于单片机的语音提示测温系统的研究 6. ?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 7. ?数字流量计 8. ?基于单片机的全自动洗衣机 9. ?水塔智能水位控制系统 10. ?温度箱模拟控制系统 11. ?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 12. ?基于51单片机的LED点阵显示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6×16点阵显示屏 13. ?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数字电子时钟 14. ?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的控制 15.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调功器设计 1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17. ?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 18. ?智能散热器控制器的设计 19. ?单片机打铃系统设计 20.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设计 21. ?基于单片机的电话远程控制家用电器系统设计 22. ?基于单片机的安全报警器 23. ?基于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设计 24. ?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 25. ?基于MCS-51数字温度表的设计 26. ?电子体温计的设计 27. ?基于AT89C51的电话远程控制系统 28. ?基于AVR单片机幅度可调的DDS信号发生器 29. ?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稳压电源的设计 30. ?基于单片机的室内一氧化碳监测及报警系统的研究 31. ?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温度控制器设计 32. ?基于单片机的可编程多功能电子定时器 33. ?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 34. ?红外遥控密码锁的设计

35. ?基于51单片机的语音识别系统设计 36. ?家用可燃气体报警器的设计 37. ?基于数字温度计的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38. ?基于凌阳单片机的语音实时采集系统设计 39.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40.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子钟设计 41. ?设施环境中温度测量电路设计 42. ?汽车倒车防撞报警器的设计 43. ?篮球赛计时记分器 44. ?基于单片机的家用智能总线式开关设计 45. ?设施环境中湿度检测电路设计 46. ?基于单片机的音乐合成器设计 47. ?设施环境中二氧化碳检测电路设计 48.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49.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50. ?基于单片机的火灾报警器 51.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开关设计 52.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钟设计 53.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 54. ?大棚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 55. ?基于单片机的电器遥控器的设计 56. ?单片机的语音存储与重放的研究 57. ?基于单片机的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58. ?红外遥控电源开关 59. ?基于单片机的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 60. ?基于单片机的呼叫系统的设计 61. ?基于PIC16F876A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仪 62. ?基于单片机的密码锁设计 63. ?单片机步进电机转速控制器的设计 64. ?由AT89C51控制的太阳能热水器 65. ?防盗与恒温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66. ?AT89S52单片机实验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67.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气压计的设计与实现 68. ?智能压力传感器系统设计 69. ?智能定时器 70.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火灾报警系统

简易无线通信系统[详细]

简易无线通信系统(T-1题)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无线通信系统.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发射频率在1~40米Hz 任选,调制方式A米/F米任选; (2)自制正弦波信号源,峰峰值1V ,频率400~600Hz可调; (3)输出功率小于20米W(在标准50Ω假负载上); (4)接收距离不小于5米(输入信号为1V、500Hz正弦波,输出信号无明显失真); 2、发挥部分: (1) 接收机能显示接收输出信号的频率; (2) 发射端可控制接收机输出直流电压变化(1~3V)及显示该电压值; (3) 增大接收距离大于10米(输入信号为1V、500Hz正弦波,输出信号无明显失真); (4) 其他的创新和发挥. 三、评分标准: 项目满分 基本要求 100 设计与总结报告:方案比较、设计与论证、理论分析与计 算、电路图及有关设计文件、测试方法与仪器、测试数据 与测试结果的分析. 50 实际制作完成情况50 发挥部分 50 完成第(1)项15 完成第(2)项15 完成第(3)项15 完成第(4)项 5 总分50 无线LED控制器的制作(T-2题)

一、 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采用无线控制方式(红外、超声波、射频等任一种)来实现控制8路LED 灯的无线控制器,系统如下图所示: 要求 (一)基本要求 (1)可实现无线控制八路LED 灯(键盘控制任意一路LED 灯的亮、灭、左循环、 右循环); (2)使该控制器具备密码保护功能,当输入正确的密码后方能对键盘进行控制,反 之控制器发出报警; (3)设计控制距离以使用者为中心,圆半径距离设定在5米内均可接收. (二)发挥部分 (1)可实现LED 灯的分级亮度控制; (2)可实现测量无线LED 控制器的电源电压V,当V 下降到(7/8)V 时, 8路LED 有7个亮、满格电压V 时8路LED 全亮; (3)设计控制距离以使用者为中心,圆半径距离设定在1米内、5米内、10米内 三档可设置,且每档设计控制距离的实际测量不能超出所要求的距离; (4)有其他的创新和发挥. 三、评分标准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很多物联网专业的学生对单片机非常感兴趣,不光是对专业的热爱,另外由于单片机是集成电路芯片,是控制整个流程最基础的环节,大多数理科生对这种控制式设计充满着好奇,下面,我们学术堂整理了多个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论文题目,欢迎各位借鉴。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论文题目一: 1、基于单片机的压电加速度传感器低频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 2、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测距系统 3、基于C8051F005单片机的两相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驱动系统的设计 4、基于单片机的工业在线数字图像检测系统研究与实现 5、基于FPGA的8051单片机IP核设计及应用 6、基于单片机的军需仓库温湿度测控系统研究 7、单片机多主机通信模式在粮库温湿度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8、基于单片机的中小水电站闸门控制系统 9、基于单片机的正弦逆变电源研制 10、单片机实验教学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1、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12、基于单片机的蓝牙接口设计及数据传输的实现 13、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14、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 15、行为导向教学策略在职校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6、逻辑电路与单片机的虚拟实验系统设计与实现

17、基于单片机的LED显示系统 18、基于单片机的校园安防系统 19、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红外甲烷检测仪设计及实现 20、基于高性能单片机的无线LED彩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基于AVR单片机教学实验板的设计 22、基于单片机的阀岛控制系统的研究 23、基于AT89S51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设计 24、基于单片机和GPRS数据传输技术的研究 25、基于HCS12单片机的智能车底层控制系统研究 26、单片机GPRS智能终端及远程工业监控技术研究 27、基于单片机的MODBUS总线协议实现技术研究 28、基于单片机的室内智能通风控制系统研究 29、基于单片机的通用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30、基于单片机控制的PTCR阻温特性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Proteus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32、基于单片机的变频变压电源设计 33、基于单片机的监控系统控制部分的设计 34、基于单片机的葡萄园防盗报警系统设计 35、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6、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37、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控系统在温室大棚中的设计与实现 38、基于单片机的高精度随钻测斜仪系统开发 39、基于16位单片机MC9S12DG128B智能车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论文题目二: 40、基于单片机的压力/液位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 41、单片机与Internet网络的通信应用研究 42、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温室环境测控装置研究 43、具有新型接口的MCS-51单片机实验系统设计 44、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直流恒流源的设计 45、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 46、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煤矿瓦斯监测系统的研制 47、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脉象信号采集系统研究 48、基于DTMF技术的单片机远程通信系统研究 49、基于单片机的GPRS无线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设计 50、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柴油机喷油泵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基于谐振技术及MK单片机的多路升压器研究设计 52、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 53、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寻迹系统设计 54、压电式阀门定位器与单片机实验装置研制 55、基于单片机的微型电子琴研究与实现 56、基于单片机的恒温恒湿孵化器系统设计 57、基于16位单片机MC9S12XS128的两轮自平衡智能车的系统研究与开发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大学毕设论文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作者:xxx 摘要:介绍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组成、AT89C51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方式及其与无线数字电台接口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方法。 一般的数字采集系统,是通过传感器将捕捉的现场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模/数转换器ADC采样、量化、编码后,为成数字信号,存入数据存储器,或送给微处理器,或通过无线方式将数据发送给接收端进行处理。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就是一套利用无线手段,将采集的数据由测量站发送到主控站的设备。 关键字:无线数据传输,A T89C51单片机,模/数转换器,ADC采样,采集,信号 【Abstract】: Introduction of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components, AT89C51 Serial port works and wireless digital radio interface with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Digital acquisition system in general, is to capture the scene through the sensor signal is converted to electrical signals by analog / digital converter ADC sampling, quantization, encoding, in order to digital signals into data memory, or sent to the microprocessor, or send the data wirelessly to the receiver for proces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is kind of a use of wireless means, to collect the data sent by the stations to the master control station equipment. 【Key words】: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AT89C51 Microcontroller,A / D converter,ADC sampling,Collection,Signal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题目

单片机类 业设计 刷电子时钟的设计 刷全自动节水灌溉系统--硬件部 刷数 式温度计的设计 刷温度 控系统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语音提示测温系统的研究 刷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 刷数 流 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全自动洗衣机 刷水塔智能水 控 系统 刷温度箱模拟控 系统 刷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 刷基于51单片机的L司号点阵显示屏系统的设计与实 16×16点阵显示屏 刷基于A切89分51单片机的数 电子时钟 刷基于单片机的步 电机的控 刷基于单片机的交流调 器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数 电压表的设计 刷单片机的数 钟设计 刷智能散热器控 器的设计 刷单片机打铃系统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交通信 灯控 电路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电话 程控 家用电器系统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安全 警器 刷基于单片机的 路抢答器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 刷基于MC分-51数 温度表的设计 刷电子体温计的设计 刷基于A切89C51的电话 程控 系统 刷基于A三R单片机幅度 调的号号分信 发生器 刷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稳压电源的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室内一氧化碳 测及 警系统的研究 刷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温度控 器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 编程多 能电子定时器 刷单片机的数 温度计设计 刷红外遥控密码锁的设计 刷基于61单片机的语音识别系统设计 刷家用 燃气体 警器的设计 刷基于数 温度计的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刷基于凌 单片机的语音实时采集系统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数 频率计的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数 电子钟设计 刷设施 境中温度测 电路设计 刷汽车倒车 撞 警器的设计 刷篮球赛计时记 器

刷基于单片机的家用智能总线式开关设计 刷设施 境中湿度检测电路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音乐合成器设计 刷设施 境中二氧化碳检测电路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 系统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数 温度计的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火灾 警器 刷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开关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钟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 刷大棚温湿度自动 控系统 刷基于单片机的电器遥控器的设计 刷单片机的语音 储与 放的研究 刷基于单片机的电 热炉温度控 系统设计 刷红外遥控电源开关 刷基于单片机的 频信 发生器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呼叫系统的设计 刷基于PIC16F876A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仪 刷基于单片机的密码锁设计 刷单片机步 电机转速控 器的设计 刷由A切89C51控 的太 能热水器 刷 盗与恒温系统的设计与 作 刷A切89分52单片机实验系统的开发与 用 刷基于单片机控 的数 气压计的设计与实 刷智能压力传感器系统设计 刷智能定时器 刷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火灾 警系统 刷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式转速 程表的设计 刷 交车汉 显示系统 刷单片机数 电压表的设计 刷精密三F转换器与MC分-51单片机的接口技术 刷基于单片机的居室安全 警系统设计 刷基于89C2051 IC卡读/写器的设计 刷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设计 刷球赛计时计 器设计 刷 系列PCL五层电 控 系统设计 刷自动起闭光控窗帘设计 刷单片机控 交通灯系统设计 刷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 刷基于51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控 系统 刷点阵电子显示屏-- 业设计 刷超声波测距仪-- 业设计 刷单片机对玩 小车的智能控 业设计论文 刷基于单片机控 的电机交流调速 业设计论文

机械毕业设计1085六旋翼农用无人机设计说明书

本科毕业设计题目:六旋翼农用无人机设计 学院:工学院 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指导教师: 二零一四年五月

摘要 本次设计主题为“六旋翼农用无人机模型设计”,结合我国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通过对命题的分析得到了更加清晰开阔的设计思路,设计作品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针对多旋翼农用无人机,本文确定了“六旋翼农用喷药、航拍功能无人机”的设计说明书,介绍了无人机的设计过程,主要通过概念性论述,经过对无人机结构研究、分析的整体把握,以结构、动力、控制三部分进行设计,并结合实际通过对多旋翼农用无人机设想进行结构改进、设计优化以提高设计的应用性,这种方法对类似产品的设计制造同样具有借鉴作用。 设计方案包括无人机整体机架、喷药机构等,并给出了CAD设计图、整体装配图PRO/E等内容,确保无人机结构简单、适用灵活、便于普及、成本低廉等。 关键词:六旋翼农用无人机模型;CAD;PRO/E

Abstract The design theme for the "six rotor UAV model design of agricultural", comb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e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position of the design ideas more clearly open, design work is systematic,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For multi rotor agricultural UAV,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of six rotor agricultural spraying, aerial functional UAV", introduces the design process of UAV, mainly through the concept of ex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study, no machine structure analysis in whole, to structure, power, control three parts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the actual rotor UAV based on agricultural ideas for optimization design of structure improve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design, this method also 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similar products. Design includes the UAV the whole machine, spraying device, and gives the design drawings, the overall assembly drawing etc., ensure that the UAV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flexible application, convenient, low cost etc... Keywords: six rotor UAV model design of agricultural;CAD;PRO/E

单片机无线传输系统设计(89C51)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单片机无线传输系统设计完成人: 班级:11 学制: 专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 1总体设计 (2) 1.1设计技术背景 (2) 1.1.1 AT89S51单片机简介 (2) 1.1.2 AT89S51主要功能特点 (2) 1.2单片机无线数据传输原理 (3) 1.2.1 单片机无线数据传输原理概述 (3) 1.2.2 无线数据传输常用编码方式 (3) 1.2.3 无线数据传输解码 (5) 1.2.4 无线数据传输调制和解调 (6) 2无线数据收发模块 (7)

2.1无线收发模块nRF905简介 (7) 2.2 nRF905无线模块特点 (7) 2.3 工作模式及芯片结构 (7) 3系统软硬件设计 (8) 3.1 硬件设计 (8) 3.1.1 概述 (8) 3.1.2 电路原理 (9) 3.1.3 SPI接口配置 (9) 3.2 软件设计 (12) 3.2.1 概述 (12) 3.2.2 发射程序 (13) 3.2.3 接收程序 (17) 4结束语 (21) 参考文献 (22) Abstract (23)

单片机无线传输系统设计 作者: 指导教师: 摘要: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迫切的期望能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信息交互。当今的各种智能化控制系统也离不开数据信息的传输。其中,无线数据传输是区别于传统的有线传输的新型传输方式,系统不需要传输线缆、成本低廉、施工简单。现在,有很多的电器产品(如一些家用电器)的操作控制也都采用了无线数据传输方式,一些无线数据传输功能相对简单的电器产品,无线数据传输信号的接收识别往往采用与编码调制芯片配套的译码芯片。而无线数据传输功能比较复杂的一些电器产品,无线数据传输信号的识别与译码多采用单片机,其编码调制方法也有多种。本文介绍一种基于AT89S51单片机以及无线收发模块nRF905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案,以及用单片机对其进行识别的程序设计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AT89S51单片机,nRF905模块,无线数据传输; 引言 当今的各种智能化控制系统,比如智能化小区部的无线抄表系统、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和安全防火系统等,工业数据采集系统,水文气象控制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数字图像传输系统等等,都离不开数据信息的传输。可以说,数据信息传输系统是各种智能化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有线数据传输方式当中,数据的传输载体是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在一些单片机监测系统中,数据采集装置是安装在环境条件恶劣的现场或野外。采集到的数据通信传输到手持终端, 然后通过手持终端送到后台机(PC机) 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这样,数据采集装置与手持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需解决通信问题。若采用有线数据传输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相比于传统的有线数据传输方式,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可以不考虑传输线缆的安装问题,从而节省大量电线电缆,并且降低施工难度和系统成本,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研究课题。无线数据传输因其传输距离远和受障碍影响小而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各种专用无线数据传输集成电路和无线数据传输发射和接收专用集成电路的不断涌现,使许多复杂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变得愈来愈简单,而且工作稳定性可靠。本文介绍利用单片机以及发射/接收

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的传输方案设计

(无线局域网场景) 一、PBL问题二: 试设计一个完整的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的传输方案,要求满足以下指标: 1. Data rate :54Mbps, Pe<=10-5 with Eb/N0 less than 25dB 2. 20 MHz bandwidth at 5 GHz frequency band 3. Channel model :设系统工作在室内环境,有4条径,无多普勒频移,各径的相对时延为:[0 2 4 6],单位为100ns ,多径系数服从瑞利衰落,其功率随时延变化呈指数衰减:[0 -8 -16 -24]。 请给出以下结果: A. 收发机结构框图,主要参数设定 B. 误比特率仿真曲线(可假定理想同步与信道估计) 二、系统选择及设计设计 1、系统要求 20MHz带宽实现5GHz频带上的无线通信系统; 速率要求: R=54Mbps; 误码率要求: Pe <=10^ (-5)。 2、方案选取 根据参数的要求,选择802.11a作为方案的基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进,使实际的系统达到设计要求。 802.11a中对于数据速率、调制方式、编码码率及OFDM子载波数目的确定如表1 所示。

与时延扩展、保护间隔、循环前缀及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相关的参数如表2 所示。 关的参数 参考标准选择OFDM系统来实现,具体参数的选择如下述。 3、OFDM简介 OFDM的基本原理是将高速信息数据编码后分配到并行的N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每个载波上的调制速率很低(1/N),调制符号的持续间隔远大于信道的时间扩散,从而能够在具有较大失真和突发性脉冲干扰环境下对传输的数字信号提供有效的保护。OFDM系统对多径时延扩散不敏感,若信号占用带宽大于信道相干带宽,则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OFDM的频域编码和交织在分散并行的数据之间建立了联系,这样,由部分衰落或干扰而遭到破坏的数据,可以通过频率分量增强的部分的接收数据得以恢复,即实现频率分集。 OFDM克服了FDMA和TDMA的大多数问题。OFDM把可用信道分成了许多个窄带信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