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原理教学日历2018-2019

统计学原理教学日历2018-2019

统计学原理教学日历2018-2019
统计学原理教学日历2018-2019

沈阳师范大学

教学日历

金融学单学位专业2016 年级

任课教师:系(教研室)主任:单位教学负责人:

填表日期:2018年8月23日教学日历完成情况检查人:

附注:本日历一式三份,一份任课教师本人使用,一份由开课所在单位办公室存档,一份报教务处存档。

00974统计学原理2018年

2017 年 1 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974 )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统计信息的总体性特征说明统计信息反映的是 2. 运用统计方法要对所研究对象的总体事实做出叙述说明的方面是 A. 数量 B .品质 C. 规模 D .结构 3. 能够把总体中所有个体按照某种性质划分为若干部分的统计方法是 A.归纳推断 B .统计分组 C 4. 次数分布中各组频率(以百分数表示)的总和应该 A.大于 100% B .小于 100% C 5.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整体规模和水平的指标叫做 6. 基本计算方法是各项数据之和与数据个数之比的集中趋势值是 A.算术平均数 B ?中位数 C ?众数 D ?几何平均数 7. 抽样调查中,为了使样本的统计分布尽量等同于总体的统计分布,抽样时须遵循的原则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4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1. “统计”一词的三种不同涵义是 A.个体的特征 B .群体的特征 C .部分的特征 D .事物的特征 抽样调查 D. 相关分析 不等于 100% D .等于 100% A.时期指标 B .时点指标 C .绝对指标 D .相对指标 A.客观 B .可比 C 8. 回归分析中, 判别一个回归模型是否准确的基本标准是 A . 最小平方法 B .剩余法 C 9. 计算季节指数时,较常用的方法是 A . 移动平均法 B .按月平均法 C 均等 D .随机 移动平均法 D .归纳推断法 几何平均法 D .算术平均法 A.总指数 B .综合指数 .质量指标指数 D .个体指数 10.指数按所反映指标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

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统计学原理作业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 统计学原理 》作业 1、某快餐店某天随机抽取49名顾客对其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为:平均花费8.6元,标准差2.8 元。试以95.45%的置信度估计: (1)该快餐店顾客总体平均花费的置信区间及这天营业额的置信区间(假定当天顾客有2000人); 解: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8.6-0.8,8.6+0.8)即(7.8,9.4)元 营业总额的置信区间:(2000*7.8,2000*9.4)即(15600,18800)元 (2)若其他条件不变,要将置信度提高到99.73%,至少应该抽取多少顾客进行调查? (提示: 69 .10455.0=z ,2 2/0455.0=z ;3 2/0027.0=z , 78 .20027.0=z ) 解:必要的样本容量: n=9*2.82/0.82=110.25=111 2、一所大学准备采取一项学生在宿舍上网收费的措施,为了解男女学生对这一措施 男学生 女学生 合计 赞成 45 42 87 反对 105 78 183 合计 150 120 270 请检验男女学生对上网收费的看法是否相同。已知:显著性水平a=0.05, 487 .9)4(,992.5)2(,842.3)1(205.0205.0205.0===χχχ。 解:H0:π1 = π2 H1: π1π2不相等 = 0.05 Df=(2-1)(2-1)=1 ΣΣ =0.6176 决策: 在 =0.05的水平上不能拒绝HO 结论: 可以认为男女学生对上网收费的看法相同 3、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为不同的客户举办人力资源管理讲座。每次讲座的内容基本上 r е ?=1 ?=1 t = ??? ˉe ?? e ??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南海广播电视大学

成人学院《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 统计学原理是为成人学院会计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该课程的开出在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基础会计学课程之后。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提供数量分析方法。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考虑到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把本课做为基础课开设,本课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国民经济的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因此,在教学上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在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中,对统计知识的需求不一样,因此有的内容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具体的要求将在各章的教学内容中加以说明。 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按"了解、一般理解、重点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指标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等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三、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和学分 1、学时:课内学时90课时(电视学时29课时、教学辅导学时45课时、自学及作业16课时) 2、学分:5学分 (二)教材 本课程教材是由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其他教材等多种媒体组成的一体化教材,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 1、文字教材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统计学原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 1.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 2.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 3.使学生熟练使用Excel进行各种统计计算,并对计算机输出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作为数据分析的一种通用语言,为使用者提供了一套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原则和方法。 本课程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常用的一些统计方法等。描述统计部分主要介绍统计数据的基本描述方法,如图表展示技术、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等。推断统计部分包括概率分布的基本知识、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实际中常用的一些统计方法包括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指数等。 二、课程教学方法和要求 1.本课程在讲解时需要结合使用Excel软件,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时进行演示,实现教学和学习的计算机化。 2.强调统计方法的思想和应用,避免概念化教学。 3.避免手工计算,强调与统计软件的结合。 4.避免要求学生记忆公式,要求以理解为主。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程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本课程共包括9章内容。各章节的目录如下: 第1章数据与统计学............................................................... () 1.1 统计学及其应用............................................................................ () 1.1.1 什么是统计学 ..................................................................... () 1.1.2 统计学的应用 ..................................................................... () 1.2 数据及其来源 ............................................................................... () 1.2.1 变量与数据......................................................................... ()

计量经济学教学日历.薛明皋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日历 一、课程名称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48/3 四、先修课程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本经济理论 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微积分 五、课程教学目标 计量经济学是在对社会经济现象作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运用统计模型方法来定量描述具有随机性特征的经济变量关系的应用经济分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学会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该课程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是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等学科的关系。(2)熟练掌握单方程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的基本估计理论和检验方法,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实际经济问题。(3)熟练掌握EViews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使用该软件选择模型,进行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实证研究等经济分析。(4)了解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熟悉构造理论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方法,以及计量经济模型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5)具备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基础和能力。 六、适用学科专业 管理学院各专业 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引言(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计量经济学的定义:计量经济学的三要素,研究对象,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 第二节、计量经济模型:模型,经济模型,计量经济模型及其特点。 第三节、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步骤:建立模型,估计参数,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散点图。先验信息。几种常见的数据类型。计量经济模型检验包括的几个方面。) 第1篇:单一方程回归模型(共9章)(24学时) 教学内容: 第1章:回归分析的性质 第2章:双变量回归分析:一些基本概念。 第3章:双变量回归模型:估计问题。 第4章:经典正态线性回归模型。

《统计学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 二、实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无论在国家宏观调控还是企业和个人的微观决策中,统计的作用日益重要。为此,教育部已将《统计学原理》列为财经类专业的十大核心课程之一。作为一门介绍数据处理技巧的方法论的应用科学,统计学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科学研究、经营决策等提供数据分析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因此,学生除了系统掌握统计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利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的方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之中,这也是开设统计实验教学的目的所在。 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使学生: 1.领会统计软件在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效率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经济社会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软件,如EVIEWS软件、SPSS软件、EXCEL软件等; 3.系统掌握EXCEL软件在数据整理、计算分析及统计推断中的应用。 三、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

四、实验内容、要求和所用设备 1.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 (1)EXCEL 在数据整理中的应用。在指导教师课堂讲解和演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利用FREQUENCY函数进行数据分组、利用图表向导进行图表生成等操作,课堂教学中由教师随机抽取学生上台操作,布置课后作业进行练习。 (2)EXCEL在数据分布特征描述指标计算分析中的应用。在指导教师课堂讲解和演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练掌握AVERAGE、 MODE、 MADIAN 、STDEV、SKEW、KURT等函数进行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计算和分析,据以说明数据的分布特征。课堂教学中由教师随机抽取学生上台操作,布置课后作业进行练习。 (3)EXCE在时间序列长期趋势预测中的应用。在指导教师课堂讲解和演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会利用INTERCEPT 和SLOPE、CORREL、FORECAST等函数进行相关系数计算、时间序列长期趋势测定和预测。课堂教学中由教师随机抽取学生上台操作,布置课后作业进行练习。 (4)EXCEL在指数计算分析中的应用。在指导教师课堂讲解和演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会利用INDEX等函数及单元格的计算功能进行统计指数的计算机统计指数的因素分析,为后续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及财务分析等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因素分析法奠定基础。课堂教学中由教师随机抽取学生上台操作,布置课后作业进行练习。 2.实验主要设备 实验只需微机及安装统计软件即可,实验地点为管理学院管理综合实验室或ERP实验室,以班级为单位上机操作。 五、实验课程考核(宋体小四黑) 统计学原理上机实验考核形式为考查,采取上机操作形式。考核内容主要是EXCEL软件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具体包括EXCEL软件在数据整理中的应用;EXCEL在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计算分析中的应用;EXCE在长期趋势和预测中的应用及EXCEL在指数计算分析中的应用。 成绩评定方法:本实验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上交实验结果综合计入统计学原理课程总体考核学生平时成绩,实验课程的考核成绩占到课程平时成绩的30%。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1.《统计学原理》(第三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李文新主编 2.《统计学基础》(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贾俊平主编 3.《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贾俊平编著 4. 商务统计学(第五版),戴维·M·莱文等著,2010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执笔人:李文新 经济管理学院(盖章) 2016年 6 月20 日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JX083 2.学分:3 3.学时:54课时,其中:理论54 4.课程类别:专业课 5.考试/考查:考试 6.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电子商务、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统计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偏重于方法论和应用性的学科。它系统介绍了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调查研究提供理论、原则和方法。统计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与其他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作为必不可少的工具类、技能型的基础学科。经济主管部门企业各管理层的工作,都离不开统计理论的指导、统计方法的应用,为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的教学及应用方法的训练。 2、教学任务 统计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教学中应对其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同时它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具体实例,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着重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3、教学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生,教给学生基本的统计思想,让学生掌握统计研究中的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去认识这个世界,探究客观事物内在的数量规律,从而达到对客观存在的科学认识。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结算实务》等科目的辅助学科。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1.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本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教授学生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教学形式 在教学中,以板书和多媒体为主。 五、教学过程建议 1.学时分配: 总课时:54,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54. 2.教材: 建议教材: 《统计学基础》,于兆河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0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建议参考教材: (1)《基础统计》,杨光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第一版,2008年 (2)《统计学基础》,肖战峰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0年。 3.考核形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最终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主要分为考勤情况(20%)、课堂提问成绩(10%)、期末卷面成绩(70%) 六、教学课时分配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统计学。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因此统计学便成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二、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提供数量分析方法。本课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上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并能够初步运用统计基础的基本方法处理一般统计基础问题。 三、教学对象 13级营销与策划 四、学分要求 4学分 六、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统计概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明确统计的含义及统计的研究对象; 2、能够灵活运用统计指标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3、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统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1、统计的研究对象 2、标志和指标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统计的研究对象 1、统计的含义 2、统计的研究对象 3、统计的特点 (1)数量性 (2)总体性 (3)具体性 (4)客观性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1)大量观察法 (2)统计分组法 (3)综合指标法 5、统计的基本职能 (1)统计信息职能 (2)统计咨询职能 (3)统计监督职能 第二节统计的基本概念 1.总体和总体单位 2.标志和统计指标 重点理解标志和指标的联系与区别 3.变量和变量值 4.指标体系 第二章统计调查(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统计学原理阶段练习二(整理)

统计学原理(专)阶段练习2 一、单选题 1. “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A)。 A.统计活动 B.统计资料 C.统计科学 D.统计分析 2.“统计学”一词起源于(B)。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数理学派 D.描述统计学派 3.人口普查中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C )。 A.确定调查的范围 B.确定调查的单位 C.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D.登记的方便 4.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C )。 A.学生年龄 B.学生成绩 C.学生籍贯 D.学生身高 5. 下列是离散型变量的是(A)。 A.企业数 B.企业总成本 C.企业总产值 D.企业总流通费用 6. 按月平均法计算的各季度的季节指数之和为(B )。 A.100% B.400% C.1200% D.360% 7.组距数列中,用(A)代表每组的数据值。 A.每组的组中值 B.每组的上限 C.每组的下限 D.每组所有数据的平均值 8. 划分离散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限必须(B)。 A.相等 B.不等 C.重叠 D.间断

9. 一家商业银行2009年末的贷款余额是289.91亿元,该数字是( B )。 A.流量指标 B.存量指标 C.时期指标 D.相对指标 10. 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 B )。 A.116.7% B.100.5% C.85.7% D.99.5% 11.平均增长速度等于( C )。 A.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 B.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的平均数 C.平均发展速度减去1(100%) D.各期定基速度的平均数 12.进行抽样调查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 随机性原则 B. 可靠性原则 C.灵活性原则 D.准确性原则 13.上海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的轿车数是23辆,该数字是( A )。 A. 强度相对指标 B. 动态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 14.相关系数r 的取值范围是( B ). A.∞∞-ππr B. 1r 1≤≤- C. 1r 1ππ- D. 1r 0≤≤ 15.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是按其( C )不同划分的。 A.反映对象范围 B.对比的基期 C.所表明的经济指标的性质 D.同度量因素 16. 标志变异指标中,计算方法最简单的是( C ) A.平均差 B.标准差 C.全距 D.标准差系数

统计学教学计划

《统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统计思维能力,能读懂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等,了解社会经济统计基 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数据搜集、整理、分析、解释的能力。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社会经济统计 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以及数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经济问题的统计数量分析 的基本技能。二、教学方法 1、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是《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教学手 段的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不论是理论讲授还是案例分析,都离不开课堂讨 论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提倡课堂讨论,讨论中各种观点的相互碰撞,锻炼了学生独立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明显提高。 2、案例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案例演示能够较好地引导课程内容的展开,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加深对统计理论的理解。通过对 不同内容案例的运用能达到普通说教所无法做到的效果,如通过违法案例的警示作用,能够 较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意识。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其表现形式生动活泼。 三、教学进度安排 篇二:统计学教学计划 xxxxxxxxxxxxxxxxxx大学 教学日历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统计学授课班级:xxxxxxxxx班级 教材及参考书籍:《统计学》郑葵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xxxxxxx系 主讲教师:xxxxxxx 系主任:辅导教师: 制订日期 20xx年8月15日 教学日历制订说明: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人 们从事经济研究和各种社会经济管理活动,都必须学会运用统计工具,掌握基本的统计原理 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讲授,能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宏观经济核算体系 及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学会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从而打下比较扎实的 业务基础。使学生在今后从事社会实践工作中能进行统计调查、统计资料整理、进行综合统 计分析为各种经济管理工作及经营决策提供各种有用的统计信息。 注:本教学日历一式二份,一份交教务处,一份交管理部。 篇三:《统计学原理》授课计划表 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 授课计划 2013 -- 2014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统计学原理 教材名称: 统计学基础---学、做教程编写人:审核人: 系 2014 年 02 月 课程名称:统计学原理 1 课程名称: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基本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3课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全书的总纲。通过对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确统计的含义,了解统计的产生和发展、统计的性质和特点,掌握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本章学习重点是统计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难点是各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基本内容 ??????????????????????? 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统计的性质、特点和任务统计科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绪论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总体与总体单位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标志、变异与变量 指标与指标体系 第二章 数据的搜集与统计调查(4课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读者明确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原则,掌握统计调查的种类和方法,了解调查方案、问卷设计及调查误差的有关问题。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章学习重点是统计调查的种类,重点掌握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本章的难点是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区别、统计报表与普查的区别、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区别。 三、基本内容

?????????????? ???????????????统计调查的意义和原则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统计调查的种类定期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经济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统计调查的方法 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 通讯法和实验调查法 调查方案的概念调查方案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问卷设计调查误差 第三章 数据的图表展示与统计整理(4课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统计整理的概念和程序,认识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掌握统计分组和变量数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统计资料汇总的方法和技巧,了解统计表的结构、种类和制表规则。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章学习重点是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难点是掌握并运用统计分组的种类。 三、基本内容 ???????????????????????????????统计整理的概念、作用、程序统计资料审核完整性、及时性、正确性 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按分组作用分:类型分组、结构 分组和分析分组按分组标志分:简单分组、复合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种类 分组和并列分组按分组标志性质分:品质分组和 数量分组统计分组方法统计资料汇总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