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花卉课程标准

园林花卉课程标准

园林花卉课程标准
园林花卉课程标准

《园林树木》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园林树木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花卉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如花卉的分类、种质资源、环境因素及栽培设备等,掌握花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繁殖栽培的基本技术,为分析和解决花卉相关技术问题提供学术上的根据以及提高从事花卉生产的技术水平,促进园林花卉事业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与理念

1.以“工种(岗位)技能标准”设计课程

建立了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手段、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教育模式,创新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了融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实践教学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托,以教师实践技术应用为载体,整个教学内容围绕园林植物造景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与适时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实行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相应岗位必备知识,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专业知识,使学生在课程中积累实践工作经验。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操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将理论与实操对应起来,使理论真正起到指导实操的作用。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实训,改革后的本课程侧重实训实操教学,强调学生职业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围绕实操转,教学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引领教学全过程。

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园林花卉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园林花卉的应用及造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能够识别100种以上的常见的花卉,掌握花卉的栽培养护,包括修剪整形、盆花养护等,初步掌握花坛、花境等园林种植设。

2.技能与知识目标

(1)掌握园林花卉的科属、形态特征等。

(2)掌握不同类型花卉的生态习性和园林用途及造景效果。

(3)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要重视综合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并为专业课程的后续学习奠定必需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并为将来成为绿化工、花卉工等职业岗位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3.能力与素质目标

(1)熟练掌握识别各种观赏花卉的特点。

(2)掌握观赏花卉繁殖培育能力。

(3)掌握常见观赏花卉栽培养护知识。

(4)掌握常见观赏花卉养护管理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四、考核评定办法

1、课程考核方式及方法

(1)在考核方式上,改变一张卷子定成绩的传统做法,采用综合考核方式。针对学生对每个项目的设计任务完成情况、任务的汇报答辩情况、任务的考核成绩等综合为学生平时成绩,再根据最后的综合答辩与综合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从而正确的给出每个学生的课程成绩。

(2)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组成课程评价体系

学生自评10%、学生互评30%、教师评价60%。根据每个项目的考核成绩,最后综合考核成绩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评定该门课程成绩。

2、课程考核标准

课程模块考核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标准

五、教学建议

1.教学条件

本课程中实践内容居多,要求课堂教学应在讲解为主,教师边讲解,学生边实践。通过多媒体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挂图、部分实验室学习,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2.师资要求

本课程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以便解决教学、科研、实践工作中不断涌现出的新的问题;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良好的知识传导能力和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还要求教师具有同行业的实践经验或经历,与行业系统密切联系的沟通渠道,具备善于实践并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3.教学方法

(1)课堂训练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际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在参与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①启发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②讨论式。其目的是通过课前准备和课堂讨论,巩固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互相启发,提高认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③案例式。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现场实际,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2)现场实习组织学生到城市环境保护部门实习,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开拓视野。

(3)实验教学构建了该课程的“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研究型实验”三大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了从实验项目到实验内容的优化整合,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体现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同时依托学院的环境实验室,向学生实行开放,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4)每周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由任课教师主持辅导答疑,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在线答疑。

(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听课、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改进教学方法,共同提高。

4.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任课教师积极推行教学手段改革,将挂图、模型、实物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互相弥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电子讲稿、网络的应用利用生动的电子讲稿等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外,学生同老师的交流讨论也由过去的面对面进行,拓展到到电

子邮件、短信息等多渠道、多途径的方式进行,极大地方便了学生,提高了工作效率。学生作业、实验报告等也正在逐渐过渡到采用电子形式。

(2)现场解说演示实践教学中,教师或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解说、演示,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

(3)教学科研结合将取得的教改和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丰富了教学素材,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评价标准

(1)、学生评教

(2)、教师评学

评价标准

(3)、教师自评

评价标准

(4)、专家评价

六、推荐选用教材

[1]刘燕编着.《园林花卉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2]陈俊愉主编 .《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七、参考文献

[1]鲁涤非主编.花卉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郭维明,毛龙生.观赏园艺概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 [4]吴涤新主编 .《花卉应用与设计》(修订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5]中国园艺网 [6]中国花卉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