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罗·奥利弗《世界风土建筑百科全书》评述

保罗·奥利弗《世界风土建筑百科全书》评述

保罗·奥利弗《世界风土建筑百科全书》评述
保罗·奥利弗《世界风土建筑百科全书》评述

172时代建筑Time+Architecture2019/2

潘塢PAN Yue

保罗?奥利弗《世界风土建筑百科全书》评述

Review of Paul Oliver's Encyclopedia of Vernacular

书籍信息

书名:Fncyclopedia of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World

编者i[英]Paul Oliver

出版社:Cambndge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时间:1997年

ISBN:0-521-564220(set:hacdbound)

Architecture of the World

在英国,风土建筑的价值认知约在19世纪中叶完成I学术研究在20世纪中叶成型'°但是英国在此领域的贡献不仅在于对本国的风土建筑有深入研究.还形成了世界风土建筑综合性的全景式的建筑学研究。更进一步看,继阿莫斯?拉普卜特(Amos Rapport)之后.作为《世界风土建筑百科全书》的作者保罗?奥利弗(Paul Olivet加深了现代建筑史学研究的整体性转向

1997年,《世界风土建筑百科全书》lEncydopedn of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World)三卷本在英国问世对于这套书.阿莫斯?拉普卜特提出.《世界风土建筑百科全书》的问世代表风土建筑的"自然史”式研究阶段已经完成。拉普卜特认为,任何领域的研究都会有两个阶段,一种是"自然史".即对研究对象进行基础性的收集.整理、识别.分类工作;一种是"问题史".即以问题为中心的导向性诠释理论.在《世界风土建筑百科全书》一书中,编纂者间或提及风土研究的理念与理论.但拉普卜特认为这一研究仍处于"自然史”的研究阶段,主要形成的是两部分的成果.一是对世界各地的风土建筑作描述、记录,二是识别风土建筑的多样性并进行分类他认为,这套书的编纂预示着风土研究的第一步已经确立,即已经完成了"自然史"阶段的研究工作,风土建筑研究至此可以进入"问题史“的阶段了c作为类比.环境行为学(Environment-Behaviour Studies)的研究来自’问题史"的视野,但因为缺乏"自然史"的视野和积累’不成熟地过早借用其他学科的研究路径和过多数据.妨碍综合的研究形成.故而导致其发展受阻。而《世界风土建筑百科全书》的编纂则为风土建筑学这一学科奠定了基础.其积累有助于寻找理论问题,也有助于收集新的信息。他进一步指出,目前应当借鉴环境行为学,即将风土建筑的设计视作"模型系统"进入"问题史"的研究阶段「

那么该书的价值是否也如拉普卜特所说、主要在于完成这一学科的"自然史"式的研究任务?《世界

风土建筑百科全书》有三卷,第一卷是"理论与原则",

第二、三卷是"文化与栖居地\首页的风土世界图

示将20世纪现存的风土建筑从文化一环境的角度作

了七个分区,显示了风土建筑在世界范围内地理上的

分布情况,使人联想起拉普卜特在《宅形与文化》中

对建筑两分本质(dual nature)的阐述,《世界风土建

筑百科全书》对风土建筑(vernacular architecture)的

定义如下:风土建筑包含住宅以及人民的所有其他建

筑.与周遭文脉.与可获得的资源相关联,通常是其

所有者或者社群建造的.并且使用传统的技艺所有

的风土建筑的形式均是为了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与

源于文化的价值.经济、生活方式等相适应。

进一步地?保罗?奥利弗在《世界风土建筑百科

全书》中如此解释背后的价值认知:"更重要的是.

智慧、技艺、对人类需求的满足的可持续性都体现在

风土传统中,而这对未来的人最为重要。更进一步而

言,也有关于传统特征识别性.建筑遗产的实存保护

等问题因此.我认为对风土传统的研究和保护,以

及延续它们的必要能力对于21世纪的成千上万的建

筑而言是基础性的到那时,仅印度次大陆一地就有

十亿人,95%将居住在风土建筑中’集合住宅鲜有真

正成功,浪费了技艺、知识和动力;下个世纪世界住

宅需求的解决之道恐怕很大部分在于风土建筑的支

撑.加固和完备的利用§

由这位编纂者在《世界风土建筑百科全书》的导

言中对风土建筑的定义和观念演变所做的粗略追述.

我们可以一瞥其鲁道夫斯基式的追问一一对住宅问题

的关切°。人们长期居住的住宅并非建筑师群体建造,

而是自发建造的风土建筑,这一类型拥有应对不断的

生活变化和环境变迁的适应力,这一价值追述必然决

定这本书不会使用地理分野视角.而是泛地域化地追

求建筑学的难题答案。因此其编撰视角既非考古学出

发也非人类学兴趣.是为了应对居住问题从风土建筑

中寻求答案的"建筑师"命题.但在寻求转化和应用

风土建筑的途径之外,其视野又不限于此。

首先.奥利弗认为风土建筑被长期忽略的状况显

示了对于建筑学的一种不全面的理解,需要通过对这

—数量巨大的建筑从定义开始进行建筑史学思考"变

革"Architecture—词源自拉丁文architectura.沿用

至今.建筑被认为是关于房屋的一门艺术或一门科学.

这词起源于希腊文的"arkhitekton",是由"archos"(统

治的,主导的).??tekton-(手艺人,建造者)组合而成

这个词强调的是主导的建造者,以及他的设计和建筑

物、在传统的历史与百科书中"建筑"一词多被指涉

纪念性的,有名的.意味着权力与财富的—

—宫殿,

庙宇,教堂,政府所在地,机场,歌剧院等这些建

筑由伟大的建造者和继承者.专业的设计师完成.专

业分化出的领域负责识别和解决设计和施工的问题

实际上,风土建筑构成了人们建成环境的大部分.且

是由所有人或者具有聚集资源力的社群或者地方工匠

建造。

此前.西方的百科全书一贯重视上流社会的纪念

性建筑.代表着对专业建筑师的重视.而风土建筑这

—数量巨大的建筑却被忽视了。奥利弗意欲编纂的则

是第一本关于风土建筑的百科全书;关注的是20世

纪尚在使用中的风土建筑;它将基本以环境一文化为

划分的依据.而这是风土建筑的双重性质决定的

那么,如何定义这些数量巨大的建筑类型呢?实

际上这一对象本身一关于风土建筑的定义至今仍

然存在着各种争议.各种用词之间的辨析也就亟待

解决,奥利弗指出.正因为西方一直强调对专业设

计师建筑作品的重视,所以对于这一对象的用词也

反映了这种偏颇。直到20世纪80年代,原始建筑

(primitive)一词的使用反映了学界注重其原始与教化

的区别.仍然并未意识到风土建筑其环境一文化的双

重性质。遮蔽物(shelter强调的是建造的原始动机

是获取遮蔽,对于各种各样的建筑,它的内涵就不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