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总结了儒家音乐思想的论著是

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总结了儒家音乐思想的论著是

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总结了儒家音乐思想的论著是
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总结了儒家音乐思想的论著是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总结了儒家音乐思

想的论著是

篇一:音乐学院阅读书目试题答案

音乐学院阅读书目试题

1、下面那部作品不属于四大音乐剧作品的是___D__。

A.《悲惨世界》b.《猫》c.《西贡小姐》D.《女人心》

2、音乐剧《猫》是英国作曲家_b___的作品。

A.卡尔.韦伯b.洛伊德.韦伯c.查里斯.韦伯D.鲍尔.韦伯

3、代表着美国精神的第一部美国音乐剧是A___。

A.《演艺船》b.《音乐之声》c.《猫》D.《波吉与贝丝》

4.音乐剧《悲惨世界》在1985年英国公演。是改自著名作家A___的著名小说。

A.雨果b.惠特曼c.莎士比亚D小仲马

5、《Iwillalwaysloveyou》是天后惠特妮·休斯顿的代表作品,这首歌曲选自电影A___。

A.《保镖》b.《这个杀手不太冷》c.《时光倒流30年》

D.《罗马假日》

6.音乐剧是一种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的舞台艺术形式。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c。

A.美国的纽约b.英国的伦敦西区c.英国的伦敦D.法国的巴黎

7.一把吉他,一只架在脖子上的口琴、真正的破嗓子,还有乱糟糟的发型,这位被称为“美国民谣摇滚之父”的是__D__

A.约翰.丹佛b.保罗.西蒙c.斯汀D.鲍勃·迪伦

8.亨德米特的___D__,被称为“二十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A.《二十四首前奏曲和赋格》b.《钢琴音乐》

c.《时值和力度的模式》D.《调性游戏》

9.表现主义歌剧《露露》,是__c__创作的。

A.德彪西b.威伯恩c.贝尔格D.勋伯格

10.把十二音体系推向整体序列的是__A__。

A.勋伯格b.威伯恩c.贝尔格D.豪厄

11.管弦乐曲《阿巴拉契亚之春》的作者是__c____。

A.格什温b.伯恩斯坦c.科普兰D.格罗菲

12.《屋顶上的牛》是_D___的作品;

A.迪雷b.米约c.普朗克D.奥里克

13.《太平洋231号》是_A的作品;

A.奥涅格b.普朗克c.奥里克D.迪雷

14.机遇音乐的创始人是美国作曲家_b___;

A.施托克豪森b.约翰.凯奇c.图德D.泽纳基斯

15、贝多芬唯一的一部歌剧题为A___。

A.费黛里欧b.后宫诱逃c.唐.璜t#mw`rge_D.

人心

16.以下哪一部不是舒伯特的声乐套曲

___c__。>1xlp/4jx

A.《美丽的磨房女》b.《冬之旅》c.《天鹅之歌》D.《菩提树》

17.《莎乐美》是音乐家_A___的著名歌剧。

A.里查.施特劳斯b.瓦格纳c.贝多芬D.门德尔松女

18.交响诗《牧神的午后》是他是法国音乐家_A___的作品。

A.德彪西b.拉威尔c.贝尔格D.门德尔松

19.以下作品中那一部不是柴科夫斯基的作品?_D___。

A.《1812序曲》b.《展览会上的图画》

c.《意大利随想曲》D.《罗密欧与朱丽叶》

20.交响诗《天方夜谭》及歌剧《金鸡》的作者是__c____。

A.居宜b.鲍罗廷c.里姆斯基-哥萨科夫D.格林卡

21.意大利剧《蝴蝶夫人》、《图兰朵》是普契尼的作品,

两部歌剧描写的是发生在_A___的故事。

A.亚洲b.美洲洲c.欧洲D.非洲洲

22.交响曲《列宁格勒》的作者是_A__。

A.肖斯塔科维奇b.拉赫马尼诺夫c.斯特拉文斯基D.梅西安

23.以下四部歌剧那一部不是莫扎特的作品,_c____。

A.《后宫诱逃》b.《费加罗的婚礼》c.《自由射手》D.《魔笛》。

24.与德彪西同时期的另一位法国现代派音乐家拉威尔的两部芭蕾舞组曲是__A___。

A.《鹅妈妈》b.《佩里亚斯与美利桑德》

c.《达芙尼与克罗亚》D.《春之祭》

25.以下哪一部不是德国音乐家里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_b___

A.《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b.《马捷帕》c.《英雄生涯》

D.《唐璜》

26、马思聪的《思乡曲》第一段的主题直接采用了内蒙古民歌(A)的素材

A、《城墙上跑马》b、《嘎达梅林》c、《小黄马》D、《森吉德玛》

27、雷雨声创作的《春天来了》的主奏乐器是(D)

A、钢琴b、小提琴c、扬琴D、高胡

28、二胡曲《江河水》是由音乐家(b)将辽南鼓吹中的笙管曲牌发展而成

A、王惠然b、黄海怀c、茅沅D、刘文金

29、广东音乐《旱天雷》的编曲者是(c)

A、吕文成b、何柳堂c、严老烈D、刘天华

30、我国最早的一部大型交响乐作品《怀旧》的作者是(A)

A、黄自b、赵元任c、青主D、沈心工

31、《金蛇狂舞》是聂耳根据民间乐曲(b)整理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

A、《老六板》b、《倒八板》c、《中花六板》D、《慢六板》

32、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吸取了我国传统戏曲(A)的音乐素材

A、越剧b、京剧c、沪剧D、川剧

33、民歌《东方红》是由陕北民歌(D)改编而成

A、蓝花花b、三十里铺c、脚夫调D、骑白马

34、《卖报歌》选自聂耳的作品(b)

A、《回春之曲》b、《扬子江暴风雨》c、《风云儿女》D、《铁蹄下的歌女》

35、1943年延安上演了第一部新秧歌剧(A),标志着“秧歌运动”的开始

A、《兄妹开荒》b、《夫妻识字》c、《减租会》D、《刘顺

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

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 儒家的思想 儒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孔子。他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孔子还提出“中庸之道”。对于“中庸”的概念,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张辛博士介绍了自己的观点,‘中’是适合,‘庸’是按照适宜的方式去做事。而按照适宜的方式做事就可以长久,就是‘善’。“中庸”的核心是礼乐文化。张博士对发源于齐鲁大地的“中庸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山东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从山东走出来的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资源。 此外,中庸思想对中国古典艺术精神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中庸思想具体物化为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从两汉、魏晋南北朝到宋元明清,一直发挥着或隐或显的作用。

道家的思想 道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们所提出的哲学思想。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过程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长寿。一个国家只有顺应自然和民意,才能国运昌隆。 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 庄子在《应帝王》中认为只有凭借天地的正道,驾御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变化,以遨游于无穷者,才是无所待、无所累的至人。至人无我、无为、无名,与天道一体,达到了超越生死、物我两忘、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认为,只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至人是庄子的理想人格,《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极端发展。顺应自然,才能无为而无不为。

儒家、道家、法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儒家、道家、法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本文作者:发论文找360期刊网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a03718267.html,/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在与西方所谓专业音乐体系的对照与比较中,呈现出了鲜明而特有的审美特征。纵观整部美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音乐发展其问出现过入、道、墨、法、佛、阴阳等诸多美学流派,但大体都被儒道两家所包融、吸收而失却独立存在的价值,儒道两家美学思想从先秦产生至今,始终贯穿音乐发展中。 关键词:传统美学思想儒家道家墨家 一、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善、和 儒家的音乐理论对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孔子认为思想的审美朴素之美,简朴之美,含蓄之美,是自然与人心的交融,主张在音乐审美中保持一种“和”的情感态度。孔子曾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他认为,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态度及其表现是中正平和的,也应当是适度的,有节制的,这同他的“中庸”哲学思想是一致的。荀子认为音乐在动荡年代可以鼓舞前方将士英勇善战,而在和平环境中又能使人们以礼相代。在音乐内容与艺术形式上,儒家的音乐理论把内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艺术形式的美,则放在第二位。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以“和”为中心,对我国的音乐家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儒家的音乐理论还把音乐家艺术看成是一种认识真理的途径。 《乐记》是儒家的音乐家美学思想的代表着作。《乐记》论述了音乐的本源:“凡间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用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是由间组成,其根源是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激动,“物动心态”,是原始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乐记》提出了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如书中写道:“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乐情篇》)。就是说,作品的思想内容是主要的,技艺是次要的,品德的修养是首要的,事情的完成是次要的这就给我们一启示:在当代的音乐教学中,专业的音乐人才固然需要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扩展音乐素质,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更为重要。 孔子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凡合于所谓仁德者为善,表现平和中庸者为美,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审美标准之一。推崇以歌颂舜的文德为内容的《韶》乐为尽善尽美的艺术,把表现武王伐纣的《大武》评为尽善未尽美的艺术。孔子认为音乐家反映人们的痛苦和欢乐情感要有节制,不应该超越中庸之道的论理准则。强调形式与内容要统一,推崇“乐而不淫,衰而不伤”的雅乐,不喜热情奔放或具有反抗精神的民间俗乐“郑卫之声”,“恶郑声之乱雅也”,带有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偏见。 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238年)荀子在哲学上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生性的恶习的必须教育才能变善,因为更加强调礼乐教育的重要性,是人的必然需要。他主张音乐从实际出发,并随着时代前进而发展变化,但在音乐思想上仍有崇雅贬俗倾向。 二、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自然、天人合一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国的音乐文化揉合到了一起,它的核心是自然、虚静,渴望达到”大音希声“的境界。道家倡导”天地之和“的思想。老子崇尚朴素自然,追求平和;庄子认为主客体和谐产生美感,以内心纯朴自然性情的复归作为乐的实现,用乐调调和阶级矛盾,追求人类平衡,认为合乎

儒家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

(一)孔子与孟子政治思想的异同 一、孔、孟政治思想的相同点: 孔子是儒家是想的开创人,孟子是孔子的继承和发展者,所以孔子与孟子的政治思想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都主张“仁”的思想,其具体表现在: (一)、孔子、孟子政治思想基础是一致的,主要从“仁、爱、善”角度思考问题。 孔孟都主张“仁者爱人,人恒爱之”。也就是说,他们二人不约而同的认为“仁”对一个人的情操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自身的“仁”,才能靠这种魅力影响和感化他人,也才能凭此效力于社会奉献于他人,否则“为人者难成君子,为王者难得天下矣”。 翻开《论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在很多场合和自己的学生说教时都会涉及到“仁”的理念。比如说,他曾针对对自贡提出的什么是“仁”时回答说“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尔达人。能近去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在回答曾子提出的问题“仁以为己任”时,孔子解释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这就是说,为了实现所谓的“仁”,人们可以赴汤蹈火义无反顾。由此可见,孔子理解“仁”就是爱人,同情人,舍身处地的体贴人。 翻开《孟子-离娄》一文,孟子就明确提出了“君子所以易于仁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之。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显而易见在这里分明强调了“仁”对一个人的情操培养的重要性。 孟子提出“性善论”从“人性本善”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孔子直接说过一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从这句话看不出从皆有的那个“相近的”“天生”的人性是善还是恶,但加上他实际上认定了仁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品性,而仁的本质规定就是“爱人”,所以他心中本有“人性本善”的意思事实未予说明而已。 所以说,孔子与孟子都是从“仁、爱、善”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其思想基础是一致的。(二)、孔子与孟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理念是一致的,主张“仁治”和“法治”。 孔子主张“德治”即“为政以德”。孔子的政治思想中揭示了一个基本原则,即为人君者当以德治国,为政与为德是根本分不开的。他说:“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上之风必偃。”①孔子主张的“礼治”与“德治”并无不同,如“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统治者,领导者要重德轻政即要通过自身为榜样作用和对人民实行道德教化来引导人民。其德治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以惠民的方式巩固统治权,要求“为政者正身”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②其要求“正身”的思想最终是为了达到“德治”的效果。孔子考虑政治问题基本精神理念就是“德治”思想。 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典型的“德治主义”,故而和孔子政治主张完全一致。他们两人的政治思想都是道德的延伸,都想使政治手段和目的都是以道德为依归,而他们的道理思想又几乎是完全相同的。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其“仁政”思想的基本精神理念与孔子相同即用“仁政”、“德治”,来教化人民,用道德理念使人们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比如他提出的“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等,看到了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这些都是他“德治”的表现。 所以说,孔子与孟子的政治思想基本精神理念是一致的,都主张“德治”。

孔子的音乐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03718267.html, 孔子的音乐思想 作者:黄辉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4期 摘要: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其音乐思想也对古代中国音乐思想的发展 产生过重大影响。先秦时期儒家音乐思想奠基于孔子,发展于孟子,成熟于荀子,集大成于《乐记》。荀子的《乐论》成为中国第一部音乐美学专著,从而奠定了儒家音乐思想在封建社会的地位。孔子具有高度的音乐修养和才能,对于音乐,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关键词:孔子;仁;和;尽善尽美 中国素以“礼乐之邦”之称,具有悠久的乐教传统。纵观悠远流长的中国音乐教育史,我们不难发现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更多地承载了道德教化的作用,因此它备受历代统治阶级的关注和推崇。先秦时期的音乐思想是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音乐思想发展的源泉,对后世音乐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的音乐思想,作为我国古代音乐思想的主体,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构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迄今还在我们的音乐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提倡音乐、肯定音乐的主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占统治地位,他的音乐思想在中国音乐教育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仁”是孔子音乐思想的核心支柱 春秋之际是中国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时期,其突出的特征是王室衰微,诸侯崛起,礼崩乐坏。孔子发现单用“礼”已无法使人遵循周礼,周代已有的礼乐文化在当世的价值观念上以被冷落,在此基础上,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仁”不仅是孔子音乐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其音乐思想的重要核心,“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即突 出说明了这一点。面对这种文化秩序紊乱的局面,孔子试图通过自己的一套理论主张和思想学说来恢复和重建周代以来的人文传统,使礼乐教化合乎天道人心,合乎文明规范。要实现以礼乐为中心的文化价值理想,自然就先要实现具有本体意义的、人和万物所共有的“仁”。“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依据,是一种道德理性,是伦理伦常得以成立的人心根据,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感通和理解的精神动源。怎样达到“仁”境界?那就必须做到与人相亲相爱,亲即是仁的一个方面。同时还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的精神建立起以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应该是疏离的、异化的,而应该是“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八佾》)的、有情有义并能互相交流和沟通的。只有在后者的基础上,“礼”所规定的上下 等级、长幼尊卑的秩序化社会才能实现。“仁”的精神既表现在“礼”中,也表现在“乐”中,就乐而言,仁是其生气盎然的基础;就仁而言,乐则是仁传达的精神载体。在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单用礼法去约束人的行为,要求人遵循外在的文明规范,很难达到理想化的效果,还必须强调乐的积极作用,即将“仁”的精神融人音乐,在尊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情操前提下,通过音乐审美的方式,潜移默化地用“乐”去感化人心,陶铸人性调节人情,实现理想。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xx和早期儒学: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和“至圣”。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的两位代表人物。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主张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荀子提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和发展,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从“无为”到“有为”: 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但是,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

儒家思想精髓

儒家思想精髓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 义——原指"义气",即行为基础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诚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节——气节和节操。1、社会指一个人在政治上、道德上的坚定性。对内,气节表示对一定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坚定信仰。对外,气节则指在国家和民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发表时间:2018-09-27T15:29:20.36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9月作者:武文婧[导读] 本文主要以先秦时期儒家孔子音乐思想为探究对象,深入分析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以便全面的了解儒家思想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发展。 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纷争四起,在思想上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思想主要分“倡乐”和“非乐”两部分,以儒、墨、道三家最具代表性,各流派在对于音乐的价值性和功能性问题上提出不同观点。本文主要以先秦时期儒家孔子音乐思想为探究对象,深入分析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以便全面的了解儒家思想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发展。 关键词:孔子;儒家;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美学思想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周代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时期,周室依旧掌控着统治天下的权威,直至东周,王室日渐衰落,只落得天下共主的虚名并无实权。中原各国之间开始相互兼并和争霸,群雄四起,纷争不断,在历史上出现了著名的春秋五霸。周王室岌岌可危,早已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二、儒家学派代表孔子及其主要思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世界闻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有“圣人”之称。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晚年致力于教育,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的准则是“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讲究“仁”与“乐”,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强调音乐在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认为改善社会风尚再也没有比音乐更好的手段了。并且,认为音乐与成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重视音乐对人身心成长及修养所产生的重大作用。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立者,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所提出的一系列见解与主张是入世的。他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其音乐观在本质上也是相对保守的。他的思想极大的影响了整个封建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其崇高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一)“礼”与“仁” “礼”与“仁”是孔子音乐美学思想中的核心部分.在孔子看来,“礼”与“乐”一样,都是一种综合体,“乐”是诗、歌、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礼”则是典章、道德规范、礼仪形式的综合体。至于“仁”,简言之为“爱人”二字,其基本精神则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即从积极方面说,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消极方面说,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既是一种道德观念,又是一种人生理想。 在孔子音乐美思想中,“礼”与“仁”均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认时”、“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说明其思想确实有反对暴政,反对过分压迫与剥削的一面。他自己一生以恢复周礼为奋斗目标,四处奔走,凄凄惶惶;这一切都足以说明他是以“礼”为本,而不是以“仁”为本。另外,“仁”与“礼”是相辅相成的,行“仁”是手段,复“礼”是目的,强调“仁”不是为了否定“礼”,而是为了有效地维护“礼”。这是他在“礼坏乐崩”的社会制度大变动时代所持的根本态度。(二)“成于乐” 在人格培养、人性发展问题上,孔子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的主张。在人类的思想感情的交流上,诗与乐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而作为统御二者的交叉点,“兴”对于内在情感动力和艺术思维能力的造就,就从基本素质上保证了“成于乐”阶段的音乐审美主体的欣赏水平和制作表现水平。 (三)“尽善尽美” 孔子之前的思想家,早已探讨过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要求与对于审美感受的追求之间的矛盾问题。孔子“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的思想方法,使他在音乐功能论上,十分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而在音乐本体论上,又充分注意到音乐美的特殊性质。“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朱熹《集注》:“美者,声容之盛。”在这里,孔子强调的当然是以社会价值论为主的音乐批评标准,同时也揭示了并非作为善的对应物或等价物而存在的音乐之美,揭示了音乐的独立自足性,开始从客体音响构成中的基本要素(如“声容之盛”)这一层次去把握音乐的特殊本体和特殊之美。他一方面重视音乐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也并没有因为《武》“未尽善也”而忽视其音乐的艺术本体价值。日本美学家今道友信对这一章的解释是:“孔子举出四种演奏原则,即翕如、纯如、绎如。(四)关于“思无邪” 音乐以何种方式与人相关,孔子对于这一问题的考察是从不同的层次、角度上分别进行的。他承认音乐的独立自足性,又高度重视情感在音乐与人之间的媒介作用,但也坚决反对那种毫无境界的表情方式。 据《史记·孔子世家》载,“《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是说孔子一面按照已谱有的曲调,用琴瑟之类的乐器伴奏,将《诗经》的5篇作品全部演唱出来;一面采用《韶》《武》《雅》《颂》的律制,从音乐组织(音律、音阶、调式及调性等)方面对其中的部分乐曲进行了整理。《墨子·公孟》说,儒者“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在艺术表现方面,师挚的《关雎》音乐运用“乱”的曲式,华丽、热情,音区和力度充分开拓扩展,配器雄浑有力又色彩斑斓,由乐声组织的这种形态与品格创造出的意象连续的空间,托出一派“洋洋乎”的音乐形象。在艺术欣赏方面,“盈耳哉”的音响形式通过同构同态关系直接引起情绪的动态反应,又通过动态与色调的对应关系唤起情绪色调,再通过艺术想象活动产生“洋洋乎”的音乐意境。 结语: 综上所述,儒家认为音乐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音乐的社会功能及教化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先秦儒家的音乐思想初步奠定了我国音乐美学的思想体系并贯穿其后两千多年的历史,对我国音乐史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也丰富了世界音乐美学史,其保存下来的音乐论著成为后人研究音乐文化史学不可多得的重要财富。

儒家音乐思想的基本特点

儒家音乐思想的特点浅识 中国素以“礼乐之邦”称著于世,具有悠久的乐教传统。纵观悠远流长的中国音乐教育史,我们不难发现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更多地承载了道德教化的作用,因此它备受历代统治阶级的关注和推崇。“音乐思想,即音乐观,是指对音乐的看法”。从古至今对音乐的看法可谓众说纷纭,而儒家学派的音乐思想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音乐家、教育家。其主张音乐贯注以“仁”的道德内涵,要求音乐必须有“仁爱”的精神;另一方面他认为音乐不是单纯的艺术,而是人格修身立世的根本,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策。他是儒家思想集大成者。 儒家音乐思想的基本观点 1.主张善与美、仁与乐的统一 “美”(其最重要的本质就是“乐”)“善”(即合乎孔子“仁”的政治思想)合一,是孔子基于对音乐的体验而提出的对音乐的基本认识、要求。《礼记·乐记》说:“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乐首先能带给人以感官上的快感“乐”,这是音乐“美”的基础。孔子对此十分重视、充分肯定,因为这也是孔子把音乐作为教化手段的基础。但是正如《史记·乐书》所说:凡作乐者,所以节乐。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其如此也。所谓“和”,实指各种异质的谐和统一,各种对立性质的消解。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把“仁”作为了衡量事物的最高尺度。所谓“仁”就是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孔子提倡的“爱人”,是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探讨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思想和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思想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思想在文化、伦理道德层面上给予现代社会的启发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探讨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现代社会影响,以期加深了解儒家思想的特点、变化、价值和它的现代指导意义,抓住儒家思想的本质和精髓,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点滴经验和参考。 思想是一个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一个社会起着一定的约束力,因此思想对一个社会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中国社会传统思想主流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时至今日,时代在变化,思想也在变化,面对文化多元、中西融合碰撞的文化发展趋势,对一种文化或者说思想的重视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集千古圣贤众多儒流于一体的历经变化的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关键词] 思想、作用、价值。 一、儒家思想的内涵 儒家思想讲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基本核心是“仁”,以“仁”为基础和精髓的儒家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从古至今长盛不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

定性的作用,中国文化的伦理和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思想发展到今天与原来的“孔孟之道”在内容和实质上已经有很大不同。儒家的“仁治”“礼治”“德治”“孝道”“大一统”“天人合一”“民贵君轻”“有教无类”等思想主张依然光芒四射。对儒家思想的发掘和借鉴,对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发展和弘扬,可以更加丰富儒家思想的内涵,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作用。 二、儒家思想对中国现代社会的作用 1、儒家的仁政思想及道德观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仁政”学说是贯穿于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敬得保民”“仁政爱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仁政理念的变革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谐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而这种社会伦理观正是基于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或道德意识加以规范以此来实现社会的统治和管理。抛开阶级意识而言,这种社会伦理对社会的有效管理还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 儒家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实践和社会演变中形成了众多优秀的认识和思想,而这些认识和思想又被后来者奉为准则或规范。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生取义、见利思义”的生死道义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的坚毅品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探索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孔子的儒学管理精髓

孔子的儒学管理精髓 从世界范围看,上个世纪初,美国现代管理推动美国经济强劲增长,至七十年出现问题,而到七十年代,日本溶合美式与儒家学说而成的日本式“太和”管理扶摇直上,占了上风,据专家们预测,到21世纪50年代,中国式的管理将突显威力,成为那时管理的主流。 因此,我们今天开始研究孔子的儒学管理,正当其时,顺天应物。 孔子管理思想的重要来源是周代以前的文物典章制度,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文之治,集于孔子。”这说明孔子之思想代表了中国圣王之治,代表了中国最经典的管理思想,孔子本人在社会生活中也担任过很多管理职位,如委吏、司职吏、中都宰、司空、大司寇、摄相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管理职务。他的门徒中也有不少人出任各级官吏,这就使得他的管理思想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基础的支撑,是一部非常难得的管理宝库。我们只要对这一思想宝库进行一下疏理便可看到,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讲“修身治国平天下”,讲“修已安人”,讲“为政以德”,讲“正己正人”,并在管理的载体、目的、手段、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即使到今天看来仍是我们现代管理者无法超越的思想境界。 在管理载体方面,孔子管理思想的中心概念是“仁”。“仁,亲也,从人以二”,即“仁”是“二人”的复合,这里孔子实际上是把人以及人际关系作为自己的理论的出发点,管理就是在于搞清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孔子眼里管理的本质是“治人”,管理的前提是理解人性(善恶)。管理的方式是“人治”,管理的关键是“择人”“得人”,管理的组织原则是“人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安人”——总之,一切都离不开“人”。 在管理的手段方面,孔子强调“为政以德”,主张用道德教化的手段感化百姓,从而达到治理的目的。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他看来,用道德教化感动人心,要比一味地采用惩罚的管理手段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管理的途径方面,孔子主张“内圣外王”,即管理若要想取得“众星共之”的良好效果,首先得使自己“内圣”起来,要从自己做起,注意自己个人的道德修养,注意榜样的力量,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管理者从自我管理,到家庭管理,再到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层层推进,不可或缺,不可能跳越。在孔子看来,管理者只有管理好了自己才能管理好别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一个人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国家:“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都是论述这些思想的。 限于篇幅,下面我就有选择性的论述几个专题以介绍孔子的管理思想境界。 一孔子“道之以德”的管理内控思想 控制,是管理的基本手段,其对象包括人、事、物和行为的控制,孔子的“道之以德”主要讲的是对人的控制,他主张以“德治”为核心,虽然他也承认“齐之以礼”,即以礼义制度为规范

儒家与音乐

一、前言 中国素以“礼乐之邦”称着于世,具有悠久的乐教传统。纵观悠远流长的中国音乐教育史,我们不难发现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更多地承载了道德教化的作用,因此它备受历代统治阶级的关注和推崇。“音乐思想,即音乐观,是指对音乐的看法”。从古至今对音乐的看法可谓众说纷纭,而儒家学派的音乐思想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 二、儒家音乐思想的基本观点 1.主张善与美、仁与乐的统一 “美”(其最重要的本质就是“乐”)“善”(即合乎孔子“仁”的政治思想)合一,是孔子基于对音乐的体验而提出的对音乐的基本认识、要求。《礼记·乐记》说:“乐者乐(Le)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乐(Yue)首先能带给人以感官上的快感“乐”(Le),这是音乐“美”的基础。孔子对此十分重视、充分肯定,因为这也是孔子把音乐作为教化手段的基础。但是正如《史记·乐书》所说:凡作乐者,所以节(节制)乐。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Yue)其如此也。所谓“和”,实指各种异质的谐和统一,各种对立性质的消解。音乐的功能正在于和合人心,当然只有“美”、“善”统一,“仁”、“乐”结合的音乐才具备这样的功能。强调“美”与“善”、“仁”与“乐”的和谐统一,是孔子为人生的艺术的最重要基础。 2.主张“礼”“乐”并重 所谓“礼节民心,乐和民声”;又把“礼”“乐”“刑”“政”同举,认为“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史记·乐书》)。可见乐被赋予了何等重要的政治教化功能。当然,“乐”与“礼”与“刑”“政”发生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因为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是也。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乐论》)“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因人心之乐(而以乐导之,,就是陶冶的功能。以美善合一,合乎“仁”的要求的音乐陶冶教化人,可以让人心之乐(le)成为追求“仁”的力量,使得出治道也。”这就达到了乐(yue)的目的。 3.提倡乐通伦理 儒家向来强调“修”(修身)、“齐”(齐家)、“治”(治国)、“平”(平天下),认为知识分子的个人修养通于天下,这是儒家的传统。“诗”、“歌”、“舞”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和人类的其他艺术相比较,这三者是不须借助于别的客观事物就可成立的,所以说“三者本于心”。因此金石丝竹这些乐器对于音乐而言本质上是第二义的,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应当也是基于上述原因而得出的结论,所以中国传统器乐缺乏独立性,有人说中国音乐史几乎就是一部“歌曲史”。更重要的是,儒家认为乐为“德之华”,乐“通伦理”,同时儒家又认定良知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美好的道德是人的本性的自然表现,“德者情之端也”,又说“乐者德之华也”,“乐者,所以象德也”。君子作乐用来陶情养性,教化万民,移风易俗,当然就是本乎情性的最自然的事。 三、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及其主导地位 孔子在音乐上总结先秦以来的美学思想,形成了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精华,这些思想精华在后世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并逐渐成为一种主导地位。

儒家音乐思想基本特点.doc

儒家音乐思想基本特点- 儒家音乐思想基本特点 :小学音乐: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儒家音乐思想基本特点 【摘要】中国素以“礼乐之邦”称着于世,具有悠久的乐教传统,在这其中儒家音乐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儒家音乐思想的基本观点,并梳理了其发展轨迹,从而确立了其主导地位。 【关键词】儒家音乐思想孔子音乐文化 一、前言 中国素以“礼乐之邦”称着于世,具有悠久的乐教传统。纵观悠远流长的中国音乐教育史,我们不难发现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更多地承载了道德教化的作用,因此它备受历代统治阶级的关注和推崇。“音乐思想,即音乐观,是指对音乐的看法”。从古至今对音乐的看法可谓众说纷纭,而儒家学派的音乐思想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 二、儒家音乐思想的基本观点 1.主张善与美、仁与乐的统一 “美”(其最重要的本质就是“乐”)“善”(即合乎孔子“仁”的政治思想)合一,是孔子基于对音乐的体验而提出的对音乐的基本认识、要求。《礼记·乐记》说:“乐者乐(Le)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乐(Yue)首先能带给人以感官上的快感“乐”(Le),这是

音乐“美”的基础。孔子对此十分重视、充分肯定,因为这也是孔子把音乐作为教化手段的基础。但是正如《史记·乐书》所说:凡作乐者,所以节(节制)乐。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Yue)其如此也。所谓“和”,实指各种异质的谐和统一,各种对立性质的消解。音乐的功能正在于和合人心,当然只有“美”、“善”统一,“仁”、“乐”结合的音乐才具备这样的功能。强调“美”与“善”、“仁”与“乐”的和谐统一,是孔子为人生的艺术的最重要基础。 2.主张“礼”“乐”并重 所谓“礼节民心,乐和民声”;又把“礼”“乐”“刑”“政”同举,认为“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史记·乐书》)。可见乐被赋予了何等重要的政治教化功能。当然,“乐”与“礼”与“刑”“政”发生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因为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是也。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乐论》)“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因人心之乐(而以乐导之,,就是陶冶的功能。以美善合一,合乎“仁”的要求的音乐陶冶教化人,可以让人心之乐(le)成为追求“仁”的力量,使得出治道也。”这就达到了乐(yue)的目的。 3.提倡乐通伦理 儒家向来强调“修”(修身)、“齐”(齐家)、“治”(治国)、“平”(平天下),认为知识分子的个人修养通于天下,这是儒家的传统。“诗”、“歌”、“舞”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和人类的其他艺术相比较,这三者是不须借助于别的客观事物就可成立的,所以说“三者本于心”。因此金石丝竹这些乐器对于音乐而言本质上是第二义的,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应当也是基于上述原因而得出的结

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一、儒家的起源 儒家学派诞生在战火纷飞、群雄争霸的春秋时期,其创始人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孔子。 【孔丘】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核心思想为“仁”与“礼”。 何谓“仁”?“仁者爱人”,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持续。如何“爱人”?夫子曰:“忠恕而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何谓“礼”?“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其中的“礼”,专指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能够实现“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这就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另外,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 二、儒家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时 【孟子】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但除了曾参留下了《大学》之外,其他的大多未曾留下什么。到了战国时期,孔子之孙子思收了一名弟子,此人便是日后被称作“亚圣”的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流传于世的著作为《孟子》“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在孔子之“仁”的思想上,孟子将“仁”发展成为了一套政治学说。在此基础上,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在人性论方面,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 在义利观方面,孟子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子要求人民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荀子】如果说儒学在孔孟手中还仅仅停留在关注人的身上,那么战国时期儒学的另外一位重要代表荀子就将儒学发展到了另一种高度。 荀子,名况,赵国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现存《荀子》共三十二篇。其主要思想有如下几点: 1、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但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 2、性恶论。与孟子正好相反,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在战乱与社会变革中并不适用,更不用说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了。等到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打败项羽,百废待兴,这时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所以从西汉初年到汉武帝继位时,黄老思想一直在政治上占据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汉朝历经了“文景之治”后,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式的发展需要了。同时,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期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此时,儒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 【董仲舒】董仲舒,广川人,研究《公羊春秋》,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学说是董仲舒儒学的基础。他宣扬“君权神授”,为君王统治天下提供了理论根据。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君权。

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总结了儒家音乐思想的论著是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总结了儒家音乐思 想的论著是 篇一:音乐学院阅读书目试题答案 音乐学院阅读书目试题 1、下面那部作品不属于四大音乐剧作品的是___D__。 A.《悲惨世界》b.《猫》c.《西贡小姐》D.《女人心》 2、音乐剧《猫》是英国作曲家_b___的作品。 A.卡尔.韦伯b.洛伊德.韦伯c.查里斯.韦伯D.鲍尔.韦伯 3、代表着美国精神的第一部美国音乐剧是A___。 A.《演艺船》b.《音乐之声》c.《猫》D.《波吉与贝丝》 4.音乐剧《悲惨世界》在1985年英国公演。是改自著名作家A___的著名小说。 A.雨果b.惠特曼c.莎士比亚D小仲马 5、《Iwillalwaysloveyou》是天后惠特妮·休斯顿的代表作品,这首歌曲选自电影A___。 A.《保镖》b.《这个杀手不太冷》c.《时光倒流30年》

D.《罗马假日》 6.音乐剧是一种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的舞台艺术形式。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c。 A.美国的纽约b.英国的伦敦西区c.英国的伦敦D.法国的巴黎 7.一把吉他,一只架在脖子上的口琴、真正的破嗓子,还有乱糟糟的发型,这位被称为“美国民谣摇滚之父”的是__D__ A.约翰.丹佛b.保罗.西蒙c.斯汀D.鲍勃·迪伦 8.亨德米特的___D__,被称为“二十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A.《二十四首前奏曲和赋格》b.《钢琴音乐》 c.《时值和力度的模式》D.《调性游戏》 9.表现主义歌剧《露露》,是__c__创作的。 A.德彪西b.威伯恩c.贝尔格D.勋伯格 10.把十二音体系推向整体序列的是__A__。 A.勋伯格b.威伯恩c.贝尔格D.豪厄 11.管弦乐曲《阿巴拉契亚之春》的作者是__c____。 A.格什温b.伯恩斯坦c.科普兰D.格罗菲 12.《屋顶上的牛》是_D___的作品; A.迪雷b.米约c.普朗克D.奥里克

音乐思想

略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三家的音乐思想 摘要: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学术思想极其活跃的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乐”作为当时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一部分内容,在理论上亦得到进一步阐述。其中儒家、墨家和道家三个流派在音乐的社会作用、审美观点、音乐与政治、伦理道德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形成了各自的音乐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儒、墨、道三家音乐思想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求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音乐思想分析 作者简况:姓名宋沛,性别男,籍贯湖南, 工作单位职称 联系电话 地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随着西周的解体,奴隶制的瓦解,各个阶级的代言人,各个流派的思想家,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互相拜论,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学术思想极其活跃的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乐”作为当时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一部分内容,在理论上亦得到进一步阐述。就其学术思想类型来说,大多数属于音乐社会学和音乐美学范畴。其中儒家、墨家和道家三个流派在音乐的社会作用、审美观点、音乐与政治、伦理道德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形成了各自的音乐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音乐思想史中具有代表性。对儒、墨、道三家音乐思想的研究和思考,对于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仍有其现实意义。

儒家音乐观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其有关“乐”的思想和言论,主要散见在《论语》、《礼记》和其它一些先秦文献中。他的音乐思想为后世儒家音乐思想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是却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战国后期思想家荀况所著《荀子·乐论》是我国古代第一篇系统、完整的音乐美学论著,其不仅继承了孔子强调乐在政治、道德和社会风气方面所具有的教化作用,从仁爱出发采取“中和”态度去制乐、赏乐的礼乐观,而且还对乐不是人的一种可有可无的行为,而是人思想感情的表现,这种表现需用礼来加以节制的思想作了进一步发挥。这部著作对后世代表着一种普遍的艺术和谐观、明确标举“中和之纪”的《乐记》等音乐论著的问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儒家音乐思想的重要文献。集儒家音乐思想之大成的著作是《乐记》(关于《乐记》的作者,学术界尚无定论:一种说法认为《乐记》是战国中期的公孙尼子所作;另一种说法认为《乐记》是汉武帝时代的‘河间献王’刘德和他手下的一帮儒生采取先秦诸子有关音乐的言论编纂而成的)。《乐记》提出了音乐艺术相关的许多问题。如:音乐的成因和特征、音乐与国家政治的关系、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音乐的审美作用、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的社会功能等,是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的重要典籍。 首先儒家充分肯定音乐的政治作用。孔子是非常重视音乐的,其有关于“乐”的论述,承继了西周以来乐舞与政治、宗教、习俗关系密切的传统,充分注意“乐”的政教功能,要求恢复自东周以来已经崩析瓦解的"礼乐"制度,将“乐”和“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指出“乐”依“礼”而成,施“乐”的过程就是施“礼”的过程,“乐”的等级体现着“礼”的等级。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孔子在实施礼乐的过程中,要求严格地遵循西周的礼乐等级规范。“天子用八,诸侯用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