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

排列,将各种元素分类并展示其基本性质。其中,过渡元素是元素周

期表中的一个重要分类。本文将对过渡元素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一、什么是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又称过渡金属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位于d区的元素。具体来说,它们位于周期表的第4至7周期,并且填充d轨道的电子数量从1至10,即d1至d10。过渡元素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使得它们

在化学反应和催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过渡元素的特性和性质

1. 原子结构和电子配置

过渡元素的原子结构是它们特殊性质的基础。由于过渡元素具有填

充d轨道的电子,其电子配置比较复杂。以铁(Fe)为例,其电子配

置为 [Ar] 3d^6 4s^2。可以看出,过渡元素的电子配置中包含了未填满

的d轨道和填满的s轨道。

2. 多种化合价和化合物形成

过渡元素常常能够形成多种化合价和化合物。这是因为过渡元素的

d轨道中的电子容易发生配位反应,形成不同化合物的结构。以铜(Cu)为例,它可以形成Cu+和Cu2+两种离子,分别与不同的配体形

成多种不同的配合物。

3. 颜色和催化性能

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常常具有鲜艳的颜色,这是由于它们的d轨道电子发生跃迁所致。这种特性使得过渡元素被广泛应用在染料、颜料和催化剂等领域。例如,钛(Ti)被广泛用于催化剂制备中,而铬(Cr)则用于制造不锈钢。

4. 磁性和电导性

由于过渡元素具有未填充的d轨道电子,它们常常表现出良好的磁性和电导性。例如,铁(Fe)和钴(Co)是常见的磁性材料,可以用于制造磁铁和磁带。铜(Cu)和银(Ag)则是良好的电导体,广泛用于导线和电路中。

三、过渡元素的应用

1. 催化剂

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催化剂制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催化剂可以加速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温度和能源消耗。铂(Pt)和钯(Pd)常被用作催化剂,例如在汽车尾气净化中,它们能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2. 电池和电子器件

过渡元素在电池和电子器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锂(Li)离子电池是现代电子设备中常用的电池之一,而锰(Mn)和钴(Co)则是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关键组成部分。此外,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也被用于传感器和光电器件中。

3. 金属材料

过渡元素的金属性质使得它们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制备中。铁、钢和铜合金等材料中常含有过渡元素。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耐腐蚀性和可塑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工具和机械制造等领域。

四、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过渡元素在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仍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如何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如何研发更高容量、更安全的电池材料,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稀有过渡元素等。这些问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来解决。

综上所述,过渡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具有一系列特殊的性质和应用。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过渡元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材料科学,并为解决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做出贡献。

过渡元素的性质及其应用

过渡元素的性质及其应用 过度元素小组 2004年04月 i

摘要 过度元素是化学走棋表中元素最多的一部分鉴于人员有限和个人兴趣我们主要介绍了钛、锰、铂、铁四种元素。首先我们从总体上对化学元素进行了一些介绍,即为第一章;第二章是钛,元素钛(Ti)是一种过渡金属,从20世纪40年代以后,钛及其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催化以及石油化工等领域。本文将就其重要性质、工业制取及应用作出阐述;第三章是锰,主要介绍了二氧化锰的吸附性;第四章对铁的化合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而第五章主要介绍了铂的化学性质和铂在催化,只要等方面的应用。第二章是本报告的重点。 目录 第一章过度元素简介与性质 1 第二章钛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2 第三章锰的性质及应用 6 第四章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7 第五章铂的性质及应用 9 第六章附言 10

词汇表 词汇。 过渡元素 外过渡元素(d-过渡元素) 内过渡元素(f-过渡元素) 钛的性质、制取、应用、钛粉的应用 氨冷凝器 复合半导体 零点电荷 螯和作用

第一章、过渡元素简介与性质 一、简介 (1)过渡元素是位于周期表中央的金属元素(接于碱土族之后),不象一般的典型金属元素(A族元素),同一行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化学性质相差很大。 (2)过渡元素分为两类 外过渡元素(d-过渡元素):最后一个电子填入d轨道; 内过渡元素(f-过渡元素):最后一个电子填入f 轨道。 1.2 性质 过渡元素均为金属元素,具有金属光泽,并为电、热的良导体。 (1)除ⅡB族的锌、镉、汞因ns及(n-1)d价轨道已完全填满,阳离子电荷密度小,故金属键较弱导致熔点、沸点,汽化热低外,其余的过渡元素均为高熔点、高沸点及高汽化热。 (2)具有多种氧化态,可形成各种化合物,如锰具+2、+3、+4、+6及+7氧化数:钴具有+2,+3氧化数;铁具+2,+3氧化数等。 化合物中的过渡元素大都具有未填满电子的d轨道及未成对电子 具有颜色 二、过渡元素的性质 1. 过渡元素:Sc、Ti、V、Cr、Mn、Fe、Co、Ni、Cu、Zn等 价电子组态:3d1-104s2(Cu、Cr例外) Cr→3d54s1 Cu→3d104s1 2. 原子量随原子序增大而增大(例外:Co>Ni) 3. 地壳存量:以铁最丰富;铜之活性较小,可以游离态存在 4. 原子半径及离子半径由Sc至Ni大致随原子序增大而减小,但变化不大 5. 游离能不高,相近 IE1最大:Zn;IE2最大:Cu;IE3最大:Zn 而IE1、IE2及IE3最小者均为Sc。 6. 除锌外,熔点、沸点、汽化热均高。 7. 密度:除锌外,大致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8. 标准还原电位大致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除Cu外,其余皆为负值 9. 氧化数:随原子序的增加而先增后减 Sc(+3)、Ti(+4)、V(+5)、Cr(+6)、Mn(+7)、Fe(+3)、Co(+2)、Ni(+4)、Cu(2+)、Zn(+2) 第一列过渡元素在高氧化态时均非以其阳离子的水合离子存在(即无V5+(aq)、Cr6+(aq)、Mn7+(aq)),而以共价性的含氧离子存在,如VO2+、CrO42-及MnO4-,最大氧化数不超过最外层3d与4s轨道的价电子总数 1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用来组织和分类元素的基本工具。其中,过 渡元素是周期表中一个重要的类别,它们在化学和物理性质上都有着 独特的特点。本文将介绍过渡元素的概念、特性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 一、过渡元素的概念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即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 列的。而过渡元素是指周期表中的d区元素,这些元素具有不完全填 充的d电子层。具体来说,它们的最外层电子结构可表示为(n-1)d(n- 2)fnp,其中n代表能级,np代表填充的外层电子。 过渡元素包括3d系、4d系、5d系和6d系,分别位于周期表的第3 至12组、第4至12组、第5至12组和第6至12组。由于它们的外层 电子结构不同,导致了它们之间的化学特性差异。 二、过渡元素的特性 1. 化学性质:过渡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出多价性。由于d电 子的相对能量较高,容易参与化学反应,并能形成稳定的离子化合物。此外,由于外层电子的分布情况不同,过渡元素在形成氧化物时可能 会形成不同的氧化态,这也是其多价性的表现。 2. 金属性质:过渡元素大多数都是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此外,它们还具有韧性、延展性和磁性等金属特性。

3. 催化性质:许多过渡元素、尤其是过渡金属,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它们可以通过吸附、解离或转移电子等方式参与化学反应,从而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4. 彩色离子:过渡元素离子在溶液中呈现出丰富的颜色。这是由于过渡元素离子的d电子能级间的跃迁所引起的。 三、过渡元素的应用 1. 催化剂:由于过渡金属的催化活性,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中的催化反应过程,如重要的工业过程氨合成、有机合成和汽车尾气催化转化等。 2. 电池材料:过渡金属在电池材料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锂电池中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可用作正极材料。 3. 金属合金:过渡金属常用于制备各种金属合金,如不锈钢、合金钢等。这些合金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4. 彩色玻璃和陶瓷:某些过渡金属元素可以通过调节其氧化态来改变颜色。这被应用于制备彩色玻璃和陶瓷中,使其呈现出丰富的颜色和图案。 5. 医学应用:过渡元素也在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铁元素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而铂化合物则是抗癌药物的重要成分。 结语

元素周期表中的副族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的副族元素 副族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位于主族元素之后的元素,也称为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排列,副族元素在周期表的中间区域。 1. 副族元素的特点 副族元素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化学性质,与主族元素存在明显的差异。以下是副族元素的一些特点: 1.1 电子结构:副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在电子构型上出现了d轨道,使得副族元素具有中性的化学性质。主族元素的电子分布在s和p轨道上,而副族元素的电子分布在s、p和d轨道上,这导致副族元素具有更多的电子构型和能级。 1.2 化合价:副族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是多变的。副族元素的d轨道能级较低,容易参与化学反应并形成多种化合物。这使得副族元素具有广泛的化学性质和多样的化合价。 1.3 反应性:副族元素通常具有较活泼的反应性。副族元素的电子构型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参与化学反应。副族元素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化学反应等多种反应,与其他元素形成复杂的化合物。 2. 副族元素的分类 副族元素可以进一步分为多个小分类,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和化学性质进行划分。以下是常见的副族元素分类:

2.1 3B-12B族:这些族包括了铬族、锰族、铁族、钴族、镍族和铜 族元素。这些元素的d轨道电子数量从1个增加到10个,导致它们的 化学性质和价态变化多样。 2.2 4B-8B族:这些族包括了铝族、镓族、锗族、砷族、硒族和碲 族元素。这些元素通常具有较活泼的反应性和多样的化合价。 2.3 1B-2B族:这些族包括了锌族、银族和铂族元素。这些元素在 化学反应中通常具有较稳定的价态和较少的化合价。 3. 副族元素的应用 由于副族元素具有丰富的化学性质和多样的化合价,它们在许多领 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1 工业应用:许多副族元素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例如铁和铜被 广泛用于制造机械设备和电线电缆;铬和锌被用作合金添加剂和防腐 材料。 3.2 催化剂:副族元素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被广泛 应用于化学工业和催化反应中。例如铂族元素广泛用作汽车尾气催化 转化器中的催化剂。 3.3 电子器件:副族元素和其化合物在电子器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锌和硒被用作太阳能电池的材料,铜和银被用作导电材料。 4. 结束语

2020年高中化学·强化讲义 第53节 过渡元素简介

第53节 过渡元素简介 一、过渡元素简介 过渡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外围电子层排布 从元素周期表上可以看到,表的中部从ⅢB 族到ⅢB 族10个纵行,包括镧系和锕系,共有63种元素,这些元素包括了第VI 族和全部副族元素,人们习惯上把它们叫做过渡元素。过渡元素的价层电子构型为1~101~2(1)d s n n (Pd 为0ns )。在元素周期表中,它们处于s 区元素和p 区元素之间。从性质上看,s 区元素的单质均为活泼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以离子型为主,其氧化数单一,离子没有颜色;p 区元素只有部分是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多为共价型,含有多种氧化数;d 区介于s 区和p 区之间。因此,人们又称d 区元素为过渡元素。它们分属于第四周期到第七周期,如图11-1所示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有共同的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们的最外电子层上都有1~2个s 电子(Pd 除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增加的电子大多填充在次外层的d 轨道上其中镧系和锕系元素的原子,增加的电子主要填充在倒数第三层的f 轨道上,少数填充在次外层的d 轨道上。过渡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反映了它不同于主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特征。例如,钪(Sc )的外围电子层排布为3d4s2,铀(U )的外围电子层排布为5f6d7s2。过渡元素的许多性质,都跟它们的外围电子层排布有关。 二、过渡元素的通性 过渡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一般只有1~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失去,故它们都是金属元素。相对于主族元素而言,过渡元素的特性及其性质变化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单质的物理性质 过渡元素的单质有些是高熔点、高沸点、密度大、硬度大、导电和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在金属元素中,熔点最高的是钨,密度最大的是锇,硬度最大的是铬。例如:铂的密度是21.45g/cm 3,约是铝的8倍;钨的熔点是3410Ⅲ,是所有金属中最难熔的。 造成这些特性的原因是过渡元素的单质因原子半径小,采取最紧密堆积,原子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总结出来的一种整体呈现化学元素的方式。 它按一定的规律排列了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并将它们分组和分类。 其中,过渡金属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类重要元素。本文将竭尽全力探 讨过渡金属的特性、应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过渡金属的特性 过渡金属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d区的一组元素。它们共同具有许多 独特的特性,使得它们成为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过渡金属的原子结构中有未填满的d轨道电子,这使得它们 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活性。这些未填满的电子能级使过渡金属 能够容易地失去或获得电子,从而形成不同的化合物和离子态。 其次,过渡金属具有多种氧化态。它们的d轨道电子能级的填充方 式使它们能够在不同的氧化态之间转变,进而发挥多种不同的化学活性。这也是过渡金属与许多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基础,如血红蛋白中 的铁离子。 此外,过渡金属还表现出较高的熔点和沸点,使得它们在制备高温 合金、电子材料和催化剂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二、过渡金属的应用 过渡金属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首先,在材料科学领域,过渡金属可用于制备高强度和轻质的合金材料。例如,钛合金以其优异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业。 其次,过渡金属也被广泛运用于电子器件中。铜、铝等过渡金属的导电性良好,可用于制造电线和电路板。许多过渡金属的氧化物还具有半导体性质,使它们成为电子元件的重要材料。 此外,过渡金属还被用作催化剂。许多化学反应需要催化剂的参与才能顺利进行,而过渡金属离子或化合物往往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催化剂的应用范围涵盖了化工、环境保护和能源等领域。 三、过渡金属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过渡金属的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过渡金属的应用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作为新材料和催化剂的研究推动了材料科学和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通过深入研究过渡金属的特性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元素,从而推动相关学科不断进步。 其次,过渡金属的应用也对工业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过渡金属制备的合金和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化工等领域,推动了相关行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过渡金属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催化剂的应用使得许多反应能够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进行,降低了能耗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是一张系统地排列了所有已知化学元素的表格,用于展 示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根据元素的特性和原子结构,元素周 期表被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类别。本文将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分类以及各 个分类的特点。 一、主族元素 主族元素是周期表中的一组元素,它们位于周期表的主序数上。主 族元素包括了1A至8A族元素,也就是1-2周期元素和13-18周期元素。主族元素的特点是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包括电子亲和力、电负性、原子半径等。这些元素是最常见的元素,也是构成大部分物质的 基础。 1. 碱金属元素:1A族元素,包括锂(Li)、钠(Na)、钾(K)等。这些元素的特点是极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的单正离子,具有较低的 电离能和较低的电负性。 2. 碱土金属元素:2A族元素,包括镁(Mg)、钙(Ca)、锶(Sr)等。这些元素具有+2的正离子形式,并且有较低的电负性和较高的电 离能。 3. 卤素元素:7A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等。 这些元素具有非常高的电负性,容易接受电子形成-1的负离子。 4. 稀有气体元素:18A族元素,包括氦(He)、氖(Ne)、氪(Kr)等。这些元素都是单质气体,非常稳定,很少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

二、过渡金属元素 过渡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中间部分,从3B至2B族元素,包括了过渡族和镧系和锕系元素。过渡金属元素的特点是具有中等电离能和电负性,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时通常能形成多种化合价。 1. 铁系元素:位于周期表的3B至8B族元素,包括铁(Fe)、铬(Cr)、锰(Mn)等。这些元素具有相似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通常能形成两种化合价。 2. 镧系和锕系元素:包括镧(La)至镎(Np)和锕(Ac)至锕(Lr)等元素。这些元素具有复杂的电子结构和较高的原子序数。 三、半金属元素 半金属元素是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一类元素,它们的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既具有金属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又具有非金属的脆性和不良导电性。 1. 硼系元素:包括硼(B)、硅(Si)、锗(Ge)等。这些元素具有类似非金属的特性,但是能够导电。 2. 磷系元素:包括磷(P)、砷(As)、锑(Sb)等。这些元素也是半金属元素,具有类似金属和非金属的特征。 四、稀土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一张重要的“地图”,该表按照化学元素的原子序数,显示了各元素的基本信息和特性。其中,过渡元素是周期表中 的一类重要元素,具有特殊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本文将从过渡元 素的定义、周期表中的位置、特性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过渡元素的定义 过渡元素是指周期表中d区的元素,它们的d轨道电子不满足“2n^2”原则。具体来说,过渡元素的外层电子排布为(n-1)d^1-10ns^1-2,其中n为外层电子壳层的主量子数。过渡元素特有的电子排布使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主要分布在周期表的d区,从第3周期开始,一直延伸到第7周期。常见的过渡元素包括钛(Ti)、铁(Fe)、铜(Cu)、银(Ag)等, 共有38个元素。在周期表中,它们有着相似的电子排布和共同的化学性质。 三、过渡元素的特性 1. 高熔点和高密度:过渡元素具有较高的熔点和密度,这归功于它们结构中复杂的d电子排布和较强的金属键。 2. 多样的氧化态:过渡元素的d电子容易参与化学反应,具有多样的氧化态。例如,铁可以呈现+2、+3和+6等多种氧化态。

3. 彩色化合物:过渡元素的d电子能级跃迁引起了它们的彩色性质,使得许多过渡金属化合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 4. 优良的催化性能:过渡元素广泛应用于催化反应中,其复杂的电 子结构和多样的氧化态使其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四、过渡元素的应用 1. 金属合金:许多金属合金中含有过渡元素,通过调节过渡元素的 含量和种类,可以改变合金的硬度、强度和导电性等性质。 2. 催化剂:过渡元素广泛应用于化工和能源领域的催化反应中,如 催化剂的合成、汽车尾气净化等。 3. 生物学:一些过渡元素在生物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铁在血红 蛋白中的载氧功能、锌在酶催化中的作用等。 4. 电子行业:许多过渡金属元素在电子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如 铜用于导线、钛用于制造电池等。 综上所述,过渡元素是周期表中一类特殊的元素,具有独特的电子 排布和化学性质。它们的存在和应用为化学领域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了 重要的基础。深入了解过渡元素的特性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 解和利用这些元素,推动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元素周期表中过渡元素的性质差异

元素周期表中过渡元素的性质差异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它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了分 类和排列。其中,过渡元素是周期表中的一类特殊元素,它们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特点。本文将探讨元素周期表中过渡元素的性质差异。 一、电子结构的差异 过渡元素的电子结构与它们的性质密切相关。过渡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外层电 子数在3至12之间,这使得它们具有多种可能的电子构型。这种多样性导致了过 渡元素的复杂性质。 以第一行的过渡元素为例,从钛到铜,它们的电子结构逐渐变化。钛的电子结 构为[Ar] 3d2 4s2,铜的电子结构为[Ar] 3d10 4s1。这种变化导致了它们的化学性质 的差异。例如,钛具有较高的氧化态,而铜则更容易形成低氧化态。这种差异可以通过电子结构的变化来解释。 二、氧化态的差异 过渡元素的氧化态是它们的另一个重要性质。过渡元素具有多种氧化态,可以 形成不同的化合物。这种多样性使得过渡元素在催化剂、电池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以第四行的过渡元素为例,从钒到镍,它们的氧化态逐渐增加。钒的氧化态范 围从+2到+5,铁的氧化态范围从-2到+6,镍的氧化态范围从-1到+4。这种差异导 致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的多样性。例如,钒可以形成多种氧化态的化合物,而镍则更倾向于形成+2氧化态的化合物。 三、磁性的差异 过渡元素中的某些元素具有磁性。这种磁性是由于过渡元素的电子结构中存在 未成对电子,使得它们具有磁性。过渡元素的磁性可以分为顺磁性和反磁性。

以第三行的过渡元素为例,从钴到铁,它们的磁性逐渐增强。钴是顺磁性材料,铁在高温下也是顺磁性材料,但在室温下则是反磁性材料。这种差异与电子结构中未成对电子的数量有关。钴具有多个未成对电子,因此表现出较强的磁性。而铁在高温下具有未成对电子,因此也表现出磁性。 四、催化性能的差异 过渡元素在催化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可以提供活性位点,促进反应的进行。过渡元素的催化性能与其电子结构、氧化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以第五行的过渡元素为例,从钼到铼,它们在催化反应中具有不同的性能。钼 在氨合成催化剂中起着重要作用,而铼则在石油加氢反应中具有催化活性。这种差异与它们的电子结构和氧化态有关。钼和铼具有不同的电子结构和氧化态,因此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能。 综上所述,元素周期表中过渡元素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电子结构、氧化态、 磁性和催化性能等方面。这些差异使得过渡元素具有丰富的化学性质和应用价值。深入理解过渡元素的性质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它们的特点,推动化学科学的发展。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元素性质分析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元素性质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将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按照一 定的规律排列在一起。其中,过渡金属元素是周期表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对过渡金属元素的性质进行分析和探讨。 过渡金属元素是指周期表中3至12族元素,它们的电子排布在d轨道中。这 使得过渡金属元素具有一系列特殊的性质。首先,过渡金属元素常常具有多种氧化态。这是因为它们的d轨道能级相对较低,容易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不同的氧化态。例如,铁元素可以呈现2+、3+、4+等多种氧化态,这使得它在生物体内起着 重要的作用,如参与氧气的运输和储存。 其次,过渡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由于它们的d轨道能级接近反应物 和产物的能级,过渡金属元素能够提供活化能,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铂金、钯等过渡金属元素常被用作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例如,铂金催化剂可用于汽车尾气净化,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此外,过渡金属元素还具有良好的磁性和导电性。这是因为它们的d轨道中存 在未填充的电子,这些电子能够自由移动,形成电流。铁、钴、镍等过渡金属元素是常见的磁性材料,它们在电子学和材料科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硬盘驱动器中的磁性材料就是由过渡金属元素构成的,它们能够存储和读取大量的数据。 过渡金属元素还表现出丰富的颜色。这是由于它们的d轨道能级与可见光的能 级相近,能够吸收或散射特定波长的光。铬元素的化合物常常呈现绿色,铜元素的化合物呈现蓝色。这些颜色不仅赋予了过渡金属元素化合物独特的外观,还在颜料、染料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最后,过渡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铁元素是血红蛋白的 组成部分,它能够与氧气结合并在体内进行氧气的运输。锌元素是许多酶的辅助因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与特征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与特征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至关重要的工具之一,通过将元素按照一定的 规律排列,可以清晰地展示出元素的分类和特征。在本文中,我们将 讨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与特征。 一、元素的周期性和周期表的构成 元素周期表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首次提出,它将元素 按照原子序数依次排列,并按照一定规律划分为行(周期)和列(族)。这样的排列方式使不同周期和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展示了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包括周期数、主族 元素、过渡元素以及内过渡元素。 1. 周期数: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被称为周期。目前,元素周期表共 有7个周期,每个周期代表了元素电子层的数量。第一周期只含有两 个元素:氢和氦,而第二周期则含有8个元素。 2. 主族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列被称为族。主族元素是指处于 周期表最左侧和最右侧的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第1A到第8A族分别是碱金属、碱土金属、硼族、碳族、氮族、氧族、卤素和稀有气体。 3. 过渡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中间部分,从第4B族到第11B族的元 素被称为过渡元素。这些元素的性质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共享一些特点,例如良好的导电性、形成多种价态以及催化反应的能力。

4. 内过渡元素:也称为稀土元素,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最下方的两行。内过渡元素具有特殊的磁、光、电性质,对于合金、磁性材料和 催化剂的制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根据其性质被分为金属、半金属和非金属三类。 1. 金属:金属占据了元素周期表大部分的位置。金属具有良好的导 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常见的金属元素包括铁、铜、锌、 铝等。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往往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形成阳离子。 2. 半金属:半金属元素位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具有介于两者之间 的性质。它们既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又具有一定的半导体或非导体性质。硅、锗、砷等元素属于半金属。 3. 非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右上角被集中展示。非金属元 素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较低的熔点和沸点,并且在化学反应中往 往容易获取电子形成阴离子。氧、氮、碳等元素都属于非金属。 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特征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除了根据其分类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共同特征。 1. 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的顶部都标有原子序数,表示 该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原子序数的增加意味着电子层数的增加, 同时也代表了一定周期性规律的出现。

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与过渡元素的性质对比

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与过渡元素的性质 对比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元素的规律和性质。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而排列,不同的元素根据其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被分为不同的类别。其中,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是最重要且常见的两大类别。本文将对这两类元素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 一、主族元素 主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侧和右侧,包括1A到8A族元素。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层填满的是S和P轨道的电子,这意味着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会失去或获得几个电子来达到稳定的电子构型。 1. 原子大小:主族元素的原子大小较大。由于原子核周围的电子数增加,电子层逐渐增多,从上至下主量子数的增加,导致电子云的半径逐渐增大。 2. 电离能:主族元素的电离能较低。由于主族元素的外层电子离原子核较远,所以需要较小的能量就能将其移除。 3. 化合价:主族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是固定的。例如,碱金属元素(1A族)的化合价是+1,碱土金属元素(2A族)的化合价是+2。这是因为主族元素外层电子的数量决定了它们的化合能力。

4. 化学活性:主族元素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它们容易失去或获得 电子以完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主族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会形成离子,并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 二、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位于主族元素之间,包括3B到2B族元素以及镧系和锕系元素。过渡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层填满的是D轨道的电子,并且其外层 电子数量可变,因此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1. 原子大小:过渡元素的原子大小较小。由于D轨道电子屏蔽效应 较差,电子云半径较小,使得过渡元素的原子半径相对较小。 2. 电离能:过渡元素的电离能较高。由于过渡元素外层电子较靠近 原子核,电离能较大,需要较大的能量才能将其移除。 3. 化合价:过渡元素的化合价不固定。由于过渡元素的外层电子数 量可变,它们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以具有不同的化合价。 4. 化学活性:过渡元素具有中等化学活性。它们往往在化学反应中 会转变电荷而不是形成离子,形成带电的配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综上所述,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性质差异。主族 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主要以形成离子的方式参与,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而过渡元素则以形成配合物或共价化合物的方式参与反应,其化学活 性较中等。这些性质差异不仅使得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在化学反应中 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也为我们深入研究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元素提供了 重要的理论基础。

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与过渡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与过渡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表格,在它上面,化学元素被按照原子序数(即元素周期数)排列成了一个有序的图表。表格最初由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设计,目的是整理所有已知元素,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它们的性质、组成和姿态。不过在这张表格上,最引人注目的不只是每个元素代表的不同化学性质,还有元素之间难以置信的耦合特性以及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元素周期性发生的显著变化。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被分为两种类型: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侧,包括第1A、2A、3A、4A、5A、6A和7A族元素,而过渡金属则位于周期表中间部分,占据了 4B-11B族元素的位置。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电子构型和化学性质。 主族元素 主族元素是周期表中从1A族到7A族元素的元素群,电子构型规律的呈现在这里最为明显。它们中最简单的元素是氢,它是整个宇宙中最多的物质,而另一些元素,如碳、氮和氧也具有极为丰富的生命和化学活性。主族元素通常是诸如碱金属(1A族元

素)、碱土金属(2A族元素)、半金属和非金属(4A、5A、6A 和7A族元素)等,它们的化学反应极其活跃。主族元素通常形成轻量级且有机化合物,而在极端的条件下却会出现极不稳定的反应。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类似于碳的元素所形成,它们在有机化 学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钠和氯是主族元素中最典型的两种元素,它们分别属于1A族 元素和7A族元素。钠是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盐和肥皂的主要成分胺的形式存在。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跃,可以和大多数化学物质 发生反应,也可以和一些非金属元素,如氧、氮和碳等,形成多 种化合物。氯通常以无机盐和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出现。氯气是一 种剧毒的不存在于自然界的气体,但是它被广泛用于食品处理和 水消毒。 过渡金属元素 过渡金属元素是周期表中位于中间区域的元素,它们包括铜、铁、铬、锌、填料、锰等。过渡金属元素是本周期中的特殊分支,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对于主族元素来说更为抗损耗。这些元素有着 统一的电子构型,即在n外壳层中只存在一个轨道(例如:3d轨道),而电子结构的复杂程度使它们具有更多的化学行为。过渡

过渡元素的结构特点与基本性质

过渡元素的结构特点与基本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第四、五、六七周期元素中,第ⅢB~ⅤⅢ族,共25种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过渡元素的单质都是金属,所以也称为过渡金属元素。见表16.1. 5s0,是一种例外的电子排布)。 镧系、锕系的元素的电子排布,增加的电子填入(n-2)f亚层,例如:57La 4f 05d1 6s 2,在结构上,它们最外层二个电子层都是未充满的,因此在元素周期表的划分上不属于过渡金属元素,而属于内过渡元素。也称之为镧系、锕系元素。 镧系57La ~ 71Lu (15种元素) 4f 0~145d0-1 6s2 锕系89Ac~103Lr铹(15种元素)5f 0~146d0~1 7s2 16.1.1 价电子构型 过渡金属价电子构型的通式为:(n-1)d1~9 ns1~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L. Pauling 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如下: 1s; 2s 2p ;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 7s 5f 6d 也有一些电子排布例外的情况,例如:Z = 24,41 ~ 46: Nb 铌4d45s1不是4d35s2 41 W 钨 5d46s2不是4d55s1 42 Ru 钌4d75s1不是4d65s2 44 Rh 铑4d85s1不是4d75s2 45 Pd 钯4d105s0 不是4d85s2 46 16.1.2 氧化态的规律 过渡金属元素常表现为多种氧化态,其根本原因在于内层电子的排布,过渡金属外层电子排布为:(n-1)d1~9 ns1~2 ,(n-1)d轨道与ns轨道能量相近,部分(n-1)d电子参与成键。例:Mn:+2 ~ +7均出现,主要+2,+3,+4,+6,+7. Fe:+2 ~ +6均出现,主要+2,+3,+6. 过渡金属元素的最高氧化态与所在的族相等,最高氧化态= 所处的族数 例:Sc +3 Ⅲ3d14s2 Cr +6 Ⅵ3d54s1 Mn +7 Ⅶ3d54s1 但Ⅷ族:多数最高氧化态小于其族数,是因为随着有效核电荷的增加(Z *↑),不是所有(n-1)d 电子都参与成键。 在第Ⅷ族,最高氧化态为8的仅见Ru(VIII) 和Os(VIII)。 例如:RuO4、OsO4 Fe(VIII) 和Ni(VIII) 具有强氧化性 而FeO42-(高铁酸根)、NiO42-(高镍酸根)能够稳定存在。

过渡金属(Fe,Al,Cu)

I.铁Fe 一、铁的结构和性质 1.铁是26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属于过渡元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 主要化合价:+2,+3 2.铁在金属的分类中属于黑色金属,重金属,常见金属。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为7.86g/㎝3,熔沸点高,有较好的导电、传热性,能被磁铁吸引,也能被磁化。还原铁粉为黑色粉末。 3.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元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前面。 ①跟非金属反应: 点燃点燃△ 3Fe+2O 2 == Fe 3 O 4 2Fe+3Cl 2 ==2FeCl 3 Fe+S= FeS Fe+I 2 = FeI 2 ②跟水反应: 3Fe+4H 2O==(高温)== Fe 3 O 4 +4H 2

③跟酸作用:Fe+2H+=Fe2++H 2 ↑(遇冷浓硝酸、浓硫酸钝化;与氧化性酸反应 不产生H 2 ,且氧化性酸过量时生成Fe3+) ④与部分盐溶液反应:Fe+Cu2+=Fe2++Cu Fe+2Fe3+=3Fe2+ 3.生铁与钢的比较 4.炼铁和炼钢的比较 ①还原剂的生成 C+O 2CO 2 CO 2 +C2CO ②铁的还原 Fe 2O 3 +3CO 2Fe+3CO 2 ③炉渣的生成 CaCO 3CaO+CO 2 ①氧化:2Fe+O 2 2FeO FeO氧化铁水里的Si、Mn、C等。 如C+FeO Fe+CO ②造渣:生成的硅锰氧化物得铁 水里的硫、磷跟造渣材料反应形成炉 渣排出。 ③脱氧,并调整Mn、Si含量 2FeO+Si2Fe+SiO 2

CaO+SiO 2CaSiO 3 1.过渡元素位于周期表中中部从ⅢB~ⅡB族十个纵行,分属于第四周期至第七周期。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又叫过渡金属。 过渡金属的密度一般比较大,熔沸点较高,有较高的硬度、较好的延展性和机械加工性能,较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过渡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两个,在化学反应中,最外层和次外层都容易失去电子,因此过渡元素有可变化合价。所以当Fe与弱氧化剂反应时,只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形成Fe2+;当Fe与强氧化剂反应时,还能进一步失去次外层上的一个电子,形成Fe3+。这就是铁在其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或+3价的原因。则Fe发生化学反应能得到+2价还是+3价,需看参加反应的氧化剂的强弱,有时还要看反应物的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①铁在O 2 中燃烧的,一定要在集气瓶低留有少量的水或一层沙子,防止瓶子被炸裂;②Fe与S反应中Fe只能失去其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变成+2 价,反应开始后撤去酒精灯,反应可以继续进行,说明反应放热;③Fe在Cl 2中燃烧时不但能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且还可失去次外层的1个电子后成+3 价,说明氧化性Cl 2 >S;④在高温时能与C、P、Si等化合。 2.铁的合金 一般地说,含碳量在2%~4.3%的铁的合金叫做生铁。生铁里除含碳外,还含有硅、锰以及少量的硫、磷等,它可铸不可煅。根据碳的存在形式可分为炼钢生铁、铸造生铁和球墨铸铁等几种。 一般地说,含碳量在0.03%~2%的铁的合金叫做钢。钢坚硬有韧性、弹性,可以锻打、 压延,也可以铸造。 钢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果按化学成分分类,钢可以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碳素钢就是普通的钢。合金钢也叫特种钢,是在碳素钢是适当地加入一种或几种,如锰、铬、镍、钨、铜等合金元素而制成的。合金元素使合金钢具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性能。 3.炼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