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篇文言译文

21篇文言译文

21篇文言译文
21篇文言译文

中考必考文言文译文

1、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进攻我国。鲁庄公打算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人说:“高官们会商量迎战的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高官们见识浅陋,不能作长远谋划。”于是入宫进见。(曹刿)问(鲁庄公):“(您)靠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的恩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器和丝织品,不敢虚夸,一定对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的信用不能受到(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照实情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尽力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一条件)作战。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鲁庄公和曹刿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鲁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军擂了三通鼓。曹刿说:“可以。”齐军溃败。鲁庄公打算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不行。”(曹刿)下车细看齐军的车辙,登上车前横木远望齐军,说:“可以。”于是追赶齐军。战胜以后,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擂第一通鼓(士兵的)勇气振作,擂第二通鼓(士兵的)勇气就衰退了,擂第三通鼓(士兵的)勇气就竭尽了。他们的勇气竭尽而我方的士气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难于估计它的实际情况,恐怕在那里有埋伏。我细看齐军的车辙乱了,远望齐军的旗子倒下了,所以追赶齐军。”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是从农田中被提拔任用的;傅说是从筑墙工作中被提拔任用的;胶鬲是从贩卖鱼盐中被提拔任用的,管夷吾是从狱官手中被释放并录用的,孙叔敖是隐居海滨被提拔任用的;百里奚是从市井中(被赎买后)提拔任用的。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任务降给这个人时,一定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至身体消瘦;使他遭受贫困;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这是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人总是犯了错误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梗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征验于脸色,叹息吟咏之气发于声音,(看到脸色,听到声音)人们才能了解他。(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部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的。由此知道,忧虑苦难能使人(国家)生存,安逸享乐能导致人(国家)死(灭)亡。

3、鱼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掉鱼而要熊掌了。生命是我所珍贵的,义也是我所珍贵的,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保全正义了。生命是我所珍贵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珍贵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有比死更厌恶的,所以即使是死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珍贵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保全生命的方法,还有什么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避免死亡的办法,有什么不可用呢?按照这种办法可以保全生命,可是有人却不用;按照这种办法可以不死,却有人不用。所以,人们所珍贵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不失掉罢了。一篮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会死亡,(如果)吆喝着给人吃,过路的人也不肯接受;如果用脚踢过去给人吃,乞丐也不屑于接受。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万种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吗? 过去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为了住宅的华美却接受了;过去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过去宁死也不接受,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困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些(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上面所说的就叫做丧失了本性。

4、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邹忌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谁美?”他的妻子说:“您美得很,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一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问客人说:“我与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又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地不如他。晚上睡觉时想这件事,(醒悟)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啊。”于是入朝进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城池一百二十座,宫里的姬妾及身边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的大臣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求于大王的。由此看来,大王受的蒙蔽很严重啊!”齐威王说:“说得好。”就下令:“众多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批评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直言规劝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在公共场所中议论、指责(我的过错),使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命令刚刚发布,众多大臣进规劝的话,宫门口和院子像集市一样;几个月后,有时偶然有进谏的;满一年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可进的了。燕、赵、韩、魏听到齐王纳谏的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5出师表

先帝创立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成三个国家,我益州穷困衰弱,这实在是生死存亡的严重时候啊。可是侍卫的臣子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心的将士在战场上不惜性命,原来是为了追念先帝的特殊厚待,想要报答给陛下啊。(陛下)实在应当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扩大有志之士的勇气,不应当过分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因而堵塞忠臣进谏的道路。皇宫里和朝廷中的官吏,都属于一个整体。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不一样。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法令和尽忠心做好事的人,应该交付主管官员,判定受罚或受赏,用来表明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中、府中之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都是良善诚实,志向和心思忠诚纯正的人,因此先帝选拔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无论大小,都拿来询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帮助补救缺点和疏漏,得到广泛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公正,通晓军事,在过去任用他时,先帝称赞他有才干,因此大家商量推举向宠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询问他,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好的差的各得其所。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前汉兴旺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后汉衰亡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当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和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旺,是可以很快到来的。我本来出身于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田地,(只求)在动乱的年代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微贱,见识浅陋,亲自屈尊,三次到草庐中拜访我,拿当代天下的大事询问我,因此我很感激,就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命,在危难的时候接受命令,自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处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从接受先帝遗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唯恐托付的事情没有成效,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五月(率军)渡过泸水,深入到不生草、苗的荒凉地区。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鼓励率领三军,向北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室,还都洛阳。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至于反复衡量,考虑取舍,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意见,就是攸之、祎、允的责任了。希望陛下把讨伐汉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国家政治的建议,就责备攸之、祎、允等的懈怠,并表明、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认真考虑,来询问好的治国道理,分析、接受正确意见,深深思念先帝遗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现在我就要远行,离开(陛下)了,面对这个表文,不禁涕泪交流,不知说些什么。

6、桃花源记

晋朝太元年间,武陵有个打鱼为生的人。(一天)他沿着小河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几百步内,没有其他的树,发着香气的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杂乱繁多地散在地上。渔人感到非常惊奇。就又向前走,想要走到桃林的尽头。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发现一座山。山有一个小口,隐隐约约地好像有光。(渔人)就离开了船,从这个小口进去。(小口)开始很狭窄,刚刚能通过一个人。又往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开阔明亮起来了。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一类的树木。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犬吠声可以互相听到。里面来来往往种地的人,男的女的穿的衣服,全都和桃源以外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也都安闲快乐。(村人)见了渔人,就非常吃惊,问(他)从哪里来。(渔人)就详细地回答了他们。(人们)邀请(渔人)到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招待他)。村中人听说有这个人,全来打听讯问。(村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逃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里的人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来了,就和外面的人隔绝了。问(渔人)如今外面是什么时代了,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渔人对(他们)详细地说出了自己听到的事,(听到的人)都感叹起来。其他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都拿出酒饭(招待他)。住了几天,(渔人)告辞回去。这里的人对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向外边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处处做了标记(回去)。到了郡里,拜见了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前次做的标记,就迷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入山的路了。南阳刘子骥,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听说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想去寻找。却因故没能实现,不久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没有人去寻找了。

7、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就著名;水不在深,有龙就有灵气。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有我(住在居室里的人)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爬上了台阶,绿的那么可爱;草色映入帘窗,青得那么喜人。来这里谈笑的,都是大学问家;往来的没有不学无术的平庸小人。在这里可以弹奏素雅的古琴,还可以翻阅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世俗音乐的干扰,也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体。正如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8、小石潭记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远,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心里非常高兴。砍伐竹子,开辟出道路,往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向上翻卷,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青的树木,碧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飘动着、连结着,长短不齐,随风飘荡。潭中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射(水底),鱼的影子像是映在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像与游人一起娱乐。往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曲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两岸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着,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坐在水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围绕着,寂静没有人来往,(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幽深。因为那里的环境太冷清了,不能久留,就记下来离开了。一起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随同前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9、醉翁亭记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的西南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幽美。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玡山。在琅玡山上走过六七里路,渐渐听到潺潺水声从两座山峰中泄流出来的,是酿泉(的水)。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个亭子,亭的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似的,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中的僧人智仙。取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客人来这里饮酒,饮了少许就醉了,而年龄又最高,所以自己号称“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是在游山玩水。游山玩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像那日出后树林中的雾气消散,云气聚拢山间,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明或暗,变化不一,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放发出清幽的香气;美树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树荫;风高霜白;水浅露出了(水里的)石头,是山里四季的景象。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乐趣是无穷尽的啊。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着歌,游玩的人在树下休息,前边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应,老人和小孩往来不绝的,是滁州人来山里游玩。到溪边捕鱼,溪水深因而鱼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清香因而酒也清醇;山间捕获的野味和野菜,众多地摆列在席前,是太守举行宴会。宴会饮酒的乐趣,不是在于音乐。射箭壶的射中了,下棋的取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欢呼叫嚷的,是宾客们正在欢乐。脸色苍老、白发苍苍,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太守啊。不久,傍晚的太阳将要落下山峰,人影晃动,这是太守回来,宾客随着下山。在树木枝叶成荫的树林中,到处鸟儿鸣叫,是游人走了,禽鸟在欢乐。可是禽鸟知道在山林的乐趣,却不知人们的乐趣;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有他自己的乐趣。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写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啊。

10、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当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所有荒废了的都兴办起来。于是重修了岳阳楼,扩大了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和现代的名人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在于洞庭这一个湖。含着远处的群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无际;早晚间阴晴变化,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然而(这里)向北通向巫峡,向南直达潇水和湘水。降职远调者和诗人,多会集在此处。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心情,难道没有不同吗?比方那连绵的雨不停地下着,连续一个月也不放晴,阴冷的风呼啸着,浑浊的浪头冲向天空;太阳和群星隐去了光辉,大小山峰也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出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吼叫,猿猴哀鸣。登上了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或指责、批评,满眼凄凉,感慨到了极点而产生悲愤的心情了。又如春风和畅,阳光明媚,波浪平静,天光湖色,一片碧绿;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光十色的鱼群时而在水面游动,时而潜入水底;岸上的芷草,小洲上的兰花,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呈现出翠绿的颜色。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有风时)浮动的光闪着金色,(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圆玉。渔歌此起彼落,这种快乐又无穷无尽!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受宠和受辱一并忘掉,在清风吹拂下端起酒杯,就会有非常高兴的心情。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上述)两种心情。为什么呢?不因为遭遇(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身居朝廷上的高位,就忧虑他的百姓;不在朝廷内做官,就忧虑他的君主。这样,做官也忧虑,贬官也忧虑。既然如此,那么他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欢乐之后才欢乐”啊。唉!没有这种人,我和谁在一起呢。

11、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脱下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进窗户,(于是)高高兴兴地起身外出。心想没有和(我)同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觉,就一起在院中散步。庭院在月光照射下,像一潭水似的清澈透明,似水的月光下,像交错在水中的水草,原来是竹柏的影子。何处没有月夜?何处没有竹柏?只是少了像我和怀民这样两个被贬的“闲人”罢了。

12、送东阳马生序

我幼年时就喜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经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期归还。天气最冷的时候,砚台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写。抄完了,就赶快把书送还给人家,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广

泛地阅读各种书籍。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有名望的人交往,(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的前辈问难请教。前辈道德高,名望也高,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不曾言辞委婉些,脸色温和些。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下身子,侧着耳朵去请教;有时遇到老师的训斥,(我的)态度就更加谦恭,礼节就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争辩;等到老师高兴了,就又向他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获得了不少知识。在我去拜师学习的时候,(我)背着箱子,拖着鞋,行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冬刮着猛烈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也没有感觉到。到了学舍,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学舍的)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给我)盖上,好久才暖和过来。(我)寄住在客舍,主人每天(只)给两顿饭吃,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和我)同在学舍的同学都穿着用丝绸做的华丽的衣服,戴着装饰着红缨带和宝石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佩环,左边佩着腰刀,右边备有香袋,光彩耀眼地宛如神仙;而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在他们中间,但一点儿也没有羡慕的想法。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总之,我勤奋而艰苦的求学情况就像以上所说的这样。

13、三峡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嶂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断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实在是趣味无穷。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拜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的皮肤有点小毛病,不(立即)治疗恐怕要严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过了十天,扁鹊再去拜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到肌肉里,不(立即)治疗将会更加严重。”桓侯没有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再去拜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到肠胃里,不(立即)治疗将会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望见桓侯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扁鹊(逃跑的原因),扁鹊说:“疾病在皮肤表面,用热水焐、药物热敷能够治疗;在肌肉里,用针灸能够治疗;在肠胃里,用火齐汤能够治疗;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所掌管的事。药物是没有办法了。现在(蔡桓公的病)在骨髓里,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找扁鹊,(他)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15、孟尝君

世人都称赞孟尝君能得士,士因此而归附他,(孟尝君)终于依靠门下士的力量而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唉!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的首领而已,哪里说得上是得士!不这样,拥有齐国的强大国力,得到一个真正的士,应该可以南面称王制服秦国,还用得着借助鸡鸣狗盗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一类人在他的门下,这就是(真正的)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16、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人,表字叫叔。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往田埂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倘使富贵,不要互相忘记。”被雇佣的人笑着回答说:“你是被雇佣耕地的人,怎么能富贵呢?”陈涉长叹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秦

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临时)停驻在大泽乡。陈涉、吴广都被编进戍边的队伍里,并担任领队。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依照法律都要被杀头。陈胜、吴广就商量说:“现在逃亡也是死,发动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天下人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小儿子,不应当即位做皇帝,应当即位做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过,秦二世却杀了他。百姓们大多听说他贤明,但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将领,屡次建立战功,又爱护战士,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亡了。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天下人倡导反秦,应当有很多人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的)对。于是就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要做的事都能成功,并且能建立功业。然而你们还是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听了很高兴,考虑(占卜人所说的)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先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陈胜、吴广)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煮了吃,发现鱼肚子里(绸子上)写的字。本来已经认为这事怪异了。(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里用笼子罩着火(装作鬼火),又学着用狐狸鸣叫的声音(向士兵)喊道:“大楚要复兴,陈胜要称王。”士兵们夜里都很害怕。第二天士兵们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吴广一向爱护士兵,士兵中听从吴广差遣的人很多。(一天)率领(戍卒)的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屡次说想要逃亡,来激怒军官,使(军官)责辱他,用来激怒吴广的部下。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把剑拔出鞘,吴广跳起来,夺下剑杀死了军官。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召集并号令部下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应当杀头。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死的人本来十个里面占六七个。况且大丈夫不死则已,要死就要成就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部下都说:“(愿意)听从(你的)号令。”于是他们就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依从人民的愿望。(起义军)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军官的头祭天。陈胜立自己做将军,吴广担任都尉。起义军攻下大泽乡,收集(大泽乡的义军),攻打蕲县。蕲县攻下后,(陈胜)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士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都攻下来了。(起义军)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士兵好几万人。(起义军)攻打陈县(时),陈县的郡守、县令都不在(城内),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和义军交战。(守丞)不能取胜,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乡官和有声望的人都说:“将军亲身穿着战甲,拿着武器,讨伐昏庸无道的暴君,诛灭凶残暴虐的亲王,重建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做了王,定国号叫张楚。在这时候,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17、核舟记

明朝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块,雕刻出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长,高约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边右边各有四扇,共计八扇。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黄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着,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和尚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二人不相关联。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

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数出来。舟尾横放着一只船桨。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锥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那只船的船底稍平,就在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方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色的。总计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的篆字,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造的。嘻,这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18、祖逖

范阳郡的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两个人住在同一个寝室,半夜听到鸡叫,就用脚蹬醒刘琨,说:“这不是不祥之声!”于是二人起床舞剑。等到渡江之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骁勇强健的人士,向司马睿进言说:“晋室内乱,由于皇族争权、自相残害,这就使得匈奴等外族乘机进犯,毒害遍及中原。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然遭到残害,人人都想着奋发自励。大王如果能任命将领带兵出征,让像我这样的人统率军队去收复中原,全国各地的豪杰一定有听到消息就起来响应的!”司马睿一向没有北伐的决心,他让祖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一千人的军饷,三千匹布,不供给铠甲和兵器,让祖逖自己去招募士兵。祖逖率领自己的军队一百多家人渡江,船到江心,祖逖拍击船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再渡江回来,就像这大江的水,一去不回头!”于是在淮阴驻扎下来,修筑起冶铁炉铸造兵器,招募到二千多人,然后向北进发。

1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占有)天时不如(占有)地利;(占有)地利不如(占有)人和。三里周长的城,七里周长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那么包围起来攻打它,一定是占有了天时的,可是却不能取胜,这是(占有)天时不如(占有)地利啊。城墙并非不高,护城河并非不深,武器装备并非不坚硬锐利,粮食并非不多,弃城而离去,这是(占有)地利不如(占有)人和啊。所以说:使人民安居下来(不迁往别国)不依靠固定的边界。巩固国防,不依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依靠武力的强大。得到道义的拥护的人就多,失掉道义的拥护的人就少。拥护的人少到极点,父母兄弟都会背叛他;拥护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服从他。凭借天下服从的人,去攻打父母兄弟都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20、伯牙善鼓琴①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②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③,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⑤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①选自《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列子》(中华书局2011年5月版)。伯牙,人名。②[兮(xī)]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③ [阴]山的北面。④ [卒]通“猝”,突然。⑤ [霖雨]连绵大雨。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聆听。伯牙弹琴,内心向往着登临高山。钟子期便说:“好啊!巍峨雄壮如同泰山耸立!”内心向往着流水,钟子期便说:“好啊!汪洋恣肆如同江河奔流!”只要伯牙心中所念,钟子期必定能够领会。

伯牙在泰山北麓游玩,突然遇上暴雨,就在岩石底下躲避;他心中十分悲苦,便取过琴来弹奏。起初弹奏的声调如同哀怨的大雨,接着更是奏出了山崩地裂一般的声音。每奏一支乐曲,钟子期都能立刻领会其中的旨趣。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道:“好啊,好啊,你的欣赏力!你的志趣和想象就和我的心一样。我又怎么能在琴音中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21、活板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五代时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板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一板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了,到今天还还珍贵地收藏着。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翻译整理 (31~60) 3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向善于驾车的人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习不久之后就与他进行比赛,赵襄主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赵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本领全部都教给你了,只是你使用得不恰当。但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现在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掉在后面。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关心调整马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了。” 32.管鲍之交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33蜀贾卖药 四川有三个商人,都在市场上卖药。其中一人专门进优质药材,按照进价确定卖出价,不虚报价格,更不过多地取得赢利。(其中)一人优质不优质的都进货,他售价的高低,只看买者的需求(程度来定),然后用优质品或次品来应对他们。(其中)一人不进优质品,只求多,卖的价钱也便宜,要求多就多一点,不计较。于是(人们)争着到他那(买药),他店铺的门坎每个月换一次。过了一年就非常富了。那兼顾优质品和次品的商人,前往他那买药的稍微少些,过了两年也富了。那专门进优质品的商人,中午时的店铺就如同在晚上,早晨有吃晚餐不足。 郁离子见了叹道:“当今为官的,也如此啊!从前楚国边远的三个县的三个县官。其中一个廉洁却不能得到上司的提拔,他离任的时候,没有钱租赁坐船,人们都笑话他认为他蠢。其中一个选择方便获取的利益就取,人们

二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

二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 第二课时强化语境意识,提升翻译精准度 任务情境文言语句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考生在这方面一直很困惑、很苦恼,训练 了这么长时间,也做了很多文言语句翻译的题目,但就是拿不了高分。这其中固然有积累不 够、不厚的因素,但更与考生在翻译时不好的习惯或者意识有关:总是把目光集中在题上, 别的内容一概不看。这样做很不好,因为任何一句话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前后内容有 一定的联系。这就要求考生有语境意识,而且必须强化语境意识,只有把要求翻译的句子放 在原文中,联系前后内容,才能保证翻译得心应手,从而提高翻译的精准度。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王行瑜帅邠州,辟为观察支使,带水曹员外郎,赐绯。及行瑜反,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 伐,行瑜败死,邠州平。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太祖闻而嘉之,奏为郑滑支使。(节选自《旧五代史·张策传》,有删改) (1)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杜纮字君章,起进士,为永年令。神宗闻其材,用为大理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修《武经要略》。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知郓州。尝有揭帜城隅,著妖 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揭一事也,民又益恐。或请大索城中, 纮笑曰:“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徙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杜纮传》,有删改) (1)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中考21篇文言文

2014中考文言文阅读[共21篇] 一、送东阳马生序 《宋学士文集》宋濂(元末明初文学家)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属赠序性质,古人在亲友临别之际,用作送行的文章。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致书以(而)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致书:取得书。这里是买到书的意思。 我幼年时就喜好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 手自笔录,计日以(而)还。天大寒,砚冰坚, 砚冰坚:砚台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 (借来)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归还。天气最冷的时候,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弗之怠:不放松。“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手指(冻僵)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完了,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期限, 以(因为)是人多以(把)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 加冠:指成年。 因此人们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读到众多的书籍。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 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古代圣贤的学说,又忧虑没有学识渊博的老师和有名望的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乡里的前辈问难请教。德隆望尊:道德高,名望也高。 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捧着经书请教。(这位)前辈道德、声望高,弟子、学生 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辞:言辞。色:脸色。援:提出。质:询问。 们挤满了他的屋里。他一直态度严肃。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俯身倾耳以(而)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叱咄:训斥,呵责。 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的斥责,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复:还言,分辩。 一句话也不敢辩解;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获得了不少知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于]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穷冬:严冬。 当我去投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走在深山大谷里。时当深冬,刮着猛烈的寒风, 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皲裂:干燥破裂。支:通“肢”。 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都没有感觉到。到了客舍,四肢冻僵不能动转。 媵人持汤沃灌,以(用)衾拥覆,久而乃和。寓[于]逆旅主人, 媵人:客舍服务人员。和:暖和。逆旅:迎接旅客。逆:迎。 服侍的人用热水浇洗,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客舍主人那里,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一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享受。同在客舍居住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 腰:挂着。容臭:香袋。烨然:光彩耀眼。 戴着饰有红缨带,镶着宝石的帽子,腰挂白玉环,左悬佩刀,右缀香袋,光彩耀眼地 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缊袍:旧棉袍。缊,旧絮。慕艳:羡慕。艳,艳羡。 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 以(因为)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口体之奉:指吃穿方面的供给。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总之,我勤奋而艰苦的求学情况就像以上所说的这样。…… 内容理解: 主要内容:自述在青少年时,克服艰难,勤奋求学的经历,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坚强意志,刻苦学习的精神。作者写求学过程分为四个方面,即借书抄录之劳、从师问学之难、百里投师之苦、旅居生活之陋。 1.本文作者“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而最终却能学有所成。作者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有怎样的思想认识与行为特点?(用原文词句回答)嗜学慕圣贤之道中有足乐勤且艰(思想认识,行为特

文言文小阅读翻译及练习答案

25.★和尚敬茶 【原文】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鸽异》) 【参考译文】 灵隐寺的某个和尚,凭借烹煮茶而得名,对烹茶的工具都精通。这样以后他储蓄的茶有几种,经常看客人的贵贱来烹茶进献给他;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不会全部拿出来。一天,有高官到来,那个和尚恭敬地拜见,拿出好茶,和尚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称攒,高官默不作声的样子。和尚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叶烹煮进献给他。高官已经喝完了,并没有称攒。和尚着急的不能在等待,鞠躬问道:“茶怎么样”高官拿着茶杯手一抬说:“茶太热。” 【阅读训练】 1.解释: (1)以:凭借,因为;(2)及:以及;(3)进:进献;(4)待:等待 2.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然所蓄茶有数等蓄:含蓄 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惑:迷惑不解 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热:热情

答案:C (A储蓄;B恭敬;D水的温度高,与“冷”相对。) 3.翻译: (1)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僧人)不会全部拿出来。 (2)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僧人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贵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 3.概括文中僧人的性格: 趋炎附势,攀附权贵,奉承拍马。 4.文末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的心情应是() A.愉快、满意B.厌恶、不满 C.失望、沮丧D.仇恨、恼怒 答:C 31.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2)欲:想要。 (3)暮:晚。 (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动词>点燃。乎:呢。 (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 (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安敢:怎敢。 (7)好:喜欢,喜好。 (8)阳:阳光。 (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 (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 (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文言文之翻译 教

附件TR1: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一、同步知识梳理 知识点1:文言文翻译须做到“信”、“达”、“雅”。 “信”即准确,不可会错文义; “达”即通顺,不可生涩拗口; “雅”即用语规范,不可滥用俚语土话。 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这样在翻译文言文时才能得心应手。 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知识点2:

文言文中的互文句,翻译时多将上下句合为一句。 例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翻译:将军和壮士在十年中身经百战,有的战死了,有的得胜归来。 五、调换顺序 文言文中有一些倒装句,翻译时要注意调换顺序。 例7:子曰:?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一、专题精讲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③ (选自《唐语林》) 注:①畋:打猎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中考语文课标21篇文言文阅读(可编辑word)

专题二课标21篇文言文阅读 必胜题测易 题组训练一 1.古诗文诵读,首先是读准字音。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鹏之徙.(xǐ)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一则》) B.水何澹.(dàn)澹,山岛竦(sǒng)峙。(《观沧海》曹操) C.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āng)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范仲淹) D.初为霖.(líng)雨之操,更造崩.(bēng)山之音。(《<列子>一则》) 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诉讼事件。(《曹刿论战》) B.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感到凄凉。(《小石潭记》柳宗元) C.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着。(《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植,种植。(《爱莲说》周敦颐) 题组训练二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论语>十二章》) B.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éi)外人道也。”(《桃花源记》陶渊明)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sài)上燕.(yān)脂凝夜紫。(《雁门太守行》李贺) D.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河中石兽》纪昀)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三峡》郦道元) B.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鱼我所欲也》) C.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卒,同“猝”,终于。(《<列子>一则》)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马说》韩愈) 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诸葛亮)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 教案精品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过程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复习预习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一)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翻译解析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翻译解析 导读:1.三标准——信、达、雅 “信”,真实,不歪曲,不遗漏;“达”,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雅”,优美,造句考究,文笔优美。文言翻译的三标准,我们只记于口,未落于心,说起来头头是道,翻译时抛于九霄。请看下面对《庖丁解牛》一段的翻译。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译文〕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他用手按着牛头,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牛身子,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也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的乐曲的节奏。 这段翻译粗看好象还通顺,但仔细推究,里面存在不少问题。“解”译为“杀”,不准确;“牛头”、“牛脖子”、“牛肚子”、“牛身子”原文没有此义;“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也属无中生有。两个“合乎”缺少宾语,“一个厨师丁”、“杀牛刀在前进”又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可见,“信”、“达”都没做到,就更不用说“雅”了。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用“信、达、雅”来要求并检验文言文翻译。 2.五步骤——审、切、连、验、誊 (1)审。分析译句前后内容,把握译句大概意思;看清译句的

长短,停顿,标点,语气;审清译句的语法现象。可先抄出来,圈注。 (2)切。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 (3)连。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 (4)验。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看语义、语气、对象等是否吻合。 (5)誊。将草稿纸上的译句誊写在答卷上。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请看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16题,翻译划线句子。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①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②…… 首先“审”。分析①句的语境,太宗将杀“受馈绢一匹”的官僚时,裴矩当廷提出自己的看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也接受了裴矩的观点,教育“百僚”时讲了一段话,由此推断,“廷”、“面”是名词做状语,“遂”是竟然,“折”是反驳。分析②句,“恶”与“乐”是反义,“忠”与“佞”是反义,再结合全段可翻译。[] 4.十注意 (1)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如:①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好”原指女子的貌美,后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善良的品质。(词义扩大)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21篇(含答案及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21篇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 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③故欲杀之 ④天下无冤狱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4分)

参考答案: 1. 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 每题1分,共4分。 2.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不久,有个假冒资历的人被发现了,皇上要处死他。戴胄上奏说:“依照法律(这个人)应当被流放。”皇上大怒:“你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答道:“皇上的命令出于一时的喜怒,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皇上痛恨被选拔的人当中很多有欺诈行为,所以要杀他们。皇上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再交由法律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皇上(称赞戴胄)说:“你擅于依法办事,我又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严格执法,争辩的言论如泉水涌出一般,皇上都依照他的决断,天下就没有了冤案。

文言文阅读——翻译

高考第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三语文组安彦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回顾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原则和方法,强化文言翻译知识的记忆,使学生能够科学思维,规范翻译,切实提高翻译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掌握文言翻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翻译实践,教师现场指导、分析、点评,再进行强化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做到对文言翻译的知识心中有数,对翻译不惧怕,能把知道的词句译出来。 教学重难点: 强化文言翻译知识记忆与方法运用,训练翻译思维,规范翻译方法,提高翻译能力。教学措施: 知识回顾、实践运用、指导点评、强化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那些因文言翻译错误而闹出的笑话。 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1.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让你忍俊不禁的答案: 1.驴子比赛不能取胜,非常愤怒,埋怨这双蹄子 2.我不能早一些任用我的儿子,如今急着要一个儿子,这是我的过错。 解析:其实,第一句话中,“胜”是“忍受”之意,读第一声,“怒”可以理解为“发怒”,“蹄”是词类活用,可理解为“用蹄子踢”,“之”代“老虎”,正确的翻译应为“驴子忍不住发怒,用蹄子去踢老虎”。第二句中的“子”,是第二人称代词,应该翻译成“你”,整句的意思是“我不能早一点重用你,现在事情紧急了才来请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以上的翻译出现了什么问题?大家还记得翻译的标准、原则和方法是什么吗? 二、知识回顾:(此部分让学生自己回顾,详细内容参见第一轮总复习P123-124) (一)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1.“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2.“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3.“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翻译的原则:“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蜀鄙之僧】世上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努力去做则困难的事会变容易,不努力去做则容易的事也会变难。 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吗?”富和尚说:“您凭着什么去?”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不以为然:“我几年前就想雇条船下南海,到现在还没去成;您凭着什么去?” 可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朝佛回来了。他把自己的云游经过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有惭愧的脸色。从四川到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 【齐桓公好服紫】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全城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在那时,5匹生绢也换不到一匹紫色的布。齐桓公对此十分忧虑,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所以紫色的衣料昂贵的厉害,但全国的百姓却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没个完,我该怎么办呢?”管仲说:“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一下您自己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在这时,侍从中如果有穿紫衣来晋见的人,桓公就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那人说:"是."就在这一天,没有侍卫近臣再穿紫色衣服了;到第二天,城中也没人再穿紫色衣服了;过了很多天,国境之内也没人再穿紫色衣服了。

【扶苏自杀】于是他们就一同商议,伪造了秦始皇给丞相李斯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了一份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说:“我巡视天下,祈祷祭祀各地名山的神灵以求长寿。现在扶苏和将军蒙恬带领几十万军队驻守边疆,已经十几年了,不能向前进军,而士兵伤亡很多,没有立下半点功劳,反而多次上书直言诽谤我的所做所为,因不能解职回京当太子,日夜怨恨不满。扶苏做为人子而不孝顺,赐剑自杀!将军蒙恬和扶苏一同在外,不纠正他的错误,也应知道他的谋划。做为人臣而不尽忠,一同赐命自杀,把军队交给副将王离。”用皇帝的玉玺把诏书封好,让胡亥的门客捧着诏书到上郡交给扶苏。使者到达之后,打开诏书,扶苏就哭泣起来,进入内室想自杀。蒙恬阻止扶苏说:“皇上在外,没有立下太子,派我带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疆,公子担任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啊。现在只有一个使者来,您就立刻自杀,怎能知道其中没有虚假呢?希望您再请示一下,有了回答之后再死也不晚。”使者连连催促。扶苏为人仁爱,对蒙恬说:“父亲命儿子死去,还要请示什么!”立刻自杀而死。蒙恬不肯自杀,使者立刻把他交付法吏,关押在阳周。 【妄心】在市场上有一个特别贫穷的人,吃过早饭不知道晚饭还有没有。有一天偶然拣到了一个鸡蛋,特别高兴得去告诉他的妻子说:“我们有家当了!”妻子问他在哪里,这人拿着鸡蛋给妻子看,说:“这就是,只是需要十年之后,我们就完备家当了。”然后与妻子计划说:“我拿着这个鸡蛋,去管邻居借一只鸡,抚养它。等到这鸡长大了,我们取一只母鸡。拿回来生

21篇文言文翻译

21篇文言文翻译

中考21篇文言文翻译 (这是一个字一个字打上去的,很珍贵,一定要认真复习) (1)伯牙善鼓琴《列子》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意念出现登高山的景象,钟子期说:“好啊!巍峨雄壮如同泰山耸立!”意念出现流水的景象,钟子期说:“好啊!汪洋恣肆如同江河奔流!”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定能领会的到。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边停下;心里十分伤感,(于是)取过琴弹了起来。最初弹奏大雨琴曲,紧接着奏出山崩的声响。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立刻完全领会其中的旨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的能力太好了。(你)体会的旨趣想象的场景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我到哪里隐藏我的心声呢?” (2)曹刿论战《左传》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

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就进宫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要击鼓进攻。曹刿说:“不可以。”齐军三次击鼓进攻。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就要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不可以。”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就追击齐军。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

文言文翻译

《王徽之看竹不问主人》 【原文】王子猷①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埽施设②,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 径造竹下,讽咏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③,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④。便令左右闭门,不听⑤出。王更以此 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注释】①王子猷:即王徽之。②施设:准备饮食。③犹冀还当通:还希望王献之能打个招呼。④大不堪:实在不能忍受。⑤听:听任。 【译文】王子猷有一次到外地去,经过吴中,知道一个士大夫家有个很好的竹园。竹园主人已经知道王子猷会去,就洒扫、设宴一番,在正厅里坐着等他。王子猷却坐着轿子径直来到竹林里,讽诵长啸了很久,主人已经感到失望,还希望他会派人来通报一下,可是他竟然径直出门去了。主人实在忍受不了,就叫手下的人去关上大门,不让他出去。王子猷因此更加赏识主人,这才留步坐下,尽情欢乐了一番才走。 【评析】竹林的主人本是对王徽之有赞赏欢迎之意,所以打扫门庭,准备好酒食,坐在大厅等候。谁想到王徽之却 并不曾理会主人的一片好意,自己看完竹林就准备走,这让等候已久的主人终于按捺不住那股怨气了。于是便强行 把王徽之留下了,而王徽之却为此而更加赏识主人,认为他们这样才是“豁达”的表现。 《史记·列传·滑稽列传》 [原文]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1)。出邑门(2),道飞其鹄,徒揭空笼(3),造诈成辞(4),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5),去我飞亡(6)。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7)。鹄,毛物(8),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9)。欲赴佗国奔亡(10),痛吾两主使不通(11)。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12)。”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13)!”厚赐之,财倍鹄在也。[注释](1)鹄:黄鹄,珍禽之一。(2)邑门:都门。(3)徒揭空笼:只举着空的鸟笼。徒,只。(4) 造诈成辞:编造一套欺骗的话头。(5)饮(yìn,印)之:给它喝水。(6)去:离开。亡:逃失。(7) 议:议论、讥笑。(8)毛物:生羽毛的东西。(9)信:诚实。(10)佗:通“他”。(11)此句是 说:痛心齐、楚两国大王之间的使节由此断绝。(12)受罪:领受罪罚。(13)信士:讲究忠信的人。 [译文]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去楚国进献黄鹄。出了都城门,中途那只黄鹄飞走了,他只好托着空笼子,编 造了一篇假话,前去拜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进献黄鹄,从水上经过,不忍心黄鹄干竭,放出让它喝水, 不料离开我飞走了。我想要刺腹或勒脖子而死,又担心别人非议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致使士人自杀。黄鹄 是羽毛类的东西,相似的很多,我想买一个相似的来代替,这既不诚实,又欺骗了大王。想要逃奔到别的 国家去,又痛心齐楚两国君主之间的通使由此断绝。所以前来服罪,向大王叩头,请求责罚。”楚王说:“很 好,齐王竟有这样忠信的人。”用厚礼赏赐淳于髡,财物比进献黄鹄多一倍。 《柳秀才》 [原文]明季①,蝗生青兖②间,渐集③于沂。沂令忧之。退卧署幕④,梦一秀才来谒⑤,峨冠绿衣,状貌修⑥伟。 自言御蝗有策。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妇跨硕腹牝⑦驴子,蝗神也。哀之,可免。”令异之,治具⑧出邑南。伺良久⑨,果有妇高髻褐帔⑩,独控{11}老苍卫{12},缓蹇{13}北度。即爇{14}香,捧卮酒,迎拜道左{15}, 捉驴不令去。妇问:“大夫将何为?”令便哀求:“区区小治{16},幸{17}悯脱蝗口。”妇曰:“可恨柳秀才饶舌{18},泄我密机!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耳。”乃尽三卮,瞥不复见。后蝗来,飞蔽天日,竟不落禾田,尽集 杨柳{19},过处柳叶都尽。方悟秀才柳神也。或云:“是宰官{20}忧民所感。”诚然哉! 【注释】①季:一个朝代的末了。②青兖(yǎn):青州和兖州,都在今山东省。③集:落。后“尽集杨柳”中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20200522181250)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 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书遂大进(2)平生于书 (3)文征明临写《千字文》(4)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二、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秦青弗止(2)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 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 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1)啖粥而读:(2)辄以水沃面:(3)食不给:(4)乃至被谗受贬: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 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2)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文言文翻译

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拜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②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周昌是沛县人,等到汉高祖在沛县起兵的时候,就追随沛公。跟从沛公入关,推翻强秦的统治。沛公被封为汉王,任命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前203),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经常跟随汉王,并且多次击败项羽军。因此,在高祖六年(前201)时,周昌和萧何、曹参一起受封,周昌被封为汾阴侯。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自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祖休息时进宫奏事,高祖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祖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高祖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等到高祖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极力争辩,高祖问他理由何在,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祖听罢,很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你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此后,戚姬的儿子如意立为赵王,年纪十岁,高祖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会被人杀掉。高祖独自心中不乐,慷慨悲歌,满朝文武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赵尧上前问道:“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二人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高祖说:“对。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但是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高祖说道:“对,我考虑此事是想这样,但是满朝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赵尧道:“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坚强耿直,况且从吕后、太子到满朝文武,人人对他都一直敬畏,因此,只有他才能够担此重任。”高祖说:“好。”于是高祖就召见了周昌,对他说:“我想一定得麻烦您,你无论如何也要为我去辅佐赵王,您去担任他的相国。”周昌哭着回答:“我从一开始就跟随陛下,您为什么单单要在半路上把我扔给了诸侯王呢?”高祖说:“我非常了解这是降职,但是我私下里又实在为赵王担心,再三考虑,除去您之外,其他人谁也不行。真是迫不得已,您就为我勉强去吧!”于是御史大夫周昌就被调任赵国相国。 高祖去世之后,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相国周昌让赵王推说身体不好,不能前往。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都一直坚持不送赵王进京。于是吕后很是忧虑,就派使者召周昌进京。周昌进京之后,拜见吕后,吕后非常生气地骂他:“难道你还不知道我非常恨姓戚的小贱人吗?而你却不让赵王进京,为什么?”周昌被召进京城之后,吕后派使者召赵王,不久,赵王果然来到了京城。他到长安一个多月,就被迫喝毒药死去了。周昌因此也就称病引退,不再上朝拜见太后。三年之后,他也去世了。 范仲淹传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日:“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日:“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日:“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日:“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日:“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夷简怒诉日:“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日:“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日:“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政,天子率百官祝贺。仲淹极力劝谏这件事,并且说:“在家侍奉母亲,自有家人的礼节,只是与百官同在朝廷,面向南朝拜太后,不能作为后世的砖则。并且上疏请太后还政,没有得到答复。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贬谪到陈州。 (范仲淹)被授予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的职务,被召回京,城主管固而监,调任吏部外郎、代理开封知府。当时吕夷简执政,提拔使用的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呈上《百官图》指着它的次序说:像这样是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不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公正,像这样是偏私,何况提拔或降格任用大臣。凡是越级的,不应该全部把这些事交给宰相。“吕夷简不高兴。后来,讨论建都的事情,范仲淹说:“洛阳险要坚固,而汴梁是四面受敌的地方,太平时期适合在汴京,如果有战事一定要在洛阳。应当逐渐扩大物资储备,修缮宫室。“皇帝问吕夷简,吕夷简说:“这是范仲淹不切实情的看法。“范仲淹于是写四篇论呈献(给皇上),大抵谴责当时的政务。并且说:“汉成帝相信张禹,不怀疑舅家,所以有王莽的祸害。我恐怕今天也有张禹,损坏陛下的家法。”吕夷简愤怒地驳斥道:“范仲淹离间陛下君臣,他推荐任用的官员,都是朋党(排斥异己的政治集团)。”仲淹奏对更加急切,因此免职任饶州知府。殿中侍御史韩渎迎合宰相的旨意,请求写下范仲淹的朋党,把他们的名字在朝堂上揭露。在这种情况下,秘书丞余靖进献意见说:“范仲淹因为一句话触犯宰相,立刻加以贬谪、放逐,何况之前所议论的不是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的事吗?陛下已经宽容他了我请求改变先前的命令。”第二年,吕夷简也被罢免宰相,从此关于朋党的议论流行开来。吕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诫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范仲淹磕头道歉说:“臣先前争论的是国家的事情,我对于吕夷简没有怨恨。” 范仲淹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宾客到来)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然而(范仲淹)喜好施舍给予,广施爱心,乐于行善。死的时候,天下各地听说的人,都替他叹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