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经济学》课程作业

《生态经济学》课程作业

/ 6'. 《生态经济学》课程作业 学 号: 311405040226 姓 名: 袁 程 专业班级: 自环1402 作业得分 批阅人签字 批阅意见:
/ 6'. 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一、 生态经济 1、 定义 生态经济简称ECO,“ECO”取自“经济的(economic)”和“生态的(ecological)”两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2、 特征 时间性 指资源利用在时间维上的持续性。在人类社会再生产的漫长过程中,后代人对自然资源应该拥有同等或更美好的享用权和生存权,当代人不应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换取自己的舒适,应该主动采取“财富转移”的政策,为后代人留下宽松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同我们一样拥有均等的发展机会。 空间性 指资源利用在空间维上的持续性。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不应损害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并要求区域间农业资源环境共享和共建。 效率性 指资源利用在效率维上的高效性。即“低耗、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它以技术进步为支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量和环境代价,来不断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和社会经济的支撑能力,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 3、 计量 运用数学方法,对生态经济系统内物质与能量的各种运动进行的计算。内容包括: 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据保护资源所允许的最大费用标准与开发资源
/ 6'. 所允许的最小效率标准,用相应的各种指标对包括工程项目、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和国民经济计划在内的资源开发与保护工作的评价。自然资源经济

评价是一个动态概念,各种资源的价值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例如10年),需要重新修订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标准。 资源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计算:先分别计算投入和产出,再用产出减去投入,求得净效益;或用产出除以投入求得投入产出比。净效益越大或投入产出比越高,说明生态经济效益越好。在计算时,还要考虑效益与远期效益的结合,以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等问题。 不恰当的资源利用造成的生态经济损失 可用实物量表示,也可用价值量表示。为了便于将不同的损失加以汇总,通常采用后一种方法。生态经济损失中包括明显的直接损失和隐蔽的间接损失,后者往往需要经过多年之后才能完全显示出来。计算某一系统的生态经济损失时,可以采取四种办法:①与情况相似的另一系统进行对照;②建立数理统计模型或系统仿真模型,找出每个因素与损失的关系;③由专家估计每一项损失,然后加总;④通过实验室试验,经过对比,计算出损失值。 生态经济预测:借助于生态经济系统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求得对其未来的了解,以减少管理生态经济系统的盲目性。重点在于说明各主要因素变化的方向、速度及其不同组合对于整个系统的影响大小,为决策提供信息,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全面的预测应包括对系统环境的预测、对系统结构的预测、对效益和损失的预测等。生态经济预测的成效一方面取决于理论的科学性和资料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取决于预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分析判断能力。 生态经济计量的应用:生态经济计量通常应用于制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计划,确定调整系统结构的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并预计其生态经济后果。在现代生态经济系统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一般是利用大型计算机对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反复模拟和计算。计算的方法通常是:建立反映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的目标函数,建立反映环境对系统各种约束条件的方程式及反映系统内各主要变量间关系的函数式,通过直接求出目标函数极值或若干方案对比的方法,得到优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整个系统的规划。 生态经济计量的常用方法:投入产出法、控制论方法、运筹方法、计量经济方法、系统动态分析及其他系统仿真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 二、 生态文明 1、 定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

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 6'.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2、 评价体系 制定评价体系既具现实意义、又具理论价值 ——可以为评价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提供量化依据。 ——可以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舆论导向。 ——可以为党委政府谋划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可以为全社会监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途径。 制定评价体系既要明确总体要求、又要把握基本原则 制定评价体系,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浙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充分体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现状与进度相结合、功能与贡献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引导、督促、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具体来说,要把握好以下“四条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 ——定量化原则。 ——代表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体系的框架内容既要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 初步考虑,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4个方面,15个关注方向,36个指标。一是生态经济方面,主要分产业结构、主要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与资源节约等3个关注方向,设置15项指标,总权数为30%。二是生态环境方面,主要分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质量、绿化和环境基础设施等5个关注方向,设置10项指标,总权数为30%。三是生态文化方面,主要分环保知识普及、生态文明认知程度、生态素质提高、生态创建活动等4个关注方向,设置
/ 6'. 6项指标,总权数为20%。四是生

态制度方面,主要分投入保障、科学执政、信息公开等3个关注方向,设置5项指标,总权数为20%。 三、 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是须臾不可脱离的。离开生态文明单纯地去抓经济发展,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使经济发展远离既定的目标。同样,离开经济发展来谈生态文明,也不会有真正地发展。 生态文明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基础。我们都知道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虽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如果离开了生态环境这一前提条件,经济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通俗地说,如果没有森林,锯木厂的价值就为零;如果没有鱼,渔业的价值就为零。可见,没有生态环境资源,经济就无法发展。从经济学的“木桶”原理来说,我们也应重视生态文明在经济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因为决定木桶容量的不是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木板。在如今的社会发展状况下,生态环境这木板已经越来越短。如果人们还是一味地追求经济价值,忽视生态价值,那么就算经济木板越来越长,最终也将是无发展的增长。 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生态文明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可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才更有利于实现人、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如果我们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理念,那么在
/ 6'. 协调经济与生态的相互关系中积聚内部力量,谋求经济的极大发展是可能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