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帧中继与ATM互连技术

帧中继与ATM互连技术

帧中继与ATM互连技术
帧中继与ATM互连技术

帧中继与ATM互连技术

电信08-3班李华

学号0806110307

摘要:ATM技术是ITU-T推荐的B-ISDN交换技术,而帧中继在提供广域网业务方面很成功。因此,在ATM发展的初期不可避免地会与帧中继技术并存。本文阐述了ATM与帧中继网络互连和业务互连的相关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ATM 帧中继互连技术

1.概述

帧中继是成功的广域网分组交换技术,能够支持数据和传真业务,帧中继上的语音业务也正在研究。目前,它在提供广域网业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B-ISDN是宽带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而ATM技术是B-ISDN的核心。由于它的特点(快速分组交换和统计复用)使得它不但能够支持所有的现有业务,如语音、数据、图像等,而且从理论上讲,对于那些至今人们还不了解的未来业务,如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它也是足以胜任的交换技术。

但是,ATM毕竟是一种全新的交换技术,要使ATM技术真正达到市场应用阶段的要求,如: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维护方便、价格适中、相应配套技术(如:相关协议、支持ATM业务的应用程序开发、光纤技术、SDH/SONET技术等)完善,尚需时日。而且,已经在帧中继上投资的用户,短期内也不会转向ATM技术。由于这些原因,ATM网络和ATM业务在一段时间内与帧中继网络业务并存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ATM技术要想得到用户的支持,最终占领市场,就必须发展与帧中继的互连技术,保护帧中继用户的已有投资,为用户最终过渡到ATM网创造条件。

2.帧中继与ATM互连的意义

当今的信息世界是一个依赖于网络的世界,而网络技术本身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着。其发展的两个突出特点是Internet的飞速发展,迅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深刻感觉到网络的巨大影响力;而另一个特点就是在网络中由ATM技术所以发引交换革命。

网络的综合化、宽带化和智能化将是网络今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当然,这个发展过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便出现,在目前,宽带业务尚未形成规模,基于ATM的B-ISDN的

建设会有一个过程,而FR现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公网中,FR除了应用于数据传输外,现也开始提供话音业务,显现了FR的使用潜力,这样从网络宽带化的平稳过渡来讲,实现帧中继与ATM互通便在现行的网络的宽带化进程中具有了特定的重要意义。

帧中继网络目前是除了ATM之外能够提供高速率业务的通信网络,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数据通信网络之一,即使在ATM理论和产品不断完善的今天,人们认为可靠高速数据传输的网络仍旧是帧中继网络,毕竟帧中继网络目前的接口速率一般在2Mbps左右,对于商业贸易数据用户来说,似乎是足够的,但是对于其他与图形、图像和视频有关的应用却是远远不够的。利用ATM技术互连帧中继,提高干线传输速率是一个非常迫切和现实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此而作的。

3.帧中继与ATM

3.1.帧中继

帧中继是一种新型的数据传输网络,所以称之为帧中继是因为在网上信息域或信号的传输或交换都是基于OSI七层网络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或帧层。

帧中继可以说是从X.25发展而来的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但它的性能却远远要高于X.25。由于传输媒介的质量越来越好,同时用户端的处理能力和智能化越来越高,促使人们放弃了X.25在数据链路上的许多功能,在分段链路上不再提供纠错、反馈重传和重排序等一些既费时又复杂的服务,使网络处理速度明显提高,从而提出了帧中继分组交换技术。

帧中继是一种定义在链路层上的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链路带宽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典型的接口速率为54bit/s、N×64kbit/s和1.544/2.048Mbit/s。帧中继的帧结构很类似于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的帧结构,这种帧结构与同步网络结构(SNA)、X.25和ISDN的帧结构基本相同,帧中继也完全能够支持它们的分组信息。帧中继的开发满足了信息大容量的传输和用户对数据传输时延小的要求。帧中继填充了X.25分组交换业务和ATM等宽带业务间的断层,它的容量和数据率都比旧的交换技术有较大提高。帧中继最适合于局域网间的互连,因为它的速率高,延时小,价格低。同样可用于有类似要求的其他各方面。3.2.ATM

ATM(异步转移模式)是以名叫信元的固定长度信息块为信息传输和交换基本单位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ATM是一种基于信元的交换和复用技术,ATM传送信息的基本载体是ATM信元。ATM信元是定长的,只有53字节,前面5个字节称为信头,后面48个字

节称作信息域。

ATM 信元的信头与分组交换中分组头的功能相比大大简化了,如不再进行链路的检错和纠错,由于链路质量的提高,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只在需要时由终端处理,HEC 只负责信头的差错控制;另外,信头只用VPI 和VCI 标识一个连接,而无需源地址、目的地址和包序号,心愿顺序也由各网元保证。

ATM 技术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信元的复用、交换和传输过程,均在虚通路(VC )上进行,虚通路由VCI 标识,它是ATM 网络终端链路端点之间的一种逻辑联系,是在两个或多个端点之间传送ATM 信元的通信通路,可用于用户到用户、用户到网络、网络到网络的信息转移。虚通道(VP )是在给定参考点上具有同一虚通道标识符的一组虚通路。虚通路在传输过程中,组合在一起构成虚通道。因此ATM 网络中不同用户的信元是在不同的VP 、VC 中传送的,而不同的VP/VC 则是利用各自的VP 标识(VPI )和VC 标识(VCI )进行区分。

ATM 协议参考模型基于国际电联的标准产生,如图3.1所示。它由三个面组成,即控制面、用户面、管理面。控制面处理寻址、路由选择和接续的相关功能,这对网络动态接续的建立举足轻重。用户面在通信网中传递端到端用户信息。管理面提供操作和管理功能,它也管理用户面和控制面间的信息交换。

图3.1 ATM 协议参考模型

4.ATM 网络与帧中继互连

4.1.概述

ATM 和帧中继正在成为企业网的基础技术,这就要求两者能简单的实现共存。为了使这两种网络技术能很好地实现互连操作,ATM 论坛层批准了一系列互操作标准。分析表明,帧中继和ATM 互连标准丝毫不会与已有的帧中继设备抵触,并且还支持帧中继向ATM 过

渡。

从理论上讲,帧中继和ATM完全的互连性可为用户提供低价进入高速网的能力,以便用户使用新发展的业务,帧中继已被证明完全适用于经常性的应用。ATM和帧中继互连标准旨在解决如下两方面的问题:

(1)解决把当前的帧中继干线传输速率提高到45M bit/s以上的问题;

(2)解决ATM用户和帧中继用户之间的无隙的自由通信问题。

ATM和帧中继网互连可以使帧中继的终端用户或连网设备与多点ATM网实现相互间的通信,因而这些设备之间的通信就好像全部通信连接都是帧中继一样,这些设备根本察觉不出通信网中有ATM网。一条连接多个帧中继网的ATM主干网可以为大量的场所和终端用户设备提供可升级的高速的网络支持环境,而不必对原设备做任何改变。图4.1给出了帧中继与ATM互连的原理示意图。

图4.1帧中继与ATM互连的原理示意图

注:SSCS:业务特定汇聚子层CPCS:公共部分汇聚子层

SAR:装拆子层PHY:物理层

上述端对端的通信要求协调帧中继和ATM网络技术的不同之处,这个目标是由互连

功能单元来(IWF)来实现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IWF位于帧中继和ATM交界设备中。IWF的基本功能是负责将帧中继和ATM网的各种参量对应换过来。

在ATM和帧中继业务互操作的情形中,IWF将完成把帧中继的“用户-网络”接口(Q.922core)信息转换为ATM网络的“用户-网络”接口的AAL5信息的全部功能。因为这种信息模式执行着与帧中继的Q.922core交换类似的功能,所以可以用来连接ATM。

ATM和帧中继互操作标准是唯一的可以使用户不必对它们的设备作任何改变的标准。帧中继与ATM相比,两者有一些共同之处。首先二者均是面向连接的高速分组交换技术,都具有统计复用的特性和支持突发业务的能力,另外,帧中继与ATM也都具有提供虚连接的功能。这些都为在ATM网络支持帧中继业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对于所谓基于ATM的FR,其实质就是要实现FR与ATM两者间的互通。但现行的FR并不能提供ATM UNI接口所具有的全部功能,为了有助于利用ATM网络的性能,ATM 论坛定义了一种基于帧的UNI接口,即FUNI(Frame UNI),以便能够完全、高效的提供对ATM低速接口的支持。FUNI接口速率具有较广的范围,可以从56/64kb/s到1.5/2.0Mb/s。目前,在解决FR到ATM的低速接入,可采用3种方法,即:

1、将FR作为标准的ATM宽带接口来设计;

2、定义一种基于信元的低速ATM UNI;

3、定义一种基于帧的低速ATM UNI;

除了接口之外,要实现帧中继与ATM互通,两者间的协议转换也是一个关键。总之,目前,通信界和国际标准组织已认识到帧中继与ATM互通的必要性,并制定出了一些相应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帧中继与ATM互通已可初步实现。

4.2.帧中继与ATM网络的互连

这是帧中继与ATM互连的第一阶段,对于帧中继与ATM网络互连,目前主要是通过ATM网络来承载FR的PVC业务,其特点是各终端用户设备所用的网络协议是相同的,但他们之间网络上所使用的协议不同。ATM与FR的网络互连有时也称为ATM上的FR业务仿真,它提供了一种标准的方法来实现在ATM网络上承载FR业务,其网络连接结构可概括如图4.2所示。

从图4.2中可以看出,FR业务通过IWU上的FUNI进入ATM网络,在ATM网络中,将FR的VC映射到ATM的VC,并将FR的帧进行分段与组装,以完成FR帧与ATM信元间的相互映射。信元在经ATM网络的传输到达信宿端口时,再进行逆向转换,完成由

ATM 信元到FR 帧的变换,然后由FUNI 传送到FR 用户终端,目前,ATM 网络均可以提供FR 与ATM 网络互连的支持,在这种互连中,对于FR 用户终端到ATM 网络的接入,需要用具有互通功能的互通单元IWU 来完成。IWU 的主要功能就是围绕FR 与ATM 协议间相互映射和转换(见图4.3),完成相应的处理和操作。

图4.2 ATM 与FR 的网络互联网络连接结构

图4.3 FR 与ATM 协议间的相互映射和转换

4.3.帧中继与ATM 业务互通

帧中继与ATM 业务互通与帧中继与ATM 网络互通间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互通中,各终端用户设备的网络协议可以是不相同的,且不再需要执行特定业务的功能,其间可进行对等通信,有关的网络协议的转换在网络内部进行。

在如图4.4所示的帧中继与ATM 业务互通结构中,IWU 在FR 与ATM 网络间起到协议转换的功能,FR 中的虚连接在IWU 处终止,在ATM 网络中不再有FR 的虚连接,而是一一转换到ATM 的虚连接,即完成DLCI 与VPI/VCI 间对应转换,由于FR 和ATM 的特定业务子层(SSCS)均有复用的功能,故DLCI 与VPI/VCI 间的转换既可以是一一对应的,也可以是多对一的,围绕FR 和ATM 协议间的相互转换,IWU 也要完成与帧中继与ATM 网络互通中相似的如下处理和操作。

图4.4 帧中继与A TM业务互通结构

5.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帧中继与ATM技术,研究分析了ATM和帧中继网络互连、业务互通方面的相关理论,由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本文还有一些工作需要完善,逻辑设计饿规范性有待加强,内容有待丰富。

6.致谢

首先感谢刘影老师对宽带网络基础课程的细心讲解,感谢指导老师对我的帮助,感谢我的父母多年来在生活和学业上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感谢学校给我提供这次课程设计的机会。

7.参考文献

[1] 申普兵,《宽带网络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

[2] 肖丹,《ATM互联网络技术及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3] 马丁·德·普瑞克著,程时端、刘斌译,《异步传递方式宽带ISDN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这两种服务的优缺点

第五章广域网 5-1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这两种服务的优缺点。 答:从占用通信子网资源方面看:虚电路服务将占用结点交换机的存储空间,而数据报服务对每个其完整的目标地址独立选径,如果传送大量短的分组,数据头部分远大于数据部分,则会浪费带宽。从时间开销方面看:虚电路服务有创建连接的时间开销,对传送小量的短分组,显得很浪费;而数据报服务决定分组的去向过程很复杂,对每个分组都有分析时间的开销。从拥塞避免方面看:虚电路服务因连接起来的资源可以预留下来,一旦分组到达,所需的带宽和结点交换机的容量便已具有,因此有一些避免拥塞的优势。而数据报服务则很困难。从健壮性方面看:通信线路的故障对虚电路服务是致命的因素,但对数据报服务则容易通过调整路由得到补偿。因此虚电路服务更脆弱。 5-4 广域网中的主机为什么采用层次结构方式进行编址? 答:层次结构方式进行编址就是把一个用二进制数表示的主机地址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的二进制数表示该主机所连接的分组交换机的编号,而后一部分的二进制数表示所连接的分组交换机的端口号,或主机的编号。采用两个层次的编址方案可使转发分组时只根据分组和第一部分的地址(交换机号),即在进行分组转发时,只根据收到的分组的主机地址中的交换机号。只有当分组到达与目的主机相连的结点交换机时,交换机才检查第二部分地址(主机号),并通过合适的低速端口将分组交给目的主机。采用这种方案可以减小转发表的长度,从而减少了查找转发表的时间。 5-5一个数据报分组交换网允许各结点在必要时将收到的分组丢弃。设结点丢弃一个分组的概率为p。现有一个主机经过两个网络结点与另一个主机以数据报方式通信,因此两个主机之间要经过3段链路。当传送数据报时,只要任何一个结点丢弃分组,则源点主机最终将重传此分组。试问: (1)每一个分组在一次传输过程中平均经过几段链路? (2)每一个分组平均要传送几次? (3)目的主机每收到一个分组,连同该分组在传输时被丢弃的传输,平均需要经过几段链路? 答:(1)从源主机发送的每个分组可能走1段链路(主机-结点)、2段链路(主机-结点-结点)或3段链路(主机-结点-结点-主机)。 走1段链路的概率是p,走2段链路的概率是p(1-p),走3段链路的概率(1-p)2 则,一个分组平均通路长度的期望值是这3个概率的加权和,即等于 L=1×p+2×p(1-p)+3×(1-p)2= p2-3 p+3 注意,当p=0时,平均经过3段链路,当p=1时,平均经过1段链路,当0

帧中继知识

【如何用路由器模拟帧中继交换机?】 物理连接:所有的DCE接口都接到模拟成帧中继交换的路由器上。因为在实际工程中clockrate是由局端,像电信这样的部门来确定的。 局端的终端服务器通过异步口连接到模拟成帧中继交换的路由器的console口。 配置实现: 首先在全局配置模式下打: router(config)#frame-relay switching //启动帧中继交换功能 然后进入接口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if)#en fr //接口封装帧中继,命令全称:encapsulation frame-relay。这里没有打封装类型,就是缺省的cisco类型。另外还可以是ietf的。 router(config-if)#frame lmi-type ansi //配置帧中继LMI封装类型。lmi(local management interface)本地管理接口,运用在路由器和帧中继交换机之间。是数据传输一种信令标准。它有三种封装方法:cisco,ansi,q933a,缺省封装类型,自然是cisco类型。但它是由Cisco,StrataCom,Nortel,DEC联合制定的。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始建立于1918年,标准涉及电工、建筑、日用品、制图、材料试验等技术领域。q933a是国际电联(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的标准。ITU-T (The ITU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ITU-T是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成立于1993年,它的前身是国际电报和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 router(config-if)#frame-relay intf-type dce //配置帧中继接口类型,有dce,dte,还有nni选择。虽然在物理上,它已经是DCE接口,但是用于模拟帧中继环境,还需要再配置帧中继里的接口类型。

帧中继2

帧中继(FRAME-RELAY)是一种广域网技术,最初是为了解决全国性或跨国性的帧中继大公司在地理上分散的局域网络实现通信而产生的。随着局域网与局域网之间进行互联的要求日益高涨,帧中继技术也迅速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先进的包交换技术,是一种快速分组通信方式。它采用虚电路技术,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帧中继为多区域间,全国范围内以及国际间实现通信提供了一个灵活高效的广域网解决方案。 帧中继 帧中继是八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数据通信技术,其英文名为FrameRelay,简称FR。它是从X.25分组通信技术演变而来的。数据通信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各种数据终端之间的信息传递。为了实现数据通信,必须进行数据传输,即将位于一地的数据源发出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通信网络送到另一地的数据接收设备。被传递的数据信息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其典型的应用有文件传送、电子信箱、可视图文、文件检索、远程医疗诊断等。数据通信网交换技术历经了电路方式、分组方式、帧方式、信元方式等阶段。 电路方式是从一点到另一点传送信息且固定占用电路带宽资源的方式,例如专线DDN数据通信。由于预先的固定资源分配,不管在这条电路上实际有无数据传输,电路一直被占着。分组方式是将传送的信息划分为一定长度的包,称为 帧中继

分组,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在分组交换网中,一条实际的电路上能够传输许多对用户终端间的数据而不互相混淆,因为每个分组中含有区分不同起点、终点的编号,称为逻辑信道号。分组方式对电路带宽采用了动态复用技术,效率明显提高。为了保证分组的可靠传输,防止分组在传输和交换过程中的丢失、错发、漏发、出错,分组通信制定了一套严密的,较为繁琐的通信协议,例如:在分组网与用户设备间的X.25规程就起到了上述作用,因此人们又称分组网为“X.25网”。帧方式实质上也是分组通信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它将X.25分组网中分组交换机之间的恢复差错,防止拥塞的处理过程进行了简化。帧方式的典型技术就是帧中继。由于传输技术的发展,数据传输误码率大大降低,分组通信的差错恢复机制显得过于繁琐,帧中继将分组通信的三层协议简化为两层,大大缩短了处理时间,提高了效率。帧中继网内部的纠错功能很大一部分都交由用户终端设备来完成。 帧中继 帧中继是一种局域网互联的WAN协议,它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它为跨越多个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用户设备间的信息传输提供了快速和有效的方法。帧中继是一种数据包交换技术,与X.25类似。它可以使终端站动态共享网络介质和可用带宽。帧中继采用以下两种数据包技术:1)可变长数据包;2)统计多元技术。它不能确保数据完整性,所以当出现网络拥塞现象时就会丢弃数据包。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仍然具有可靠的数据传输性能。 帧中继是在分组交换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电信业务,简称FR。它是对原来的分组交换协议作了简化的数据传输新技术。又称“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帧”在数据通信中是指一个包括开始和结束标志的一个连续的二进制比特序列,是数据通信中传输链路传送时所用的基本单位。“帧中继”就是在传输链路中以“帧”为单位进行的中继传送。 帧中继(FrameRelay)是一种网络与数据终端设备(DTE)接口标准。由于光纤网比早期的电话网误码率低得多,因此,可以减少X.25的某些差错控制过程。从而可以减少结点的处理时

帧中继基础知识总结

帧中继基础知识总结 版本V1.0 密级?开放?内部?机密 类型?讨论版?测试版?正式版 1帧中继基本配置 1.1帧中继交换机 帧中继交换机在实际工程环境中一般不需要我们配置,由运营商设置完成,但在实验环境中,要求掌握帧中继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配置示例: frame-relay switching interface s0/1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frame-relay intf-type dce clock rate 64000 frame-relay route 102 interface s0/2 201 // 定义PVC,该条命令是,s0/1口的DLCI 102,绑定到s0/2口的201 DLCI号 frame-relay route 103 interface s0/3 301 no shutdown

1.2环境1 主接口运行帧中继(Invers-arp) FRswitch(帧中继交换机)的配置: frame-relay switching interface s0/1// 连接到R1的接口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frame-relay intf-type dce clock rate 64000 frame-relay route 102 interface s0/2 201 // 定义PVC,该条命令是,s0/1口的DLCI 102,绑定到s0/2口的201 DLCI号 no shutdown interface s0/2// 连接到R2的接口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frame-relay intf-type dce clock rate 64000 frame-relay route 201 interface s0/1 102 no shutdown R1的配置如下: interface serial 0/0 ip address 192.168.12.1 255.255.255.252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 接口封装FR,通过invers-arp发现DLCI,并建立对端IP到本地DLCI的映射(帧中继映射表)no shutdown R2的配置如下: interface serial 0/0 ip address 192.168.12.2 255.255.255.252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no shutdown

帧中继介绍

帧中继 帧中继协议概述 帧中继协议是一种简化的X.25广域网协议。帧中继协议是一种统计复用的协议,它 在单一物理传输线路上能够提供多条虚电路。每条虚电路用数据链路连接标识(Data Link Connection Identifier,DLCI)来标识,DLCI只在本地接口和与之直接相连的 对端接口有效,不具有全局有效性,即在帧中继网络中,不同的物理接口上相同的 DLCI并不表示是同一个虚电路。 帧中继网络提供了用户设备(如路由器和主机等)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能力,用户 设备被称作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DTE);为用户设备提供接 入的设备被称为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DCE)。 帧中继网络既可以是公用网络或者是某一企业的私有网络,也可以是数据设备之间 直接连接构成的网络。 帧中继地址映射 帧中继地址映射是把对端设备的协议地址与对端设备的帧中继地址(本地的DLCI) 关联起来,使高层协议能通过对端设备的协议地址寻址到对端设备。 帧中继主要用来承载IP协议,在发送IP报文时,根据路由表只能知道报文的下一 跳地址,发送前必须由该地址确定它对应的DLCI。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查找帧中继地 址映射表来完成,因为地址映射表中存放的是下一跳IP地址和下一跳对应的DLCI 的映射关系。 地址映射表可以由手工配置,也可以由Inverse ARP协议动态维护。 如下图所示,通过帧中继网络可以实现局域网互联。 图1通过帧中继网络实现局域网互联

虚电路介绍 根据虚电路建立方式的不同,虚电路分为两种类型:永久虚电路(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PVC)和交换虚电路(Switched Virtual Circuit,SVC)。手工设置产生的 虚电路称为永久虚电路。通过协议协商产生的虚电路称为交换虚电路,这种虚电路 由帧中继协议自动创建和删除。目前在帧中继中使用最多的方式是永久虚电路方式。 在永久虚电路方式下,需要检测虚电路是否可用。本地管理接口(Local Management Interface,LMI)协议就是用来检测虚电路是否可用的。LMI协议用于维护帧中继协 议的PVC表,包括:通知PVC的增加、探测PVC的删除、监控PVC状态的变更、 验证链路的完整性。系统支持三种本地管理接口协议:ITU-T的Q.933附录A、ANSI 的T1.617附录D以及非标准兼容协议。 LMI协议的基本工作方式是:DTE设备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发送一个状态请求报文 (Status Enquiry报文)去查询虚电路的状态,DCE设备收到状态请求报文后,立 即用状态报文(Status报文)通知DTE当前接口上所有虚电路的状态。 对于DTE侧设备,永久虚电路的状态完全由DCE侧设备决定;对于DCE侧设备, 永久虚电路的状态由网络来决定。在两台网络设备直接连接的情况下,DCE侧设备 的虚电路状态是由设备管理员来设置的。 帧中继协议参数 帧中继协议的参数以及含义如表1所示。 表1帧中继协议参数含义 工作方式参数含义取值范围缺省值 请求PVC状态的计数器(N391)1~255 6 错误门限(N392)1~10 3 事件计数器(N393)1~10 4 DTE 用户侧轮询定时器(T391),当为0时,表示禁止LMI协议0~32767 (单位:秒) 10 (单位:秒) 错误门限(N392)1~10 3 事件计数器(N393)1~10 4 DCE 网络侧轮询定时器(T392)5~30 (单位:秒) 15 (单位:秒) 这些参数由Q.933的附录A规定,各参数的含义如下:与DTE工作方式相关的参数含义:

分组交换与帧中继比较

分组交换与帧中继比较 一.摘要 分组交换是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和交换的,它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即将到达交换机的分组先送到存储器暂时存储和处理,等到相应的输出电路有空闲时再送出。 帧中继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系统的面向分组的通信方法。它主要用在公共或专用网上的局域网互联以及广域网连接。大多数公共电信局都提供帧中继服务,把它作为建立高性能的虚拟广域连接的一种途径。 二.综述 1.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是由分组头和其后的用户数据部分组成的。分组头包含接收地址和控制信息,其长度为3--10B,用户数据部分长度是固定的,平均为128B,最长不超过256B。同一分组网内分组长度是固定的,而不同分组网分组长度可以不同。路由选择确定了输出端口和下一个节点后,必须使用交换技术将分组从输入端口传送到输出端口,实现输送比特通过网络节点。 分组交换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除了打电话直接沟通,通过计算机和终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在传输线路质量不高、网络技术手段还较单一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多个更小的等长部分,每个部分叫做一个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的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就构成了一个分组。首部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他们转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称为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在分组交换方式中,由于能够以分组方式进行数据的暂存交换,经交换机处理后,很容易地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通信。

网管心得 帧中继与X.25分组网的比较

网管心得帧中继与X.25分组网的比较 帧中继用于局域网互联的广域网(WAN),它是在X.25分组网交换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是改进了的X.25分组交换网,通常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设计思想比较 实际上X.25分组网是为不稳定连接的运行而开发的。在X.25中,强调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而帧中继(FR)的出现是因为随着光纤技术的快速发展,差错控制显得不太必要的情况下,它主要着重于数据的快速传输,最大程度地提高网络吞吐量。 2.与OSI参考模型对应层次比较 X.25分组网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低三层,其中X.25的第3层描述了分组的格式及分组交换的过程;第2层由LAPB(Link Access Procedure,Balanced)实现,它定义了用于DTE/DCE 连接的帧格式;第一层则定义了电气和物理端口特性。 而帧中继与X.25不同,它是一种高性能的广域网协议,运行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帧中继是一种数据包交换技术,是X.25的简化版本。它省略了X.25的一些功能,例如提供窗口技术和数据重发技术(后退N帧的ARQ协议),而是依靠高层协议提供纠错功能,这是因为帧中继工作在更好的广域网设备上,这些设备与用于X.25的广域网设备相比,具有更可靠的连接服务和更高的可靠性, 另外,帧中继严格地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最低二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而X.25还提供第3层的服务。因此,帧中继比X.25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有效的传输效率。 3.传输速度比较 X.25分组网支持最大64kbps的数据传输速度,但帧中继支持最大2 Mbps的数据传输速度。 4.交换业务比较 帧中继和X.25分组交换业务都采用虚电路的复用技术,以充分利用网络带宽资源,降低用户通信费用。但在业务质量上,由于帧中继对出现错误的帧不进行纠错处理,简化了通信协议,所以帧中继节点机处理每帧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端到端用户信息传送时延低于X.25分组网,整个网络的业务吞吐量要高于X.25分组网。 另外,帧中继还具有一套完备的带宽管理和阻塞管理措施,在带宽的动态分配技术上比X.25分组网更具优势。 5.系统开销比较 X.25分组网的开销要比帧中继高许多。例如,在X.25中,在一个分组的传输路径上的每个节点都必须完整地接收一个分组,并且在发送之前还必须完成错误检查。但是,在帧中继中的节点只是简单地查看分组头中的目的地址信息,并立即转发该分组。在一些情况下,甚至在它完整地接收一个分组之前就开始转发。 另外,帧中继不需要像X.25中那样必须在每个中间节点中存在着用于处理管理、流控和错误检查的状态表、端点节点必须对丢失的帧进行检查,并请求重发等工作,因此开销比X.25小。

帧中继技术基础

帧中继技术基础 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 数据通信就是进行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把数据源发送的数据信息从一个地方通过传输信道交换设备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数据接收设备中,也就是数据信息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传递。 数据通信网是为提供数据通信业务而提供的媒体,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通信网的交换技术有:电路方式、分组方式、帧方式、和信元方式等。 电路方式是传递信息最简单的方式。电路方式之一是基于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或ISDN电路交换的原理,当用户要求发送数据时,交换机在主叫用户端及被叫用户端之间连接一条链路。终端设备通过接入设备(调制解调器(MODEM)或适配器(TA))连到交换机上,经接入设备的拨号在交换机之间构成一条物理链路。如图1-1所示。 MODEM/TA MODEM/TA 图1-1 利用PSTN/ISDN进行数据通信示意图 这种方式属于预分配电路资源系统,即在一次接续中,电路资源预先分配给一对用户固定使用,不管该用户是否有数据在链路中传递,电路一直被这一对用户占用,其它用户无法插入该链路中。只有该对用户使用完后把该链路释放,其它用户才能使用。 另一种电路方式是采用专线,即数字数据网(DDN)。DDN一般向用户提供专用数据传递链路,如图1-2所示。 DDN 图1-2利用专线联接方式进行数据通信 电路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为通信的两端建立物理连接,它有如下优点:

①信息传输时延小,因为它是一个固定物理连接,信息传输的时延也是固定的。 ②电路是“透明”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传递的信息并没有限制在某一个协议下,只要终端设备认可,任何协议的信息都可以传递。 ③信息传递的吞吐量大。可以根椐信息量的大小来选择信息的传递带宽。 它的缺点是资源比较浪费。基于PSTN或ISDN电路方式至少要占用一路话路,即64Kbps。如果传递的信息不到64Kbps,占用的带宽也不能减小,其它用户也不能享用。基于DDN的电路方式虽然可以根据需要分配带宽,但对信道的占用也是半永久性的,用户一旦租用,即使没有信息传递,其带宽也不能由其它用户享用,因此,DDN一般用于对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业务。 分组方式是一种存储转发的交换方式。它将需要传递的信息划分成一定长度的包(又称为分组),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在每个分组信息中都包含有发送端地址和接收端地址。在传递数据之前必须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建立虚电路,然后依顺序进行传递。 分组方式的基本原理是把一条物理电路分成若干条逻辑信道,对应每一个逻辑信道有一个编号,称为逻辑信道号(LCN)。把两个用户终端之间的若干条逻辑信道经交换机连接起来,便构成了虚电路(VC)。 分组方式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通过一条高速传输线路来传送各个分组,带宽可以动态复用,从而提高了传输线路利用率。。 在分组交换方式中,由于能够以分组形式把发送终端的数据信息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在交换机内进行各种变换处理,从而很容易地实现在不同速率、码型和规程的终端间通信,这在以前的通信网中是不能实现的。常用分组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传输质量高 分组交换方式具有差错控制功能,它不仅在节点交换机之间传输分组时采取差错校验与重发措施,而且对于分组型终端,在用户线部分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差错控制,因而使分组在网内传送的出错率大大降低,一般传输电路的误码率在1×12-5的情况下,网内全程的比特差错率在1×12-10以下。这比现有公用电信网的传输质量大为提高。 ②可靠性高 在电路交换方式中,一次呼叫的通信电路固定不变。而分组交换则不同。报文中的每个分组可以自由选择传输途径。由于分组交换机至少与另外两个交换机相连接,当网内发生故障时,分组仍能自动选择一条避开故障地点的迂回路由传输,不会造成

思科路由器帧中继配置

帧中继(FR) 帧中继(FrameRelay,FR)技术是在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上用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数换据单元的一种技术。它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数据链路技术,为提供高性能和高效率数据传输进行了技术简化,它靠高层协议进行差错校正,并充分利用了当今光纤和数字网络技术。总之,FR是一种用于构建中等高速报文交换式广域网的技术。同时它也是是由国际电信联盟通信标准化组和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制 定的一种标准。 帧中继的作用和应用: ①帧使用DLCI进行标识,它工作在第二层;帧中继的优点在于它的低开销。 ②帧中继在带宽方面没有限制,它可以提供较高的带宽。典型速率56K-2M/s内, 最大速度可达到T3(45Mb/s)。 ③采用虚电路技术,对分组交换技术进行简化,具有吞吐量大、时延小,适合突 发性业务等特点,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④可以组建虚拟专用网,即将网络上的几个节点,划分为一个分区,并设置相对独立的网络管理机构,对分区内数据流量及各种资源进行管理;分区内各节点共享分区内网络资源,相互间的数据处理和传送相对独立,对帧中继网络中的其他用户不造成影响。采用虚拟专用网所需要费用比组建一个实际的专用网经济合 算,因此对大企业用户十分有利。 帧中继和ATM的比较: 目前,计算机局域网(LAN)之间或主机间的互连主要使用两种技术:帧中继和ATM。国内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始将这两种技术应用到企业网、校园网等部门网络中。目前大多数帧中继应用的运行速率为56Kbit/s/64Kbit/s或512Kbit/s,而ATM可达155Mbit/s、622Mbit/,和2.5Gbit/s,但ATM技术复杂,ATM 设备比帧中继设备昂贵得多,一般用户难以接受。从未来发展看,ATM适宜承担B—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骨干网部分,用户接入网可以是时分多路复用(TDM)、帧中继、语音、图像、LAN、多媒体等,帧中继将作为用户接入网发挥其 作用。 帧中继的前景: ①一种高性能,高效率的数据链路技术。 ②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但依赖TCP上层协议进行纠错控 制。 ③提供帧中继接口的网络可以是ISP服务商;也可能是一个企业的专有企业网 络。 ④目前是世界上最为流行的WAN协议之一,是优秀的思科专家必备的技术之一。 帧中继的拓扑结构:

帧中继技术论文

《广域网技术》论文2013 — 2014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广域网技术之帧中继专业班级:网络10-3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2013-12-12

目录 摘要 (3) 一. 帧中继概述 (3) 1、帧中继技术的发展背景 (3) 2、概述 (4) 二.帧中继的特点 (4) 1、帧中继技术的特点 (4) 2、帧中继网络的主要特点 (5) 三.帧中继的作用 (6) 1.局域网互连 (6) 2.图像传送 (6) 3.虚拟专用网 (6) 4.帧中继网络的用途 (6) 四.帧中继核心功能 (7) 五.帧中继的帧格式 (7) 六.帧中继的协议结构 (8) 七.帧中继网和X.25网的比较 (9) 参考文献 (11)

摘要 帧中继(Frame Relay)是从综合业务数字网中发展起来的,并在1984年推荐为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的一项标准,另外,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授权的美国TIS标准委员会也对帧中继做了一些初步工作。由于光纤网的误码率(小于10^-9)比早期的电话网误码率(10^-4~10^-5)低得多,因此,可以减少X.25的某些过程,从而可以减少结点的处理时间,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帧中继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帧中继提供的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协议规范,任何高层协议都独立于帧中继协议,因此,大大地简化了帧中继的实现。帧中继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局域网互联,特别是在局域网通过广域网进行互联时,使用帧中继更能体现它的低网络时延、低设备费用、高带宽利用率等优点。帧中继是一种先进的广域网技术,实质上也是分组通信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它将X.25分组网中分组交换机之间的恢复差错、防止阻塞的处理过程进行了简化。 关键字:帧中继,吞吐量,广域网技术,分组通信。 一. 帧中继概述 1、帧中继技术的发展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通信、光纤通信以及计算机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计算机等终端的智能化和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使得终端系统完全有能力完成原来由分组网络所完成的功能。例如,终端系统可以进行差错纠正等。此外,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局域网(LAN)之间的互连成为实际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以及高性能光纤传输媒体的大量使用的事实,提出了新的快速分组传输处理技术——帧中继(FR)。 帧中继设计思想非常简单,将X.25协议规定的网络节点之间、网络节点和用户设备之间每段链路上的数据差错重传控制推到网络边缘的终端来执行,网络

帧中继的拥塞控制方法

帧中继的拥塞控制方法 1.帧中继的拥塞控制方法 帧中继网络中拥塞控制由用户和网络共同完成 网络:负责监视全网的拥塞程度 用户:根据拥塞程度有效地限制通信量 帧中继控制拥塞的三种方法 丢弃策略: 当拥塞足够严重时,网络就要被迫将帧丢弃 拥塞避免: 在刚一出现轻微的拥塞迹象时用一些信令机制及时使拥塞避免过程开始工作。 拥塞恢复: 在已出现拥塞时,拥塞恢复过程可阻止网络彻底崩溃。 2.帧中继帧的两种优先级 在帧中继网络中,所有的帧中继帧被划分为高优先级和低优先级。 高优先级帧 丢弃指示DE=0,表示网络尽可能不要丢弃这类帧(即使网络发生了拥塞)。 低优先级帧 丢弃指示DE =1,表示这是相对较为不重要的帧,在网络发生了拥塞时可丢弃这类帧。 3.承诺的信息速率CIR CIR 是用户和网络共同协商确定的用户信息传送速率的阈值。CIR 数值越高,帧中继用户向帧中继服务提供者交纳的费用也就越多。 只要端用户在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CIR,在网络出现拥塞时,帧中继网络就可能会丢弃用户所发送的某些帧。 每个帧中继结点都应使通过该结点的所有连接的CIR的总和不超过该结点的容量,即不能超过该结点的接入速率(access rate)。 CIR 是用来限制用户在某一段测量时间间隔Tc内所发送的数据的平均数据率。 当网络必须把一些帧丢弃时,网络将首先选择超其CIR 值的那些连接上的帧予以丢弃。如果帧的速率总是小于CIR,那么所有的帧都被打上高优先级的标志(DE 比特置0)。这在一般情况下传输是有保证的。 若数据率仅在不太长的时间间隔大于CIR,则网络可以将这样的帧置为DE = 1,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传送(即不一定丢弃,视网络的拥塞程度而定)。 4.FR利用显式信令避免拥塞 前向显式拥塞通知FECN与反向显式拥塞通知BECN FECN=1:帧的传送方向上出现了拥塞 BECN=1:与帧传送的反方向上出现了拥塞 当用户收到一个BECN=1的信令时,用户只要降低数据发送的速率即可 当用户收到一个FECN=1的信令时,则需要用户通知这个连接的对等用户减小数据发送速率 5.FR利用隐式信令进行拥塞恢复 当网络丢弃帧时,端用户用更高层的端到端协议来进行检测. 例如,数据链路控制协议LAPF可以使用滑动窗口和差错控制技术来发现网络丢弃了帧.

帧中继协议

课程7 帧中继协议

目录 1 课程说明 课程介绍 1 课程目标 1 相关资料 1 2 第一节帧中继协议介绍 1.1帧中继概述 2 1.2 帧中继的历史 2 1.3 网络交换技术及其特点 2 1.4 帧中继的技术和市场起因 4 1.5 帧中继技术的特点 5 1.6 什么情况下适用帧中继 6 7 第二节帧中继协议介绍及应用 2.1 帧中继协议的一些概念7 2.2 帧中继的应用8 2.3 帧中继PVC交换9 2.4 帧中继的带宽管理10 12 第3课帧中继帧格式 3.1 Q.922附录A介绍12 3.2 IETF封装12 3.3 CISCO封装15 17 第四节帧中继LMI协议 4.1 LMI协议简介17 4.2 Q.933附录A 17 22 第五节InARP协议介绍 24 缩略词表

课程说明 课程介绍 本教材介绍了帧中继技术的起因、发展、特点及应用等,阐述了有关帧中继 的一些基本概念,注重介绍了帧中继的封装协议、LMI协议和INARP协议。课程目标 完成本课程学习,学员能够掌握: ?了解帧中继的特点、技术条件、应用等 ?理解帧中继的基本概念,了解帧中继的一些协议 相关资料 《帧中继技术及其应用》 《QUIDWAY路由器用户手册》

第一节帧中继协议介绍 1.1帧中继概述 概括的讲,帧中继技术是在数据链路层用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的 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帧中继技术是在分组交换技术充分发展,数字与光纤传 输线路逐渐代替已有的模拟线路,用户终端日益智能化的条件下诞生并发展 起来的。 1.2 帧中继的历史 1986年AT&T首先在其有关ISDN的技术规范中提出帧中继业务;1988年国际 电信联盟ITU-T公布第一个有关帧中继业务框架的标准I.122;1989年美国国家 标准委员会ANSI开始帧中继技术标准的研究工作;1990年CISCO、DEC、NT 和STRATACOM联合创建帧中继委员会;1991年帧中继委员会改名为帧中继 论坛,并开始标准的制定工作。迄今ITU-T、ANSI和帧中继论坛制定了帧中继 的一系列标准,帧中继技术日趋完善。有关标准见附录。 1.3 网络交换技术及其特点 为了对帧中继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和认识,首先简要回顾一下网络交换技术的 发展。随着数据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演变,网络交换技术有电路方式、分组方 式、帧方式、信元方式和交换型多兆比特数据业务(SMDS)。 电路方式是基于电话网电路交换的原理,当用户要求发送数据时,交换机就 在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之间接通一条物理的数据传输通路。特点是时延小、 “透明”传输(即传输通路对用户数据不进行任何修正或解释)、信息传输 的吞吐量大。缺点是所占带宽固定,网络资源利用率低。 分组方式是一种存储转发的交换方式。他是将需要传输的信息划分为一定的 长度的包(分组),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的。每个分组信息都载有接 收地址和发送地址的的标识,在传送分组之前必须首先建立虚电路,然后依

帧中继跟PPP和HDLC的关系

关系: 帧中继封装的就是帧它的帧格式包括(帧头帧尾位,地址位,数据位,FCS位) 1.帧头帧尾位:表示帧中继的帧的开始与结束 2.地址位:表示地址的长度 3.数据位:长度不固定的栏,其中包含封装的上层数据 4.FCS位:帧检查字,用来确保传输资料的完整性。 帧中继是通过广域网传输帧,可以说是一种用来连接广域网的协议。帧中继是以在帧头部的DLCI号来寻找VC的,帧中继所使用的是逻辑连接,而不是物理连接,在一个物理连接上可复用多个逻辑连接(即可建立多条逻辑信道),可实现带宽的复用和动态分配。 帧中继网络是由许多帧中继交换机通过中继电路连接组成,帧中继中数据以帧的形式发送,最大帧长度可达1600字节/帧,适合于封装局域网的数据单元,适合传送突发业务(如压缩视频业务、WWW业务等)。实际上帧中继就是将两个或者多个LAN连接成为一个LAN,使同一企业(或者单位)的不同地区分部之间的连接不用通过路由方式。因此处理效率很高,网络吞吐量高,通信时延低,帧中继用户的接入速率在64kbit/s至2Mbit/s,甚至可达到34Mbit/s PPP是点对点传输协议,为了在两个节点之间传输数据,它属于数据链路层协议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也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许多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封装方式都是基于HDLC 的封装格式,它适用于点到多点的数据链路,CISCO设备串口默认使用的协议。 PPP与HDLC可以应用到帧中继上,主要是看你的网络拓扑是点对点的,还是点对多点的。 不知我这样说,大家能否明白 基本概念 什么是HDLC? HDLC表示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Protocol),与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其它两种广域网协议一样,HDLC是一个第二层协议(参见OSI网络模型得到更多分层信息)。HDLC是一种简单的协议用来连接点到点(Point To Point)的串行设备。例如,你有点到点的租用线路连接不同城市的两个地方。HDLC连接可以拥有最少配置要求的连接HDLC协议运行在广域网上,在两个不同的地方。每个路由器将会解封装HDLC的数据包对它们进行转发到LAN或者是丢弃。 HDLC对错误的纠正跟以太网类似,思科版本的HDLCA更加的私有化一点,他们特别增加了一个协议类型域。因此思科的HDLC只能工作在思科的设备之上。 HDLC实际上是一个默认的设置在所有的思科串行接口上。如果你做一个showrunning-config在思科路由器上,你的串行接口(默认)不会有任何封装,这是因为它们被配置为默认的HDLC,如果你输入show interface serial 0/0 ,你将会看到运行的HDLC协议。 什么是PPP? 你可能听说过PPP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因为它被应用于大多数的拨号连接到Internet PPP文档说明为RFC1661,PPP是基于HDLC的,而且非常相似。都可以很好的工作在点

帧中继与PPP的联系和区别

WAN就是一个利用ISP提供的WAN链路连接多个相隔较远的LAN或终端用户,实现远程用户间资源共享以及信息交互的数据通信网络。 广域网和局域网的从上面的定义来看最主要的区别是广域网由第三方(ISP,例如电信,网通等)参与,理解了这个,再来回答以上问题, 1.PPP和帧中继是“总公司的路由器和分公司的路由器串口连接在一起时使用的协议”还是“某公司路由器接入internet上网时使用的协议”? PPP和帧中继是广域网协议,所以肯定是用在广域网上,所以只要判定该网络拓扑是否有第三方(ISP)参与,公司接入Internet肯定有ISP的参与,所以属于广域网,至于总公司和分公司连接在一起(串口)也是属于广域网,有2种情况,一是总公司和分公司采用专线(E1,T1),帧中继,VPN,这些技术都需要ISP的支持才能实现,二是你在实验室直接用2个路由器的串口相连,其实这是在模拟广域网。 2.“总公司的路由器和分公司的路由器串口连接在一起”,这之间的这一段连接也属于广域网WAN吗? 这个上面已经讲了,再补充一点吧,既然使用串口连接在一起,首先肯定不能使用以太网协议了,因为接口不是Ethernet ,你做实验的时候可能没注意,因为cisco的路由器串口默认的封装是HDLC,HDLC本身就是广域网的协议,显然该网络也就是广域网的一部分。 3.始终搞不清总公司和分公司连接在一起和某公司接入internet有什么区别? 它们都是属于广域网的一部分,不要把广域网等同于Internet,广域网包含了Internet,专线,PSTN,等。 1).总公司和分公司连接有很多方式,举个例吧,采用专线的话(很贵),该公司独自占有该线路和带宽,其他Internet用户不能使用,所以专线技术对于防范外部攻击很安全,当然也很昂贵,一般大公司才用的起,小公司用VPN(用了加密和隧道也挺安全的)就行,私有决定了Internet用户不能使用该线路的同时,总和分公司也不能访问Internet,除非你另外申请IP地址让内部人员访问Internet, 2).某公司接入internet只需要申请一个或几个IP地址(向ISP)在出口路由器上做PAT,可以使内部用户访问Internet。 4.分别用些什么样的设备?连接拓扑是怎么样的。。。 现在很多设备都是模块话设备,所以通常有什么需求,插什么模块就好了,设备我也不是很了解,出去做工程后你就知道了,拓扑还是和以前说的一样,需求决定你的拓扑结构,

帧中继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结课作业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2)班 学生:xxx 学号:xxx

1.1 帧中继概述 一、帧中继技术的发展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通信、光纤通信以及计算机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计算机等终端的智能化和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使得终端系统完全有能力完成原来由分组网络所完成的功能。例如,终端系统可以进行差错纠正等。此外,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局域网(LAN)之间的互连成为实际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以及高性能光纤传输媒体的大量使用的事实,提出了新的快速分组传输处理技术——帧中继(FR)。 帧中继设计思想非常简单,将X.25协议规定的网络节点之间、网络节点和用户设备之间每段链路上的数据差错重传控制推到网络边缘的终端来执行,网络只进行差错检查,从而简化了节点机之间的处理过程。 二、概述 帧中继是一个提供连接并且能够支持多种协议、多种应用的多个地点之间进行通信的广域网技术,它定义了在公共数据网上发送数据的流程,属于高性能、高速率的数据连接技术。帧中继使用高级数据连路控制协议(HDLC)在被连接的设备之间管理虚电路(PVC),并用虚电路为面向连接的服务建立连接。在OSI 参考模型中,它工作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依靠上层协议(如TCP)来提供纠错功能。作为用户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接口,帧中继提供了一种多路复用的手段。可以为每对数据终端设备分配不同的DLCI(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共享物理介质从而建立许多逻辑数据会话过程(即虚电路)。 1.2 帧中继的特点 一、帧中继技术的特点 ①高效:帧中继在OSI的第二层以简化的方式传送数据,仅完成物理层和链路层核心层的功能,简化节点机之间的处理过程,智能化终端设备把数据发送到链路层,并封装在帧结构中,实施以帧为单位的信息传送,网路不进行纠错、重发和流量控制等,帧无需确认,就能在每个交换机中直接通过。 ②经济:帧中继在采用统计复用技术(即宽带按需分配)向客户提供共享的网络资源,每一条线路和网络端口都可以由多个终端按信息流共享,同时,由于帧中继简化了节点之间的协议处理,将更多的带宽留给客户数据,客户不仅可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