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如何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如何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如何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如何撰写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总结报告目的: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所开展的调查处理进行工作总结,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汇报。

一、疾病爆发调查总结报告

(一)报告的主要要素

1、标题:简明醒目,包含事件发生地点、性质的内容。

2、事件概况(前言)

3、基本情况

(1)事发地自然、社会等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行政区域、面积、人口(数量、常居、流动,如在集体性单位发生的,还要有该集体的人员情况)、交通状况、当地医疗卫生组织的情况。

(2)疫情概况:当地该疾病既往流行情况;本次事件发生、波及范围等。

4、事件发生经过:未开展调查前本次疫情发生的经过。

5、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

(1)流行病学调查

①流行特征:“三间分布”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民族、是否为流动人口。

年龄:最小、最大、平均年龄,分组年龄。年龄出现差异主要与免疫水平状况、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等不同有关。

性别性别出现差异: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等。

职业职业出现差异: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等。

民族:主要是考虑与生活习惯因素有关。

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的传播纽带,有些疾病的爆发和大流行是因流动人口的带入性和输入性病例引起的。

◆时间分布:各时间段发病人群的分布情况(月、旬、周为单位)、高峰时间。

◆地区分布:一般按行政区域进行描述(乡(镇)、行政村或屯)。主要是反映致病因子在这些地区的分布和作用不同。

②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体症(一般、特殊)。

(2)卫生学调查:主要是针对一些肠道传染病。

(3)实验室检测:包括病原学、血清学和其他实验室检查。

样本:病人样本(如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动物样本、环境样本(如水)等。

(4)其他:调查可免疫性疾病时应了解发病人群的免疫水平。

6、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结论

依据调查结果,对导致本次事件发生的原因(自然、社会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本起事件进行定性。

7、事件处理经过、采取的防制措施及效果

简述对事件的调查、控制经过,已经实施了哪些防制措施(包括对病人的救治、预防和控制的措施),以及实施后的效果如何等内容。

8、存在问题与困难及今后的工作建议

主要是针对本次疾病爆发流行原因、防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等,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行政性总结报告结构

发文字号

标题

主送机关

事件概况(前言)

正文

一、基本情况

二、事件发生经过

三、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

四、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结论

五、事件处理经过、采取的防制措施及效果

六、存在问题与困难及今后的工作建议

发文机关落款(盖章)

附件

成文日期

抄报(送)机关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二、食物中毒调查总结报告

(一)报告的要素

1、标题

2、事件概况(前言)

3、基本情况:事发地自然、社会等基本情况。

4、事件经过:包括中毒事件发生、事件报告等概况。

5、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

(1)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人和进餐者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

①发病的时间、人群、空间分布;包括中毒的时间、地点(单位)、暴露人群(进食人群)、中毒人数、住院人数、死亡人数、中毒者年龄、性别分布等;

②发病前72小时的饮食史;

③进食时间和发病时间,并计算潜伏期(最短、最长、平均)。

④进食可疑中毒食品的数量;

⑤中毒者临床表现(症状、体症,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性状等)及治疗、转归情况;

⑥采集病人的生物样本:排泄物、肛拭、咽拭、血、尿等样品;

(2)卫生学调查:主要是对可疑食品的生产经营或加工的情况进行卫生学调查。内容包括:

①食品及其原料的来源、卫生状况及流向;

②产品的配方,加工方法、过程和加工环境卫生状况、生产加工的数量和时间;存放条件、食用的方法等;

③食品生产或加工人员的卫生和健康状况,特别是近期。

④采集可疑中毒食品及原料、辅料和与生产加工有关环节的样品(如砧板、存放容器等)。

(3)实验室检测结果

样品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植物引起的中毒,有形态学鉴定资料。

6、事件原因分析、结论

依据调查结果,对导致本次事件发生的原因(自然、社会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事件进行定性。

须掌握如下几个要点:

①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②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也较短。

③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④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⑤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特有的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如果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其他技术上的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以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三名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

7、事件处理经过、效果与存在问题

8、今后工作的建议

(二)行政性总结报告结构:

发文字号

签发人

主送机关

标题

事件概况(前言)

正文

一、基本情况

二、事情经过

三、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

四、事件原因分析、结论

五、事件处理经过、效果与存在问题

六、今后工作的建议

发文机关(盖章)

附件

成文日期

抄报(送)机关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案例一]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报文件

××××[×××]×号签发人:×××

关于×县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报告

××××(主送机关)

我中心于×月×日接到×县疾控中心报告该县×镇发生麻疹局部暴发疫情后,非常重视,于×月×日派出4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调查组深入疫区,协助×县开展疫情调查与控制工作。经调查,证实为麻疹局部暴发,发病574例、住院×例,无死亡发生。事件发生后,×及时开展调查处理工作,目前该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北部,属丘陵地区,离县城约75公里,207国道从其中通过,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频繁。全镇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51426人,学龄前儿童4981人,小学生8122人。镇卫生院在职职工93人,其中防保组6人。全

镇有村医生58人。

本次疫情从×月×日~×月×日共发病574例,住院治疗7例,无死亡。疫情累及3个乡镇12个行政村。

二、疫情发现及报告:×年×月×日×市疾控中心报接到×医院报告收治了1名来自×县×镇×村的麻疹患儿后,当即前往进行个案调查。经调查,患儿邻居儿童也有类似病例,该信息当天被反馈到×县疾控中心。×月×日×县疾控中心业务人员到疫点及相邻村屯进行调查,并于×月×日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在3个行政村发生疑似麻疹病例7例,现已痊愈。×月×日晚11点×县疾控中心再次向×市疾控中心报告有6个行政村近段时间出现麻疹疫情,初步掌握发病人数有35例。×月×日疾控中心立即要求该县马上以传真方式向上级报告。

三、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

(一)流行病学调查

1、流行特征

时间分布:×年×月×日首例病例出现于×村×组,其后陆续出现新病例。其中1月份发病37例,2月份发病273例,3月份发病253例,4月份9例,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2、3月。3月25日开始进行麻疹应急接种后,病例逐渐减少(附件1、2)。

地理分布:本次疫情波及××县×、×和×× 3个乡镇的12个行政村。其中×2例,×2例,病例主要集中在X镇,该镇13个行政村除×3个行政村没有病例报告外,其余10个行政村皆有病例发生,罹患率为11.12‰,其中最高的×达69.74‰。,最低×村为2.34‰。(附件3)。

年龄性别分布:572例病例中男283例,女289例,男女性别比为1:1.02,

年龄最小为5个月,最大为12岁,发病以学龄前儿童为主,0~6岁发病423人,占发病总数的73.95%,学龄儿童罹患率为77.23‰,其中1~4岁儿童罹患率较高,分别为97.28‰、92.64‰、79.13‰、99.15‰(表3)。

2、临床表现:多数病人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出疹后部分有糠麸样脱屑等。

(二)实验室检测:经对从现场采集的15份病人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其中7份血清麻疹IgM阳性。

(三)病例免疫接种情况

对其中72例现症病例调查显示,有明确接种史19例,占26.39%,接种史不详和无接种史病例53例,占73.61%。

四、主要原因分析、结论

(一)乡镇卫生院不向上报告疫情是本次麻疹暴发流行的关键原因。×月中下旬××镇××村、××村村医生曾向卫生院防保组报告麻疹疫情,镇卫生院也派出两名医生前往×村调查,但镇卫生院既不上报疫情也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致使疫情蔓延。本次疫情直到1例麻疹患者到×市医院诊治才暴露出来。

(二)计划免疫严重骨坡、存在免疫空白是本次疫情的根本原因。儿童漏卡漏种问题突出,接种率低下,卡上接种问题严重。调查72例病例,仅有19例有接种史,占26.39%。在×镇核查25名儿童,底卡接种麻疹疫苗儿童仅有5名,但上报数据却有19名。在×镇×村×村入村核对1997~2001年出生儿童,除1998年出生儿童与接种卡上的儿童名单相符外,其余各年度都存在不相符的现象,尤其1999年后,问题日益突出,1999~2000年出生儿童与卡上儿童名单相符率仅为40%,而2001年更降低到20%。1997~2001年接种卡上有47.6%的儿童登记与实际不相符(表3)。

(三)基层网络破溃也是造成疫情流行的原因之一。村医报酬多年不解决,卫生院对村医缺乏有效管理,村医工作积极性低下,预防接种作呈放任自流的状况,上卡、接种、宣传等工作根本无法落实。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人样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认定本次疫情为麻疹局部暴发。

五、事件处理经过、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及效果

(一) ××县政府成立以×为组长的预防控制麻疹疫情领导小组,县卫生局、×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加强疫情控制领导。

(二)县、乡、村三级分别组织召开会议,通报麻疹疫情,研究和制订控制措施,要求村镇干部包村到个人,负责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卫生院、卫生所负责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工作。

(三)下发控制疫情的有关文件,统一思想认识。×月×日县政府下发《关于预防控制麻疹的紧急通知》到各乡镇,卫生局也于同日向全镇医疗卫生单位下发了《关于预防控制麻疹的紧急通知》。

(四)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实行每日疫情零报告制度,要求各乡镇每天下午4时~5时将当天疫情汇报县防疫站,如发现疫情要按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和《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理预案》迅速处理。

(五)积极隔离救治现症病人,密切观察病情发展,对危重病人及时送住院治疗,对经济困难病人免费治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六)开展全镇应急接种工作,×月×日开始应急接种0~12岁儿童,接种率达90.7%。

经过采取上述综合性的措施,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目前无新发病例出现。

六、今后工作建议

(一)认真落实贯彻自治区政府党委的指示,加强“三网”建设,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明确有关部门职责,保障信息通畅,切实做好疫情控制。

(二)要认真总结本次疫情的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加强计划免疫工作,从头做起,抓好儿童上卡接种工作,保证工作真实可靠,为广大群众提供切实的免疫服务,消除免疫空白点。

(三)加强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疫情报告意识。各级行政业务部门加强监督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加强基层卫生建设,各级政府保证计免经费足额投入,解决村医生报酬,及时培训乡村级防保医师,提高业务技术素质。

附件:1.

2.

××××××××××(发文机关、盖章)

××××××××××(成文日期)

抄报(送):

××××××××××(印发机关) ××××年×月×日印发

[案例二]

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报文件

××××[×××]×号签发人:×××

关于X县X村X屯

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X X X X X X:

X年X月X日下午X点X分,我中心接到X县疾控中心站报告,该县X乡突发中毒事件,中毒10人,已死亡3人,7例重症病人正在县医院抢救治疗。接到报告后,我中心派出两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与X医院和X卫生监督所专业人员一行6人,赶赴现场协助开展调查处理及抢救病人。至X月X日止,死亡4人,6名现症病人正在X医院抢救。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县X乡X村X屯位于X县城西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约20公里,全屯共有30户,120人,均为苗族。该屯为山区,交通十分不便,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很差,属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该村有一名乡村医生。

2、中毒发生经过X月X日上午X 时左右,村民X(男,39岁)将今年三月三(农历,苗族的传统节日)做好的糯米与玉米混合在一起的面粉(酵米面)做成水圆独自食用,于当天下午4时出现恶心、呕吐、头昏、头痛、乏力、腹胀、腹痛等症状,次日病情加重,下午3时30分在家死亡。死者生前,其

亲属赶来探望,其家人为了感谢亲友,又用酵米面招待前来探望病人的亲属,进食9人,吃后均发生中毒,其中有2人相继在家中死亡(均为女性),剩余7人送X医院抢救,1人(女性)因病情加重经抢救无效于X月X日X分死亡。

三、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

(一)流行病学调查

1、病人分布情况:中毒发生时间X日~X日,病人集中在X屯,为4家不同的住户,曾先后在X家进食。进食10人,发病10人(男性7人、女性3人),住院7人,死亡4人(1男、3女)。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56岁。

2、进食情况:中毒者均进食了X家制作的水圆,进食量为两个至10个不等。

2、潜伏期最短6小时,最长24小时,平均15小时。

3、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痛、腹胀。重者意识模糊、抽搐、发绀、呼吸困难、休克、昏迷。

(二)卫生学调查

中毒者进食的水圆是X用自制的酵米面做成的。X按苗族传统方法于三月三(农历)制作酵米面,即将玉米和糯米用水浸泡10天左右,经水淘洗后湿磨成糊状水面子,用布兜起,再用柴草灰吸去过多的水分而成,带有不同程度的酸臭味。当时,制做的酵米面未吃完,剩余的经凉晒后,用塑料编织袋盛装、存放在屋内,约有X斤。据进食者反映,酵玉米面水圆有酸臭味。

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在制作酵米面过程中卫生条件很差,而且,当时气候阴天、多雨,湿度大,不容易将面晒干;加工用具、盛装的物品卫生状况也很差,容易使加工的食品原料受到污染。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无法对剩余的酵米面进行病原菌分离和毒素的检测。

四、中毒原因分析与初步结论

根据现场调查,中毒的病人均进食过用同种酵米面制作的水圆,不食者不发病,因此,认为中毒食品是酵米面。中毒病人发病的潜伏期短,但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无传染性。周围群众和进食者均不知道食用经长期存放的酵米面会导致中毒。据此,结合现有的资料综合判断,初步认定本次事件是一起在加工、贮存酵米面过程中因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五、事件处理经过、采取的防制措施

中毒事件发生后,自治区、地区、县各级党政领导、卫生行政部十分重视。X作了做好中毒者的救护工作、全力抢救中毒者的指示:X派出X中~、X医院、XX卫生监督所有关专家和业务技术人员组成的调查抢救小组赶赴现场指导调查抢救工作。

XX在事故发生后,指示有关方面要尽快查明原因,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中毒者。X县委、县政府在接到中毒报告后,立即组织卫生、公安部门赶往中毒发生地进行调查,并立即将中毒病人送县医院救治。X派出卫生防疫站、X 医院有关业务人员共10人组成的调查抢救小组连夜赶往X参与调查和抢救工作。因X县医疗条件有限,连夜将6名中毒者转X医院救治。对中毒者的治疗除采用常规的催吐、洗胃排除除毒物和护肝、护肾、防止脑水肿、抗感染等措施外还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血浆置换术抢救治疗中毒者。目前存活的6例病人中仍有3例危重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调查小组在现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封存了剩余的酵米面,向村民讲明此次中毒事件的原因,要求还存有酵米面的家庭不能再食用,防止再次发生中毒事故。至X日为止该乡无类似病例出现,社会安定。

五、今后的工作建议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是严重的食物中毒,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达40~100%。我区部分地区有食用酵米面的习惯,并常发生中毒,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建议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加强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宣传画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使群众知道酵米面的危害性,戒除不良的饮食习惯,自觉做到不吃酵米面,并教会群众一般的中毒自救常识。

(二)一旦发生酵米面中毒,应积极组织有效的抢救工作,尽快把中毒者送医院抢救治疗。同时,按国家突发事件报告制度有关规定上报疫情,并做好各项防制工作,防止事故扩大,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三)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发文机关,盖章)

××××××××××(成文日期)

抄报:

××××××××××(印发机关) ××××年×月×日印发

xxxx生猪流行病学情况调查报告

xxxx生猪流行病学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xx转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新牧密电【11】5号)要求,于8月1日xx畜牧兽医局召开紧急会议,进行专门安排和部署,要求对xx区域内生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普通传染病进行拉网式普查同时对影响畜产品安全生产的其它因素进行了解和调查,在2011年8月3日至8月20日期间,xx动物疫控中心牵头、动物卫生监督所配合分别与各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人员组成调查组对各县市规模猪场和部分养殖户进行了入户调查,通过询问、谈话交流、查看免疫记录、圈舍养殖情况、填写调查表格等方式,全面了解了当前地区生猪养殖、疫病防治的情况,重点对腹泻病流行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目前生猪年末存栏xx万头。xx县2010年末全县生猪存栏xx万口,规模化养殖场xx个,主要饲养地在xx。xx生猪存栏xx万头只,主要饲养地为xx乡、xx乡、xx、xx乡、xx镇。xx 县生猪存栏xx万主要饲养xx。 二、生猪疫病调查情况

经过问卷调查和走访查看等方式,对生猪的疫病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重点对生猪的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发病情况作了调查,就初步调查前况来看,腹泻类传染病呈点状散发流行。 从入户调查和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出现的病名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白痢、伪狂犬、猪流行性腹泻、肺炎等,这些病种的确诊均没有经过实验室诊断,仅从临床症状来判断,准确性有待确定。从流行的时间来看,除xx县xx外,半年内没有发生腹泻类传染病大量致死的调查记录,已有的仔猪死亡情况多发生在1-3年前。xx县xx近期有个别养殖户反映仔猪有腹泻死亡情况。死亡数量一般在10头左右。 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气候原因,冬春、秋冬气候交替时节,容易造成仔猪的死亡,加上很多养猪场保温措施不全造成仔猪死亡率上升,通过此次调查xx基本上仔猪死亡率较高时段就在这两个阶段,约30%仔猪因此原因死亡。 2、消化不良和大肠杆菌交叉感染:饲养管理不善,造成仔猪消化不良和大肠杆菌病感染,造成一部分死亡。 3、饲料霉变:由于饲料发霉,在喂食生猪时造成母猪流产,造成仔猪死亡。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4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宇宙地镇动物卫生监督站 为了全面掌握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科学评估动物疫病发生风险,有效预防各种动物疫病的发生,根据《克旗2014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的要求,我站适时开展了各种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现将我站2014年上半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设立流行病学调查点 通过对往年各种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分析,根据全镇牲畜养殖分布、数量、密度和存在疫情隐患等因素,设立了定点流行病学调查点和专项流行病学调查点。 各种畜禽流调点分别是:一是选择养牛数量大的永隆村为牛病流调点;二是选择羊养殖数量较多的很黑村、新地村为羊病流行病学调查点;三是选取一定数量的规模养殖场户为猪病重点流调点;四是选取刘营子村、大营子村为禽病重点流调点。在重点流调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也结合各村防控动态及疫情进行不间断流行病学调查。 二、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一)主要措施 全面认真组织开展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流行病学调查,一是依靠实验室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对全镇禽流感、鸡新城疫和猪瘟、猪口蹄疫进行血清抽样检测抗体,及时准确的掌握各种动物疫病的免疫情况;二是利用基层动物防疫员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猪瘟、布病、结核病、鸡新城疫、牛瘟、疯牛病、牛肺疫、痒病等各种畜禽疫病进行了流调和重大动物疫情排查;三是利用规模养殖场户标准化防疫的开展,通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共计13个规模养殖场进行全面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的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四是经常发布信息,提醒全镇广大兽医工作者,重点是基层防疫员随时密切观察疫情动态,这一举措发挥了很好的疫情观察作用;五是利用进行防疫督查、疫情巡查、血样采集的有利时机,以走村入户、临床观察、询问畜主、查看治疗记录、调查了解等方式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根据《克旗2014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春防期间积极开展了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重点加强了规模养殖场、养殖密集区等重点区域的疫情流调,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共对全镇7个村32个村民组350户养殖户开展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病、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等人畜共患病和外来动物疫病进行了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学校聚集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 2004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断为肺炎。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即和该学校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核实情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10时45分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学校,位于××区××路××号。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48个班级,在校学生1380名,教职员工165名。 (二)发病情况:自2004年2月17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2月25日下午3时,累计发生91例,分布在22个班级。经调查,首发病例周××,女,10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该患者于2月17日出现发热(40℃),伴有咳嗽、头痛、流涕等症状,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目前已恢复正常返校上课。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表2—4。 患病学生班级分布情况为:四(6)班12人、四(2)班6人、五(3)班5人,其余班级均有1~2人。 91名发热学生中,目前体温恢复正常并返校上课的有50人,其余41名学生均离校回家正在治疗或恢复中。 对2月25日发病的8名学生调查表明,8名学生均有发热(38~39.5℃)伴咳嗽、头痛、畏寒等临床表现。其中有2名学生已就诊,1人诊断为肺炎,1人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其余6人已前往医院就诊,目前诊断结果不详。 (三)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学生中仅有1名有流感疫苗接种史。所有发病学生均否认发病前1周内有外出、外来史。教室和寝室均有空调,但本学期开学后一直未使用。每间宿舍有6~7名学生住宿,学生来源于全市各区、县。 (四)病原学检测:对2月25日8名新发病例中2名具有典型症状的学生采样后,立即使用快速诊断试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例标本均为甲型流感阳性。 (五)初步调查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学快速检测结果,认为此次发病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高热聚集性发病。 (六)采取措施:我区疾控中心已将现场调查处理情况及时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要求××学校落实以下工作。 1.加强学校晨检。各班每天由班主任负责统计学生中具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数,并填写“学生发热情况统计表”。每日上午8;00时和下午l4:00时前将统计数据告知学校卫生老师,整理汇总后传真至我区疾控中心;遇有特殊情况,及时与我区疾控中心联系。 2.对出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劝告其暂停上课,建议在家休息,待体温正常1周后再返校上课。 3.加强教室、寝室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指定专人负责每日对教室、寝室进行空气消毒(可采取食醋熏蒸消毒和无人时紫外线照射消毒方法),对所有空调进行一次统一的消毒。 4.利用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体育运动前后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 5.建议有发热学生的班级和同寝室学生服用板蓝根等中成药预防病毒感染。 6.近期学校停止举行集体性活动和使用公共教室。 我中心将每天及时报告该校学生发病的最新进展。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4年2月25日 南昌市甲型H1N1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和疫情处置现

非洲猪瘟防控调研报告

非洲猪瘟防控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2018非洲猪瘟防控调研报告 一、我区生猪养殖基本情况 第一季度全区生猪养殖户数770户,养殖存栏为36039头;其中规模养殖场数13户,存栏6316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125头,元旦至今规模养殖场生猪出栏6772头;种猪场3户,存栏2924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084头;全区生猪散养户780户,存栏约3000头;对比2018年第一季度生猪存栏数42161头,养殖量呈下降趋势。产生原因有二:一是非洲猪瘟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几乎是100%),目前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规模养殖户唯恐波及致全军覆灭,主动减少养殖数量包括淘汰多年经产母猪和仔猪。二是散养户因为环保要求和我市实施的庭院养猪退养弃养政策以及2018年年底生猪收购价格低于成本而减量存栏甚至收摊弃养。但今春由于价格回升,全国生猪存栏减少,政治经济环境、养殖环节、屠宰、检测检疫环节等众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猪肉价格上涨已成必然,又有养殖户开始购进仔猪,增加后备母猪养殖数量。2019春节后生猪养殖数量又持续回升至当前数值。 二、非洲猪瘟防控采取的主要措施 1、非洲猪瘟排查。我区根据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制作实施方案,多次下发文件安排部署,多方位、多环节进行缜密排

查。养殖环节:屯留区生猪现存栏约3.6万头,2018年8月至今从养殖环节实施全覆盖排查,多次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尤其进入冬春季节对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进行严格细致排查,排查覆盖全区所有畜禽养殖户、无害化处理场所,特别是要对城郊结合部、工矿厂区等地排查力度,不留死角。规模养殖场户实施封闭管理。现阶段,排查已进行51轮次,累计排查生猪养殖场户3万余个次,生猪206万头次。屠宰环节:每日派出2-3名官方兽医对我区唯一生猪定点屠宰场入场排查检疫。未发现异常猪只。泔水猪排查:全区经入户认真排查及设立公开电话举报,共排查出13个泔水猪养殖户,共存栏1521头,均未发现非洲猪瘟可疑情况。现均已退养完毕,且排查中未再排查出泔水猪。饲料排查:排查全区21个生猪养殖场和3个饲料生产企业,5个饲料经营门市部、均未发现经营或使用猪血成份、血浆蛋白粉、肉骨粉等动物源性饲料喂猪。市场猪肉排查: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对市场、冷库等销售环节生猪产品一一进行排查,严查来自疫区省市生猪产品。庭院养猪摸底排查:对矿区、人口密集区及两场周围的庭院养猪情况进行排查摸底,全区有866户庭院养猪户存栏28530头生猪,现由各乡镇依据实施方案逐步进行庭院养猪退养并养工作。现阶段退养弃养85户6354头。流行病学调查:对规模猪场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采集样品开展非洲猪瘟疫情筛查,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对非洲猪瘟的鉴别诊断能力,及时发现和消除风险隐患。

XX2016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XX年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 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部署,XX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时间段为2016年5月至2016年7月共3个月。根据文件要求,我乡安排专人负责,结合春季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在3月中、下旬进村入户,开展了这项工作。该次调查涉及XXXX 村委会xx村小组、XX委会XX村小组各20户共40户散养户,以及XX养殖专业合作社、XX养殖专业合作社、XX养殖专业合作社和XX养殖专业合作社4个规模养殖场。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此次调查对像在调查时限内生猪存栏902头,出栏1069头,免疫数695头,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100%,发病数19头,均为肠道疾病,死亡3头,其中发病死亡3头,免疫反应死亡0头,总死亡率0.3%。牛存栏158头,出栏48头,免疫112头,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100%,调查时限内无发病死亡,总死亡率为0。家禽存栏7192只,出栏8444只,免疫数5279只,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100%,发病数202只,其中气管炎202只,免疫反应死亡0头,发病死亡8只,总死亡率0.1%。山羊存栏695只,出栏106只,免疫数522只,无发病数,总死亡率为0。犬存栏15只,出栏0只,免疫数15只,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100%,无发病死亡数,总死亡率为0。马存栏20匹,出栏0头,无发病,总死亡率为0. 调查结果分析:此次调查选点合理,具代表性,调查数

据具有真实有效性,调查范围内的猪、牛、羊、家禽、马及犬只免疫注射所使用的疫苗均是县业务部门统一调配发放的疫苗,经免疫注射某种疫苗后极少出现再发该病的情况,说明兽医人员在开展免疫注射工作时认真负责,确保真打真有效。在该次抽样调查中,死亡的猪3头均为仔猪白痢和肠炎,家禽都是发病死亡,死亡的8只均为气管炎。尚无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猪水泡病、羊痘(绵羊痘)、猪伪狂犬病、牛结核病、蓝舌病、炭疽、布鲁氏杆菌病、狂犬病、马传贫、马鼻疽、疯牛病、羊痒病、甲型H1N1等动物疫病发生。我们将继续加强动物防疫注射及疫病监测工作,杜绝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促进我乡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XX XX年XX月XX日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报告

C h i n a F i e l d E p i d e m i o l o g y R e p o r t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报告 h 本期焦点: 广州市某中学一起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2014年5月26日,广州市某中学报告多名学生进食早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怀疑为食物中毒。区疾控中心 (CDC ) 接到报告后立即前往现场调查处置,并采集病例和可疑食物标本。为进一步核实疫情,查明污染食物及致病因子,提出防控措施和建议,5月27日广东省CDC 、GDFETP 学员和CFETP 学员开展了本次调查。 本次调查病例定义为“2014年5月25–27日,该中学师生和厨师中出现呕吐或具有恶心、腹痛、腹泻 (≥3次/24小时) 中任意2项及以上者”。调查组通过以下方式搜索病例:查看校医务室的门诊日志;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学生进行访谈;因初三和高三学生学业紧张,由班主任老师询问症状。 共搜索到31例病例。病例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呕吐 (71%)、恶心 (65%)、腹痛 (58%)为主,少数病例出现头痛 (26%) 和腹泻 (10%) 的症状,无重症及死亡病例。详见表1。 2015年1月15日发行中国现场流行病学报告

表1 2014年5月26日广州市某中学31例食物中毒病例的临床症状 症状 病例数 比例(%) 呕吐 22 71 恶心 20 65 腹痛 18 58 头痛 8 26 腹泻 3 10 首例病例于5月26日上午7时30分发病,末例于26日19时发病,发病高峰集中在上午7时30分至9时30分,符合点源暴露特征 (图1)。 图1 2014年5月26日广州市某中学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流行曲线 (间隔30分钟) 学校分为高中部和初中部,高中部约61% (771/1271) 的学生为住宿生,而初中部住宿生仅占3.3% (46/1399)。高中生罹患率为2.4% (31/1271),初中生罹患率为0% (0/1399) (Fisher 精确概率法, P <0.01)。高中部学生的住宿生罹患率为4.0% (31/771),走读生罹患率为0% (0/500)。教职工及厨师中无病例发生 (0/226)。住宿生中,高一罹患率为 5.9% (20/341)、高二罹患率为2.6% (6/227)、高三罹患率为2.5% (5/203),各年级罹患率无统计学差异 (χ2=5.4, P >0.05)。 早餐 区疾控中心 开始调查

安徽省太湖县夏季猪病调查报告示范文本

安徽省太湖县夏季猪病调查报告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安徽省太湖县夏季猪病调查报告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调查 近期太湖县养猪场发生某种夏季疾病,根据本人在当 地调查,通过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及临床治疗效果,基本 上判定为夏季高温应激综合症,最近几天当地气候突变, 进入高温、潮湿、闷热的梅雨季节。许多养猪场硬件设施 不全,生活环境恶劣,加上前期猪价过低,许多养猪户降 低饲料营养标准,机体抗应激能力下降。高温环境下,机 体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出现一些疾病。 发病状况 许多发病猪体温升高41°左右,皮肤发红,大便干燥, 采料量减半或废绝。病程长达5—7天,但育肥猪死亡率很

低,而体质较弱的母猪在产前产后发病死亡率偏高。许多客户按附红体或温和型猪瘟治疗,效果不佳,许多猪场采用保守治疗方案,几天后自动痊愈。 评估 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较差。在外界环境气温突变升高下,猪体无法抵抗热应激,激发感染了流感、附红体、链球菌、猪瘟等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综合性感染。如果不改变生存环境,营养得不到改善,后期持续高温状况下,会发生复杂性混合型感染,死亡率大大升高。 预防保健治疗方案 预防 要加强猪瘟和链球菌的免疫,免疫时提前在料中加入润生康和健力源。 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好通风、防暑降温工作,在料中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蓓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就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就是揉与了社会学与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与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与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就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与分析的成分;(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与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与表2。表1中就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就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与核心。表2就是按实际工作性质与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就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与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与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三、常用传统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应用 (一)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真实地定量地展现出来。 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描述性研究收集的往往就是比较原始的或比较初级的资料,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只能提供病因线索与可贵的研究方向;(2)描述性研究往往不需要设立对照组,仅对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进行客观的反映,一般不涉及暴露

基于EEG信号分析的癫痫诊断研究与发展

基于EEG信号分析的癫痫诊断研究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9-07-23T09:39:25.787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0期作者:李敏佳赵兴群[导读] 为癫痫的诊断提供了更准确和客观地方法。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6 摘要:癫痫是大脑异常放电引起的短暂性脑功能失调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据统计,患病率超过4‰。其中1/3以上癫痫患者还可出现各种精神障碍,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脑电图检查对癫痫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对癫痫的鉴别具有决定性作用。最初的脑电图检查主要依靠医师的肉眼观察,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脑电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许多经典的或现代的信号处理分析方法已开始应用于脑电信号中,为癫痫的诊断提供了更准确和客观地方法。 关键词:癫痫脑电图信号处理 1、癫痫的特点及诊断方法 癫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脑异常放电所致的短暂性脑功能失调综合征,是精神科常见病之一。欧美国家的患病率一般为4‰ [1] 。我国流行病调查中患病率为4.6‰,年发病率约为0.3‰[2],癫痫患者之中约1/3以上可出现各种精神障碍。原发性和症状性癫痫均可发生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均为精神疾病,两种疾病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一般都包括感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精神障碍等症状[3],临床经常把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因此,对其进行正确鉴别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癫痫的早期诊断主要运用影像学检查,虽操作简单、无创伤,但是阳性率较低,且存在较多的伪差,所以在后来的诊断中,脑电图检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能够给癫痫的诊断、分类、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弥补影像学检查的多种不足[4]。癫痫样放电在脑电图中主要表现为:出现高幅失律、尖慢波、棘慢波、尖波、多棘慢波、棘波或突出背景的节律性放电[5],用于癫痫患者中,能够通过分析患者脑电特征,确定病种类型,实施相应的诊治方案,利于患者病的情恢复,且能够对病情起到监测、判断作用。同时,脑电图检查具有无创性、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2.脑电信号处理的发展 脑电信号(EEG)是通过电极记录的脑电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的电活动,包含了大量的生理与病理信息,对其作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临床医生提高对大脑神经系统损伤病变检测和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故脑电图检查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最初,脑电图(EEG)的研究主要通过临床医师的目测完成,利用经验消除伪差和干扰,并且根据脑电图波形的频率、幅度和瞬态分布等给出评价和结论。这使得脑电信号的特征提取与特性分析停留在主观水平上。近代以来,国内外针对脑电信号进行特性分析和特征提取的课题研究日益增多,许多经典或现代的信号处理分析方法已经应用于脑电信号处理中,且己初见成效。 首先是信号的频域分析。其中,功率谱分析是EEG信号处理最常用工具,源自傅立叶变换。它的前提是平稳的随机信号,对非平稳随机信号,则不同时刻的谱分析结果是不同的。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以短时傅立叶变换为基础的周期法,但此方法存在频率分辨率差的弊端。为了能得到高分辨率的分析结果,从而为EEG信号频域特征的提取提供新的有效手段,利用AR参数模型谱估计方法对数据处理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动态特性分析中此方法优越性较大。 其次是时域分析。它主要用来直接提取波形特征, 如过零截点分析、直方图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峰值检测及波形参数分析、相干平均、波形识别等。通过肉眼观察脑电图的实时波形可看做是一种原始的、最简单的时域分析方法。 根据频率和振幅的区别,可以将脑电波分为4种基本类型,即α波、β波、δ波及θ波。这4种波形的起源和功能也不相同。癫痫会出现异常脑电波,如多棘慢波、尖慢波、棘慢波、尖波等。无论正常还是异常的脑电波,都是时变性的非平稳信号,即不同的时刻有着不同的频率,单纯的时频域不能准确地表征信号,对于病态的异常脑电波则显得尤为明显,必须时频结合才能进行有效处理。所以时频分析在脑电信号处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目前有将小波变换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检测脑电图信号中的棘波与尖波成分。利用小波变换对基于ANN的EEG检测系统的输入进行预处理,从而在不减少信号的信息内容及不降低检测性能的前提下简化ANN的输入模式。 3、结论及展望 由于癫痫发病率较高,类型多样,发作的表现形式也不同,还会产生精神障碍,一方面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容易和其他精神疾病混淆造成误诊,延误治疗,所以提高癫痫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进一步展望,可将脑电分析与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等常规检验科检查相结合,构建癫痫患者信息的完整刻画,再通过深度学习,产生集癫痫时间预测、病灶定位、生理特征分析为一体的诊断系统,更好的对癫痫进行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等.北京长安街地区居民神经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84;(2):72 2.李世绰,等.中国六城市居民癫痫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86;(4):193 3.袁小平,白玉红.精神分裂症与癫痫性精神分裂样精神障碍临床特征的对照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4,16(8):470-472. 4.秦培英,李莉萍,王红星,等.岛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头皮录像脑电图分析 [J]. 中华医学杂志,2016,96(47):3797-3799. 5.马淑琴,洪芳. 脑电图监测在癫痫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16)

一起炭疽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一起炭疽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2-07-12T17:32:07.4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刘丹[导读] 通过对1例肺炭疽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刘丹(乌兰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乌兰浩特 137400)【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肺炭疽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噬箘体裂解实验及青霉素敏感实验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共确诊6例病人,其中5例皮肤炭疽病例治疗痊愈,1例肺炭疽死亡。患者有明确的病、死畜接触史。通过对感染病畜肉的追踪销毁、接触人群的隔离检查及患者接触环境的消毒,及时有效的控制了病情的发展。结论医疗机构应提高炭疽诊断治疗水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造成肺炭疽的形成和疫情蔓延的可能。应加大对炭疽的防治知识宣传力度,特别是在疫情发生地区进行重点宣传,让群众了解必要的预防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和防护能力。【关键词】炭疽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11年8月26日我中心接到一封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函,报告该省收治了我市一名炭疽病人,经过医治无效临床死亡。接到报告我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赶赴该患者住址现场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是一起皮肤炭疽爆发疫情,其中1例继发感染肺炭疽死亡。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基本情况 患者郭××,男,55岁,汉族,职业为瓦工,家庭住址为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永联办事处永联嘎查团结屯133号。该办事处为城乡结合部,属于半农半牧区,也属于炭疽流行区。8月30日经过专家结合该患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了研判,结果判定为炭疽确诊病例,病型为皮肤炭疽、脑膜炎型炭疽和肺炭疽。该患者曾经于2011年8月18日参与不明原因病死牛的屠宰分割,期间双手均被割伤划破。8月22日患者出现周身疼痛,当日晚表现发热。潜伏期5天,23日病情加重,双侧腋下淋巴结先后出现肿大,24日体温达摄氏38.5度,视为感冒,在村卫生所经抗生素治疗,未见效果,当晚自觉头疼头晕,便于25日早先后到城区2所综合医院就诊,均怀疑为皮肤炭疽,并被一所医院收治入院,鉴于该医院不具备收治条件,23时转至长春市传染病医院。辅助检查:床头胸片显示右下肺外带肋膈角模糊,疑似片状阴影,上纵膈增宽,入院诊断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 该患者于8月26日14时50分医治无效,临床死亡,死亡原因为脑膜炭疽导致的高颅压、脑疝致呼吸、循环衰竭。 2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1 本次疫情传染源及接触人群8月1日,该患者的连襟养牛10余头中1头牛突然不明原因死亡,未经任何处理整只出售。8月18日又有一头牛发病死亡,患者郭××前来帮助屠宰分割出售给本村屯的居民,在屠宰过程中不慎将双手割伤划破感染发病,确定本次炭疽爆发疫情传染源为王××家病牛,而后郭××为继发肺炭疽传染源,经调查,共与该患者密切接触者共27人,一般接触者3人,购买和加工、食用牛肉等密切接触53人。 2.2这次流调中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从8月1日至30日,共发现有6例先后出现小丘疹、水泡,继而在水泡周围出现环形水肿,中央水泡发生溃疡,并坏死形成焦痂,呈现典型的皮肤炭疽痈,其中1例继发成肺炭疽死亡,5例在××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痊愈出院。 2.3实验室检测和结果根据《炭疽诊断标准》(WS2 83—2008)[1]、《动物炭疽诊断技术》(NY/T561—2002)[2],8月26日,我们共采集病人及接触者血样31份和皮肤渗出液共9份、污染土壤等污染材料3份,其中皮肤渗出物标本中经过涂片镜检阳性材料3份,经过细菌分离培养其中2份检测到典型的炭疽芽疱杆菌菌株,再进一步噬箘体裂解实验和青霉素敏感实验,确认为炭疽芽疱杆菌。 2.4病例确诊及治疗情况通过以上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场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本次炭疽爆发疫情共确诊6例病人,其中5例皮肤炭疽病例治疗痊愈,1例肺炭疽死亡,本次疫情死亡率为0.10 %。 2.5流行过程本起暴发疫情首发病例发生于8月22日,末例病例在8月30日,发病时间集中在8 月下旬,发病达6例,占调查总人数的 1.12%(6/536)。年龄分布在29~55岁,所有病例和感染者均接触过和食用过病牛。 2.6疫情处理 2.6.1传染源的处理卫生、农业、畜牧、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对病牛肉进行了组织人员追踪病牛肉和牛皮去向,清查收缴,追查到后按要求进行消毒销毁,同时开展病例的搜索,在全村范围内停止牛、马、驴、羊等大牲畜的调运和交易,并严禁散养散放。对规模养殖小区和散养户实行全天候疫情监控和每日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疫情,立刻处置。 2.6.2对患者的救治设立炭疽治疗传染病隔离治疗病房,对5例皮肤炭疽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并采集渗出液、血液进行检验。 2.6.3对密切接触者的措施对密切接触者开展追踪调查,隔离,进行医学观察。 2.6.4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对患者郭××家的衣服、用具、呕吐物等污染过的物品进行终末消毒,对屠宰病牛户的内外环境场所及病例居舍、牛羊圈舍、屠宰场所等进行终末消毒;并在消毒前后分别采样,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 2.6.5对易感者的措施在该村屯居民中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居民防病知识,不屠宰和食用病畜肉,有前驱症状者立即报告。 截至8月30日该起炭疽疫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3 讨论 通过这次疫情处理我们得到的启示如下:一、对已经发现的炭疽患者及疑似病例进行集中隔离治疗,确保尽早、尽快、彻底治愈。同时,对疫区患者家属及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排查,并对周边生活环境进行消毒处理。二、在全市范围内停止牛、马、驴、羊等大牲畜的调运和交易,并严禁散养散放。对规模养殖小区和散养户实行全时疫情监控和每日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疫情,立刻处置。三、暂停全市范围内牛羊屠宰活动,定点屠宰场停止牛羊屠宰,并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四、全面做好舆论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及时掌握和上报有关情况,及时准确地披露相关信息。五、加大对炭疽的防治知识宣传力度,特别是在疫情发生地区进行重点宣传,让群众了解相关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和防护能力,积极参与防治。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 现场调查报告,是一种全面的总结形式,与科学论文相比,它可能不够精辟和深入,方法学方面不够严谨,但是更加全面。由于现场调查的题材千差万别,因此现场 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也不尽相同。针对群发性疾病(如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调查, 可能侧重于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的综合应用;针对个案病例的调查,则可能侧重于 对病例临床特征、检测结果的描述,以及逻辑推理在调查过程中的应用等。但不管是 什么题材的调查报告,一些基本要求必须得到满足。 在此,总结经验,对现场调查报告所包涵的要素提出一些要求。根据不同题材调 查工作的要求,其报告可能侧重于其中的某些要素,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完整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包括如下要素: 1.标题 2.前言(事件经过) 3.基本情况 4.核实诊断 5.流行特征(描述流行病学) 6.病因或流行因素推断、验证(分析流行病学) 7.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 8.问题与建议 9.调查小结 10.落款 一、标题 “标题”是现场调查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必须简明扼要地向读者展示所做工作 的主要成果。标题应该简练、准确,可包括时间、地点及主要调查内容等要素,有时 可省略时间、地点相关信息,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标题的表达形式:“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报告”。但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标题常常有所变化,如“关于XXXX的调查报告”、“关于XXXX的评价报告”、“XXXX 调查”等。 二、前言(事件经过) “前言”部分主要对事件的发现、报告、调查经过进行简单概括。一般篇幅不宜太

长,200-500字即可。“前言”部分可包括以下内容: 1.本次现场调查的由来与背景、目的和意义,引出调查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简述发现事件的信息来源,包括接报及上报情况等。 2.交待事件发生经过,以及调查工作的任务来源(如下级请求或上级要求等)。 3.简述现场工作经过,包括调查的地点和时间、参加单位与人员、调查方法、调查工作经过、调查处理结论等。 三、基本情况(背景) “基本情况”是对事件发生地的背景信息进行描述;此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应可对调查和分析结论起到支持作用,应避免提供与主体内容毫无关联的信息。一般来说,基本情况可包括如下内容:事件发生地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条件、人口构成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卫生服务机构、平时疾病流行情况或历史上该疾病在该地区流行状况、该地区有关的预防接种情况等。应重点说明与事件性质和原因有关的本底情况,如虫媒传染病应说明媒介种群、密度与变化情况,肠道传染病重点说明当地卫生状况,等。 四、核实诊断 针对传染病群体性事件的调查,首先要对疾病进行核实诊断,证实暴发或流行的存在。因此,该部分主要对疾病的临床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展示。主要内容:1.临床表现:描述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上的分型及其特点。 2.辅助检查:各种临床辅助检查的结果。根据调查的病种,展示的辅助检查结果应各有侧重,如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可重点展示肺部X线检查及肺部通气指标,胃肠道传染病应重点展示大便标本检查结果等。 3.主要诊断依据:一般参考各法定传染病的国家诊断标准。如果疾病无公认的诊断标准(如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应列出病例定义和分级定义。 如果是新发传染病,则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应为调查工作重点,以便弄清疾病的特征,为诊断、治疗及防控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五、流行特征(描述流行病学) 针对一起群体性传染病事件,应将事件的真实面貌完整呈现,即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的应用。主要内容: 1.疾病流行强度:总发病数目、发病率、死亡率和死亡率等信息,以及事件的波及范围及人群等信息。 2.疾病流行特征:即“三间”分布----时间分布、地点分布、人群分布特征。

中国流行病学调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流行病学调查 篇一: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附件20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一、目的 (一)界定疫病发生情况,分析可能扩散范围,提出防控措施建议,提高突发动物疫情处臵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探寻病因及风险因素,分析疫情发展规律,预测疫病暴发或流行趋势,评估控制措施效果,提出政策措施建议。 二、范围 出现以下情况时,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本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本方案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工作,并及时填报紧急疫情调查表: (一)疑似或确认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 (二)疑似或确认发生疯牛病、痒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或新发病病例的;

(三)疑似或确认发生牛瘟、牛肺疫等已消灭疫病; (四)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蓝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等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 (五)局部地区或养殖场(小区)较短时间内出现导致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不明原因死亡,且蔓延较快疫病的:(六)其他需要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形。 三、工作程序 (一)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紧急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信息,进行初步调查并按规定报告疫情。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调查。 (二)现场调查人员进一步核实情况后,参照相应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有关信息,填写调查表。 (三)现场调查人员应根据调查获取的信息,描述动物疫情现状(空间、时间和群间分布等),分析疫病来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形成评估报告。怀疑疫情扩散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踪调查。 (四)省级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和结论进行审核。 (五)必要时,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及相关分中心要派出专家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组织开展经济

炭疽病防治规范

炭疽防治技术规范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和控制炭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炭疽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和控制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及其产品的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依据本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做出综合判定。 2.1 流行特点 本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及人对本病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草食动物最易感,其次是杂食动物,再次是肉食动物,家禽一般不感染。人也易感。 患病动物和因炭疽而死亡的动物尸体以及污染的土壤、草地、水、饲料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炭疽芽胞对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其污染的土壤、水源及场地可形成持久的疫源地。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感染。 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吸血昆虫多、雨水多、洪水泛滥的季节。2.2 临床症状 2.2.1 本规范规定本病的潜伏期为20天。 2.2.2 典型症状 本病主要呈急性经过,多以突然死亡、天然孔出血、尸僵不全为特征。 牛:体温升高常达41℃以上,可视黏膜呈暗紫色,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呈慢性经过的病牛,在颈、胸前、肩胛、腹下或外阴部常见水肿;皮肤病灶温度增高,坚硬,有压痛,也可发生坏死,有时形成溃疡;颈部水肿常与咽炎和喉头水肿相伴发生,致使呼吸困难加重。急性病例一般经24~36小时后死亡,亚急性病例一般经2~5天后死亡。 马:体温升高,腹下、乳房、肩及咽喉部常见水肿。舌炭疽多见呼吸困难、发绀;肠炭疽腹痛明显。急性病例一般经24~36小时后死亡,有炭疽痈时,病程可达3~8天。 羊:多表现为最急性(猝死)病症,摇摆、磨牙、抽搐,挣扎、突然倒毙,有的可见从天然孔流出带气泡的黑红色血液。病程稍长者也只持续数小时后死亡。https://www.doczj.com/doc/a31987958.html, 猪:多为局限性变化,呈慢性经过,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在宰后见病变。 犬和其它肉食动物临床症状不明显。 2.3 病理变化 死亡患病动物可视黏膜发绀、出血。血液呈暗紫红色,凝固不良,粘稠似煤焦油状。皮下、肌间、咽喉等部位有浆液性渗出及出血。淋巴结肿大、充血,切面潮红。脾脏高度肿胀,达正常数倍,脾髓呈黑紫色。 严禁在非生物安全条件下进行疑似患病动物、患病动物的尸体剖检。 2.4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病原学诊断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2.4.1 病原鉴定 2.4.1.1 样品采集、包装与运输 按照NY/T561 2.1.2、4.1、5.1执行。 2.4.1.2 病原学诊断 炭疽的病原分离及鉴定(见NY/T561)。 2.4.2 血清学诊断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附件3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标题:“标题”是现场调查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必须简明扼要,包括疫情发生地点、涉及内容等要素。一般标题的表达形式:“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初次/进程/结案)报告”。若为个案病例调查报告还需在标题最后注明病例姓名,表达形式:“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报告(病例姓名)”。 前言:“前言”部分主要对事件的发现、报告、调查经过进行简单概括。一般篇幅不宜太长,200-500字即可,包括以下内容:1.简述发现事件的信息来源,包括接报及上报情况等。 2.交待事件发生经过,以及调查工作的任务来源(如下级请求或上级要求等)。 3.简述现场工作经过,包括调查的地点、时间、参加单位与人员、调查方法、调查工作经过、调查处理结论等。

正文:一般包括基本情况、病例定义及搜索、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病因或流行因素分析、调查结论、防控措施建议、防控效果评价、再发风险评估和经验教训总结等十个部分内容,也可根据事件性质、程度、范围及控制情况,确定报告的次数、形式和内容。 1.基本情况:介绍事件发生地的地理、人口、交通、经济、文化、气候、卫生服务情况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反映事件产生的客观基础;了解平时疾病流行情况或历史上该疾病在该地区流行状况及相关疫苗预防接种情况等。重点说明与事件性质和原因有关的本底情况,如呼吸道传染病重点描述生活居住情况;肠道传染病重点说明当地卫生状况、水源分布情况;虫媒传染病应说明媒介种群、密度与变化情况;人畜共患传染病应说明当地牲畜家禽养殖情况、动物间监测疫情;输入性疾病应说明病例输入来源、旅行史、境外工作情况等。

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

现代畜牧兽医2018年第10期 2018年8月1日,经通报沈阳市沈北新区五五社 区养猪户张某的猪只连续发生不明原因死亡,疑似非 洲猪瘟。为确认疫情、调查其可能来源及扩散范围,开展了此次调查。1调查方法1.1病例定义疑似病例:2018年7月至8月,沈阳市境内发生皮肤发红或发紫、高热、结膜炎、呕 吐、腹泻、运动失调等症状,剖检呈脾异常肿大、质脆易碎、出血性梗死,或下颌淋巴结出血、或腹腔淋巴结出血的猪。确诊病例:符合疑似病例的条件,按照OIE 推荐 标准检测,血清学或病原学阳性猪只判定为确诊病 例。 1.2病例搜索对张某家病死的2头猪,分别采集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 魏澍1,段亚良1,李树博1,崔基贤1,周晨阳1*,姜 斌2 (1.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沈阳1101642.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沈阳110015)摘要:2018年8月1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五五社区某养猪户出现猪只连续不明原因死亡,疑似非洲猪 瘟。经现场剖检、采样送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动物外来病研究中心确诊为非洲猪瘟。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建立了病例定义,通过查阅记录、访谈相关人员开展病例搜索,对疑似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调查结果表明,该养殖户场内发病率为12.3%,病死率为100%。描述了疑似病例的群间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分析表明,违规调运是引起该起疫情的重要风险因素。对照病例定义,经大范围病例搜索,已追踪该起疫情的扩散范围,并采取了扑杀、无害化处理等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中国;非洲猪瘟;首例;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S85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92(2018)10-0048-03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first African swine fever case in China Wei Shu 1,Duan Yaliang 1,Li Shubo 1,Cui Jixian 1,Zhou Chenyang 1*,Jiang Bin 2 (1.Liaoning center for animal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Liaoning Shenyang 110164;2.Liaoning Animal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Liaoning Shenyang 110015)Abstract:In Aug 1st ,2018,continuous death was found in a small scale swine farm in Shenbei district of Shenyang city,Liaoning province,which was suspect as African swine fever and was confirmed as the first identified case of African swine fever in China by China Animal Health and Epidemiology Center.A field epidemiological enquiry was conducted at the first time;a case def‐inition was constructed,the attack rate and mortality was calculated,the temporal and spacial distribution was described to show the situation.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attack rate was 12.3%,the mortality was 100%.Ilegal transport may be a risk factor this out‐break.With a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including move control,culling and disinfection,this African swine fever case was controlled effectively. Key words:China;African swine fever;First case;Epidemiological inquiry 收稿日期:2018-09-12 作者简介:魏澍(1978-),男,本科,农业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通讯作者:周晨阳(1968-),男,蒙古族,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检疫监督、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等工作。魏澍: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4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